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400000005

第5章 美国电视游戏节目创新案例解读(4)

《幸存者》:生存考验,竞赛“真人秀”

我个人认为,《幸存者》(Survivor)是真人秀里面最成功、最出色的一个,事实也证明如此。《老大哥》是这种节目的发端,功不可没,在电视的发展史上,在真人秀的历史上,作为首创,它的新概念的提出有着重大意义。但它也有弱点,就是太闷,就只是满足观众的窥视欲望,其他东西太少。往往刚开始出现时特别好看,但过一段时间就不行了。而《幸存者》就把这个缺点进行了弥补。

1999年,ABC推出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一下子火了,NBC靠着自己的优质剧还能坚持下去[《六人行》(Friends)还在播出],CBS面临挑战。其时一个有着野外探险经验的英国人来到CBS,推荐自己的《幸存者》模板,CBS采纳了这个模板,而且迅速做出了第一集,名字是《婆罗洲》,在2000年夏天播出。大家知道美国的播出习惯是好节目、新节目都在秋天开播,很少有在夏天开播,而且要选择一个不同寻常的时候开播,以占领先机。《幸存者》刚播出的时候一下子就火了,刚播出没几集,《时代》(Times)就发了一篇文章《我们都是窥视狂》。这一季播下来,当时就创造了夏季播出的最高收视纪录,而且是有史以来夏季播出最高纪录,最后一集收视率达到28.2%。美国AC尼尔森的数据是严谨可信的。这个28.2%的收视率代表着有近3000万(2900万)个家庭收看了这个节目,也就是说有2900万个家庭看完整整一集,收视人数5800万,单集广告收入3600万美元(这个单集广告收入在美国并非最高,好的电视剧大结局的广告收入有高于这个数额的)。《幸存者》掀起一股“真人秀”的热潮。美国的真人秀热,就是从《幸存者》开始的。

这个节目可以叫做竞赛类的真人秀,大体的节目样式就是一群人(早期赛季是16个人,后来发展到18个人)在荒野中的生存竞争:先分为两组,也叫两个部落,每三天进行两场比赛,竞赛夺取“豁免权”,失败的一组选出一个被淘汰者;剩10人时并组,个体竞赛争夺“豁免权”,其他人由全体人员选出淘汰者;最后两人则由已经被淘汰的参加者选举产生“幸存者”,获百万美元大奖。每三天一个单元,播一集片子。在早期都是获取生活资源的比赛,比如火种、干粮、帐篷等。最有意思的是第14季,当时A组每场必胜,B组每场必败,我看了四集,A组连续八场胜利,B组连续八场输掉,这就意味着A组可以不断地获得生活资源,最后这一组非常富裕,物质极大丰富,每个人都过得很舒服,最后都无聊地给自己的小木屋刷油漆。B组败得一塌糊涂,也一无所有,住在简陋的草棚里,穷苦不堪,两组的状况极为悬殊。在第四季A组连续赢了第八场的时候,裁判对A组说,我们的赛制有点改变,你们胜利了,但要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你们获得“豁免权”,你们今晚淘汰一个人,或者你们和对方交换领地,你们所有的东西都归对方所有。A组在权衡之后,选择淘汰一个人(内部淘汰制),从而保留住了自己奢华的生活。

这样的方式一直持续到第一阶段结束。到第二阶段,由原来的两个组剩下的10个人合并成一个组,由原来的对抗赛变成争先赛,比赛都是所有的人一起进行,每一轮淘汰一人。有时候是第一名获得豁免权,有时候是最后一名获得。有一集是蹲杆比赛,大海里立了许多根杆,选手都蹲在杆上,下面是大海。撑不住的就跳到海里。当还有两名选手的时候,男选手对女选手说我特别需要这个豁免权,于是女选手跳了下去。最后这个女选手成为这一赛季的冠军。

