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000000011

第11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4)

柏拉图犯的错误还包括,他认为知识和意见肯定是从不同事物上得来的。例如,我们看到阴天,预测快要下雪了,这便是意见;如果被我们预测对了,天果真下雪了,刚才的预测就是知识;在这里,意见和知识的题材是相同的。而柏拉图认为,能得出意见的事物,就永远得不出知识;能得出知识的事物,就永远得不出意见。意见肯定是错误的,知识则肯定是对的。柏拉图的这些认识是错误的。

按照柏拉图的意思,哲学家要想成为一个卫国者,就得回到岩洞,同那些没见过实物的人在一起。照这个道理也可以解释耶稣为何来到世间,世间就是洞穴,世人就是等待启蒙、解救的罪人。但是人们又发现一个问题,既然世间万物是上帝创造的话,那么他为什么要建造一个洞穴呢?为什么不让世人直接见到阳光呢?

这是我们从基督教创世的传说中提出的矛盾,与柏拉图没有关系;并且柏拉图并没有承认上帝创造世间万物,他只承认上帝创造了美好的事物。

柏拉图接下来的描述很有意思,内容是要想成为卫国者必须接受哪些教育。他认为一个年轻人最终被选中必须在理智和道德方面都要优秀,要为人正直,勤奋好学,记忆出众。被选中的青年在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要学习毕达哥拉斯派学说,包括数学、几何、天文、声学。学习的时候不能抱有功利性的目的,而是为了净化心灵,以便发现万物背后的永恒。

在当时,没有人去深刻分析星星的运动规律。希腊人认为天体运动中体现着数学的美,尤其是行星的运行轨道如果是一个圆的话。柏拉图总是强调善、强调美好。这就让人产生一种想法,能不能用一种假说将看似无规律的行星运动转化为有秩序的、美的、善的呢?如果能做到的话,就证明这个假说是对的。当时确实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假说,这个人是来自撒摩的阿里斯塔克斯,他提出假说——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是以圆形的轨迹绕着太阳运动。这种观点后来被亚里士多德否定了,他将这个假说归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因为他们也有类似的假说。再后来,这个假说又被哥白尼恢复了。哥白尼的成功间接证明了柏拉图学说在天文方面的假设是正确的。不过,后来开普勒发现行星的运行轨迹是椭圆的,而不是正圆;再后来牛顿发现这种椭圆也不是正规的椭圆。至此,柏拉图学说关于行星运行轨迹是圆形的假说彻底破灭。

这件事情给我们以启示:一个假说,只要它能推动人们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无论事后被证明有多荒谬,它都是有用的;但是推动人们对这件事物的认识之后,这个假说便成为了这件事物继续前进的阻碍。出于对善、完美、信仰的追求所作出的假设,曾经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当时那个年代。不过,在后来成了一种障碍。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后者尤甚——的一些伦理方面的观念便严重阻碍了古希腊科学的发展。

有意思的是,柏拉图学说中将数学与几何看得很重,而且数学与几何也推动了柏拉图的学说发展;但是,近代的柏拉图主义者却几乎没人懂数学。这是专业化罪恶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体现。

柏拉图关于“不朽”的观点

柏拉图有一篇对话名为《斐多篇》,内容非常有意思。描写的是苏格拉底在临死前的谈话。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表达了自己最崇敬的人应有的优点:睿智、善良、藐视死亡。《裴多篇》对于自由思想家的重要性不亚于十字架对于基督教徒。《裴多篇》中的谈话后来发展为基督教的一些重要学说,成为神学的一部分;要是没有柏拉图,这部分神学将无人能解。

从《克利陀篇》中我们得知,苏格拉底的一些弟子和友人曾经计划带苏格拉底逃亡特萨里亚。但是苏格拉底没有逃走,他认为无论判决公平与否,他都不能逃避。他提出了一个后来成为基督教教训的言论:“无论别人如何待我们,我们都不能抱怨。”苏格拉底还设想了自己同雅典法律之间的一场对话,最后雅典法律说雅典人民应该尊敬雅典法律,比儿子对父亲,奴隶对主人还要尊敬,如果你不喜欢雅典,你应该离开。苏格拉底决定留下来接受死刑。

临死之前苏格拉底被允许同亲友进行谈话,他支开哭哭啼啼的妻子,以免谈话被打乱。

苏格拉底同朋友和学生们说,具有哲学精神的人不惧怕死亡,但是不能自杀,因为自杀是违法的。他还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他说人就好比是囚犯,时间就好比是牢狱,囚犯不能私自逃出牢狱。他还把人比做牛马,把神比做牧人,没有牧人愿意自己的牛马死去。这些解释带有明显的基督教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死亡不过是将灵魂同肉体分离开来。这正契合柏拉图的观点,就是美与丑、善与恶、理智与感觉、灵魂同肉体都是一一对应的。基督教也应用了这个学说,但是并没有完全应用。因为那样就承认了上帝不但制造了善,还制造了恶。

