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800000078

第78章 唐弢藏书就要读书,读书为了用书

唐弢(1913~1992年)鲁迅研究专家、现代文学评论家。浙江镇海人。建国后,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编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有《唐弢文集》行世。

唐弢是海内外公认的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杂文散文作家,一生著作等身,建树丰厚。然而唐弢学历只至初二,未进大学深造,他成功的奥秘即在于他常说的“读书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冷板凳”精神即是一种“锲而不舍”、“扎扎实实下功夫”的读书方法。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唐弢出身于祖上几代都不识字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困。父亲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加入了本村富户办的“同义”米店,兼做碾米生意,因不识字,受人蒙蔽,被人坑害,为此,他决心让唐弢读书。唐弢入学读书,受到村里有钱人的讥讽:“他家连缸基地也卖了,还想读书?”唐弢强忍着怒火,刻苦读书。他在家乡浙江镇海读完了小学,十四岁离开故乡,到上海考取了华童公学。此时的唐弢十分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的七绝七律诗,课余也学着做七言绝句和律句。一天他把陆续写成的一百多首诗抄送给老师看,老师对他说:“你不要将做诗看得那么容易!”唐弢很受震动,把诗集全部撕碎,决心从头学起。

十七岁那年,他父亲为了筹集唐弢的学费,几乎卖尽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欠了不少债,受尽富户的非难和侮辱,导致精神失常。家庭已无法继续供唐弢读书,唐弢决定辍学,投考上海邮局。他以优秀的成绩被邮局录取,分配在信件分拣处工作。

那时邮局的工作是三班倒,每班工作六小时,唐弢主动要求做夜班,以便白天有充分时间跑图书馆,当时跑得最多的是东方图书馆、河南路桥的市商会图书馆和邮务工会图书馆。在上海求学求职的几年里,他寄居过四家小店铺,与他生活在一起的学徒和店员,不是满足于现状,安分守己地“平平凡凡过了一辈子”,就是放荡不羁,学会吃喝嫖赌,“最后亲手毁了自己”,唯有他“只管自己读书”。他呆在图书馆的时间,比到邮局上班还要多。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唐弢常去的图书馆被烧毁,当时他借住在亲戚开的瑞泰呢绒铺,就组织起店员、学徒和邮差共十七人,成立了一个读书会。每人每月两毛钱,集合起来买书,读的大都是“禁书”: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鲁迅的《三闲集》、《二心集》。办法是轮流阅读或者找一个人朗读。大家静听,常常展开讨论。

当时最使读书会感到棘手的是买不到马克思主义的书。有一次,唐弢走过日本人办的内山书店,发现马克思主义书籍的专柜,多数是日译本,大家决定开始学日语。唐弢受读书会成员们的委托给鲁迅写信,请鲁迅介绍几本社会科学方面的日语学习书。鲁迅几次复信,不但就学习日语方面的情况及学习方法提了意见,而且给唐弢寄去内山书店关于日文书籍的目录,并且在他推荐的书上加了圈。在鲁迅的支持与关心下,唐弢在上海邮局邮务工会开办了日语学习班,聘请专人教授,每星期两次,教材采用鲁迅推荐的《时代日语》,读书会的成员大都参加了。

唐弢一边读书一边拿起笔。二十一岁的他发表了第一篇散文《故乡的雨》,二十四岁时,在鲁迅和陈望道的帮助下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杂文集《推背集》。他的杂文潇洒、泼辣、尖锐,当时社会评论界以为是鲁迅的化名。鲁迅与唐弢第一次见面时风趣地说:“唐先生做文章,我替你挨骂。”这成为文坛的一段佳话。

一个没有上完中学,更没进过正规大学的邮局小职员,不仅写出了诸多文章,并于三十三岁那年受聘为上海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教授,这完全取决于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唐弢说:“‘锲而不舍’这四个代表着向上一面的字,带我到了另一个境界,让我懂得了我所要写的东西。”他始终把这作为自己坚定的人生追求和莫大的生活乐趣。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唐弢一生读书、爱书,嗜书如命。他曾作诗自称“平生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常自足,购得清河一卷书,古人与我话衷曲。”他的《晦庵书话》、《书城八记》都是以对书籍的精湛博识,新人耳目,益人神智。

唐弢为求书访书,节衣缩食,数十年如一日。在上海沦为“孤岛”之际,许多书被毁,唐弢为了抢救书籍,常常一个人在徐家汇一家废纸收购站,早晚啃两个烧饼充饥,沙里淘金,从大量的废旧书刊中收捡珍贵的典籍,隐藏在地板下面,埋藏在煤球堆里,精心保存,寸积铢累,渐渐成为我国搜集现代书刊的著名藏书家。

