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0000000013

第13章 魏荒弩三题

一、《枥斋余墨》

壬午初秋,我南下钱塘江边的杭城任教。离开泰山的当天,却收到了译界老前辈魏荒弩先生寄赐的随笔新著《枥斋余墨》。我遂带着它登上火车,使这本亮闪闪的新书成为我旅途中最好的阅读伴侣。

作为现代著名的俄语诗歌翻译家,魏荒弩先生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然而作为散文家魏荒弩的魅力,或许有的读者就尚未领教。魏先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爱起散文的呢?是自北京大学俄语系离休之后还是早就饶有兴致?总之在八九十年代的《随笔》、《美文》诸报刊上,魏先生以怀旧忆往、谈诗说人为主要内容而风格恬淡、从容的散文随笔作品已经频频地进入读者的视野了。随后就有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那本《渭水集》。

《枥斋余墨》是我看到的魏先生第二本散文随笔集,共收入短文八十三篇,另有作者《前记》和黄伟经跋语各一篇。对于自己的随笔,魏先生也有一番诚恳的交代:“这里所收录的,大多是一些怀人忆旧之作。所怀,从极亲的人到一面之识;忆旧,多为自己坎坷的经历,以及对平生所罹祸灾的反思。时作时辍,我并不经常执笔。往往是偶有所悟,便秉笔直书。因此,行文中倘有疏放或违碍之处,那也就只好由它了。这里既无匡时的宏论,又无耸听的危言,只是怀着一片真诚,实话实说而已。作者别无奢求,只要这些小文能留下一点故旧的眉目、时代的影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车到杭州,书也读完,感觉魏先生的话并非虚言。诚恳朴素四字,似乎可以当之。而尤觉可贵者,乃是魏先生历经种种磨难,却未有丝毫一般世故老人那种常见的明哲保身、吞吞吐吐的文风,而能以朴素腴厚之笔,抒真情、写真事、吐真言,袒露了他作为一名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的磊落襟怀。他笔下的郭沫若、何其芳、田汉虽然只是片影丝语,却已经与通常留给人的印象有所不同,就是作者相亲近的师友曹靖华、季羡林、吴兴华、沈从文、吕剑、牛汉、关露、谢希德、戈宝权、艾青、雷石榆等,也都给读者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和内容。还有,魏先生作为老一辈的俄语诗歌翻译家,许多随笔涉及俄国诗、特别是普希金诗作的翻译问题,介绍了中国译界对俄语诗歌的翻译历史和现状,自然也在不经意中提出了许多对诗歌翻译的精辟见解,颇能为人解惑。

这大概就是严谨的学人散文独有的魅力吧!

二〇〇二年九月七日 朝晖楼

二、《府藏胡同纪事》

二〇〇五年,魏荒弩先生来信,说是想编一本散文随笔选集,命我为他提供一点建议。我乃依据《渭水集》和《枥斋余墨》两部集子的目录做出自己的判断,拟出一个选目寄给他,得到了他的认可。不久选集编成,翌年年初就收到了这部题名为《府藏胡同纪事》的随笔选。不过出版社并不是最初所选,而换成了香港的银河出版社。我随即致信荒老,向他表示祝贺,主要内容如下:

前几天,也就是刚刚收到大著《府藏胡同纪事》之后,接到府上一位兄长打来的电话,询问是否收到该书。除了表达谢意和歉意,我也从这位兄长口里知道了先生的近况。米寿之年,虽有小病扰人,带来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然尚能平安度日,居家颐养,亦属大福,况又有新著出版,怡人眼目,则更能使先生感觉欢慰吧!

