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2800000017

第17章 附录(2)

可以想见,他这样的背景在历次运动中当然会遭罪,所以他有很多年处在牢狱之中,还曾被流放到东北改造。然而,劫难并没有摧毁他,甚至没有影响到他的身体,这也是个奇迹。过去整过他的人都去见马克思了,他还在坐飞机四海云游呢!2009年我在云南省国资委副主任办公室的电脑上,收到一个陌生人发来的邮件,说黄老先生请我去他家。此前,已经传出了聂绀弩事件,舆论风暴席卷一时。我去了他家,没有与老先生提这事。后来听照顾他的人说,大家为了怕他受影响,在电脑上做了屏蔽,老先生自己上网,就看不到关于自己的新闻了。其实,我认为大可不必,以黄苗子这样经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在自己还理智清醒时,是不会被外人议论所伤害到的。在我见过的老先生中,黄苗子该是城府最深的一位,但是他给人的印象却是没有城府。

郁风老师似乎很少单独出现,她总是和黄苗子在一起,不过,两人如影随形,倒未必是夫唱妇随的关系。因为是美术专业出身,又一直从事美术工作,所以在美术界郁风的角色其实更重要,至少在五六十年代是如此。

有一次我前去拜访,是郁风老师开的门,问清我找谁,老太太转身叫黄老,然后自言自语说不是她的事,她就去自己的房间继续工作,再也不露面。

还有一次是在晚饭时间我到他们家,我说很喜欢郁风老师的画,她马上就追问了一句:“喜欢哪一幅?”我说了几幅,其中包括一张用欧洲的餐巾纸画的小品,老太太听了很高兴,知道我不是客套,而是真的细读过她的作品。

郁风老太太风度绝佳,是我所见过的最会穿衣打扮的女士。和同辈的朋友们在一起,她如鱼得水,潇洒自如,你绝对想象不出她是年近九旬的老人。

在郁风去世后,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本来是发表在《文博报》创刊号上的,可是报纸竟然卡壳未能面世,只有打样证明有过这样一份报纸。后来我将此文收在了《黄苗子说黄苗子》一书。这篇文章我自己认为写得很好。

我第二次专程去拜访姚奠中时,一位原籍山西在北京工作的同行朋友王燕枫问我观感,我说姚老是典型的山西人,她马上很敏感地问在我看来山西人是什么样子,我回复说看看姚奠中就知道了。这当然是开玩笑,不过,姚老的性格中却实在是太山西了。

姚老和我多次长谈,每次都是始终笑声不断。老先生是章太炎的研究生,论辈份是国内学界目前在世的最老资格的学者,不夸张地说与鲁迅、周作人是师兄弟。老先生的国学修养一流,论眼界也是极高的。在书法界,他实在是个例外,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当过教授的书法家大概只他一例。

他对书界现今最有名的名家价格之高,感到极为好笑而又惊异,连称“了不得!”多年以前我在一个山西商界朋友胡树巍的办公室就见过姚老的字,那时就很仰慕。后来姚老的家人说我第一次去访谈姚老,据当时从中牵线的一位在我手下工作的人说,是我问他山西书法家谁最好,他推荐的姚老,所以我才知道姚老。这种损人掠美的事也是常有的,我没有跟姚老解释,因为不值得。

老先生至今主持家政,几次请我在家吃饭,请我吃山西特色饭菜。临别时还特意让家人拿来一箱家乡稷山的红枣——我向来偏爱吃枣,几乎天天粥里煮枣。也许是心理因素,我感到姚老送的枣格外甜。

我最后一次去姚老家访谈,他的弟子姚国瑾在座,是位谦谦君子,客气地说听我采访姚老,长了不少学问。其实我更感兴趣的不是姚老的书法或古典文学学问,而是他的经历、境界与状态。

(2010年10月我又有并州之行,此前从报上看到,山西省在号召文化艺术教育界向姚奠中学习。老先生九十八岁了!)我去石家庄采访黄绮,是为了他的那宗著名的对联丢失索赔官司。老先生在家认真接待了我,谈了不少,后来我写了大篇报道,蒙王连弟先生青睐,在《新闻出版报》发了一整版,标题是“一副对联索赔六万”。那官司他赢了,可是执行却似乎并不如意。

黄绮是河北大学教授,有风度,看上去也像是有学问,但是我没读过他的书。对他的书法,似乎当时也没什么感觉,以至于我甚至没请他写幅字。

我可是专程去石家庄采访他的!黄绮去世后,河北省书界的分量就更加失重了。

他当年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可是至今连一本像样的作品集也没有出过。他在河北大学是教授中的头牌,当年的助教、副教授,对他极为敬重,据说某某某在黄绮先生每年回一次河北大学时,便提前把黄绮送他的对联挂起来,以迎接这位大牌学者——说起来不好意思,我只知道黄绮是学者,但是居然从来没在书店见到过他的学术著作。当然,有著作没著作,其实对学者来说无所谓。学问是圈里内行两三个人才明白高低上下的事情,外人只能根据包装与地位、职务来得出盲目的结论。

