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9400000012

第12章 陈晓元(3)

白狗儿装模作样地又四下里看看,然后从内衣里摸出一个巴掌大小的小册子,“我都还没看,我也不晓得是啥子东西。”他说着把手往回里一缩,“你娃千万不要跟哪个说哦。”我赶紧鸡啄米似的点头,也很严肃地说:“晓得晓得。”

我俩头挨头地凑在昏暗的灯光下,心“砰砰砰”直跳。白狗儿慢慢打开那小册子,只看见上面有“516”什么什么“声明”等字样。

我俩恍然,但马上又多少有些失望,原以为从境外来的情报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呢。

“516”是“文革”时期北京的一个造反派组织,“文革”期间有不少大动作,包括砸英代办什么的,“文革”中后期被定性为“反革命”组织。我在连队时,有个高66级的北京知青就曾是这个组织的。1971年7月,我们到连队不久,林彪坠机温都尔汗,接下来就是整天的政治学习。但他却除外,不仅不准许参加政治学习,连里还专门派了武装战士看守,包括他出工。那时他的工作是看守连队的玉米地,那地和傣族的一块玉米地紧挨着。后来他就逃跑到国外去了,据说是通过看守玉米地的那个傣族乌龙(即老大爷)帮忙跑的。我至今还记得那哥们儿姓米,叫若梦。这姓米的北京知青也怪,在连队里对谁都不怎么爱搭理,但我们来了之后,尤其是我和几个同学领头在连里闹了几回事之后,他就每晚端着杯子来我宿舍里小坐,每回来的借口都是要点开水。据说他是从浙江兵团转过来的,还结过婚,但来云南兵团后又给离了,那前妻也还在另一个连队待着。米若梦逃跑出国后,有一回连长还假装无意间问起,说:“听说米若梦和你关系不错呀,是不是?”我说:“没什么关系。他老来我们宿舍倒开水。”

说到“516”,我们这帮小知青其实知道的还真不多。

白狗儿叹口气,收拾好那小册子,站起身说:“也没啥子哦,最多在国外闹点球莫名堂的事,光打雷不下雨,又不是要打仗。”说完,他把枪重又裹进雨衣藏好,说:“走了。改天再来耍。”

我打开门,迎着雨季里的寒风冷雨,目送白狗儿冲出门,直到消失在雨夜。

(白狗儿大名叫白新民,从云南回来后就只见过两三回面,估计这小子还记得那个雨夜。)

姐告雨季里的故事(四):

凌晨枪卡壳

20世纪70年代初期,滇缅边境上有段时间很是紧张。风声多半是老蒋原李弥残部会怎样怎样地搞破坏,当然也包括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等,所以叫“敌情”。

与内地不同,边境上只要一有敌情就异常紧张,这种紧张是内地人体会不到的。

雨季刚至,团参谋长就到姐告连蹲点坐镇去了。我们知道最近一定又有什么情况,自然,这情况是又有了新的“敌情”。

刘崽儿的故事是在参谋长去姐告连蹲点之后的一个夜里发生的。

姐告连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设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全配置武装岗哨,按当时的条例规定,夜晚若有人在十公尺以外不能准确回答当晚“口令”而行为诡秘不作声者,可以立即开枪射击。这命令就是“格杀勿论!”

这天夜晚下半夜,轮到刘崽儿值哨。他的哨位是暗哨。

值夜班最难过的是凌晨时分,到那时候你想要睁大眼睛都不行。迷迷糊糊中,刘崽儿猛然觉得不远处的草丛中有什么在晃动,他立即警觉起来。黑暗中,刘崽儿努力睁大着双眼,可还是什么也看不清楚,但凭直觉,那一定是个人。背上突突冒出一片冷汗,刘崽儿顺过枪指向草丛,低喝一声:“口令!”只有微微的风吹在草丛里发出的“簌簌”声。

“是哪个?再不说话老子开枪了啊!”

还是无声无息。

“遇见鬼了!”刘崽儿故意把枪栓拉得稀里哗啦地响,然后“咔嚓”一声把子弹推上了膛,接着又一声暴吼:“口令!”

