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0000000019

第19章 蔡其矫:生活在路上

蔡其矫不是一个热心于出席会议、上电视镜头、结交所谓重要人物或者想方设法为自己做广告的诗人。在各种各样的仪式上,你找不到蔡其矫的身影。蔡其矫对“仪式”不感兴趣。

但是在每一处保持着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里,你却可能已经与诗人擦肩而过。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蔡其矫每年都有一次几千公里的远足,他把这种远足称为“独自远行考察”。凡他走过的地方,都在诗歌中获得了升华。

我找不出比蔡其矫更执著于生命、爱情、自由的诗人。因为他爱生命,所以他始终不渝地忠实于给他生命的故土,为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抒唱温柔的赞美诗,譬如花朵,譬如友谊,譬如大漠和海水。因为他崇敬爱情,所以他能在每一片玫瑰花瓣上发现沉醉的火焰,以最有力的诗句维护这火焰的神圣和尊严。因为他热爱自由,所以他一次又一次远离庙堂,又一次一次地独行于雪山余晖、大泽之畔、天地之间。

他崇拜真正的伟大,也喜欢一切无名者的淳朴。他从伟大和淳朴中提炼诗歌,用语言创造奇迹。他是一个能使你感受到真实和美、值得你信赖的诗人。

当你对诗坛失望的时候,请你打开蔡其矫的诗集。

当你对人生困惑的时候,请你打开蔡其矫的诗集。

当你对未来悲观的时候,请你打开蔡其矫的诗集。

因为他本真,所以他迷人。

二〇〇二年十月二十日 朝晖楼

上面这段短文写于近五年前,是想给一个普及性的文摘刊物推荐几首蔡其矫的短诗而附在诗后的。当时还有个题目《迷人的蔡其矫》,但诗寄出却并无下落。也许在编者看来,蔡其矫这个名字令人感觉陌生,读者不一定像推荐者那样“入迷”吧?

我从《蔡其矫诗选》里选择的短诗之一是《新叶》,是诗人“文革”时期的作品。算不上蔡其矫的“代表作”,只能算是一个即兴式的抒情“小品”。我选它只是为了让普通读者借此知道在那个时代,这位特立独行的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执著。

新叶呀!

你迎接另一个春天,

伸出这么多透明的小手,

捕捉每一缕游丝般的阳光,

看着你我就再生希望。

我也想学习你的榜样,

每天都有新的追求,

迅速地朝更高处生长,

向更广大的世界展望。

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后,蔡其矫又一次面临厄运,抄家,批判,被污蔑为“地地道道的黑诗人,老牌的修正主义者”、“不折不扣的牛鬼蛇神”,这样,从一九六八年九月到一九七〇年八月,蔡其矫被当时的“军宣队”关了差不多两年“牛棚”。这首《新叶》就写在蹲“牛棚”期间。

王炳根在蔡其矫传记《少女万岁》中记载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一九六九年,“军宣队”换了领导,“牛棚”也搬到了闽北的建阳麻沙农场,“牛鬼蛇神”都要参加劳动。在那里,蔡其矫的大力气(一人可以拽着猪尾巴把猪提起来)不但令“军宣队”刮目相看,他在春天“就着一张破纸头”写下的这首《新叶》也差点让他“改变命运”。一位文化水平较高的军队干部在检查蔡其矫的学习笔记时发现了这首诗,以为发现了一个“改造好了的典型”,要“解放他”,但填写表格时需要蔡其矫写自己“对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这遭到蔡其矫的拒绝。结果其不识抬举、愚顽不化招致一顶“翻案的现行反革命分子”的新帽子,只能继续留在“牛棚”,继续被关押。

从这首诗,实在可以感受到蔡其矫作为一个诗人亲和自然、热爱生命、决不曲意逢迎的率真品格。

我推荐的第二首诗是写于一九八一年的《等待》。这时诗人已彻底摆脱了政治磨难,年逾花甲,开始了他个人意义上的“新的长征”,也就是他打算在有生之年走遍全国。这一年,他写的最多的是有关西北风物的诗,然而这首《等待》却是真正的“爱情诗”。

