登陆注册
6953800000034

第34章 盛名之下(1)

1.大功告成之后

湘军进攻南京时,破城之日可待,曾国藩却忧心忡忡。他考虑的是南京覆灭后自己与朝廷的关系该怎么处。历史上,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例子还少吗?

他惶恐不安,几乎感到末日将至。因为和沈葆桢争夺江西厘金,舆论说他“恃功骄蹇”。曾国藩的心情沉重,身在安庆,心在天京战场,日夜盼望天京早些被他的军队攻下来,了却多年的宿愿。但是天京攻下以后,自己的几十万军队该何去何从?

同治三年六月十八日(1864年7月21日)深夜,曾国藩终于接到曾国荃攻克天京的急信。曾国藩双手颤抖,许久打不开信来。看过了信,那种且惊且惧的心情,使他晕了过去。随之是“绕室彷徨,彻夜不眠”,思考着应对的办法。

曾国藩满面笑容,答谢前来贺喜的朋友、故人。朋友窦垿提醒他,成功之后往往骄奢淫逸,思考“忧盛危明之定识,持盈保泰之定议”才是根本之法。曾国藩一直以为自己的担心是一己之见,原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端倪。

曾国藩思考该如何持盈保泰、功成身退呢?

无论如何,还得按部就班,向慈禧报喜。以后的几天,捷报一叠叠地从南京传过来,曾国藩看着曾国荃发给他的这些假数据,心里更是担心。但是,现在湘军上下都等候着曾国藩的奏折,然后是慈禧的封赏。曾国藩将南京城破的杀敌数减了大半,但是仍难以让人信服。

曾国藩战战兢兢地发出了奏折,等着慈禧的批复。以自己多年的经验,从批复中能看到慈禧对湘军和他曾国藩的态度。六月二十四日(7月27日),曾国藩终于等来了上谕。慈禧在上谕里称贺湘军攻下天京,赏加曾国藩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赏戴双眼花翎。

曾国藩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看来慈禧对他曾国藩还没有杀心。

但是,对南京极不放心的曾国藩决定自己亲自去考察一下。

在南京,曾国藩亲眼看到了被大火烧得片瓦不存的惨状,这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他还亲眼看到湘军官兵还在挨家挨户搜刮财物的情景,见到湘军大营里私藏的妇女,听到了李臣典奸淫妇女过度而死的情景。现在的湘军亢奋到了极点,战斗中杀人不眨眼的“勇猛”,如今发泄为凶残掠夺,曾国藩对这支胜利之师的命运更加担忧了。

李秀成在出逃过程中被湘军抓获,曾国藩立即审讯了李秀成。李秀成招供,攻破天京时太平军只有一万多人,而不是曾国荃所说的十万人;同时太平军也不是全被杀尽,幼主洪天贵福趁乱逃出金陵,也不是曾国荃所说的在城破时“举火自焚”。李秀成还说天京城内有“圣库”、有金银珠宝的窖藏等。期待着“坦白从宽”的李秀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这番“实话实说”,曾国荃没有在给曾国藩的奏报里提到,要是让慈禧知道了这些情况,对曾国藩而言那可是欺君之罪。慈禧让曾国藩把李秀成押往京师,曾国藩哪敢?就把李秀成秘密处决了,还大肆涂改李秀成的自述,消灭了很多对湘军不利的罪证。

曾国藩在南京城收到慈禧发来的两封上谕。第一封上谕对曾国藩的封赏没有变化,只是增加了参与剿灭太平天国相关人等的表彰。对曾国荃的表彰是封其为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接下来是李臣典、萧孚泗分别封子爵和男爵;朱洪章、刘连捷、张诗日、彭毓橘等加封骑都尉或轻车都尉。

