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0900000014

第14章 平等:完美生活的境界(2)

首先来阐释西方文学传统因素对厄德里克建构和打破故事模式的叙述方式的影响以及西方传统文学话语在其文本中的表现。对于陷入叙述迷宫的读者来说,路易丝·厄德里克在北达科他州系列小说中并没有提供什么借以走出迷途的钥匙。她在小说中故意保留了叙述空白,有时她在一部小说中设置的问题只能在另一部小说中找到答案,甚至永远也找不到答案。她作品中的主题变奏和叙述空白不仅使既有的叙述模式得以延续而且导致了叙述的不确定性,故事永远都不会结束。于是叙述模式的建构与颠覆之间的对话在她的小说中生动鲜活,层出不穷,而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根植于西方文学传统,可以追溯到厄德里克所特别钦佩的一些作家以及现代和后现代小说中的某些倾向。厄德里克像她所喜爱的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和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ia Marquez)等作家一样,善于编织叙述网,将涉及不同家族、贯穿几代人的各种故事连接在一起。她受到了这些优秀作家的很大影响,尤其是威廉·福克纳。评论家最常把她的叙述结构与福克纳的叙述结构作对比。有几位评论家注意到《爱药》中不同故事的连接和断裂之间的平衡类似于福克纳的《去吧,摩西》(1942)(Go Down,Moses)。赫莎·黄(Hertha Wong)评论道:在这两部小说中不同叙述者的故事可以彼此“重叠、印证”,互为“延伸”;而其中许多故事也彼此“矛盾”。彼得·G.贝德勒(Peter G.Beidler)也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说厄德里克的小说像福克纳的小说一样都是把许多故事连接在一起,它们“单独观之效果就已经颇好,而放在其他故事所提供的语境中阅读则更加丰富多彩”。艾伦·查夫金(Allan Chavkin)认为,《爱药》、《去吧,摩西》和《当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三部小说要求读者“把叙述的碎片组装起来,发现隐含的、常常并不明晰的叙述模式”。苏珊·卡尔(Susan Carr)评论道,厄德里克的小说和福克纳的小说一样都是采用联结成一个整体的环形时间而不是沿着事件发展顺序的线性时间。二者之间的另一个共同之处是,厄德里克和福克纳的小说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福克纳的小说大都以他熟悉的南方密西西比州一带为背景,创作了“约克纳帕塔法”(Yoknapatawpha)世系,而厄德里克以北达科他州齐佩瓦人居留地为背景,创作了“北达科他传奇”(North Dakota Saga);“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与“北达科他传奇”都描述了数个家族几代人的沉浮;福克纳和厄德里克的作品都采用多角度叙事技巧,时间相互交织,每个叙述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可靠性并且留给读者许多信息的空白,读者必须积极地参与到这些叙述网中才能发现其中深邃的意义。换言之,福克纳和厄德里克的小说叙述模式都是非固定和不确定的。由此可见,福克纳对厄德里克的影响至深。厄德里克也承认自己受到了后现代作家的影响,尤其是她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学习和讲学期间。她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侧重于后现代作家。你会不知不觉却又实实在在地受到这种侧重的影响”,因此,难免偏爱“实验性的文本”。“我除了阅读后现代作家的资料并且尝试写这样的东西之外什么都不做。”这种实验性的写作方式一直是厄德里克小说创作的特点。像厄德里克有时提及的后现代作家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一样,她的创作模式复杂而且不确定。品钦的《V.》(V.)中赫伯特·斯坦希尔(Herbert Stencil)讲述的故事涉及多个国际间谍,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结构,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Pale Fire)中查尔斯·金波特(Charles Kinbote)精心设计的语言游戏,这些都是迷宫的例子,为厄德里克的创作提供了榜样。鉴于厄德里克明显地受到了后现代作家的影响,因此解构主义的批评方法也适用于分析她的叙述技巧,特别是她常常打破自己建构的叙述模式,这种写法是与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解构(Deconstruction)概念相一致的,德里达关于文本的自我解构和不确定性的理论为厄德里克的小说提供了深邃细致的内涵。她允许她小说中不同叙述者的声音和观点相互矛盾,并且小说中也没有优先于其他观点的中心意识。叙述视角的多重性使文本的意义不稳定,这正是德里达所提出的观点。她的小说中往往一个故事的叙述者是另一个故事的被叙述者,一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另外一个故事的次要人物,使得故事内容彼此关联。人物的叙述或者相互补充和重叠,或者由于叙事的主观性相互矛盾和消解。小说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开端、高潮和结局。相关线索或隐或现,若断若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传统的线性叙事在厄德里克的笔下消失了,于是她的小说似乎可以从任何一章开始阅读。因此,厄德里克小说的文本是不确定的,意义和文本自身都是开放式的,从而避免了封闭式的结尾。

