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9300000034

第34章 三线建设与相关省区经济社会发展(22)

1979年,青海省内重工业产品拖拉机、内燃机、矿山机械、起重机械和拖拉机及汽车配件等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但是,由于某些重工产品结构与青海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导致大型农业机械等重工业产品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后在贯彻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中,出现不少重工业企业生产任务不足,产品产量大幅度减少的情况。因此青海省决定停建、缓建112个项目,关、停、并、转了青海钢铁厂、江仓煤矿、上庄硫铁矿、冷湖云母矿、部分军工企业和一批州、县农机修造厂等原料无保证、产品无销路的117个工业企业,对“五五”计划原定的工业产值、产品产量指标做了下调。经过调整的“五五”计划在青海省执行结果良好,工业总产值除1979年较上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各年份均保持上升势头。(翟松天、崔永红著:《青海经济史》(当代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随着1979年援建青海省最后一个机械工业企业——黑龙江省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第二批部分人员和设备的迁入(与1966年8月建立的青海机床附件厂合并成立青海量具刃具厂),为三线建设在青海省的全面开展以及企业职工的大搬迁画上了句号。自此青海三线建设迁入企业基本投产运营。此后追加的投资多为解决三线建设的遗留问题,填平、补齐三线建设时期的各类建设项目。

青海三线建设中,二二一厂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点建设项目。新中国成立之初,接二连三地面临核威胁和险恶的国际形势,促使党和国家高层不得不从战略高度审视发展核工业及核武器的重要性。1957年5月,国家选定了四面环山,中间平地,人口稀少,地域宽阔,边远闭塞的青海金银滩作为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厂址。1958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代表中央批准了基地选址报告。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第一个核工业基地——国营二二一厂在青海省海晏县建立,从外省迁入万余名职工,并单独设立了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即青海矿区。1964年6月,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1964年6月6日,全尺寸的聚合整体爆轰试验在二二一厂六分厂成功进行,这标志着爆炸原子弹的最后一道难关被攻克。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准时起爆。此后,二二一厂的科技人员和职工再接再厉,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中国第一颗氢弹。我国前16次核爆炸的成品都是在二二一厂加工、装配和启运的,实现了武器化进程,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

二、三线建设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和影响

青海的三线建设规模之大,投入之多,成就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青海省建设史上是空前的。三线建设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贡献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线建设改变了青海的工业结构,奠定了青海工业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前,青海省工业生产十分落后,仅在民国28年到30年间,西宁市有所谓的“八大工厂”(在民国28—30年间,马步芳着手筹办海阳化学厂。海洋化学厂所属企业:火柴厂、修配厂、三酸厂、玻璃厂、制磷厂、洗毛厂、织呢厂、代水泥厂,即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八大工厂”。)等一些手工业小作坊。并且青海省原有的民用工业基本是以手工业为主的轻工业。新中国成立之初,青海省先后筹建了茶卡盐场、同仁伐木场、青海绒毛加工厂等国有工业企业和地方国营工厂,发展了机械、电力、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工业。此后,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开启了青海工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以国防工业为中心,配套进行重型加工工业和重型原材料工业与能源交通建设等项目落地青海并建成投产,青海的工业布局和结构发生了改变,为青海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线建设使青海机械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从1965年到1972年从内地共迁入或部分迁入青海的机械工业等企业31个,由此在青海组建工厂企业19个。同时,1.08万科技人员及职工来到青海,这些都为青海机械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加快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员、技术、智力等的支持。同时,大量内地机械加工企业内迁到青海,使青海的机械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64年的10%上升到1975年的31.24%,成为全省工业部门中的支柱产业。

三线建设使青海国防工业形成了一定规模。青海的国防工业在三线建设中先后建立了水中兵器、常规兵器、军用电子产品等6个军工企业,形成了尖端武器与常规武器、地面武器与对空对海武器、军用通信装备与民用电子设备等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手段。青海省还先后试制生产了有线通信器材、高空测量仪、扬声器、家用电器、半导体制冷系列产品、太阳能系列产品、民用爆破器材等几十种民用产品,为战时转入军品生产进行了准备。

