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6200000024

第24章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观研究(6)

第一,立足国情找出路。全球化的延伸并不意味着地方性的消解,盲目用西方世界的逻辑、话语、规则来诠释和解决中国社会里的问题,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合理性,而且也没有合法性。这是因为“不同文化的结合意味着关系的重组和建构。关系的重组和建构就会产生新的系统质。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差异,这种关系重组或建构只能是在不同水平、不同层面上的结合,而不可能是一方覆盖、取代甚至消灭另一方的单项活动” [77]。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学解决的根本矛盾是人类文化成果传承的问题。但是在不同的国家里,教学活动又被深深打上了民族性、地域性、阶段性和文化性的标记,换言之,教学具体解决的是本民族本国家年轻一代成长与发展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种普世的教学理论,能够适用于解决所有国家的教学问题。因而,教学观的提出必须切实洞悉国情、立足国情、紧扣国情。

第二,尊重教学的“有限性”。作为人类众多活动中的一种,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教学扮演的角色是有限的,教学所承担的使命也是有限的。因而,对于教学的认识应该恪守其“有限性”的逻辑边界。教学是教育系统中的中心工作,但是年轻个体的成长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学,在教学之外,还存在很多影响发展的因素。本次教学观中的很多论争都源于对教学的泛化性理解,似乎教学无所不能,因而教学需要无所不是、无所不包。于是,很多教学观念听起来让人感到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但很快便会陷入被质疑和反驳的窘境。事实上,教学活动不仅和生活活动有着根本性区别,而且具体到教学活动内部,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教学也只承担相应的“份内工作”。因此,不要神化教学,不要赋予教学以太多它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的确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其重要性却不可否认。实践是理论之基、理论之源,但是理论不是对实践的“镜面”反映,而是要在尊重实践的基础上高于实践,只有这样的理论才具有指导性。纵观本次关于教学观的论争,可以说:理论脱离实践、理论背弃实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致病基因。“拿来主义”的理论也好,土生土长的理论也罢,理论切入的角度可以各不相同,理论陈述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如果理论不关照实践,而是高高在上蔑视实践,那么这种理论就不会有生命力,就不可能在实践中被认可、被接受。和所有的理论研究一样,教学观的提出、更新、变革都需要正视实践、尊重实践、联系实践。

第四,继承与创新并重。学术研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其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教学观的研究亦不例外。但是创新是一个理性扬弃的过程,它首先需要基于一定的基础———或理论或实践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创新的结果不是用来吸引眼球的奇谈怪论,因而创新绝不能空穴来风,更不能把移植照搬尊奉为创新。对于继承的理解近年来有一种误解:似乎继承就是僵化地固守或是不加辨析地接受。事实上,由于继承发生在代际之间,在从上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时候本身就会经历批判、筛选、剔除、精炼等一系列过程,因而继承并不意味着保守、教条、全盘接受。继承和创新同样是流变的过程,继承是创新之基、创新之源,而创新则是继承的深化和发展。教学是一项社会性活动,深深根植于社会的历史文化进程之中,因而教学观的调整和变革必然是继承和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

注 释

[1].胡克英.教学论若干问题浅议[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 教学:上册[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8.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77.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4.

[4].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32.

[5].季亚琴科.再论集体的课业[J].国民教育,1992(1—2月号):42.∥转引自:朱佩荣.季亚琴科论教学的本质(上)[J].全球教育展望,1993(5):38.

[6].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17.

[7].张广君.本体论视野中的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2000(8):57.

[8].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40.

[9].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29.

[10].陈旭远.关于交往与教学交往的哲学认识[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5):89.

[1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枠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2.

[12].李森.教学交往观的确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2(9):70唱71.

[13].张华.试论教学认识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6):17.

[14].张华.试论教学中的知识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8,37(11).

[1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2.

[16].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94.

[17].南纪稳.对教学本质研究的理性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7(2):9.

[18].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谈“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2):4.

[19].张肇丰.不同视域中的三维目标———第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10(2):12唱13.

[20].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谈“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2):5.

[21].邓友超.从目标分类学的角度审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4):22唱25.

[22].盛群力,马兰,褚献华.界定三维教学目标之探讨[J].课程· 教材· 教法,2010(2):33.

[23].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谈“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2):4.

[24].蔡铁权.三维目标的课程观诠释[J].全球教育展望,2006,39(3):59.

[25].查有梁.课程改革的辩与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43.

[26].邓友超.从目标分类学的角度审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4).

[27].赵小雅.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2005唱12唱15.

[28].余文森.优质教学的教学论解读[J].教育研究,2007(4):66.

[29].查有梁.课程改革的辩与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39.

[30].魏宏聚.新课程三维目标表述方式商榷———依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概念分析[ J] .教育科学研究, 2010(4):10.

