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53800000037

第37章 盛名之下(4)

当时哥老会在三江两湖四处聚众抢劫官府,杀人越货,弄得地方秩序大坏,人心惶惶。但是,曾国藩下手一抓,全是湘军的官兵。曾国藩怕地方官深查哥老会会捅出大娄子,就连连写信给在老家清查哥老会的弟弟曾国满说,一定小心从事,对这些人要以礼相待,以批评教育为主。试想,一个江洋大盗,杀人成性,是批评教育所能改变的吗?但是,曾国藩这么做有他的难言之隐。

曾国藩派人调查后发现,三江两湖的哥老会数湖南最多。湖南一省中,正好又是湘军招募的集中地,湘乡、湘谭、长沙、善化、湘阴、宁乡、益阳最多,其中又数他的老家湘乡县最集中。查来查去,查到自己老家的头上了。他最担心的是,若是哥老会发难,首先遭到攻击的一定是他们曾家。曾国荃每年省亲都是大车大车的东西往家里运,这在湘乡无人不知。如果曾国藩查哥老会查得太紧,这些人的亲人找曾国藩的家人报仇的话,那将是灭族之灾。

曾国藩认为早晚难逃“劫数”,让家人随时准备“避乱远出”。家里人一听非常恐慌,商量全家搬往南京,但又舍不得家产。经与赵烈文等反复商量,曾国藩把自己的家眷子女接到了南京,避开湖南。

曾国藩连自己的家人老小都顾之不及,何谈“肃靖”地方?

不久之后,曾国藩被调为直隶总督。至此,曾国藩的梦想完全破灭了。

6.首次晋见太后

同治七年(1868),官文因进攻农民起义失败而被免去直隶总督职务,调两江总督曾国藩充直隶总督。直隶总督在各总督中是最重要的,曾国藩未立新功,为什么把他安排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上来呢?为此,曾国藩找来赵烈文商量。赵烈文也觉得这样的调动违反常规。曾国藩说,去年年终考察官员时,他所保奏和参劾的朝廷一律未动,说明朝廷不信任自己了,为什么还要让自己任直隶总督?赵烈文也看不清究竟,不过他劝曾国藩,从剿捻的战场回到两江任上的时候,曾国藩由协办大学士升为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又加云骑尉世职,这说明朝廷对他还是信任的,因此应该上折谢恩。

曾国藩疑虑重重,又拿不出适当的理由推辞,只得于同治七年十一月八日(1868年12月21日)冒着严冬酷寒,率赵烈文等一班幕僚由江宁启行。按照定制,凡是晋升为直隶总督的大臣,都要朝见皇帝。

曾国藩终于要回到他阔别十七年的京师了。如今的大清朝,权力都在慈禧手中,不知北京城和十七年前比起来是盛是衰?赵烈文在北京给曾国藩写信描述北京城的景象说,如今的北京城作为一国之都气象糟透了:街上乞丐成群,公开抢案不断发生,市民穷得吃上顿没下顿,有的妇女都没有裤子穿。这样的情形必定是大乱的前兆啊!曾国藩写信问赵烈文如何防止大乱的发生。赵烈文无奈地说:“曾公怎么不知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定律?如果变乱由下发生,国家还可以制止;但是乱因如果在中央,那就是国家濒临土崩瓦解之时,这不是人力所能扭转的。这叫作‘抽心一烂’、‘根本颠仆’,根本无可救药。”

但是,曾国藩对大清朝还是存有幻想的。他认为,慈禧如今大权独揽,遇事能“威断”,恭亲王也颇为勤政,这些说明中央并没有腐烂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是赵烈文看得似乎更为透彻,他告诉曾国藩,慈禧、恭亲王都在耍一些小聪明。恭亲王对洋人一味曲意弥缝,对清朝的未来却没有更多的考虑;慈禧独断专行,只知道使用政治手段,搞得朝中乌烟瘴气。总之,清朝“抽心一烂”的结局无论是慈禧、恭亲王还是曾国藩都无法阻止。

