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0000000042

第42章 记者要做“多心"人(1)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系列报道《踏寻郑和在非洲的足迹》和《非洲寻访郑和遗迹》在《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分别以12篇和20篇的篇幅连载,得到海内外读者的普遍肯定和认可。除人民网转发外,国内不少网站和报刊也纷纷转载了这组报道,使之影响进一步扩大。在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这组报道获系列报道类二等奖。回想起这组报道的采写过程,我觉得记者应该做一个“多心”人。

新闻来源——获知线索要留心

1999年6月,南非一家中文报纸——《侨声日报》刊登了肯尼亚帕泰岛上居住着郑和船队后裔的两篇报道:郑和部下后裔现居东非肯尼亚和肯尼亚小岛“上加”,村名源出上海。报道是转载美国《纽约时报》驻东京记者纪思道的采访记,纪思道曾任驻该报北京记者,对研究郑和充满兴趣。他从《当中国称霸海上》一书的作者——美国女作家雷瓦西那里得知,肯尼亚帕泰岛现居住着数百年前中国船难幸存者的后裔,于是前往帕泰岛以探个究竟。《侨声日报》同年8月又报道,一名台商早年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也遇到一名自称是郑和船队后裔的当地人,并听说索马里南部港口城市基斯马尤附近有个“郑和村”。

这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冲动,恨不得能即刻前往那里采访。除职业使然外,更感到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和特殊情感。作为中国人,我们比外国人更加关心郑和船队当年的那艘沉船和中国人后裔今天的生活;作为中国记者,我们毕竟比外国同行更加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如果登上帕泰岛一定会比美国记者收获大;作为中国主流媒体之一的《人民日报》记者,我有责任采写郑和船队后裔的报道,因为肯尼亚是我的业务管辖范围。可是,纪思道在文章中说,帕泰岛丛林密布,无电无路,治安混乱,这无疑在前往帕泰岛采访的路途中设置了“拦路虎”。也正是由于这只“拦路虎”,使台湾记者产生了恐惧感,他们前往采访却未能如愿。而此时的索马里又处于军阀混战之中,社会治安状况比帕泰岛更为可怕。

行前准备——收集材料要贪心

这是一条难得的新闻线索,一个好选题,读者对此一定会感兴趣。由于顾虑治安因素,我没有立即前往肯尼亚帕泰岛和索马里采访,而是决定采用曲线迂回方式从周边先人手。2000年赴埃塞俄比亚采访非洲经济论坛会议期间,听说该国东南部地区有几个索马里难民营,还有从基斯马尤来的难民,我当即决定采访他们。

当我乘坐的飞机从亚的斯亚贝巴飞往埃塞俄比亚东南地区城市季季加时,由于机场是土道,加之天气久旱无雨,飞机降落时,飞扬的尘土挡住了周围的视线,等了十多分钟后,飞机才开启机门,乘客开始慢慢走下飞机。当晚下榻的小宾馆里,无水无电。当晚11点来水时,厕所的马桶在不停地漏水,响声使我一夜无法入睡。在联合国难民署工作人员的全力帮助下,次日我乘车百余公里前往三个难民营。烈日下的难民营显得格外炎热,在难民营几经周折,找到了几名基斯马尤人,但他们不知“郑和村”一事。当天返回季季加时,正值伊斯兰教的斋月,所有餐馆只出售饮料,到处没有饭吃。

当我到自由市场买水果时,西红柿上布满了苍蝇,使我望而却步。

案头工作花费九牛二虎之力。自1999年6月15日获知新闻线索的那一瞬间起,我就开始收集有关资料,为采访做准备工作。

除记者站现有的《非洲史教程》和《非洲概况》外,我请朋友从国内带来了《中非关系史》和《中国与非洲》两本书,对其中的相关章节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南非当地的图书馆,我翻阅了非洲史方面的书‘籍,借阅了有关东非沿岸考古与历史学方面的论文,其中与帕泰岛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上加遗址考古发掘的专著:《上加:东非海岸穆斯林社会的考古学》。而在翻阅有关肯尼亚的历史书时,我得知马林迪国王向中国进贡长颈鹿的史实也被收入其中,我也曾亲耳聆听南非总统姆贝基在谈到中非关系时,提及长颈鹿的故事,足见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与非洲的影响之大。这进一步坚定了我深入采访这一故事的决心。

前往现场——采访独家需恒心

2002年2月28日,我前往肯尼亚、布隆迪和卢旺达采访,首站抵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在内罗毕,我多方打听帕泰岛所在地区的治安情况,得到的回答都是:东北部沿海一带社会治安十分糟糕,时有土匪出没抢劫乘客和路人。