六十三岁的诗人再一次沉入爱河,这种爱还是那么坦荡、投入、热烈、迷醉,他的心,还像一个热血沸腾的小伙子一样奔腾。

我的心像风筝断线在天涯

眼睛里裹着忧思,当你不来

我数着阴雨和晴天

遇风起风落就猜

阳光、燕子、行人

都是我所期待,当你不来

我做梦:红叶,烟火,茶花

于幽暗的室内,都在

对你的缅怀呵

当你不来

若即若离的缠绵,刻骨铭心的思念,穿透灵魂的呼喊……

有一回,与写过多篇蔡其矫专论的评论家王光明谈起这位诗人,他脱口而出的是:哦,蔡其矫有三爱,爱旅行,爱女人,爱自由……

说到爱女人,通常人们会持有两种谬识,或者带点贬斥意味地言其“风流”,或者怀着歆羡地视之为“潇洒”。而对于蔡其矫,两种说法似乎都不搭调。因为“风流”也好,“潇洒”也好,皆从男性中心论出发,表达的不过是类似于帝王占有欲望的专制心理。而蔡其矫之对于女人,出发点与归结点皆源自现代意义上的“爱”。他生命历程中的女性往往因其“不幸”而与诗人有着特殊的爱情基础,他所写的爱情诗也就往往带上了深深的时代、命运的印痕——我以为,这是分析蔡其矫爱情诗的时候必须注意的一点。我不赞成把蔡其矫的爱情际遇和爱情诗装饰为商业性的“卖点”加以“促销”。

我还推荐了《对话》一诗。这是他老年时期的作品,也不能说它是“代表作”,我只是觉得在一生的劫难结束之后,诗人也已经七十多岁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首短诗把握一下蔡其矫的心脉。

这几年你怎样过来的?

希望、失望,希望、失望。

请问你关心什么?

不拥挤的旅行。

这世上你最喜欢什么?

绿山和清水,生活中少有的一切。

你记得过去吗?

记得,一次次暴风雨

淋得像落汤鸡。

你害怕死吗?

不,没有看到光明,

我不想坟墓。

正像题目标示的那样,这是一段对话体的小诗,五问五答,干净利落。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这几年你怎么过来的”一问时,诗人耐人寻味的词序是“希望、失望”“希望、失望”,而不是那些所谓的“乐观主义者”标榜的“失望、希望”,或者那些“事后诸葛亮”们躲躲闪闪、言不由衷的政治表态。从这里,我觉得可以触摸到这位对灾难和痛苦有着特别体验的诗人不同一般的心跳。

尽管一生中也有不少的狂热与迷途,然而在本质上,蔡其矫保持着对生命尊严和人类自由意志的天然属性。

他经历过众多不可选择的困厄,但也做出过多次自由的选择。在富足的生活与贫瘠的跋涉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在苟安的保守与严酷的革命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在古都的城墙与故乡的山水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在屈辱的逢迎与激越的抗争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在安逸的、闲适的、仅仅靠资格就可以享受的“休养”与无休止的、快乐的、“不拥挤的旅行”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他是我们中间的李白、苏东坡、惠特曼、聂鲁达。

他甚至很像凯鲁亚克小说中的人物,我指的是那种“在路上”的生活状态。

邱景华跟踪研究蔡其矫,他写了若干篇记录这位诗人老年时期去西藏、去安徽、去云南“独自远行考察”的文章。晋江的曾阅先生,则积四十余年的第一手资料编写了蔡其矫的“年表”,更是详尽地记载了他们以及与青年诗友结伴漫游的故事。除了这些文章和“年表”,在蔡其矫自己的诗里同样也可以感受到他对“道路”的钟爱。

我欣赏他那首《苏东坡暮年在桄榔庵》,他写了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岛后犹自“不说愁滋味”、“本心潇洒如花”的自在,实际上也是一番夫子自道。

也常头戴椰子帽

背负盛酒器

做个流浪民间的老歌手

踏歌颠步在荒野里

你看,这哪里是装出来的“脱口秀”!

