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300000017

第17章 娱乐电视的表现与影响(二):社教节目娱乐化(2)

二、“电视说书”,门庭若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讲坛》出人意料地迎来了它的拐点。

阎崇年慷慨陈词《明亡清兴六十年·宁锦大战》本章中的截图主要源自各拦目的网络视频,下文恕不一一注明。

2003年,作家刘心武登上《百家讲坛》,讲说“新解《红楼梦》”,收视率大为改观。从学术上来说,刘心武的“新解”是“旧解”,是把一本文学性的《红楼梦》还原为历史中或曾有过的现实故事。正因为它是旧解,而且仍有牵强附会之处,理所当然地遭到红学界的猛烈抨击。然而,平心而论,刘心武的过人之处和精彩之点,并非对《红楼梦》似新实旧的学术性解释,而在于他用了一种文学性的解说方式。他把解释过程设计成侦探小说般的故事,把一个个的悬念放在那里,吸引观众情不自禁地想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听得欲罢不能。换句话说,刘心武把学术性的知识讲课变成了文学性的电视说书——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他像一名点铁成金的当代“巫师”,迅速聚集起旺盛的人气。

新解《红楼梦》之所以火起来,张法认为原因有四点:一,作为文学家的说书才能;二,对讲演内容的小说式解释方式;三,讲解的是经典名著《红楼梦》;四,以学术的名义在讲。前两点非常重要,抓住观众注意力是受到欢迎的前提条件——也是他和以前讲课的学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但后面两点对刘心武的成功作用更大。他讲的《红楼梦》,很多人或者读过小说、或者看过电视剧,至少都知道这本书的伟大,当有人来讲这本书的真谛,说明我们以前虽然看了,而且以为懂了,其实并不真懂,这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如果刘心武讲一部大家根本不知道,也不关心的二三流作品,会有这样的收视率吗?同样重要的是:刘心武是站在国内最权威的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的以学术为招牌的《百家讲坛》上,以学术的名义讲演的。当大众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自以为得到的不仅是一种文学性的审美享受,而且以为得到了一种学术的知识——发现自己也听得懂“学术讲座”,普通百姓内心升腾起来的快感,恐怕远远超过了听“说书”得到的愉快,因为他沉浸在“自己也很高雅”的幻觉之中。人们不仅需要观看通俗性的文艺节目来获得感官享受,还要从高雅的欣赏活动中获得“自我提升”的感觉。同样是“说书”,相对来说,这一幻觉只有学术性的《百家讲坛》才能带给他,而非《曲苑杂坛》们。当刘心武把学术讲课变成文学说书的时候,完成了《百家讲坛》“舍鱼而取熊掌”的决定性转折。

2004年5月,清史专家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在《讲坛》刚一播出,便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收视率一路飙升,持续在科教频道一周收视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是什么定格了观众的遥控器”?时任《讲坛》制片人的万卫认为:在“戏说”充斥荧屏的同时,观众探究历史真相的愿望变得更为强烈,而在这时,有魅力的主讲人以不断设置悬念的独特方式“正说”历史,自然吸引了人们的视线。由此,在牢牢守住学术底线的同时,《讲坛》开始了一次针对性极强的调整。调整的方向就是“架桥”——架一座让专家、学者通向大众的桥梁。

如果说2003年的刘心武用“新解《红楼梦》”标示出《讲坛》的转型方向,那么,2004年的阎崇年则以《清十二帝疑案》将这转型又推进了一步——从名称就能看出这是一个说书的题目。有论者指出:《清十二帝疑案》的特色就是它把悬念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疑”字带来了关注度;因为悬念的使用会对讲座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带来很大的冲击,使观众始终处在一种探求的心理层面,始终处在选择答案的抉择当中,这点是吸引观众很好的手法。摘引自《央视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的热播初步打通电视传播学术的“肠梗阻”》一文中,央视总编室研究处王甫的发言,另一方面,阎崇年先生的演讲虽然依照史实,但只是用史实来说一个个的侦探故事。可以说,在所有的主讲人当中,阎先生较有学者模样,台风端正。而且,在不少章节——尤其有关袁崇焕的几节,宣扬了“大写”的人生观、价值观,慷慨激昂、正气凛然。以《清十二帝疑案》为例,“释疑”是其着力点。在《乾隆帝弘历》一章中,他列出了以下题目:

