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6200000025

第25章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生观研究(1)

2001年,我国教育部经国务院同意印发了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枠(后简称枟纲要(试行)枠),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改革涉及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材建设、教学过程、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如今,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已逾10年,在这10年间,课程改革的影响遍及全国,深入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究竟这次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呢?这个问题化成一个巨大的问号存在于每个教育研究者的头脑中。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把我国从教育大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这种“由大到强”的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以一种反思精神对待业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后简称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育界就课程与教学领域内的很多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方面体现了本次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凸显了广大教育界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学校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作为国家层面的基础教育改革,作为一项影响两亿多中、小学生现在和未来的重大举措,新课改的若干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得到不断的研究。近些年,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国内学者对学生观问题倾注了极大的兴趣,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有关学生的本质、特点、角色、地位等问题的分析,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科学地认识“学生”作了重大贡献。

概括近年来有关学生观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论层面的阐释。着重从一些理论的视角出发论述学生的本质和特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关于现代学生观和后现代学生观的研究。第二类是实践层面的研究。如对某一地区、某些学校的教师的学生观进行量化的调查或具体的总结等。第三类是关于学生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学生观,但却体现了学生观中一系列的关键点,即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

学生,不是孤零零存在的。关于对学生的认识,需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与知识的关系等问题去考察。在新课改推进中,这些问题被提出、检视、质疑、争论。翻阅大量这个阶段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相关文章,发现“质疑”“商榷”“不敢苟同”等词语频繁出现在题目和内容中,足见这一阶段学界的理论争鸣的热烈。关于“学生”问题的思考,是这次改革过程中重要的议题之一,本文就是尝试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问题进行一些梳理和探讨。

第一节 共识:理论层面学生观的阐述之内在一致性

作为一种特殊观念,学生观有其根本性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是进行学生观研究的基础。学生观,反映了人们对学生这一具体角色的主观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特殊性,所以,学生观和课程观、教师观等一样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的辩证统一;一种学生观的形成,无法脱离这个观念生成、发展的历史而孤立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对学生这个角色的现实要求,所以,学生观又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同时,学生观可以以个体观念的形式存在,即每个对学生这个角色有所思考和看待的人都有自己的学生观,但这些个体学生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对当前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对象的看法和态度,受到社会上主流学生观的影响,所以,学生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概括说来,学生观就是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于学生这个群体的认识、看法和态度,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美国学者莫里斯· L.比格的研究指出,西方教师对于学生有五种不同的看法:“①生来就恶,需要训练的人;②中性(不好不坏)而能动的有理性的动物;③能动的,生来就安排好的,通过展开他们天生的本能、需要、能力和天资而形成的个性;④被动的或反冲的心理或有机体,他们的发展,有赖于所受外部力量的制约;⑤通过他们和他们各自的心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有目的的人”。 [1] 这五种看法应该是从人性的角度概括了教师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但实际上这一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即使是在我国,一些教师和家长自觉不自觉地还会从性恶论的观点去看待学生,尤其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一些发展落后的学生,认为他们就是“学不好的”,认为他们就是“不打不行的”,认为他们就是具有“劣根性的”,等等 [2]。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的主体性不断地被凸显。在学校教育方面,那种强制、灌输、矫正的“粗犷”方法愈加与时代精神相背离,已经受到严重质疑和反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生,以乐观的眼光面对学生的问题,这可以说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主体精神的召唤。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改革,究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改也不例外。

一、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解读

2002年出版的枟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枠一书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官方”解读,非常全面地向课程实施者介绍了新课改,其中专门讨论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观这一问题。

新课改所倡导的很多理念的提出建立在对现行学校教育体系、制度、现状持批判态度的前提之下,认为学校教育的现实情况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3]。教学改革是作为新课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因此可望有实质性的、全方位的推进” [4]。其主要任务就是: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5]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转变”“重建”这些新课改的主要任务可以说是彻底并具有革命性的。那么,面对“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等现象,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和分析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是怎样对“旧”的学生观进行“重建”的。于是,我们先要了解: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观究竟是什么样的。

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观在枟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枠一书中有一系列的论述,基本上解答了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等问题,概括来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6]

[7]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这就是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和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该相信学生的巨大发展能量,每一位学生都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教师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并且学生还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②,意思就是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③,“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它也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了解“学生是独特的人”这一点就是因为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教师要将学生视作完整的人来对待;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冷静地看待学生和成人的差异,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不能盲目地等同或比较。

再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它也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这里对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强调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学生“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 [8]。教师不能够代替学生读书,代 [9]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道理和掌握规律,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①;教师必须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强化这一观念,是时代的要求”②。

[10]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2.教师的学生观影响着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又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新课改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要与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观相一致、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认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③。在学校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没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④,有的教师表现为“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⑤,无论是侵犯学生权利还是包办代替,都不是恰当的师生关系。所以,“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教师要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师还要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3.”同时,“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应该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还应该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还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教师还要不断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可以说,新课改在对学生在人格、地位上的强调,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的教育事件是一种回应和批评。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9.。这些都应该得到充分肯定。但是,师生关系是发生于教育活动之中,忽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已经成为新课改在学生观问题上的一个盲点。