不错,“本心潇洒如花,也并非来自禅意”。

其实,蔡其矫“在路上”的生活,非自八十年代开始,他对“道路”的钟爱,来自本性,是自由意志的极具个性的表现。

青年时代跋山涉水去陕甘宁边区寻梦,壮年时代立志考察祖国的海域并写成诗歌,中年岁月在受难中与青年诗友结伴漫游八闽。他的这种漫游,不能仅仅从当代作家受制于一种文艺观念而去“体验生活”的角度给以解释,在蔡其矫,漫游是寻找梦想的过程,是蔑视权威、超越苦难的行为,是缔结友谊、寻求知音的方式,更是在纯粹的自然状态与天地交融、与先贤沟通、与自己对话的最佳渠道。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应当属于一个当代的泛神论者,或者简捷地说是一个自由的精灵。

道路不仅仅是地面上的,“在路上”也不仅仅指他在自然山水间的跋涉,还必须涉及他的思想和灵魂,他的思想之自由,灵魂之不羁。

记得二〇〇四年在晋江的“蔡其矫诗歌研讨会”上,一位学者说的一句话:蔡其矫有思想,但不是思想家。说他不是思想家,大概因为他从未有过系统的思想性著作,甚至也不像鲁迅那样用杂文的形式阐述他对历史、社会和人的思考。蔡其矫很少写散文,也不涉及小说、戏剧,他把诗歌视为自己“唯一的语言”,他只是一个诗人。

一个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呢?那就是他所说的“唯一的语言”,那种跳荡的、意象化的因而有时不够确定的诗的语言。显然,从思想构成的角度说,这样的语言尽管有独特的穿透力,但局限也显而易见。况且,正像传统的中国诗人那样,蔡其矫擅长短诗,而不像但丁、歌德、艾略特那样以戏剧的方式构思严谨的鸿篇巨制。他的思想世界是星空式的,一个闪光,又一个闪光……

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的思想表达,我常常惊诧于他那思想星空里闪烁的光芒:

迎风侧下我的伞

失望喷发为泪水的长虹

截止愚公移山的童话

傲慢在现实壁上撞出丧钟

真理既然是灌注敌意

杯子里便斟满苦水

岁月嘲笑记忆的悲伤

真的革命冷冷无声

正等待诗来解释

尽管诗无达诂,可读过这样的句子谁会认为它跟咱们的生活无关呢!

生活,不是在别处,而是在当下,在脚步所跋涉的路上,同时也在思想和灵魂所跋涉的路上。

在当代中国,具有这种品质的诗人不会很多。

检视若干年来蔡先生写给我的信件,最早的一封写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十二日,那种毫不设防、绝非应酬、第一句话就让你感觉心里踏实的态度至今犹有余温。现在,这份珍贵的手泽已成文物,我愿意录在这里,以求永久地纪念诗人。

张欣:

你这次来信不该迟疑至今,早就无所拘束多好!我也并未到“不宜打扰”的地步,每年我都在外到处奔波,住下来也每日平均要复五封信。

“文革”开始我被抄家的二十五本笔记中,有被指为攻击领袖的诗句,“牛棚”之后又到农村劳动。在永安山城七年中,结交了当地年青诗友多人,我当时的诗作被他们传抄。那时期我的创作旺盛,不下于五十年代甚至有超过的。

那时我是真正下到底层,并且深信人民不可战胜,心境虽悲却不暗。从七三年开始到七六年,诗作尤其多,并留下最得意之作若干。最好你指出我要详谈的篇目。看来你收集不全。

爱情和友情的确难分。《也许》、《思念》是写给永安下放时同村的女知青,当时她大约二十出头。这友情至今不衰。

请来信说明:你看过我哪些诗集?你想谈哪几首诗?这样我再详细(提供)具体写作背景。

握手!

