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300000016

第16章 娱乐电视的表现与影响(二):社教节目娱乐化(1)

除了应试教育,目前规模最大的教育产业不妨说是在家里——电视机前,电视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且,为“什么是知识”和“怎样获得知识”进行重新定义。“电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了控制人们教育的权力”,虽然,电视教育产业的管理者并非教育专家。

一般来说,电视社教类节目就是运用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面向整个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的节目。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在创办之初设立的三个编辑部中,就有社教部。直至今日,各大电视台的社教中心(或社教部)仍是重要的节目采编部门。

1990年代以来,随着央视社教中心的成立,社教节目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态栏目化、内容专题化的特色日渐明朗。这意味着每个栏目分管不同的领域,有非常明确的报道和选题范围,主题、立意上集中、统一,节目内容也凸显专门化、专一化。经过电视人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社教节目总体上颇具规模与影响,并打造出一批品牌栏目。例如,活跃在央视荧屏上的就有:注重选取典型案例,生动阐释法律知识的《今日说法》;力求“用案例说话,推进中国市场经济规范进程”、“解答百姓在经济生活中的法律困惑,帮助百姓规避法律风险”的《经济与法》;以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为主要内容,为观众提供具有权威性医学新知识的《健康之路》;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的《走近科学》;强调严谨、精彩、贴近生活,力求化深奥为通俗易懂的《科技博览》;以构建一所汇集名家名师的开放大学为定位、以坚持学术品位起家的《百家讲坛》……可谓精彩纷呈、应有尽有。在我国的电视发展史上,社教节目正在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

随着电视竞争的白热化,“以传者为中心”的电视传播开始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传统的社教节目逐渐显露出“重内容、轻形态”、“重教化、轻交流”、“精致有余、鲜活不足”等缺陷。随着“节目精品化、栏目个性化、频道专业化”的大趋势,当新闻节目、文艺节目和服务节目都以“不断张扬个性”赢得高收视率的时候,社教节目也不得不调整定位,即由组织社会教育转向传播社会文化。一方面,社教节目从以教育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另一方面,进行理性教育的同时注重感情沟通,满足观众的某种需求和兴趣。也就是说,社教节目原有的社会教育功能,逐渐地由直观的教化与灌输转向“寓教于乐”,通过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达到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满足观众需求、服务社会的目的。——目的转变直接引起手段的更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娱乐化。社教节目借鉴并且运用一些娱乐手段之后,可以通过一种模糊化的操作使节目更“柔性”,经过“柔性”处理的节目也可能更亲和、更感性,传播效果更佳。

然而,娱乐化也是一柄双刃剑,其负面效应近年来已经逐渐暴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批评。下文试以央视的《百家讲坛》、《经济与法》、《走近科学》栏目为例,述评电视社教节目娱乐化的表现和影响。

第一节《百家讲坛》:从学术电视到电视娱乐

国内的学术讲坛类节目,大概起源于《新青年·千年论坛》(1999年,湖南卫视)。2001年元旦,凤凰卫视开办《世纪大讲堂》,同年7月9日,央视的《百家讲坛》正式亮相,开始其不同寻常的“电视学术之旅”。

《百家讲坛》(下称《讲坛》)和央视科教频道同时诞生,是一档汇集“名家名师”的科教人文类讲座栏目,宗旨是: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本小节中引用该栏目的资料没有注明出处者,均来源于此。《讲坛》这个“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的节目取得的成功让很多人欢欣鼓舞。研究者纷纷从节目的内容构成与形式创新方面来总结其经验:题材上,偏重故事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文学类选题,便于受众接受;叙述视角上,强调对历史人物的现代解释,而且采用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事件戏剧化、悬念化,将宏大叙事细节化;等等。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技术处理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电视讲坛类节目所蕴涵的深层知识和思考才得以有效传递。

2006年,《讲坛》如日中天。它以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讲述方式吸引了大批观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一跃成为明星栏目,并以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高收视率入选为“2006年当代中国十大新闻事件”。不仅如此,《讲坛》被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选为“全国优秀电视文化栏目”;在《南方周末》之“致敬!2006中国传媒”专题中,《讲坛》荣膺“致敬之年度电视栏目”《南方周末》的“致敬理由”是:2006年,《百家讲坛》攀上了自其诞生以来的最高收视高峰,但我们认为,该栏目的价值不仅在于收视份额,也不在于“将历史知识引出象牙塔”,它的贡献在于提供了新的叙述方式,这种方式更激发了人们对历史本来面目的关切,也使历史变得生动而具体。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业界对其“专业性”的质疑,我们认为,这种质疑极为正常,毕竟在专业领域,争论每天都在发生。《新周刊》杂志的“2006中国电视节目榜”中,《讲坛》被评为“年度电视节目”和“最佳人文科教节目”《新周刊》杂志的评语是:它是浅阅读时代最具感召力的开放式大学,它盛产明星学者,却又不断开掘学者的公众意识。它强调电视的责任感和想象力,让传统变得平易,让学术不再晦涩,成为历史智慧的传播者和全民阅读的推动者。因为它,知识和智慧得以在电视上获得了最好的“烹饪”效果。;该栏目还入选《媒介》杂志“2006中国原创电视栏目20佳”。2007年,该栏目又荣获了由国家广电总局命名的“全国优秀电视文化(文艺)栏目”、第20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文艺栏目奖”(2007年)、“2007年中国十大创新栏目”等等荣誉称号。节目红遍全国,主讲人声名鹊起,随之出版的一系列图书好像也洛阳纸贵。

