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53800000005

第5章 乡下的孩子(4)

1838年,曾国藩再次从家乡出发进京会试。这一次出征,不仅曾国藩本人背负了两次落榜的压力,曾家也渐渐地在财政上表现出不支。那时从湖南到北京,路途遥远,路上的吃用开销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一年曾家竟然一时筹不出供曾国藩进京的盘缠。但是在曾麟书的坚持下,靠向朋友邻居东借西凑,总算是凑够了路费。以至于有人评说:“时公车寒苦者,无以逾公矣!”

但是,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叫作“哀兵必胜”。似乎已经无路可退的曾国藩,终于在背水一战中获得了上天的垂青。三月春榜发布,曾国藩取得礼部会试第三十八名进士,不日即将参加殿试。

在曾国藩紧张准备面圣的时候,又发生了一段不大不小的插曲。说小,是因为这不过是两个人的一番会晤、一段面谈而已;说大,是因为这段插曲真真实实地改变了曾国藩,而这个改变的影响甚至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那日,曾国藩正在住处备考,忽然有人来报:朱中堂叫曾子城去他那一趟。朱中堂本名朱士彦,不仅是当朝的一品大员,更是曾国藩会试的主考官。由于曾国藩此次高中,二人就算是有了师生之谊。曾国藩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给考官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这种邀请面见对当时的曾国藩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于是曾国藩不敢怠慢,忙不迭随来人去了朱府。

进入朱府,拜过朱士彦,二人主宾落座,少不了一阵客套寒暄。朱士彦话锋一转:“贤契,我见你的文字,气势敦厚,将来必能发旺,但是这个名字,觉得有些小派。以名字论,不但不会大用,而且一定不能入词林的。你如果因名字故,不入翰苑,岂不可惜?”

确实,在当时,姓名的讲究比现在要多得多,说姓名左右前程,有时也不为过。曾国藩当时名叫“子城”,号“居武”,取《孟子·离娄下》“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曾子去之,寇退而返”中“曾子居武城”一句之意。作为儒生之名,倒是不错;作为为官之名,确实是小气了些。更何况这是主考官亲自点拨,话里话外期待殷殷,曾国藩又怎敢不改?

于是,曾国藩毅然改“子城”为“国藩”。国藩者,国之藩篱,抵御外侮,拱卫圣京。这个名字一扫原来的酸腐儒气,取而代之的是又红又专的赤胆忠心。至于后来曾国藩果真成为国之藩篱,力克石达开,剿灭太平天国之乱,以儒生出身立下赫赫战功,这与他当时的改名,只怕很难用“巧合”二字解释了。

随后,曾国藩参加殿试,取得三甲第四十二名,授同进士。

我们常说“科举”、“进士”,那么“同进士”又是什么呢?

就好像今日大学有公费生、自费生之别,不仅仅是个单纯的学费高低问题,而隐隐有能力高低、脸面显晦的差异。

我们前面说过,进士分为三等,一等是前三名,称为一甲,授予“进士及第”;二甲次之,授予“进士出身”;三甲最次,人数也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说是“同”,其实是“不同”,就好像现在招生广告里漫天的“国家承认学历”,其实等同于“国家不怎么承认的学历”,都是一个道理。“同进士”即是说与进士相同,换句话说终究不是进士。

在一介草民和普通读书人看来,不管是进士还是同进士,都是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闪亮而高高在上的存在,只有天上的星星才知道彼此间的大小。在个个都是进士的官场,“同进士”就是最等而下之的称呼,就像名牌大学里的自费与全奖,虽然外人看来都是一样的高材生,但是站在一起心中难免各有一番高下喜悲。

所以,虽然曾国藩高中进士,但是一点也不高兴,“即日买车欲归”,自觉受到了比考不上更大的打击,在众人极力劝说之下才回心转意。日后成为中兴英雄的曾国藩,每念及个人档案中这一段不算风光的记录,依然无法释怀。混在官场,最讲究出身,而一个“同”字就是曾国藩一辈子洗不掉的污点,纵然封侯拜相,极尽荣光,仍然不能对这个字释怀,一生深为忌讳。后来曾国藩的幕僚之一李元度,就曾不幸捅过这个马蜂窝。

一日饭后,曾国藩与幕客们休闲扯淡,出个上联求对,联云:“如夫人。”“如夫人”就是小老婆,“如”者,实“不如”也。引申之,此联其实有七个字:“如夫人不如夫人。”如前所述,同者,即不同也。可以揣想,在座才子脑中闪现的佳对,十之八九都是“同进士”,明摆着,同进士非同进士嘛。但是众人看见曾国藩似笑非笑的脸,意识到这是曾国藩无聊挖的一个大坑,于是纷纷笑而不语。唯有李元度一时大脑搭错了线,脱口而出:“同进士。”曾国藩当即老脸一沉,拂袖而去。也是,领导自嘲一下,哪由得下属跟着往里面垫话。后来曾国藩以前有徽州失守获咎、不候审讯等情对李元度加以弹劾,奉旨将他发往军台效力。幸有左宗棠、沈葆桢、李鸿章等联名奏保,得免遣戍,放归乡里。这里面到底有没有公报私仇的成分,就很难说了。