然而,德里达的理论并不能真正描述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叙述技巧。虽然她的小说文本中没有一个用来建立独白式现实的叙述中心,但是她的小说是以人物、人类价值和人类意义为中心的,而这种人本主义的呈现正是德里达式的阅读所要超越的。路易丝·厄德里克小说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人类之声的对话产生的,而不仅仅是文本中客观的能指(Signifier)漂移。比如《痕迹》中的人物纳纳布什和弗勒尔,《羚羊妻》中的人物罗詹和弗兰克等都与现实世界中印第安人的真正抗争密切相关。厄德里克叙述技巧的不确定性是人类活力和种族延续的一种表现方式。她的小说文本是有指示性的,展示了值得深思的、有时是与社会和政治现实之间有着微妙联系的内涵。可见,其小说创作在实质上与德里达的非指示性的语言学游戏模仿并不一样,而与福克纳的小说更加相似。厄德里克在许多次访谈中都证实自己对于人的因素更加关注,这方面的兴趣远远高于对语言学游戏和后现代理论的兴趣。当她承认受到了某些后现代的、实验性文本的影响之后说道:“我认为单纯强调技巧和语言是行不通的。”人的因素才是她写作的动力,她说她是“为了那些跃然于纸上的人物”而书写的,坦承自己的小说具有超出文本之外的含义,反映了土著美国人遭受白人压迫的社会现实。莱斯利·西尔科(Leslie Silk)在厄德里克出版《甜菜女王》之后指责她的小说缺乏政治性,她回应说:“任何一个人类的故事都是一个政治性的故事。”虽然《痕迹》比早先出版的两部小说有更加明显的政治性,但是厄德里克解释:“我认为每一部书都有自己的政治性……你不可能写一部没有政治性的关于南非的书,并且你确实不可能写一部没有政治性的关于土著美国人的书……我只是不想变成论战性的。这是最大的不同。”其实厄德里克的小说是以一种精妙的方式关注涉及人性的、政治性的问题。她说:“我认为重大事件对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罗马天主教、热衷于教化印第安人的传教狂、终止政策、寄宿学校、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以及伤膝河谷之围等,所有这些事件的影响在《爱药》中都涉及到了。”

路易丝·厄德里克委婉提及故事文本的社会政治语境似乎比明显的喊口号更加有政治效果。她真正关注的是土著美国人的心声。因此可以说厄德里克小说既是后现代的又不是后现代的,换言之,她叙述技巧的后现代性不是削弱而是有利于构建土著美国人的民族精神。从这一点来分析,厄德里克的小说叙述模式和叙述自由事实上是与米哈伊尔·巴赫金(Mikhail Bakhtin)的小说对话理论的概念相一致的。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Problems of Dostoevsky's Poetics)一书中十分赞许这位19世纪小说家的叙述结构中诸多人物之间的对话,巴赫金指出,《罪与罚》(Crime and Punishment)和《卡拉马佐夫兄弟》(The Brothers Karamazov)的基本特点是文本中存在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这些不同的声音都具有充分的价值并且组成了真正的复调。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里,众多地位平等的意识不受作者的支配,它们可以相互结合在一个统一的事件中,但互相间并不发生融合。现实与叙述视角是相对的,巴赫金用一个关于音乐的比喻来描述这个新构建出来的统一体,即复调小说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尽管不同的声音被编织在一个叙述模式中,它们仍然是相互独立的。这个多声部的统一体不是封闭的,随着一个声音发问,另一个声音回应,每一种思考都在一个不会结束的对话中作出相应的回答。巴赫金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一种特殊的才能,他能够同时听出并理解所有声音,所以他创造出了复调型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处时代客观上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声部性,平民知识分子和社会游民的处境,个人经历和内心感受同客观的多元化生活的深刻联系,最后还有相互作用和同时共存中观察世界的天赋——所有这一切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得以成长的土壤。”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了一个复调世界,突破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如果对所描绘的世界,给以贯彻始终的独白型的观察和理解,如果着眼于独白型的结构小说的传统程式,从这样的观点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可能像一片混乱的世界;而他的小说的结构方法,好像用水火不相容的不同组织原则,把驳杂不一的材料拼凑到一起。”

