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300000015

第15章 娱乐电视的表现与影响(一):新闻节目娱乐化(6)

有论者批评民生新闻是“低端新闻”,认为它的“去政治化”倾向使得“人们关心自己命运的注意力在缩短,而关心他人丑闻的注意力在拉长”。进而,建议优化民生新闻的结构——抬高社会新闻的“门槛”、对社会新闻进行有选择的报道,要在追求新闻可看性、贴近性、服务性的同时,更注重新闻的价值——侧重于影响市民生活、生存环境变化的硬新闻,“真正满足市民对信息的需求和对知情权、话语权的渴求”。还有论者质疑电视民生新闻采编者的“日常生活”与“世俗化”的新闻理念,批评他们有意“抓小放大”,或者说“过滤掉了其中的严肃主题和内涵”。有论者对火爆的民生新闻提出这样的追问:民生新闻能否容纳“民生”的真正含义?民生新闻的代表作是哪些?有多少民生新闻达到了新闻精品的标准?具体来说,中央政府极为重视的“三农”问题,民生新闻投入了多大的热情?——作为以守望环境为基本职能之一的媒体,这些年来在“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问题”上投入了多大的热情和精力?用没完没了的打架了、撞车了、着火了、第三者插足了、精神病人跳楼了等“八卦”新闻不厌其烦地去争夺收视率,媒体的社会良知与社会责任何在?……类似的看法可以说不乏真知灼见,不过,恐怕只是“片面性的真理”。反过来说,我们应该对业界抱持这样的态度:“理解的同情”或者说“同情的理解”。

以湖南卫视的《晚间》栏目为例。他们在“晚间新闻征求佳作”的英雄贴上,摆出求贤若渴、来者不拒的架势,不过,却又特意注明“湖南以外的批评报道、灾难、事故报道,我们不敢要”。不仅节目内容,具体到采编的形式也有“讲究”。2006年11月16日,《晚间》播出一则新闻:“警方要求开旅店者须从公安局买电脑”,说的是湖南某地的旅店老板们抱怨:警方要求必须从公安局购买电脑,否则不予开店,即使已经有电脑的旅店也得(重复)购买;公安局称此举是为了方便查验身份证。明显是利用职权做生意嘛!但是,节目只播出了一位店主电话咨询公安人员的片段,没有出现记者采访警方的任何声音和画面。这样处理,新闻的真实性、生动性显然大大削弱了,传播效果自不待言。——为什么要违背栏目的优良传统“弃长用短”呢?其中的苦衷昭然若揭。

事实上,对时政新闻、深度报道的规避而且渐行渐远,致使新闻节目很难在社会(主流势力集团)中造成应有的影响。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宽松的氛围;只有还给媒体一定的独立性,它才能为党和政府、为社会和人民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否则,“只软不硬”的新闻界难免走向媚俗或者琐屑的道路,异化为伪新闻。

三、“满足”还是媚俗?

强调新闻的趣味性应该以人为本,发掘新闻信息中人性化的因素让新闻易读易解,满足观众的全面需求。不过,趣味性解读的前提必须是新闻的真实、客观、及时、重要,而非媚俗——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把新闻当作娱乐的工具。新闻媚俗化往往侵害新闻本性,使之妖魔化,应有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公信度都丧失了。软新闻“以平民的视角选取题材,以平民的审美趣味观察生活、取舍镜头,用平民化的表现方式进行报道”的定位模式,在引起观众关注、认同和共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也容易出现媚俗现象。媚俗的软新闻就是街谈巷议,捕风捉影、闲言碎语,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窥视心理为己任。

1.新闻的真实、客观性被削弱

真实、客观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但是软新闻的许多表现与这一原则背道而驰。为了追求“微观视角、亲和力、细节感”,为了“硬新闻软着陆”,文艺化、故事化的手段被大量使用到新闻节目当中;为了好听、好看,记者的视角和主持人的点评都不惜趋向于主观性、个性化。

2007年2月,《阿六头说新闻》做过一个系列报道宣传杭州市的生活品质,标题是《狼外婆的快乐生活》。这个系列就是把一个宣传任务片策划成了一个非常“民生”的报道,内容是一位杭州外婆怎么看病、怎么出行坐车、怎么搬家等等。通过这些普通的生活场景,展现市政府为解决就医、出行、安居等等大事所做的工作。这样拟人化的表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但是,显然不利于新闻的深度解读。更重要的是,“真人秀”、“现场秀”式的情景表演,恐怕会伤害新闻的真实、客观性。

2.时效性不强,格调上媚俗

为了扩大观众面,电视诉诸最低级的标准,导致审美情趣及文化素养的普遍平庸化。电视好像麻醉剂,它无原则地迎合观众的需求,使人逃避现实、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从而丧失行动能力。