当还剩下三名选手的时候,有一个会获得豁免权。通常这最后的一场比赛都是耐力赛,获得豁免权的选手有权力在另外两名选手中决定一个人出局。这种方式又为这个获得豁免权的选手留下一个隐患,因为接下来的决赛不再进行任何比赛,而是一场审判——最后的审判。最后进入决赛的两个人直接进入部落,在这之前陆续被淘汰的七个人对他们进行审判,上一轮进入前九名的选手都有权旁听审判。其实所有的选手被淘汰之后都没有离开,每次部落会议他们都会在一旁观摩。主持人要问每个审判者选了谁,为什么选这个人,等等,而等待审判的两个人要分别做最后的陈述,为自己拉票。然后由七名陪审员对每一个选手进行发问。大家想想,在过去,他们曾经是朋友,曾经是盟友,也可能曾经是敌人,特别是曾经是盟友的那个,最后被现在还坐在这里的两个人之一背叛。这种情况很多,尤其是在之前一天刚被踢出局的那个选手,爱恨情仇都交织在一起。美国人性格直率,所以最后的审判非常有趣,经常出现某位陪审员就某件具体的事与被审者对质,场面激烈,被审者有时候难以应对,只好说:“It’s a game”。最后两名选手的表现非常微妙,一方面非常紧张,一方面又非常和气,因为只差最后一步就可以得到一百万美元,所以要尽力讨好陪审员。最后由七个人进行投票,得四票以上的选手成为幸存者。

《幸存者》的形式感还体现在最后的环节上。主持人拿着票箱直接走出开部落会议的山洞,登上等在那里的直升机。直升机飞出画面,下一个画面,直升机入画,落在洛杉矶的某幢建筑的屋顶平台上。主持人抱着票箱下飞机,然后下楼,进入一个大会场。在会场舞台上已经搭建了一个跟荒野里部落会议现场一模一样的山洞或者草棚,只不过下面是上千的观众。选手们已经换了漂亮的服装坐在舞台上。主持人这才打开箱子,宣布获胜者的名字。

至此可以看出,整个比赛(游戏)的规程、规则设计得非常精妙,整个规则很复杂,但总规则又很简单,就是让所有的选手时时刻刻都处于两难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所有的选手必须要合作,尤其在两个团队竞赛的时候,合作既是团队获胜的需要,又是获得生存资料的需要。获得生存资料在这个节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像第一季第一阶段的获胜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捕鱼技术特别好,其他人都不会。当时在婆罗洲,就是北加里曼丹,鱼是最重要的生存资料,每个人都不能不吃,他除了老老实实打鱼,不用考虑其他任何方面,不用去搞阴谋诡计,也不得罪人,于是顺利进入前十。另一方面,对于多数人来说,钩心斗角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第1季的时候,多数人还不太理解游戏,有点懵懂,状态比较自然。从第2季开始,很多人一进来,首先考虑的就是结盟,谁能有效地结盟,谁就能坚持得更久。比如第2季有四个人结盟,他们的计划是,首先争取在本组留下,然后在十人组中留下,最后只剩他们四个人的时候,再各自战斗,各谋其利。他们的结盟非常成功。在第一阶段的八人组中,结盟的四人显然比没有结盟的另外四个人大大地有优势,所以顺利保全。在后来的十人组中,这四个人又用很好的策略,一个个淘汰掉其他人,最后留下的就是这四个人。当然,最后这四个人中谁想胜出,还是免不了钩心斗角。

复杂的规则让每个人都处于矛盾的两难状态中:协同合作/钩心斗角;机心/人缘;表现能力/含而不露;结盟/背叛……没有人可以回避,表现能力不能过强,又不能没有能力。除非你的能力特别强,可以稍有例外。比如第3季的一个选手是消防队员,进入第二阶段时十场豁免权比赛他连赢了八场,这就意味着他每次都不用担心被淘汰,直到最后顺利成为幸存者。但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只出现过一次。

比如在第11季,最后还剩下五个人的时候,有一场非常复杂的附加赛,奖品是一辆2006年款的高级轿车。一大早工作人员就将这辆车开到会场,每个选手都看着这辆车,纷纷表示自己很想要这辆车,有的说自己还从未有过车,有的说要把这辆车送给自己即将满18岁的儿子。最后有一个在动物园做管理员的女孩胜利了,拿到了这辆车,高高兴兴地走到车旁。但主持人拿着车钥匙不给她,说:“恭喜你取得胜利,不过我要告诉你,自从《幸存者》有奖车以来,所有得到车的选手都没能成为幸存者。有人说这是一个‘汽车诅咒’(car curse),要想成为幸存者就不能得到车,得了车就不能成为幸存者。不过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打破这个诅咒。”这个女孩睁大眼睛看着主持人,主持人接着说出以下的话,“那就是你放弃这辆车。不过如果你放弃这辆车,他们四个人每个人都会得到一辆这样的车。”场上马上开来四辆一模一样的车,五辆车赫然排列在舞台上,熠熠生辉。主持人说,“你是要自己得这部车呢,还是你不要,而让他们每个人得到一部车?”那个女孩傻眼了,她原本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胜利,就会享受胜利的成果,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的两难境地,难以抉择。显然四部车和一部车是不等价的,但是四部是别人得到,跟自己没关系,但如果自己拿了车,则必然会失去这四个人的投票。女孩经过艰难的斗争,最后决定选择自己得到汽车。第二天的比赛女孩没有取胜,在部落会议上被淘汰出局,又一次印证了汽车诅咒。这件事也成了这一季的主要话题。

