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0000000018

第18章 牛汉与蔡其矫

有一段时间,我对“文革”时期诗歌创作的状况甚感兴趣。因为从已经发表出来的一些作品知道,在“反右”之后“文革”之中这段“斯文扫地”的非常年代,诗歌其实并没有真正消亡,它只是为时事所迫转入潜伏状态而已。这个发现使我异常兴奋,打算将这些秘密写作的诗章编成一部特殊的诗集,或者可以因此改写被称为“凋零期”的“文革”时期的文学史。我已经先后看到了年轻的苏阿芒、食指、顾城、北岛、舒婷和陈明远的诗作,也慢慢收集到了中老年诗人曾卓、穆旦、牛汉、唐湜、绿原、流沙河的部分作品。

面对这些不同寻常的诗作,我坚定地认为:这些作品尽管当时未能公开发表,但它们既已产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历史,也就应当纳入历史研究的视野。文学作品是作家对民族和人类灵魂的记录与解释,“文革”时期的秘密写作正是此时国史与心灵史的真实写照,不能以是否发表为判断其历史价值或美学价值的尺度。

当诗人拒绝以某种僵硬的意识形态改造自己,而执著于对时代、对社会、对生命的独特感受从事创作的时候,他的作品是只能刻写在自己心灵深处的。就如牛汉一九七四年在“干校”时感受到的:“有时候/在深夜/平静的黑暗中/我用手指/使劲地在胸膛上/写着,划着/一些不留痕迹的/思念和愿望/不成句/不成行/象形的字/一笔勾成的图像/一个,一个/沉重的,火辣辣的/久久地在胸肌上燃烧/我觉得,它们/透过坚硬的弧形的肋骨/一直落在跳动的心上/是无法投寄的信/是结绳记事年代的日记/是古洞穴岩壁上的图腾/是一粒粒发胀的诗的种子。”

牛汉的“干校诗”使人意识到,在严酷的、蒙昧的年代,在野蛮而血腥的生活里,真正的诗人总是不能停止歌唱,他的思想者的灵魂不能停止自由的飞翔。经过时间的淘洗,他那些作品以其诗人洞彻的眼透视出生活的真实与秘密,最终将浮出水面,为历史所传诵。他的诗还令人联想起流放者屈原的诗。

和牛汉一样,蔡其矫也拥有一个不羁的诗魂。而与牛汉不同的是,他更喜欢以一种柔媚的语言表达坚凝的意志。早在六十年代初期,他就通过一首《无题》坦言:“我活着不是为别人凑数字,填雄心/我要做一个真正的人/我不愿被谩骂,受怨屈/剥夺生活的欢快我不干/我不愿在自己的脑袋里/有另一个人在替我出主意/与其说像人,不如说像东西/可以随便拿来,随便处理/就是无形的脚镣手铐我也痛恨/我不能忍受样样事情都遭禁止/不准愁,不准说苦/不准唱自己嗓音的歌/要知道,心是不能搜索的/我要思想,我要理解/我要爱,我要恨。”整个“文革”时期,他在劳动和漫游中创作了几十首充满忧患的诗作。他倾心赞美黑暗中的“灯塔”:“仿佛是作为自由的报信者/闯进这萧索的时代/为了播送欢乐/忍受暴风骤雨的袭击/挺身和苦难斗争/生活是由愤怒和对人的热情构成。”

在动荡的年代,他写起了新的《诗品》。他力图表现现实的窘迫和心灵的坚强。因此,一方面是“发狂的北风卷起了河水/林中树木都为之摧折/人在如死般的痛苦中/只是徒劳地呼唤求助”,另一方面则是“站在心灵纯洁的高处/彻底脱离人为的限制/如先祖那样远离现在/为伟大神秘不辞孤独”。

珍惜自由的诗人永远年轻。他只关注灵魂本身,而几乎从不注意自由之旅会使他付出什么代价或得到什么荣誉。直到今天,牛汉、蔡其矫还在自由地跋涉与探索着,他们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者,而他们自己却对此熟视无睹。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九日

