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4300000009

第9章 游荡的生灵(8)

面馆的侧面,是宋庆龄旧居。一座木制小楼,古朴,陈旧,落满历史的风霜。我曾花五元钱门票,进去瞻仰了这位历史女性住过的旧址。进门即是一小院,院里栽种着花草,几只鸟儿,在其间跳来跳去,增添了几缕生气。小楼共分三层,底楼是活动室,二楼是会客厅和卧室,三楼是用来观光消闲的。每层楼都按照当年宋庆龄生活的模样进行了布置。从那些简单的用具上,可以想见这位民主女性的简朴生活,以及为国为民的进步立场。只是,来此参观的人很少。那个保安,坐在门口的椅子上,修剪他的指甲。岁月倥偬,有多少历史往事,人事沧桑,都被它遗忘。就像这座小楼,被四周摩天的高楼隐藏在陋巷。

旧居门口,时常聚集着一群“棒棒”。他们大多来自重庆下属的各个区县,以下苦力为生。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往往形成一个团体,占据一个地方。一个地盘的人,是不能抢占另一个地盘上的活的,这是行规。谁要是犯忌,就会遭到排挤。我曾亲眼目睹“棒棒”打群架的事发生,就因一个“棒棒”抢了另一个地盘上的活,对方不服,邀约同伙来讨说法。结果双方都不甘示弱,大打出手。下力人也得靠权力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其中两个“棒棒”因来编辑部搬了两次东西,便与我熟悉了。只要看到我,他们就会热情地打招呼。两个“棒棒”都在重庆生活八年以上了。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全凭一根棒棒求生活。如今,他们把老婆、孩子都带到重庆来了。孩子在一所民办学校念书,老婆在街边擦皮鞋。我问他们老家还有没有人,一个说,家中还有个老母亲。一个说,家中父母双亡。他们已经几年没回去了,说:老家屋也破了,地也荒了,回去也没个落脚之处。还是走一步是一步吧,供娃把书读出来再说。

我租住的房子,在宋庆龄旧居上面——重庆村三十号。是以前的老文联。里面住的,大多是文艺界的前辈。早晚,都能看到个别老作家,在院子里散步,锻炼身体。每当看到他们,我都会肃然起敬。周克芹就曾在这个小院里,待了三个多月,修改他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我们《红岩》杂志的前几任主编,都曾在这里住过。现任主编刘阳,至今还住在这里。我的租房,与她毗邻。我喜欢去她家里喝茶、聊天。有时,也谈谈工作。她的家虽小,却布置得十分温馨。四面墙上,都挂满了她的书法作品,以及他先生张于的油画。那种浓厚的艺术氛围,曾让我深受濡染。刘主编不仅字写得好,饭也做得好。我每次去,她都要留我吃饭。尤其是她煲的汤,堪称一绝。当时我单身,一个人在重庆,无亲戚朋友,生活过得很狼狈。刘主编体恤我,隔三差五,就叫我去她家里蹭一顿饭,养养胃,也养养心情,还养养艺术。刘主编身上,继承了老编辑的优良传统,诸如,做人的严谨,生活的简朴,对年轻人的培养等等,让我受益终身。

我的房东姓范,我们习惯称她范婆婆。范婆婆七十三岁了,满头白发。由于她对穿着很讲究,这使她看上去特别精神。范婆婆人很好,对租她房子的人,都十分关心。我有时熬夜,早上起来晚了,她会来敲我的门,提醒该上班了。住我隔壁的,是一个与我同龄的小伙子,姓杨,在一家保险公司搞销售。他每天都回来得比较晚,大多在十点以后才回屋。范婆婆有早睡的习惯,通常不会超过十点钟。每次小杨回屋,开门声都很大。这时,范婆婆就会在里屋说:小杨,洗脚水在厨房的温水瓶里。

我养成了在夜间写作的习惯。有时,一写就是一、两点钟。范婆婆若是起夜,看见我屋子里还亮着灯,总要关切地说:小吴,早点休息,身体要紧。偶尔,她还会弄点夜宵,送来我吃,让我倍感温暖。