[31].周序,管浏斯.评新课程改革中知识的地位之争[J].教育学报,2007(5):44.

[32].邓友超.从目标分类学的角度审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4):22唱23.

[33].张肇丰.不同视域中的三维目标———第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10(2):12.

[34].石鸥,刘丽群.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 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93.

[35].蔡铁权.从知识观解读课程三维目标[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9):40唱41.

[36].王策三.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J].教育学报,2006(2):8.

[37].马云鹏,唐丽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卷调查与分析[N].光明日报,2003唱06唱19.

[38].王策三,孙喜亭,刘硕.基础教育改革论[J].江西教育科研,2000(2):8.

[39].张肇丰.不同视域中的三维目标———第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10(2):12.

[40]. 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谈“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2):4唱5.

[41]. 查有梁.课程改革的辩与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43.

[42].廖晓翔.实践与反思:新课程的“三维目标”[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5(5):20.

[43].张肇丰.不同视域中的三维目标———第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10(2):12.

[44]. 李祎.从“预成论”到“生成论”———教学观念的重要变革[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5):8.

[45].冯国瑞.生成性思维视阈中的教学范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7(4):147.

[46].迟艳杰.教学本体论的转换———从“思维本体论”到“生成论本体论”[J].教育研究,2001(5):59.

[47].魏明霞.生成性思维视阈中的基础教育教学范式转型[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3):147 .

[48].朱志平.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教学的基本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7(10):38.

[49].刘孝华.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生命化课堂教学[J].教育探索,2010(3):57.

[50].张华.重建高中课堂教学的15个要求[J].上海教育,2006(8):51.

[51].张华.论探究精神是一种教育人文精神[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6):11.

[52].张华.我国普遍主义教学方法论:反思与超越[J].全球教育展望,2009(9):8.

[53].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J].教育研究,2008(7):64.

[54].宫晓明.课堂教学的讲授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3):45.

[55].刘如正.要敢于对教育改革中不切实际的现象说“不”[J].中国教育学刊,2007(9):32.

[56].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17.

[57].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18.

[58].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17.

[59].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枠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9.

[60].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9.

[61].刘硕.“重建学习概念”辨[J].教育学报,2007(1):4.

[62].冯季林.教学:游戏性的对话活动[J].教育导刊,2009(7).

[63].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81.

[64].邵文霞.略论教学回归生活———兼谈教学与生活的关系[J].济宁学院学报,2008(1):105.

[65].张红.生态视野下的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8(1):32.

[66].张广君,张建鲲,徐文彬.教学生活:建构有灵魂的科学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6(5):72.

[67].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5(1):21唱22.

[68].黎琼锋.论教学作为一种“可能生活”[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9.

[69].郭元祥.“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9):33.

[70].郭元祥.“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9):36.

[71].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5(1):18唱20.

[72].江玲.论教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风险[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67唱168.

[73].于伟.警惕“怎么都行”的教育观[N].中国教育报,2005—08唱27.纪德奎.当前教学论研究:热点与沉思[J].教育研究,2007(12):72.周序,林艺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评述———兼与枟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枠作者商榷[ J] .教育学报,2006(8).

[74].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5(1):25.

[75].郑金洲.课堂教学变革的十个要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1):28.

[76].蒋菊.教学回归生活:目的与路径[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4):6.

[77].王建疆.反思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和“话语霸权”[J].学术月刊,2006(11):123.

同类推荐
  • 山西省情报告(2014)

    山西省情报告(2014)

    本书以研究和展述2013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为重点,兼及当下省情战略、基本地理历史,是一部从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动态研究山西省情的探索之作。本书分省情战略、地理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比较、区域发展、大事记要六个部分,多角度、多层次对当下山西基本省情特别是2013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省情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认识和把握动态发展变化的山西省情颇具参考价值。
  • 记者的发现力(增订本)

    记者的发现力(增订本)

    “发现”是一种力量。记者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的能力就是“新闻发现力”。本书指出新闻记者“发现”的六个着力点,论述了影响“新闻发现力”的十大要素。增订本增加了1999年之后作者对“新闻发现力”的思考成果“对新闻从业和新闻写作爱好者具有启迪意义。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一卷·总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一卷·总论)

    本书是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的总论卷,是对该课题研究成果的综述。把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从质疑到蔑视(1840—1895)、从蔑视到无视(1895—1945)、从敌视到正视((1945—1972)、从正视到“竞合”(1972—)。从国际大背景以及中国、日本的具体历史情境,论述这种转变的深层历史根源以及逻辑根源,对正确认识近代中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全面展示在“和谐教育”理念指导下,自主探索、开发、实践园本课程的进程,系统展示《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建构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成果,通过系统介绍:家、园、社合作共育模式的创新展示;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框架、结构、内容、实践、评价等方面;结合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活动的优秀案例具体形象的展示课程实施的过程。书稿期待以严谨不失活泼、全面不失重点、理论不失可操作性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以促进园本课程资源的多样化,为其他幼儿园在家、园、社和谐共育方面提供借鉴。读者对象: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社区人员。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视域下的中国人权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视域下的中国人权