在图书馆的旧书库里,我发现了牛汉在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在祖国的面前》。这是诗人一九五〇年十二月至一九五一年五月间创作的十六首“抗美援朝”题材的自由诗的结集,由北京天下出版社竖排印刷出版,当时印了五千册,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从书后纪初阳撰写的《付排小记》获知,这本诗集是纪初阳为作者“集拢成册”的,他引用牛汉的来信谈到这些诗作产生的历史和心理背景:牛汉将这些作品视为“伟大的革命事业”的“一些附产品”,是一种“政治行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还只有二十八岁的诗人牛汉的政治热情。

诗集作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牛汉当时被分配到沈阳东北空军政治部文艺科编《空军卫士报》文艺副刊)的情感写照,充满了对当时政治生活的热情歌颂,应当属于特定时代具有特定历史内容的政治抒情诗。其基本特点自然是“无我”,“因为,我们并没有什么个人的事业,我们的一言一动,它都不能不是同我们的党、祖国、人民血肉相关的”。

但是在历经了苦难和忧患的年代进入老年之后,牛汉回首往事,发出的已是严酷的苛责和审问。他在《致吕剑的信》中说:“我们当年的那种内心的经历:单纯的歌唱或欢呼,是不能用愚昧式的浅薄全部否定的,那些历史的真实,现在一些年轻人是不理解也不谅解的,但历史原本就是如此地真实又严酷,不应当回避。”在同时编选的《牛汉诗选》中,他没有保留一首五十年代的诗作,使这部重要的“诗选”成为一部令人深思的“头尾集”。诗人自问:“我这个‘理想主义’是不是仍属于‘幼稚’和‘单纯’的行为,抑或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而我要说的是:这既不属于投机者根据风向的变化而涂改自己的投机行为,也并非不敢正视历史血泪心存虚弱的怯懦表现,而是诗人通过对历史和自我的沉思做出的痛苦却又必然的超越性选择。作为知识分子的诗人,他面对的应当永远是自己的良知,为此他既不怕暴露,也敢于否定。当韩国友人要编写牛汉“诗全编”而坚持把这部分“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收入时,牛汉还是答应了。他觉得:“这样就把我这个人和诗,历史地如实地赤裸裸地显现在人间,从我的欢乐、悲伤,以及许多于今见不得‘真理’的东西,以及我的曲折的人生经历,全部交给历史去剖解。”

无独有偶,蔡其矫在为“诗世界丛书”编选《蔡其矫诗选》时也对自己曾经有过的“迷途”作出冷静的反思。应该说,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蔡其矫是少有的勇于抱持自己的诗学观从事诗歌写作的诗人,他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即使如此,蔡其矫仍然毫不宽容自己哪怕是点滴的妥协。比如已成为他代表作之一的《川江号子》,在收入《选集》时被诗人删去了结尾部分的六行:“……歌声远去了/我从沉痛中苏醒/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回答你的呼吁。”按照当时的流行观点,写诗要表现“时代精神”,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力量,《川江号子》有意无意地添加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其实是削弱了诗的表现力。多年以后,蔡其矫回顾自己的写诗历程,对这种因天真和幼稚而产生的“颂歌”表示忏悔:“进入建设的初级阶段,一味天真,以为光明前途在望,无须艰苦斗争,还是配合实际唱颂歌。”“而社会多变,经历这土地的风云,有些诗歌会随时光的流逝而灭迹。时间的淘汰和沉积是无情的;艺术的仲裁是无情的。”(《蔡其矫二十首·小序》)将《川江号子》的“光明尾巴”毫不迟疑地删去,应视为诗人对自我的一次深刻反省。

也就在创作了《川江号子》之后不久,蔡其矫的政治厄运开始,他回到家乡福建,身不由己地陷入当时迷狂性的民歌运动之中。他出于对诗歌表现艺术的探索热情,既搜集、编辑福建民歌,自己也试写民歌体。但三年之后,他发现这次探索徒劳无益,忍饥挨饿写出来的大量民歌全是“废品”,他果断地从“迷途”中拔出脚来,继续写适于自己的自由诗。新版《蔡其矫诗选》选入了几首“民歌体”,倒也能够使人想见诗人当年的“热衷”和今天的坦然,更深切地理解诗人“只有经过苦难之后,只有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之后,才终于找到自己的声音”的一番觉悟。