再说被众人挽留的曾国藩,有点不情愿地参加了殿试之后的朝考。朝考排名靠前的可以留京进入翰林院,靠后的将被分发到各县任知县。就像今天一样,但凡是拼死拼活考到京城来的,大多都希望能继续留在京城,曾国藩自然也是一样。所幸曾国藩这次朝考成绩不错,一等第三名。这样,曾国藩就获得了留京的资格。朝见皇上之后,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明清时期,翰林院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地方。一方面,翰林院是储备人才的机关,承担着近似于干部学校的职能,那些被朝廷认为可用而暂时没有合适岗位的人才,都集中在翰林院。一旦出现肥缺,就从翰林院中抽调能胜任的人物走马上任,所以明清两朝,无论是中央一品大员还是地方封疆大吏,大多都是翰林出身,而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更是非翰林不用。可以说,进入翰林院,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官场高层。另一方面,翰林院也是皇帝的智囊团,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一等一的读书人集中在翰林院,如果仅仅是让他们一边闲混一边等着当官,朝廷也觉得很浪费。所以翰林们平时大多要担当为皇帝皇子讲书解书、参加国家级的图书编撰活动的职责,是朝廷的御用文人,更有不少机会面圣,万一被皇上看中,青云平步指日可待。同时,翰林院为了让这些准官老爷能够顺利上岗,也会定期开展各种岗位培训活动。拥有全国最雄厚的知识资源,这所干部学校的教学水平自然也是相当高,算得上是国家开办的学术机关。因此对于读书人来说,即便是在翰林院啃一辈子书本,也是一件无上幸福的事。

曾国藩被授予的“庶吉士”,是翰林院中的一种短期职位,即先在翰林院学习,而随时候补各种官缺,属于翰林院中偏行政的那一部分。对于立志从政的曾国藩来说,确实是个好地方。接下来,只要静待翰林院领导和皇帝的“垂青”就可以了。

但问题是,垂青什么时候能到呢?

大概自从有史记载以来,中国的事情就和“关系”、“后门”等词捆绑在一块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中国自古就是宗法社会,以人伦为最高,所谓“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亲缘的父子、夫妻,到引申出的君臣、朋友,中国人就是在各种人与人关系交织的网络中确认自身的存在,并且一步步走到今天。因此,千大万大,关系最大,这是哪朝哪代都避免不了的事情。翰林的加官授爵也是一样,虽然理论上讲是三年实习期满,考试合格,保证就业,但是理论向来是最不准的。有做官想法的,都希望尽早进入官场,所以找工作走关系套近乎这一套,不仅今天在用,过去也在用;不仅滥大街的大学生在用,金疙瘩一样的翰林们也在用。而曾国藩呢?外乡来客,在京城没根没底,家里又不甚富裕,仅仅是个可保小康的中产阶级,加上翰林院庶吉士不过是个没有俸禄的“实习生”,保障曾国藩的生活已经不易,哪还有闲钱去上下打点?所以曾国藩只能看着自己的同届们一个又一个地飞黄腾达,就算可以用“笨鸟先飞”之类的话自我安慰,终究也是没有办法。

就这样,曾国藩在庶吉士的位置上等了两年。在这两年间,他曾衣锦还乡,在乡亲们面前好好地展示了曾家的荣光;到衡阳拜谒了杜工部祠、石鼓书院;到邵阳查访了武冈、新化、兰田、永丰;这期间大儿子曾纪泽出生了。这一切的一切,对日后的曾国藩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比如他还乡时,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曾家也自此被高看一眼。但是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完全没有“祖以孙贵”的想法。时年六十有五的曾老爷子亲见殷殷厚望成为现实,自是欢喜异常,但是也不忘告诫儿子曾麟书:“我们家是赤农出身,靠着祖宗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有了今天的产业,千万不能忘本。大孙子当官那是大孙子自己的事,我们家吃喝花用都不愁,家里的事不要想着去沾孙子的光。”曾麟书是个大孝子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于情于理都支持老爷子的说法。所以曾国藩后来安心做官,不为家里事务所拖累,也不曾为家里收过黑钱、搭过人情,这在当时那个黑幕重重的官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曾国藩后来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曾国藩做了翰林之后,想着以前穷的时候家族渊源什么的没有时间去管,现在眼看自己前途无量,作为未来的大户人家,家族谱系的事也不能再马虎了,于是亲自到邵阳,走访散落各地的曾氏族人,编修曾氏族谱。这份族谱后来果然大派用场,不仅作为一代名臣的族谱流传后世,成为后世研究曾氏家族的重要材料,更是让曾国藩的独立的价值观和人格逐渐形成、完善,这部家谱也成为曾国藩重家庭、敬祖上的儒家思想人格的重要写照。

1840年,曾国藩参加了庶吉士散馆考试,也就是实习生毕业考试,获得二等十九名的成绩。之后面见皇上,道光帝当时并没能慧眼识珠看出曾国藩的能耐,只是把他当成一个相貌中下、品学中上的普通人,也没多想,就随便授予了一个七品“翰林院检讨”的职位。

