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600000022

第22章

【译】

孔子说:“君子庄重矜持而不与人互相争执排挤,与人和睦相处而不结党营私。”

【解】

在中国成语里,“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等都是带有贬义的词语,但现代社会不得不靠各“党”各营其私以相互制衡,从而实现整体社会的大公。

【原文】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

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言语来举荐人,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善言。”

【解】

现实生活中常发生的情形是,一个人如果品德被否定,其余的几乎也就被否定了。比如秦桧、严嵩的字,汪精卫的诗都不错,但几乎无人提起。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让人终身奉行呢?”孔子回答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

【解】

这一章孔子强调了“忠恕之道”,这一思想对后人影响很大。忠厚、忠诚、忠信、宽厚、宽容、宽恕,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杏坛礼乐

【原文】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①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②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注】

①毁:诋毁,毁谤。②试:这里指考察过某人的行为。

【译】

孔子说:“我平时对待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那也经过反复的考验。这样的人,正是夏、商、周三代正直做事的规矩。”

【解】

与人为善,对待别人应以诚信为本,不要随意去诋毁别人。同时评价一个人要有一定的标准和根据,不可妄下定论。否定一个人或称赞一个人,都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去考察和验证的。

【原文】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①也,有马者借人乘之②,今亡矣夫。”

【注】

①阙文:史官记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缺而不记,此为阙文。②有马者借人乘之:有马的人如果自己不能调教驾驭,就可以借给有能力的人来调教,不必勉强自己做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

【译】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中缺疑的地方,就如同有马的人自己不能调教,先借给别人乘骑一样。这种精神现今已经没有了啊。”

【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做人做事做学问都该秉持的原则。不懂的地方宁愿先空缺,以待能人、后人来考订,而不是凭一己之空想做定论,贻害后世。

【原文】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会扰乱人的德行,小事情不能忍耐就会破坏大局。”

【解】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早已成为人们自我警示的座右铭了。因为这句话同时也暗含了策略和权术,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大多都经历过这样一段“忍耐”时期。

【原文】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

孔子说:“大家都憎恶的人,一定要深入考察一下;大家都称赞的人,也一定要仔细地进行考察。”

【解】

圣人犹被非议,谁能令一切人尽皆称颂,或尽皆厌恶?对于任何人或任何事,都必须详加省察,不主观臆测谁好谁坏,也不听信别人的闲言碎语,武断地判定谁是谁非。此外,也说明任何人都免不了被人非议,所以坚定自己的道路,只要不违道义,别人议论就让他议论吧。

【原文】

子曰:“人能弘①道,非道弘人。”

【注】

①弘:弘扬,光大,扩充。

【译】

孔子说:“人能够弘扬道德,不是道德来光大人。”

【解】

人是一切社会行为的主体。一切社会问题、一切历史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是一切社会行为的营造者和实行者,既是始作俑者,也是最后结果的分享者。良好的社会风尚是靠人建设的,腐朽奢靡的时尚也是人的行为形成的。

【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能及时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啊。”

【解】

有错能改,善莫大焉。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及时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过则匆惮改,“过而不改”,才是真正的过错。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冥思苦想,结果却没有什么进步,还不如认真地学习啊。”

【解】

闭门造车,一味苦思冥想,还不如认真地学习,与书本中的人相接触、学习,或走出书屋得到外边的大千世界实践、学习。但学习的同时,也不可不思考,思与学只有灵活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益于个人成长。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①在其中矣;学也,禄②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

①馁:饥饿。②禄:做官的俸禄。

【译】

孔子说:“君子考虑道义事业,不考虑谋食。耕地,有忍受饥饿的时候;做学问,也可获得官职俸禄。君子担心道能不能实行,从不忧虑贫穷。”

【解】

君子固穷,安贫乐道。但在实际生活中,若一味大谈道德宏论,完全忽略吃饭谋生的必要,也是不可取的。

【原文】

子曰:“知①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

①知:通“智”。

【译】

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取得的,仁德不能守护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失去。凭借聪明才智取得的,又有仁德可以守护的,但是如果不用庄重的态度对待它,那么百姓是不会敬服的;凭借聪明才智取得的,能够用仁德守护的,也能用庄重的态度对待它,但是如果没有礼仪的规范,那也是不完善的。”

【解】

创业容易守业难,孔子认为以“智”就可以取得业,但需要“仁”“庄”“礼”去守成。只有四点同时做到,才可尽善,建立一方事业。

【原文】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①,而可大受②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注】