然而,风光无限的同时,娱乐化的《讲坛》招致方方面面的批评和责难。人们纷纷质疑:《讲坛》的性质是学术还是娱乐?讲授的方式是讲学还是说书?主讲人是专家还是明星?……有论者指出:知识性的学术是《讲坛》的假相,文学性的说书才是它的真面目,而由《讲坛》一举成名的“说书明星”却被打扮成了“学术明星”;《讲坛》的做法不是有利于文化经典的普及,而是便利于文化经典的歪曲,不是帮助人们接近经典,而是导致人们远离经典;作为国家级的学术平台,《讲坛》不应该等同于世俗的尤其是拙劣的媒体,只将眼光盯在钱上,或者只向国民传达一些“知识”,甚至以描绘趣闻轶事、宫廷内斗、战争风云为乐事,而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姿态与抱负——它应该是最优秀学者的高层论坛,是国家发展的一面透视镜,是国民精神提升的一个指示器,是人类发展的一个调节器。《讲坛》应该以其宽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深刻的见解、高尚的品质、优雅的风度以及中正的趣味,一扫以往的世俗虚妄、混乱不堪、低级趣味等风气,成为引领国民精神的强大引擎。

这样理想主义的“高标准、严要求”,对于《百家讲坛》的大多数节目来说,不啻于天南地北;假如不考虑《世纪大讲堂》这样的优秀栏目,就国内当前的社教节目而言,读来疑似梦呓。

事实上,《百家讲坛》并非一开始就是现在这副模样,它也曾“山重水复疑无路”。在经济利益和竞争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挤压下,一次次地整容、变脸,终于“识时务者为俊杰”,适者生存而且如鱼得水。从某种意义上说,《讲坛》的变迁史可以看作国内电视社教节目娱乐化的一个样本。

一、“百家讲学”,曲高和寡

早期的《讲坛》更像是一部电视版的“百科全书”,它自我定位为:聚集知识精英、共享教育资源、传播现代文化、张扬科学与人文精神——不难看出,是想做成一档具有较高品位的学术电视节目。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到饮食起居、养生保健,栏目的选题涵盖宽泛的学术领域。

2001年7月9日开坛,由学术大家杨振宁、丁肇中带头,名校名师联翩而至的时候,《百家讲坛》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那一阵子,真是像《讲坛》的宗旨里说的,是要办一个“开放大学”,追求“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力图“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如上表所示,从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到儒学、历史学、伦理学、女性问题到文学、书法、绘画、美学,完完全全是要“把大学课堂搬到电视上来”,是要“拿出一坛坛学术美酒,让没有喝过的大众饱尝”。这样,《百家讲坛》既给大众以知识,达到一种以文化“化大众”的目的,央视也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如果把前者(文化效益)比作“鱼”,把后者(商业效益)比作“熊掌”的话,那么,《百家讲坛》的开坛初衷,不妨称之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凭借赵勇先生记录的个案,我们可以窥见《讲坛》面世时期的样貌。2001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的童庆炳先生曾经录制过一期美学方面的节目,他是这样开始“讲学”的:

朋友们好,同学们好!我讲的是一个美学问题,题目叫做《审美是人生的节日》。你看这题目多漂亮,我希望把这个题目讲好。在这个题目下面,我准备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人的审美活动是怎样形成的?第二个问题,人的审美活动的实现需要什么条件?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说“审美是人生的节日”?

现在,我们就开始讲第一个问题:人的审美活动是怎样形成的?