在第二封上谕里,慈禧对僧格林沁、官文、李鸿章、杨岳斌、彭玉麟、骆秉章、鲍超、都兴阿、左宗棠、沈葆桢及江宁将军富明阿分别给以表彰和封赏,赏赐不比曾国荃等低。

同一次封赏,上谕却分为两道,这里面的意味让湘军上下纳闷。精明的李鸿章、左宗棠看出了其中的名堂。慈禧这是在告诉他们:第一封上谕里面的人虽得了封赏,但是他们都有问题。我现在区别对待,你们也应该好自为之。李鸿章、左宗棠此后逐渐和曾国荃、萧孚泗等人疏远,就是这个原因。

曾国荃看不出其中的利害,只看到第二封上谕里的人封的官都不比自己的低。于是跑到曾国藩那里大发牢骚。接着第三道上谕到了。

曾国藩打开一看,这次慈禧直接点名批评曾国藩,而且有凭有据。曾国藩看得冷汗直冒:这都是谁捅出去的?上谕里说他指挥不当,使得天平天国的幼主逃脱,而他曾国藩竟说是自焚,谁给他的消息,必须查出来。还说,太平天国经营了十来年,金陵城里金银财宝无数,那就赶快报上来。最后说:“曾国藩从军以来,战功最多,自然能善始善终;但是你这些部下就要好好管管,这才能‘长承恩眷’。”

令曾国藩头大的事多了好几件:追要幼天王等逃失人犯,谎报军情,追要天京“如海”的金银,惩处防守不严之人,指责曾国荃“骤胜而骄”……最后那句话杀机尽现。看来,再不行动,朝廷早晚就会要了他的脑袋。

曾国荃听说慈禧在上谕里点名批评他的部下如何欺君,又惊又气,不久就病倒在军营里。

最让曾氏兄弟难办的是,慈禧勒令他们查清金陵城里的金银,“报部拨用”。曾国荃无奈说,金银倒是不少,但城破以来,早被数万官兵抢走,多数已运回老家了,如何能“查清”,又如何“报部”?何况李秀成已经死了,怎么送得过去呢?

曾国荃越说越气,对曾国藩说:“一不做二不休,反了他娘的吧。”

曾国藩断然拒绝了曾国荃的建议。要是能反早就反了,现在即使反,那也是自讨苦吃。眼下,虽然湘军兵力在江南数省占着优势,但官文据长江上游,扬州、镇江都是清军,僧格林沁屯兵鄂皖之间,分明是清廷对湘军早有防范。左宗棠、沈藻桢早就不可靠了。李鸿章虽和自己有师生之谊,但是真的打起来,李鸿章站在曾国藩这边的可能很小。所以,曾国藩能直接调动的也就是十万人马,到时候腹背受敌,灭亡就在旦夕之间。

再说,现在慈禧只是想打压打压他。试问,清廷建国二百多年,哪有他这样手握重兵的汉人?曾国藩一生以“忠君敬上”为信条,他现在想的,是怎么让清政府放心而又不失自己的“功臣”之名、侯爵之位。

于是曾国藩就有了以下几方面举措:

第一步,裁军。曾国藩经过仔细思考,认为慈禧对自己在南京城里的作为不满意,深层的原因在于慈禧对自己手下这十几万人不放心,只要自己主动申请裁撤湘军,慈禧应该不会过分追究他在南京城里的行为。特别是看到湘军上下近期的表现,曾国藩深知这支军队再不撤,将来必定引火烧身。

于是,曾国藩立即上奏朝廷请求裁军。慈禧看到曾国藩的奏折颇感意外,但是很快批准了。慈禧以为曾国藩不过是在做个姿态,就给他一个台阶下,说:裁军不要裁得太快,免得大家聚众闹事;其中的精壮士兵还可以补充给绿营。但是,曾国藩现在视湘军为烫手山芋,能扔就快扔。

七月二十日,曾国藩下令裁撤江宁吉字营湘军两万五千人,留一万人守江宁,一万五千人为城外游击之师。很多将领拥兵自重,这更刺激了曾国藩的裁军步伐。到同治四年二月(1865)3月,守城部队仅余二千人,城外的游击之师也所余无几。到清政府命曾国藩北上镇压捻军时,曾国藩手中除了刘松山统领的“老湘营”少量湘军外,基本再无军队了。