①小知:做小事情。知,作为。②大受:承担大任。受,责任、使命。

【译】

孔子说:“君子不可从小处赏识他,但可以使他担大任。小人不能让他担大任,但可从小处赏识他。”

【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君子小人各有所才,优劣同在,不可求全责备,但可知人善用。

【原文】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①而死者矣,未见蹈②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知鲁庙灾

【注】

①蹈:踩、踏。②蹈:遵循、履行。

【译】

孔子说:“百姓对仁的需要,超过对水火的需要。水与火,我只见过陷身其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投身仁德而身亡的啊。”

孔子说:“面对仁德,即使是自己的老师也不谦让。”

【解】

孔子从百姓对“仁”的迫切需要以及行“仁”的勇敢两个方面勉励弟子践行仁道。

【原文】

子曰:“君子贞①而不谅。”

【注】

①贞:信。

【译】

孔子说:“君子坚持正义而不固守小信。”

【解】

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可以和此章互解。但灵活变通的同时要能清楚并坚持自己的底线与道德正义的底线,否则一味的变通只会造成原则与标准的丧失。

【原文】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①。”

【注】

①食:食禄,俸禄。

【译】

孔子说:“侍奉君主,必须先认真工作,尽职尽责,把领取俸禄的事放在后面。”

【解】

假如已经选定了某项事业,就应当先认真工作,再考虑收入的事。薪资报酬在选择事业的时候可以考虑,但若选定之后还一味纠结,无疑会影响工作本身。事情做不好,报酬又从何来呢?

【原文】

子曰:“有教无类。”

【译】

孔子说:“教学生,没有贫富、等级、天资、地域等的差别。”

【解】

勇于打破当时的贵族等级,突破只有贵族才能受教育的权利,这就是孔子之所以成为大教育家的地方。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

孔子说:“所走的路不同,就不能共同谋划。”

【解】

只有志同道合才能共谋大事,政治如此,生活如此,朋友亦如此。

【原文】

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

孔子说:“奉命出使,他的辞令,只要能传达国家的使命就足够了。”

【解】

“辞达”本来指的是外交辞令,但后来也被扩展开,泛指说话、文章各方面。在今天,会议发言、会议报告、学术论文、宣传广告等无不需要向“辞达”靠拢。

【原文】

师冕①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②师之道也。”

【注】

①师冕:乐师,冕是这位乐师的名字。当时的乐师大多为盲人。②相:帮助。

【译】

乐师冕来见孔子,他走到台阶前,孔子说:“这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后,孔子便告诉他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说:“这就是同盲人交谈的方法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就是帮助乐师的方法。”

【解】

孔子对乐师冕的态度,非刻意为之,只要有同情心,会替人考虑的人都不难做到,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对待残障人士的态度。

季氏第十六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③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⑦出于柙⑧,龟玉毁于椟⑨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⑩。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不对田赋

【注】

①颛(zhuān)臾(yú):鲁国的附属国,位于今山东省费县西。②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③东蒙:蒙山。因在鲁国东边,故称东蒙。④周任:周代的史官。⑤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能力担任适当的职务。⑥相:辅助。⑦兕(sì):雌性犀牛。⑧柙(xiá):用来关押野兽的木笼。⑨椟(dú):匣子。⑩费:季氏的采邑。

【译】

季氏准备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将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难道这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上代的君王曾让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是在被封的鲁国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去讨伐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这么做,不是我们两个人的意思啊。”孔子说:“冉求!贤吏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自己的职务,如果做不好,就让贤。’遇到困难而不去扶助,将要跌倒而不去搀扶,那何必用你做辅助的大臣呢?而且你的话不对。放老虎、犀牛归山,把龟甲、玉器毁损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的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后世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真正的君子痛恨那种不承认自己贪心,而一定找出理由来为自己辩解的人。我听说,对于那些有国有家的人而言,不担心贫穷而忧虑财富分配不均;不忧虑人口少,而忧虑生活不安定。因为平均,就不会有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生活安定,也就没有覆灭的后顾之忧。诚能如此,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应该修整文明的德行吸引他们前来。既然招致他们来了,就应该让他们安心而居。现在,你们二人一同辅助季氏,居住远方的人不诚悦归服,而不能招来他们;国家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而不能守卫,反而策划在国内发起战争。我只怕季孙真正的忧患,不是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宫廷的内部啊!”

