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5000000002

第2章 古代堪舆学探源(1)

【堪舆:天地人和谐之道】

堪舆的解释

堪舆,俗称“风水”。古人认为,“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就是勘天舆地,即勘察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对人的影响,同时选择地上适宜人生存居住的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也就是堪舆经典篇目《青囊经》所说的“天光下临,地德上载”和“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生”。

堪舆行为何以出现

最早生活于地球上的人类是居无定所的,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迁徙不定,逐水草而居,风餐露宿。直到原始农业发展起来后,才开始过上聚集定居的生活。这时古代先民已经意识到,居室乃安身立命之处,要乐业,必先安居,住得好不好与日常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人们当然希望住宅既能遮蔽夏天的烈日,也能保证冬日有足够的阳光制暖,当然还要躲避洪水猛兽等的侵袭,于是,择地而居的想法很自然地出现了。人们不再消极地顺应自然,而是积极地选择聚居生存的地点,这就是最初的堪舆行为。从这一行为出现的过程,可以看出,堪舆是源于人们求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堪舆与“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其中的“天”是多种内容的融合,即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等。当然,“天”还有自然界的含义。这时,“天人合一”就包含着天人皆物、人效法天、人天协调的内容。所谓“天人皆物”是说天和人都是物,都在运动,都遵循阴阳之道;而“人效法天”是指人要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以求得和谐的生存和发展;“人天协调”是指人生活在自然界,不是被动消极地适应自然,而是主动积极地利用自然,既承认客观规律的存在,又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协调天人关系从而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天人合一”观念产生很早,最初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庄子·达生》中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即天才、地才、人才,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用于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由此可见,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人在天人和谐中起着重要作用。

“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常用的语汇,也是中国流传千年的“堪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一般认为,自然天和自然地是产生人类的物质基础,而勘察天道、地道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勘察内容中“风”与“水”是最为重要的。因为“风”是流动的空气,“水”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必须依靠它们。有清新空气和甘泉的地方,生命就会生生不息。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人类文明多起源于水草丰美的地方,如黄河流域、幼发拉底河等。这也是“风水”养人的一个佐证。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传统哲学和“堪舆学”是源与流的关系。

庄子与董仲舒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庄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出身于破落的贵族家庭,在家乡做过管漆园的小官吏,有时以打草鞋为生,生活贫困。但他的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庄子》一书中。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汉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广川(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就让使者及廷尉到他家询问,仍备受武帝尊重。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今文经学的重要著作《春秋繁露》中。

在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天”是指自然界,“人”是指人类,“合一”是指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但是,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超越性。其“超越性”集中体现在“天”具有伦理道德观、王权政治主张和宗教精神关怀的层面,即“天人感应”。因为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如果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这种思想在汉代曾占据统治地位。

【堪舆的诸种称谓】

堪舆俗称“风水”,其实,除了“风水”这个使用最广泛的称谓外,堪舆还有青乌、青囊、地理、相地、相宅、卜地、卜宅、图墓、葬术等诸多称谓,这些称谓是如何而来的?它们在本质上与堪舆是否有所不同呢?

堪舆

“堪舆”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日者列传》,褚先生记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

堪舆的本义是天地。堪为天,舆为地。《文选·甘泉赋注》:“《淮南子》曰:堪舆行雄以知雌。许慎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除了“天”的意思,还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突。《说文解字·土部》:“堪,地突也,从土,甚声。”一是通勘,指勘察,与“相”同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堪舆指的是察看地势,以选择利于居住和埋葬的地方。

《汉书》引扬雄《甘泉赋》:“属堪舆以壁垒兮,梢夔魍而扶猫狂。”孟康注云:“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由此看来,堪舆是造图宅书的神。后人不仅不知道堪舆神的样子,连他的图宅书也已经亡佚。只有在汉代王充的《论衡·诘术篇》中存有几段引用图宅书的原文。”可见,图宅书是有关住宅禁忌的书。

此外,自汉代开始,有了一些以“堪舆”为名的解说“风水方位之书”。如《堪舆金匮》、《堪舆历》、《堪舆经》、《堪余历注》等。

风水

风水是使用得最多的术语,但实际上,风水与风水术是有区别的。风水是—种客观存在。风水术是主观对客观的活动。风水的本体是自然界,风水术的本体是人。虽然二者有明显区别,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于将二者混在一起。

