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0900000015

第15章 平等:完美生活的境界(3)

厄德里克说:“没有理由认为出版是一个最终的过程。我认为它只是一个临时的储备。”她允许后续的叙述声音加入到其本来就是非封闭的叙述体系中,小说的出版并不意味着叙述体系的完结,而是随时可以被扩展的。厄德里克认为自己所有的小说所构成的整体“更像一堆混合物”而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厄德里克小说的叙述模式和叙述自由的类似之处还在于它们与民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罗伯特·摩瑞斯(Robert Morace)在研究厄德里克小说中的狂欢化特征时指出,厄德里克运用了民间文化的元素来颠覆等级制和主流文化的霸权,而这种颠覆可以促使印第安文化的重生和延续。狂欢(carnival)是流行于中世纪欧洲、由广大群众参加的民间娱乐活动,它充满了自由自在的欢笑气氛。巴赫金认为,狂欢式生活的特点是完全不符合常规的生活,是一种颠覆了正常秩序的生活。“人们的行为、姿态和语言从在非狂欢式生活里完全左右着人们的种种等级地位中解放了出来。”在这种狂欢化的生活中,普通的秩序被完全打破,一切清规戒律都不复存在,人与人之间戏剧化地形成了一种狂欢广场上特有的亲昵关系,人们彼此之间自由接触、交流。在狂欢仪式中,经常是两个极端对立、对照鲜明的事物,如崇高与卑下、神圣与粗俗等被并行地纠结在一起;在这个狂欢世界中,“加冕”和“被脱冕”的仪式是占据核心地位的活动,正是这一重要的仪式,才使得狂欢节演变为摧毁一切和更新一切的民间传统节日。厄德里克在其长篇小说中把“狂欢”的内涵植入于印第安人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她笔下那个善于搞恶作剧的齐佩瓦精灵纳纳伯周(Nanabozho)类似于巴赫金所描述的狂欢广场上的流浪汉和戏谑者,他既是一个模式的创造者,又是一个模式的破坏者,他具有破坏而且又能重生的精神,是对抗主流文化,延续印第安文化的英雄人物。然而巴赫金的理论也不完全适合厄德里克的小说,因为巴赫金在评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认为“主人公在小说结构内部,对读者保持着自由和独立,确切地说,是对作者通常所作的形诸于外的总结性评语,保持着自由和独立。这当然不是说,主人公超脱于作者艺术构思之外。不是这样。”这说明了作者在构思自己的作品时,已经把主人公的独立和自由作为作品整体严格构思的一部分。主人公的独立和自由是在作者创作的立意之中的。可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整体是经过严格构思形成的,它没有一个思想的演变过程。但是,厄德里克的小说是完全不同的,其小说中的思想是在不断进化的。她经常对采访者说她从来没有预先设计任何一个故事或控制小说的多重叙述声音,从单独的短篇小说到《痕迹》的手稿,到长篇小说《爱药》,到扩展版本《爱药》,再到以《爱药》为核心而发散的北达科他系列小说,像《甜菜女王》、《宾戈宫殿》、《燃情故事集》、《羚羊妻》、《小无马地奇迹的最后报告》、《屠宰师傅歌唱俱乐部》、《四颗心灵》和《彩绘鼓》等。作者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新的启示,逐渐完善小说整体的构想,策划出新的作品,一部书中的次要人物会成为下一部书中的主要人物。厄德里克的北达科他系列小说超出了她最初的设想,并且这些小说显然还没有完成,厄德里克还会继续创作新的小说,她不知道最终会有多少部书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说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能描述厄德里克叙述技巧的指示性和内在的人性,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也不能完全适合厄德里克小说演变的自由性,那么E.M.福斯特(E.M.Forster)对于小说的非凡见解或许能够解析厄德里克的创作。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The Aspects of the Novel)一书中指出:“其实,艺术形式愈是发展,就愈是相互依赖着寻找着一个合适的名称。我们不妨先从绘画里借一个用语来把它叫做‘模式’(pattern)。然后我们再从音乐里借一个术语来称之为‘节奏’(rhythm)。”模式是作者脑海中构思而成的小说形式,它把碎片化的叙述元素联系起来;节奏就像一个交响乐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以变奏的方式进行重现某些主题并且使小说得以进展,节奏就是“重复加变化”。福斯特提出的节奏概念可以如实地描述厄德里克的叙述技巧,厄德里克在小说中擅长采用不同的叙述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件事情进行描述,这恰似在一个交响乐的整体中通过变奏的方式重现某些主题。厄德里克的小说看似结构杂乱无章,“但是它仍然会凝聚在一起,因为它在内部被作者缝缀起来了,因为它含有节奏”。这个有节奏的整体“有自己的生命”,能够发展和进化,“它不像模式似的老待在那儿,而是以它那优美的消长起伏使我们心里充满了惊讶、新鲜和憧憬等感觉。”厄德里克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节奏的美感,“它就是扩展。这就是小说家必须遵守不逾的诀窍。小说要扩展而不要完成。小说要持续发展而不要圆满地结束。”福斯特指出:“我并不认为事先把小说的内容规划停当才动手写作的那些作家,能够把节奏安排得非常妥帖。它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凭着作者的心血来潮而出现,才能产生效果。可是这效果将会非常美妙,而且不必以危机人物的塑造作为代价,也减轻了我们对小说外部形式的要求。”厄德里克正是这样一位善于运用节奏并且能够灵活把握节奏的优秀作家,她常常会“心血来潮”,突发奇想,不断创新,一个人物的故事引发另一个人物的故事,从一部小说扩展到另一部小说,因而厄德里克以北达科他州为背景的系列小说才能够按照优美的节奏持续发展。随着厄德里克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作,其小说的整体节奏将会达到更加美妙的境界。