【解】

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季氏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想要去攻打颛臾。孔子一向不主张通过军事征战的途径解决问题,尤其反对季氏的这种不符合道义的行为,所以谴责了冉求和子路,而“萧墙之内”的预言也果真被孔子言中。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①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②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③矣,政逮④于大夫四世⑤矣。故夫三桓⑥之子孙,微⑦矣。”

【注】

①希:通“稀”,很少。②陪臣:大夫的家臣。③五世:指鲁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④逮:及。⑤四世:指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⑥三桓:仲孙、叔孙、季孙皆出桓公,故曰三桓。⑦微:衰微。

同类推荐
  • 韩非子大讲堂

    韩非子大讲堂

    韩非子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使他明白,要想使人俯首帖耳,必须有一种深藏于胸、变幻莫测、凶狠刁钻而又充满智慧的心计和手腕,这就是领导人的统御之道、经世奇略。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书稿分为“历史背景”“论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源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六部分,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写作背景、重点内容、主要观点、重要影响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脉络,通过专家层面的特色解读,把专业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理论作品,把深奥的理论诠释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有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经典体现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服非精神的本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奥伊肯众多著作中篇幅较小,比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的方法、出发点、主要内容和特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对了解和研究奥伊肯精神生活哲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百日梦魇

    百日梦魇

    一起在高考前的诡异谋杀案,一个午夜时分徘徊的鬼影,将几个高三学生卷入了一场终身难忘的梦魇中。
  • 男神你醒醒

    男神你醒醒

    某穷系统只花了一分钱,成功钓住同样穷的丁小珂。【宿主,组队去男神梦里挖矿吧!】一人一统兴风作浪,终于引起某男神的注意。丁小珂(后退):“之所以在梦里摸你亲你抱你吻你……都是为了满足某小污统的不良癖好!我发誓,我对你没有半点觊觎!”男神微笑:“牵个手,一百万。”丁小珂深吸一口气,“抱歉,我的手决定背叛组织!”男神不动声色地抛出一份结婚协议,“签了它,我的全部身家都是你的~”丁小珂痛心疾首:“嗷……系统,快!帮我把节操捡起来!”小污统:那啥,其实我也缺钱…【1v1】
  • 微博论语

    微博论语

    本书精选了钱教授几年来微博中的精华,以微博语录的形式,将其原生态语言归纳在领导策略、市场竞争、科技制造、产品质量、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若干个大主题之下,将其多年来积聚的睿智思维和思想火花展现在读者面前,是为经济运行的智慧总结、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汇总。
  •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做鬼生涯

    做鬼生涯

    做鬼即爽也虐,爽到酣畅淋漓,也虐到肝肠寸断。
  • 重生之影后归来

    重生之影后归来

    她,重生归来,步步为营,精心算计为报前世之恨,却不想被人算计一步一步,跌进他早就布置好的甜蜜陷阱。“总,总裁.....夫人说她要去国外发展,已经收拾好行李去机场了....”“嗯?国外?哪个国家?去,把最大的经纪公司给我收购了....”“总裁,夫人说你要是再干扰她正常社交的话,她....就搬出去住,再也不回来了!”“嗯?”男人侧目,干扰正常社交?这辈子她都只属于他的,干扰了又怎么滴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药不能离

    药不能离

    [身心干净+爽文+双强+高甜!!!]风雨交加的夜晚,她落在了他的身上,从此逃不开的羁绊。都是京都的爵少矜贵冷漠,周身气质可冰封千里,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会看到寒冰融化,笑得春风得意。……每天都有人想接近我老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我的纳雄耐尔和乡村

    我的纳雄耐尔和乡村

    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理想,但我知道将来要干什么。老家说不上是农村还是城镇,说它是乡村,这里却有许多客栈、饭馆。只知道这里在很早以前是朝廷的驿站,朝廷的差人或衙役路过此地要在驿站里歇脚。所以当时的驿站有六间青砖瓦房。有一个院子,突出的建筑是院门口有一块大石碑,石碑上的文字是:木香镇驿站。管理驿站的最早是县城的衙役,后来县府衙门就把它交给木香镇了,木香镇里也有衙门,镇长没有官位,连七品官都算不上,但他却是镇长,这个镇长是知县任命的。后来附近的许多客栈和饭馆都距离驿站很近,逐渐地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小集市。
  • 理家发家卷(千万个怎样)

    理家发家卷(千万个怎样)

    《理家发家卷(千万个怎样)》本书介绍怎样当家理财,怎样买卖,怎样进行家政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