有论者撰文指出:湖南卫视《晚间新闻》播出的节目时效性不强,而且非事件性新闻过多。原因恐怕就是:为了娱乐性,不惜牺牲时效性、重大性;为了“软”割舍“硬”,如果二者不能兼得的话。不仅如此,《晚间》还介绍过一些亦幻亦真的“发明创造”,例如《驱鼠器》(2004年5月18日播出),展示一位“鼠司令”的“研究成果”。简直是姑妄听之、姑妄言之,已经挑战到了“真实性”这一根本原则。还有,部分节目不啻于奇谈怪论,至少是难登大雅之堂。2006年底的一则报道说:西安市附近的“尿疗村”,村民上至八十余岁的老人,下到六七岁的孩童,都习惯于喝尿治病健身……黄金时段的新闻节目中,居然不止一人对着镜头举杯喝自己的尿!媚俗到了这种品位,距离“娱乐至死”还有多远呢?

3.内容琐屑、信息量小

纵观五花八门的软新闻节目,大量品质低劣、低估受众水平的报道充斥其中——它们把“民众视角、民本取向、民生内容”庸俗化了。这些节目使社会生活变得更加浅薄琐碎,助长了观众的情感幼稚病。

如果民生新闻的主体内容只是日常小事,那么,受众有什么必要在第一时间知道?如果不能在这些小事中挖出不寻常的意义,无暇或无力作深入调查和背景分析,只是浮光掠影的浅尝辄止,新闻报道就会浮于表面,内在价值白白流失。有论者还指出:“投诉热线”的含金量太低,浪费了社会资源,耽误了观众的时间,“媒体选择报道的投诉,应当具有普遍意义,或者是百姓个人无法解决、找相关部门又不予解决的问题”,而非有闻必录,“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另外,简洁明快是新闻的本色,即尽量用较小的篇幅传递较多的信息,这是新闻史上形成的独特的报道规律。然而,一些软新闻为了追求轻松、闲适的感觉,“口水话”喋喋不休。例如《阿六头》2004年10月27日的头条新闻的导语是这样的:

我们人是高级动物,动物、动物总归是要动的了。动起来之后呢,铜钿才会进得来。但是咯么你说人出门,坐车子辰光挤来挤去,而且坐车子么要烧汽油,你如果出门两只脚调调,脚踏车踏踏呢,要烧板油。咯么有没有一种新的让你动来动去的方式呢?现在就来了,就是说水高头开巴士,叫水上巴士。从明朝开始,你专门来到武林门、拱宸桥之间,来来去去的朋友,就会发现这种新的水上巴士。

一大段“幽默”文字,有多少信息量呢?也许方言表达难辞其咎?举凡软新闻,大体如此。

四、坚持电视新闻的本性,超越传统的传播观念

还是以湖南卫视的《晚间》为例。

2008年春天,《晚间》栏目反反复复进行调整,效果却不如人意,呼啦啦大厦倾倒——老品牌转眼间坍塌。湖南卫视为什么要自己折腾自己?“频道定位和栏目十年发展后面临的瓶颈”(张丹丹语),大概是改版的根本原因。的确,该栏目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而且遭到其他电视台的公然模仿——有的节目质量甚至超过了《晚间》。

回顾2008年3月17日晚,《晚间》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张丹丹一改常规的开场词,以“道歉”亮相,承认《晚间》改版的失败:

观众大人好,我先做个检讨,为了收视率更高一点,为了观众大人更喜欢看一点,前几天,我带着李锐、李兵搞了个所谓的红花绿叶三人组,后来我又收了个所谓的徒弟“牟大嘴”,我们的愿望是好的,出发点是没错的,观众大人对这点也是充分肯定的。但是这种形式、这种风格、这种怪味没有得到大多数观众大人的肯定,倒是得到了很多观众大人的严厉批评,张丹丹愿意在此代表李锐、李兵以及所谓的‘牟大嘴’向观众大人做出深刻检讨。

改良心切却遭到观众投诉,节目组勇敢地做出了在直播中道歉的举动,其中的“酸甜苦辣咸”耐人寻味、令人慨叹!