出生地点之谜

亲生母亲之谜

两后死因之谜

香妃身世之谜

盛世下的危机

在此,主讲人感兴趣的好像主要是“揭秘”,而不是什么国民的思想和精神。简言之,因为人们的看客心理浓厚,对于他人的隐私最好奇,于是,节目组就把这盘“点心”奉上,以迎合他们,赚取收视率。有论者这样质疑:在《百家讲坛》中,难道一部沉重得令人窒息的血淋淋的清史,主讲人就只能够向民众揭秘一些宫闱疑案吗?显然,如此这般地选材和表现,是考虑到商业化运作的需要。

2006年,《百家讲坛》的“电视说书”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加完善,收视的效果更上一层楼。如果说,刘心武、阎崇年以“探事件之秘”的说书形式为《讲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那么,易中天以“探人物之秘”的说书形式、于丹以“探心灵之秘”的说书形式,把《讲坛》推向了辉煌。“天下之大,解谜之作多矣,解谜之才多矣,然而谁能在央视舞台上以学术的名义来解谜,谁才能名满天下、利满天下”;“强势的央视、高雅的学术名义、出色的说书人,这三者的因缘结合,终于生成了学术明星:易中天和于丹”。

在一个剧烈转型的社会中,万象杂呈、千人浮现,事各异貌、人各异心,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一直是大众心中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刘心武、阎崇年设置了事件的悬念,而又一一去解决,最后道出谜底,这种方式恰恰投合了大众心理。易中天和于丹基本上还是沿着刘心武、阎崇年的成功道路前行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是:更幽默或者说更加口齿伶俐、更加生动活泼,而且借由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世俗化读解(所谓“感悟”、“心得”),以学术探讨或者哲学研究的名义,加入许多个人化、感性化的成分吸引观众、抚慰世道人心,从而,获得更加强烈的共鸣。——于是,曾经标榜为“学术电视”然而门庭冷落的《百家讲坛》,终于演变成观者如堵的“电视说书”。

三、培训主讲人:学术娱乐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说书与学术的差异,反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传统与现代的差异。说书差了学术,不会如此的辉煌成功,学术差了说书,也不会成功得如此辉煌。《讲坛》正好把说书与学术绞缠在一起,这么一绞缠,正好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无心合道地绞缠到一块,自然就获得了成功。

从文化的含量和学术水平的角度来讲,《清十二帝疑案》之前的片子要比之后的更高一些,但是从传播效果来讲,反而是后面的越来越好。这是因为后来的《讲坛》在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搭起了学者和大众之间的桥梁,将历史知识和大众沟通了起来。也就是说,它恰到好处地“把说书与学术绞缠在一起了”。那么,如何从“学术电视”向“电视娱乐”过渡呢?——把学者改造成为说书人,就是关键所在。事实上,寻找适合的主讲人被主创者称为“最困难的环节”,栏目组“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对主讲老师的培养上”。

《百家讲坛》的一位位主讲人是怎样“淘”来的?——他们大多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学校会推荐一些在学术上过硬的老师,然后请他们每人对着摄像机讲10分钟,这是测试老师的表达能力。通过这关之后,要与主讲人研究选题。首先请他们试讲自己最熟悉的课题,录像之后供栏目组进一步研究”。接下来的关键环节,就是从形式到内容、全方位地对演讲进行“电视娱乐化改造”,电视化而且娱乐化。制片人万卫曾经把这个过程比喻作“培训主讲人”——培训他们的编剧能力,把学术成果转变成“剧本”。从审核演讲稿到录像,编导们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参照“学术说书”的标准,多大的名家都得“磨”到“合乎尺寸”。

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称《百家讲坛》是一张“魔鬼之床”,这位研究《聊斋志异》20多年的大家,就被狠狠地“磨”了一回:

演讲稿的第一稿学术味太浓,观众根本听不懂。编导把稿子退回去,请马教授修改,要求多讲细节,多说故事。可马瑞芳却认为自己是教授、学者,怎么能讲这些通俗的东西?编导不厌其烦地磨合、劝说,甚至跑到济南给马教授做“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了她用《百家讲坛》“以悬疑始,以悬疑终”的方式讲课,把聊斋说得“仙气十足”。

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马瑞芳自己也大为吃惊。她说,没想到这样讲课,效果会这么好,不光学术界的老朋友们夸奖她,就连她4岁的孙女都说奶奶讲得好。

即使易中天、于丹这样妙语连珠的学者,也都被《百家讲坛》“修理”过。易中天虽然靠《品三国》走红,但他起初并不喜欢这个选题。在《百家讲坛》成功讲述《汉代风云人物》后,制片人和策划人提议让易中天继续讲下去,并选定“三国”这个大题目,而易中天却表示自己对《水浒传》更感兴趣。经不住制片人和策划人反复游说,易中天最终接下了人物个性更立体、内容更丰富的《品三国》。

为央视多个栏目做过策划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深知电视传播的规律,可是初上《百家讲坛》时,一时间也摆脱不了给大学生讲课的架势。栏目组就提醒她,把姿态放低些,再低些。

制片人直言不讳,“我们就是要搭台阶,让那些专家、学者从高高的学术论坛上走下来,下到能蹲在地上,甚至一屁股坐在地上给我们的观众讲课。”从万卫的话里可以听出这样的潜台词:要让最广泛的大众喜闻乐见,必须“祛学术之魅”——主讲人与编导者“合谋”,在“魔鬼之床”上掐头去尾、折胳膊断腿。这种“自我去势”的过程其实就是从学术场移身娱乐场的过程,也是把学术娱乐化的过程。

第二节《经济与法》:以“绿色”吸引眼球

2003年2月,作为一档经济类法制栏目,《经济与法》的开播几乎悄无声息。当时,号称“中国人法治午餐”的《今日说法》已经免费送餐上门4年了,俨然是老字号;在北京,声名鹊起的《法治进行时》凭借着“现场零距离”的优势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已经摆了三年的“龙门阵”;凤凰卫视的《文涛拍案》正在掀起“传奇语体冲击波”;《经济与法》诞生三个月后,央视的《法制在线》高调亮相,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打造核心竞争力……2003年,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阵营已经扩容到六七十个席位。“对于《经济与法》这张新面孔,人们似乎并没有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漫游到央视经济频道的视线依然流连于其他老牌栏目,例如《幸运52》,例如《经济半小时》”。

2003年10月,频道改版,把《经济与法》的首播时间从22:50调整到20:30。这次播出时间的调整大大改善了栏目的收视状况,总体收视率提升了70%。然而,因为基数较低,置身于央视二套黄金时段的《经济与法》仍旧默默无闻。于是,栏目组紧锣密鼓地筹划实质性的改版,试图一举超越自我、彻底突围。

同类推荐
  • 包容与凝聚: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固的制度机制

    包容与凝聚: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固的制度机制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A类重点课题“多民族国家包容差异协调分歧的机制设计”(10AMZ004)的最终成果形式。本书将机制设计概念运用于族际政治研究领域,从制度机制设计的角度对各国处理族际关系的政治实践展开研究,通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多民族国家处理国内民族关系、包容族际差异、协调利益和认同分歧的制度机制及其设计主旨和过程的分析,探索这些制度机制的社会效果及其联系。从中发掘对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具有普遍价值的制度、方法和途径,促进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增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 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超值金版)

    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超值金版)

    学会读懂和使用身体语言,是一门成功必修课,是洞悉先机、掌控全局的保证。《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由盛乐编著,对身体语言的表现形态、深刻内涵及其广泛运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为你破译身体语言的种种密码,带你走进人类潜意识的最深处,帮你看穿他人的真实意图,窥破人际关系的奥妙,掌握和运用比说话更高效的沟通技巧。《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适合大众阅读。
  •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也出现了了一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但罗列现象的较多、深中肯綮的少见,运用前沿理论进行分析阐释的寥寥可数。本书另辟蹊径,将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比较成功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电视新闻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最要创新,达到了同类研究中国内的高水平。作者的观察和批评比较尖锐,分析也相当具有新意,是一本住学术上有重要创见的优秀著作。
  •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是“班主任千字妙文”系列中的感悟幸福篇。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然而幸福并非只有一面。《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收录的100篇千字妙文,从教育事业、专业成长、开展活动、唤醒心灵、融合沟通、享受生活、获得回报等七个方面探寻了教师幸福的来源,阅读这些文章,或许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审视自己教育生涯的崭新视角,于忙碌之中重新发现点点滴滴的幸福。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热门推荐
  • 废凤谋