第二步,停饷。这距曾国藩申请裁军只有九天时间。第一笔是停解广东厘金,这是一笔可观的、也是湘军军饷中最可靠的开支来源。自同治元年(1862)以来,即供金陵围城军一百二十万两。曾国藩停了这一笔厘金,慈禧这才发现曾国藩真的是要解散湘军了。果然是识时务,能大用。十分欢喜的慈禧同意了曾国藩的请求,并说可以留三成,但是曾国藩拒绝了。接着,曾国藩又请停收湖南的“东征厘金”。但是由于西北回民起义,清政府就把这部分税收改成了“厘票”。

由于曾国藩主动申请停解军饷供应,多少平息了舆论对湘军和曾氏的攻击,慈禧心情舒畅,也就不再追问南京的金银了。曾国藩悬着的心稍微放了下来。

第三步,退位。曾国荃“老饕”的名声弄得朝野上下舆论沸腾,御史、言官早就将参奏曾氏兄弟的奏折递到了慈禧手上。曾国藩何等精明,这个时候不让曾国荃引退的话,曾国荃锁夹杠的日子就不远了。

曾国藩上奏让曾国荃开缺回籍的第八天,慈禧便批准奏折,可见慈禧对曾国荃的厌恶和不放心。

为了安抚九弟,曾国藩特别为曾国荃的41岁生日写了十几首诗祝寿。在诗中,曾国藩详细地记述了曾国荃从军以来的功绩。虽然他平时总是劝曾国荃要学会忍让,但是在诗里,则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情绪,对其他人的恶意攻击感到无限怨愤和伤感。当曾国荃读到“河山策命冠时髦,鲁卫同封异数叨。刮骨箭瘢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这几句时,不禁痛哭。自己征战多年,身上多处刀箭伤痕,可是别人不理会,苍天也不理会,只有大哥知道自己“独贤劳”。

回到老家的曾国荃闭门谢客,每天只练书法。待到捻军复起,西北回民起义,慈禧又想到要曾国荃出山,曾国荃托病不出。后来,虽然很不情愿地接受了湖北巡抚的职位,但是很快又申请回家去了。可见,曾国荃对慈禧过河拆桥的厌恶和对整个清廷的心寒。

2.这回捻军成了气候

清政府最怕湘军兵力太多给自己的统治带来危机,但是,裁掉湘军以后,一支农民起义队伍揭竿而起。它的名字叫捻军。曾国藩又被慈禧派到了剿捻的战场上。

捻,淮北方言,即把少数人捻合为一团。这群人早先都是淮北淝水、涡河流域的贫苦农民,因为活不下去了,就想到了贩私盐。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盐在历代政府的眼里都贵比黄金,因此盐业一直是国家垄断行业,私人不许制盐。贩私盐堪称中国最危险的职业,常常是以命相搏。为了和政府对抗,这些人小则一群,大则一党,历经几个朝代而不息。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捻党大力响应。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余部退至鄂、豫、皖地区,与群龙无首的捻军联合,使捻军兴旺起来。

这支联合部队的首领是太平天国名将遵王赖文光,他是陈玉成军中文武兼备的人才。他到捻军以后,按照天国的军事制度改编捻军,同时大力吸收当地的民众和失散的太平军,队伍逐渐壮大。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审时度势,改变了固守一城一池的战略,在运动中打击敌人。为此,赖文光大力发展骑兵,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在作战中,赖文光的军队来去如风,使清军疲于奔命,无可奈何。

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是镇压捻军的主力部队,这是因为僧格林沁手里有一支蒙古骑兵。当年,铁木真的铁骑打遍天下无敌手,如今,他的骑兵多少遗传了一点当年蒙古骑兵的彪悍之风。在捻军未被赖文光改编以前,由于战法不力,领袖张洛行被杀,蒙城、亳州被血洗。清政府以僧格林沁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和“剿捻”有功,将他由科尔沁郡王升为亲王,并屡受嘉奖。

