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53800000006

第6章 在京城的日子(1)

1.十年七升迁靠的是什么

1840年,曾国藩任翰林院检讨,正式踏入仕途。在随后的十年里,曾国藩可谓是青云直上,十年内连升七级。1843年升任翰林院侍讲,1845年升翰林院侍讲学士,1846年升任文渊阁直阁事。文渊阁相当于皇家图书馆,总领文渊阁工作的是两名文渊阁领阁士,下面是六名文渊阁直阁事。换句话说,这是相当于皇家图书馆副馆长的职位,不仅是直接服务皇上的官职,某种程度上讲也算是皇帝的学友,虽不算实权重臣,却是实打实的皇帝近臣。一般来说,领文渊阁直阁事,往往是成为皇帝亲信、踏入实权阶层的最后一站。很快,1847年,曾国藩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同年出任钦派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不仅进入中央,而且还获得了“钦派”的殊荣。1849年,曾国藩升授礼部右侍郎,同年署兵部右侍郎;1850年,又兼署工部左侍郎。

清代工兵刑礼吏等各部,相当于今天的各部委。每部设最高领导一名,为尚书;尚书下设左右侍郎,相当于尚书的副职。所以曾国藩的官职,大致就是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国防部的副部长。此时曾国藩年仅40岁。以不惑之年即得如此重用,足见曾国藩年轻有为、前途无可限量。

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是内外因同时作用的结果,而一个人的成功之路尤其如此。比如武侠小说里的主人公要练成绝世武功,一方面自身要有特点,或者聪明过人或者愚笨异常,或者“骨骼精奇”或者韧性过人;另一方面又少不了各种高人指点、偶得秘籍、邂逅奇遇,再经过一番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勤勉练功,朝夕相继,最后才能成就一番常人看似不可能的事业。同样的道理,放在官场也一样适用。身无长物就想平地飞升,倒不是不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就像中彩票大奖一样是不能指望的。所以提升自我能力、练好“内功”是大前提,而外部因素则是官场成功的重要助力,高雅点的说法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说得通俗点就是有贵人相助。这一点无论中外都适用,尤其在重人情、重交际的中国,更是官场飞黄腾达必不可少的因素,古今一理。

那么曾国藩的成功,又是如何“内外搭配”的呢?我们就先从“内因”说起。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曾国藩在官场的发达史。从1840年任翰林院检讨,到1847年授内阁学士,这七年里,曾国藩一直供职于翰林院。前面说了,翰林院是一个文职机关,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国立的学术机关,究其性质,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社科院。翰林院的工作并不是十分繁重,对想大展宏图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人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但是潜心治学、自我充实,却是一个绝好的契机。

翰林院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你可以沉湎于舞文弄墨,轻轻松松地完成份内的工作,过着“隐于朝”的优裕生活;也可以奋发图强,抓紧这来之不易的闲暇时光,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念之间,天壤之别。历史只看到多数一品大员出身翰林,却看不到多数翰林也不过是碌碌终生,而波澜壮阔的人生只为那些有准备的人们展开。有志而精明如曾国藩,当然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也许是经过“同进士”的打击,让曾国藩感到自己的差距,也许是在翰林院的七年里,曾国藩致力于学问,积极地充实自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职“充电”。而曾国藩所致力的,就是当时被奉为儒学重中之重的义理学。

