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700000023

第23章 《努力周报》的遗产(1)

一、见仁见智的总评价

《努力周报》是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论政、启蒙兼有的综合性周报。作为《努力评论》的领袖,胡适1922年8月6日满怀信心地对张伯苓畅谈周报的价值与意义:

我不相信有白丢了的工作。如果一种工作——努力——是思想考虑的结果,他总不会不发生效果的;不过有迟早罢了:迟的也许在十年二十年之后,也许在百年之后;但早的往往超过我们的意料之外。

我平生的经验使我深信,我们努力的结果往往比我们预料的多的多。《努力周报》停刊后,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各方面的议论。可以说,当年包括胡适等人自我反思在内的评价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相差悬殊。胡适在周报停刊后的1926年去苏联、英国、法国等国旅行,大概苏联当年热火朝天搞建设的表象刺激了胡适,他在旅途中致信徐志摩,认为自己留学美国归国后所做的事情太微不足道了:究竟我回国九年来,干了一些什么!成绩在何处?眼看见国家政治一天糟似一天,心里着实难过。……我们固然可以自己卸责,说这都是前人种的恶因,与我们无关,话虽如此,我们种的新因却在何处?

满地是“新文艺”的定期刊,满地是浅薄无聊的文艺与政谈,这就是种新因了吗?几个朋友办了一年多的《努力》,有几个朋友谈了几个月的反赤化,这又是种新因了吗?这些话大概在写信时都是发自内心的,但后来胡适进一步了解到苏联思想控制的真相后,对苏联的经验完全不感兴趣了,所以他的否定性的自我评价也该打些折扣。

鲁迅原本和胡适有着还算说得过去的关系,两人客客气气,有书信往来,有学术的沟通和交流,不算密切,标准的君子之交。但自从《现代评论》面世,陈源与鲁迅打开了笔仗,捎带着鲁迅也把胡适划到了陈源的阵营,于是鲁迅笔下对胡适的批评多起来了。我们看关于《努力周报》的两段材料:1.1925年3月29日鲁迅写信给徐炳昶,对胡适及《努力周报》的主张是这样评价的:

前三四年有一派思潮,毁了事情颇不少。学者多劝人踱进研究室,文人说最好是搬入艺术之宫,直到现在都还不大出来,不知道他们在那里面情形怎样。……不料有许多人,却自囚在什么室什么宫里,岂不可惜。2.1927年6月鲁迅在一篇译文的附记中写道:数年以前,中国的学者们曾有一种运动,是教青年们躲进书斋去。

我当时略有一点异议,意思也不过怕青年进了书斋之后,和实社会实生活离开,变成一个呆子——糊涂的呆子,不是勇敢的呆子。不料至今还负着一个“思想过激”的罪名……这是鲁迅对《努力周报》一年半岁月里是是非非总的看法。看来他不欣赏周报,不赞成《努力周报》特别是《读书杂志》所持的文学、艺术和学术方面的主张。但需要指出的是,好像鲁迅在《努力周报》兴办的过程中,并没有公开讲过反对的意见,他与徐炳昶的通信公开发表于1925年3月间的北京《猛进》周刊上的,他提出“一点异议”时,《努力周报》已经停刊五六个月了。鲁迅批评胡适所提倡的“整理国故”,认为远离现实,与思想革命无关,应该属于一种误会。胡适多次讲过,整理国故不是一头扎进故纸堆,而是一种评判的态度,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故纸堆”去伪存真,重新评定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价值。提倡新诗,正是弘扬新文化。况且,《读书杂志》刊登学术文章的同时,《努力周报》依然在评论时事,批评时政,还掀起了惊动了陈独秀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胡适1927年2月写给彭学沛的信,最明白无误地对“钻故纸堆”做了阐释:“你且道,清醒白醒的胡适之先生却为什么要钻到烂纸堆里去‘白费劲儿’?……我披肝沥胆地奉告人们:只为了我十分相信‘烂纸堆’里有无数无数的老鬼,能吃人,能迷人,害人的厉害胜过柏斯德(Pasteur)发现的种种病菌。只为了我自己自信,虽然不能杀菌,却颇能‘捉妖’‘打鬼’。……据款结案,即是‘打鬼’。打出原形,即是‘捉妖’。

这是整理国故的目的与功用。这是整理国故的好结果……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文化的真相;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报告出来,叫有眼的都可以看见,有脑筋的都可以明白。……他的功用可以解放人心,可以保护人们不受鬼怪迷惑。”可见鲁迅的语言夸张得也有些离谱,胡适等提出的“思潮”持续不过二三年的时间,居然能“毁了事情颇不少”。鲁迅的话不算严谨的表述。什么叫“毁”?什么叫“颇不少”?具体那些东西被毁了?并没有任何说明,大概也是鲁迅一时兴之所至吧。1925年4月鲁迅致许广平信,谈到了所办《莽原》杂志的稿源情况,坦言“文明批评”“社会批评”难以落到实处:“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但究竟做诗及小说者尚有人。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我之以《莽原》起哄,大半也就为得想引出些新的这样的批评者来,虽在割去敝舌之后,也还有人说话,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可惜现在所收的稿子,也还是小说多。”鲁迅此时办《莽原》的目的,其实和胡适几年前办《努力周报》没什么区别,文人相轻,贬人扬己,看来鲁迅也未能免俗。

