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600000023

第23章

【译】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等国家大事都由天子决定;国家政治昏暗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等事宜由诸侯决定。由诸侯执掌国家大事,大概十世之内很少有不丧失政权的;如果国家大事由大夫决定,五代之内很少有不丧失政权的;如果是由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传到三代很少有不丢掉政权的。国家政治清明,那么政权就不在大夫手中。国家政治清明,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纷纷了。”

孔子说:“国家的政事不由天子决定的状况已经持续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的手中也已经四代了。所以,从桓公之后三家大夫的子孙也衰微了。”

【解】

大概是孔子针对当时的现实情况,作出的总结。在孔子看来,最理想的治理情况是由圣明的天子实施“有道”的政治,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侫④,损矣。”

【注】

①谅:诚信。②便辟:虚伪奸诈。③善柔:表面顺从而背后诋毁,即阿谀奉承。④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译】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朋友直爽,朋友守信,朋友见闻广博,都是有益的。朋友虚浮,朋友圆滑,朋友夸夸其谈,都是有害的。”

【解】

人和人的交往,既体现着为人之道,更考验着识人之道。“亲贤臣,远小人”不仅仅是君主,对个人而言也是同样的。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乐①,损者三乐。乐节②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③游,乐晏乐④,损矣。”

子糕仁恕

【注】

①乐:喜好,爱好。②节:节制,制约。③佚:同“逸”,安逸。④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译】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有节制的礼乐,喜好称道别人良好的德行,喜好结交许多贤德的朋友,这都是有益的。喜好骄纵作乐,喜好安逸闲游,喜好吃喝玩乐,这都是有害的。”

【解】

如今,行千里路(旅游)和与宴乐(与朋友、同事聚餐)已经成为大家休闲娱乐、促进情感交流、增广见闻的常见方式,是当下的“乐”都是有损害的乐,还是寻常百姓的“乐”毕竟不同于君子之“乐”呢?

【原文】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②。”

【注】

①愆(qiān):过失。②瞽(gǔ):有眼无珠,指不能察言观色。

【译】

孔子说:“侍奉君子,常犯的过失有三种——不该说话的时候急于表现自己而说话,就是急躁;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就是隐瞒;没有观察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就是有眼无珠。”

【解】

察言观色自古就是人际交往的一大课程。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

孔子说:“君子处世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警惕贪恋美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盛,要警惕争斗好胜;等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退了,要警惕贪得无厌。”

【解】

圣人同于常人者血气也,异于常人者志气也。血气会随着生命有盛有衰,志气则一如常在,“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是就血气而言;“戒色”“戒斗”“戒得”是就志气而言,为人做事当依凭志气而非血气。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①天命,畏大人②,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③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

①畏:敬畏。②大人:地位高贵的人。③狎:过于亲昵而态度不庄重。

【译】

孔子说:“君子在三个方面要心存敬畏——敬畏上天的宿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箴言。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知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蔑视圣人的言语。”

【解】

君子有信仰故有敬畏、有原则底线,行事兢兢业业,小人无信故无畏,既无所畏惧,行事也就无所顾忌了。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

孔子说:“生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后才求得知识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惑再去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惑仍然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人了。”

【解】

学习是实践中的事,是一辈子的事。除在学校外,起居饮食遇到问题需要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学习,为人处世遇到问题需要学习,遇到困惑仍不学习的人,该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呢?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①,见得思义。”

【注】

①难:患难,这里引申为后果、后患。

【译】

孔子说:“君子有九件需要仔细考虑的事——观察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要考虑是否谦恭,交谈时要考虑是否忠诚,办事时要考虑是否谨慎,遇到疑问时要考虑是否应该向别人求教,情绪愤怒时要考虑是否有后患,获取利益时要考虑是否合乎道义准则。”

【解】

举手投足、一言一语、面貌神态、喜怒哀乐,没有不需要“思”的,这就是“礼”,恰到好处的“礼”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之为人的自律和自省,但如果“礼”大过人,就容易对人造成压迫,丧失人之为人的天性乐趣。

