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85900000018

第18章 生存博弈:把控心理才能赢得主动(1)

从某种意义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博弈,与自己博弈也与他人博弈。博弈的输赢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一个人要想成就自我,就必须有上佳的洞察他人心理的能力,并能熟练地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生舞台勇敢的战士,并最终赢得胜利。

【路西法效应:失控的角色扮演】

1971年的一天,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的津巴多教授准备开展一次大胆的心理学实验。他把心理学系大楼的地下室改装成监狱,并以每天15美元的酬劳请来了24名学生参与实验。这些学生已经通过测试,证明他们是“心理健康、没有疾病的正常人”。学生以随机的方式被分成了两组角色:其中九名学生担任监狱中的“囚犯”,另外九名学生则以三人一组轮班担任“狱卒”的角色(没有被选为狱卒和囚犯的学生则作为他们的替补,随时准备替换退出实验的学生)。津巴多教授本人担任监狱长的角色。

为了使实验更真实地模拟现实,担任囚犯的学生都被按数字进行编号;他们每个人都穿上犯人的衣服,戴上脚镣和手铐;担任“狱卒”角色的学生则穿看管服,并戴上黑色的墨镜以增加权威感。在囚犯进牢时,他们按照监狱的正式程序,被脱光衣服,撒上除虱药粉,然后用水管冲洗。监狱方之所以会这么做,其实就是在暗示:来到这里,你的尊严、隐私将一文不值,你必须受我们的支配。

实验的一切准备是相当充分又具有“真实性”的,这也使得参与者们很快对自己的角色有一种定位并迅速地融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

其实,对于实验的主持人津巴多来说,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大的意外,这些“狱卒”实在太业余了,他一再告诉“狱卒”们:你们拥有处置这些“犯人”的权力。渐渐地,情况发生了变化,“狱卒”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拥有某种权力的人,他们开始对“囚犯”们行使这种权力。他们对“囚犯”进行数个小时的禁闭,强迫“囚犯”用手清洗马桶,剥夺“囚犯”的睡眠时间等各种屈辱性活动。在实验进行了仅仅24个小时之后,实验人员发现,“狱卒”们已经对虐待“犯人”产生了兴趣。更可怕的是,他们开始以此为乐。

这个实验当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名编号为8612的“囚犯”心理已经崩溃,他向津巴多提出要退出实验。按照最初的规定,参与实验的人随时都可以退出。可是津巴多却认为8612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才开始一天怎么就能要求退出呢?于是他驳回了8612的请求。后来,一个叫克莱格·哈尼的实验负责人在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后,私自放走了8612,这让津巴多大为恼火。最后,替补人员填补了8612的空缺。

事实上,津巴多作为这个实验的策划人和组织者,他也开始沉迷于自己所扮演的“监狱长”的角色,从而失去了客观性和同情心,似乎一切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如果不是被邀请来采访津巴多的女友克里斯蒂娜看到这一切感到极度震惊,并坚决要求津巴多立即停止这个实验,津巴多还要将整个实验继续下去。实验进入第六天时,在克里斯蒂娜看来,津巴多如同换了一个人,他是如此冷漠、绝情,甚至有些丧失人性。直到实验结束,津巴多才感到恍若隔世,他意识到这些天所发生的事情是疯狂而违反人道的。他们是中了魔咒吗?否则该如何解释一个模拟的实验就这样变成一个“人间地狱”了呢?

人性,是心理学研究永恒的话题,斯坦福监狱实验作为心理学实验中的经典案例,向人们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好人真的会变成恶魔吗?这个实验证明了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好人也会犯下暴行。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被津巴多教授称之为“路西法效应”——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第一位堕落天使,被赶出天堂。路西法曾经是侍奉于神右侧的天使,他有着巨大的、闪耀着银色光辉的一对翅膀,并且十分被上帝看重。而后来,由于他不肯跪拜圣子,不承认圣子的地位比天使高,率领天界三分之一的天使举起反旗,因失败而堕落成撒旦。

斯坦福模拟监狱实验起初是为了研究实验者的角色认知理论,而在实验过程中却发生了诸多变异。本来“善”的“狱卒”在实验中暴露了“恶”的本性,使他们在实验中与实验外成为截然不同的两种人;而“囚犯”在集体反抗被镇压后逐渐成为任由“狱卒”摆布的“玩偶”,失去了对自我角色的认识,更失去了反抗的能力;甚至连实验设计者“监狱长”津巴多教授都因过分地投入实验而不能自拔。这其中不可缺少的是监狱情境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处于监狱环境中,他们对自我角色的认知使他们很快地融入这一体系当中,并影响到个体的生存意志。