翰林院检讨是掌修大清历史的官员,虽然拿着国家俸禄,却是一个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的闲职。可以想见,富有报国之志的曾国藩对这个文书工作肯定不是那么满意。但是从今天来看,曾国藩任翰林院检讨的那一年——1840年,确实是整个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在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年头出任编修历史的官员,也预示了曾国藩日后轰轰烈烈的人生历程。

同类推荐
  • N道贩子康采恩

    N道贩子康采恩

    汉唐有我的商店,宋明有我的商船,春秋与三国更是有我的军队!你问我一个商人要军队做什么?岂不知:下贾贾粮、中贾贾丝、上贾贾国。且看康采恩如何打造一个时空贸易帝国?!
  • 开元情诗与剑榜

    开元情诗与剑榜

    大唐开元、天宝年间,流行“三大诗榜”,一旦诗榜上有名,好处数之不尽!进可进士及第,封侯拜相!退可闻名江湖,天下风流!陈成的目标,便是在三大榜单全部拿下第一!虽然我不会写诗,但我可以抄别人的啊!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那我就“五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李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那我便“十三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为啥,就要压他俩一头!只可惜……“世人穿越都抄诗,我因抄诗误一生。”熟读穿越小说的小陈同学自认为可以凭借后世的诗词,击败各路大神,在未婚妻和小郡主面前倍有面儿。可现实是,即便你拿出后世最好的诗,盛唐的大神们依然可以轻松吟出胜你十倍的作品!当场啪啪打脸!七绝圣手王昌龄!襄阳隐士孟浩然!边塞高适与岑参!旗亭画壁王之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当然,少不了还有永远屹立于华夏诗歌巅峰之上的李杜!李杜!李杜!那我还是……从头开始学吧……大神们轻虐哦!
  • 凝瞩之下(慕士塔格文丛)

    凝瞩之下(慕士塔格文丛)

    绵长远去的塔什库尔干河在勾勒整个帕米尔高原的轮廓,碧空如洗,流云逶迤,远山静默……《慕士塔格文丛:凝瞩之下》收入的作品,都是作者潜心数年时间,深入新疆各地走访,参考了大量文史资料写成,力求对新疆地域和人文进行较为全面、准确、通俗的介绍。我们真诚希望,通过《慕士塔格文丛》的介绍,引领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
  • 大世王朝

    大世王朝

    我曾经见过很多人,他们有好有坏;也曾经做过很多事,同样有好有坏。我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就是天之骄子,自己是顺天而赢。但当我油尽灯枯、回首一生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如此可笑渺小,如此孤独无靠。我叫慕容皓,我曾是北燕的三皇子,也是大世王朝的开国之君,更是这天下芸芸众生中的一颗尘埃。我曾经为了自己的利益,杀过人,害过人;也同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过,奋斗过。我曾经有我爱着、并爱着我的姐姐,我曾经有忠于我的部下,我曾经有个美满的家庭,有个爱我的妻子。但到最后,我什么都没有了。但是!若有来生,我也会毫不犹豫的重新走上这条孤家寡人之路!这是我的时代,这是我的万里江山!这是我的,大世王朝!
  • 重生之我是赘婿

    重生之我是赘婿

    陆小风穿越异界成为商贾赘婿。“赘婿?那岂不是不能三妻四妾了?”,,,,“陆小风你只是我宁府的赘婿,希望你有自知之明…”“哈哈,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宁霜儿,你希望你能找到如意郎君,我们和离吧!”
热门推荐
  • John Bull on the Guadalquivir

    John Bull on the Guadalquivi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柠檬到甜季辽

    柠檬到甜季辽

    梦想是一个人不浑浑噩噩活下去的资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遇到一生的挚爱,虽然有波折,但都没有关系,有你有音乐就好。PS:文中歌词为五味少女社原创,侵权必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游戏异界大玩家

    游戏异界大玩家

    岁月浩渺,苍生畏戒……世间万物皆有其定律,一个人、一条狗、一泡屎,都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正所谓不在三界外,难逃五行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即使生来避过人间动荡,也难逃那宿命轮回。人中之龙凤,弃天而行,与神夺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城下笔记

    城下笔记

    作者真诚记录了大学毕业后十年间的经历、观察和省思。这批随笔,或记叙“趣事”,或主题思考,或对生命难言之痛的幽黯表达,皆是作者沉浸生活的即时性书写。作者直面日常生活,念念不忘将反思和审美注入日常生活,使自我更加健康、美善。
  • 上帝是游戏策划

    上帝是游戏策划

    随着一阵头痛,我从沉睡中醒来。对这个世界感到十分陌生,我是谁?为什么在这儿?你可知道世间万物运行的密码?这些问题的背后一切答案竟然是……
  • 微光似火

    微光似火

    光似那涓涓细流哺育着人间,于哪那无尽黑暗中寻找一丝光明,不仅是对生的渴望……
  • 图解曾国藩家书

    图解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经历和从武生涯,包含书信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定国安邦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精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