其矫

六月十二日

现在想起来,当时实在应该趁热打铁,把所能看到的他的作品认真读读且投入研究,或许会留下更多的背景资料。但那时候条件真是不好,我所接触到的蔡其矫诗集只有两本,一本是香港的《蔡其矫选集》,另一本是诗刊社主编的《祈求》。更要命的恐怕还是自己尚且不具备研究者的素质,一方面首鼠两端,一方面又心浮气躁,简直不能沉下心来进入状态。从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开始,我和诗人虽说保持着联系,却似乎始终站在他的艺术世界之外。不过有关“蔡其矫”的文献资料我是关注的,对他的理解逐渐深化,我觉得如此漫长的积累或许是必不可少的。一九九七年,作为“诗世界丛书”之一的《蔡其矫诗选》出版,他很快题赠一册,此后又陆续寄来曾阅、邱景华的研究成果供我参考。对这些资料的披阅,使我的思路打开,我觉得自己应该发言了。

直到二〇〇四年秋天,蔡先生约我去晋江参加对他诗歌创作的研讨,我终于见到了已经八十七岁高龄的诗人,也见到了他最谈得来的那些老朋友、小朋友。就研讨者与被研讨者的关系而言,那是我参加的气氛最好的一次研讨会。大概是物以类聚吧,我发现喜欢蔡其矫的也都是一些比较可爱的人。

在会上,人们对蔡其矫的称呼多种多样,有的称其为“蔡老师”,有的称其为“老蔡”,有的称其为“蔡先生”,也有人直呼为“蔡诗人”。而蔡先生,真是像一个开心的孩子,眉开着,眼笑着,握握这一个的手,拍拍那一个的肩,完全发自本心的亲和力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他。

大家去园坂他的三层小洋楼参观,他迈着老年人的步态走在前头引路,招呼晚辈们开门、迎客;到泉州师院,主持人让他与数百名青年学生见面、接受提问,他却站在台上先请与会的牛汉、谢冕、舒婷、邵燕祥说话。当他讲话的时候,不拘常规,热情洋溢,不时地挥动手臂,像一团火把整个会场照得温暖而亮堂。

会议安排了一场“蔡其矫诗歌朗诵”活动,我想这是晋江人热爱诗歌的特有表现,因为他们似乎都习惯于朗诵,似乎有这样的传统。我是第一个朗诵者,我选择的篇目是《也许》,但随着朗诵会的展开,我发现跟晋江人相比,我的朗诵太柔弱、太无力了,有一位先生用闽南话朗诵《波浪》,我虽然听不懂,却感到了整个心胸的震感。蔡先生自己,也用略显沙哑、又略带闽南音调的普通话朗诵了《波浪》。过了多少年,《波浪》所蕴藏着的深厚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又一次通过诗人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了。

会议结束,大家各奔东西。我跟蔡先生说,南京《开卷》的董宁文想请您给杂志写几个字,他回答说:等我回福州以后写,也给你写一张。写完了,我也该去北京了。

过不多久,一个大信封就从福州寄过来了,不用说,那是令大家皆大欢喜的礼物。

应该是从一九五八年,也就是政治厄运开始以后,蔡其矫的生活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化。他主动要求,离开家人,一个人回到了福建,成为福建省的专业作家。

漫长的夫妻分居的日子。

一九八〇年,“文革”结束后第一位采访蔡其矫的海外来客聂华苓在采访时知道这个情况,感到不可思议。而蔡其矫仿佛并不以为然,他没有涉及夫妇分居的问题,只强调自己“喜欢在福州,适于写作”这一点。

这个现象透露出的信息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点就是,蔡其矫主动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也显示了他“在路上”的心态。他不在意、甚至从内心里喜欢生活的变化与流动。