范婆婆的性格孤僻,也古怪。我们住的房间,她都掌握着一把钥匙。趁我们不在的时候,她就偷偷地进去查看我们的卧室。东翻翻,西找找。我们一回来,就发现屋里的东西明显有人动过。当然,范婆婆也毫不隐瞒她进了我们的屋子。她的理由是,查看我们的电源是否切断,窗户是否关好。弄得我们很尴尬。一晚,小杨将他的女朋友带来,说玩一会就走。结果十点已过,还不见走人。范婆婆就一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不睡觉,等着小杨的女友离开。小杨和女友关着门,在屋里聊天。大概是聊高兴了,忘了时间,更忘了沙发上坐着的范婆婆。时间接近十一点的时候,范婆婆再也坐不住了,起身直接就去敲小杨的门。边敲门边生气地说:你们到底想做啥,要睡,出去睡,我这里不是旅馆。小杨的女友见势不对,灰溜溜地跑了,从此再也没有来过。事隔不久,小杨也退了房,离开了范婆婆家。

其实,范婆婆也并非那种思想守旧的人。有一回,我们坐在客厅边看电视边聊天,话题不知怎么聊到了娱乐新闻上。范婆婆说,你知道不,周杰伦又有新欢了,跟一个专打广告片的姑娘好上了。她还跟我讲某主持人的婚外情,某演员是因为拍电视剧才走到一起的。聊到后来,她神秘地问我:你晓不晓得我们楼下那家酒吧是干什么的?我告诉你,是搞同性恋的。

我大概是租住范婆婆房子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他的房客,住得最久的,也没超过半年。而我,在她的屋檐下,整整生活了两年。据范婆婆讲,她有四个儿子。两个儿子在成都工作,两个儿子留在重庆。奇怪的是,两年来,我没看见有哪一个儿子来看过她。就是逢年过节,也不见她儿子的身影,连电话也没有一个。可范婆婆总是在我面前提起他儿子的好来。一提起,就要把四个儿子轮番夸赞一遍。

无数个下午,我看见范婆婆搬张椅子,坐在阳台上,缝补衣服。她把一件衣服上的补巴撤了,又补上。补上,又撤掉。或者,坐在椅子上,发呆。不止一次,她跟我说:我房间的门,晚上都没上插销。如果早上超过起床时间,还不见我起床,你就推门进来看看。

可没过多久,因编辑部搬迁,我便退了房,离开了范婆婆,也离开了两路口。

再说上清寺。

从两路口到上清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叫春森路;一条叫文化宫路。自从我们编辑部搬迁至上清寺后,这两条路,我都没少走。

春森路是最繁杂的一条街。街边栽着一排黄葛树,到了换季的时候,风一吹,黄葛树的叶子落下来,像铺了一层地毯。夏天就更凉快了,绿荫蔽日,人从树下走过,仿佛罩着一把天然的大伞。傍晚十分,不少妇女牵着宠物狗在这条路上散步。狗玩欢快了,就朝着树杆撒尿、拉屎。有教养的妇女,会拿张报纸在手里。见自己的狗拉了屎,就主动用报纸裹了,扔到不远处的垃圾箱里。而更多的妇女,看见自己的狗拉屎,站得远远的,捏住鼻孔,朝狗吼道:坏蛋,坏蛋。虽然她们打扮得很时髦,相貌也还端正,但给人的感觉,却一点也不可爱。

经常有人在春森路上行乞。行乞者,有的确是身有残疾。要么家中大火,烧了房子,毁了容;要么身染沉疴,缺钱救命。看到这类人,我偶尔也会从兜里掏出一、两元钱,递给他们,算是行善积德。这年头,虽然骗子很多,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些人,确有困难,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帮助。我这么做,是希望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至于那么悲观,绝望。当然,如果遇到那种身体健全,精神正常的人,拦住我要钱,我也会回敬他们一个白眼,转身走掉。那种人,让我找不到同情他们的理由。只要一听见他们说:行行好吧,我钱包丢了,求一块钱,买个馒头……我就会怒气顿生,感觉自己遭到了羞辱。