    本书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这一独特视角,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接受第一、二轮审议时形成的国家报告、联合国信息汇编、利益攸关方报告、各国问题清单和工作组报告,系统总结中国第一轮审议以来在人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尚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第二轮审议时各参与国提出的建议,对即将到来的第三轮审议中中国面临的新旧问题做出预判,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以期为中国顺利接受第三轮UPR提供现实的和现成的解决方案。
热门推荐
  • 发现最美

    发现最美

    胶东在线《接力寻美 温暖中国》新闻专题获得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地市级网站来说,不仅是至高的荣誉,也是巨大的鞭策。基于烟台“最美女孩”刁娜舍身挡车救人事件而策划发起的“爱传百城”活动,与全国百家城市网站联动,挖掘出各地众多的“平民英雄”,实现了一城传百城,让“最美之花”开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该书与获奖新闻专题同名,共分发掘最美、礼赞最美、传承最美、感动最美、践行最美五个篇章,重新梳理了在发掘、放大刁娜这一典型人物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做法。
  •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本书从金融学名词货币信用、银行利率、资本运作、金融机构、金融热点等方面系统讲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图表和方程式,也没有艰深晦涩的金融学行话,而是以金融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为血肉,将金融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金融学的全貌,并学会用金融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 娘子难为:夫君太腹黑

    娘子难为:夫君太腹黑

    虫子新文:高门弃妇点击试阅:【傻少爷的爱妻养成记】穿越小媳妇,傻子小夫郎,虎视眈眈叔叔伯伯一群狼,谁是真傻,谁是真狼,还请各位看官往下看来……白家五位少爷,个个纠缠难应付!冷酷威严大少爷,一肚子坏水二少爷,疯癫美人四少爷,鲁莽笨拙六少爷。还有那不知真傻还是假痴的七少爷,个个虎视眈眈,叫她辛苦抵挡。白家女人也叫她头疼,无意争斗,却又不得不斗……众人皆以为她贪恋白家权势,却不知……她想要的,不过是一片真情罢了。穿越成小媳妇,落得一个痴傻郎,只是每每出现危机总能无形化解,真的是机缘巧合,还是真心所为?【这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不要吝惜你的轻轻一点,点开之后,你便会发现一篇不一般的种田,宅斗文……】白逸飞:筱苒,你这姑娘聪明,身在我们白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然清楚,而且……莫要将你的那些小聪明使在不该使的地方。莫筱苒:大少爷说笑了,筱苒,怎会有那番心思。白逸然:啧啧,筱苒一副天仙的样子,我自小怎么没看出呢?该是向父亲讨了去,跟了那傻子,实在是可惜。莫筱苒:二少爷,自重!白逸谦:筱苒觉得好便好了,我心中即使喜欢……却也不好与弟弟抢。只是……逸和他……莫筱苒:四少爷,还请转告三少爷一声,谢了厚爱。白逸风:我就是喜欢筱苒,我名正言顺地抢,绝不做那些偷鸡摸狗之事,筱苒若不跟我,我自不会强迫她,但若她随了我去……哼,你们就谁也都拦不着。莫筱苒:六少爷,您可别再跟七少爷过不去了……白逸墨:莫莫,来,吃果果。张嘴,啊……莫筱苒:七,七少爷,别,别过来……白家少爷大全:大少爷白逸飞——高大威严,许是因为乃白家长兄的原因,一向不苟言笑,白家子嗣众多,却无人敢逆他之言。二少爷白逸然——谦谦君子,古道仙风,看似温文尔雅,实则一肚子坏水,心计无数。四少爷白逸谦——与三少爷为双生子,出生的时候身体便羸弱的很,三少爷没熬过去,偏偏让他熬过来了,却时常挂念着去世的老三,小时瘦小,长大后却成了个妖孽的美人。六少爷白逸风——毫无心机,总是被二哥耍的团团转,是个愣头青,粗枝大叶。七少爷白逸墨——样貌俊朗,性格沉稳,偏偏一开口说话便露了相,成了个不折不扣的傻子。下面是好姐妹们的文文,都不比虫子的文差哦,大家都来看看,嘿嘿~《重生之高门嫡女》:重生,种田,女强《弃妇翻身》:种田宅斗,虐恋情深《养夫》:养夫千日,用在子时《大皇女》:
  • 快穿:男神不撩!

    快穿:男神不撩!