巴赫金认为复调的实质在于:众多保持各自独立的不同声音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而这种统一体要比单声结构高出一层。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没有混淆文本与人类价值的外部世界的界限,他创作的复调结构是把众多独立意志结合在一起,从原则上超出了某一个人意志的狭小范围。巴赫金把文本中这些相互冲撞的意识看作完全人性的,每一个意识都体现在“完整的人物发出的生动的声音里”。复调结构的艺术意志,目的在于形成一个统一的事件。厄德里克小说中叙述自由的意识体现了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所发现的这种独立并且完全是人类声音的对话。玛丽、尼科特、露露、纳纳布什和波林的声音相互冲撞,对于读者来说小说中没有权威的声音,一部小说中的主要叙述者所陈述的事实可能和另一部小说所讲的内容相互矛盾,各篇小说通过不同叙述声音之间的对话来解决这些差异问题,因此可以说厄德里克的小说是一个很大的复调世界。正像巴赫金描述的对话理论一样,厄德里克小说中人物的不同意识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源于作者对人性的尊重。她的多声部的叙述技巧允许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的生成当中,而且她的小说文本的开放性结局比巴赫金分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没有结局的对话”更加显著。《爱药》是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初版于1984年,再版于1993年,1993年版与1984年版相比,增加了四章内容。1993年版《爱药》除了增加《小岛》、《复活》、《战斧工厂》和《莱曼的运气》等四章内容,原有的十四章内容也稍作了改动,1993年版的《爱药》比1984年版更具有政治倾向,对白人殖民者的控诉和谴责意味更加明显。

同类推荐
  • 陈忠实自选集

    陈忠实自选集

    陈忠实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泥土的味道,或幽默,或冷峻,对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色各样的人进行了深刻的描绘。本书精选和节选了他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蓝袍先生》、《四妹子》,短篇小说《信任》、《到老白杨树背后去》,散文随笔《告别白鸽》、《原下的日子》等篇章,全面展示了陈忠实的文学创作成就。
  •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编写前后历时7年,数易其稿,以新中国1949——1999为期50年的军旅文学发展历程为考察对象,以62万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军旅文学的历史,深刻总结了军旅文学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以系统的理论规范和宏阔的学术视野将诸如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不同文体的创作悉数纳入研究范围,以客观的批评品格和敏锐的审美视角将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家、作品和独具艺术特色却被长期忽略的作家作品一并纳入研究的范畴。
  • 启迪学生的经典随笔

    启迪学生的经典随笔

    精心编选了优美华丽的经典散文近百余篇,让学生在阅读经典名篇、佳作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赏读及写作能力。品读一篇优美的文章,犹如和一颗至纯至尚至美的心灵对话。精选的经典美文,字字珠玑,闲暇时读一篇,便提高你的阅读能力,丰富你的审美情趣,同时亦可提升你的人文内涵和培养你的综合能力。相信在美文的浸润中,能培养出你优雅的气质,练就你坦荡的胸怀,丰富你的深厚文化底蕴。
  • 全世界都愿意宠爱这样的你

    全世界都愿意宠爱这样的你

    本书是一本励志散文随笔集,作者用轻松幽默、深情唯美的笔调,为读者提供有趣又实用的人生建议,并和读者分享一个个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温暖美好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印记和每一次成长的蜕变。每个人都拼命地想要成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有没有变得狼狈不堪?有没有变得让自己讨厌?这个世界,或许有太多的东西让你感到迷茫,或许有太多的人让你感到失望,但无论怎样,一定要保持一颗坚定从容的心,始终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你,一定会得到全世界的宠爱!
  • 陶渊明搜神传奇