三线建设加快了青海地方民用工业发展的速度。三线建设时期,青海地方工业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从加强战备,准备应付严重情况出发,本着更好地为农牧业、为市场、为大工业、为国防军工和出口创汇服务的要求,确立以发展农牧机械、提灌设备、汽车制造、毛纺、合成纤维和为大工业配套服务的修配、包装、协作件加工、辅助材料生产以及以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品生产等7个重点地方民用工业的新建工程。在三线建设的带动下,青海省先后新建地方国营、集体工业企业552个,其中,在机械工业方面新建了青海农业机械厂、青海水电设备制造厂、青海综合电机厂(后更名青海变压器厂)、青海五七汽车配件厂(后更名青海发动机厂)、西宁汽车配件厂、西宁起重机械厂、西宁仪表厂、西宁压力表厂和一批州(市)、县农机修造厂等;电力工业得到发展,建成了桥头发电厂、朝阳水电厂、青海电化厂、西宁灯泡厂等;在电子工业方面,兴建了电子工业企业青海无线电一、二、三、四厂等。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等也都兴建了工厂企业。

此外,青海电力、冶金、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化学、制药、轻纺等工业门类初步建立并得到发展。经过长期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民和镁厂成为中国产镁基地。光明化工厂和黎明化工厂,成为青海化工行业骨干企业。青海制药厂、青海铝制品厂和一部分手工业工厂等的产品成为省内知名品牌。到1975年,青海工业总产值比1965年增长324 %,平均每年增长15.54 %。

(二)三线建设促进了青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青海特殊的地质发展和自然地理演化过程,孕育了具有强烈高原特色的多种自然资源。青海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产有:盐湖矿产(盐矿、钾盐、镁盐等)、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贵金属矿产、稀有、稀土金属、黑色金属等)。青海三线建设前,由于工业化进程缓慢,还有大量资源尚待开发。正是由于三线建设的实施,青海加快了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比如,在优势矿产资源集中分布的柴达木盆地,各种盐类、能源矿产的大规模积聚为工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地处柴达木盆地的涩北油气田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投巨资建设成的盐化、石油化工和油气生产基地。(《百年石油》编写组:《百年石油:1987—2000》,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第414-417页。)三线建设时期又陆续建设了花土沟油田、跃进一号等。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把加快资源开发作为振兴青海的重要举措,以煤、铁、铅锌、钾盐等优势矿产为主,加大对矿产资源勘查、综合利用的投入和开发步伐,初步建成了水电、盐化工、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化工、畜牧业等“五大基地”。这“五大基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青海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企业基础上形成的。

(三)三线建设带动了青海省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增长

在青海的三线建设中,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入,不仅带来了一批先进设备,而且带来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迅速扩大了青海的科技队伍,增强了科技和生产实力。同时,大量随迁家属和施工队伍来到青海参加三线建设。这一时期,青海出现了历史上又一次移民潮,迁入人口规模扩大。1966年到1975年10年内,迁入迁出人口相抵后净迁入19.08万人,平均每年迁入19082人,10年内净迁入人数占同期人口增加总量的17.80%。

青海省的三线建设不仅仅是物质、技术层面的大转移,也是外地劳动力对青海省劳动力总量和素质的大补充。新增的大批科技人员和相关人力资源,成为推动青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有力提高了青海的生产力水平。但后期随着三线建设的结束,大批援建人员回到原籍(1980年以后除了个别年份外,出现规模性的人口外迁),当时流失的主要都是高技术人才,这使后来青海省经济发展中人才资源问题又一次明显地凸现出来了。