曾国藩到达京师后,朝廷传出谕旨:“赏曾国藩紫禁城骑马,明日养心殿召见。”这可是汉官前所未有的殊荣,曾国藩感到十分高兴。但是,比起紫禁城骑马,曾国藩更关心的是拜见年轻的太后、年少的皇帝。曾国藩和他们虽未见面,但是奏折往来不断,他对清朝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两位掌权者的身上。

第二天卯初,曾国藩来至景运门外,由内廷官员引导,来至乾清门。军机大臣文祥、宝鋆、沈桂芬、李鸿藻早迎候在此,把曾国藩引至军机处。这时,恭亲王奕也来到军机处。曾国藩第一次见到对自己有推荐、保护之恩的恭亲王,赶紧趋前拜见,奕双手扶住,说:“老中堂免礼!”拉着他的手,表现出极度的热情。恭亲王对曾国藩的戎马一生给予高度评价。诸王爷及六部九卿皆至军机处,大家对这位名震当朝的一等侯爷都颇为好奇,众星拱月般簇拥着曾国藩来到两宫和皇帝听政之处养心殿。曾国藩感慨万千,认为自己得到的荣誉和恩泽太多了,一时的心酸委屈顿时化为乌有。

己正(上午10点),曾国藩在养心殿拜见了两宫皇太后和皇帝。令曾国藩不解的是,两宫只是一些礼节性的问话,如“你兄弟几人”,“出京多少年了”,“曾国荃是你胞弟”,“一路上安静吗”,曾国藩老老实实地回答。左等右等也等不到慈禧问他对朝政的看法,要知道,曾国藩最愿意和慈禧等人讨论的,就是朝政和地方的治理问题。

后来又是三次晋见,慈禧每次都是有一搭无一搭地问,漫不经心,不着边际。这让曾国藩感慨良多。太后、皇帝“同治”天下,原来如此!皇帝当了八年,接见大臣竟一句不吭,简直是个摆设。慈禧号称“专断”,四次陛见都是她一人发问,专断是专断了,政事上的明见却找不到丝毫。曾国藩从慈禧的只言片语里猜到,这次能当直隶总督,不过是因为自己能练湘军,调自己来直隶练兵拱卫京师而已。

接下来就是朝宴。朝廷专门设宴招待曾国藩,宴会上曾国藩被安排在汉官首位,接受大家的祝贺,这是曾国藩一生的风光之极。朝宴之后又是无数的宴会:王爷专设之席,大学士专设之席,直隶京官席,江苏、湖南、湖北等省京官席,几科同年席,以及众多的旧友私席……曾国藩终日应酬在宴会之间,朝廷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春节一过,曾国藩受邀参加太后、皇帝举行的春节大典、元宵大典,他见到了满汉全席、百全大宴,太后的“春帖子赏”、皇上的“元日御赐”……曾国藩感到了浓浓的倦意。

元宵节一过,曾国藩无意在北京呆下去了。一直以来的梦想此刻化为泡影,他失魂落魄地奔向保定任所。

曾国藩一路走一路考察永定河水利设施,于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七日(1869年3月9日)到直隶总督上。曾国藩和赵烈文谈起这次北京之行,不禁流下泪来。

曾国藩一一点评朝中人等:慈禧说话抓不到重点,皇帝不管事,恭亲王无权,文柏川(文祥)正派但心思不周详,宝佩衡(宝鋆)不满人口,倭艮峰(倭仁)能理事但是才薄识短。最后,曾国藩不忘评价自己:我更蠢。这样的朝廷哪有希望啊!

北京之行之前,曾国藩的心中还有一种潜在的希望,回到保定,万念俱灰的曾国藩不仅心里空落落的,病情也突然恶化了。先是眼睛昏暗,看不清东西,接下来是难忍的疼痛,吃药针灸都没有用。不久之后,曾国藩的右眼全盲,左目仅余微光。后来,又得了眩晕之症,耳鸣脑胀,日夜惶惶,无法办公。曾国藩只得让人上书朝廷,申请告假治病。慈禧知道后准假,让他好好养病。但是,突然发生的天津教案,又把曾国藩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7.天津教案:两头不讨好