这里我们随便聊聊儒学。儒学源自孔子,当初只不过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诸子百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纵横家,孙膑、庞涓、苏秦、张仪,个个都是名动一时的大人物;法家为秦国所独尊,为后来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虽然当时的影响不敌纵横家,但是因为抱对了大腿,后来地位也很是不低;墨家以墨翟为首,倡导和平主义的“兼爱”、“非攻”,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自然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而反观儒家,虽然弟子众多,四处游说,却从未得到过真正实施自家主张的机会,在诸子百家之中,不能算是最成功的第一梯队。这并不能说明儒家的主张水平低下,因为儒家所倡导的伦理秩序与仁政爱民,归根结底是要在一个稳定的政局中才能实现,而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兵者诡道也”,玩弄权术诡道还玩弄不过来,看起来“一本正经”的儒家自然被看作是中看不中用的“起高调”,所以实在是不合时宜。到了秦灭六国,靠“霸道”夺取天下后,更是把倡导“平等”、“仁爱”的儒家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就有了“焚书坑儒”。儒家从此就和秦朝结下了梁子,从儒家掌握中国思想大权的那天起,往秦朝身上泼脏水就没有停止过,以至于今天我们提起秦朝,首先想到的就是屠杀和暴政;秦将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战俘的恶名更是遗臭万年,而对于秦统一中国的伟业,倒只作泛泛之谈。

可是历史就是这样,风水轮流转,保不定哪天就转到我家。秦之后的统一王朝汉,在夺取天下时走的却是和秦不同的路子。秦是诸侯夺取政权,举的是“霸”旗;而汉则是反对暴秦的起义军,举的是“义”旗。虽然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也看不出有多少仁义,但是终究旗号不同,指导思想也不一样。刘家坐稳天下之后开始狠抓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寻求一个与自己相称的理论基础。这时出现了一个叫董仲舒的人,推荐了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并且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强化了君臣伦理的部分,弱化了平等思想,使之有助于维持政治的稳定。而董仲舒敢对儒家思想进行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造,也和秦朝焚书坑儒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流传下来的“正统”典籍少了,空缺的部分自然是大儒董仲舒怎么说怎么是了。从此儒学正式登上中国文化的前台,一领风骚就是上千年。

到了宋代,以北宋程颢、程颐两兄弟以及南宋朱熹为代表的一干学者,又将儒学进行了新的发展和修正。最初的本意,是希望通过对儒学的修正和发展,使之能够和唐以来新兴的道家、释家相抗衡,结果越改越奇怪,反倒吸收了道家的很多内容,提出了“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这种一点都不像儒家正统的论断。其核心在“道”和“理”的观念,指出“道”和“理”是客观存在的至上法则,是一切的根本,传统儒家的“三纲五常”都是“理”的具体表现,人们应该努力抓住本质的“理”,而忽略“人情”之类肤浅的外在表现,即所谓“去人欲,存天理”。这门学问因此也被称为“理学”。又因为程氏兄弟和朱熹对这门学问的突出贡献,别称“程朱理学”。

自此之后程朱理学就成为中国历朝统治者所信奉的理论基石。到了清朝,理学又细分为义理、考据、经济、词章和文经五个学科,其中讲述君臣之道的“义理”则成为重中之重。这门学问,也正是曾国藩“七年充电”专攻的重点。

早在曾国藩就读于岳麓书院的时候,就已经对儒家思想有了系统的了解。较之颇显抽象的理学,曾国藩更倾向于传统的孔孟之道,对具有励志性质的“出仕入世”思想更是情有独钟。成为庶吉士后,他数次给家里书信,都表达了自己对“内圣外王”理想的崇敬,为官要做大官,为人要做大儒。他当时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可见当时曾国藩的决心。

但是后来,曾国藩遇见两个人,在这两个人的影响下,曾国藩转而潜心于理学,终成“中国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一代儒学藩镇”。这两个人,一个叫唐鉴,一个叫倭仁。

唐鉴是湖南善化人,与曾国藩是老乡,嘉庆十九年(1809)中进士,算起来应该是曾国藩的长一辈人物。唐鉴是清朝后期最重要的理学家之一,在当时颇具盛名。1841年,唐鉴调入京城任太常寺卿,道光帝亲自接见,而当时作为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则是道光帝的陪同之一。曾国藩先是见唐鉴神采过人,精气充沛而又庄重内敛,举止气度显然是非常之士,又听道光帝当面对唐鉴盛赞不已,越来越觉得此人不同寻常,于是找了个机会带着崇拜和好奇亲自去拜访了唐鉴。唐鉴对这位翰林院的小老乡也是颇为照顾,几轮问答下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人言谈甚欢,一见如故,自此结下师生之谊。