(四)三线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线建设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留下了宝贵的三线精神财富。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号称“世界第三极”,是三线建设地区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一个省份。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青海不仅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而且物质条件匮乏,生活环境艰苦,加上高寒缺氧的自然条件,对于当时中东部的随迁企业和职工来说,都是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和精心组织下,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全国各地一大批优秀建设者怀揣着“革命利为重,不怕艰苦,不怕苦难,胸怀壮志,四海为家”的革命理想来到了青海、扎根青海,和青海人民一起共同建设祖国战略大后方。在青海艰苦的条件下,万余名随迁职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座工厂。在“文革”

动乱中,更有不少建设者身处逆境继续坚持在岗位上。随着很多随迁职工在生活上适应了青海的艰苦条件,思想上转变了观念,在艰苦奋斗和奉献祖国的伟大精神的鼓舞下,不仅个人还有家庭都为青海省的三线建设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他们在青海这片土地上毫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和青春。

(五)三线建设促进了青海区域发展

三线建设的选址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决定了布点远离人口较密集和区域发展优势地区。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为确保三线建设按计划进行,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人力支援、物资供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投入,促进了交通运输、城镇建设、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等进一步发展,青海区域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比如,新中国成立前,青海省的交通运输十分落后,没有铁路和民航,勉强可以通车的公路仅472公里,能行驶的民用汽车仅14辆。(翟松天、崔永红著:《青海经济史》(当代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1页。)1964年下半年青海省被列为三线建设地区之一,国家陆续向青海调入建筑施工及勘察设计人员,建筑业施工能力大为增强。1965年西宁市城区开始铺设高级路面;经过三线建设,到1977年,兰青铁路建成并投入运营;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在1965年全国计划会议上被正式列为三线建设重点项目,1975年修至哈尔盖,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铁路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当代中国的铁道事业》(上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394-395页.)1974年格尔木民用机场建成。青海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公路、铁路、民航组成的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运输业的“瓶颈”得到了初步的有效缓解。历时15年的青海三线建设还加速了青海城镇化的步伐,促进了区域布局的调整,形成了以资源为中心的新型城镇数十座。如锡铁山镇,是以锡铁山矿务局的设置而形成的;茫崖镇也是因国家建材局茫崖石棉矿的建设而形成的;花土沟曾经荒无人烟,上世纪青海油田在这一地区建成了主力油田,花土沟遂成为重要城镇。西宁市、格尔木市等城镇,为了适应三线建设工业发展的需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同时通信线路、运输管道等开始建设,逐步发展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促进了区域布局的调整,拉动了青海区域经济的发展,留下的交通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国防科技工业,甚至工业城镇等基础和优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青海建设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页,为改革开放及西部大开发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稳定保障。

同类推荐
  • 工作讲方法 领导有艺术

    工作讲方法 领导有艺术

    本书共分为十四个部分,对领导者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进行了细致的阐释,既有对领导者基本工作方法的介绍,也有关于领导者制定决策、选人用人、沟通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作者刘玉瑛为中央党校教授,善于用故事阐明道理,用实例说明问题,内容生动,案例鲜活,语言通俗易懂,书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工作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介绍,因此该书对领导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修订版·大字本)(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修订版·大字本)(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从“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概念的提出、产生的根源、发展脉络与最终形成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对于读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权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等方面有着特殊意义,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加深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 大国前途

    大国前途

    本书分为“国家前途与国家政治”、“国家前途与全面深化改革”、“国家前途与国家安全”、“国家前途与经济新常态”、“国家前途与社会民生”等5个专题,收入29位专家、学者有关上述问题的文章。
  • 政治认同的逻辑

    政治认同的逻辑

    本书首次将政治认同的概念内涵界定为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形成同向性(一致性、肯定性)的情感、态度及相应政治行为的总和,将政治认同活动纳入到政治实践的范畴,进而把实践性作为政治认同的本质规定。政治认同的过程,是认同主体、认同客体以及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交相互动的实践过程。
热门推荐
  • 九零奋斗甜娇妻