【原文】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①汤②。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

①探:试。②汤:热水。

【译】

孔子说:“看到好的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好的就好像用手试热水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见这样的话了。隐居在偏僻的地方是为了保持他的志节,遵从道义是为了贯彻他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解】

独善其身的人孔子是见到了,兼济天下的人孔子还未看到。孔子最称善的大弟子颜回,也似乎只见其独善,未见其经世。孔子不反对独善其身,但没看到兼济天下的人也不免觉得可惜。

【原文】

齐景公有马千驷①,死之日,民无德而称②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注】

①千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叫驷,千驷就是4000匹马。②称:称赞。

【译】

齐景公有马4000匹,死的时候,老百姓没人说他好话。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解】

美好的名声是靠德行来传播的,而非靠的是地位、财富。

【原文】

陈亢①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②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遇庭诗礼

【注】

①陈亢(gāng):即陈子禽。②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译】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说:“你在老师那里得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恭敬地快步从庭里走过,他问道,‘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于是就开始钻研学习《诗经》。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又恭敬地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过礼仪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仪,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于社会。’我于是就开始认真学习礼仪。我就听到过这两次。”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提出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该学《诗》,二是该学礼,三是圣人不特殊对待自己的儿子。”

【解】

孔子对待自己的儿子和普通学生没什么差别,既没有秘传,也没有偏私。“远”指的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特别亲热、偏爱。

【原文】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译】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在其他国家人的面前则她称为寡小君;其他国家的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解】

这一章主要谈论的是正夫人的名称。古人对人的称呼有专门的规定,这也是周礼的内容之一,是为了维护等级名分制度,以达到“名正言顺”的目的。

阳货第十七

【原文】

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②。孔子时其亡③也,而往拜之,遇诸涂④。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⑤,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⑥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⑦。”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拜胙遇途

【注】

①阳货:名虎,季氏的家臣。②归孔子豚: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归,赠送。豚,小猪。③时其亡:趁阳货外出的时候。④涂:通“途”,道路。⑤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⑥亟:屡次。⑦与:等待。

【译】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想见他。于是,阳货就赠送给孔子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去答谢他,二人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过来,我有话要告诉你。”(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怀藏着高尚的道德和才能却不拯救国家的靡乱,这能叫作仁德吗?”孔子回答说:“不能。”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却又屡次错过机会,这能说是智慧吗?”孔子回答说:“不能。”阳货说:“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岁月是不等人的。”孔子说:“是啊,我将要出去做事了。”

【解】

当时,阳货把持着季氏的权柄,尝因季桓子而专国政。后来由于企图消除三桓而未成功,逃往晋国。阳货为人奸诈,但他却得了势,气焰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但是,他还是很尊敬孔子的,很欣赏孔子的才干,一再要求孔子为他做事。但在孔子看来,他只是一个“陪臣执国命”的野心家。所以,当他前来拜见孔子的时候,孔子不愿意接见他。后来,阳货就趁孔子不在家的时候,送来一只煮熟的乳猪。根据当时的礼节,大夫送“礼物”给士,如果士没有亲自在家接受,就必须回拜还礼。孔子原本想同样趁阳货不在家是时候前去拜谢。没想到竟然在途中巧遇,阳货抓准时机,抓住孔子所尊崇的“仁”和“智”发问,句句在理,最后孔子无奈地回答道:“诺,吾将仕矣。”当然,事实证明孔子还是没有为阳货做事。这也是孔子提倡的一种通权达变、随机应变的为人处世技巧吧!