这时候,刘崽儿终于看清了,不远处的草丛里有个黑乎乎的人影正猫着腰伏着……准确地说深度近视眼的刘崽儿是感觉到的。这感觉绝对不会有错,他相信自己。刘崽儿汗毛倒竖,放低了身子举起枪感觉着瞄准。黑暗的草丛中,一个黑乎乎的身影猛然跃起,刺啦啦地朝着草丛深处射了出去。几乎在同一时刻,刘崽儿扣动了扳机——“啪啪”……暗夜里的寂静被清脆的枪声打破了。刘崽儿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是打出了一个标准的点射。这也是平时训练时反复练习出来的:在规定时间内用三个点射打完十发子弹。

“站到!”刘崽儿暴吼着提着枪追了上去。

那黑色的身影跑得飞快。刘崽儿在跑动中又一次扣动了扳机,只听得“咔”的一声闷响,他知道狗日的枪卡壳了。

奔跑中,刘崽儿放声大叫:“有情况,有情况……”

远处有狗在狂吠。

隐隐感觉着,前面不远处飞奔的人影是朝着清水河的方向跑,只要过了浅浅的清水河就是国界的另一头:缅甸。

刘崽儿心里有个本能的意念:再咋个老子也不让你跑出国去!

离清水河越来越近,暗夜里的冷风呼啸着从耳边刮过。

情急之下,刘崽儿在奔跑中从腰间掏出了木柄手榴弹。

70年代初期,建设兵团配备的武器多为中国造,刘崽儿掏出的木柄手榴弹也是。这种手榴弹的木柄底部有一个可以旋开的引弦盖,拧开引弦盖拉出引弦,将引弦末端的小铁环套在小手指上,然后投掷出去,投掷出去时的力度将拉响引爆弦。从拉开引弦到爆炸的时间是7秒,这是木柄手榴弹引爆的基本操作动作和原理。

在距离清水河不足30米的那一刻,奔跑中的刘崽儿“砰”的一下,猛然跌倒在地。这一跌把他的身躯直接平展展地给扔了出去,他的胸部、膝盖及面部在跌下去的那一刻发出一种被镇住般的疼痛,脑袋也同时发出“嗡”的一声响。那重重的一跌,似乎被猛然呛住了一口气。

迷迷糊糊中,前方暗夜里的人影飞快地跃过了清水河。刘崽儿在心里大叫一声:跑了!

背后有光亮在闪烁,同时响起一阵急促的奔跑声,刘崽儿知道是救兵来了。跌倒时被憋住的那口气猛然间如被扎破的气球般泄了。刘崽儿直直地趴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黑暗中,有声音低声命令:“注意警戒!隐蔽搜索!动作要快!”

有急促的脚步立即向四下里散开。

有一团昏黄的光照射到脸上。刘崽儿刚想挣扎着爬起身,只听耳边一声大喝:“别动!”

随着喊声,刘崽儿的手臂被死死按住。

“电筒照过来。”又是那声音的命令。

几只电筒同时照射过来,顺着刘崽儿伸出去的手臂,大家清楚地看见:手榴弹引弦铁环处伸出去的那根引弦被拉绷得直直的。

有人蹲下,轻轻拿起手榴弹,又轻轻地从刘崽儿小手指上摘下引弦小铁环。

刘崽儿被几个人慢慢扶起仍坐在原地。那个声音说:“好险!力道再大些手榴弹就引爆了。”周围的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是怎么回事?”那声音问。

刘崽儿想站起身,可两腿软软的怎么也站不起来。

“不急不急,先歇歇。”还是那声音。

此时刘崽儿才知道是参谋长亲自带领着连里众人赶来的。

有两个人把刘崽儿架起来,他勉强站稳,伸出手想说什么,嘴角却哆嗦着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有人点了支烟塞到刘崽儿嘴边,刘崽儿猛吸了几口,镇定镇定情绪,哆哆嗦嗦地问:“老……老子的……眼……眼镜喃?”

