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0100000007

第7章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的语言类型(3)

五、移民地区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

除了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新加坡这样以华语作为本地通用语言的华语媒体之外,在世界各地还分布着大大小小针对本地华人的广播电视媒体,这些媒体的传播对象主要是当地华人。这些华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背景,移民地区当地的通行语言也不是中文。广播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不同,它是用声音进行传播,而媒体语言的声音会与来源地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语音,人们容易产生各种联想,这种联想有时是表面化和非真实的。媒体语言的发音有时会使人联想到它的属地背景,甚至政治取向,起到地域标签,甚至政治标签的作用,尤其是在节目内容不足以让人识别时,人们更容易依据自己的联想去进行判断。由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存在差别,甚至对立,因此选择何地发音标准看似简单,但对海外的广播电视媒体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海外广播电视媒体可供选择的华语发音标准,主要有大陆普通话、台湾国语和介于两者之间,与新加坡华语较为接近,没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第三类华语。与此相对应,在词汇的使用上也要有选择考虑,不同地区词汇也有明显差别。

在语言的标签作用影响下,海外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的使用会考虑到自身背景、受众目标等各种因素。随着海峡两岸关系松动缓和,大陆移民的迅速增长,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总的发展趋势是:发音向大陆普通话靠拢,词汇逐渐混用,腔调逐渐本地化。

早期的海外媒体使用多是闽粤方言,因为移民的主体是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使用超方言通用语是在移民成分复杂,方言过多,需要相互沟通的时候。这种情况与新加坡类似,只不过新加坡是在国家范围通过行政干预完成,而海外移民社区是由听众需求驱动,由市场作用完成。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大陆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尚未形成自己的明显发音特征,双方都具有“新国语”的发音特点。那时,海外华语广播的语言,除了涉及词汇的地域特征,在发音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政治环境,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世界各地很少有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世界各地的华语广播也并不多,华语广播使用的语言多是停留在四五十年代的“国语”,很少听到当代“北京音”的普通话。

进入80年代后,海峡两岸的政治状况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大陆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到海外留学和定居的人数迅速上升,世界各地开始大量出现使用普通话的华人。与此同时,台湾的政治环境也在蒋经国时代开始放松,海外移民数量开始增加。与之相呼应的还有面对香港回归产生的香港移民热。这股移民潮和出国热,使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华人数量明显增加。

移民数量的增加为开办华语广播电视积累了受众资源。在80年代,台湾和香港移民的经济实力、人口数量都高于中国大陆,台湾背景的华人社团影响较大,华语广播电视也多以台湾国语和粤语为主。

台湾在1987年取消了所谓“戒严令”,1988年开放大陆探亲旅游。随着两岸人民之间的接触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开始缓和。海外华人之间由于两岸对立产生的感情隔阂也开始化解。

进入90年代后,大陆移民数量逐渐超过台湾和香港。以美国为例,2004年大陆移民2.7万人,同期台湾移民仅7800多人。澳大利亚移民局2004年发表的10年移民数字表明,大陆移民人数增长迅速,台湾移民涨幅不大,香港移民呈明显下降趋势。大陆从1993年的2740人增至2004年的8784人,台湾从1993年的785人增至2001年的2599人,而后逐年下跌,2004年为881人。香港移民从1993年的3333人,下降至2004年的1125人,1997年之后大幅减少,1997年为3194人,1998年跌至1918人,2001年更跌至931人。在加拿大,从1998年起,中国大陆就是加拿大新移民的首要来源地区。

进入21世纪,大陆移民已逐渐成为海外华人的主力。两岸关系的缓和和中国大陆的经济崛起,也使大陆移民的地位得到提升。中国大陆的简化字和普通话逐渐被海外报刊和广播电视机构接纳。为了满足新移民的需求,广播电视使用大陆背景播音员和主持人越来越普遍。在大陆移民集中的美国、加拿大地区,与过去相比,华语媒体语言更接近普通话。当然,为了照顾到台湾移民,多数媒体尽量采取语言平衡方针,在人员的选择上,同时兼顾两岸背景;在发音上去除明显的地域特征;在词汇上尽量做到华人通用。在语言上走融合路线,是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媒体的主流。当然,一些主要针对特定听众和有特殊背景的广播电视媒介,也还可以听到以大陆普通话或者台湾国语为主调的播音,这些媒体有时是在刻意强调语言的政治或文化标签作用。