唐鉴对曾国藩的指导令曾国藩受益匪浅。唐鉴建议曾国藩从《朱子全集》和读史入手,力行修身,“先专一经”,然后再慢慢涉猎其他。一席话说得曾国藩犹如醍醐灌顶,回家后在日记上激动地写下“听之,昭然若发蒙也”。是说听君一席话不仅胜读十年书,而且觉得自己几十年的书都白读了。在唐鉴的指导下,曾国藩为自己立下了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等十二条规矩。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这简直是封建礼教对青少年赤裸裸的摧残,但三十一岁的曾国藩却乐呵呵地躬亲力行、毫不马虎。唐鉴经常找曾国藩聊天,了解曾国藩的思想情况,对有问题的地方及时指出,同时告诫曾国藩作为一位儒者,不仅要精通圣典,更要关注时事民生,这才是真正的内圣外王之路。

在唐鉴的悉心指导下,曾国藩不仅为人、为学大有精进,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克己反省、修身自好的良好习惯,内心也变得日渐坚韧。这对于曾国藩日后在官场沉浮、战事起落乃至能够在功高震主的险恶环境中全身而退,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曾国藩有深刻影响的另一个人叫倭仁,道光九年(1829)进士,也是唐鉴门下弟子,算起来和曾国藩是师兄弟。倭仁治学修身严于律己,连做老师的唐鉴都深为敬佩,认为倭仁“可以称得上圣贤”。作为一代大师的唐鉴,是不会轻易给出这样的评价的,而倭仁受此殊荣确实是当仁不让。倭仁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具体说就是在修身的实践上高标准严要求,有着超于常人的耐性。倭仁曾经与李棠阶、王庆云等共同进行修身养性的修行,称为“会课”:一群人每天记日记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交换日记互相阅读,当面指陈得失。这种活动看似简单,但是日复一日地搞下来,终究难免感到沉闷无聊,或是无话可说、无心得可写,或是消极怠慢流于形式,很多人慢慢就退出了会课。唯有倭仁兢兢业业,一搞就是十年不间断,可见其根性不是一般的强,从理学家的角度看,也说明倭仁的修养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而倭仁修身时所写的日记,也成了修身圈争相参阅的重要文献,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传,足见时人对倭仁的推重。

曾国藩在唐鉴的引荐下与倭仁相识,于是开始了与倭仁半师半友的交情。曾国藩在倭仁的指导下把克己修身的修炼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每天都要专心致志地记日记,还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静坐冥想。静坐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异常困难,尤其是曾国藩在倭仁指导下养成了在修身上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习惯,对自己要求甚高,于是更加痛苦不堪,太静了容易睡着,又容易一不小心想多了失去了“静坐”的本意。曾国藩倒也老实,把自己做的美梦和联想都原原本本地写在日记上,诸如升官发财、酒色财气等等,每天翻看日记自己责骂自己,还找来倭仁帮他一起骂,足见其用心至诚。

不过这样自虐一般的修行,时间久了人终究会撑不住。曾国藩后来因为坚持修行,每天都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精神恍惚,迫不得已,只能逐渐放弃“静坐”一科。大概是出于对自己不争气的愤恨吧,曾国藩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对理学文献的攻读上,并且颇有心得,在学识上成为翰林院里数一数二的人物。

与唐鉴、倭仁二人的交往以及对理学的潜心研修,使得曾国藩原本就已经鲜明的儒家人格更加完善饱满了。曾国藩从理学的思想精髓中提炼出许多为人为官的心得和准则,这些无疑为他日后波澜壮阔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理学的效用

曾国藩从理学中得到的第一条启示就是清正廉洁。在理学上,清正廉洁一方面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源于理学所提倡的对物质欲求的淡薄。在曾国藩所处的清朝中后期,官员工资条上的基本工资少得可怜,以致贪污成风。虽然自雍正朝起以“养廉银”的办法将官员的“灰色收入”明确化,但是人的贪欲是无限的,以至于从一品大员到地方小吏,可以说是无官不贪,甚至连皇帝都对贪官有了特殊的感情,对于一些巨贪宽容放任,直到贪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才不得不痛下杀手,及至抄家充入国库,时人称之为“宰肥鸭”。在这样的环境里,想要洁身自好,看起来很难。