立即有若干只手电筒的光四下黑暗里晃动。

“在这儿。”有人把眼镜给他戴好,刘崽儿这才长出了口气,也终于缓过了神。

参谋长问:“刚才是怎么回事,你慢慢说。”

刘崽儿说:“枪在关键时刻卡壳了,否则那狗日的跑不脱。”

参谋长扭头便走。黑暗中,甩过来那晚的最后一道命令:“全部回连队。”

写到这儿,我自己也在笑。等见着了刘崽儿非得问问他是否还记得那个夜晚?估计他不会忘记。若还记得就再接着问:“你娃当时咋个回答咋都是答非所问喃?”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刘崽儿来说,夜岗哨猛然间遇见这样的突发事,谁会冷静如常?

军人也不过如此吧。

但事后众知青兄弟们都庆幸:还好,摔得还不算太猛,若力道再大些,手榴弹一爆炸,刘崽儿就没了。

这是大实话。

第二天,众知青兄弟坐着聊天,说笑间有人问:“哎!刘崽儿,当时你遭吓欢了哇?”

刘崽儿豪爽地笑着回答:“老子怕个球!唉,我承认,是紧张得很。但是老子真的没怕。啥子嘛?一个对一个哪个怕哪个?要是老子眼睛看得清,那狗日的早就遭老子一枪给弄翻了。”

这也是大实话。

我信。

姐告雨季里的故事(五):

强行偷渡

姐告地处瑞丽江东南岸,背靠瑞丽江,三面与缅甸接壤,是边境上的一块飞地。去姐告的人若从县城出发,沿公路步行三公里,下公路便走上田间小道,待路过一座傣家寨子,再前行约一公里,就上到了瑞丽江堤坝。

江边堤坝上,自然生长着一排一排一蓬一蓬茂盛的凤尾竹。高大的凤尾竹直耸入云,再把茂密的枝叶从半空里弯下腰来,随着微微的江风摇曳,便发出一阵阵“哗啦哗啦”声。在堤坝铺满细沙的软软的小路上,时不时会冒出几树野酸果,暗紫色如指头大小的野酸果散落地点缀在枝上,任人采摘,入口酸涩回甜。

去姐告的人到了渡口,如果船还在江对岸,便站在渡口放开嗓子长长地“哦嗬”一声,然后坐在江边的草地上等待。若在雨季,江面水大,江面也会比旱季时宽出许多,从江面看过去,江对岸的人都显得极小。“哦嗬”声和着江水的“哗哗”声顺着江风悠悠地传过去,过不了一会儿,江那边就会传回来一声长长的“哦嗬”声。

只要不是赶街天,渡口就不繁忙。来来往往的多是姐告寨子里的傣族人和农场姐告连队的人,从姐告国界对面木姐来的缅甸边民也少,摆渡的傣族乌龙(即大爹)也就轻松了许多。往往来了需要过江的人,傣族乌龙并不着急,只坐在船头悠悠地裹着毛烟抽,待三三两两地再来些人,好歹把细长的小木船坐得满些,才拿起竹篙长长地吆喝一声,从从容容地把船撑出去。

常在渡口过往的人相互间大多有些熟悉,至少也是看着面熟。偶尔出现个面生的人,尤其是对要去姐告的,摆渡的傣族乌龙就会客客气气地询问:“你从哪点来,要克哪点?”傣族人在说汉语“去”时,发的音是“克”。“你克哪点”的语尾音声调向上扬去,那个“点”的音便渐弱渐远。无论男女,只要不是吵架,那口吻都是软软的,很是受听。被问及的人于是客客气气地回答:“我从农场来,克姐告找老潘。”这回答是能过关的。老潘是农场姐告连队的领导,江两岸都知道。如若被问及的人回答不出个来龙去脉,摆渡的乌龙就会收起客气,严肃地告知:“哦,你是哪个我晓不得喽,姐告你不得克不得克。”往往这时,傣族乌龙都会很认真,而同船的傣族人也会紧紧看住被询问的人。