这显然不是一场通俗的讲座,虽然演讲者举了大量文艺作品的例子,也拿自己的亲身体会现身说法,尽量把演讲弄得深入浅出,但是要想听出个眉目,观众仍然需要具备一些美学基础知识。

由此可见,授课式的讲法虽然以学术性和权威性见长,然而,难免单调乏味,再加上专业性太强,普通的观众听不懂、不爱听,收视效果当然不可能理想。——“鱼”和“熊掌”不仅没有兼得,而且可能一无所获。2003年,是《讲坛》最难熬的一年,尽管上上下下都铆足了劲,但收视率总是徘徊在科教频道的最末几位,有时甚至接近于零。这就说明,《讲坛》把大学课堂直接搬到电视上的做法,以纯学术的面貌和风格去面对电视观众的方式,在中国的现实条件(电视体制、观众素质、媒体运作方式)下,相对于设计者的初衷来说,是失败的。另外,张法认为:正因为这一失败的设计所塑造的学术面貌,给栏目一个高雅的学术名头,而这一名头为《百家讲坛》转型后的成功做了再怎么估计也不会高的铺垫。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这一开端之时“无意”中铺垫的学术名头,后来者要想获得那样巅峰性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而此时,央视推出了“末位淘汰”制,在主要以收视率论英雄的机制面前,这个栏目即将“下课”。

同类推荐
  •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想写小说的时候,你最好吃上两片阿司匹林,躺在黑暗的房间里,静静地等待这种冲动过去。如果那份热情没有就此熄灭,那你就该老老实实地下一番功夫了――至少,你得听听劳伦斯·布洛克的建议和忠告,因为他在写作上栽的跟头可能比你读过的书还多。该写什么小说好?怎么拟定大纲?卡壳的时候该怎么办?如何提高作品被出版的概率?从开始写下第一个字,到完成创作后继续面对下一部作品,这个过程绝无标准公式。小说的创作方法千变万化,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你的那一种。《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由劳伦斯·布洛克在《作家文摘》开设十四年的写作专栏结集整理而成,涉及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本书出版四十余年畅销不衰,此版由布洛克亲自更新修订,新、旧观点的碰撞让这本创作秘籍更加富有生机。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幸福与优秀兼得,品位与财富共存,这样的梦想在怎样的城市可以实现?能否以版权为枢纽,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铸就宜居宜业之城,让人们文化地诗意地栖居?敢为天下先,成都人,在探索!《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首次将版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来加以研究,是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与版权理论的双重创新。(版权兴市),站在时代前沿的城市领导人不能不读,奋斗在版权工作一线的实践者不能不读,追求理想生活的现代人不能不读!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进入江户时代,历来颇受尊重的中国文化受到日本儒学、国学、兰学各家的质疑与挑战。朱子学之外的儒家各派,或为复兴中国先秦孔孟之道,或致力于儒家思想的实学化和日本化,都对朱子学的诸多命题提出了质疑。国学家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日本为世界中心,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否定。兰学家以西方科学和思想为依据,出于实用主义,提出了中国思想已经不合时宜。“江户三学”对中国的认知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否定了中国及中国文化,并对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书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女儿的亲身体会,把家庭教育理念和儿童心理分析,用举例和自己孩子成长的故事轻松明快地呈现给读者,教你如何引导和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好孩子,书中没有枯燥冗长的理论却隐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可操作性非常强。
  • 重生的我很迷茫

    重生的我很迷茫

    我重生变成了萌娘。但是,我却经历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我逐渐开始变得迷茫起来......
  •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在对新时期以来全国戏曲创作做宏观把握的同时,重点选择了一批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的创作成就,以及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基本走向进行了系统介绍和理论阐述。书中还对新时期以来以热情和勇气为这个时代奉献出智慧和心血的多位剧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了理论概括。作者从审美理想的视角选择,审美价值的意趣判断,审美感受的形象摹写等方面,论述了从审美理想到审美表达的创作过程。作者还用具体地区的实例,对新时期戏曲创作的成因进行了考论。特别是本书对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和儿童题材戏曲创作做了较为系统论述和理论总结。
  • 生生世世不相忘

    生生世世不相忘

    沐仙城传说中修仙的胜地,可却在一天之间被灭门,余一子沐安。后遇仙子漓沫,她在帮他找仇人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奇奇怪怪事。
  • 一眼墨染误残年

    一眼墨染误残年

    她笑起来很好看,左边脸颊总是有浅浅的酒窝,他小时候被校园暴力造成他冷漠内向的性格,但苏一从见沈墨简的那一眼起,她变得放佛不是她了...沈墨简见到苏一的第一面起,满足了内心所有的好奇,他们之间百转千回,牵扯甚多,到底是她的一厢情愿,还是他的有意为之?
  • 莹本惊华

    莹本惊华

    九天之上有着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莹九九。生性活泼祸事惹尽。同天地共主渊华帝君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亦是需追潮八百年前的一段孽缘。渊华帝君:“莹九九,你再跑一些试试!“莹九上神:”我没有跑,我用走的。“莹九九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千杯不醉的神,结果竟着了渊华帝君的道,失了身。莹九上神:“我好像很久以前就见过你。”渊华帝君:“八百年前,你凡尘夫君正是本帝。”莹九九僵了僵,微怒:“你竟骗我这么久,离婚,本上神要和你离婚。”渊华理了理银衣:“孩子怎么办?”
  • 一学就会的超级记忆术