同类推荐
  • 战国大枭

    战国大枭

    这个大枭,可洞庭棹歌,可来去疆场。能举剑纵横天下,也能举剑……为她削个梨子。哦,是“她们”。…… (新书《在下荆轲》正在连载……)
  • 江山战图

    江山战图

    隋末烽烟起,英雄出边荒。河北窦天王,雪夜战金刚;瓦岗枭雄密,火并杀翟让。奸雄宇文氏,弑主谋萧娘;长安李二郎,两战洛阳王。巴陵萧梁帝,跨江取荆襄;东南杜伏威,自号江淮狼。大浪卷苍天,猛将猎隋杨。隋国江山入战图,败者为寇,胜者为王。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史学十讲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史学十讲

    中国传统史学是一座瑰丽的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怎样认识这座宝库,以至怎样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全面阐述这个课题的专门著作。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多样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等问题都做了概括性的讲解。
  • 咸鱼小秀才

    咸鱼小秀才

    文学系大佬因为一场意外穿越古代,竟发现,历史居然被架空了,看他如何在闲鱼人生。
热门推荐
  • 千万富翁之路

    千万富翁之路

    凌洁,一个25岁的大龄剩女,没有事业,没有存款,却因为一个电话,走上一条影响自己一生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凌洁看到了自己的人性上的缺陷。等事情回归平复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忘却那一段发生的事情呢。不能,谁也不能,经历过的事情,会永久的留在你的身体上,那一道道刻痕,将永远伴随着它的主人,只要你想要忘却它,它就冒出来提醒你它的存在,直到永远!
  • 快穿之我的属性是倒贴

    快穿之我的属性是倒贴

    【1v1,甜文】“根据游戏规定,每个新进游戏的玩家都要进行属性检测。玩家要现在检测吗?”“属性?”祁雪不明所以。“简单来说,就是确定玩家在各个世界里所要接受的任务方向。”......“经检测,宿主的任务属性为倒贴。”“倒,贴?”祁雪眉毛微挑,脸上写满难以置信,“冒昧问一句,你们这个属性检测系统是不是一个转盘随机摇,摇谁算哪那种?”“看不起谁?”小萝莉一本正经维护公司:“我们公司在属性测试上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谨的态度对玩家的性格进行全方位剖析,得到的结果绝对真实可靠!”“......”“所以,我性格里潜藏着倒贴倾向?”尽管深表怀疑,奈何属性检测是唯一的不可更改的。祁雪只好怀揣着十二万分的怀疑踏上她的倒贴之旅。
  • 曙光初现(1940-1949)

    曙光初现(1940-194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从国共共同抗日为起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蒋介石父子最后逃离大陆。
  • 逝去时间

    逝去时间

    现实总是教会我们向前看,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事实并不如想象的那样。。。。。。。
  • 全职之旅

    全职之旅

    锻造师,药剂师,铭纹师,附魔师,炼金师,驯兽师,酿酒师,烹饪师......成为全职业大师的墨久,原以为能在异界大展身手,但命运好似在不断的和他开着玩笑。“什么我是奴隶?还是个人人嫌弃的傻蛋?”“哇,好不容易跑出来了,居然迷路了!”“妈呀!魔兽!别追我啦!快跑!快跑!”墨久异世界的全职之旅,就这么在一堆悲剧中拉开了序幕。
  •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颜玖玥幼年失怙,与爷爷相依为命。卓然被疾病缠身,休养在家。那一年,她六岁,他九岁。他们相识于人生最初的寂寞时光里,她明眸清澈,他干净如画。一场意外,让年幼的玖玥失去光明,同时也失去了最亲爱的爷爷。从此命运对她关闭了彩色的窗。年轻的姨妈将她接走,在陌生的城市开始全新的生活。如果知道转身即是漫长的离别,那一日她一定会等他回来。再相遇已是十年后。颜玥的世界依旧没有光明,而卓然却成长为白衣翩翩的英俊少年。他是她人生最美好的牵挂与惦念,依赖与爱恋;她是他深埋心底的愧疚与自责,牺牲与偿还。当玖玥恢复光明,卓然悄然远走,那些尘封的往事一一揭露。背上行囊,她勇敢踏上飞往未来的客机。
  • 帝后:媚乱六宫