【皮格马利翁效应:要想使唤人就得学这个】

皮格马利翁效应源自于古希腊神话中一个美丽的传说。

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常年一个人生活。他非常喜欢雕刻,在雕刻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

某天,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心目中女神的形象。雕刻出来的女神栩栩如生,美丽动人,连他自己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雕像。于是,皮格马利翁每天都要对着雕像倾诉爱慕之情,和雕像谈起了恋爱。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爱神阿佛洛狄忒被皮格马利翁的真情感动,赋予了雕像生命。最后,皮格马利翁就为这位活过来的雕像取名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此后,心理学家将通过赞美、信任、期许等积极情绪使愿望成真的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为了验证这个效应的真实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找了一所小学进行实验。他们随机抽出了300名学生进行智力测试,接着又在这300名学生中随机抽出50名学生,并在私下请校长转告这些学生,他们是测试中智力最出色的学生。

三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又来到学校为这300名学生进行智力测试。结果发现,受到暗示、肯定、鼓舞的50名学生的智力提升幅度远远大于另外250名学生。此外,这50名学生在生活上还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他们变得积极乐观,善于和人交往,甚至变得更加自信。

15年后,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又对这300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没有受到肯定暗示的250名学生里有三位担任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而受到肯定暗示的50名学生里却有三位成为出色的企业家,五位成为高级管理人员。

为此,人们还私下采访了当年一位智力排名靠后却当上了知名企业家的学生。当心理学家告诉这位学生,当年他的智力测试排名其实靠后的事实,这位学生感到不可思议。他说:“这怎么可能!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出色。即使面试遭到拒绝,工作出错,我都相信我的智力很出色,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甚至我走起路来都能感觉到有一阵风。”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神奇功效。当你对一个人投入了期许和赞美,那么人们就会因为受到鼓舞而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老公,麻烦你去拖地。”“老公,我觉得你的力气非常大,由你来拖地肯定能把地拖得很干净。你看那里好脏,我总是没办法把污渍去除掉。”

这是两句不同的话,表达同样的目的——希望丈夫能帮忙干家务。可是,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省“口水”选择说第一句话。我们会习惯地、简短地要求对方去做某件事。结果,我们会发现对方常常不情愿地帮我们干某件事或者直接拒绝。

有一个男人结了两次婚。某天,他的前妻和现任妻子坐到了一起聊天。前妻关切地问:“你累坏了吧,那男人可是条大懒虫。”现任妻子疑惑地说:“不会啊。”前妻不相信她的话,认为她是在为前夫做掩饰,便说:“怎么可能,我就是因为干家务这事跟他争吵不休才离婚的。对于他的懒惰,我实在忍无可忍。”但现任妻子表示男人是个勤快的男人。

前妻还是不相信,提出要秘密观察的要求,现任妻子想了想,也就答应了。于是前妻躲在房间的衣柜里秘密观察男人下班后究竟有没有干家务活。

结果,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了。男人拎着大袋小包的菜回到家里。刚进门,男人就对妻子说:“宝贝,你快来看,我买了很多特价菜。”这个时候,男人的妻子也翻开袋子,对男人说:“天哪,亲爱的,你太厉害了。怎么能买到这么便宜的食物呢!”

男人非常得意,就对妻子说:“你赶快到厨房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吧,我来拖地。我要让你瞧瞧什么叫作能照镜子的地面。”于是,男人的妻子乐呵呵地跑到厨房里准备晚餐,男人就挽起袖子开始拖地。

这时,躲在柜子里的前妻泪流满面地走出来,说:“天哪,我怎么不知道你有这么勤快的一面。”临行前,这位前妻还向男人的妻子请教了“驭夫术”,并表示一定会经营好现在的婚姻。

其实,男人的妻子也没有什么出色的“驭夫术”,她只是在无意中巧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位聪明的妻子通过不断地赞美和期许,让男人变得按照期许的方向去发展。男人每次从事妻子夸奖的事情,都期望能干得比妻子期许的还要好。他会想:“我要让你瞧瞧,我能买到更便宜的食物,我能拖出比昨天更干净的地。”