僧格林沁的骑兵在湘军和太平军的夹缝中渐渐壮大,骄横跋扈自以为天下无敌,因此对湘军和淮军都不放在眼里,在共同对抗捻军和太平军时,僧格林沁经常寻隙滋事。曾国藩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正是因为有了僧格林沁的骑兵,慈禧才有了打压曾国藩的底气。

赖文光整编捻军之后,清军仍派僧格林沁进行镇压。僧格林沁以为还是以前那支一盘散沙的捻军,一上来就追着赖文光穷追猛攻,企图一举歼灭。赖文光不急不躁,采取游击战术,每次回头都能吃掉僧格林沁的小股骑兵。僧格林沁大怒,发誓追不到赖文光誓不罢休,一直从河南追到山东。赖文光派出小股骑兵,诈败引僧格林沁脱离自己的主力部队,追入赖文光的包围圈。同治四年(1865)四月二十四日菏泽高楼寨一战,僧格林沁被捻军击毙。

这一下,朝廷震动。起初,清廷只想让僧格林沁“剿捻”,以期镇压捻军成功与湘、淮军抗衡,提高清廷贵族的威望。后来看他不是捻军的对手,就想让湘、淮军来助攻。曾国藩手下无兵,才不愿意趟这道浑水。现在僧格林沁被击毙,捻军随时有可能进入北京,如惊弓之鸟的慈禧赶紧令曾国藩北上剿捻。慈禧怕曾国藩又以手里没兵为由推脱,就给了他指挥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八旗、绿营各军的大权。

曾国藩并没有觉得皇恩浩荡,而觉得是慈禧有事了才想得起他。保奏几个剿灭太平军的有功人员,吏部也逐一驳回。而不久前宫里发生的慈禧与奕的一场争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曾国藩而起,这也让曾国藩心里不爽。

这是件什么事呢?

原来,自湘军兴起以后,曾国藩等汉人得到重用。洪秀全在的时候没办法才向曾国藩等人放权,现在长毛已经剿灭,是该收权的时候了。奕认为大胆放权是镇压农民起义的根本。因此,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和奕产生了分歧。翰林院编修蔡寿祺从安得海处得知此情,先上一疏,集中攻击曾国藩。见慈禧没动静,又上一折,直接攻击恭亲王。

慈禧拿着折子,自以为有了群众基础,和奕大吵了一架,场面颇为滑稽。史书记载,慈禧太后说:“这天下,咱们不要了,你都送给汉人吧。”奕说:“蔡寿祺不是好人,有案未消,应该拿问。”慈禧气急败坏地说:“你什么事都跟我为难,我革你的职。”奕说:“我是先帝的第六子,你能革我皇子吗?”说着,恭亲王站了起来。慈禧一惊,不知道是真害怕还是假意的,大喊“恭亲王要打我”,一群小太监急忙冲进来把恭亲王架了出去。

同类推荐
  • 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亘古流传的奇事,战火纷飞的往事,感天动地的情事,震古烁今的大事。要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了解人类这几千年历程的事件而又不有所遗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编者选取了十四个关键词,围绕这些关键词,选取了108个有代表性的历史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能够代表人类历史的全部,但至少为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窥豹一斑的可能。
  •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主要内容分为七国之乱、吕后专权、文景之治等章节。七国之乱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受汉朝初期的经济影响,可以说是汉高祖刘邦分封制度的缺憾,是吕后专政、文景帝改革的产物。而七国之乱的过程又是极其复杂的,同时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沧桑分合的巨大历史变化,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文明大厦的主要基干,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如果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便是缀满枝头的奇花异果,为中国古代文明增添斑斓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又为世界科学技术园地增添了盎然生机。这是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中外许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真切可信的景象。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逐鹿中原,争霸天下!魏晋南北朝的风云,席卷而来!有权谋诡计,有战场厮杀,也有儿女情长······看不尽官场倾轧,观不完战火滚滚,有各种各样的人性,都淹没在历史长河当中······
  •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下)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下)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历史中固然不乏一些英才明主,但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暴君、昏君,还出现了不少娃娃皇帝、白痴皇帝、荒诞怪癖的皇帝等等。本书为你讲述中国历代帝王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烈皇小识