唐弢藏书非常讲究版本,同是巴金的《家》,他几乎收藏了所有不同的版本。有些书,稍有破损,而又没有第二本可供挑选,只好不得已而买下,日后假使又遇上好的,虽然重复,他也会再买。他平时衣着整洁,虽然谈不上考究,但也“衣冠楚楚,仪表堂堂。”可是一旦进了旧书店或图书馆的书库里,情况就变了,在布满尘埃的书堆里,东翻西拣,爬上爬下,全神贯注地“沉下去”,一蹲就是半天,等走出书库,早已汗流浃背,“面目全非”了。

唐弢爱逛旧书店,而且每次总有收获。60年代初,他已调往北京中国文学研究院,几乎每星期日的上午都约了朋友去国子监的中国书店淘旧书。唐弢淘书眼疾手快,一次有位朋友先见到一本《凯绥柯罗惠支版画选》,随便放过了,可一想这也许是抗战期间在香港出的版本,觉得放弃可惜,当即返回原处寻找,不料已在唐弢手中。又一次在海王村旧书店,这位朋友在一排书架上横扫一遍,估计难有好书漏网,不想唐弢一眼便在架上抽出一本鲁迅在东京印的《地底旅行》,此书极为罕见,那朋友大吃一惊又追悔莫及。

常有朋友去唐弢家拜访,遇到他不在家,得到的回答大半是“到书店去了”。偶而等他回来,往往是两手提着两包书,腋下夹着几本,虽满头大汗,却喜气洋洋,接着他会忘情地介绍所购的书,一本一本地从作者、版本、到出版背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却忘了招待客人。

唐弢收藏现代书刊之丰富,可为国内个人收藏之最。1959年他调往北京中科院时,光是书籍就装了一、二个车皮。在北京他从铁狮子胡同搬到无量大人胡同的一个四合院去,成捆的书就装了好几卡车,在新居里满满地摆了三间大屋子。当时他的四合院还算宽敞,但被书刊塞得满满的,让人觉得拥挤不堪:书房里排列着高大的书架和特制的书箱,从屋子的四壁到中央,纵横曲折地挨挤着,一进门就像踏进一座书城。他的研究生或朋友常常为寻资料去他家,有不少在外面图书馆查不到的书刊,都能在唐弢家里查阅到。

唐弢对书的感情很深很深。他从不知自己有什么衣服,放在哪里。然而众多的书,放得重重叠叠,却记忆清楚,难得出错,头脑好像一本厚厚的索引。他最不喜欢别人乱动他的书,尤其是辛辛苦苦配齐的整套书,借去一本,就此音讯全无,对他来说实在是一种痛苦。他的孩子们都知道父亲的脾气,谁也不敢未经允许随意取书。有时,他见到价格贵的好书,正逢囊中羞涩,会一连好几天坐立不安。有一次,他的妻子开玩笑说:你对书的感情好像比对人还深,这句话惹急了他,他一本正经连声说了好几遍:那不,那不,那不。

文革初期,唐弢被打成“黑帮”和“反动权威”,他的心脏病不断发作,生命随时处于危险之中,但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藏书。有一次。他被拉到文学所陪斗,批斗会之前,与何其芳等人都等在过道里,几位年轻同事经过,他突然低声地叫住他们,用低沉的声音说:“我请求红卫兵同志,查封我家里的藏书。”当时几乎所有在场的人听到后都颇感意外: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惦记着自己的藏书。但事后,文学所的一派红卫兵组织经过商量,还是派人封存了他的大部分藏书。这在当时是一种较好的保护性措施。后来确有几批红卫兵企图查抄他的藏书,但只能在封条上加封,不能启封,这也是“文革”抄家的一个“规矩”。十年浩劫过去后,有一次这位年轻人偶然谈起此事便问他:当时您怎么还有心思想到自己的藏书?唐弢很认真地回答说:“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丢光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千方百计要保护这些书,不仅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也是为了维持我的生命。”

“书是死材料,要让死材料活起来”