毕竟是在边境,边境的人会生出本能的警惕。因为只要到了姐告,抬脚不过几百米就是缅甸边境重镇木姐。

这天午后,几位傣族比郎(即大嫂)挑着竹筐从田埂上了堤坝,一路说笑,时不时还会委委婉婉地唱几句傣歌。行进间,在离渡口不远处,她们猛然看见有几个陌生的汉族男女站在一大蓬凤尾竹阴影里,共有五人。看模样,是两位中年男女和两位老年男女,还有一个是年轻些的男子。领头的比郎于是一愣,上前一步正待发问,陌生人中的那位中年女士已经走过来,用普通话很礼貌地问:“老乡,请问这儿哪能过江?”被问到的傣族比郎仔细地打量了她一番,又扭头看了看她身后的那几个人,用生硬的汉语问:“你们从哪点来?要克哪点?”“哦,我们就想过江去……”“你们要过江搞哪样?你们格是农场的人?”此时,那位中年男士也走上前,有些急切地说:“我们……没什么,我们就是想过江。”几位傣族比郎警觉起来,几乎同时放下肩上挑着的竹筐。领头的比郎提高了声音,尖利地大声问:“过克就是外国,你们要搞西么(即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你们,不得克不得克!”这态度很坚决。

中年女士也有些急了,也大声说:“我们真的没什么,就是想过江去。老乡能帮帮我们吗?”

那位比郎后退几步,猛然仰天发出一声悠长的啸叫,啸叫中混杂着汉人听不懂的傣语。这使得中年女士吃惊不小,但看这阵势就知道已经没有了退路。猛然间她红了双眼,似有泪要滴下。她摇着头颓然长叹一声,涨红着脸朝身边的中年男士大声说:“没辙了,我只能渡江游过去!”

此时,远远地从掩映在凤尾竹林中的寨子里冲出来一些人,边跑边发出叫喊声。

几个比郎立时从竹筐上抽出竹挑子,横在手里围定了这行陌生人,同时尖声大叫着:“不得克不得克!”

那位中年女士转身猛然跃下了堤坝朝江边冲去,几个比郎见状也尖叫着几乎同时冲下了堤坝。

下了堤坝就是沙滩,不过二三十米就是瑞丽江。那中年女士脚踩在软软的细沙上跌跌撞撞地朝江水扑去,几个穿着紧身筒裙的比郎也歪歪斜斜地在身后紧追不舍。

还站在堤坝上的数人此时都惊得呆呆的……

在一片尖利的叫声中,那中年女士已经飞身扑进了江水中。紧跟在她身后的数名比郎旋即也不顾一切地扑了进去。

从远处飞奔而来的傣族男女已经冲上了堤坝,有人还提着步枪。此时见江水中扑扑腾腾的好几个人都放声大叫。

江中,一个身影奋力游在前面,从姿势看得出她有着良好的游泳技能,但紧跟在她身后的数名傣族比郎显然也不是庸手,她们是临近寨子的傣族女民兵。

同类推荐
  • 人为什么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

    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会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要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
  •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记录:当代家庭原生态

    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讲述当代家庭的爱情、亲情、友情。深入挖掘人性的内涵,反映生命的壮美、人情的冷暖、人性的本真,展示人间的真情、真爱,颂扬真善美。这里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演绎,也有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既有家庭创业经历、也有人与疾病、厄运做斗争的故事;既有社会生活中具有警示作用的案例,也有教子育女的成功典范。这些家庭故事中,有反映人间真情的悲欢离合,那些属于人类的真爱真情,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 在俯瞰中放松

    在俯瞰中放松

    青少年素质读本,中国小小说50强,作者曾颖的小小说大多涉及民工、下岗工人和城乡贫困无助的弱势人群,他用自己的笔,逆主流而动,为小人物树碑立传,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本书是作者几年时间借宿民工村,走访民工子弟学校和在火车站大厅里与回乡的民工们同吃同睡同喜同悲的产物。记录着当下时代转型期中各色人等的悲伤和希望,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用作者本人的话说:之所以要写他们,其一是身边太多这样的人和事充斥于我的眼睛和心灵:其二则是有一种较劲的心态——在这个普遍肥处添膘的社会中,文学不断地远离那些苦难的最需要关注的人群,而把目光投向鸳鸯枕上起波浪式的粉红生活,弱势人群却越来越不被主流文化和传媒关注。
  • 最后的对话(一)