总之,从那以后他就有了三个家,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福州,还有一个在晋江。“文革”期间他蹲“牛棚”,在农场,很少回京,也几乎不在福州或晋江。一九七七年以后,他则开始了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居的日子,通常秋冬季节在北京,春夏就回到福建写作、养花、旅行。

但是二〇〇六年北京的冬天他终于没能过完,从出现反常症状到猝然去世,不过两个月时间。走得突然却又平静。

我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获悉有关他离世的报道的。元月七日晚间,我在“当代文学”期末试卷中出了一个解读《川江号子》的试题,欲从网上下载这首诗附在题后,不想在“蔡其矫”条目之下,突然跳出了诗人在北京逝世的消息。《新诗界》的网讯告诉我,诗人元月三日逝世,元月七日在协和医院举行“告别仪式”。这就是说,我已经不可能赶去北京为诗人送行了。

那天晚上,陶然先生也有邮件发过来,他说:蔡诗人已经离世,不久前在北京作家代表会议期间,我还到他房间看望过他……

几天之后,我从电话里向蔡夫人徐竞辞先生询问老人家离世时的情况,知道他是在安睡中走的,走得突然却又平静,没有痛苦。徐先生说:他睡觉是打鼾的,当听不到鼾声而走进他房间时,他已经走了。

八十九岁的诗人就这样走上了更远的道路,这一次他要到哪里去呢?

我并不觉得悲伤,但我真的很想念他,也还有不少问题要向他讨教。

在紧张的临近期末的日子里,我坐不下来去思考蔡其矫去世对诗歌写作的影响,我甚至怀疑在这个诗人往往以“集群行为”引人注目的时代,谁还会像蔡其矫那样去写诗、去生活?

有多少人会真正地享受自由并维护自由?

“当代文学”的考试结束了,每一个参加考试的人面对《川江号子》都要作出自己的判断。泛泛之论在所难免,准确而缺少深度更为普遍,比如由“我从沉痛中苏醒了”、“新时代诞生的巨鸟”而看出诗人“高歌新时代的真正目的”。然而有个性、有血肉的见识也还是有的。看得出,他们不是在应付考试,而是试图与蔡其矫对话。对于这些“八〇后”出生的一代人来说,真正能够从历史的大背景和诗人当时的创作心态角度解读这首诗,恐怕还需要积累更强悍的思想力与审美力。

有一位许骥这样解读《川江号子》:

蔡其矫先生有独特的对大自然的审美角度,这与他个人对于旅游的偏爱密不可分。一九五八年,他沿汉中船行,写下了一组诗,有《雾中汉水》,还有这首《川江号子》(《雾中汉水》写于一九五七年——子张)。在诗人眼中,船是“飞箭般的”。纤夫的身影没有一次直接出现过,用来表现他们身影的,诗人选择了声音这种媒介。很多时候,眼睛给我们的信息并不能长久,视觉传递给大脑的信息不能形成记忆(此说存疑——子张)。而真正能唤起我们记忆的恰恰是听觉或嗅觉、味觉之类。纤夫们的一声声“吆喝”、“长啸”在诗人心中长久不能消散,“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向他流去。但是纤夫的身影毕竟不是光芒万丈的,而更多的夹杂着对生命(应为“命运”——子张)的反抗与“搏斗”。对这种反抗,诗人毫不吝啬地指出:“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好一个“生如夏花”!……于是,诗人低唱,在“歌声”中,似乎看到了黎明的来临。这不仅是对纤夫们新生活即将到来的礼赞,同时也是对自己命运曙光的歌唱。因为当时“双百方针”的推出,使诗人仿佛看到了以后幸福的创作之路(此处牵强——子张)。可谁知道,“悬岩”下,“旋涡”中,早已危机四伏了呢……