唐弢是一位把书当作生命的藏书家,然而他藏书不是秘不示人,不是为藏书而藏书。他曾经说过:书是死材料,藏书的目的要让死材料活起来。他深知图书乃人类文明的财富。所以,当有人需要查找某种资料向他求助时,他总是慷慨支持,尽可能满足别人的需求,不讲任何条件,唯一的要求是不能遗失,用后归还。五六十年代后上海书店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全套一百种,以及“五四”以来重要文学期刊四十余种,有许多底本都是从唐弢那里借来的,其中就有珍本和孤本,如《文艺阵地》5卷1期,全国就只有他那里收藏的一份,但他仍慷慨供给上海书店重印。1976年文物局外事处组织的鲁迅作品赴日展出,展品中有一件鲁迅在北大讲授小说史的油印本,北京鲁迅博物馆虽有一本,但正在展出无法提供,复制已来不及,主办者想到这本书的原件全国仅存三册,唐先生藏有一册。对此书唐弢是极其珍爱的,主办者忐忑不安地去和唐先生商量,可否暂借,唐弢非常慷慨地答应了,当即从书籍中找出,包好让主办者带走,解决了燃眉之急。

唐弢对鲁迅的藏书文物视如至宝。1944年,唐弢在上海一个私人开设的小银行当秘书,一天他从郑振铎那里得知北平方面要出售鲁迅藏书,情况非常紧急,当时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委员、国史编纂委员会的主任陈群正在到处搜集图书,想把鲁迅藏书全部买下,周作人也想乘机留下一部分,还有人想推荐图书馆将书买下,得知这些消息,唐弢心急如焚,在那南北交通阻隔、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他毫不犹豫地担任了到北平出面谈判解决问题的重要使者。唐弢在北平的十余天中,穿梭出入各书铺,与书铺老板打招呼,防止鲁迅藏书流散出去,最艰巨的是劝说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不要出售。当时她生活很苦,周作人每月只给她“联准券”150元,只够买几包香烟。唐弢为了解除朱安生活的顾虑,说明生活费仍由上海负担,如有困难几位朋友愿意凑钱,千万不可将藏书出售,唐弢还当时解囊相助,以示诚意。由于唐弢对这一问题的妥善处理,使朱安改变了出售鲁迅藏书的做法,一场轩然大波就此得以平息。唐弢在关键时刻以他对鲁迅、对书的挚爱,解决了一个众人注目、为之担心的关键问题,从而使鲁迅的藏书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鲁迅博物馆的珍贵藏品——研究鲁迅的宝库。

读书要耐得了寂寞

唐弢常说:做学问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做学问并非轰轰烈烈的事业,要有“坐性”,耐得了寂寞,要扎扎实实下笨功夫打基础,然后才能水到渠成,脱颖而出。

唐弢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现代文学研究组组长时,为使刚走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有扎实的研究基础,明确宣布:用两年时间,查阅现代文学的原始杂志和报纸副刊,包括有关的作品集,强调要看第一手材料,并且做出编年史式的卡片,还规定一条纪律:两年内不要写文章。这些年轻人从此与发黄的书刊打交道,几乎跑遍北京、上海、重庆几个较大的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翻阅那些积满尘土、从未有人查阅的报刊,看呀、抄呀,做成好几盒卡片,定期送到唐弢手中。作为工作检查,他们心想:卡片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唐弢不可能一一翻阅,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不料,唐弢不仅看了,还在上面做了朱笔批改,指出卡片中的错误和疏忽,这使年轻人大吃一惊,从此不敢掉以轻心。他常对喜爱现代文学的年轻人说:首先要打资料基础,从“五四”时期的报刊读起,一定要读原刊,尽量不要看第二手资料,边读边记笔记。对其中有兴趣的内容可以写写心得,这样有了深厚的资料基础,才能在研究上深入下去。

唐弢认为一个称职的文学研究家,“文史哲都应该懂”。文学研究所曾经编写过一份读书目录,规定刚进所工作的实习研究员,必须阅读这份目录中列出的全部文学名著。唐先生对这份目录很赞赏,说可以再增添一些,他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固然是研究文学的出发点,然而光是读文学作品肯定不够,为了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必须多作哲学思考。而文学作品是描绘各个时代的社会人生的,因此要想懂得文学,又必须懂得历史,这包括政治史、社会史、风俗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等。除了要博览文史哲方面的著作之外,唐弢还多次谈起应该广泛地了解绘画、雕塑、书法和篆刻等姐妹艺术的奥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

唐锼做学问有自己的信条,他常对人说:“我成名早,底子差。我没有读过正规大学,基础知识缺乏,靠自己求知,基本功不足……我的办法是下苦功边做边学。”“别人两天能够做完的事情,我就花它三天,别人不需要核对的问题,我就赔上一点时间和精力,多查几本参考书,多请教一些内行和专家。”他不仅在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全集》、《鲁迅全集补遗》等著作时这样做,而且在年高七十、病魔缠身,编撰《鲁迅传》时,更是“刻苦经营,尽瘁终生。”