    帝后:媚乱六宫

    一句话简介:她看着眼前风华若妖的男子,冷声讽刺道:“惜若竟不知皇上对妾身一介弃妇这么有兴趣。”……***青梅竹马、贫苦相依的夫妻情分在他高中状元之后灰飞烟灭。她抱着三岁稚子跪在朱漆红门前求他回头。寒冬腊月,一盆冰冷的水从里面泼出,随后丢出的是他亲手写好的一封休书。“周惜若,你拿着这银子滚回乡下。这里没有你的夫君!他现在已是郡主驸马!你,配不上!”府门前,满头朱钗的女子笑得得意非常。她抱着稚子在冰天雪地中簌簌发抖,看着那张高高在上的高傲女人,含着屈辱拿起散落一地的碎银。破庙容身,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黯然了此残生,却没想到厄运紧随其后。“娘亲,爹爹不要我们了吗?”发着高热的儿子揪着她的衣襟问道。她心急如焚,深夜求医,却不防病重的儿子却被人设计偷走。从此母子天涯相隔,不得相见。当她再次回到那高高的郡主府邸,看着他一身锦衣绣袍,扶着美艳的郡主从身边含笑而过,终于泣血含恨:“邵云和,终有一天你会不得好死!我要你身败名裂,为我的儿子陪葬!”她狂笑而去,却不知不远处有一双邪肆凤眸把这一切收入眼中。“想要报仇吗?”那个男人挑起她精致的下颌,笑得风华若妖:“朕给你一切你想要的东西。”她看着眼前邪魅男子,冷声讽刺道:“惜若竟不知皇上对妾身一介弃妇这么有兴趣。”三年后,她高高在上,生杀予夺,执掌权柄,毫不容情,负心郎低头低声道:“若惜,你忘了从前吗?”她笑得千娇百媚:“周若惜已死,今日的我,你要尊称一声皇后娘娘。”江山如画,后宫美人如过江之鲫。他翩翩而来,龙袍加身,面容邪魅如妖,究竟他是昏庸无能的少帝还是心有沟壑的一代圣明君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怜她惜她助她,只是这一份深情如何来还?深宫重重,荆棘遍地,帝王之爱若即若离看似有情又似冷酷无情。她在爱恨中一步一血,走上不可回头的一条……此文为弃妇文,美人谋的升级有孩版。高虐+斗智斗勇+加斗前夫小三,不适者请点叉叉。冰的文一向喜宫廷权谋喜江山社稷喜美人英雄,一定要多多收藏!
  • 上神受我一拜

    上神受我一拜

    世人皆知,仙界之上有一位女子,相貌虽然好看,但是天赋实在平庸,可是没有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居然让她遇到了神界之上那至高无上的存在。两人相遇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 重生圣女:王爷帮我个忙呗

    重生圣女:王爷帮我个忙呗

    “你想要做什么?我都能帮你。”“帮我解毒。”“让我当捕快!”……“助我逃婚!”某人一挑眉:“逃婚以后,跟谁结连理?”“跟你。”“成交。”
  • 快穿世界之我想活下去

    快穿世界之我想活下去

    叶灵的生命里只有一件事:工作。并为此而生。可是有一天,一切都不再一样。某某人说,你要嫁人吗?我不错呀?又遇上一个人,看着她,无奈的叹气:你能不能别么蠢?小王爷瞪她:你有什么企图!快说!叶灵:……唉,她只是想好好活下去,活得好那么难吗?(成长型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