时隔不到一月,《晚间》再次面临“危机”,进退失据;随后,终于“不治”。

栏目改版,或者说,新闻娱乐化的底线在哪里?电视新闻的本性是什么?如何坚持新闻本性、超越传统的传播观念?——引人深思。

同类推荐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尼采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尼采

    本书介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尼采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尼采教育名篇入手,结合现实教育问题深入浅出,重在普及世界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增强阅读者的教育理论基本修养。
  •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本书对《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报道特点、标题、版式、发行、广告、人才、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全景展现了《环球时报》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揭示出其成功的秘笈。本书指出,在国内国际新的传播环境下,《环球时报》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着实、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可为传媒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为传媒及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 科考篇:风云际会考场路

    科考篇:风云际会考场路

    社会生活是万花筒。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探幽索远。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控幽索远,社会生活是文化载体,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倘若控幽索远,社会生活同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步,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也就开始有了与之相应的衣食住行、生儿育女,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模式。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社会,无论落后与进步,都有各自不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及不同的价值观念。因而,社会生活,不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群体生活,都具有延绕性、同一性、活动性的特征,也是文化、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热门推荐
  • adventures of col. daniel boone

    adventures of col. daniel bo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怀生记

    怀生记

    怀念今生,悲从中来,不可断来。“单哥儿,小弟我最后悔的事便是来到你身边。”“夜弟儿,哥哥我最后悔的事情便是出现在你面前。”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出两个世界。她,身为魂界少主,不去做挑大梁的事情,偏偏去凡界造孽。罪孽会越来越深,应该作何选择?是离开,就此了解?还是留下,不顾一切?到最后,沦为空虚,留念今生......
  • 但为君故吟至今:唐风宋韵里的暖男写意

    但为君故吟至今:唐风宋韵里的暖男写意

    说起唐诗宋词,总是让人齿颊生香。本书以唯美的意境、细腻的笔触解析唐诗宋词,并以诚挚的心灵、深沉的刻画,将唐诗宋词中蕴含的若干段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经典情感故事和与之相关的那些著名诗人词人的生平,纷纷以美文形式呈现,为读者奉献一席华美的以诗词串起的文艺大餐。
  • 不去上班后逆袭成首富

    不去上班后逆袭成首富

    开挂交易,一本万利!当条件满足时,一瓶矿泉水也能价值万金。与过去交易,获得人参、黄金与各类宝物,一夜暴富不是梦。与未来交易,获得各种黑科技资料与未来信息,医药、新电池、核聚变、半导体、太空城……建设科技帝国,改变能源结构,引领时代趋势,以绝对优势横扫全球。在现实中,玩转直播界、娱乐圈,成为人人羡慕的超级大佬。(轻松爽文,欢迎阅读。)
  • 江湖有我名声在:残剑天下

    江湖有我名声在:残剑天下

    以北宋初年为背景,以契丹借道侵伐大理为始,引出主人公凌风与段铖,透过契丹密探北骑十八鹰,始出双子剑法;败契丹,负理宁,二人携手闯江湖,却怎成万众仇敌?为究明细,赴西南,怎与王小波结缘?步步而入,仇结四大魔王,练绝世神功,是因缘巧合还是被人算计?得入紫泉宫毁灭四魔,声名鹊起的背后又隐藏着何等天机?十六年前的血雨腥风、举世之仇,又将如何完结?凌风与林曦又如何生出情愫,如胶似漆是否终得鸳鸯双宿?段铖与赵妗又有怎样的羁绊,层层纠葛最终又将如何?
  • 傅少有疾,前妻可医

    傅少有疾,前妻可医

    结婚三年,丈夫心心念念别的女人。易宁总算明白,自己在他傅少翊眼里就是个倒贴的垃圾,什么都不如。她眼睁睁看着一个又一个女人被丈夫带回家,她累了。“见我不要你了,就迫不及待投入野男人的怀抱?消失三个月,把金主哄高兴了就来和我离婚?”易宁看着这个无耻之人,坚持离婚,结果他却……“想离婚?门都没有!你这样的女人放出去祸害别人都倒我面子,还是乖乖在我身边吧!”不爱她的是他,要离婚的也是他,如他所愿,他怎么还不乐意了?“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你怎么这么不要脸?傅少翊我如今没什么好怕的,离不离可不是你说了算!”
  • 人间微醉好入眠

    人间微醉好入眠

    爱上了最不应该爱上的人,却是此生最身不由己的选择。欢迎大家阅读。
  •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绘宗十二忌

    绘宗十二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原振侠17:幽灵星座

    原振侠17:幽灵星座

    手术高超正当盛年的外科医生刘心芹,突然宣布退休!为了找出原因,原振侠接受了其儿子刘量中的聚会邀请,会中刘量中讲了一件怪事,提到了幽灵星座。可惜,怪事未听完,叙事者却已相继发生离奇事故。他们的死亡是意外,还是什麽邪恶力量所为?下一个受害者又会是谁?原振侠在超级女巫玛仙的帮助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巫术与邪恶力量大斗法。在星相学之中,星座分成十二种。其中,并没有「幽灵星座」。幽灵,怎么会和星座发生联系呢?如果肯定人死了之后有幽灵,古今中外,那麽多幽灵(数字之大,无法估计),都还在地球,还是在传说的「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