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800000079

第79章 朱光潜值得读第二遍的书,才是有价值的

朱光潜(1897~1986年)美学家。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和《西方美学史》等,著作辑为《朱光潜全集》。

朱光潜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美学家,他一生读书、写书、译书和评论图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80年代初,他在与后学者谈话、通信时,引用了自己所写的一首诗,这也是他八十年读书和治学经验的总结:

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

坚持马列第一义,古今中外须贯通。

勤钻资料忌空论,放眼世界须外文。

博学终须能守约,先打游击后攻城。

锲而不舍是诀窍,凡有志者事竞成。学古文别无奥诀,只要熟读范作多篇

朱光潜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家乡安徽桐城乡间度过的。桐城是桐城派的发源地,读书氛围浓厚,但所读的仍是代代相袭的古文。朱光潜六岁读书,跟着处在八股文与经义策论交替时代的父亲,读了十年古书,如四书五经等。他后来追忆当时所读的书,“他们读什么书,也就希望我读什么书。”

早年读书,有似小和尚念经。读书就在于“读”,师长带同子弟跟着读,所谓是“读书用目有时不如用耳,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此期间,他随着父亲读了很多书,但很多都记得不熟,记得最熟的只是《论语》,另外一部《诗经》,那是听旁人读时觉得悦耳而牢记的。

儿时的背书并非一无是处。后来他对青年说,“我现在所记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意味确是深长。”胸中有书,可以不必另找案上书,所以当他中学时期,作文总是全班第一全校第一,有时居然仿作欧阳修、归有光的文风,惟妙惟肖,真伪莫分。同学请教写作窍门何在,朱光潜很有体会地说,“学古文别无奥诀,只要熟读范作多篇。”1928年在伦敦写的《谈作文》(见《给青年十二封信》)又进一步强化自己这一认识,“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吟咏,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

朱光潜少年时代读了不少的书。

他经常乘父亲不在家时,翻看书柜,从而读了《史记》、《战国策》、《国语》、《西汉文》。随便翻翻,自有一番乐趣。他感到正在读的《左传》虽好,却还不如自己偷看的《史记》、《战国策》那么引人入胜;尤其是那篇《项羽本纪》,翻看了多遍,竟然能熟读成诵;也读了《困学纪闻》、《楹联丛话》、《广治平略》、《历代名臣言行录》、《剿平粤匪纪略》以至于《验方新编》、《麻衣相法》、《太上感应篇》等。真个是有什么就看什么。

大凡农耕社会的家庭,总是有几本压箱书,一本是本年皇历,还有两本就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但书香门第的朱家,大概因为《水浒传》诲盗之故吧,却只有一部《三国演义》。朱光潜在读了《三国演义》多遍后,寻找其他书看,总算在族兄处悄悄地借来了《水浒传》、《红楼梦》、《琵琶记》和《西厢记》。

朱光潜接触新学是比较迟的,大概在辛亥革命之后,他才第一次读到《饮冰室文集》。梁启超的笔锋酣畅淋漓,颇含煽动魅力。朱光潜说,“这部书对于我启示了一个新天地,我开始向往新学。我开始为《意大利三杰传》的情绪所感动。”因为对梁启超的无限崇拜,以至日后因某报误导梁在海上遇难时,少年朱光潜还莫名其妙地大哭了一顿。

这时的朱光潜读书虽多,但缺乏系统,脑海里装下的知识杂乱无章。后来他回忆这段往事说:“我当年头脑里装下的书,好比一个灰封尘积的荒货堆。”

像通常年轻不谙世事的治学者那样,他开始也走过“杂而随”的道路。朱光潜说,“由于这早年的习惯,我至今读书不能专心守一个范围,总爱东奔西窜,许多不同的东西令我同样感觉兴趣。”

古拉丁谚语:谈到兴趣无争辩。晚年朱光潜为自己曾走过一大段弯路而感慨。他说:“假如我不那样东窜西窜,在专和精上多下些功夫,效果也许较好些。”

与其读千万卷希腊哲学书,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理想国》

朱光潜留学英国前的日子是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度过的。

武昌高师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初出茅庐的朱光潜大为惊讶,原来世间竟有那么多的书籍!若干年后,他就书籍和读书作了恰切、扼要的叙述:书籍是过去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依据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做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帐,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亿万人辛苦得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多么好的结论啊,只有热爱书者,爱读书者,才能有此经验之谈,于书籍作出精确评说。