得到这一消息后,我没有立即前往帕泰岛采访,而是先去了布隆迪和卢旺达。在卢旺达,我请中国路桥公司卢旺达分公司的朋友与肯尼亚分公司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经过多方努力,在中国路桥肯尼亚公司的帮助下,我首先来到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参观了藏有大量中国瓷器的耶稣堡博物馆。当天中午,我专门选择到当地一家中餐馆吃午饭,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是想了解肯尼亚沿海一带的社会治安状况。“别说是拉木群岛,我连马林迪都不敢去。听说越朝北走,治安越差。”好心的中国老板一再提醒我:“你最好不要再北上了。”

我没有听从那位中国老板的劝阻,继续北上来到马林迪——郑和下西洋时,马林迪国王曾向中国皇帝赠送过长颈鹿。下一步是继续北上社会治安混乱的拉木群岛,还是“打道回府”,半途而废,我的内心十分矛盾,斗争非常激烈。当晚在下榻的宾馆,尽管已经很劳累了,但根本无心待在房间休息。在宾馆的游泳池旁来回走动,听着印度洋的波涛声,我心中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再次敲响饭店值班经理办公室的门。那位黑人经理说:“你此时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你将要采访的那个故事也十分感人。可是,帕泰岛的社会治安情况我根本不了解,我连拉木群岛也没有去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拉木岛的社会治安较好,你不必为此过分担忧。中国朋友,请相信我的话。”最后,我采纳了宾馆经理的建议,先去治安较好的拉木岛,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去拉木群岛的另一个岛屿——帕泰岛。

当我最后决定深入帕泰岛采访时,临行之前,在下榻的宾馆,我在采访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是前来这里采访的唯一的中国记者,挖掘历史线索中提及的素材,用事实、数据、耳闻目睹的现状告诉读者这里发生的一切,眼前发生的一切,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仿佛看到身后数万双等待阅读这一报道的眼睛,他们在告诉我:要勇往直前,要义无反顾;采访要深入,要具体,要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地采访人、事、物,报道这一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到拉木岛,一股强烈的“中国风”迎面扑来。在我所下榻的宾馆,室内外的装饰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当地人知道数百年前中国船只在帕泰岛附近触礁、水手们登陆定居“上加村”的事情,还把“上加村”称为“中国村”。当我找到阿巴斯船长时,他一见就开玩笑说:“你是从遥远的中国来的,不是从帕泰岛的‘中国村’来的。”

他告诉记者,自己不久前腰痛,还特意到“中国村”请大夫按摩,按摩是中国水手流传下来的古老医术。

冒险采访——三思而行要当心

得知帕泰岛上居住有中国人后裔的消息坚定了我前往采访的信心,而社会治安问题又不能不让我提心吊胆,“防人之心不可无”,需要时时处处防备。从拉木岛到帕泰岛需要乘船,一路上我需要提防船长和他的助手。在帕泰村采访结束时,已是下午3点多,我必须从帕泰村乘船先赶往上加村,再从上加村步行到西游村与船长会面。当我乘坐的小木船在印度洋顶风艰难行驶时,眼看着夕阳西下,为抓紧时间赶路,我拿起船桨划了起来。傍晚时分,当船快到上加村头时,两个年轻船夫升起船帆借风行驶,手忙脚乱中因用力过猛,大风差点把小船吹翻,船上的四个人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我赶快把摄影包紧抱怀中。

到上加村时,天已黑。我匆忙与上加村长见了一面,急忙朝西游村赶。上加村距离西游村约四五公里,没有大道,仅一条羊肠沙路从丛林中穿过。拉木群岛是名副其实的沙岛,帕泰岛自然不例外。岛上常年炎热,当地人习惯于赤脚走沙路。因我告诉两个年轻向导要赶路,他们在丛林中走得飞快,我因不习惯走沙路,深一脚浅一脚,鞋里又灌满了沙子,心急而脚又跟不上,还要担心安全问题。

他们告诉我,丛林中没有野兽,但有各种毒蛇出没,需要提防。一路上,我几乎是小跑着赶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有几次差点被小石块绊倒,双臂上不时被树条划出一道道印子。