当然这样的设计只是为了使节目更好看,但综观整个《幸存者》,时时处处埋着这种陷阱,包括大的方面,比如一开始分组,让两队人马互相掐互相斗,让淘汰的人作评判,然后又很快把两组的胜者合并,内部淘汰。所有的环节设计都包含非常阴险的意图——任何人都不能勇往直前,不得不思前想后,瞻前顾后,进退两难。也正是这些设计,使得节目的戏剧性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通过这样的节目,我们不仅看到了纷繁复杂的游戏规则、惊险曲折的个人经历,也看到了在消费社会中商业逻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理念产生的巨大影响。也就是说,大家在看节目的时候,看到的是人,看到的是人性和社会,如果仅仅是娱乐,也并不好看。因此观众一旦看进去一段,便会欲罢不能,就会想接着往下看,看看那个人怎么样了,那件事又怎么样了,斗争与合作又在哪些人中以哪些方式进行着。比如我在看到第14季时,A组不断获胜,B组永远失败,我就会很关心,一直在想B组什么时候能赢一回啊,这样下去他们还怎么活啊,等等。节目吸引着我一直往下看。这个节目的吸引力一直很高,虽然后来不可能像第一季那样火暴,但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从第2季开始,以一年两季的方式播出,秋天播一季,然后春天播一季,到现在播到第14季。据我所知,这是同一个节目(一个班子制作,在一个电视台或电视网播出)按季播出的数量最高的,也是现在真人秀节目中制作水平最高的。它把《老大哥》开创的形式发展到极致。

热带荒野的生存环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叙事元素(14个演季全部都在热带,围绕赤道分布着13个拍摄点。如果我们看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只有一个点被重复利用了两次)。热带风光本身就会给美国人和其他大部分国家的人一种异国情调的感觉,就是让观众感觉节目疏离现实生活,产生戏剧性,这是其一。

其二呢,相比其他的地理环境,热带更具备野外生活的条件,在热带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大家都知道,为什么热带地区的人、社会进步都慢呢?因为生活容易、安逸。就在野香蕉树底下躺着,香蕉掉下来吃就行了。相对来讲,它的资源更丰富。虽然会下雨刮风,但不会恶劣到威胁生存。所以,他们选择这个很精明。当然为了提高节目的竞争力,吊足观众胃口,制作人员做了许多宣传工作。在拍片花的时候,屏幕上什么毒蛇猛兽都有,其实根本不存在。即便有那么一头两头,也早被清理干净,选手的人身安全是绝对有保障的。

其三,选择拍摄地点远离大陆和城市文明,动不动就到非洲,到拉美热带地区,到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全都是这种热带的大洋中的岛屿或者荒野,设备与生活物资的运输成本高昂,这也是别的节目不能相比的。

其四,也是最为关键的,游戏本身非常复杂。精巧的游戏规则,使得人物的个性更突出,情节更跌宕起伏。

其五,制作精良。拍摄非常讲究技巧,过程的动感非常强,节目非常具有可视性。几十部摄影机,包括航拍、海底的水下拍摄,各种各样的设备和手法,无所不用其极。当一个节目的各个环节全部追求极致的时候,这个节目也就成了极品。《幸存者》以其极大的制作难度和极高的成本成为孤品,至今在西方没有类似的节目出现。也就是说,这个节目就算卖模板给别人,也没有人做得起。欧洲电视做不起这样的节目。它只能做《老大哥》那样的节目。