文中有不少地方尚需斟酌,但我欣赏的却只是最后一句。因为他没有完全被这首诗束缚,他跳出了文本,意识到了连作者当时都无法预知的生活的另一面。

还有一位吴群,在文末写了一首小诗为诗人送行:

当他来到世上

哭的时候

还没有知觉

当我来到世上

哭的时候

已带着微笑离开

批卷子的过程往往是单调的,但是读了这些尚嫌稚嫩的表达,疲倦之中也有欣慰。毕竟是带着情感和体温的思考,毕竟是一种从心灵到心灵的跋涉,只要假以时日,我想总有一天他们会对诗人的歌声发出更为深沉的回应。

而作为一个以“传承”当代文学知识与精神为职业的教师,看着身边的人经由一首诗而改变、而健全,也毕竟是开心的。尽管这过程未免显得十分漫长甚至单调。

那么,关于蔡其矫以及他的远行,似乎已不必由我再三絮聒,诗人的道路还在延伸,我们的道路刚刚展开。还是和同学们一起打开《蔡其矫诗选》,沿着时间的脚步,一首一首给出自己的解释吧。

二〇〇七年二月五日 旧时钱塘

同类推荐
  • 故乡花事

    故乡花事

    由50种花卉组成的50篇散文,每篇散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且温柔地描写了一种江南花卉,并寓言了作者的思绪和情怀,全书文笔流畅,文风朴实,语言精练,文字优美,真是花美、字美、文更美。具有很好的阅读性。
  • 小人物史记Ⅱ

    小人物史记Ⅱ

    本书时《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创办“倾听·人生”版的集结,它的宗旨是“以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经历。十年时间,每周一期,每期六七千字,500多个小人物敞开了心扉,他们的故事打动了更多的小人物。
  • 冰上彩虹

    冰上彩虹

    张虹在索契见到了习主席!这个消息一夜间在解放军冰上基地传开了。本来张虹就备受战友们的关注,听到这个消息,战友们纷纷观看习主席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视频。看着视频里张虹站在习主席身后合影留念的镜头,战友们觉得她是那样的幸福!当张虹代表速滑运动员向习主席介绍冰刀的时候,首先向习主席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个军礼让官兵们备受鼓舞。习主席2月9日在俄罗斯访问期间,看望并慰问了参加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
  • 健康的钥匙送给你

    健康的钥匙送给你

    洪昭光是去年以来,风靡海内外的大众健康专家,他的健康讲座以及所著《登上健康快车》《洪昭光健康忠告》等图书“火”遍大江南北,这两本书以每天1万册的速度在全国热销,每天上百个读者的电话“追打”着洪教授——洪昭光教授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他的讲座和书籍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他那些并不深奥、只是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中如何保持健康长寿的原则和例子,为什么会如此轰动全国?洪昭光教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历练、为什么热衷于传授大众健康理念?他传授了哪些广受欢迎的健康理念?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所有关心这一切的读者,会在这部报告文学中得到满意的答案。
  •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塞巴斯蒂安·荣格尔自创了一门专业,他复活了自然的戏剧与人类的本性。很少有作家到过地球上如此迥乎不同且求生艰难的角落。没有人提供过对于极端事件的更触目惊心的思考线索。从美国西部闷烧的雷电山火,加勒比海惊心动魄的鲸鱼捕捞,克什米尔危机四伏的旅行,到科索沃腐烂发臭的集体坟墓、塞拉利昂无情无义的钻石交易,再到阿富汗无止无休的炮火硝烟,《火如何灼痛它自己》一书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些地方和局势中的细枝末节。
热门推荐
  • 比利和好朋友闹翻了

    比利和好朋友闹翻了

    7到11岁的小朋友常常会骄傲自大,宁愿撒谎、一错再错,也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比利对他最要好的朋友安冬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两人闹掰了。两个好朋友还会和好如初吗?他们能包容对方的不同吗?《比利和好朋友闹翻了》是《比利成长系列》丛书的第二本。该系列每本尝试解决一个少儿问题:恃强凌弱、骄傲自大、嫉妒、撒谎、偷窃、缺乏自信、对金钱的理解、内心秘密,旨在帮助父母和老师处理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作者将每一个问题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出,用具有深意的故事情节来帮助孩子们理解他们面临的挑战,教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
  • 一梦诀臣