1929年,朱光潜发表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中有《谈读书》一篇。朱光潜对青年说,要养成读书习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他提出,现今的中学生如果每天能抽出半个小时,每天至少可读三四页,每月可读一百页,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大凡有成就的读书人,都是少年时代养成读书习惯的,一暴十寒,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朱光潜很有体会地说,“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展再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现在世界由于印刷术的发达,图书出版有似算术级数在不断递增。人们易患贪多读不烂的毛病,朱光潜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书是读不尽的,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必须慎加选择。”

什么是有价值的书呢?朱光潜说,值得读第二遍、以至于无数遍的书。因而读书者须懂得选择要读的书。这也是通常所说要精选,精读。千卷万卷书,须读的无非是其中的几卷。朱光潜说,“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因为注重精读,在谈到必要的读书方法时,朱光潜只讲了两点:

一是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认知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二是通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处、精彩处和自己的意见,记笔记可以帮助记忆,还逼得你仔细地思考。

十多年后,他应某家杂志之约,又就读书须要精读作了补充。朱光潜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他很欣赏苏轼诗句: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说,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作为座右铭。

早在武昌读高师期间,朱光潜就尝得精读的好处。在那里,他认认真真从头到尾读了段玉裁注《说文解字》、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和胡克家刻《昭明文选》,并作了文字校勘,另外就是读了达尔文、赫胥黎等人的著作。读书虽少,却因专而精,就此得益匪浅。

精读,是朱光潜读书的至要。直至1980年,白发苍苍的朱光潜在与后学者谈话时仍说:“知识是日积月累的。世界上这么多知识,都可以取来为我所有。只要肯费力气,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宝藏里发掘许多财富。但人的精力有限,我们所获得的只是沧海一粟。要切忌‘满’字,‘满’会使人闭目塞听。还要注意精选、精读。”

德文Ausgang有两个解释:一是出路;二是终结

朱光潜是1925年考取安徽官费留英的。在英国爱丁堡大学,选修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等课程,课余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读书,有时也横渡英吉利海峡赴巴黎大学听课;又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斯特拉斯堡大学读书。这时的朱光潜又醉心于学习德语,有朋友问,为什么找到这所不甚出名的学院呢?他回答说:“一则因为那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母校,地处偏寂,且用费便宜;二则此处因濒临法国,法语和德语互通,可趁机学习我专业极为需要的法语。”

德国是欧洲美学和哲学的故乡。

他要通过运用德语,打开世界的又一扇窗扉。

1933年初,朱光潜用英文撰写的论文《悲剧心理学》获得通过,他也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

掌握多门外国语,他的读书圈更加扩大了。

回国后的朱光潜,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班和中央艺术学院任教或上课,抗战期间,又在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任教。一面上课,一面读书,一面翻译。

译书要读很多的书,其中有海外的原本,也有若干相关的书。翻译家译作的成功,有对原作的熟悉,包括与所在文字的民族、国家的熟悉,还有是本国文字语言的根底。朱光潜两者俱美,他的译本,比如早期译作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以及后来译作黑格尔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等等,都因译作者融贯中西,博古通今,因此文笔优美,用词恰切。朱光潜非常注意忠实原作,但又考虑到本国人的接受能力,所以翻译黑格尔一百多万字三卷集的《美学》时,凡属能完全掌握作者意思的文句,皆以明白晓畅的汉语表达;而遇到原文艰涩而自己缺乏把握时,就照原文直译,然后加以必要的注释。

这些注释,其实就是译作者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是他对原著阅读时的记录,写出来供读者参考。这些注释通常是尽可能地联系中国情况作阐述,使读者与译作者在情感交流中读懂译作,比如黑格尔说诗在散文时代易在词藻上下功夫,而缺乏实在的内容,也缺乏创造的天才,朱光潜就将它比之古中国齐梁时期所兴起的四六体骈文;黑格尔所常用的“象征(Symbolismus)”,通常也不易理解,他即将其比之为中国诗论中常见的“比”的一种用法,是形象思维通常采用的。所以能够作如此深入浅出的解释,就是因为朱光潜对本国文史有扎实的功力,才得以运用自如。

朱光潜对马克思经典著作读得是很多的,读译著也读原著。对照原著读译著,是朱光潜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一种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只有精通德文,而且深谙哲学和其他多学科的学人才能做到。