    陶渊明搜神传奇

    《陶渊明搜神传奇》写的是隐居九江的陶渊明,不畏艰险,远足西安县(今武宁),搜神探奇,并以武陵崖为原型,写出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作品以西安古县美丽的山水为背景,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娓娓道来,仿佛是一幅疏淡别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权少痴缠高冷妻

    权少痴缠高冷妻

    又名《高轩春暖自怡人》。她,高颜值、高学历、高收入,曾是投资界的金手指,回国创业、下乡支教,只想不负自己的一腔情怀。他,位高权重、沉冷自负,人见人怕的霸王,从未将任何女人看到眼里。一场研讨偶然相遇,千年冰山竟然开窍,无奈有人避之如蛇蝎。第一天见面,她打的主意就是,恋爱结婚别想,但基因不错的男人可以考虑体外繁殖。他却黑脸宣誓:要他的种,他亲自给,想嫁别的男人想都别想!她心病难除,推婚拒爱。他穷追不舍,她避之不及。一场追逐,伴着她事业的初创成长,伴着他仕途的跌宕起伏,有歌、有泣、有笑、有泪……【本文一对一,男女双洁,宠文】
  • 水浒系列之行者武松

    水浒系列之行者武松

    一身虎胆、武艺高超、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嫉恶如仇!这是人们对武松这个文学形象的普遍看法或期待。本书在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构划上,又有新特点、新发现、新突破,以期使得武松这个人物不仅是历史的、文学的,更具有现实的、平民偶像的寓义。
  • 剑与魔法与出租车

    剑与魔法与出租车

    黑云压顶、电蛇乱舞,天地之威压得巨龙都抬不起头,只有没心没肺的巫妖还能看看天空。一道金黄色的光芒撕裂穹顶,空间乱流如同裹挟着刀锋的龙卷,狂暴地扯开穹顶,打开了晶壁的通道。一个巴掌大小(上古红龙巴掌)的金属物体一跃而出,势不可挡地朝着坚实厚重的大地发起亡命冲锋。赵迈握着方向盘,在车里大声哭喊:“我就说应该买架飞机,不该开车!!”新书已经上架,《白旗超限店》,我是索斯,我在继续讲述……
  • 宠溺神秘娇妻

    宠溺神秘娇妻

    他是军区呼风唤雨陆家大少—陆文远,陆家的唯一继承人,是部队最年轻的神秘少将,她是军区神秘人物顾家大小姐—顾惜,举世无双,肤白貌美,不受继母待见,还好有一个疼爱她的爸爸。因为陆家与顾家的渊源,她以光速嫁入陆家,以为是两不相干,结果是宠溺到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只是偏偏爱着你

    只是偏偏爱着你

    初见陆校青,沈妤若仍是单纯的少女,怎料一见倾心,后来用陆校青为原型,写了无数的书。原以为陆校青不爱,怎料爱她更是深沉。陆校青曾说,我得不到的人,她幸福就好了,也曾说他可以输给全世界,唯独不能输了她。陆先生是沈小姐的陆先生,而沈小姐也是陆先生的沈小姐。
  • 大国关系与文化本原

    大国关系与文化本原

    本书内容包括:大国文化要义、西方外交文化本原、俄罗斯外交文化本原与战略文化变化趋势、日本外交文化本原、中国外交文化本原。
  • 精神自治(修订版)

    精神自治(修订版)

    透过《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 负能量分解式

    负能量分解式

    “哎,大笨蛋,我吃不了了!”某个霸道的女孩不由分说地把碗里就像被狗刨过的饭倒进哥哥碗里。“我不喜欢,一点儿也不喜欢!为什么人生处处是极品!”某个脑回路奇葩的大龄少女,在内心疯狂咆哮。这是一个奇葩又单纯,伪装却真诚,现实又不想世俗的矛盾集合体女孩挣扎的生活。于她而言——生活很艰难,但又特别暖心。每一份真诚支撑着她在生活泥潭里缓步前行。在她的认知里,生活就是江湖,交织着数不清的情绪和性格迥异的人。从而造就了人间百态、生活多彩……如果说生活只有百分之五的幸福元素,那么请把百分之九十五得负能量分解掉,至于结果会是什么?谁知道么?人生本就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旅行,一但出现奇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