风水名称的最早记载和解释,一般公认是晋代人郭璞的《葬经》,其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经》简明概括了风水选择标准:“来积上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金代兀钦仄注解《青乌先生葬经》,其中也有关于“风水”的说法,即“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明代徐善继、徐善述在《地理人子须知》中综述前人论说,谓:“地理家以风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谓葬者乘生气也。……总而言之,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此所以有风水之名。循名思义,风水之法无余蕴矣。”

综上所述,可知风水是古代的一门实用技术,即考察山的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择其吉处来营筑城郭室舍及陵墓等,使其达到天、地、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卜宅

“卜宅”的说法最早见于《尚书·召诰》,其中说“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周克商后于洛河之阳选址营建洛邑。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卜宅的相关记载,“卜”是考察、选择之意,并非单指占卜。

卜宅是指择地而居,后来,人们又延伸出一些词语,如卜邻、卜居、卜筑、卜宇、卜食等,意义与卜宅大致相同。

相宅

“相宅”的说法出自《尚书·召诰》,其中有“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的说法,又说“惟太保(注,即召公)先周公相宅”。这说明相宅活动在周代已经十分普遍,有关的记载也十分丰富,最著名的是《诗经·大雅·公刘》,诗意地再现了公刘在周代豳国“相其阴阳”的做法,显然,此时的相宅已经开始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全面巡视考察,并且运用了测量土地长短和日影的方法决定建筑的基址和朝向。

阴阳

阴阳学说是《周易》中的观点,如《周易·系辞》中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说卦》中也说:“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关于阴阳的学说和观点渗透入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中国中医学和风水学,几乎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应用。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将风水术称为“阴阳”,将风水先生称为“阴阳先生”。

地理

在中国古代,地理是风水的另一个名称,而履行堪风察水职能的人被称为地理家或地师。这是因为先秦之人已经感悟到:人之行为应遵天道、地道,人应善用天时地利。《周易·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中国历朝历代,均有冠称“地理”的风水著作,如《宋史·艺文志》中载录有“《地理风水歌》二卷、《地理六壬六甲八山经》八卷、《地理搜破穴诀》一卷”。此外,明代李国木编有《地理大全》,清代寇宗辑有《菊逸山房地理正书》,这些书籍都不被收录于史部舆地类,而是被收录于子部术数类,因为它们是专讲风水的书籍。

形法

“形法”可能是仅流行于汉代的一种对于风水的说法,《汉书·艺文志》中有“形法类”。姚明辉作《汉志注解》云:“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即相地相形。”“形法类”收录有《宫宅地形》二十卷,已亡佚。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在此条下考证说:“说风水方位之书。”

形法指形貌,不仅仅是指相地。《四库全书总目·术数》说得很清楚:“然形法所列,兼相人相物,则非相宅相地之专名,亦属假借。”此外,它与堪舆术中两大流派之一的形法派没有必然的关系。

青囊

古代术士把他们的著述刻在简册上,多放在用青布做成的布囊里,这就是青囊。至于“青囊”被当做“堪舆”的别称,是出于《晋书·郭璞传》:“(郭璞)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青囊》是堪舆的一本秘传著作,流传影响甚广,所以后世将青囊当做堪舆或风水的代名词。

青乌

将堪舆称为“青乌”,是因为古代有一位专司相冢、相墓的著名堪舆家叫青乌子。历史上,有人说青乌子是黄帝时代的人,如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昔黄帝……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也有人说青乌子是秦代人,如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秦有青乌子,著《青乌经》。”此外,还有人说青乌子是商周时的人。

以青乌为名的堪舆经典有《青乌先生葬经》,这在《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中都有收录。

由上述内容可知,堪舆学在中国虽历经数千年,但其称谓却始终没有统一,其内涵也随着历史及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而没有确切定义。总体看来,“风水”这种称谓广泛流行于民间,而“堪舆”这种称谓在学术界得到认同,至于其他称谓则更像是别名。无论是哪种名称,其宗旨大致相同,即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法天地,象四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至善境界。