隔三差五,会有一个下象棋的男人,蹲在街边,寻找对手。他把一铺象棋摆在路边,棋局由他摆好,等过路的行人前来挑战。如果对手赢了,他付给对方二十元钱。反之,对方即付给他二十元钱。他的生意很好,随时都有一圈人围观。围观者时不时大呼小叫:上,压上,压上,肯定赢他。结果,没有一个人赢得了棋主。明明是一局死棋,下着下着,就被他走活了,最终反败为胜。稍微明事的人,都知道这是个骗局,可偏偏就有那么些人愿意去上当。

这条路上,还潜伏着一群新疆小伙。他们的年龄,最大的,十二、三岁。最小的,不过六、七岁。上下班时间,是他们活动的高峰期。混在人堆里,专扒别人的钱包、手机等物品。他们从不单独行动,总是三、五个人一起作案。拿人望风,拿人打掩护,拿人动手。赃物得手后,即迅速消失。一次,我去银行存钱,就被他们盯了梢。两个小伙子跟在我身后,合伙拉开了我包的拉链。要不是我突然警觉,包里的几千元公款,怕早就不翼而飞了。当我发现他们后,他们也不逃跑,还向我怒目而视。在我前面慢腾腾地走,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后来,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干脆换成了明抢。我们主编在一次上班途中,就曾遭到抢劫。要不是她果敢应对,给对方来了个下马威,后果不堪设想。至今谈到这次经历,她都心有余悸。

在春森路上,最出名的,还是那些“棒棒鸡”。“棒棒鸡”是老百姓的叫法,实际就是暗娼。因价格低,适合下苦力的打工人士消费,故便有了“棒棒鸡”之说。春森路上,有六、七家“棒棒鸡”窝点。在窝点里从事服务的,都是些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她们三三两两站在街边,目光四处乱扫。见到有打工摸样的男人过来,就主动上前挑逗:大哥,来嘛,搞一盘。男人问:多少钱。女人手一比,伸出两根指头。男人说:十五,干不干?女的苦笑一下:走嘛,反正老娘还没开张。说完,扭一下男人的胳膊,骂一句:吝啬鬼。就大摇大摆地将男人拖进了屋。来这里玩儿的,不都是民工,也有上了年岁的老先生。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头,在里面进进出出,与那些风骚女人调笑。女人把老头送出来时,说:老不死的,下次还来哟。老头点点头,在女人的屁股上抓一把,走了。

真正吸引我的,是春森路上那些小火锅馆。菜品丰富,价钱又实惠。在重庆,要想品尝地道的火锅,还就得去那种街边的小店。高档酒楼,固然也有火锅,但已经被包装得过于文化了。比起路边的大排挡来,少了一种生活气息。散文家黑陶有次来重庆,就偷偷地跑去街边的小餐馆,尝了不少地道的重庆菜。后来,他跟我说,要了解一座城市,得先到它的巷道街沿坐坐。黑陶是懂得生活,也是充满生活智慧的人。

在这里,我最喜欢的一家餐馆叫“黔江鸡杂”。是一个土家族老板开的。店不大,只能容纳六桌人。我每次去都满座。便只好端张凳子,坐在门口排队。火锅分大、中、小三类。大锅六十元、中锅四十元、小锅二十元。锅里除了鸡杂,还伴有土豆片、藕片、海菜、豆芽等小菜,吃起来香辣可口。那时,下班后,一个人无聊,便独自走进这家店,找个靠角落的位置坐下。要两瓶啤酒,叫上一个小锅,慢慢地吃。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便随同火锅的热气,被蒸发掉了,落得的,是酒足菜饱后的舒坦。回到住处,打开电脑,听会儿音乐,或写点文字。一个单身男人的生活,便也有盐有味。

我还在这家餐馆里,招待过来自不同城市的文学朋友。他们回去后,皆对这家餐馆表示留恋。说若有机会,还要来此坐坐。二〇〇九年夏天,《芙蓉》杂志主编龚湘海来重庆,我也是请他到这家餐馆用的餐。龚主编是湖南人,按说,湘菜跟川菜应该区别不大,都是以辣为主。没曾想,他竟然对这家小店的火锅赞不绝口。说在湖南,是吃不到这么地道的菜的。结果,我们两个人,一口气吃了三份鸡杂。两瓶啤酒就把我们给灌醉了。