路易丝·厄德里克小说的叙述模式和叙述自由的活力不仅来源于西方文学传统的影响而且源自于她自己与印第安人讲故事传统的密切关系,她的小说文本中突出体现了印第安文学传统话语。厄德里克童年时就喜欢坐在大人身边,倾听他们讲述故事。而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家族成员身上,它们反映了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给厄德里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厄德里克继承了印第安人讲故事的叙述传统,她把这种特别的口述传统在她的小说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她在小说中没有对这些故事进行系统的文字表述,而是把它们写成两个人或几个人在闲谈,从某个人聊到某件事,所以读者的感觉就是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这在故事中留下了许多空白,也留下了许多无法解开的谜。正是在这些空白之中,厄德里克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的神秘。事实上,她写作中看似实验性的技巧,如非线性的自由叙述声音、诸多头绪相连的叙述模式、主题的变奏、开放式的叙述等都产生于印第安人讲故事的传统。厄德里克当年在印第安部落里常听别人讲故事,她就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构思自己的作品,她说印第安人的口头叙述传统是自己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是她的许多故事采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主要原因。”由于口头叙述的观念已经深入厄德里克的心中,她自然而然就采用插曲式和非线性方式进行小说创作。她认为这样的作品以讲故事作为开始,“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开始和发展的,似乎从来不是从开头的地方讲起。恰恰相反,我们似乎一直围绕着一个中心在建构些什么,但是这个中心可以在任何地方。”在插曲式的结构中,厄德里克给予其叙述者的声音充分的自由,她说:“我没有对人物和声音进行全知全能式的控制。”在接受赫莎·黄(Hertha Wong)的访谈时厄德里克同意黄女士的观点,承认人们在阅读《爱药》时“感觉是听到各种错杂凌乱的闲谈”,没有全知叙述者“告诉我们事情实际上是怎样的”。小说中的叙述者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但是厄德里克认为就整体结构而言,《爱药》中的这些杂乱的闲谈是联系在一起的,各个独立的口述故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她承认《爱药》一书的结构是实验性的,是一种对传统小说结构的变革,她认为采用此种形式“也反映了讲故事这个齐佩瓦民族的主题,这是与一个核心神话人物、与一种文化或一位英雄有关的一系列故事。一个人讲述关于一个事件的故事导致另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又会导致这个特定人物生活中的另一个事件。一夜又一夜,一日又一日地讲下去,构成了一整套故事”。一个接一个的故事连续不断,形成了逐渐扩展的叙述模式,这不仅是厄德里克所继承的齐佩瓦部落故事的特点,而且是她的家庭讲故事的特点。她说当她的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开始讲故事了,一个接着一个。你只要抓住上一个人讲的故事结尾:它使你会想起某些事情,然后你就继续讲下去。”厄德里克指出,无论是在齐佩瓦部落里还是在她家族里讲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传统,那就是“永远不会放弃故事当中的那些人物”,正是这样通过讲故事而达到叙述生存(narrative survival),她和她的丈夫迈克尔才得以将写作继续下去。厄德里克说:“我想我和迈克尔就是在像这样地写作……不管效果是好还是坏,我们似乎总是不能割舍我们笔下的人物。”虽然齐佩瓦讲故事的传统在延续,但是这些古老的故事也会随着后辈讲故事者凭借自己的经验所添加的新成分而改变,因而传统的故事可以包含新的材料,这些新的材料往往来源于非齐佩瓦族乃至欧洲的资源。变化中的延续是厄德里克在《爱药》中反映的齐佩瓦讲故事传统的特征之一。印第安人部落讲故事的模式世代延续与自由变化相互结合,这种叙述传统所表现的生存价值反映在厄德里克的创作中。她在《我应寄身之处——一个作家的地方感》(Where I Ought to Be—A Writer's Sense of Place,2000)一文中指出:像她这样的土著美国作家有责任通过延续古老的模式和吸收新的成分来提升土著文化的发展水平,“面对遭受的巨大损失,他们必须述说当代幸存者的故事,同时对于在灾难之后得以幸存的传统文化核心必须加以保护,予以赞美。”路易丝·厄德里克本人正是这样做的,其小说的叙述技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口述故事的特征。例如,《痕迹》中主要叙述者纳纳布什对自己故事的描述反映了厄德里克家族里讲起故事来一个个事件相互连接、没有结尾的特点。纳纳布什说他那些有关往事的记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全都黏合在一块的”,因此“我一旦开始讲述就不会结束,因为它们从这边到那边首尾相连。”在这同一部小说中,另一位叙述者波林提到的族群闲谈(community gossip)突出了印第安人讲故事重复和变化、延续和不确定的特点:这些故事“每一次讲出来都有所不同,它们既没有结尾,也没有开始……讲故事的人知道的只是自己并不知道任何事情”。路易丝·厄德里克对纳纳布什的描写强调了讲述故事具有增进族群文化发展和增强个人生存能力的作用,因为在印第安传统中,讲述故事是印第安人与病魔和巫术作斗争的武器,口述故事被视为一种仪式,连接神灵与信徒,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讲,印第安口述传统是对抗西方文明的侵蚀、疗治印第安人民精神创伤的唯一良药。纳纳布什就是通过讲述故事使自己活了下来:

在我生病的那一年,我是最后一个活了下来的人,我以开始讲故事的方式拯救了自己。一天夜里,我已经作好了死的准备……我失去了意识,没有了呼吸,以至于连舌头都不能活动了。但是我继续说话然后就恢复了过来。我是通过讲话而康复的。死神没有机会插嘴,泄了气,继续赶他的路。

同类推荐
  • 二十个站台

    二十个站台

    《二十个站台》是青年诗人、评论人江汀的散文集。这批文章按照写作主题分为三辑,第一辑是关于自己生活和写作的散文,第二辑是为作者身边的诗人、小说家、画家而写的随笔,第三辑是对外国文学所写的阅读札记。它们中的大部分曾刊登于在国内颇具影响的《经济观察报》书评版,其余篇目则散见于《北京青年报》《诗刊》《诗建设》《中西诗歌》《旅行家》等报刊。
  • 枫叶红了的时候

    枫叶红了的时候

    十二月份的雪愈加厚了,漫天皆白。在一片白中豁然而开的雪岭煤矿的坑口,不语而威。清晨,坑洞前的雪野,早被民工笑笑他们蹚出一条小路,小路蜿蜒南去,连着炊烟乍起的山村……
  • 另一个人:变形者札记

    另一个人:变形者札记

    世界已经在谎言中变得老残,只等着最后那慈悲的一刀。本书是《船夫日记》的续篇,写于1991到1995年,是凯尔泰斯日记体哲思文集的第二部。凯尔泰斯延续了《船夫日记》中对尼采、卡夫卡、维特根斯坦、加缪、贝克特、伯恩哈德等人广阔的阅读和对话。然而,相比《船夫日记》,本书与作者当时的生活经验联系更为紧密,在五年的记录中,可以看到作者游历欧陆各国。在这些游历的记录中,将日常生活中的吉光片羽,与对生命、人性、民族、自由、伤痛等不间断的思考,与自己的文学创作观念结合起来。看似散落的碎片,而加以艺术的表达。虽然其中有鲜明的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痕迹,但作者对人在大的历史命运中艰难选择的反思,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 孟盛评论集

    孟盛评论集

    本书收录的是90后新锐作家、评论家孟盛的评论作品。他以独特、敏锐的笔触谈论中外作家、40后乃至90后作家的作品。他的评论字字珠玑,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对过去的回忆,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人生的反思。此书文笔并非十分华丽,但思想和内容却足够深刻。孟盛用他的文字书写了青春的蓬勃朝气,用实践展现了“文艺青年”的风华正茂。
  • 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

    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

    《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是此前出版的《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的续编,即第六编“延展期——‘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所不同的是,它除适当保留前书的学术色彩外,又新写了许多与题画诗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较为曲折、生动,或使人唏嘘不已,或令人回肠荡气,平添了几分趣味。本书的特点是将理论阐释寓于故事情节之中,将题画诗发展规律的探讨融于名篇佳作的赏析之中,既引人入胜,又启人深思,既可作一般文学爱好者的通俗读物,又可作有志于学习题画诗创作者的参考教材。
热门推荐
  • 一不小心改变了整个世界

    一不小心改变了整个世界

    一觉醒来,微子启发现自己居然灵魂穿越了。当消化完信息后,原来的社会价值观完全被打破。因为他现在身处的是一个现代修真文明社会,但似乎任何娱乐太过落后。歌是那么枯燥乏味,影视剧情简陋单调。而且还没有他最喜欢的游戏。让微子启明白,自身似乎要做点什么。
  • 重生终结者