“孟母三迁”为卜邻

孟子被称为“亚圣”,是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成长与成才离不开他的母亲。《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讲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他搬了一次家,居处距离墓地不远。于是,孟子就和小伙伴一起经常学人们跪拜哭嚎的样子,玩抬棺材送葬的游戏。孟母看到后,就马上带孟子搬到了集市旁边去住。在集市旁边,孟子又和小伙伴们学起了吆喝买卖、讨价还价。于是,孟母再次带他搬家。这次,用心的孟母将家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耳濡目染,孟子开始学起了吟诵诗书,学起了礼仪、礼貌,孟母才安心地住了下来。

“孟母三迁”的故事享誉大江南北,人们都把它与教子联系在一起,因为孟母的目的是要引导孟子走上正路。这是从教育的角度看,如果从风水的角度看,孟母确实了不起,她很早就意识到生存环境对人生道路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她要通过“卜邻”这种行动为孟子创造好风水。

同类推荐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中国古代孝教育包括国家对于孝的教育、学校对于孝的教育、家庭对于孝的教育、文学作品中关于孝的教育。本书也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在国家对于孝的教育中,重点论述了古代统治者为了提倡孝道而作出的表率和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有关孝的政策措施。
  •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本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 论语演义(一)

    论语演义(一)

    《论语》可说是中国第一书,华人社会从孩提起即深受其影响,八岁读触动情思,八十岁时再读仍觉隽永无穷。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二十章一万六千多字几乎谈遍,句句精练到位,若能虚怀体悟,真诚实践,确可身心受益。因近代西化浪潮冲击,当代世变酷烈,人心失守,不少人又重新探究审理。然而,《论语》智慧的真相一般人依旧未明。《论语》为四书之首,以孔子思想为核心,义理涵盖《大学》《中庸》,并启发后续的《孟子》思想。不通《五经》,不会真正了解《论语》所言为何,孔子那些因机触发、自然流露之语,若熟悉经旨,便可知其所谓,豁然贯通。
热门推荐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李白的邻居

    李白的邻居

    修炼一道,路途艰难,危险无比。一名壮汉冲天大喊:“为何修炼会如此艰难”。旁边的陈宇不解道:“修炼很难吗?我看挺简单的呀”。壮汉瞟了一眼陈宇,然后说:“可笑,居然觉得修炼简单”,“多看《修炼简简单单》不就行了吗”?壮汉:“是那本无上天书《修炼简简单单》,”陈宇:“没错,这位兄弟我看你骨骼惊奇,相貌不凡,天灵盖有一股绿光涌现,你我相见即是缘分,我就忍痛割爱将这本天书以9.9块灵石买给你如何。”
  • 寂静流年遍开花

    寂静流年遍开花

    曾患PTSD的宅女喻夕恋上好脾气的普外医生顾宗琪,不断的提升战斗力与人PK和反PK,独占后才知道,原来那个医生傻傻的等在那里好久了。
  • 百年温柔

    百年温柔

    本书以近现代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为主要内容,以考证、评论、辨析为主线,聚焦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孟小冬、萧红、潘玉良、张充和、张兆和、严复、刘世珩、吴梅、梁启超、徐志摩、胡适、郁达夫、顾佛影等十六位民国文化名人的家事与情事,细笔勾勒了他们丰富跌宕的情感世界,生动呈现一部近现代私人生活史。书中配有珍罕历史图片100余幅。史料丰富,论点鲜活,文风不拘。
  • 氪金就无敌

    氪金就无敌

    千亿富豪林燃穿越来到武道世界,郁闷在新世界自己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自己还得到了狂暴氪金系统,只有不断氪金才能不断变强。好在前世资产还能挪用,千亿氪金砸系统,一不小心全点在肉身上,于是……氪金氪到无敌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第一狗仔养成记

    第一狗仔养成记

    终于拿到入职通知的苏珞珞高兴得差点睡不着觉,兴冲冲跑去报到,却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就遇到了QY娱乐的各路牛鬼蛇神。原本怀着一腔热血想做个扎根深度报道、传播正能量的良心娱记,没想到却被一把拉进了靠偷拍为生的狗仔队伍。认命之后的苏珞珞决心做个有思想有抱负的狗仔,一不捕风捉影,二不瞎编乱造。可不曾想倒霉的事情不找自来,专拍别人绯闻的她竟然自己被传起了绯闻:有人说她枉顾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倒追当红小生;有人说她为求上位不择手段,哄骗得公司大BOSS对她青眼相待;还有人说她道德败坏,到处惹是生非拈花惹草……想她苏珞珞明明就是个单纯无害的傻白甜,怎么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心机女?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忍无可忍的苏珞珞终于爆发了体内的洪荒之力,笔中走龙蛇般在纸上刷刷写下几行大字:抬头仰天一片锅,低首四顾全是坑。可怜小苏无嘴辩,唯有两眼泪潸然。一旁还有个分外醒目的标题,渴骥奔泉,力透纸背,曰:“老娘好惨”。
  • 极品太女