大约走了一个半小时,我们来到西游村口,一名自称是渔民的中年男子站在那里,告诉我们船长在岸边等待着,他可带我们过去。

西游村离海边还有两公里,也是一条羊肠小道,我们左穿右拐来到码头时,根本看不到船长的影子,听到我们的声音,船长在海里大声喊道:“今晚只能在船上过夜了,你们快过来。”这时,我们借着船长从海面上照过来的手电光,摸索着沿着石台阶下海,因船长的大船无法靠岸,那名男子先下到海里,推过来他的小木船,我跳上小木船后再划向船长。问题出在海风使两船难以接近,黑暗中相互位置又看不清楚,当船长伸手拉我过船时,两船相碰差点把我们同时颠簸到海里,这把我这个不谙水性者委实吓得半天目瞪口呆。尽管黑夜中船长看不清我的表情,但无论他怎样解释睡在船上的好处,诸如安静、凉爽、没有蚊虫等,我始终坚持要回西游村投宿。这是我初次来到这里,人地两生,除害怕夜间起风小船在海面上大幅度摇摆外,我主要担心夜深人静之时,船长和他的小助手把我扔到海里去。在那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天不知鬼不觉,如被扔到海里无异于泥牛人海。

我别无选择,只好借宿西游村。村里无水无电,一片膝黑。奔波了一天,根本无法洗澡,且不说我把随身携带的洗漱用具和换洗衣服还放在了船上。在村里一户人家简单地吃了几口晚饭,印象最深的是他家的糖茶水。当地没有井,吃的是雨水,水不大干净。主人怕我喝不习惯,给开水瓶里放了足量的茶叶和白糖以遮盖雨水的本味。当我到另一户人家住宿时,已是凌晨1时。天气炎热,室内到处是蚊子,加之身上有汗味,蚊虫不停地飞舞,我根本不能入睡。

这一晚,我和衣而卧却不能眠。

2004年8月第一次去索马里采访,更是险象环生。从机场到首都,一路上都是武装人员“押送”。大街小巷千疮百孔,一片混乱,首都仅有的两家宾馆在武装保护下才能勉强经营。夜间不时传来阵阵枪声,白天上街采访必须配备多名武装保安。当我在传说中的郑和船队当年人关处附近拍照时,一个小伙子猛地抓住我的肩膀,大声喊道:“抢他的相机,夺他的背包。”多亏随行的八名保安眼尖手快,才避免了意外发生。

消化材料——构思写作要精心

第一次采访回来,我原计划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写完报道。谁料,除动人的鲜活材料外,背回来的还有一大堆死材料需要阅读消化,这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我曾想撇开死资料,仅写鲜活的第一手材料,那样比较省事。但如此写出来的文章将会缺乏根基,缺少必要的背景交代,读者阅读起来会很费力。于是,我暂将第一手材料放在一边,埋头研究那些史料与论文。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又使我不得不放下手头的活儿,奔赴新闻现场。

“郑和的故事”是现实与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单方面强调现场感,报道会轻飘飘而缺乏深度;反之,如果一头扎到历史材料中去,报道就会成为研究论文,则有悖于记者的职业特点。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呢?问题的焦点在于首先掌握历史材料,再将其灵活运用。也就是说,激活手中的历史材料,使之与现实相联系,与采访得:来的第一手材料融为一体。例如,假如对非洲历史孤陋寡闻,不了解东非沿海一带的民间传统,不知道当地的历史是代代口耳相传,很少有书面材料,我就不会想到采访西游村的头人,而漏掉“中国人建西游村”的史实与故事。在活用历史材料方面,我在写作时曾做了一些努力,仍不尽如人意,有待读者评说。

同类推荐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 纵横天下: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

    纵横天下: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

    本书为纪实文学,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最有实例的第四野战军为描写对象,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艺术化的再现。
  • 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

    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

    每晚入睡前,想着一天的劳累和辛苦,想着过往几十年的辛酸与不易,想着那些我们曾经错过和辜负过,以及伤过、欺骗过我们的人和事,一笑泯恩仇,一睡如隔世。请放下耿耿于怀的事,请原谅念念不忘的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一些终成陌路的人,不是你想改变和挽留就能回到过去,就能让一切不再发生……你尽力了,问心无愧就好。过往的那些岁月,曾经记得的那些人,好的或者不好的,痛不欲生或者记忆犹新的,都值得被原谅,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每晚睡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书中所写的那些云淡风轻却又意犹未尽的文字,开始新的生活,去遇见新的人。用最美的时光,与你走一段漫长的路。用最真的性情,与你叙一夜至情的话。用最好的自己,与你赴一场久别的约。
  • 沙郡年记