【群体效应:唤醒心中的怪兽】

历史老师罗恩·琼斯正在给学生们讲述德国在“二战”时期的故事,有不少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纳粹的大屠杀是否意味着德国人真的是生性嗜血残暴?为了解开这个困扰大家的问题,罗恩·琼斯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让全班同学参与一个实验——模拟当时的情景,时间为五天。

实验开始了,罗恩·琼斯首先宣布,他将采取一系列与希特勒当年纳粹政权相似的高压控制:严格的课堂纪律,包括绝对地服从,尊称罗恩·琼斯为“琼斯先生”等。很快,整个课堂的气氛都发生了改变,而原本的优等生不再具有优势,反而是那些所谓的“差生”,显得更能适应环境。

接着,琼斯要求所有人都要喊统一的口号,比如“有纪律才有力量”、“合群才有力量”等,只要一声令下,就必须齐声喊出来。

此外,琼斯还让学生们建立独立的小圈子,创造用于辨识圈内人的秘密暗号或者手势,他们还要负责招募新成员,制作标语、横幅悬挂在学校里。这个小圈子很快就建立起来了,琼斯赋予了他们很大的权力,甚至包括监督其他同学的作业和听课情况等。

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琼斯发现,大家的性格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那些圈内的人,他们凝聚成了一股力量,对自己圈子以外的人显得非常残暴。

对于琼斯来说,之前所做的这些仅仅是铺垫,关键还在后面。他向这个圈子里的学生透露了一个“秘密信息”,说他们是一个全国性运动的一个分部,运动的目的是要找到那些愿意为政治变革而英勇战斗的学生。马上就要有一位总统候选人来参加他们的集会,他会在电视上宣布,要成立一个青年组织。学生们全都热血沸腾、信以为真了。

集会当天,超过200名学生来到了学校的大礼堂,他们兴奋地穿上了统一的白色制服衬衫,佩戴着亲手缝制的臂章,在礼堂周围还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语。然而,罗恩·琼斯却在这些学生面前,播放了纽伦堡大审判的影片,并对他们说:“每个人都会接受谴责,没有人能宣称自己置身其外。”实验到此结束。

在第一节课上,琼斯曾经向学生们提问:“独裁统治的基础是什么?”当时,学生们都知道包括意识形态、控制、监视、高失业率、社会不公、通货膨胀、政治信用破产、民族主义等。但是,当学生们真正面对的时候,书本上学到的一切,似乎都被他们忘记了。

这股操纵学生行为、使他们忘记自己曾经牢记的一切做事原则的力量正是来自于群体,来自于某个集团。罗恩·琼斯的实验证明了:几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纳粹,集体犯罪其实是一个心理问题。

伏尔泰说:“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合群是人类的天性,但当人们毫无原则地盲从、毫无底线地追随时,我们的个性就会被抹杀,理智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心理学中,有个词语叫作群体效应,指的是个体形成群体之后,通过群体对个体约束和指导,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作用就会使群体中的一群人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作用会凝聚成一股无形的能量游走在每个成员之间,让每个个体的能量在群体中都得到强化。如果是正能量变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当然都有好处;如果群体滋生了负能量,比如说“犯罪集团”,那么就会危害到社会。

对于个人来讲,我们或许不具备改变全体的能力,但是,至少拥有选择群体的自由。所以,当你选择加入某个集体时,一定要想想,这个集体给你带来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

《浪潮》是根据罗恩·琼斯的心理学实验拍摄的,电影中有个学生叫蒂姆,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缺乏成就感。在学校里,蒂姆经常被别人欺负,因此人送外号“软脚虾”。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蒂姆一直希望自己身边能有几个“兄弟”。

为了结交兄弟,蒂姆经常给其他男生送一些小礼物,并在他人近乎鄙夷的目光中讨好对方说:“是送你的,我们是兄弟。”可事实上,没有人把他这个窝囊废当兄弟。正因如此,在“组织”成立后,蒂姆非常积极地加入。

对于蒂姆来说,组织意味着一种梦寐以求的力量。

组织给一直处于校园底层的蒂姆带来了生活上的“转机”。所以他全心全意地为组织服务,服从组织的一切安排。

组织规定要穿着统一,所以蒂姆就焚毁了家里所有名牌上衣。统一的服饰的确给蒂姆带来一种神奇的力量。当他被别人欺负时,他开始敢于反抗,用假手枪吓退了寻衅斗殴者,而且那些和他穿一样服装的组织成员也走过来保护了他。