六、海外官方华语广播

在全球华语广播中,还有一类不容忽视的华语广播,就是各国开办的主要针对中国地区的对华国际广播。国际广播兴起于上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及时报道战争状况,宣传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影响敌对国家的民众,当时的发达国家都利用成熟不久的无线电技术,开办短波外语广播。这类广播多是以政府背景作为支持,是带有官方色彩的广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苏美两大阵营的对立,对外广播又成为冷战和思想文化渗透的工具。进入20世纪80年代,伴随冷战结束和世界范围的和解趋势,各国人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限制越来越少,收听短波广播的人数逐步减少,对外广播开始走下坡路。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许多国家将中国列为影响对象,开办华语广播。在中国影响较大的华语广播有前苏联的莫斯科广播电台、美国的美国之音、英国的英国广播公司、澳大利亚的澳洲广播电台、日本的日本广播公司、德国的德国之声等。

国外华语广播对中国真正具有影响力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此之前,便于个人收听的半导体短波收音机在中国还没有普及,国家对于收听海外广播有着严格限制,收听人数很少。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人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随着中国陆续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外交和文化活动越来越多,这些国家也引起国内民众的兴趣。与此同时,国内展开的学习外语的热潮为海外电台进入中国提供了机会。美国之音开办的《英语900句》学习课程吸引了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收听英语教学节目的同时,包括新闻时事报道和美国音乐在内的华语节目都获得了大量听众。在此之后,英国广播公司、澳洲广播电台、日本广播公司都在开办外语教学节目过程中获得过成功。

在对外广播中,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就是以对象国的母语作为标准语言。对外广播总是优先使用对象国人员做播音员。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各国的对华广播都使用普通话发音,但由于大陆移民很少,可供选择的编播专业人才更少,各海外广播电台大多使用台湾背景的播音员。这些播音员很多是从大陆去台湾,还保持着较纯正的北京音,虽然与当时的普通话已有差别,但还没有现在台湾国语的腔调。一些要求不高的国际广播电台,选择的播音员语音和嗓音都比较差。也有一些电台使用本国的非母语播音员,听起来南腔北调,甚至有些滑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中国大陆听众的骤然增加,各国的对外广播重新审视自己的媒体语言,希望自己播音员的发音更接近普通话。这些电台首先通过文化交流,让现有播音员熟悉对象国的语言。然后是通过官方渠道,引入一些大陆背景的播音员。最后是自己在留学生或移民中自己挑选播音员。现在在各大华语广播电台中,大陆背景的普通话占主导地位。尽管这些国际广播电台的播音与国内广播在发音和表达方式上并不相同,但使用的都是大陆通行的普通话。

除了短波广播,一些海外媒体还采用了卫星广播和卫星电视节目,但由于中国大陆限制个人安装卫星接收机,这类节目影响很小。

海外对华广播语言可简单概括为:普通话发音为主流,播音水平参差不齐,语言风格各异。

七、其他华语广播

除了上面涉及的华语广播类型,还有一些国际组织和宗教团体的华语广播。这些国际组织和宗教团体的广播,往往有势力强大的机构作后盾,传播的内容则偏重于某种思想理念和宗教教义,对于一般人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电台也多使用普通话发音,由此也可以看到,人口数量巨大的中国大陆是各类华语海外媒体的主要传播对象。

参考资料:

1.李青梅,1992,《海峡两岸字音比较》,《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2.郭熙,2004,《论“华语”》,《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2期。

3.陈美玲,1998,《新加坡华语中的语码夹杂现象》,《语文建设》第10期。

4.萧国政,1998,《新加坡华语发展的历史动因和华语形态透视》,《语文建设》第12期。

同类推荐
  • 致语文教师

    致语文教师

    本书以余映潮老师在全国各地的10个讲座稿为蓝本,分别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提炼出关于语文教师成长的40项基本修炼,结合作者毕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训,娓娓道来,是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的必备书。
  • 中国高校博物馆建设研究

    中国高校博物馆建设研究

    《中国高校博物馆建设研究》,高校博物馆是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直接载体,是高校发挥文化建设示范作用的重要窗口,是高校发挥文化辐射作用的重要基地。本书从历史发展、现状、功能、文化指导意义等方面做了论述,具有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
  •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 中西交流下的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