    九零奋斗甜娇妻

    【新书上传求收藏:九零对照组我不当了》又名《重生九零佛系女配》又名《重生后才发现我不是女主角》又名《所有人都带金手指唯我没有》相识并守望十二年,再错过十年,终究没有等到他,却等来他牺牲的消息与亲笔遗书。再睁眼,重回十六岁刚高考完的第二天,自己还未被早嫁成为全县人口中唾弃的不孝的人,也还没有遇见他,一切悲惨的命运还未开始……重生的她决定,光明正大的追求他并表白,不再错过彼此时光;更是要完成前世一直的梦想——成为故事大王!!【没有空间,没有异能,女主最大的金手指就是拥有梦想,并一直在坚持且有一个姐控的弟弟和一个爱她如命的男人】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腹黑女boss

    腹黑女boss

    上一世的我因为获得幻云灵戒,导致我穿越时间来到异世界,既然如此,那么在这一世你们欺负我东方雨歌的人,都给我等着吧!看废柴大小姐如何逆袭!
  • 海贼之炉石召唤师

    海贼之炉石召唤师

    你想当海贼王?曾经我也这么想过,但你知道你所追寻的自由背后是多少无辜者的生命吗?在知道海贼的真实面目之后,我便放弃了当海贼王的想法。现在,我只想杀光你们这些杂碎!我,就是力量的化身!
  • 绝地之旅

    绝地之旅

    “我是个贼,偷得不仅是古墓里的明器,还有你的心。”“我是个男人,我必须面对生死抉择,所以,你去死吧。”“拥有超高智商的舟山部落,本小姐一定要弄到他们的基因。”三个人一台戏,在皖南冰窟,淮南鬼谷,柳州棺材铺,湖北凤凰山,云南瓜子岭,云台大舟山,绝境之地,冒险之旅,欢迎收看。
  • 仙界归来当赘婿

    仙界归来当赘婿

    被压抑五千年本性的逗比天才仙王姜翰,为了破局不惜放弃仙王之身,重新回到地球上,成为一个十八岁的傻子,为了修仙的路上不孤独,身价几千亿的他,决定要吃着软饭,将自己的老婆培养成仙王。
  • 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

    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天生的王者

    我是天生的王者

    这是一本残暴的小说………………………………
  • 护主小鲜妻

    护主小鲜妻

    她是从小隐居在深山老林的少女----巫三三!他是H国让人闻风丧胆,权势滔天的主少----甄傲也!一次暗杀,他无意间落入了那片深山老林,却遇到了正在小溪边抓水蜈蚣当晚餐的她。所以,为了报恩,他将她从深山老林中带出。当所有人都不敢靠近他的时候,而她当着众人的面跳上了他的背,还大声宣扬道:“我救了你,你又救了我,我婆婆说做人要知恩图报,所以我决定以身相许嫁给你!”她的懵懂,她的古灵精怪,她的善良,她的所有都莫名的吸引着他!“你...不怕我吗?”他问道;“我不怕你,再说了,我为什么要怕你啊!你长的这么好看!我喜欢你都来不及!”而她笑答;然而......一件事情的真相被挖出!四年后,他依旧是他;而她已经忘了他,成为了H国最炙手可热的影后。
  • 快穿之炮灰女配有剧毒

    快穿之炮灰女配有剧毒

    系统:大佬,我们的宗旨是实现无辜惨死炮灰女配的遗愿啊!阮唐:我知道系统:可您走的是遇神杀神遇魔杀魔的无敌boss路线啊!!!阮唐:女配没翻身上位?炮灰没逆命成神?系统:……您这是侍美行凶阮唐:还有比做大boss大魔王大反派更爽的吗?ps:本文以《虐渣苏爽》为主!女主不圣母!有粗大金手指!爽爽爽!宠宠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