《鲁迅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当时国内出版的鲁迅传记不下十种,而唐弢追求的不是写出第十一本,而是写出“第一本”、独具特色的《鲁迅传》。他在北京郊区找了一个地方躲起来写,每天过着孤独而简单的生活。有一次他在煤气灶上煮开水,怕浪费时间,回到室内看资料,看了一会儿竟睡着了,醒来水已煮干,壶底着火,忙乱间将茶壶放在水龙头下,不料蒸汽上冲,将右手的手指全烫坏。

他常常为核实某一具体细节,背着妻子与孩子,自己拿个小凳子,站得高高的,在书丛中寻找资料。此时他是很烦躁的,谁劝也不行,拖一点时间也不行,直到找到才完事。

有一次,唐弢在一本书中看到作者引用了曾国藩的一句话,注明出自某个奏折。他想将这段资料用在《鲁迅传》里,可又不放心,请助手寻找原始出处。文学所的图书馆查不到,又开了介绍信,去近代史所去查,直到助手抄录了原文,过目后才点头放心。

1985年的除夕,他写信给学生,仅是为了用在《鲁迅传》中的一段材料的出处,查了几本书,问了不少人,却都不是自己记忆中的那段,请助手静忙再查找。他会为了传记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苦苦思索,也会为了感受一下鲁迅在杭州的那段生活,想方设法高价求购《西湖旧踪》画册……

为写《鲁迅传》,唐弢真是呕心沥血,几次因劳累过度而住院,病情稍好,又营构自己理想的传记工程,不稍懈怠。

1988年5月,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暨国际文化会馆请唐弢访问,他年事已高,健康情况不好,犹豫再三,但考虑日本之行可以亲自走鲁迅当年旧游之地,寻觅鲁迅在日本的行踪,仍然决定前往。旅日期间,他到了藤野先生故乡,弄清了鲁迅在《呐喊·自序》里所说的“西方医学”是指“兰学”(即荷兰解剖学),还获取了许多对研究鲁迅有重要价值的资料。

遗憾的是,唐弢未能完成他魂牵梦绕的《鲁迅传》就离我们而去,然而他为21世纪留下了数百万字的精神财富。

杨宏敏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同类推荐
  • 老实做人 规矩做事

    老实做人 规矩做事

    本书通过上下两篇内容,分别从老实做人,规矩做事入手,详细讲述了作为一名员工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上篇主要包括:老实做人讲求原则;老实做人赢得信赖;老实做人不失风度;老实人的做人智慧。下篇主要包括:规矩做事,找到钟爱一生的事业;踏实做事,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到位;规矩做事需要责任心;规矩做事从心态做起。
  • 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思维

    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思维

    人类至少存在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上述7 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智能是原始的生物潜能,从技能的角度看,这种潜能只有在那些奇特的个体上,才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除此以外,几乎在所有的人身上,都是数种只能组合在一起。
  • 如何找份好工作

    如何找份好工作

    随着企业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求职难现象被凸显得越发明显了。许多求职者哀叹“求职难,难于上青天”,要想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必须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现如今,虽说企业用人制度与教育制度的变革,为求职者出了一道难题,但其中也蕴藏着许多机遇,一旦求职者能把握机遇,充分地展现自己,并通过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这不但说明求职者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也是对个人能力地肯定,既然能在强大对手中脱颖而出,就说明你是好样的。
  • 懂男人的女人更幸福

    懂男人的女人更幸福

    《懂男人的女人更幸福》是一本80后女人研究70后、80后、90后男人的书。书中从多角度来剖析男人的本质和他们神秘的内心世界,虽然谈及感情,但始终坚持严肃性的文字。温和的女权主义思想贯穿其中,为你解密千百年来男人和女人之间揪扯不清的复杂关系,也致力于将这种关系推向更为和谐平等的境界。
  • 正能量:写给年轻人的99条幸福法则

    正能量:写给年轻人的99条幸福法则

    书中的99条幸福法则,朴实到极致,却在万千年轻人中屡试不爽。所谓大道至简,简简单单的一个道理,一点点的正能量,却可以彻底改变一代代年轻人的命运。不要觉得自己不伟大,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寻找幸福。因为,即使你不伟大,也是“正能量”的一分子。只要你能拥抱正能量、吸收正能量、坚持正能量、释放正能量,那么,你就能排除一切负面情绪,找到内心真正的力量,赢得无所畏惧的幸福人生。
热门推荐
  • 半夜不要吃东西