还是鲁迅那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二〇〇二年四月五日

牛汉和蔡其矫在进入老年之后,联系自己的创作个性,对自己的血统和文化之根产生了新的认知。

蔡其矫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生长在东南海滨的侨乡,童年和青年时代闯荡印尼、新加坡、缅甸的南洋生活赐予他一个健康的文化之胃。在对中华文化非同一般的热爱中,蔡其矫始终对异域文化敞开自己的胸怀,既不数典忘祖,也不固步自封。有时我觉得蔡其矫就像他倾心瞩目的故乡的“榕树”:

它的青铜一样四处伸展的纠缠的根,

即使最坚固的岩石也要被分裂,

但是慈祥的长须在空中飘荡,

却爱抚般地拂弄着光明的大气;

它的枝桠豪爽地让许多生命栖息,

低处有寄生的弱草,高处有安巢的雄鹰,

它巍立在路边向下伸出四围的手臂,

好像要把地上万物都一起向高空举起。

有着这样的一种性格,蔡其矫就和整个世界建立起了不间断的相互依存、彼此呼应的内在关联。在漫长而残酷的禁闭和流放岁月,蔡其矫也曾经感到孤独、寂寞,但却从未向邪恶势力低头认罪。他亲近自然,赞美女性,真诚地和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交朋友,从他喜欢的先贤那里吸取生命的动力。他成为他的故乡几百年前“最先行的灵魂解放者”李贽的知音:“一生追求做个真正的人/决不踏前人的足迹/从盘石中挣扎出来/为完美的人性作斗争/到处散播反抗种子。”

二十世纪最后一年的最后几天,已经八十二岁的诗人联想到自己血统中的异族成分,感慨地说:“也许是阿拉伯人的血统和蔚蓝色的海风海浪,雕塑了我独特的性格。”“很多人不知道,我的祖母就是波斯人后代。……这种异域色彩造就了我的文化氛围和气质,海洋的蓝色文化成为我生命的基色。”

如果说孕育蔡其矫诗歌的是蔚蓝色的海洋文化,那么对牛汉而言,粗犷、辽阔、碧绿又苍黄的北方草原和蒙古沙漠就是诗歌的生命之源。

牛汉出生的地方在晋东北的定襄县,这里距沙漠和草原还有不短的路程,然而牛汉却从小对沙漠和草原充满梦幻般的憧憬。“由于我的家族的历史与故乡人们走西口的说不完的故事,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着血缘关系似的向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驯服的地方。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他最初的诗歌里充满“沙漠”和“草原”的意象,他在他的成名作《鄂尔多斯草原》中向人们倾诉:“在漫天遍野的/大风沙囚禁的草原上/在墓堆一样的蒙古包里/我低哑地歌唱着/那是/多么苍白的声音呵!”

牛汉将自己在“干校”的住所命名为“汗血斋”,后来不在“干校”了,牛汉仍然把自己的书斋称为“汗血斋”。因为他崇敬草原上传说中的汗血马。他有一首描写汗血马的抒情诗,在对梦想里的汗血马的刻画中,牛汉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游牧民族血统:

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

它只向前飞奔

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

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

和凝冻的云天

生命不停地自燃

越到老年,牛汉越是固执地认同自己诗歌的“野性”,他把这种野性归根于他身上流贯着的蒙古人血液。他说过:“我的祖先是蒙古族,蒙古人不愿定居的野生野长的游牧习性,与我的梦游似乎又有着某种血缘和宿命的关系。我的祖先能征善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流动的生涯。他们总骑在马上向远方奔跑着,搜索着猎物。我的这种不愿意被安置在一个指定的地方或小圈子里的难以驯服的性格,可能有民族传统的基因。”