    最后的对话(一)

    在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光,博尔赫斯在布利诺斯艾利斯城市电台中与作家奥斯瓦尔多·费拉里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对谈。这既是博尔赫斯生前后三年的大规模的谈话,同时,也不同于以往的采访、访谈,这是博尔赫斯一生中难得的、两位作家之间的平等对话。博尔赫斯的谈话,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充盈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和广博的学识,含义隽永,历久弥新。这百余场对谈,涉及话题繁多:关于身份、文学、哲学、爱情、梦、东方、佛学、旅行、探戈、好莱坞……所有的话语,都萦绕着博尔赫斯的灵性,令所有读者“都将以他的眼光来观察万物,并且或多或少,成为博尔赫斯”。能够拥有博尔赫斯,能够阅读他、走进他的智慧世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幸运。本书中文版的引入,让我们有机会来走近博尔赫斯本人,走近他终身奉献和驱策的拉美文学。
  • 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

    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

    本书由阿金著,之所以叫做《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就是因为作者所有的文章都是业余时间做的日记,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不精。为了更好地阅读,作者把这本《阿金文集: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分成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篇中篇小说《有了你,从此不再孤单》,讲的是一个很美的爱情故事。
热门推荐
  • The Merry Men

    The Merry 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可能有点背

    我可能有点背

    世界出现一种特别的物质,暗能。人类体质发生变化,生物出现超自然变异。大学生孟松,机缘巧合下,开启了好运转换系统。“消耗好运点,开启霉运,可以增加体力值啊亲。”咦~增加的体力值呢??这么少!!!“叮,霉运体系开启,请您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少年拯救世界,成长为英雄的故事。本书有逗比,有热血,欢迎入坑。
  • 席少爱妻入骨

    席少爱妻入骨

    三年时光,再次回国却终还是遇到了那个人。原来,他就是那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命中注定。
  • 成大事者思维101技巧

    成大事者思维101技巧

    我们人之所以成为人,我们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自身的思想。为什么我们会说思路决定出路呢?因为我们不成功,大多数不是因为能力不够,也不是因为努力不够,而是因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所以他无论如何努力,只要思路得不到改变,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人大有作为,而有的人却一生碌碌无为,到底是什么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呢?是身高吗,长相吗,体重吗,家庭背景吗,学历吗,认真思考回答都是否定的。
  • 共御

    共御

    小说描写了几个主人公有着杀父和被杀的血海深仇,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逼近家园,大敌当头,众人毅然放下私仇家恨,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保国守土的伟大壮举……
  • 狂神捕鱼系统

    狂神捕鱼系统

    林天:“美女,我看你印堂发黑,大凶之照!我这里有特制宝物可帮你抵挡此劫,你要不要试试?”美女面红耳赤:“流氓~”快步离去,林天:“小子,我看你骨骼惊奇,但是血脉不好,这里有一份逆天血脉,你要不要试试?”小孩:“我妈妈说主动贴上来的都不是好人,骗子!”骂完跑了!林天无奈,45度角仰天长叹:“系统出品,必定精品,为什么你们都不肯给我个机会证明我自己呢?”
  • 天上星辰地上沙砾

    天上星辰地上沙砾

    我只愿如地上沙砾一般平凡普通,未曾想爱上天上星辰一般耀眼的人,不同轨迹的两人,相遇是缘分还是偶然?
  • 等你许芳华

    等你许芳华

    错过了早恋的末班车,顾安安并没有多少感觉,都等了十八年,再多等几年也没什么。可安安未曾想过这迟来的悸动,惊了流年,扰了岁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兽重生

    魔兽重生

    罗雷,一个侦察兵。一不小心,他光荣的穿越了。又一个不小心,他成了魔兽;再一个不小心,他成了小公主的契约魔兽;你说吧,人家穿越都是王公贵族,再不济也是个人,怎么轮到咱穿越就成了魔兽呢?————噬魂刀现天下乱,夺魄剑出鬼神惊!五方豪杰显威灵,箭破繁星落雪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