文化宫路,比起春森路来,要喧闹得多。这主要缘于它是一条菜市街的原因。去菜市街,首先得穿过文化宫。文化宫的全称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邓小平题的字。据说,这些字曾被覆盖过好几次。随着邓先生本人的命运,浮浮沉沉。当邓先生的人生处于低谷的时期,它们也跟着进入了黑暗期。当邓先生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它们也跟着金光闪闪。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戏剧性和沧桑感。

照理说,文化宫是专供老百姓健身、娱乐的场所。可它却偏偏被人承包了下来,进行商业活动。文化宫的入口,即是一家大型演艺吧。我常常看到一些娱乐明星来这里演出,造成门口交通拥堵。文化宫的左侧,则是一家洗脚城。甫入夜,洗脚城门口就停满了各种小轿车。成双成对的男女,勾肩搭背,谈笑风生。在流光溢彩的笼罩下,成为这座城市夜生活的主角之一。文化宫的右侧,原本是一个会场,现在被拿来做了演出场所。不少企、事业单位,就租用它来开展活动。我曾在那里观看过马东做的一场文化访谈录,也曾逃票偷听过一场吕思清的小提琴音乐会。

仍有不少的老年人,来这里活动筋骨。每天早晨,我都看见一对老夫妻拄着拐棍散步。老太太身体不好,老头子总是搀扶着她,绕着文化宫慢慢行走。若遇下雨,老头子就撑一把伞,将老太太罩住。自己的大半边身子露在外面,被雨水淋湿。我目睹他们那在晨雨中的背影,都要伫足凝视良久。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那个老太太不见了。出来散步的,只有老头一个人。再后来,那个老头也没再出现。文化宫一下子沉寂了许多。

同类推荐
  • 飞鸟集·新月集

    飞鸟集·新月集

    《飞鸟集·新月集》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其中《飞鸟集》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集;《新月集》是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创作主旨的散文体诗集。
  •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为古蜀道中最艰险的南部通道,宜万铁路线上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是目前国内铁路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铁路。作家赵瑜用感性的文字为读者展示了其中的惊叹、悲伤、感动和震撼。377公里的宜万铁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本书精选了包括鲁迅、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石评梅以及布拉克、海明威、卡耐基、培根等二十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真挚。作家们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身边亲人的琐事,写自己对亲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委婉缠绵,真切感人,从而能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1)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蒋子丹自选集

    蒋子丹自选集

    蒋子丹的小说深刻而锐利,语言机智而酣畅,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小说中独树一帜,她的小说创作中所显示出的开创精神,为当代女性主义小说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本书精选和节选了蒋子丹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囚界无边》《长大不容易》,中篇小说《桑烟为谁升起》《风月@E时代》《从此以后》,短篇小说《左手》《绝响》《黑颜色》《没颜色》,散文《彭师累了》《复数史铁生》,随笔《一个人的时候》《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你看你看鹿的眼睛》等,全面反映了蒋子丹的小说创作成就。
热门推荐
  • 趣味经济学:把握经济脉动的绝佳教材

    趣味经济学:把握经济脉动的绝佳教材

    你想了解当下的经济动向吗?你想把握时代的经济脉动吗?跟随知名经济学教授或商界巨擘在趣味横生的案例中学习那些不可不知的经济学知识,将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本书从供需、消费、厂家、财税等方面,采用趣味案例引出经济理论,以经济理论结合实际生活的模式,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经济学知识及应用,帮助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各种经济现象,更准确地把握经济脉动,进而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
  • 良婿