    一梦诀臣

    林夕,据传是天地间最后一抹天地仙灵,三界为之觊觎,却又望而生畏。这一世,她藏身青竹,遇着了一朵病娇莲花,还有一只腹黑青狐(乘黄兽)…相处模式嘛,基本都在飙演技。当魔王为了修复魔域水晶,放出枭音魔盒,天上人间,一幕幕故事被揭开…当初封印的天地混沌再次出现…“华胥,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你会怎么办?”“不会的,你脸皮厚,又嘴馋,还好美色,你舍不得。”“是啊,我舍不得。”可是为了你,我愿意化为最初的仙灵,与你合而为一,护你护这天地万世安康。华胥:傻瓜,这千年,本就是为了将你呵护长大,华胥一梦,殊途同归,本尊,才是那一抹仙灵。
  • 五虎将与五虎酱

    五虎将与五虎酱

    周锐幽默系列之四:《五虎将与五虎酱》是上海作家周锐的童话故事,内容取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别出心裁,写出新意,读来常常让人击节称赞,不断发笑。本书写得生动幽默,新鲜有趣,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
  • 今天也没成功和离

    今天也没成功和离

    大夏男多女少,女人金贵,农女叶小满沉睡不醒,病急乱投医的爹娘,给她找来男人冲喜。醒来后的叶小满,面对家徒四壁、彪悍爹娘、一个大佬……怎么办?种田经商养家呗!可是为什么,连空间神兽都要她养???
  • 重生九零暖婚甜妻

    重生九零暖婚甜妻

    上一世,温阳被恶毒女害残废,被亲叔叔活埋,不得善终......这一世,她提前提防,想保护的人还活着,一切都还来得及!她亲手虐白莲,脚踢心机婊,搞死恶毒女,干翻渣男!为了筹够钱离婚,她阴差阳错踏入模特界,一不小心还成了天才服装设计师,全世界的女人都想穿她设计的内衣!妥妥名利双收!做梦都笑醒!温阳名言:光做模特,我太过聪明,只做设计的话,我的美貌又太可惜。她最头疼的是,前世那个对自己不屑一顾的冷漠男人,耍赖不收钱不离婚,还阴魂不散缠上她!收钱离婚吧!不离!
  • 养生咏玄集

    养生咏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人的一生中,有的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众人瞩目的精英人士。有的人却湮没无闻,与成功无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拥有关键能力,而一些人缺少关键能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培养提高关键能力,让你脱颖而出。改变一生。
  • 星际绯闻

    星际绯闻

    “电竞女神莫青莜—脑死亡去世!”报纸上特大加粗的标题醒目的告诉大家这个特大新闻。永恒纪605年的星际时代迎来了一个将要绯闻缠身的小姑娘,她要开始苦逼的被操练和被八卦的新人生了······
  • 幸福品味(读者精品)

    幸福品味(读者精品)

    那一个时代事实上总有许许多多不满现状的人。现代以前,这些人怎样对付他们的“不满”呢?在老百姓是怨命,怨世道,怨年头。年头就是时代,世道由于气数,都是机械的必然。本集合了不同的名人对成长的理解的作品集。
  • 浮生似空缘未歇

    浮生似空缘未歇

    是否,有这样一个人……凡尘兜转,终会到达我身旁。人世变幻,未来莫测,后盾是他。千帆过尽,他依然在原地,回首处,便能看到他的身影。“以前希望她能开心地活着,如果做不到,我希望,她能活着。”――渠玥“没有他,你还有我,难道你就舍得?”――苏湛“就算是执念也罢,我从未后悔等你。”――姬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