我也为《府藏胡同纪事》的顺利出版感到高兴。

此次银河版的《府藏胡同纪事》,虽只从前出各集选出七十七篇随笔,页码还是接近三百,显得更加精纯厚重。作者还为这本书新撰一篇《题记》,追述了自己从事散文写作的缘起、历程与感怀:“所写,先是一般的怀人忆旧,继而又涉及个人坎坷的经历和对平生所罹灾祸的反思。篇幅有长有短,内容也较为芜杂,但却无一不出自真情实感……”证之以集内各篇文字,可知此言并无半点夸张。

收在此前《渭水集》、《枥斋余墨》中的随笔,当时我虽然读得匆忙,印象还是深刻的。今日重读,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无论是“怀人记人”还是“就事论事”,先生所期望的“留下一点故旧的眉目、时代的影子”的目标,我想已经很好地达到了吧?譬如《府藏胡同纪事》这一篇,所写虽着墨于自己一家曾居住过的小胡同的小四合院,却能于不经意间折射出时代变迁、政治灾祸烙印在个人心灵深处的创痛遗痕。它提醒读者: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的兴衰,竟也可以见证当代生活的种种荒唐和不可思议。再譬如《吴兴华同年小记》和《〈牛棚杂忆〉补》两篇,前者中的“同年”一词用得出人意料之外,后者补上了季羡林先生“文革”中一次屈辱挨打的“故事”,也都是让人读后忘不掉的“眉目”。

除此之外,先生的散文随笔可读之点也还不少。

还在读《渭水集》、《枥斋余墨》时我就注意到:先生的文字生涯一直与“诗”相关。没拜读过先生本人的诗作,也不确知先生是否曾有新诗创作的经验和成果,但经由先生自述,却知道先生早年在昆明与友人创办《枫林文艺》和《诗文学》,联络李广田、艾青、吕剑、曾卓、牛汉、蒂克、汪铭竹、杜运燮、林元、罗寄一等,且与他们成为好友;此后从事俄语诗歌翻译,更与普希金、《伊戈尔远征记》、十二月党人乃至叶甫图申克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在先生的随笔中,忆写现代诗人和漫谈诗歌翻译的篇什就十分可观,成为一个突出的特点。而先生所写现代诗人,又多属于那些屡背时运的“胡风分子”或“右派”诗人,此谓偶然耶?巧合耶?抑或命运相同而心有戚戚耶?许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李广田的论文,当时注意到他在四十年代初有一组现代味很浓的诗作,读了《忆李广田先生》,才知道这组诗(包括《小盒与小刀》、《空明》、《早晨》、《传记》和《丰稔》)是发表在先生所编的《枫林文艺》上。

先生谈译诗,常有精辟见解,令我辈叹服。盖《谈译诗》、《译诗寸感》几篇,实在包含着珍贵的译诗经验和学术价值。我对译诗当然是一窍不通,但因为年来常拜读香港王伟明先生关于诗人和诗歌翻译的访谈录,竟也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似乎也从中得到了较所谓“信达雅”更具体因此就更有说服力的启示。

二〇〇六年一月十九日 朝晖楼

三、“默默者存”

本来,《枥斋余墨》已被收入“开卷文丛”第二辑,准备由湖南岳麓书社出版。不意其中某些文字引起出版部门的敏感,遂遭搁置。直到作者去世一年之后,才转由南京师大出版社收入“鸡鸣读书文丛”出版了。正如他在二〇〇四年五月十二日“后记”中所言:“特别要感谢董宁文先生,没有他的极力支持,这本小书是很难同广大读者见面的。”

一位已过世的前辈学者,一本未必能够畅销的小书,受到如此特殊的礼遇,大概是魏荒弩先生所想不到的吧?宁文兄之重然诺,即此可见一斑。

《枥斋余墨》,原本由魏荒弩先生自费交天津枫林文艺社印刷,时在二〇〇二年六月。我正是携这本书踏上南下列车的,当时让我感觉意外的是其中收入了他在二〇〇〇年四月中旬复我的一封信,里面有这样的话:“写字一事,老友吕剑知道,我不会写字,而且也从未写过。这样说,绝非故作谦虚,事实的确如此。因此对所命,既感到十分惶恐,又觉得十分抱歉。”不过在信末,他似乎不愿让我感到绝望,故而又说:“请原谅,请稍待,等有一天发起狠来破例涂鸦,则不论写得有多孬,甚至不堪入目,也要奉上一纸作为您我论交的纪念。不妨先记下这笔账,希望今生能有偿还的一天。”