    半夜不要吃东西

    陈明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够倒霉了,他只是半夜起来找吃的,结果却被牵扯进一系列超乎寻常的事情里。直到他发现还有七个和他一样的倒霉蛋,他才觉得世界还是公平的。表姐、发小、校工……都成为了他日后最信任的同伴。为了躲避被未知种族追杀的事实,八个人联手决定查明背后的一切。依靠八样具备时间能力的道具、八种强悍的非人类体质,辗转在各个位面之间寻找助力与机遇。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陈明现在只想拍桌子:先把我开可乐送的女朋友交出来!
  • 灭绝师太的美丽春天

    灭绝师太的美丽春天

    叶至颖,一个年过三十、事业小成的典型败犬女。因为曾经被情所伤,所以她不敢再去轻易尝试感情,把工作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重心。当程寒枫面对着比他大六岁的叶至颖说出那个爱字,受惊的败犬女要怎样去面对?是压制自己的情感,让一切过去,还是敞开心扉迎接迟来的爱情?信任自己的朋友也深爱着寒枫,而过去的男友又来到面前。婚姻,爱情,金钱,年龄想要追逐幸福的败犬,却面临着更多的问题。那些经历和过往,令人感动。叶至颖作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在真爱面前,年龄其实并非是距离,只要满怀期待,最终,就会得到幸福。《灭绝师太的美丽春天》,现已改名《败犬女的美丽春天》上市热售。真爱面前,没有如果——这是一个大龄“剩女”、渴望生活、又理智对待爱情的真实刻画。
  • 最后的瓦尔基里

    最后的瓦尔基里

    黄昏战役中,一个套用女工程师瓦珥·基利的人工智能因故休眠,一梦千年。当她重新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几千年后,她的造物主已经消失无踪。在漂流中,她邂逅了一支人类拾荒小分队。此时的人类正遭受外星种族联盟“同盟族”的侵袭,濒临灭绝边缘。在寻找造物主的过程中,瓦珥被命运赋予了新的使命,她将秉持阿萨族神圣的《武士信条》,就像传说中的女武神那般手握决定生死的力量,而她的选择,将决定人类的存亡……
  • 装甲征途

    装甲征途

    不甘心当一辈子蝼蚁,就算曾经的世界被毁灭也要看看这广阔的天地!黄沙大漠、残垣断壁、机械武装、不明组织,这些挡不住杜峰寻求真相的心。
  • 率土之滨之征途

    率土之滨之征途

    一个在社会中挣扎的小角色,一次偶然,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开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游戏世界。东吴大都督,蜀之智,魏之智,属于你的武将组合。一骑当千,神兵天降,折戟强攻,单骑救主,千变万化的战法搭配。背叛,信任,内奸,卧底,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征途,才刚刚开始。
  • 快穿之我是许愿神

    快穿之我是许愿神

    一颗参天大树上面,系满了红色的绸布随风飘扬。“神树啊,神树,不要一两亿,不要五千万,只要五万,五万就可以了,神树若你真的有灵,保佑我彩票中个五万,事成之后,你有什么吩咐,哪怕你让我上天入地,只要我落三三能完成的,保证完成”落三三摇头晃脑,满口胡言道。后来,愿望成真,落三三也成了许愿神的“神使”,不仅仅能上天入地还能穿越位面,帮人完成愿望,只不过这许愿神也不好当啊。
  • 神级采集术

    神级采集术

    这里有倒立就会下雨的玩偶,有召唤异世界食材做饭的厨师,有射中一次就会恋爱的狙击枪,还有可以把人变成丧尸的微信群聊。而主角的能力是:采集这些能力!======读者群:664616129=====新书《我给万物加个点》已经百万字,可以开宰:给物品加点,可以让物品拥有奇怪的特殊能力,给动植物加点,可以改变它们的形态,可以点化它们成妖怪,给自己加点,可以获得种种技能,天赋和超能力,已给系统,主角自己,手机,游泳池,马戏团,书本,沙漏,豹子,竹林等等加点...!大家有兴趣的去支持一下呀!
  • 禁区崛起

    禁区崛起

    神豪的活下去!无敌的活下去!我才不怕撞鬼呢——他指着周围地上三才阵摆设的一堆狂化小仙女认认真真道:“不缺小仙女!不缺小萝莉!白菜价甩卖!萝卜价赠送!你要就——全打包带走——”话语说得诚意满满,铿锵有力!
  • 渔家纪事前传

    渔家纪事前传

    赵桂英没想到老天爷会对她那么好,先是给她一个重生的闺女,后来又送她一个……多少年之后——好什么好!全都是讨债鬼!
  • 太极高手在未来

    太极高手在未来

    新书《剑客独孤》已发布,欢迎品鉴。会武功,开高达。尊者是我哥!这是一个宝藏地球,地下能挖出来各种宝贝…也可能不是宝贝,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