因为组织的存在,蒂姆感觉自己不再懦弱,变得非常强大。在喷涂组织标记时,蒂姆不顾危险,爬上市政府大楼。

组织中的首领叫文格尔,蒂姆自告奋勇地要给他当保镖,弄得文格尔感到莫名其妙。蒂姆一心一意地想维护组织的利益,希望光大它的荣耀。在他看来,组织就是他梦想中的帝国,而文格尔先生就是引领他未来的领袖。

当我们了解了蒂姆的这种近乎疯狂的心理后,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最后组织要解散时,蒂姆会拔枪威胁解散组织的老师。从中不难发现,极端组织成员加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彼此绑架的过程。它提倡以组织的名义消灭异类,却不允许成员主动退出。因为主动退出,对于组织而言是一种无法控制的行为。

在《浪潮》中,蒂姆更像是一个隐喻,就像是每个人心中被唤醒的怪兽一样,控制着人类的心智。事实上,组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群体中,一旦独立的自我站不住脚跟,人的行为就会变得难以控制,变得自我而疯狂。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合作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世界文化思潮等。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第26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第26卷)

    本卷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人的有关书信,其中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写给他们的书信,也包括这些同时代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本卷还收录了部分译者和编者围绕这些书信写作的译者说明、译后记和编者说明,记录了当时发现这些书信的时间、情形以及翻译过程等情况。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活着真好(2):感悟生命,感恩生活

    活着真好(2):感悟生命,感恩生活

    追求生活的真谛、充实自我的心灵,空虚是得不到充实的忧郁,充实是摆脱了空虚的满足。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热门推荐
  • 当爱已成往事

    当爱已成往事

    他们青梅竹马,却敌不过一场雨中邂逅,他们六年婚姻,却敌不过初恋归来,坚守这么多年,她累了倦了伤透了,到最后,她只好选择遗忘……
  • 重生未来之濒危种族

    重生未来之濒危种族

    在未来,有这样的濒危种族,二十岁之前要和其他种族的人喜结连理,并孕育生子,否则二十岁那年就会gameover。胡欢欢就是这样的濒危物种,然后她遇到了个作天作地的中二青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情不毕业

    爱情不毕业

    蒙纱的父亲经营一家烧烤店,她在店里的洗手间偶遇了一个男人,说是她父亲的朋友。她一时误会,报了警,男人被抓紧了警察局,后来才知道,那人是父亲朋友安先生的儿子安云杰。两人的初识便笑料百出,但是日后却互生情愫,最终走在一起。
  • 以用户为本:马化腾的商业管理智慧

    以用户为本:马化腾的商业管理智慧

    本书原汁原味地记录和诠释了马化腾的创业与管理思想精华言论,完整展现马化腾卓越的创业信念、管理思想、创新理念、技术法则、营销与竞争策略、资本运作等。同事,本书也汇集了马化腾关于人生与拼搏的精彩言论,是马化腾在创业、管理、用人、领导思想与理念方面的精华。本书为众多年轻人提供经验和蓝本,也为读者注入人生腾飞的力量。
  • 大唐悬疑录4:大明宫密码

    大唐悬疑录4:大明宫密码

    易学奇书《推背图》,相传为唐代数学家李淳风与天文学家袁天罡所著,融易学、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仅六十则谶言便算尽天下大势。然自成书起,便版本各异,真假难辨,让大明宫充满腥风血雨……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象征大唐百年功勋与荣耀的凌烟阁,突发异象。玩火球的猿猴、一枯一荣的巨树……数个古怪图像,深夜时分出现在凌烟阁中。更为诡异的是,这些图像竟与相传预示大唐国运的《推背图》一一对应。此时的大唐,削藩成功,正值中兴。然而大明宫内,人人自危。
  •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LEAGU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LEAGU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peechless

    Speechless

    Bruce Barry explains how the law and accepted management practice stifle free speech on the job, why employers make repressive choices, and what workers can do to protect themselves. And he shows that not only are our rights as employees being diminished, but also our effectiveness as citizens.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伏案神探

    伏案神探

    肩头三尺有明月,一语成谶无罪恶,笔伏法案罪当诛,拂袖人间有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