周作人是一位很有特点的文人。性格不愠不火,文章心平气和,娓娓道来,初看有些平淡,细读甚为缜密,说理性极强,却又不露声色,总是淡淡地,像涓涓小溪自顾自地、不慌不忙地流淌。他信仰的基石是人道主义,文学就是人学,但他绝不涉足政治,直接的论政文章也是不写的。他与胡适的个人关系还算密切,总体来说两人相互比较看重对方。周作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的文章没有几篇,但在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周报的停刊,周作人表示出明显的惋惜之情,他在1923年10月27日《晨报副镌》撰文称:《努力周报》停刊了。这是一件可惜的事。但胡适之先生的公开信里说,要改办月刊或半月,而且“将来的新努力已决定多做思想文学上的事业”,这又不得不说是一件可喜的事。

我是赞成文学革命的事业的,而尤其赞成思想革命。但我要预先说明,思想革命是最不讨好的事业,只落得大家的打骂而不会受到感谢的。……因为中国现在政治上不统一,而思想道德却是统一的,你想去动他一动,便要预备被那老老小小,男男女女,南南北北的人齐起作对,变成名教罪人。《新青年》正是一个前例,陈独秀办《向导》,胡适之办《努力》,不过受到一部分人的恶感,为了《新青年》上的几篇思想上的文章,二位却至今为全国守旧派的眼中钉……我并不是将这些话来恐吓胡先生,劝他不要干这不讨好的事,实在倒是因为他肯挺身来肩这个浸木梢,非常佩服,所以写这几行,以表我对于这件事的欢迎与忧虑。显然,周作人表达的不仅仅遗憾,他实际上以赞许的态度评价了胡适和《努力周报》的工作。

陈独秀与胡适虽然已不再是《新青年》时期的同人关系了,但两人私人感情还是存在的,书信往来依然频繁,从现有可看到的材料上得知,更多的还是陈独秀请胡适帮忙,如请胡适帮助张申府在北京大学找工作,请胡适帮助蔡和森出版书稿等。1924年2月陈独秀致函胡适,谈到了拟议中的新《努力》:“《努力月刊》不知何日出版,望示知。弟须答复张君劢一文,若《努力》出版尚无期,拟载之三号《新青年》也。”陈独秀当然不会同意《努力周报》的基本立场和大部分主张,但这封信起码表明周报在陈独秀心目中是很有地位的。

青年人思想活跃,喜欢对敏感的事物进行思考和表态,所以考察青年人对胡适及《努力周报》的看法也是很有必要的。但青年人的群体多样化,评价也不尽一致,而且有的青年人比较情绪化,态度前后变化幅度也比较大。一位生活在台湾的青年学生叫做黄逢霖的,在周报宣布停刊后写信给胡适,表达了不舍之情:“心头忐忑地跳,很希望它早点儿现身出来,做我们青年人的指导。……

在我们爱读《努力》的人,似乎失了一个指导者,跑走了一个好朋友,何等的焦灼啦!所以我们希望《努力》改组早点成,祝先生的病早点愈,并祝《努力》的成功至少有日本的《太阳》、《改造》、《解放》的那样价值……我们在台湾翘首待它来,待的不耐烦了,所以特地写出来,求先生的指教。”上海学生联合会在1925年8月致信胡适,激烈批评他一年来“拥护复辟余孽,尝试善后会议……近更倒行逆施,与摧残全国教育,蔑视学生人格之章贼士钊合作,清室复辟函中又隐然有先生之名。”但该信也高度评价胡适首创文学革命之功,“窃谓我国之但丁、赵叟,当舍先生莫属矣。”信件对《努力周报》则没有一词评价。

1925年9月胡适去了武汉的几所大学讲学,据胡适日记载,“学生出的《武汉评论》出了一个‘欢迎’专号。其实全是谩骂。”这些“谩骂”的对象多为《努力周报》停刊后胡适的活动和言论,包括参加善后会议、反对八所高校脱离教育部、劝学生不要因为政治性游行影响自身的学业,等等。骂《努力周报》的也有一些:“做出一些七颠八倒的事来,如提倡好人政府……”;“袒护吞蚀奥款之罗文干”;胡适提倡蔡元培辞职精神,是否认“民众”和“组织”力量,是“荒谬绝伦的言论”。汉口《晨报》刊登的“从美国回来”,在武汉大学做职员的李翊东“质问”胡适的信称:“如适之言,内乱宜急,外侮不御,是欲率外人而尽杀我全国人民也。谓非为外人宣传帝国主义,其孰肯信?”但胡适认为这些言论并不代表武汉听讲的学生,“这回几次讲演,听众是再好没有的了。每次都是人满的,并且一个半钟头之中绝少先走的。