蔡其矫和牛汉在老年的“寻根”之举,可以看作是诗人通过对异质文化的认同而产生的主体意识的自觉。

二〇〇二年四月七日

牛汉和蔡其矫,一个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裔,一个是南洋华侨的子弟,不同的文化源头和共同经历的时代风云铸就了他们相通却又不同的创作个性。牛汉浑然而遒劲,蔡其矫柔媚又坚凝。而难得的是,他们却能够相互欣赏,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默契。

在他们二人当中,我最初接触的是牛汉。我惊叹于牛汉血脉贲张的“干校诗”,写了一篇专论《温泉》的《悲剧情境和诗的诞生》。文章发表后,曾寄给蔡其矫先生过目,蔡先生除了肯定文章写得尚可,对我选择“牛汉”这个课题也表示真诚的鼓励。他在来信中说:“牛汉也是我最能谈得来的好友,每次回京,我们都常聚谈。他的风格,还可以放大范围,写他的一生和艺术成就。”遗憾的是,我辗转于纷纭琐屑的“烦恼人生”之中,对自己倾心的课题至今没能深入研讨,辜负了蔡先生的期望。

蔡其矫与牛汉“最能谈得来”,在牛汉的文章中也能找到若干旁证。牛汉写过一篇《浅谈飘逸》的文章,对蔡其矫的艺术风格表示由衷的称赞。他谈到第一次阅读蔡其矫诗歌的印象:“他的诗,猛地一下震惊了我的蛰伏的灵魂,他的诗不是用当时流行的那种规范的辞句写的,是一种我多年没有感触到的清新而亲切的境界,完全是另一个新的词语世界。写的那么自在、自然,所有的词语都在流动,是透亮的,似有深远的钟声飘荡着,是从海底升起的波浪。”随着更频繁和更深入的交往,牛汉对蔡其矫的诗歌风骨有了更理性的理解。他接着写道:“近十年来,天南地北到处有蔡其矫时隐时现的身影。他总是突然降临在我的寒舍,呷几口茶,吸一支烟,没头没尾地谈谈诗。渐渐地我从他的诗和他的生命之中,感触到了一种艺术的氛围,就是前面说的那个飘逸的风骨。”

诗的风格因诗人秉性的不同而异彩纷呈,秉性和风格各不相同的诗人而能够相互欣赏,总该有什么隐秘的缘由吧?我常常想:蔡其矫和牛汉,无论是诗是人,都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彼此之间充满信任和赞赏的友情呢?是共同的悲剧命运?是威武不能屈的共同意志?是因差异而产生的互补需要?总之,这像一个充满诱惑的谜,牵引着我的视线和思路,不能自已。

牛汉与蔡其矫,蔡其矫与牛汉,像养育他们灵魂的原野和大海,升腾着神秘而魅人的光华。

二〇〇二年四月九日

同类推荐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汪曾祺书信集

    汪曾祺书信集

    《汪曾祺书信集》是汪曾祺的书信精选集,收录了他与妻子施松卿、恩师沈从文,以及巴金、黄裳等人的通信共一百多封。我们从汪曾祺的散文里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看到了他对世间万物的细细品味。而他在创作散文时所极力追求的,正是“写散文要如写家书”,这就使得他的书信变得尤为可贵。有家常里短,有人情世故,也有文学杂谈。平平淡淡,却又真挚动人;信手拈来,总有妙趣横生。汪曾祺说,“生活,是很好玩的”,这些书信里有一个更贴近生活的、好玩、可爱的汪曾祺。
  • 俄苏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俄苏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本书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世界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书中主要介绍了俄苏现代作家及其作品讲析。包括:普希金、屠格涅夫、高尔基、法捷耶夫、马雅可夫斯基等著名作家。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深情史