    一学就会的超级记忆术

    就像人类的其他能力一样,记忆力有着巨大的潜力。实际上,人类的记忆潜能是无限的。通过理性的方法,记忆力可以培养和训练得更强大和更有用。相反,若是对记忆力疏于管理,记忆力就可能逐渐退化甚至变得无用。 本书的诞生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人最适合训练记忆力的黄金时间正在匆匆流逝,而他们却没有用来提高这项重要能力的系统的训练方法。 本书从良好记忆力的生理基础与心理条件,错误的记忆训练系统,记忆力是如何衰退,学校错误的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记忆力的基础与科学训练的方法,使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真正的、永久的记忆力训练法。
  • 神级学生在都市

    神级学生在都市

    一个普通的少年,在睡了一个晚上之后居然莫名其妙的拥有了透视的能力。然而随着时间推进,男主却惊讶的发现这透视功能相比起接下来自己所拥有的能力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于是,原本只能在小说里看到的情况,之后却接连发生在了男主的身上。。。
  • 怎么认识漂亮姑娘?

    怎么认识漂亮姑娘?

    读了《怎么认识漂亮姑娘?》你能学到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这些方法经多次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全世界有上百万的人不敢跟姑娘搭话,即使是那些平时自信满满,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的家伙,一想到要跟自己心仪的女孩子说话也会心有余悸。“别人会怎么看我?”诸如此类的社交压力,会让任何人踯躅不前。即使是你最终鼓起勇气走上前去,但怕被拒绝的恐惧心理也会让你在女孩子面前落荒而逃。还有些人因为这样的恐惧完全放弃了追求心仪女生的希望,而事实是,你完全可以不必这样。有了这本书,恐惧和犹豫都将成为过去,通过实践这些易行的策略,去街上、酒吧里、餐厅里、商店里挑一个女孩子搭讪,就跟点一杯咖啡一样,不费吹灰之力。
  • 主母无害

    主母无害

    很甜,很宠,很无害,很邪恶。殷梨:我不是暴力,只是手痒。我不是狠毒,只是见不得别人狠毒。古翊:我活着,你活着,我死了,你替我活着。燕承宣:闯了祸,就应该乖乖地躲在我身后。夏凌青:你要是个无害的小可爱,你就是我祖宗!!古翊,药师世家掌权人,丰神俊逸,冷漠狠绝。却身染重疾。每次发病,古家长老都要从城中挑选年轻貌美的女子冲喜成婚。而新娘从未活过三日。只要他一发病,虞城人心惶惶。有女的人家,宁可将女儿送进花楼,也不愿被古家选中。古翊怎么也没有想到古家众长老千挑万选的新娘是个奶声奶气的十岁幺力女。古家众多房叔伯,姨娘,堂兄弟姐妹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就凭一个十岁的小丫头片子就想当古家主母?如同羊入虎口!殷梨:虞城第一名捕的幺力女,十岁年华,天真无邪,人见人爱。最大的爱好就是随父亲抓个贼,剖个尸体,跟着哥哥们赌个钱,逛个花楼,外加砍人…片段一:某父:“阿梨呐,听说你今天打了张公子?昨天打陈公子,前天打林公子,大前天打了赖公子,上个月居然连太守的长公子也打了…你说你一上街就知道打公子。”某父:“阿梨呐,你昨天是不是带人砍了陈大人?前天砍了赵大人,大前天砍了李大人,今天你又想去砍哪位大人?”某女赶紧藏好自制的火药,嘿嘿而笑:“我今天不砍大人。”片段二:古翊一身大红喜服,英挺的身姿一顿,蹙眉,吃惊地看着花轿里蹦出来的小新娘,胖嘟嘟的脸上挂着天真无邪的微笑,嘴角还残留着冰糖葫芦的剩渣……“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咕咚”一声,小新娘身上掉下一件物什来。众人定睛一看,个个吓吓面如土色,纷纷奔跑出堂。“对不起哦,我爹送我的嫁妆掉出来了。”小新娘从容地捡起滚在大长老脚边的人头骨。抬头撞上大长老吃惊的眼神:“老伯,你裤子怎么湿啦?”小新娘那天真无邪的眼睛无辜地眨着。片段三:燕承宣,只是一时好心在悬崖下捡了个半死不活的小屁孩带上山,才知道这辈子做了件最大的错事。…水雾萦绕,水中的男子缓缓地睁开眼睛,看着闯入浴室的不速之客:“小铃铛,要看这么久吗?”“小师叔,为什么你的身体跟我的不一样?”某女解开衣衫,顿时一脸凄哀:“我的胸口是肿的。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绝症啊?”片段三:某女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蠕动的物体:“发金光的小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