近代以后,随着洋教进入中国,中国人的反洋教斗争就没有停息过。同治九年(1870)发生的天津教案更是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受这次反洋教斗争的影响,此后教案发生的次数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教案为什么会发生,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很大程度上和民族矛盾不断尖锐有关,中国人反洋教的出发点很多时候是和反侵略联系在一起的。当然也有外国宗教及文化和中国的文化传统不相容的问题。

在天津教案爆发前,全国各地已经发生了多起教案,如江苏“青浦教案”、江西“南昌教案”、贵州“贵阳教案”、江苏“扬州教案”、广西“西林教案”等,只是清政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导致了天津教案这样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天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设为通商口岸,各国纷纷进入该地,天津的教会活动也逐渐地多了起来:盖教堂、设教会、开育婴堂、办教会学校等。天津是华北流民的聚集地,无数饥民涌入天津,这使天津的治安情况急转直下。由于人们饥寒交迫,抢劫、偷盗事件时有发生,而对象往往集中在洋人身上;洋人往往以火枪还击,被打死的偷盗者、抢劫者横尸街头。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津教案的始末。

事情的起因是在同治九年五月(1870年6月),法国天主教育婴堂收养的中国婴儿突然死亡三十多名。教会在外运尸体时被市民发现,大家怀疑其中另有原因。恰在此时,天津谣传最近老是发生幼儿被人迷倒拐走的事件,而且很多都指向教堂。这个谣传,无疑使大家把它和突然死亡的三十多名中国婴儿联系了起来。

这时候,天津衙门抓到了一名拐卖儿童的犯人,名字叫武兰珍。这名嫌犯承认把迷药放在熬制的红薯糖里,哄骗幼童,迷倒后拐卖。那么,迷药从哪里来?武说是天主教民王三所授。王三是开药店的商人,他的身份是天主教徒。这和法国天主教育婴堂不一定有直接联系,但是,大家听说这个拐骗犯和天主教有关,自然就和谣传及法国天主教育婴堂死亡大批婴儿的事联系起来,认为法国天主教育婴堂是拐卖儿童、致儿童死亡的幕后黑手。

当时直隶旱情严重,天津一城,饥民聚集,人心浮动。

大家把武兰珍扭送到天津知府衙门去见知府张光藻。张光藻本不想管这件事,但是作为天津最高的地方官,只得审问武兰珍及一干证人。

证人证言不仅讲述了育婴堂的作案过程,而且对细节的描述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例如,某证人指出,幼儿尸体系法国育婴堂弃于义冢,胸膛尽开,心肝俱无,眼珠也被挖去。武兰珍供认,教民王三授以迷药,拐出幼童交给育婴堂,由王三给洋银五元。

张光藻知道的细节其实比这些描述的还生动。近年来,张光藻耳闻的谣传不计其数:什么洋人专吃幼童心肝,求长生不老;洋人用中国幼童眼珠炼化水银等。张光藻知道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但他答应带犯人去找洋人对证,但是警告民众不要闹事。他借用尚未结案的四川酉阳教案说,这个案子就是因为百姓与法国传教士闹冲突,死伤百姓八百余名,闹出了大乱子。天津再不能出现这样的事,不然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随后,张光藻约了天津道周家勋一同向法国育婴堂发出照会,让他们交出罪犯王三,但遭到拒绝。五月二十三日,张光藻、周家勋带着人证、犯人到育婴堂对质,并让武兰珍指出王三来。结果,育婴堂里并无王三其人。武兰珍在法国传教士及教民的指责下张口结舌,天津府、道也只好当场向法国人赔礼道歉,领着人走了。张光藻明知道证人的证词不可信,可为什么还要带人去自讨没趣呢?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他想尽快息事宁人。

张光藻等人走后,围观的群众并不相信武兰珍说谎。他们认为是教堂人员把王三藏起来了,之后双方发生口角,进而互殴。这时,气恼的民众越来越多,有人开始朝教堂扔石头、垃圾。离教堂不远的法国领事馆领事丰大业大怒,带人找到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让他出兵镇压。崇厚表示未经上级允准,不敢派兵。丰大业恼羞成怒,竟然拔枪朝崇厚射击。这时,天津知县刘杰闻讯赶到,丰大业又朝刘杰开枪。这个丰大业不知是不敢杀人还是枪法不好,几枪都没打中。