在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概括中,认为“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第一,重认知轻情感;第二,重教书轻育人” [12]瑏瑠。这确实也与新课改的目标相呼应,但我们在对新课改所提倡学生观的梳理过程中发现,新课改在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方面的论述采取了一种暧昧不清的回避,仅仅突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关注,对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关注。正如它所述,“课程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 [13]。关注学生“人性养育”没有错,可是作为一个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将学科知识的学习一笔带过,甚至在很多地方避而不谈,显然是不妥的。这种倾向也无法真正实现将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这种观念。

同类推荐
  • 北大人文课

    北大人文课

    北大人文泰斗畅言文化、美学、教育、哲学……高擎人文精神之大旗,体验独特的人文理念,感受大师们思想精髓的独特魅力。章太炎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季羡林怎样看待社会,周国平又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联系当下热点话题,涉及众多精神领域,谈人文思想、人文素养、人文关怀。本书借北大人文大师的智慧,深入探寻各个领域里深藏着的人文力量,立足生活、教育、文化、哲学、社会等各个方面,让读者把握当下,沐浴人文气息,修养人生智慧。也许你不能抵达大师的思想境界,但你能从中寻到一盏指引你前行的明灯,抵达人生的豁然之境。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新社会治理观

    新社会治理观

    本书分为四章,配图70余幅,约38万字,书中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了瓮安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瓮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强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书稿兼顾瓮安的历史文化沿革和人文地理,以史料、政府权威统计数据和鲜活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典型场景,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新瓮安的风采。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热门推荐
  • 众人择道

    众人择道

    有人打破生与死的界限,只为再活一世;有人强渡时间的长河,只为曾经的不甘;有人跨上从未想过的征途,只为不受失去过往之苦;有人背负行囊踏遍山河,只为不让真实再次逝去;有人一生不曾归家,只为镇守国之疆土.........只记得那日,天道立于苍穹之上,无悲无喜,道“这一次,福泽散于世间,给予众生,尔等皆为气运之子。”
  • 老婆,非你不可(完)

    老婆,非你不可(完)

    没有婚纱,没有婚戒,没有婚礼,她被迫代替妹妹嫁给那个传说中恶魔一般的男人。一双嗜血的眸冷冽无情:秦暖,你不过是秦家送到穆家的牺牲品,在穆家,你连一个下人的地位都没有。她默默的忍受名义上的丈夫和情敌对自己的百般羞辱,只为能够平安的将腹中的宝宝生下。心灰意冷,她拼命护住腹中胎儿,一消失就是五年五年后,她带着拖油瓶从国外归来,“暖暖,秋天到了,我们要去哪儿收获爹地啊?”一手一根超大棒棒糖,粉雕玉琢的小家伙儿一边舔一边撅着小嘴巴问道。“哪里埋的种就去哪里收!!”看着S市那座最高的建筑大厦,墨镜下的眸子突然划过一丝悲伤。宝宝VS亲爹
  • 邻居姐姐是主播

    邻居姐姐是主播

    有一天,白洛泽家对面搬来了一个当主播的姐姐。随着他们关系的深入,许多麻烦事接踵而至……
  • 地表最强镖师

    地表最强镖师

    这是镖师的世界。有强盗,有妖兽,有神,也有魔。而镖师存在的意义,即是拼尽全力从邪恶中,守护出一方净土。
  • 嫡妃狠狂野:殿下休想进门

    嫡妃狠狂野:殿下休想进门

    不休我,我就给你戴绿帽子!“为什么要娶我?”“因为你八字够硬。”他是整个大陆里让人闻风丧胆的鬼刹王,做他嫡妃?不稀罕,成亲前逃不了,那她就成亲后逃。”你不休我,我就给你戴绿帽子,很多很多的绿帽子!!!”她是东方家族的大小姐,不小心穿越至异世大陆,成为身怀异能的将门千金,还被冠上鬼刹王妃头衔,大陆烽火狼烟四起,天赋异能却被压制,离家出走,各路追杀抢她,异能觉醒,她命由她不由人.
  • 甜蜜婚令:溺爱小娇妻

    甜蜜婚令:溺爱小娇妻

    他宠她,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一切给她!她说,“慕司晨,你混蛋,我要离婚!要离婚!要离婚!”他把她抵在墙上,亲吻她的红唇,邪魅一笑:“宝贝儿,不能离!”
  • 万域灵神

    万域灵神

    一代霸主,惨遭背叛,被四十九个强者围攻,惨死万劫山,重活一次,他要再登巅峰;强势崛起,杀入乱星域,斩尽十万强者,悟生死杀道,冲击至高神位!
  • 重生未来之濒危种族

    重生未来之濒危种族

    在未来,有这样的濒危种族,二十岁之前要和其他种族的人喜结连理,并孕育生子,否则二十岁那年就会gameover。胡欢欢就是这样的濒危物种,然后她遇到了个作天作地的中二青年。
  • 德国人

    德国人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从地理特征、历史渊源、民族特性、经济、宗教、社会保障、政府、汽车交通、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了德国。
  • 我真是一个保安

    我真是一个保安

    本来赵博以为自己这一生就是平平淡淡,工作娶亲生子,然后安享晚年,可是不知名的意外让赵博的生命多彩起来。有了金手指,人生怎么可能平淡,就算是想要平淡,金手指也会给你掀起巨浪的机会,那么就让我来做一个不一样的小保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