【原文】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由于习染不同而渐渐地相差远了。”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不能改变的。”

【解】

天生的英才和鲁愚之人,其一生是由先天的禀赋所决定的,基本不会有大改变。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后天的习性终将会导致各人最终成就的不同。好的习惯助人一生,习惯的养成更应从小做起。

【原文】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③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

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以琴瑟伴奏歌唱。弦,指琴瑟。③莞尔:微笑的样子。

【译】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曾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会爱护他人,老百姓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治理。’”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只是同他开个玩笑罢了。”

武城弦歌

【解】

“割鸡焉用牛刀”的对象有两种解释。一认为是针对子游以乐治武城这件事,另一种看法则认为针对的是子游大才治小邑这件事。不过相同的是孔子发现自己在学生面前说了不准确的话,即说道:“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我们现在已不能确知孔子是在同子游开玩笑,还是一时失言,但子游的当仁不让于师和孔子的坦诚谦逊都让人钦佩。

门人故事游与韶巷

公元前470年前后,子游从楚地游学归时,路经韶巷,在此休整小憩,曾在该街市的一个闾巷设坛讲学,宣传孔子的礼乐之仪,以教化当地百姓。讲学之余,子游集合随从弟子,吹奏上古舜帝所作的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的雅乐——《韶乐》,又演唱舜传帝位于禹时和臣僚一起唱的《卿云》之歌。歌云:“卿云烂兮,缦缦兮,日月光华,旦旦兮(卿云,指祥瑞之气)!”村人听后深受感化。子游东归后,《韶乐》之声在韶巷“悬梁三日而不绝”,以致醇厚民风、弦歌之声便在当地世代相传。村人怀思子游其德,便把他和随从弟子吹奏《韶乐》之处改名“韶巷”,同时又把村名改为“招贤”以资纪念。然而,后人认为将韶巷作为村名更具代表意义,从此便用“韶巷”替代“招贤”作为村名沿袭下来。后经世代变迁,“招贤”村名已无人提及,但韶巷之名却至今流传。

同类推荐
  •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爱的哲学:这本书帮助你明白什么是爱

    纵横古今,横跨中西,齐集史上最权威的关于爱的学问,将爱的真谛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高亮之,福建长乐人。江苏省农科院院长,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哲学爱好者,在长期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哲学原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先后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三本大众类通俗哲学著作,获得各地读者好评。
  •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凯勒在书中剖析了行义就是惩罚罪恶、行义会带来纯正教义和灵性活力的亏损等错误观念,指出施行正义就是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这是圣经的重要教导,与正统教义和福音使命不相矛盾。凯勒借着对圣经经文的分析和生动实例,让人感受到上帝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深切的爱,同时让人看到今日信徒和教会在行义上深深的亏欠。更重要的是,凯勒指出,上帝的恩典是行义的动力;正如信心必然带来行为,蒙恩必然使人行义。本书读来让人心里火热,想要将信仰付诸实践,以爱的行动去关心困苦的人群,并建设充满慷慨正义的社区。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在近代伦理道德变革史上,从戊戌到五四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激进的革命家,对人的现代化这一近代重大的历史课题极为关注。他们在近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中的守旧与创新,为我们考察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沿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选取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近代伦理思想变革过程中做出积极探索的六位思想家,试图对他们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管窥时代典型人物身上近代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坷坎不平的历史道路,以及近代中国在人的现代化历程中的多舛命运。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上古灭魔录

    上古灭魔录

    为何皇帝沦为阶下囚?为何高贵王者形如乞丐?官场争斗?让小朋友去解决吧!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与疯癫道人探寻魔地;与仙人师傅把酒言欢。曾经挚爱如今竟成陌路,黑化的男人啊,你注定要走上净化之路。
  • 校园三剑客·千年魔偶(经典版)

    校园三剑客·千年魔偶(经典版)

    近日来,绿市怪事连连,本应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竟然直线飞出,河水倒流,汽车自动往上坡走……地球的引力似乎在这里失效了。但更怪的事情还在后头,形态各异的玩偶在绿市悄然流行起来。这些玩偶神态极其逼真,仔细看时,竟然像活的一样。一天,张小开失踪了。杨歌用自己的脑电波仔细搜寻,最后竟在一个玩偶身上搜索到了张小开的脑电波,他在说:“杨歌,救救我,救救我!”这到底是怎么了?杨歌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揭开谜底?
  • 黑色土地