丰大业的无法无天更是激起了民众的义愤,一拥而上,当场把丰大业及其随从打死。随后,人群冲进法国天主教堂和育婴堂,打死打伤多名法国传教士,又将教堂点火烧了。接着,民众又冲击了法国领事馆、洋行,并拆毁了英国教堂和美国教堂,先后打死二十名外国人。

天津教案发生以后,外国舆论一片哗然。洋人叫嚣这次一定要给中国人一次毁灭性打击。随后,英、法、美、俄等七国立即调集近海各国军舰,进行战争威胁。法国公使罗淑亚扬言要对中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攻陷天津,为各国“受害者报仇”。

崇厚为了逃避责任,向慈禧上奏说:“这件事都是愚民无知、莠民为乱、地方官失职搞出来的。”清政府自以为理亏,于是通过总理衙门向各国照会说,一定严惩肇事凶手,公正处理天津教案。先将天津地方官交部议处,以期平定各国的情绪。但是,各国不满意这样的处理,叫嚣立刻进攻大沽口。

清政府知道再不采取断然措施,国家将面临战争危险。慈禧立即作出决定: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前往天津查办。曾国藩一听又是教案,立刻感到自己的病又重了一些。他知道教案不比寻常案件,其中涉及中外复杂的矛盾,偏向哪一方都要讨骂,中立办案更是不可能。

为什么说又呢?原来,曾国藩一年前处理过一次教案。

同治七年七月(1868年8月),法国天主教一所育婴堂死去幼婴十四名,扬州的士绅开会议论此事,发现该堂数月之内婴儿死亡四十余名。这时候,谣言传说是“乳妈糟踏死”。于是,一场群众性的反洋教运动开始了。

过了一天,在扬州府参加院试的生员首先发起了攻击教堂的行动,大批民众参加,捣毁法国三义阁育婴堂,并将英国在扬州开设的“内地会”教堂焚毁。

同类推荐
  • 英语民族史:革命时代

    英语民族史:革命时代

    大英帝国雄踞19世纪,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新生的美国则称霸20世纪,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地影响着20世纪历史进程。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相续雄霸世界达200余年,这绝不是偶然。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其历史名著《英语民族史》,再加上其回忆巨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几乎完整地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
  • 史记(第五卷)

    史记(第五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清代的皇权与世家

    清代的皇权与世家

    《清代的皇权与世家》讲述了海宁陈氏、查氏,桐城张氏,山东孔氏,以及满洲钮祜禄氏等,均为清代著名的世家大族。《清代的皇权与世家》对其家族形态、人口成长、地域分布,及其与皇权的关系等论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讨论。作者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借鉴人口统计、族谱分析等社会学研究方法,由此跳出了传统历史研究方法的窠臼,为认识有清一代的历史提供了新颖独特的视角。
  • 改写唐朝历史

    改写唐朝历史

    意外穿越到玄宗时代,到了承接唐朝兴衰的转折点,如何拯救大唐,如何让杨玉环不在背负红颜祸水的骂名?如何面对李林甫这样的奸臣?苏某人到了该站出来的时候了。
  • 盛世唐魂

    盛世唐魂

    《起点历史精品作品》穿越贞观。盛世之音未响,异族却再次踏破了玉门关,躲不过的天灾、挡不住的人祸、还有兵锋过处那夜晚中一声声无尽的惆怅与悲哀!只求国泰民安!只求国泰民安!我愿手握秃笔,点缀江山如画,金戈铁马再开万里无边。......酌一杯清酒,在秋月中沉醉。家、国、天下,管他的盛世繁华还是老树昏鸦,我的大唐没有遗憾!
热门推荐
  • 王妃嫁到之这位王爷归我管