    良婿

    一天,男人强行的掳她上车。并在三天后强行把自己的姓氏,冠在她名字的前面。盛世婚礼上,面对外界的纷纷质疑,和母亲的强烈反对,当着全场宾客乃至全国军政要员的面。男人拼弃任何颜面,单膝跪地,执起她的手,深情的对她告白:“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心儿,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会用身躯为你遮挡风雨,用生命为你撑起一片蓝天。嫁给我,许你一世无烦忧。”这情深的一幕,悍动了全场所有人的心。可是谁能想到,这一切却只缘由那一年的惊鸿一瞥。竟让这个天性冷淡的男人甘愿屈尊降贵的放下身段,纳她入怀,给予她毕生极至宠爱当那世界仅有的“我中有你”套入女人的手指时,同时也套定了,何心心那颗漂泊不定的心。在看过那个狠心抛弃他们母女,亲手送自己狱的恶毒父亲,何心心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不相信世上还会有真情与真爱,年少的心也就随之封闭多年,在她心中一度认为婚姻不过是让遵循人类的正常繁衍罢了。但毕启胜的出现,就仿如她是人生里的一叶方舟。开启了她人生的新纪元,激励鼓舞着她运用自己的天赋和毅力找回自信。最后,她得到众人的认可,同时也找回了失散的亲人。就这样,他耐心的用自己的深情和真诚,打开了她幽闭已久的心门,教会了她如何去爱。而且心甘情愿的与身边的男人同享乐,共风雨。一个是天上云,一个是地下泥,莫道情深与缘浅,终敌不过姻缘天注定。这是冰彬儿为大家全力倾心打作的一本全新的军婚宠文,有宠有虐,有爱有恨,品味人生百态的酸甜苦辣。佳片赏欣:登记当天:面对婆婆的坚决反对,小姑的肆意嘲讽,何心心勇敢的走上前,以坚定的语气对着众人宣:“虽然我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靓丽的容颜,更没有雄厚的家世背景,但我很爱他。”语毕公公拍案而起:“敢爱就好!丫头,毕家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男人对怒目圆睁,死也不同意婆婆。坚定的说:“她留我留,她走我走,她生我生,她死我死。”…………新婚夜:“你干什么。”何心心大喝“什么干什么?”毕启胜皱眉“我没有同意,不可以。”何心心再坚持。“这还用打报告?这是行使权利。反对无效。”毕启胜再反对。“你不能退一步,好好的求求我?”何心心看硬的不行,来点软的。“退,在我的眼里没有退,只有进”。“啊,----禽兽”何心心怒了。“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毕启胜一脸得逞的说着。
  • 北屿夏树

    北屿夏树

    青春如同一条直直的跑道,让人可以不顾一切的向前,却又不能返回。但这就是青春奋力向前,只为心中的那一丝光亮
  • 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

    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魔皇帝系统

    恶魔皇帝系统

    我是一个拥有系统的男人,我是最牛逼的存在,我要在战场上创造我的辉煌。
  • 末日之重建地球

    末日之重建地球

    在未来不久的一天,末日突然来临,丧尸,不明生物纷纷降临,没人知道起因于和,是人类的某种秘密实验泄露?亦或者是地球发生了某种变化?恐怕是无人知晓了。灾难来临前的人类几乎麻木的,日复一日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面临突如其来的炼狱,面对种种前所未有的恐惧、难题,人类如何生存?这不只是对人类生存的考验,对于所谓的人性也是一种考验,生死存亡之际人类本质会透漏出什么?人类该当如何?是共度难关?还是......?
  • 穿梭在虚实世界

    穿梭在虚实世界

    啥?系统?楚羽摸着脑袋都想不明白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跟马里奥打魔王?在战场打飞机?跟周星驰学武功?
  • 人气

    人气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蒋子龙曾以《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小说多次轰动社会,今天又奉献写作十年的长篇力作《人气》;个人家庭国家,谁不盼人气旺财运兴?作品在表现大都市人文景观的同时,全面反映市场经济下人际关系与情感世界的深刻变化。从下岗女工和厅局长的感情纠葛、到英俊官商与大学女教师的朦胧恋爱,芸芸众生无不在欲望大潮中浮沉起落,既展示出清纯的人格美,又流露了丑陋的劣根性。
  • 谢谢你,不娶我

    谢谢你,不娶我

    深情即是一桩诗句,须得以死来句读。阮棠爱陆箫仪七年,爱的声嘶力竭,满身风雨。可陆箫仪却亲手把她送进了监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死刑白名单

    死刑白名单

    盘点近十年间警方极力侦破,最终却悬而未果的“非常式”冤案错案。还原法网之外的故事,让背后的事实震撼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