    烈皇小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我的1979

    我的1979

    一觉醒来,回到那个年代,再次面对过往,你猜不透的结局..........
  • 山西省情报告(2014)

    山西省情报告(2014)

    本书以研究和展述2013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为重点,兼及当下省情战略、基本地理历史,是一部从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动态研究山西省情的探索之作。本书分省情战略、地理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比较、区域发展、大事记要六个部分,多角度、多层次对当下山西基本省情特别是2013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省情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认识和把握动态发展变化的山西省情颇具参考价值。
  • 双笙花之农女

    双笙花之农女

    【包月文】华夏隐世家族的传人穿越到异世大陆。鬼花,扫把星的头衔压着她。没关系,她有强大的异能在手!一言不合让你变老!邻居,姐姐欺负她,没关系。一不小心在让你老十岁。情敌出现,打骂羞辱,她忍忍忍,背地却让对方莫名其妙身怀六甲。死而复生?头脑聪明,为人有点张狂。他怎么就有了这么一个徒弟?一不小心,差点被她吃干抹净。二不小心,她偷了他的心。三不小心,她就美哒哒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这,还是那个拥有鬼花,长相丑陋的小姑娘吗?四不小心,他沦陷了,小师傅变成她的情郎。【推荐完结书:异能小辣妻:隔壁美男,来生娃】
  • 希区柯克精选集2:预言

    希区柯克精选集2:预言

    《希区柯克精选集》中所选的故事,都深得希区柯克的精髓。书里的每一个小故事,其实都是每时每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但是通过希区柯克的别样演绎,它们又变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正是这些东西,让你一口气读到最后,也让你体验到那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仿佛一下从黑暗中跃入到碧海蓝天之中,让你想放声尖叫。
  • 春意迟

    春意迟

    “林悦,那都不是你的愿望你要许一个自己的心愿,林悦,你是为自己而活的”十六岁的陈望对林悦说于林悦而言陈望是光,是她腐朽人生里耀眼的亮色…救赎向
  • 命定皇妃爱出墙

    命定皇妃爱出墙

    不就是英勇的被一枪爆头了吗?怎么再次醒来竟然成了刚进宫就失宠的后妃?而那至高无上的皇帝龙蓝焰,居然就是将自己一枪毙命的罪魁祸首?虽然物是人非,虽然他是她的夫君。报复?那是一定的,不过是不是应该更猛烈一点?***************************************他是暗杀组织神羽阁阁主羽溪,身藏百宝,兵器秘笈,金山银山,应有尽有。他挑眉戏言,“徒儿,为师虽然天性风流,却只爱调戏于你。”他是权倾朝野漠战王龙溪漠,一张神武镇天弓,奉为龙凤国战神,威扬四国。他冷漠疏离,“本王忌女色,更忌有夫之妇!”他是痞子流气四王爷龙凌容,心狠手辣,放荡不拘,最喜爱玩弄人命如儿戏。他笑意盎然,“色女就是色女,果然好玩!”他是傲慢随性的御医水静潇,绝色倾城,一手医术无人能敌,性情随心所欲。他魅惑浅笑,“琉瑄,为你,我甘愿。”***************************************梧桐的完结文《媚女来袭:美男速速归降》http://pgsk.com/a/551559/凤凰仙子下界历劫与数位美男喜或悲的爱恨纠缠。人间自是有情痴,此事无关风与月........
  • 雄霸三国

    雄霸三国

    如果告诉你王允与董卓是同谋,你会信么?如果告诉你董卓火烧雒阳得到朝廷支持,你会相信么?如果告诉你,吕布在决定嫁女儿前是大汉的忠臣,你信还是不信?作为吕布的小舅子、表弟,魏越正经历着这些,将见证三国是如何于纷乱中诞生的。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