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4200000005

第5章 人生就是放下(4)

临济禅师回答我还没有开始干活,怎么会累呢?意思是相对于过去,他更在意当下和未来。如果从过去的延承角度讲,他有可能是累了,但对于当下和未来来说,他还没有开始干活,自然不会累。

很多人都执念于过去,将过去的一切烦恼都记在心中,从而弄得现在的心情很差,无法正确面对未来。这样的人,就应该好好体验下临济禅师的话了。相对于过去,我们是烦躁的、不顺利的,但相对于没开始的未来,我们应该用最好的姿态去面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美好的未来。就像临济禅师说的那样,对于过去他是累的,但对于未来,他还很轻松。这样的态度,才是最好的。

如果一味活在过去,那么不仅过去不快乐,现在不快乐,未来也必然不会快乐。所以,做人要洒脱,要懂得放下,更要懂得衡量利弊。对于未来来说,过往的不顺利就是弊端,是必须要忘记的。

忘记自己的能力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玄沙知道桂琛是研究唯识学、法相唯识学的,因此指着一张竹椅问他:“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张竹椅唤作什么?”

桂琛回答:“既曰唯识,又曰唯心,那就从唯识唯心去意会好了。”

玄沙不以为然:“理则是矣,无如破坏事相了。唯识、唯心并不破坏宇宙万有。”

桂琛禅师指着一张桌子道:“那么请问你唤这个作什么?”

玄沙禅师答:“桌子。”桂琛摇头道:“老师不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不唤作桌子,桌子乃假名假相也!”

玄沙禅师是何等人!立刻改了一个口气说道:“的确不唤作桌子,‘这个’的真相乃是木材也!木材做成桌子,则唤作桌子;做成窗子,则唤作窗子,实则桌子窗子的本来面目乃是木材也!”桂琛禅师不住点头。

玄沙禅师指着木桌又改口了:“‘这个’非木材、非窗子,此乃山中大树也!”桂琛禅师正要开口,玄沙禅师举手制止,继续道:“此非大树也,此乃一粒种子为因,再集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为缘,而成树、成木、成窗、成椅,实则树木、窗子乃宇宙万有之因缘所成也。”

桂琛禅师道:“宇宙万有乃是唯识唯心耳。”

玄沙禅师道:“汝既来此参学,不如说宇宙万有一切都是‘禅心’也!”

玄沙禅师的最后几句,显得有些过于穷根究底,已经有抢白的味道了。不过他这么做不是动了怒气,是想让桂琛禅师无话可说。

桂琛禅师是来参访的,有学习的味道,却总不能忘却之前的所学,不管接触什么新鲜知识,都要往之前的知识上引,这就不妥了。因为新知识自然有新知识的体系,跟桂琛禅师之前的所学是不同的,如果一味往那个方向引,就偏离轨道了。

这时候,就需要忘记之前的所学,秉持一种空杯心态。

所谓空杯心态,就是以一种无知的状态去接受知识。讲究的是完全忘记之前的所学所想。就好比,如果一个人换了新工作,那么就要忘记之前所谓的经验,而像一个没参加过工作的新人一样来学习。这样,才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融入新环境,获得新知识。如果不能忘记之前所学,以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对待新环境,那么不仅跟同事们没法相处,而且会因为之前的经验跟现在需要的不相符而使自己走入歪道。

真正的能力是忘记自己的能力,只有保有一颗谦虚低调的心,认真向别人学习,才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快。如果自负,不肯倒空自己的心,永远也装不下新东西。

五蕴山

洞山良价禅师问云居禅师道:“你不在禅堂里用功,跑到哪里去了?”

“我去爬山。”

“你去爬哪一座山?”

“没有一座山值得我爬!”

洞山禅师追问:“你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你都已经爬过了?”

云居禅师回答:“并非如此。”

“那么你总得找一个出路啊!”

云居禅师答:“没有出路。”

洞山禅师再问:“假如没有出路,你又怎能和我相见呢?”

云居禅师道:“如果我有出路,那我就跟老师隔山而住了。”

不久洞山禅师又问云居禅师:“你去哪里?”

云居禅师仍答:“我去爬山。”

“有没有爬到山顶呢?”

云居禅师至诚地回答:“有!”

洞山禅师再问:“山顶上有人吗?”

“没有!”

洞山禅师用嘲笑的口吻说道:“可见你根本就没有爬上山顶!”

云居禅师反问:“如果我没有爬上山顶,怎知山顶上没有人呢?”

洞山禅师再问:“你为什么不暂住在那里?”

云居禅师道:“并非我不愿住那里,而是那里有人不允许我住!”

洞山禅师哈哈大笑:“我很早就怀疑,你早就到过那山上了。”

这是一段有名的公案,不过,虽然有名,却不好理解。两位禅师所谈的“山”,并不是某座具体的“山”,而是指“五蕴山”,即色、受、想、行、识五种。

云居禅师的意思是自己在参悟人世“五蕴”,且已经勘破这“五蕴”了。洞山禅师为了确定他是否真的已经参悟,因此问他山顶有没有人,为何不在那山顶居住。

云居禅师先说山顶没有人,又说那里有人不让他居住。这一无人,一有人,说的是“五蕴”虽是人类的日常情感,但都是外在的,并不直指内心,因此,“五蕴”虽时时在,但其中并无真我。

一个真正悟道的禅者,定然是勘破了“五蕴”的欲望关的,过了这一关,自然有空明的内心,不再为外物所困了。普通人也一样,如果能够看清这“五蕴”,有效排解外界欲望的干扰,心中自然也会明净如水,获得自在的快乐。