    沙郡年记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 大地龙蛇

    大地龙蛇

    《大地龙蛇》在老舍的作品中几乎是唯一没有受到研究界认真关注的,但却是最能反映老舍文化思想的作品,其底蕴内藏大有开掘的可能和必要,本文从立意、构思、写作等方面,对它进行全面探究。这是一部“受命文学”,老舍借抗战检讨中国文化,抒发自己的文化理想。这是一部“理念化”而非“概念化”的作品,老舍收获了民族的“精神庄稼”至今仍富启示意义。剧中设置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有深意的。
热门推荐
  • 诸天寒彻

    诸天寒彻

    一棍,可降妖伏魔。一棍,可定地风水火。一棍在手,则搅得诸天寒彻!
  • 丑颜弃妇闯情关

    丑颜弃妇闯情关

    现代某都市:“林夷如,我喜欢你,我们交往吧。”穿越千年庆云国:“平凡,激不起本王的半点兴趣,”她早就火冒三丈,正想一掌打过去,他靠近她的耳畔说的下一句话让她彻底呆了,“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货色,还想用这招;如果是个美人,本王还可以勉强,不过,你让我无比厌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外智谋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中外智谋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中外智谋故事》精心挑选了古今中外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各类故事。它们有着曲折生动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幽默风趣的语言、耐人寻味的寓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美好的故事将会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一生。
  • 攻略游戏就是个坑

    攻略游戏就是个坑

    <星际三部曲之一>女主:单佩宁这是一篇连作者都看不下去的烂文。想挑战苦手的感情戏最后失败的典型,并且发誓以后再也不写主感情线了,简直在太折磨人。虽然没有感情线,但是剧情线、时间线完整,承接了后面两部,也算是为后面两部做准备吧(也只有这个作用了)。
  • 承冠

    承冠

    信仰会崩塌,神明会陨落。顾恒只相信自己。
  • 世纪之约

    世纪之约

    本应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林萧熙却陷入了一场深深的危机。孤身离家远行,除了随身简陋的行李,她所有的,只是心上人的一个约定。当约定之人赴约而来时,她却愕然发现,本为逃避而离家远行的她,反而跳进了这场风暴的中心。三大势力的争夺,两代人的恩怨,一场巨大的阴谋。所有人都是网中的鱼。挣扎、抗争,摆脱命运的锁链。一切的一切,都将终结。雷雨风暴之后,鲜血和泪水沃灌的花朵,终将绽放。到了那时,请你记得,当初那份,两人的约定。
  • 时光不负我情深

    时光不负我情深

    他是豪门大少爷,她只是被母亲带入他们家的拖油瓶。初次见,她就差点要了他性命,因此被关了半个月少年犯管教所。出来后,便是他故意刁难,更甚者三番两次的要致她于死地。就在她打定主意要离开后,他却一把将她禁锢,“招惹了我,哪儿都别想去。”
  • 荣耀英雄养成计划

    荣耀英雄养成计划

    莫名其妙,被人强塞一个系统,成为《王者荣耀》英雄互助组织在地球上的唯一代理人。程咬金来了,胃口好心眼小贼能吃,后来···被介绍去工地搬砖,工资日结;李白也来了,长得帅会耍酷,···迷倒了不少大学妹子,有的喊‘包四年学杂费,月给5000零花钱求交往。’,被他任性的拒绝。宫本也来了,随即拉开了‘殴打室友追杀情敌海扁班主任’等热门业务的市场需求,生意兴隆发展前景广阔;主角成了一个合格的代理人,系统为他颁发了一个特别大奖,在他接触过的英雄人物中,任意抽选某项技能作为杀手锏。于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从此变得不一样了。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 爱情在心上开了花

    爱情在心上开了花

    那上面只有一个人安静的笑着,桃花眼微微上挑着,浅浅的两只梨涡,露出两颗小小虎牙,她觉得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笑得比他好看了。叶陶陶一动不动的仰视着眼前高大的海报,像是看得入了迷。这段时间她总是下意识的逃避看到关于周俊达的任何消息,如今他措不及防的出现在她眼前,她突然发现,她真的已经太久没看见他了。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带着踌躇和不安,叶陶陶没等他走近,率先开了口:“你早就知道了对不对?”声音里难掩沙哑。叶思齐的脚步一顿,他看着几步之遥的她的背影,黝黑的眼睛里有些无措。“其实你告诉我,告诉我也没什么的。”话声吹散在风间,她谁都没有责怪,她只是有些恨自己,恨自己那么冲动,听到周俊达三个字就失去理智。现在看到了,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