    深情史

    《深情史》一书收录了七十余篇短小精致的故事,题材丰富,尤以爱情为主。这些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点,但个中的缠绵悱恻、恩怨纠葛都是一致的,所引发的哀戚感伤、唏嘘感叹也是一以贯之的。同时,这也是一本阅读之书或重写之书——这些故事都来自阅读,皆为化典新编,每篇题后均标明了故事来源。作者身兼古典文学博士、新生小说家、诗人的三重身份,博古通今,涉笔成趣,具有极强的化古为今的能力,其以简洁、细腻的语言对它们进行了重写。
热门推荐
  • 西游败记

    西游败记

    暗黑西游记设定,唐悔穿越唐僧,得了个死而复生时光回溯,正面对战没什么L用。孙悟空和白骨精真是一对,猪八戒装疯卖傻,沙和尚双料间谍
  • 落雪千仞

    落雪千仞

    边塞的雪下得极大,她却丝毫不觉得冷。她想起那年初到京城,她全身是血的躺在密林之中,那年的寒冬明明不曾下雪,为什么会那么冷呢?
  • 影帝的心动信号

    影帝的心动信号

    榕城满城闹的沸沸扬扬,说姜裴然是插足在别人爱情里的第三者。当红花旦一瞬间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江靳言再见到她的那天,她倒在他的车上,醉的像个鬼,口齿不清问他,“你说什么才是爱情。”男人沉了眼眸,回答得凉薄,“吐车上两千。”——再后来,娱乐圈的人。都知道了姜裴然是个惹不起的主,她背后的人不是善茬,那个出轨把脏水泼给姜裴然的男人,被法院判了二十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有八卦记者造谣说姜裴然是被江靳言养着的情人。姜裴然:“江先生,他们说我是你养着的情人。”江靳言勾着她的手十指相扣,低沉的声音响在姜裴然耳边。“你是我要放在心上养一辈子的人。”
  • 浮生外有清风

    浮生外有清风

    浮生一梦几多愁,只愿清心有朗月“总使背负一身骂名,但我却永远不会离开你”
  • 穿越心灵的西藏

    穿越心灵的西藏

    西藏归来,头顶的天空盘旋着炎炎酷暑,一个个热浪流连忘返,炙烤着人们的耐心。酷热的天气很容易产生慵懒情绪,想要写的进藏感受便一再被搁置下来。近日,偶尔翻看西藏拍的照片,竟然是一种隔了年份的感觉。我有些恍惚了,一再追问自己:你真的去过西藏吗?若说没去过,一些情景又历历在目,特别是那些干净的色彩和神秘的文化,经常会在我心灵间穿越;若说去过,可我又很难捕捉住它的神髓。对于生长在中原内地的我们来说,西藏是遥远和陌生的,“神秘”是我们心里给那片雪域圣地贴的标签。
  • 这次是人类赢了

    这次是人类赢了

    “……你很强吧,得斯?”“哼哼~容我自夸一下,打我出生以来——只输过一次?”“来比吧,来比吧,得斯!”——————“为什么——为什么赢不了得斯~~!”——————“那就当你没听到吧,因为这毕竟是——不会被提起的神话。”——就这样,某一段记忆和伊纲的身影重叠。唯一神开始道出。很久很久以前——“……曾经发生过一场……非常非常无聊的……大战——”(看完电影《NoGameNoLife游戏人生》真的很感动,也很失落,里克和休比不应该有那样悲惨的结局,于是有了这部小说,总的来说还是做了些不符合原著的改动吧,希望他们在在下的愚笔下,能有一个幸福的结局。这次,是人类赢了。)
  • 今昔岁月

    今昔岁月

    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包括“少年时期”、“投笔从戎到部队转业”、“在阿城的二十年”、“改革开放来到四川”、“在东方电气集团”等部分。
  • 归冠之异界录

    归冠之异界录

    其实我后来想了想其实我可以将这本书改为归冠录之异界篇的。因为这本小说在我的研究中它的着这一本书是属于浩瀚次元中的一个距离类似于地球的灰度次元的一千万光年的一科玄幻修仙的真远空间。不是穿越文,不是重生文。重要的事情说一次。实则就是主角意外穿越至天启石的起源世界,在其中成长的篇章。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