    王妃嫁到之这位王爷归我管

    “报!王爷,外面都在说王妃冷酷无情杀伐果断!”“把他们的嘴堵上,扔猪圈里!本王的王妃肯定只对本王好”“报!王爷,王妃把礼部侍郎的儿子打废了”“哼,惦记本王的王妃,不打他难道留着过年吗?”“报!王爷,外面都在传你与别的姑娘有染!”“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否认三连的九王爷当晚拿着特制洗衣板跪在塌前。“倾倾,你可不能听信外面那些闲言碎语。”当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穿越到古代,想坐拥天下美男的梦想还没完成,就一步步的踏入了九王爷的坑里。本文1V1,甜宠,双处。
  • 穿越华山派之倒霉蛋翻身记

    穿越华山派之倒霉蛋翻身记

    本书以轻松幽默搞笑为主,与传统武侠小说有一点区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本书已加入免费看书活动,大家以后都不用花钱了,开不开心?)(因为这是我原本用来练笔的小说,没想过会签约,所以前面的内容写的比较随意,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语言习惯,导致很多读者觉得水,说我在凑字数。觉得水的朋友,可以从一百章以后开始看,再不行就继续往后排排,总有不水的时候,因为后面的内容,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我写的很用心,感谢大家的意见。)
  • 遗失的龙魂

    遗失的龙魂

    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位惨遭灭门的遗孤用自己的力量在战斗,之间他结识许多朋友。让他明白了朋友是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然后和他们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篇章。
  • 小美后

    小美后

    (本文更新稳定,放心收藏。)一只神奇的小白狗,带来一次热爱宠物的小美女的神奇的穿越。有会说话的鸟儿,有日行千里的白龙驹,有爱宠之人,也有利用宠物之人。有儒雅的商界奇才,有身份显贵的太子,有嗜血的国王,都不肯轻易放手。是不是这颗心,终要交付?
  •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美丽与丑陋,光荣与梦想,光辉与嘲弄,快乐与哀伤幻化成多彩的颜色,融入我们的内心和生活,伴我们走过人生每一个驿站。本书介绍了十二种颜色,用颜色来讲述文化,用颜色描述生活,用颜色表述心情。就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融化在颜色里,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吧!
  •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是一本意大利哲学、文化研究文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20世纪意大利产生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克罗齐、葛兰西、贝林格和帕累托的评传;着重阐述他们的理论思想,还介绍他们所处时代、在时代大潮中的活动、其文化背景及思想演进的轨迹。第二部分收录的是关于葛兰西、克罗齐、马基雅维利、布鲁诺、拉布里奥拉和蒙台梭利的学术论文以及对意大利学术名著的批评性评论。第三部分收录的学术性随笔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艺术史和翻译实践。
  • 那个腹黑霸总想养我

    那个腹黑霸总想养我

    陆宝儿,娱乐圈大名鼎鼎的L姓小花旦,一没资历,二没演技,却能高端制作随便挑,大牌综艺随便上,随便过个生日都能过成国际红毯级别。堪称圈内资源小皇后,横行霸道第一人,背景硬的无人不感叹:圈里水太深!陆宝儿:呵呵,圈里水再深,能有我家老狐狸套路深?某狐狸:乖别闹,关灯,我给你看个宝贝……
  • 绯花烬

    绯花烬

    飞花竞逐,蝶蝶沉梦一人一剑,红衣血夹,江湖染指,泠泠此生长恨夜,她携剑从绿云山归来只为一人;中南此,他取忆从拜月教行驶只为一人悲领素妆,心彻凝姜急雪乍看玉阁香梦里闻窗,几度思量心枕恐与墨久殇潜有夜漾,思君漓望过倒浓酒知残芳
  • 迷踪谍影

    迷踪谍影

    不要和我说谎,我能够闻到你身上间谍的味道——孟绍原。一个微表情专家,他确定,自己能够改变很多东西。
  • 叶罗丽精灵梦之倾城绝恋

    叶罗丽精灵梦之倾城绝恋

    仙境深处,有一位绝美的女孩站在湖边,看着湖中心的冰棺,眼角不自觉的流下了一滴眼泪,女孩对着冰棺说:“姐姐,为何你当初那么傻,我会替你报仇的,一定让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一个个还回来。”【本文纯属娱乐,有些是接着原版的,本文不支持王默,真爱粉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