    中西交流下的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

    记得2007年5月,我参加了广州暨南大学陈伟明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邢照华的毕业论文答辩。小邢是一位纯朴、勤奋、认真、执著的年青学人,他对学术充满了期待,具有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精神。邢照华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西方宗教与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这是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选题,但他做得很好。
热门推荐
  • 道途者

    道途者

    因一次穿越,成为废物莫寒,家族因他被灭,未婚妻退婚…………且看他如何扭转乾坤。
  • 吉狄马加的诗

    吉狄马加的诗

    汇集作者自发表诗歌以来的的代表性作品,重返展现了作者迄今为止的诗歌诗歌创作全貌,以及这一方面的发展路径。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得惠于其民族文化的滋养,得惠于经年不断的汉语创作的锤炼,也得惠于其长时间文化管理工作培植出来的视野,其社会效益毋庸置疑。
  • 逢魔之初

    逢魔之初

    本书是一个系列,一共分为几部分,现在在写的是第一部分,希尔的故事。整体的架构其实还不完整,一个想了几年的文章,前段日子想写文,然后就打算写一个虚拟网游类的小说,这个坑其实是几年前开的,但是一直一个字都没有,所以介绍那里(打破次元壁障可能是我那个时候打的标签)。本着不想重开又没注意到那个,我就直接在这写了,但是不知道自己中了什么邪,莫名其妙就开始写了这个想了几年架构不完整的世界。但是我发现一直以来看我书的好像都是机器人多少有些失落吧emm。因为很在意嘛,毕竟想了很久,所以就一直没弃坑…。写给真正的读者——所以最低限度这篇希尔的故事我会坚持写完,但不用太在意,每一篇都是一个人的故事,不会让你觉得这书太监了。这还不是结束,有机会我会继续写。最近其实挺忙的,这几天把其他事停了尽快完结。只能说…抱歉吧。
  • 酒钰

    酒钰

    随心创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小温柔

    我的小温柔

    夜深人静时,路遥之问:“听说你喜欢身高186体重140腹肌满八块有颜有钱还有料的长腿欧巴?”向暖哆嗦:“没...没有...的事...”路遥之挑眉,微笑“噢?”秒怂的某人立马站直,举手“有的事!”路遥之微微掀起上衣,向暖瞟了一眼——腹肌还真有...我身高186体重140腹肌满八块,有颜有钱,腿也够长,至于料吗...要不你试试?”********************冷清腹黑金融大佬+温婉可人小主持不怕你能言善辩,舌灿莲花,因为一个吻真的可以把我毕生的温柔都给你~本文第二部师兄文已开《邻家的青梅该摘了》,喜欢可进专栏收藏哦~
  • 幻世浮生(HBO同名剧集原著)

    幻世浮生(HBO同名剧集原著)

    HBO同名剧集原著,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主演。故事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开始。中产主妇米尔德里德与丈夫伯特之间的婚姻危机因为经济形势的陡然紧张而加剧,不得不黯然分手。米尔德里德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屡次因为失业而几乎山穷水尽。支撑着她的动力是大女儿维妲漂亮聪颖的天资、过人的音乐才华和某种似乎超越她现有阶层的傲人气质。为了维妲,米尔德里德点燃了自己所有的能量——无论是当侍应还是开店,抑或利用自己的美貌勾引男人,最终都是为了成全维妲的野心。然而,米尔德里德渐渐发现自己一步步走进了自挖的陷阱。维妲究竟是亟需一双翅膀的天使,还是回过头就会咬恩人一口的毒蛇?抑或,她两者都是?
  • 尾狐恋

    尾狐恋

    本书残废,请不要阅读,千万放过我吧,各位大佬们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对中国社会涌现出来的各种与社会活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社会活力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日常生活五个向度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活力的现实境遇,探讨建构社会活力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尤其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境遇,对城市空间及其演进的动力机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讨。
  • 福星萌妃

    福星萌妃

    一个不小心,墨小碗误打误撞招惹了八邪王,本以为小命休矣,却从此被睚眦必报的某王纠缠不休。“从今天开始,你是八王府的人,记住要霸道嚣张,别给本王丢脸。谁扯你一根汗毛,你拔掉她满头青丝;谁动你一个指甲盖,你剁她一双肉掌。”及笄那天,脏兮兮的小可怜茧破成蝶,出落得风华绝代,让满京城求婚的王孙公子踏破了门槛。“都给本王滚!”某王黑头黑脸,愤怒咆哮:“墨小碗不嫁,她是养熟了,本王…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