同类推荐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十论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十论

    本书紧密结合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融合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试图科学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使命、功能、地位、结构、过程、矛盾、规律和调控系统,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全新内容体系,使之成为一部党性鲜明、科学性强、普适性广的专著,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价值导向。
  •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这是一本没有多少故事的回忆录,其中大多是历史记载,我将它看作电视系的教学辅导读物。当然,如果读者对于中国的体育电视以及与其有关的历史有兴趣,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阅读的乐趣。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外行看热闹:社会热点话题冷思考

    外行看热闹:社会热点话题冷思考

    本书是作者就经济领域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话题包括房价、教育、食品安全、城市交通、名牌与驰名商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假日经济、慈善与公益事业等。
热门推荐
  • 魔界空间小农女

    魔界空间小农女

    一觉醒来,身归陌生之地,身体已经变成了瘦小的“魔鬼”!林欣无意间发现竟然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农场空间。为了能够带领这个落后的世界走向新型社会,她和其他部落的小魔鬼斗智斗勇。一场部落之间的争斗,暗潮涌动,一触即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惊世传奇之逆天强者

    惊世传奇之逆天强者

    老天既然不想让我活在前世那么就让我在这异世界大放光彩!天不容我,我便逆天!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青年时代,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上世纪20年代起,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
  • 财富的真谛

    财富的真谛

    该书研究财富这一重要而又具有神秘色彩的对象物,揭示了财富的存在及本质,财富的类别、形式及演进;对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社会及人类各个主体财富的构成、来源及用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财富的双面性,财富与道德、财富异化的内容及其影响;对财富在现实生活中的增加、减少及变动;对财富的困境及未来发展的憧憬进行全面的描述和解释,从经济的分析到伦理的判断多个层面为读者全面地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财富开起了一扇徐徐的大门,有助于深化和扩大人们及社会对财富的认识。
  • 逍遥大亨

    逍遥大亨

    新书《超级大酋长》已经发布,请各位看官多多支持!至尊圣戒,逍遥大亨!八十年代,一把品相不错的清朝老海黄圈椅,二十元您随便拿走,现在,二百万只能让你摸摸!八十年代,后海的一套四合院,大概是两千块钱一套,现在,一套宅子两千万起步!八十年代,一把顾景舟先生的紫砂壶二百块钱您拿走,现在,二百万让只够您看看!……三四十年前,华夏的古玩便宜的让人咂舌,如果你要是有能力到那个年代收购一大批,你现在保准发了!被父母逼着去英国读硕士的杨靖,在一次逛跳蚤市场的时候,无意中用六英镑买了一枚雕刻有八卦造型的戒指貌似就拥有这种功能。而且杨靖还发现,这枚戒指拥有的功能还远不止这些……
  • 谈天说海话仙乡

    谈天说海话仙乡

    蚕沙口被称作神龟背上的村庄,天妃仙驻的圣地;佛家说这里“天妃慈佑临福地,神龟背上隐仙庄”;方志说这里“滦控缰索,翼蔽畿甸,是为形胜”;帝师说这里“海外一荒村,远视如孤岛,命名曰蚕沙,谲奇费探讨”;民众说这里传说美丽,故事神奇,是一部读不完的书;游人说这里神秘的渤海湾、神圣的天妃宫、神奇的古戏楼……是看不完的圣境。
  • 菲越千年去爱你

    菲越千年去爱你

    韩小菲:追贼遇刺,面临死亡,我感到绝望,难道因这句“我不甘心”唠叨得太厉害,连上天也听不下去了,于是乎安排我重生?只是不料,却是重生到千年之前……
  • 幽默的艺术

    幽默的艺术

    幽默生活中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本书将教会你:在工作时,上司可能因为你幽默风趣、头脑的机敏睿智,而对你大加赞赏或提拔重用;在爱情中,你所追求的异性可能因为你妙语连珠、诙谐幽默,而对你青睐有加;在人际关系,人们可能因为你大方得体的幽默口才,而对你加倍称赞,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 商鉴:中外知名企业的“滑铁卢”

    商鉴:中外知名企业的“滑铁卢”

    《商鉴——中外知名企业的滑铁卢》由剑琴编著,回顾那些遭遇商战“滑铁卢”的企业的轨迹,我们大致可将其败因归纳为四个方面:决策失误、经营不当、管理不善、信誉缺失。对于《商鉴——中外知名企业的滑铁卢》中收集的每一个企业,我们首先介绍其“时刻”的辉煌业绩,接着叙述“遭遇滑铁卢”的过程及结果,后设立“引以为鉴”这一板块,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评析,并针对某一败因,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