朱光潜读经典著作是非常认真仔细的。70年代末期,在谈及有关翻译名词时,他说,有几个关键词,已经琢磨了多年,乃至10年20年了。如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书名的“终结”,德文原词是Ausgang,有两个解释:一是出路;二是终结。本书最后一句话说,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是法国工人运动,那么怎么能说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就完蛋了呢?因此,“终结”两字就译得不对,应为“出路”。

朱光潜就是这样认真读经典著作的,他还经常把不同文字的几种版本放在一起读。他常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在读得很多,而在读得透彻。为了能够真正地读懂那些困难的地方,还必须对照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来读。

他是很懂得读经典著作必须精通原著的道理的。50年代初期,年过五十的朱光潜又学了俄文。那时候,他借调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大会工作,手边经常带着一本俄文原版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稍稍有空隙就读它,抓得很紧。他说这样好,既学了俄语,又学了列宁的经典著作。

朱光潜平生最为欣赏的是朱熹的一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将这首诗写进自己书中,还多次书写赠同侪和后辈,与人常说,这首诗的末句写得好,意味无尽;有时还在赠诗后附上一句:“生平爱此源头活水”,并解释说,这里关键的是“源头活水”,它就是生机的源泉。

这就是朱光潜久经沧桑,生命不息,读书不已的写照。

朱守芬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同类推荐
  • 李嘉诚财与智的哲学(上)

    李嘉诚财与智的哲学(上)

    李嘉诚创造的成功奇迹,被全世界的人仰慕和惊叹。他的传奇人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历史是怎样被自己书写的,英雄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对于千千万万正在为事业前程苦苦奋斗的年轻人来说,李嘉诚的故事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李嘉诚作为成功的商人,不仅创造了大量的金钱和财富,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树立和实践了一套具有深厚内涵的经商哲学。这些经验来自于他几十年的商海沉浮。本书辑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精彩章句,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析。其中汇聚了李嘉诚一生中最闪光的智慧精华,将给你带来深刻的启示。
  • 快乐心灵的父爱故事(新课标趣味阅读)

    快乐心灵的父爱故事(新课标趣味阅读)

    汇集开阔眼界的故事,让青少年在学海百科从容漫游,以激励人心的文章,让青少年获取鼓舞、走进快乐成功的圈子。通过这里可以学习很多,看到很多、获取很多、了解很多。经典的一个个小故事,是灵魂的重铸,是生命的解构,是情感的宣泄,是生机的鸟瞰,是探索的畅想。优美的文学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所梦想,梦想不是无所作为的憧憬,是执著一念,是无怨无悔,是永不言败活着因为梦想而努力,生命因为有梦而精彩。有梦有什么过错,只是有行动力的人把梦当成一个事业,没有行动力的人把梦当做一个自我消遣的游戏,青春过完了,日子过得太具体了,梦也就磨损完了。 我有一个梦想,你呢?
  • 会说话赢天下

    会说话赢天下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仅有一小部分取决于专业知识,而大部分取决于口才的艺术。"在人的一生中,从求职到升迁,从恋爱到婚姻,从推销到谈判,从交际到办事……无不需要说话的能力。话说得好,小则可以讨喜,大则可以保身;而话说得不好,小则树敌,大则事业失败。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 扭转人生的40个哲学提问

    扭转人生的40个哲学提问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一直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我会迷茫?为什么我比不上别人?为什么我无法坚持?为什么我付出了努力却等不来收获?问题重重却得不到解决,于是大多数人只能在承受困惑的同时继续毫无起色的生活。本书从“选择方向”“认识自我”“克服弱点”“提高能力”这几方面入手,提出了人生当中常见的40个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读者提供解决人生困惑的方法,让每个人都能从解读得过程中认清自己,并找到扭转自己人生的契机。
热门推荐
  • 云栖净土汇语

    云栖净土汇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7个人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7个人

    作者为资深公共关系培训专家,总统顾问。一直致力于“六度人脉”理论研究,曾推出过畅销书《六度人脉》。这次作者化繁为简,将目光对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要接触的七个关键角色——玩伴、同学、同事、上司、合作伙伴、知己、爱人,这7种角色代表人生不同阶段的7种关键力量!作者以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他们的重要作用,以及识别、交往的各种技巧要点。阅读本书,我们还将知道自己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制定的怎样的成长目标,需要与哪些人同行,以及与他们的相处之道。无论是学生、白领还是中高层管理者等,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参考的答案。
  • 帝国隐相