    #外冷内热师尊:“就算这世间所有人抛弃你,我也不会弃你于不顾。”#撩人阳光大哥:“我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病娇竹马:“除了我,还有谁能爱你?”孟绵的任务是吃饭睡觉打怪兽,顺便走上人生巅峰,只是为什么总有人对她图谋不轨?孟绵(小声哔哔):七七这傻狗是不是给我开了什么奇怪的副本?!耿直系统在线尬聊:hh,自作多情
  • 夜啼

    夜啼

    这是一部中短篇悬疑恐怖故事集,书名取自《山海经》,“夜啼”是一种中医病名,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称为夜啼。在本书中可以理解为一种人与生俱来的恐惧。本书每篇都是一个单独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大多都是普通大众,几乎每篇故事都刻画讽刺了人性的劣根,对人们所担心、害怕、渴望的东西提炼为故事的元素。
  • 金牌庶女

    金牌庶女

    穿越了?身边一男子正大声吼着:“死透了没?死透了直接钉到七姨娘棺材里!”什么情况?额头冒着血,棺材上有血迹,原主撞棺材死的?死的还真挺特别!凌风荷头痛欲裂,大口的喘气听到她喘气,男子又吼了一句:“没死?来人,把这个不孝女花痴‘煞星’给我扔到别庄去!”于是,重生后的凌风荷,还没得来得及反应就被扔进了极为偏远的别庄!原主的身份,六年后,她才知道:她的称号真多,当年的秦思思那可是扬名京城!草包、花痴、不孝、生生的逼死了她!六年后归来,才知道当初的一切不过是重重迷雾!真相,却以众人意料不到的方式呈现!当日那个骂她的男子,正是她的便宜爹!欺我辱我,百倍还之!你若无事找茬,我必睚眦必报!说我废物,看着天下谁的才情能与我两千年的智慧比肩!说我花痴,那谁谁谁,既然如此就别死皮赖脸的跟在我后面!说我不孝,就休怪我六亲不认让你所有算计与美梦蛋打鸡飞!##########################精彩片段一:秦思思看着荷塘里挣扎的人儿们:“怪不得大家都喜欢看呢,这素手挥舞求救的场面倒是别有风情,颖王世子,你说如何?”秦思思盯着水面上的几双如白莲一般盛开的白嫩嫩的小手们,像模像样的点了点自己的小脑袋。颖王世子几不可见的点了点头。“世子爷,其实我做梦都想看一下八仙戏水的,只是张小侯爷之前帮过我,你又答应愿意看戏,我才没能实现梦想,可惜了!”秦思思,低头一叹,一脸的遗憾……精彩片段二:朝堂上,左相激烈的反对皇帝给秦思思赐婚。“皇上,他们都配不上秦五小姐!请皇上收回成命!”某女一脸黑线的看着左相,心下暗忖,我不认识你啊!“右相也喜欢秦五小姐?”“自然喜欢,但大殿内所有人都配不上她,我也是!”某右相一脸慷慨激昂,丝毫没有自己贬低自己的自觉。某女脸上黑线加深,这都什么跟什么?!精彩片断三:肉乎乎的小包子和软糯糯的粉团子眉开眼笑用奶声奶气的同音同时喊着:“娘亲,娘亲——”红绡帐内正准备奋战的某男小腹一紧,一脸黑线的望着两个搅局的小家伙:“你们来干什么,奶娘呢?”小家伙们丝毫不给面子的整齐划一的做的同一个动作——上床睡觉!“你们在这里睡,爹爹睡哪儿?这里是爹爹的地盘!”某男很有耐心的劝导。“我们跟娘亲睡,爹爹跟爹爹的娘亲睡!”小包子一脸严肃。粉团子点着自己的小脑袋表示同意。
  • 问心问道

    问心问道

    迈入仙门的第一步是问心问道。她,因为机缘踏入仙途。她,因为阴谋解救众生。她,因为血缘支配神兽。她,因为不忘初心,踏入仙界,开启属于她自己的精彩人生。而,在她身边的是否还有那个傻乐的笑容?
  • 晴雨令

    晴雨令

    当醒来发现自己的尸体就在面前,自己还得亲手埋葬自己。所以她占了谁的身体?为何这身体使出来的法力怪怪的?且看少女如何逆天转命走通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纠缠入骨:顾总的盛宠娇妻

    纠缠入骨:顾总的盛宠娇妻

    她是治愈系的白衣天使,能解除病人的痛苦,却救不了自己的悲哀。喜欢的人骗她、伤她,她咬牙顽强振作。遇见顾景徽后,童则璐的人生更是一度陷入混乱!“顾景徽你这个祸害!”“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不客气了。”“顾景徽你要干什么?!”“当个人渣,祸害你一辈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