认识到思想与实物之间的区别是从宗教上开始的,这一认识最早发端于认识到灵魂与肉体的分离。柏拉图想说明的,也是这一点。

《裴多篇》中苏格拉底还宣扬了他的苦行主义。他的苦行主义的主旨不是提倡禁欲,尽管他也认为应该节制,但是他的主旨是哲学家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他平时不饮酒,但是比谁喝的都多,从来不醉。他提倡的是不要沉溺于酒中,而不是禁酒。同样,他认为哲学家不要沉溺于肉体的快乐,应该注重灵魂。

这种学说后来被歪曲了,变成了禁欲主义;哲学家应该做的其实不是禁欲,而是将兴趣转移到别的事情上。看来哲学家对待结婚生子也是抱着这样的态度,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位悍妇了。

苏格拉底继续说,哲学家将肉体同灵魂分离开来,但是其他人却认为肉体快乐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这些人认为如果不追求肉体快乐,就会有德行。这是错误的。很多教士摒弃了肉体快乐,但是他们迷恋上了权势,打着教会的名义满足私欲;希特勒对感官上的享乐基本上不再感兴趣,而他心里的统治欲望却是最大的魔鬼。

柏拉图将许多影响后来基督教的知识都归于苏格拉底名下。苏格拉底说,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身体是获取知识的障碍,真正的知识是通过思想体现的,而不是感官。这段话中,苏格拉底抛弃了所见所闻,抛弃了经验主义。当时的哲学家都不注重记录见闻,所以只能流传下来逻辑、数学之类的知识。但是逻辑与数学并不是实物,看不见、摸不着。接下来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便是从看不见的数学、逻辑中提取理念,然后将理念等同于善,并认为善就是实在,因而推导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后世一直有人试图证明善等同于实在,也就是真。但是,苏格拉底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了解柏拉图的前提就是承认这一点。

苏格拉底还说,心灵摒弃肉体的欢乐,才能发现最好的思想,才能发现真、善、美、正义和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眼睛看不到的,只有心灵能看到。因此,当我们沉溺于肉体的欢快之中时,是不会得到真理的。这种观点否定了科学上的观察和实验能获取知识。

肉体是我们同这个社会联系的媒介,柏拉图认为我们的肉体带有罪恶:一是阻碍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二是欲望的根源,影响我们获取知识。

他认为人类的进食、生病、肉欲等都是肉体给我们带来的烦恼,这些烦恼阻碍了我们思想;还有战争、杀戮、党阀之争也是为了肉体的享乐,这让人不能安心从事哲学研究;肉体的种种麻烦会打断我们的思考和研究,使我们不能获得知识和真理。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摆脱肉体,让灵魂独立;只有死后才能摆脱肉体,也就是只有死后我们才能获得知识和真理。因此,真正的哲学家永远在追求灵魂的独立。

柏拉图认为钱是战争的原因,而争夺钱则是为了肉体的享乐。这个观点的前半部分同马克思的观点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只要放低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完全可以不靠钱生活。他还认为哲学家不应该从事体力劳动。不从事劳动,哲学家只能靠别人生活。因此,在穷困的国家不可能存在哲学家,雅典则可以。看来,思想和知识的得来也少不了经济条件。

在这一点上,神秘主义的观点不同。苏格拉底认为智慧的得来需要依靠经济条件,但是印度或者西藏的圣人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苦坐参悟,便被认为是有智慧的圣人。

在《裴多篇》中,有人怀疑苏格拉底灵魂不死的说法,苏格拉底便对此进行了论证,但是我认为这次论证非常勉强。

首先,苏格拉底认为万物都有对立面,万物都产生于对立面。生与死是对立的,身体死去便将隐藏在身体中的灵魂激活。像种子一样,种子死去,生出一株植物。

接着,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得来的,而是本身就有的,发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回忆的过程。只有灵魂能得到知识,知识又是潜伏在人身上的,因此灵魂也就是一直存在的。

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坚持知识就是记忆说法,并进行了证明。苏格拉底问一个奴隶关于几何的问题,奴隶给出了答案,从而得出结论奴隶掌握几何知识,但是自己并不知道。他因此得出,智慧一直潜伏在人身上的灵魂中。