    帝国隐相

    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泰宁公方郗,世昭帝挚友,安逸闲散,悠然自得一世。虽不在庙堂之上,却能左右朝堂之事,世人称之“隐相”。
  • 无敌小妖妃:一个宝宝三个爹

    无敌小妖妃:一个宝宝三个爹

    从今天开始,敢挡我路的人,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让我杀死,第二自杀。苏浅浅:云公子,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啊!云起:本少爷不管,本少爷瞧上眼的瓜,不管是甜的,还是苦的,本少爷都要扭下来!
  • 农女修仙外传

    农女修仙外传

    农家少女夏拒寒,父母惨死。千辛万苦拜了师父,却被托付给不靠谱的小师叔;以为成了天下第一修仙大派的弟子,其实只是后备队员;理论考试结束,又来实战考核……这就觉得苦啦?更苦的还在后头!
  • 傅少别来无恙

    傅少别来无恙

    新文――病娇老公在黑化他叫容华,京城四爷,容貌绝色,气质温润如玉,一身清冷,是京城中人人敬仰的四少,因为一场意外落了个残疾,那双腿废了,人也变了个样,变得生性暴厉,手段残忍,人人恨不得而诛之!却又对他心怀胆怯和敬畏。前世,这个男人却为救她,死在了她的面前……安锦重生了,重生在嫁给他的当天晚上。瞬间悲伤辣么大,她记得自己把人打住院了,被这男人囚禁了三年……前世,面对病态一般阴郁的男人,还是个残废,身为安家的女儿,高高在上,一身傲骨,怎是他一个双腿残废配的上的人?安锦是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听信了小人之言,更加对他怀恨在心,当天晚上洞房花烛夜还砸伤了他……安锦重生后,美人从头发丝到足尖、身段都符合他的口味,声音嗲嗲的,带着小奶音,明灭的灯光,他阴郁着脸,不自觉的舔舔唇角,低头看她怕得要哭的样子。真她娘的好看。小剧场ps容华阴险一笑:你若结婚,新郎不是我,我就做你邻居,对你的孩子比亲生的还要好,直到你老公怀疑人生!安锦:……容华看着她沉默的样子,摸了摸她的头:“乖,你想多了,你敢嫁别的臭男人,我会直接杀了他的。”那声音要多温柔有多温柔。安锦:……
  • 鲁滨逊漂流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鲁滨逊漂流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天之魂

    天之魂

    本书包括的文章有:大漠魂、大水、温多尔·罕山上的圆石、哭润的沙坨子、古犄角、荒漠三魂、大漠的落日、空谷、沙路、狼子本无野心、一只老蝈蝈。
  • 尊重儿童权利

    尊重儿童权利

    《尊重儿童权利》初版于1928年,书中包含的儿童权利宣言,是科扎克基于多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所著。科扎克以人的基本权利作为论据,认为:“世上没有小孩,他们都是人”,并且呼吁人们尊重儿童的每一天,尊重儿童的无知和认知世界的努力,尊重他们的失败和泪水,以及他们的财物和物质需求。孩子有权保持他原本的样子。尽管本书完成于80年前,但其所探讨的内容至今仍有启迪价值,而真正实现儿童权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九世凤华

    九世凤华

    【(1V1)看绝世神君花式宠徒弟;了解魂穿的凡根女上神渡劫历练求真爱,降妖伏魔em……敬师尊。】“师姐,你的终极梦想是什么?”清澄豪气干云:“当然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九百年前你就是这么说的,可你现在仍旧是个单身狗。”她尴尬一笑:“我大概是美少年们得不到的女神。”“要不你考虑考虑我?”“滚。”月上柳梢头,清澄睡意沉沉一翻身。“哎——师尊,你怎么在这?”这可是她的寝殿。素衣墨发的男子转过清冷的脸脸,一双眼睛水波潋滟,他唇角微挑:“为师听说你有个梦想。”封印解除之日——清澄怒气冲冲得提着刀找到云澈:“听说你这个大猪蹄子曾为了小白莲害我十世轮回?”他莞尔:“你只记得十世轮回,却不记得我渡劫十世么?”……后来女上神醉千穹又离开了神界,有人说去了人间,有人说堕入魔道。阅读提示:一.女主满级大佬,加持一百层猪脚光环,虐渣能动手绝对不吵吵。二.本文有大量神鬼魔灵奇异生物出没,系玄幻文。三.女主不停穿越异世,她不认识男主,但是看文的小可爱一定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