    重生终结者

    陶晴的工作内容:搞穿越,灭绝重生!陶晴的工作原则:人开挂,我开大挂!陶晴的工作理念:谁重生,我整死谁!陶晴的工作目标:附身好,天地不知!陶晴的工作现状:综以上,噩梦一场……重生终结者,陶晴喜欢这个职业,因为可以享受斗来斗去斗死人的过程,更因为可以碾转在不同的时空,然后身临其境却又冷眼旁观他们的喜怒痴怨嗔……直到有一天,她自己沦陷在别人的故事里……
  • 向来凉薄,何必情深

    向来凉薄,何必情深

    为了留在唐钦北身边,辛爱放弃了所有,可婚后三年,他却将她锁在地狱。直到父亲锒铛入狱,他为了旧爱不给她留下半点余地,辛爱终于彻底死心!他说,想救你父亲,捐出你的眼角膜,这本就是你欠的,应该你还。辛爱护紧了腹中的胎儿,凄楚的笑了,唐钦北,我不想看见这世界,也不想再看见你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对着剑说

    对着剑说

    传说开天辟地之力化作无数部分,散落在天地间,被称为混沌碎片,得其力量多者既为武王!武王可令逝者死而复生,让活者永生不灭。只要世上还有一个人记得,就能死而复生!这就是武王拥有的力量。天下众生,皆为大小武王而战,只求得赐那永生不灭的殊荣。李天照本来也以为他追求的是这份殊荣,某天他突然发现,他要的是拥有这种力量……
  • 异洞怪谈

    异洞怪谈

    从四个血气方刚、性情各异的年轻保安一次前往仙人洞的普通自驾游拉开帷幕,随即被一股难以揣摩的神秘力量驱使后踏上一段惊悚离奇、充满戏剧性色彩的神秘之旅,期间牵扯了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和因果轮回。这是一部天马行空,脑洞大开到没朋友,永远不按套路出牌的旷世奇书。有史以来首次睿智地将灵异、冒险、悬疑、科幻、黑色幽默等喜闻乐见的元素巧妙杂糅组合在一起,精心呈上一桌让您大快朵颐的另类饕鬄盛宴!
  • 西游路上我为妖

    西游路上我为妖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穿越到西游神魔世界,本身就很妖孽。与妖孽周群一起,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西游之路。
  • 万界共主是女生

    万界共主是女生

    现代杀手的灵魂穿越到玄幻世界,究竟会发生什么……万界共主,不可触及
  • 下堂嫡女:这个夫君有点贵

    下堂嫡女:这个夫君有点贵

    前世她被渣男和妹妹陷害致死,自己的父母因为她而惨死。重活一世,依旧改变不了嫁给渣男的命运。做为洛家迎娶的正室,二女同嫁一夫,第二天却被剥夺了正室身份。被自己的妹妹骑在头上作威作福。可又有谁知道她已不是原来的模样,上一世欠欠下的债,这一世都还回来吧。她静静的说道:“我要让洛凌天和白脂柔身败名裂。”“他们算什么东西?为你我愿意得罪天下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空间灵泉之田园医女

    空间灵泉之田园医女

    本文为1V1宠文,种田养包子你值得拥有。※※※她只是想去见识一下那些刚出土的古老农具,谁知道就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么一个穷困的地方。家徒四壁不说,还有一大群亲戚忙着搬家里仅剩下的一点东西,说是已经给她找好了人家,让她赶紧改嫁。反正相公已经战死了,赶紧拿着抚恤费走人,家里这两个嗷嗷待哺的奶娃娃就交给瘦弱的小叔子照看。苍天啊,这都是些什么极品啊。好在她那个没见过面的相公给她留下了一个祖传的玉镯,竟然可以开启神秘的药师空间。灵泉、医术传承以及萌宠,看她如何利用这些发家致富,完虐极品亲戚,在古代过的风生水起。卖山货,做美食,养包子。买田地,雇长工,建庄园。开店铺,修航道,通海运。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不过,她那个传说已经死了的相公怎么又出现了呢?※※※精彩片段一:"晴晴,为夫回来了。"一个满脸胡须的人穿着盔甲一脸兴奋的走回家,"咦?这还是我们家吗?变化好大啊。""娘亲,你快来看啊,家里来了一个怪蜀黍,宝宝好害怕。"小萝莉睁着大眼睛看着眼前的人,一副被吓坏了的模样。一个小正太挺起小胸脯,将其护在身后,冷静的说道"妹妹不要怕,哥哥会保护你的。"秦晴晴杀气腾腾的从厨房里拿把刀出来,道"我倒要看看,谁那么大胆,敢动我的娃。额,这位大叔,请问你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