但是,从奴隶口中得到的知识是片面的。奴隶不可能知道关于金字塔建造和特洛伊战争的问题,只知道那种人人皆知的逻辑和数学问题。而柏拉图把这些片面的问题等同于知识。

让我们举一个数学的例子来看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数学中有相等这个概念,但是在现实中没有东西是绝对相等的,只能是大致相等。我们说一根棍子的长度是一公尺,这只不过是一种表述,现实中它绝对不可能正好是一公尺。因此奴隶知道的知识是错误的。即使假设有绝对相等这个概念,奴隶知道一根棍子的长度是一公尺也是经验的积累,年龄太小的奴隶可能就不知道,或者给出的答案差距很大。

还有,只有我们生前是灵魂的状态存在,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知识;但是,既然我们生前是灵魂状态存在,我们的今生又是来世的前生,那我们现在也应该是灵魂状态存在。这就产生了矛盾。因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就是回忆,生前已经具备的说法是错误的。

《裴多篇》中,听完苏格拉底的论证,西比斯说:“你已经证明了生前存在灵魂,但是你还没有证明死后灵魂照样存在,同生前一样。”苏格拉底说:“对立面之间互相产生,问题可以被拆分,这些都是发生在复杂的事物上。哲学上的理念是最单纯的、不可分解的,灵魂便是一个理念,是单一的,始终保持一个状态,因此是永恒的。好比美好的事物在不停地变,而美好是不变的。”

他还认为,灵魂借助肉体对这个世界进行感知的时候,就会陷入迷乱。肉体会将灵魂误导。而当灵魂摆脱肉体,他便变得睿智、纯洁。

哲学家的灵魂从出生起便脱离了肉欲的享乐,这样在他死后就可以同众神在一起。如果灵魂贪恋肉体的享乐,死后灵魂便会根据生前的所为进入到动物的体内,来生变做牛马之类的动物。

只有真正的哲学家和爱知识的人的灵魂死后才能与神同在。这就是哲学家不贪图享乐的原因,因为身体不过是灵魂的暂住地,是一个牢狱。如果贪图享乐,那就是在牢狱中犯错,罪上加罪。为什么要节制呢?因为快乐和痛苦的感情会让灵魂和肉体结合到一起,灵魂终将被肉体误导。

有人说毕达哥拉斯认为身体是琴,灵魂是乐曲,琴碎了还会有乐曲吗?苏格拉底否定了这种说法,认为灵魂是单一的,乐曲是复杂的,灵魂不是乐曲。

苏格拉底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对于灵魂的见解。他认为人死后,善者灵魂升天,恶者灵魂下地狱,普通人灵魂入炼狱。

在这篇对话最后的总结中,裴多说:“这个时代中,苏格拉底是最睿智、善良、正直的人。”

同类推荐
  •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筮占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读之书,有“群经之首”之称。《易经》是智慧的哲学,内容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无数人学会了它是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开创和发展事业、怎样去挑战困难、怎么去战胜挫折等方面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而获得了成功。《易经》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坚信,通过此书,你能从《易经》的处世智慧中,找到人生中的自我,从中吸取力量,以此为指导,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
  • 孟子大讲堂

    孟子大讲堂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是中国人推崇的文化大师,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珍爱的宝物。本书以《孟子》为基础去观察孟子的管理思想,融注着真实感,文笔挥洒,是一部可读之书,对大家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大有益处。孟子与孔子并称中华“双圣”,不管在做人还是在治国之道上,都极力推行“仁政”,孟子的治国之道当中,丰富的仁政管理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管理思想是一个极大的启示。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热门推荐
  • 恶作剧之吻:就是要爱你(完结)

    恶作剧之吻:就是要爱你(完结)

    袁湘琴是一个单纯开朗的高中F班女学生,自从在开学典礼上看见代表新生致词的A班江直树,便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个号称IQ200的超级天才少年。经过两年多无望的暗恋,她鼓足勇气在学校中对他表白,却遭到他无情的拒绝,一时间成了全校的笑柄。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湘琴告白被拒后,刚迁入的新家竟然被地震震垮了!眼看湘琴和相依为命的父亲就要露宿街头了,幸好父亲的国中好友阿利叔慷慨伸出援手,但是湘琴万万没有想到,两个人就此展开同在一个屋檐下笨笨女追天才男的全新生活……号称全台湾第一的天才直树几乎没有任何事能难得倒他,所有事情总在他掌握之中,然而湘琴的出现就像一个失控的龙卷风,将他原有的生活搞得天翻地覆,但湘琴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那股傻劲却也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与未来,而湘琴对他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渗入他心中……注:本文为多田熏漫画《淘气小亲亲》1-10卷文字版。为了能使《淘》迷和《恶》(电视剧因为各种原因未将原著中所有情节展现)迷们能更完整的以文字版形式欣赏《淘气小亲亲》,本文中的男女主人公均为恶剧中的中文名字,将背景日本改为中国台湾。
  • 喂谈个恋爱