去采访萧乾,是九十年代中期他刚推出《尤利西斯》译本时。这部书当年大出风头,虽然到现在为止也没几个人能读懂,但是却流行一时。

萧乾家里摆得满满的,一望而知是学者、作家的作坊,没有一点观赏性,墙上拴着绳,上面别着纸条,卡片。真正井井有条、比图书馆还整洁的书房,其主人大都是不读书、不作学问的,如果说有例外,那就是袁行霈先生的书房。后来我的书房在满与乱上,远远超过了萧乾,或者说,超过了我见过的任何一个学者或作家。

那时我的表弟张久英刚从家乡来北京工作,为了给他提供开眼界的机会,我在采访时带他一同去了,过后他还写了篇印象记投给报纸发表了。

我对《大公报》史有特殊的兴趣,这些年也结识了不少老《大公报》子弟,而在这个圈子里,对萧乾的评价却是相当不正面的,尤其是在《大公报》“起义”过程中的表现。这是出乎我意外的。据王芝琛先生讲,沈从文去世前明令家人不许萧乾参加自己的追悼会,而沈从文是萧乾在《大公报》的引路人。

《尤利西斯》难译,所以译本不断修订。我手头的第一版是萧乾的签字,最新的一版是文洁若先生的签字。我写的四千字通讯,多家报纸发表,颇出风头。

关于启功先生我已经写了不少文章,但是还有想说的话。人们都说启功是个一团和气的人,其实,我认为启功虽然有和气甚至圆滑的一面,但是更有严厉刚直的另一面。他也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口不称人是非的老好人,读过我的访谈录就可明白,他之月旦人物、品藻臧否,一针见血,是很不留情面的,毫不客气。在这里,人如其字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启功的书法非常柔美轻盈秀丽,完全是帖学一路,看不到碑学的硬朗与气魄。他的书法形成了自己的面目,以至于即使是临写随便什么古人的书法,效果让人一看,明确无误地可以认出是启功。我私下里认为,如果临仿古人也都统一到自己的风格里,那实在不算多么高明。历史上董其昌就是这样,当然董其昌是承前启后的大宗师,以自己风格临仿古人,也有点铁成金之妙,而启老似乎对董其昌不太以为然,不知为什么在书艺上反而步香光后尘?本丛书中我所写的《启功说启功》,大概是唯一一本写启功而不采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姿态的。这本小书,是我迄今所出二十多种著作中,我自己最满意的一本,也是行家们评价最高的一本。

徐邦达徐邦达在家里像个老小孩,在房间里走进走出,见我在客厅里坐着,也并不打招呼。后来他太太招呼他,才坐下来与我谈话。

徐先生非常自信,即使在九十高龄,在书画专业上讲话的口气不容置疑,如数家珍。翻开故宫书画册,老先生就自顾自地讲起了一幅幅画的来历。

滕芳女士非常热情。

有人说如今有钱什么事都好办,说这种话的人显然是片面的,因为在中国有一些地方是钱不好使的。

不必讳言,徐老很有钱,以至于滕芳女士说他闹着再买处很贵的房子,但是,徐老再有钱,也无法让他在有病时得到最好的待遇,连个病房都要惊动很高位置的人才解决了。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都享受副部级特权,关键是体现在医疗上,而社会科学领域无论成就多高,只要没有混上相应的官位,比如钱锺书的副部级副院长,就无缘得到最高级的医疗服务。医疗与教育是最需要公平的领域,而在目前,知识分子只要不从事科技工程,又不当官,就成了高干病房外的“普通患者”。此事滕芳女士跟我讲起来义愤不已,她说徐邦达为国家做的贡献比那些院士不大?比那些副部长不大?我到香港见到饶先生,他对我讲:“我可以跟你谈十天也谈不完的。”可惜我只有三天时间。三天三次访谈,留下了一篇对话录,那篇文章可以看出,饶宗颐是性情中人。

如果内地没有几十年来的运动与劫难,不知会有多少饶公一样的人物?遗憾的是历史无法假设,与饶公同一时代、同样水平的几乎被一网打尽,读书种子在神州无处容身,而港英当局却为饶老提供了一方净土,著书立说,写字作画。因此,我很反感有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因为香港从来也没有仇视过文化,没有仇视、整治过文化人,只是香港的风气重商不重文而已。香港在任何一个方面也不比新加坡差,可是没有人说新加坡是文化沙漠。