启示:《幸存者》把《老大哥》开创的形式发展到极致——热带荒野的生存竞争成为重要的叙事元素;复杂精巧的游戏规则让人物个性更为突出,情节更加起伏多变;动感十足的过程增强了电视的可视性。

同类推荐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谐家庭建设,古往今来积累了丰厚的和谐家庭建设的宝贵经验。本书有目的、有计划、有章程地介绍和谐家庭建设,并总结出系统经验。全书分前言及家规、家风、家长、家教、家庭关系、家务管理六章,全面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学校教育学

    学校教育学

    本书讲述以往乃至今日,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有没有把人作为“工具”或“手段”的情况呢?毋庸讳言,是有的。我们曾把教育当作“市场”做;我们仍把“两全”的教育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窄化为分数、升学率,然后将之与自己的“面子”“位子”等所谓“绩效”紧密挂钩。《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教育工作中出现的误区的“纠偏”,是对教育本质功能的理性回归。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农女倾颜之将军来种田

    农女倾颜之将军来种田

    她,21世纪的上班族,一场意外魂穿到架空世界。长辈慈爱晚辈孝顺,穷是穷了一点,还好有空间在手,看我如何带着家人走上人生巅峰。等等……美男你哪位?【男女主双洁文,爆宠,欢乐无虐】
  • 我渣了个亿万BOSS

    我渣了个亿万BOSS

    【我渣了个亿万BOSS怎么办?急!在线等!】当夏果将庄严当弃子涮了一道之后……她苦涩一笑,潇洒走人,却不知此事掀起了多大的风波。当庄严意外逮到了夏果之后……他当着全国网友的面,步步紧逼,直至她退无可退,而后,咬牙冷哼:“还想再逃?夏果,你可真是个欠收拾的女人!”谁知话未落音,就被一对瓷娃娃般精致漂亮的孩子,勾腿抱腰连捶带踢的胖揍了一顿:“大坏蛋,你敢打我妈咪!看我们怎么收拾你!”*夏果是夏家人人不齿提及的私生女,庄严是A国人人求嫁的亿万BOSS,本不该有交集的两人,却因五年前那一场轰动全国的案件,而纠缠到了一起。自此之后,包子出没,自诩生人勿进的高冷庄先生,在宠妻宠娃的路上,一去不复返。*重要提示:①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所以,此文小白流,蜜糖系,童话派,适合茶余饭后哈哈一笑,切勿深究哦!②男主傲娇又专情,女主毒舌却善良,大宝腹黑有时二,二宝萌甜很机灵,这是兔子理想中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一对萌宝帅炸天。③若兔子的故事让小可爱们愉悦一笑,你动动小手,收藏留言一步到位;若兔子的文笔实在糟糕,小可爱们悄悄点个叉叉,咱们下回再见哟。*最后,咱们一起来开启这趟浪漫梦幻之旅吧!
  • 楚歌

    楚歌

    她说,她的世界永远都是这个样子。就好像战火峰飞时的一首楚歌,即便战败。她依然有自己想要爱、想要守护的人。
  • 武神奇谭

    武神奇谭

    神功出现天下必乱,这是远古通神者的预言,试问苍穹谁主沉浮,唯有一段奇缘者,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 求道从怀表开始

    求道从怀表开始

    苏蕴灵:“你将生活当做儿戏,生活也必然将你当做儿戏让我用一生的经历,慢慢道来”
  • 卑微之爱

    卑微之爱

    父亲姓江,母亲姓姜,当年,他们是市队的伉俪花,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前程一片大好。只因,父亲的变心,这一切,全都化为泡影了。母亲在气愤之余,以红杏出墙来报复父亲,最后,两败俱伤。母亲绝望了,她说,只要能和父亲在一起,死也甘愿。于是,两天后的晚报,出现了这样一则消息:我市两名优秀的双人滑运动员于昨日凌晨在家中自杀殉情,这是我市滑冰队的损失。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国之枪神之路

    三国之枪神之路

    手中真龙枪,胯下白龙驹,我是赵云,我身化银龙,为一代枪神!
  • 神奇的田园

    神奇的田园

    许修涵是华夏国最杰出的特工,没有之一!不过这些都已是曾经,因执行一项艰巨任务,虽然成功完成任务,但自身也是重伤脱困,借此原因,许修涵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辞呈,申请归隐做一名悠哉的田园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