不想第二年年初,我就真的收到了他装在一个大信封里的两幅宣纸手书,写的是同样的四个大字:“默默者存。”另有附函一件,也用毛笔大字书写:

子张先生:

新春新世纪,祝您每天都有好心情。

元旦开笔,为您写了《汉书·扬雄传》里的几个字,对此我一生服膺不够,故书此持赠。

匆此向您拜年

魏荒弩

二〇〇一、一、一 北京

魏先生虽然自谦“不会写字,而且也从未写过”,但我看了这幅字却极为“服膺”,我想没有深厚的国学根底是不可能达到如此一种笔墨境界的。《枥斋余墨》中《莲花纸笺》、《字与人》、《艾青琐忆》诸篇,就都与写字有关,记载了沈从文、艾青甚至康生与汉字书法的关系。

我到杭州之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读《枥斋余墨》的随笔,刊发在《开卷》二〇〇三年第一期上,他看到也很高兴,且与董宁文建立了联系。但此后他因帕金森症困扰,写字渐渐困难,至二〇〇六年六月竟住进医院,终于在这年十二月九日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晚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出一本散文选集,而对《枥斋余墨》能否重印已不抱希望。几经周折,由牛汉作序的散文选《府藏胡同纪事》最后还是自费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

他在来信中还曾提到北京大学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大型的《未名译库》,自“五四”时期至今共收与北大有关的学人译作一百余种,作为著名的俄诗译者,他的译著也被列入其中。不知这套书终究出版没有?

接到魏先生长子魏游寄来的讣告后,我在复信中说:“魏先生虽然历尽人生磨难与坎坷,然道德文章,海内钦敬,译介普希金及十二月党人诗文,更为友邦推重,乃一代翻译大家,其功绩已然彪炳史册,不待我辈谬评、妄评!”

“默默者存”,四个字当会说清一切,仅以这篇短文,纪念魏先生逝世一周年。

二〇〇八年二月十四日 朝晖楼

同类推荐
  • 菊花禅

    菊花禅

    《菊花禅》(作者许冬林)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它散发着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氲着晚风细雨的清凉,和年少情怀的幽寂惆怅。
  • 徒步进藏:凡凡的三百三十万步

    徒步进藏:凡凡的三百三十万步

    本书是一本介乎于游记、纪实文学、回忆录的青春、励志、正能量、饱含成长轨迹的真实故事。文笔自由朴实,情感真挚,轻松自在之余又引人共鸣和思考。全书以徒步川藏线2160公里,90天行走3304800步的故事为主线,写作600天中对人生的思考贯穿其中。一路所遇的狂风暴雨,独行无人区,生死离别,病痛折磨,爱情、友情、亲情,每一步都走的异常艰辛,却有着比艰辛多一点的坚持和努力。所有的答案都将在经历中一一揭晓。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7)

    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7)

    《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7)》收录了多篇诗人与解诗者的文学对话,可供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或对中国文学有兴趣爱好的读者阅读。中国现代诗,也叫“新诗”,是指发端于“五四”时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的白话诗,即应用现代汉语的、自由抒发思想感情的、形式上不拘一格的诗歌。
  • 银河铁道之夜(精装典藏版)

    银河铁道之夜(精装典藏版)

    《银河铁道之夜》是“日本的安徒生”宫泽贤治的作品经典作品集,精选1篇日本人人皆知的“不成为诗的诗”《不畏风雨》,以及《银河铁道之夜》《大提琴手高修》《黄色西红柿》《鹿舞起源》《猫的事务所》《夜鹰之星》《水仙月四日》《山梨》《双子星》《要求多多的餐厅》《渡过雪原》《风又三郎》《奥茨贝尔与大象》《雁童子》《古斯柯·布多力传记》等15篇脍炙人口的童话。《银河铁道之夜》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八年四易其稿,直至生命终结前仍在加工润色,被称为“永远没有完结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银河节的晚上,贫苦少年乔万尼在山丘上睡着了,梦中他和好友一起搭上了开往天国的银河铁道列车,开启了瑰丽浪漫的银河之旅。宫泽贤治建构了一个奇妙多姿的童话世界,用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对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的反思,对生命对宇宙的关注,以及对幸福对理想的追求,等等。宫泽贤治身处大地、心向银河的意志,以及终生为着全人类的幸福而执着踏实奋斗的精神,通过其篇篇文字传达出来。读来无不感喟:生而为人,就要成为这样的人。宫泽贤治的童话又不只是童话,它不仅是童趣的故事,更是“永远不结束”“永远在生长”的童话。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能在每一次阅读中读出其中深意。
热门推荐
  • 星光璀璨只许你