(2010年,有一天我开车听广播,居然在新闻联播节目听到了温家宝总理接见饶宗颐,而且是在他的生日那天!老先生要去敦煌。如此高龄,还有如此精神,实在难得。)崔子范的画风是从齐白石化出的,更简单、更粗放、更结实。不过,齐白石的风格只可有一,不可有二。而近来连崔子范也成为一些人效法的样板。

崔老精神乐观,近年退居故乡,听说也有一些不如意,其实,作为老干部,其实真的不必太在意身外之物。书画本是烟云供养,赏心怡情之物,若为所累,就是误区了。

我去青岛,有人自告奋勇要开车陪我去见崔老,我婉言谢绝了。对于一位年过九十的老人,除非确有必要,后生不要轻易地打扰。

杨先生在香港的住处,在我看来并不算大,可是当地人听了都说那是半山的豪宅。杨善深擅长春宫画,我看过几本画册,都有,是那种好色而不淫的类型,画得倒没露点,可是题诗却大有薛蟠的神韵。

老先生拿出赵少昂等人的书信来让我看。老先生的客厅里墙上镜框里装着未托的书画,显然是准备出售的。

后来我在北京见过他最后一面,老先生拉家带口,济济一堂,我本来都带了手下员工,摄像、录音、照像机全准备好了,结果一看是全家欢的格局,兼之另有俗客在场,也就没有打开话题,只是寒喧应酬。非常可惜,这次失去的机会,永远无法弥补损失了,不久后杨先生就去世了。

岭南画派四大家,我都下过一点功夫研究,从个人兴趣出发,觉得赵少昂与黎雄才在成就上更突出一些,但是四家都有自己的特点。

白雪石白雪石画了一辈子画,是骨子里的北京平民,平和随意,与世无争。白雪石最成功的是他的山水画教材,发行量之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老先生其实去桂林次数并不多,可能还不如我去桂林次数多,可是国内画漓江山水的最出名的,就是白雪石。这便是品牌效应。

白老在和平门的住房,紧挨着全聚德,蒙他请我吃烤鸭,还在大堂里他当年画的巨幅作品前合了张影,按照一平方尺两万元计算,那张画恐怕得值百万元,可是我亲眼看着老先生掏的现金付饭钱。过去画这张画时,还不时兴要钱呢。中国这几十年的账实在是太乱了,没法儿说!有一位圈内人士说,白雪石有恐高症,所以他画的山都是平的。

这倒是我所不知道的。

全聚德成为上市公司后,烤鸭涨了价,一只要二三百元了。我再到和平门店,发现大厅没了那幅画。

除了我所在报社的领导以外,只有王世襄老先生一个人枪毙并改过我写他的文章,这是一个极耐人寻味的例外,因为他上的是美国教会学校,按道理讲,燕京大学应当灌输美国的价值观的,而新闻自由、作者的独立客观立场这些价值观与民主精神原则,最集中地体现在对待报刊的采访与报道上。出于礼貌,我认可了这一改写稿,当然是有所保留的,事后听出版社的编辑讲,对约人写的王老新书的书评,他也是要改写的。这倒有些像如今某些机关官员的做法。

讲起收藏来,人人都知道王世襄,他自己却说自己当年是取人之所弃,没什么像样的东西。王老还以美食见称,据我的见闻所及,只有刘文杰先生不买账,告诉我他才是真正的美食家,而王世襄是“土美食家”。世上的人与事,孰是孰非有时真是说不清,对外人尤其是说不清。

有一次谈到嘉德那次拍卖王世襄的藏品,满堂红,大发了利市,成交6300万元,王老对我说,他的朋友们没有一个同意他把藏品捐给国家的!王老出身官宦人家,但是喜欢强调自己是书香门第。书香门第在中国有特定含义,或者著书,或者讲学,总之,是以文化为业。古人有所谓狂狷之论,王世襄的性格中便不乏狂狷之气,表现之一是事事不服软,比如讲起书法,老先生可能认为我还算不外行,所以说自己的字不行,但是,“该怎么写、是怎么回事我心里都清楚,就是没练。”当时我心里就笑了,当今书法名家在我面前坦承自己的字不好的不乏其人,因为当着明人不说暗话嘛,不过从来没有哪位做过这种解释。

同类推荐
  • 邮票上的航空人物

    邮票上的航空人物

    飞机的发明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100多年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在飞机发明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大批杰出人物,从早期的航空先驱,到当代的航空科学家、发明家、设计师、飞行家和企业家都为之付出心血,甚至生命。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其中很多著名人物的事迹都在邮票上得到反映。
  • 毛丰美的故事

    毛丰美的故事

    毛丰美,男,汉族,1949年5月生,中共党员,辽宁凤城人,生前系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9月26日凌晨3时55分,毛丰美因病医治无效,在大梨树村与世长辞,享年66岁。2015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1933年爬上德国总理宝座。他加紧重新武装,疯狂向外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强大的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的打击下,希特勒霸占欧洲和世界的美梦终被粉碎。
  • 风云雨雪 光风霁月:陶诗言传