    极品太女

    怕惹动天怒人怨的投胎专业户谢小仙,在寻死不成后,不得不转世成为大楚皇宫唯一的皇嗣——太女南轻眉。前呼后拥,外加万众瞩目,想着重返冥界会帅哥的谢小仙,不得不屡屡再出奇招。可是,这一次却怎么死也死不了。佛曰,既然不能摆脱那被强的命运,那就顺吧…(这是佛说的,哦)于是,一个人小鬼大,贪吃好色,惹是生非的家伙,就顶着皇太女光华灿烂的大帽子,在那楚京之中,横行霸道,欺男霸女。唉,若不是帝王骨血只她一枚,那皇储之位只怕八杆子也轮不到这家伙的头上来。为让这扶不起的阿斗,树成一国栋梁,大楚皇帝向天下诚征智勇双全者进宫教导太女。谁知道那年仅五岁的太女殿下,看了看那些美男俊才,迈着小胖腿喋喋跑去对贵妃娘抗议道:母妃,我才五岁,不用这么早就征男妃吧?~~~~~~~~~~~~~~~~~~~【强力推荐】:幽默搞笑文,女扮男《钦差女国舅》:五折历史加穿越,别样郡主《殿前欢》:五折白骨妖精演义痴情卷《穿过骨头爱上你》:五折《极品太女》前半部《顺手牵‘狼’》:免费~~~~~~~~~~~~~~~~~~~特别提示:话说本文慢热,入坑请不要着急爬出去,美男多多,情感错综,后面可是很精彩的哦。。呼呼。。。。。(有王婆卖瓜的嫌疑)~~~~~~~~~~~~~~~~~~~
  • 淡忘如思,回眸依旧

    淡忘如思,回眸依旧

    顾箐如曾说,沈思彦,因为你,我想看到这个世界。她爱他的时候,他百般折磨,视而不见。安小曼死的时候,沈思彦以为这辈子那颗心再也不会为谁跳动了。当顾箐如离开的时候,他幡然醒悟,却终归是迟迟的爱。当她剜去双眼的时候,她说:沈思彦,我不欠你什么,从此我们两清。
  • 天嫁之和,前夫太高能

    天嫁之和,前夫太高能

    池晓央这辈子最倒霉的事就是摊上了北城的地产大亨季唯川。高冷霸道毫不讲理,任性小气爱好耍赖,这样的男人白送给她都不要。可是,命运不公,偏偏安排她有求于他。直闯季氏无果,她便去某咖啡厅守株待兔,终于某男帅气登场。谁料,谈判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无奈之下,她只好耍起了心计。暗算威胁,眼见目的就要达到,不曾想,她竟将自己赔了进去。人前,他们如胶似漆;人后,竟互不搭理。他夜夜笙歌,她视而不见;她心系旧爱,他却愤怒不已。传闻,他是商界不败的传奇,多金帅气,唯一不足的就是:已过而立之年,仍旧单身。————酒会上,某女携子出现,亮瞎全场:六年前,她不是已经死了吗?久别重逢,一向冷酷的某男开始对她穷追不舍,可得到的答案却是一句:“您认错人了。”曾经他伤她多深,现在她便要悉数奉还,而办法就是与之形同陌路。他故技重施,对她步步紧逼,质问:“孩子是不是我的?”她夷然不畏,掏出一份泛黄的证明递了过去,笑靥如花:“季总,您可真逗!”他不怒不恼,只是一纸将她告上了法庭,无奈败诉。“妈咪,我要爸比!”蛋宝扯着某女的衣角,哭起了鼻子。池晓央也是醉了,千防万防,小鬼难防!————他是北城的名门望族,更是首屈一指的商业巨子,表示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唯独那一次,他差点赔了夫人,又舍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