    黑色土地

    黑色的土地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光鲜的贵族后面是流血的长河,教堂的钟声仿佛魔鬼的低语,底层的平民已经骨瘦如柴,血液里的不屈正在怒吼,天空的裂缝点燃了又一个大时代,世界各地的冒险者将再次齐聚,新的时代拉开帷幕。
  •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试着论证人们要获得民主这个“好东西”是有条件的,提出了当下社会主义下民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一些条件,希望有益于民主建设的实践。
  • 末世秩序者

    末世秩序者

    上一世,萧寒沦为被命运主宰的可怜虫,饱受绝望与恐惧,这一世,萧寒重生归来,决心不再屈辱于弱小的命运,在‘丧尸’、‘妖灵’、‘魔物’、‘兽族’、‘鬼物’、‘神灵氏’横行的末日城市,萧寒可‘踏尸’、‘封妖’、‘伏魔’、‘屠兽’、‘镇鬼’、‘戮神’,末世我将为秩序制造者,主宰世间一切黑暗…
  • 蛇吻谜案

    蛇吻谜案

    煮剑山庄位于大别山脉的某处,依山循势而建,气势甚是恢宏。庄主上官九雄,曾凭借手中七尺青锋,会遍了大江南北的无数成名耄宿,竟是全无败绩。正当上官九雄声誉如日中天之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在大别山择地修建煮剑山庄,过起了隐士般的生活。不过上官九雄虽然退隐,却非不过问江湖中事,每年秋末之时,这位煮剑山庄的庄主都会发帖邀请武林中的一些成名人物前来山庄做客,煮剑论道。这一日,煮剑山庄的会客厅内,便有两名客人,坐在紫檀木椅里,一个是年约二十许的年轻捕快,另一个是一名三十开外的佩剑汉子。在他们的对面,庄主上官九雄正襟危坐,他年约五十余岁,红面长髯,目光炯炯,依稀可见昔年叱咤风云的气度。
  • 猎心天蝎座学霸

    猎心天蝎座学霸

    活泼可爱的女生明月光因为小时候在孤儿院许愿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结果愿望实现被好心人收养而从此成为各类浪漫传说和许愿故事的绝对拥护者,并在几个阴差阳错的误会之下,她和高智商的超级学霸风野川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明月光凭借自己的热情善良赢得了风野川身边所有人的好感,而风野川也从最初讨厌这个被所有人支持的无脑少女慢慢被她的努力和纯真感动。而在他们笑料十足的日常生活中,擅长星座的专栏作者卜吉吉和擅长占卜的塔罗牌女生花小叶,以及公寓里一众可爱搞怪的狮子座、双子座、处女座、白羊座配角们的戏份也同样出彩。
  • 铁骨柔情

    铁骨柔情

    简约从容地穿过通向地铁站的道道人流,肢体不停地和周围的陌生男女挨挨碰碰,这个二十四岁的北科大硕士生感受着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他非常喜欢这种在人流中穿行的感觉,活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前面一道人流会接着另一道人流,脚步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息,他喜欢这样独自走着,肩上随意背着一个牛仔包,包里面放着自己的诗稿。他的眼睛里面通常含着深沉的目光,不苟言笑。周围可以热闹也可以喧哗,但是这并不阻碍他内心的宁静,有时候在人流当中他还会突然感到一种孤寂,一种缺乏归属感的落寞的孤寂,突然像一扇门似的在内心打开,一条孤寂的小溪流出来,然后象节日的烟花变幻,接着又突然消失,这种感觉象病毒一样破坏他的心情,而且会把自信、愉悦、正常、骄傲都打得粉碎,可是他没有办法消除这种感觉,有时候甚至有些依赖这种感受,他认为这或者就是生命的极致,或者是死后的状态。
  • 文明创造者

    文明创造者

    创世流,这是一个人类创造各种各样的世界的故事,有魔法世界,有蒸汽世界,也有仙侠世界和科技世界。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意见也可以在书评区里面写出来,作者会视情况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