    风云雨雪 光风霁月:陶诗言传

    陶诗言出身于浙江嘉兴一个衰落的大户之家。从小他就学有潜质,中小学两次跳级,后随父在宁读高中。抗战期间流亡到重庆进了四川国立中学,因成绩优秀被报送中央大学,毕业后由恩师涂长望介绍进入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解放前夕,陶诗言决心跟着竺可桢、赵九章领导的中研院气象研究所全部留下迎接解放。解放后陶诗言迅速成长为新中国一代气象科学大家。他是中国当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之一,是国际知名的季风领域专家,曾任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大气委员会首席代表,中美大气合作研究中方首席专家,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毛泽东同志是位伟人,他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汲取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从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不断思索中摸索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正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奉献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去,所以才会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着正确而深刻的理解。
热门推荐
  • 南昭后妃

    南昭后妃

    她,本是魔界最为受宠的长公主,是将来的魔界之尊,更是将来的九重天后,但因三生轮回,注定还是与他相遇。他,本是破城城主,是万毒之王,但因生死之劫,放弃了原本属于他的储君之位,不得不顺应轮回,以保天下。“你是魔,是天下最万恶不赦的魔,只要你身体的那层封印被你突破,你就将是四海八荒,最为厉害之人!”“从今日起,忘却你魔界长公主的身份,忘却你九重天后的身份,你只需记得,从现在开始,你是我冥界之人,是掌管三大处的孟婆即可,其余的…你就当做是一场梦罢…”
  •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追求“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对这种和谐社会理想的追求因礼乐价值而铸就。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涵盖着小康与大同两个基本阶段,以礼之调适并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最高阶段即为大同。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船山在和谐社会的建构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不会因此而扭曲人性。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的和谐社会,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的建构奠定一种崭新的路径。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必然要从船山先生的和谐思想中汲取营养。
  • 我的鬼城

    我的鬼城

    有的富二代继承大把的钱,有的富二代继承大把的房子,有的富二代继承后妈,吴骏不一样,他继承了一座城,鬼城!从此,鬼生人生步入巅峰!
  • 百愚禅师语录

    百愚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他来自月光

    他来自月光

    一个孤独的吸血鬼和一个孤独的人类。孤独,此间无解。
  • 别打我家王爷的主意

    别打我家王爷的主意

    因为一场梦,她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身为东璃国护国公府的二小姐,在拿到圣旨的当天跳了湖,正巧让她钻了空子。为了去救为自己抗旨的老爹,毅然决然去找皇帝请旨要嫁给七王爷,但请旨之前,没人告诉过她七王爷是傻子啊!!楚倾城无奈,“算了算了,嫁就嫁吧”反正她只是为了找到梦里的那个人,但是婚后,她还挺喜欢这个粘着自己的夫君。“娘子……”“墨玄!”楚倾城一把推开墨玄。“墨玄只是觉得娘子好看……娘子不要生气……”楚倾城看着墨玄委屈地眨巴着眼睛,怎样都生不起来气。“算了。”“但是,娘子,欠了这么久的洞房该还了吧!”眼里满是狡黠。楚倾城这才知道:这孙子是装的!!
  • 花烛京华

    花烛京华

    都说当今皇帝高冷面瘫,却是著名的宠妻狂魔,凤凰殿里凤位上那个不知道被他宠成了什么样子,骄扬跋扈,天下无敌。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混沌封天记

    混沌封天记

    “你到底要干什么!”“干什么?很简单,拯救苍生”“你可是知道神规的,一旦插手人间,就会堕入地狱。”“那有什么办法,你行你上,这可是人间罕见的浩劫,连我都差点扛不下来。”“算了,由你去吧……”很多年以后在人间流传着一个传说,一名天神为了拯救人间自愿堕落成凡。有的人报以肯定,有的人报以怀疑。
  • 向太阳

    向太阳

    初秋的傍晚,于晖坐在出租房狭小的客厅里,暖阳温和地抚摸着他的肩头,那感觉就像是家。他衔着半截烟,随着嘴里吐出的蓝色烟圈一卷,七年就这么过去了。他心里凉丝丝的,悲伤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开始在时间的荒原上疾驰,没有留下任何印记。他不去理会楼下那些正七嘴八舌围观着一具血淋淋尸体的居民,更不去理会阳台上面目狰狞、满眼惊恐与泪水、正跪向他把头发抓得如同鸟窝样的李筱舒。取而代之的是,于晖拿出冰箱里大约半年前爸妈带过来的松籽。看着这些特产,于晖终于忍不住流泪了,他想,家没了,一切,全都完了。于晖怎么也没想到李筱舒会背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