    喂谈个恋爱

    在错的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人她们俩的爱情也就开始了。此小说是男女主互相喜欢。超级甜。很甜很甜的
  •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颜倾世

    妖颜倾世

    她叫信苍曲,天生妖颜,命定败国煞星,自幼女扮男装,十岁克母,为天地所弃,十四岁被封王爵,得天信国主赐名,代兄为质,远赴他国。认命?认命!为何不认?尔等皆视本上为败国煞星,本上便应了那天命之说,败给尔等看!天下人皆视本上为嗜血妖孽,本上便顺了苍生之意,屠给天下人看!即是妖孽,惑世何妨?世间极炎之地,名为烈焰窟,她在烈焰窟中长大,历经万般磨砺,自创了一种叫做烈焰勾魂的绝世武功。世间极寒之地,名为寒冰谷,他在寒冰谷中长大,历经万般磨砺,自创了一种叫做寒冰断魄的绝世武功。愿望?本王从不许愿!无能之人才会有愿望,本王所求之物,皆会自行取来!比如……号令天下并八荒,六合之内尽匍匐。
  • 这里曾经是汉朝4

    这里曾经是汉朝4

    《这里曾经是汉朝》第四部从霍光重权在握,选拔汉朝新天子刘贺写起,到汉朝王氏及傅氏两大外戚争宠夺利为止。霍光扳倒上官桀等人后,集大权于一身,物色刘贺为汉朝皇帝。然而,刘贺登基以后,因为政治思想欠成熟,胡作非为,霍光迫不得已,将之废掉。没想到,苦命孩子刘病已却因此迎来了人生的春天,被迎入宫登基,君临天下。可是,刘病已在霍光病逝以后,非但没有感激霍氏的提携之恩,反而高悬利剑,一下子将霍氏家族的生死存亡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 那年少年有梦

    那年少年有梦

    世界有三大未解之谜——姜故茶为何如此可爱善良美丽大方端庄?姜故茶身边的人为何如此沙雕不放过任何祸害她的机会?姜故茶被他们祸害成功了吗?姜故茶初三的日常生活——她的爸爸和她的儿子们。姜故茶家里的日常生活——她的狗蛋弟弟和她的美丽妈妈帅气爸爸。姜故茶其他杂乱沙雕事件……
  • 逃婚妈咪很惹火

    逃婚妈咪很惹火

    四年前,他被人下药,强行掳掠了她,又在第二天消失无踪。四年后,她带着孩子跟男友一起从美国留学归来,上班第一天,就发现,总裁,竟然是他!她本是他无数艳遇中的一段,比昙花还要快速,早已经被抛到脑后。可是为何,他看她的目光越来越炙烈,越来越不可捉摸?…………………………她去男朋友家见父母,第一眼看见的人竟然是他。“你好,我是他弟弟。我叫霍建东。”他一字一句,目光阴冷。…………………………婚礼上,她身披婚纱,宾客尽欢,新郎弯腰正要亲吻她的脸,她明媚的笑脸却僵住……他一身鲜血出现在礼堂里,大步的向她走来,好似从地狱里浴血而来的修罗,伸出手,目光里有蛊惑,声音好像带着让人眩晕的迷药:“过来,跟我走……”他的声音渐冷:“否则,我就不能保守你我之间的秘密。”……………………………………有种爱情,深入骨髓。他戒不掉她的味道,一碰,就已经再也无法离开。这世上,总有一个人,能牵动你的呼吸,让你愿意灰飞烟灭………………本文男主深情女主万能,纸醉金迷钱当白纸扔,不食人间烟火!极致虐,慎入。
  • 良田喜事

    良田喜事

    一片痴心换来无情背叛,欲要手刃仇人却被一口缺盖儿的马葫芦送到了陌生时空。极品大姑姐,吝啬老婆婆,怪异老公爹,外加憨傻帅相公,这是什么节奏?啥也不说了,果断奋斗吧!请看,鸡飞狗跳农家院,傻夫悍妻欢乐多。
  • 病态占有:唐少的独宠

    病态占有:唐少的独宠

    她是他的妹妹,她的母亲也是破坏自己家庭的存在,本来该记恨,可是唐君薄在遇见她的那天起就一见钟情了,无法控制心里的想法,他只想要宠她宠她宠她!墙上壁咚,花式撩人,36种撩妹方法你准备好了吗?(后面有黑化捂脸(*/?\*))
  • 现代版宠物小精灵

    现代版宠物小精灵

    苏倦一觉醒来,世界已经大变模样,模样奇特的生物栖息在山川河谷中。没错,他们就是自己十分熟悉的生物一一神奇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