    废凤谋

    三年前,她是名动大洲天下无双的燕国燕后,但家族功高盖主,最终还是被年轻的燕皇诛灭。三年后,她是名冠大洲的南疆公主,她以和亲之名,再次回到燕国,她回来,颠覆她为他打下的江山。我能给你,亦能毁灭——白皎皎。
  • 穹宇神主

    穹宇神主

    万古皆空界永仙,一剑乱天血满衫。一女子,一倾国倾城之女;一男子,一天下至尊之人。两人携手,穿梭岁月。仙为之羡,已提无名。三尺剑杀却世间,破天荒只封仙王。神话破灭,布局万古。大世争骄,血染未来。一人夺尊,只为仙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毒步天下:嫡女御夫有术

    毒步天下:嫡女御夫有术

    庶女重生,侮辱,算计,陷害都将成为过去式,抓鬼,除恶,治疗流行一时的男人病;宅斗,宫斗,复仇,在一大群变态的女人堆里鹤立鸡群!天底下最奇美最绝情的王爷殿下,为她不惜颠覆朝纲,与天下人为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哆啦A梦世界里的魔法师

    哆啦A梦世界里的魔法师

    写在最前:本书不是纯粹的哆啦A梦世界观,所以可能有其他动漫和非动漫角色乱入(对主角队不会有影响),请大家食用时注意。在古代,神族用常人无法理解的方法,利用自然的力量统治世界。在那时,人们称之为魔法。在未来,科学家以凡人的智慧改造自然,用于造福世界。而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科技。当古代的魔法乱入了哆啦A梦的世界里,魔法与科技,过去与未来,究竟谁更胜一筹?平凡的少年无意间被卷入了神与妖的仇怨,破碎的世界,伪善的诸神,他能在哆啦A梦世界中书写怎样的奇迹?(主角用的不是东皇太一的力量体系,只不过是来源于妖族)(本书已建群,交流作品的来:609564041)
  • 落枝飞

    落枝飞

    她是被舅父收养的前左相嫡女,一心筹谋只为不被舅父控制。他是皇上宠妃之子,十三岁就去了边关,性格却邪佞纨绔,声名狼藉。江山动荡,他一骑踏平山河,挥剑斩破苍穹,九州尽在脚下。以情叙事,几代人的恩怨纠葛,把两个人置于棋局之中,这也是两个棋子的反抗。人生苦,结伴行,邀你共赏一场宿命姻缘。
  • 墨衣阁

    墨衣阁

    墨衣阁,乃江湖三大势力之首。其阁主之位无人撼动,但却不知一场惊天阴谋正围绕着这一切悄然进行。
  • 重生空间之天价神医

    重生空间之天价神医

    程玉重生,坐拥功法,身负空间,再不是那个软弱可欺的无能少女。面对渣爹和渣爹小三,她是虐完渣爹再虐小三。面对贫苦母亲和哑巴弟弟,她先是发家致富把家建,再是让哑巴弟弟开口说话。只是她养了一条狗,这条狗在某一天不见了,她发誓势必要找到她的狗。一直追求她的高富帅同学问她,“找到那条狗要如何?”她咬牙切齿,“先蒸后煮,对待忘恩负义之狗,绝不能手软。”“狗没有,老公倒是有一个。”他,上古麒麟血脉,从来就不是狗!什么眼神!此文算是《倾城国医》的姐妹篇,欢迎收藏!
  • 乙酉扬州城守纪略

    乙酉扬州城守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球修仙闯异界

    全球修仙闯异界

    地球末日降临,陈恒重生到三十年前地球天地巨变前夕,找到了通往新世界的“神之通道”,一步一步,证就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