    星光璀璨只许你

    追他,爱他,从小秘书到妻子。为他付出,为他痴心,只为让他喜欢上她。新婚之夜分房睡,她独守空房。凌奇屿:“你到底喜欢我哪里,我改!”许言乐:“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你改啊!改啊!”有一天她傻傻问:“凌奇屿,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我相信,我对你就是一见钟情,一见自难忘。”
  • 俏皮公主闯天下

    俏皮公主闯天下

    若她是水潋舞。可以原谅伤她最深的他吗?若她是九叶飘零。是否能明白他那句:“因为……舞儿可以是大家的,而零儿只是我的。”若她是‘小白兔’。定便是‘大灰狼’的猎物?若她是樱芷晴。一生都要遵守对他的承诺吗?是谁?在她耳畔低语,“你不愿看到的事,我绝不会让它发生!”是谁?独她面前卸下外壳,默默守护着。是谁?沾染百花,唯不玷污她。是谁?为她杀敌,遍体鳞伤,却是挂着浅笑。不想便不知,不知便不烦,只是,几人能做到一身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学与翻译研究

    美学与翻译研究

    从其他学科吸取理论营养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学科的研究,这种跨学科、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译学建构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然而,诚如杨自俭先生所说的那样,“虽然有许多文章都强调要重视从相关学科中吸收新的理论与方法,但大都只是提提而已,很少有人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中借来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新的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1937年出版时,印数仅仅5000册。无论是作者卡耐基,还是出版者西蒙&舒斯特公司,都没有指望本书的销售能超过这个数目。然而令他们惊奇的是,这本书一夜走红,并且随着读者不断增加的需要而再版。在经济萧条时期,本书满足了普遍存在的人性的需要,触动了读者的神经。
  • 六十种曲千金记

    六十种曲千金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滇蛮佚传之先祖灵念

    滇蛮佚传之先祖灵念

    一群以狩猎为生的村民,不听尤老爷子的劝诫,贸然闯入西南原始丛林,结果只有两人伤痕累累地逃回,其他人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尤老爷子通过通灵神术定位,进山搜寻;而就在这个时候,尤老爷子的孙子尤正与他的铁哥们儿铁牛在放牛羊时因为“吃祸”而掉进了一个枯井,巧遇盗墓寻宝的麽公老杨,无奈之际他们跟着老杨的足迹下到了枯井下面的魔窟,在魔窟中,他们看到了传说中的荧光玉树、幽冥鬼虫、通灵宝珠、千年尸王、青铜神器……
  • 仙路牧狩

    仙路牧狩

    洪荒太古,天地缘何毁灭?仙路崎岖,谁人能永恒不死?一株仙草、一段传说,一个少年,一份坚守...漫漫仙路,九死一生,少年周牧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征程!
  • 邪王宠妻:傲娇逆天五小姐

    邪王宠妻:傲娇逆天五小姐

    她,月府的废物五小姐,一朝重生,身怀灵异空间。他,杀伐决断的北玄太子,天赋惊人,傲娇霸道。她不再是人见人欺的废材弃女,锋芒乍现。上有洛神太子当老公,下有王爷当小弟。他宠她,他溺她,诱惑她。她躲他,她闭他,刺激他。直到他再也忍不了,将她压在身下“你是本太子的,想往哪跑。”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香江星光1980

    香江星光1980

    1980深圳还是一个小鱼村,李云轩看着对岸灯火阑珊的香江,远处传来了一声船鸣声,回过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小渔村说道:“我一定会回来的”。一朝梦回,搅动几多春水,当踏上脚下这片土地——香港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