而想看破“五蕴”,就要让自己的心冷静下来,不被那些感官刺激所左右。要明白,欲望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但也会带来烦恼。如果被欲望所累,那么就成了欲望的奴隶了。所以,要想快乐,就要懂得放下欲望,更要懂得把握各种度。

一无所有

参禅的人,遇到的最大障碍往往不是难以理解的禅理,而是存在于本身的欲念。这些欲念搅扰着参禅者的心神,让他们无法入定。很多和尚精通义理,将禅理讲得通透,但总是勘不破名利争斗心。仗着自己对义理的精通,四处找人辩论,以求一胜,这就是被俗念干扰而无法成佛的例证了。他们太过于在意争斗的结果,而无法做到忘我,自然就成不了佛。只有那些忘记欲念,坚守自我的,才是成佛的典范。

法庆禅师的侍者在读了《洞山录》这本禅书后,感慨地说道:“古人在生死中那么任性,实在很奇怪。”

法庆禅师答道:“我坐化时你可用话唤醒我,若叫得回来,亦即生死自在之上。”

侍者看看法庆禅师,禅师作预言诗偈:“今年五月初五,四大将离本主;白骨当风扬却,免占檀那地土。”

意思说: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就要圆寂了,届时,这个地水火风四大和合因缘所生的身体,就要离开我而四散了。你把我的白骨当着风扬散,不要埋葬,免得占用了檀那的土地。

到了五月初五,禅师就将所有的衣物交给侍者供僧结缘;刚听到初夜的钟声,就跏趺而坐逝世了。侍者记起法庆禅师生前告诉他的遗言,就唤道:“禅师!禅师!”

过了许久,法庆禅师睁开眼睛问道:“做什么?”

侍者说:“禅师为什么不将衣帽鞋袜穿好再去?”

法庆禅师说道:“当初来时,我根本就不曾带什么来呀,现在去了,又何必一定要带什么东西去呢?”

可是侍者一定要将衣服给法庆禅师穿上,法庆禅师很慨叹地说:“一点东西都不肯留给后人。”

侍者说:“正恁么时如何?”

法庆禅师道:“也只恁么。”并写了一首偈语:“七十三年如掣电,临行为君通一线;铁牛一跳过新罗,撞破虚空七八片。”说完后,端然而化。

法庆禅师觉得自己来时一无所带,走的时候也应该一无所带,乃是真正勘破了名利、欲望关的。历史上很多人都是信奉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也一无所有的,但这些人,至少还是会给自己找一个归宿,也就是墓地的。法庆禅师连这个都省下了,他比那些人更洒脱。

法庆禅师如此洒脱,靠的就是一颗无欲求的心。很多人在这一点上,总是无法释怀。他们整天忙忙碌碌,只顾着做事赚钱,从不会静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结果直到生命将近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虽然拥有很多,但其实一样也带不走。这时候,还会因为自己醒悟太晚而空自嗟叹。这种人,就是被物质欲望所累的了。

想要摆脱这种境况,就要学习法庆禅师了,摆脱欲望对自己的束缚,做一个真正快乐、洒脱的人。

搬走心上的石头

无法参透的,往往是无法忘记的。因为无法忘记,所以将之看得太重,从而害怕失去。既然害怕失去,也就难以认识其本来面目。可现实中,这些无法忘记而又没法参透的往往都是我们一心追求的。所以,就有了这样的矛盾,我们越是努力去参透,就越是将之看得重;越是看得重,就越是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如果你深陷其中,感觉你追求的东西时时压着你的内心,那么你就应该明白,自己已经陷入那矛盾之中了。这时候,忘记和放下才是最好的办法。

浙江有一位法眼禅师到闽南去参访。行脚的途中,忽然遇到飘雪,就暂住在地藏院中。

借住时与院主桂琛禅师相谈非常投机。雪停后,法眼禅师告别而去,桂琛禅师就送法眼一程。

两人走到山门外,桂琛禅师指着路边一块大石头说:“大德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请问您知不知道这一块石头在你心内或心外?”

法眼禅师回答道:“依唯识学讲,心外无法,当然一切都是唯心所想,唯识所变,在我们的心内。”

桂琛禅师问道:“你在外面行脚云游,为什么要在心上放这么一块大石头?”

法眼禅师听了不知如何回答,就决定留下来向桂琛禅师参学,以解开这个谜团。

法眼禅师在地藏院的日子里,每天都非常精进用功,一有心得,就向桂琛禅师报告,但桂琛禅师总认为法眼禅师的见解不够透彻。

有一天,桂琛禅师对法眼禅师说:“你虽呈上心得,但在我看来,佛法不是这样子。”

法眼不得已,又从另一个角度报告自己的心得,但桂琛禅师仍不予赞同。

法眼经过多次呈报,均得不到桂琛认可,只得叹道:“我已经词穷意尽了。”

桂琛禅师听后,补充了一句:“若论佛法,一切现成。”法眼禅师听后大悟,遂开法眼宗,门徒千余,得法者八十三人。

法眼禅师追求的是无牵无挂,因此四处云游。在他的内心中,太看重这云游了,这反而成了他无法放下的东西,从而变成了为云游而云游。桂琛禅师看到了这一点,通过对石头的解读,提醒了法眼禅师。

然而这一提醒,却让法眼禅师陷入了更深的矛盾中。直到法眼禅师被这“石头”折磨得筋疲力尽,已经“词穷意尽”的时候,桂琛禅师才点醒了他,一句“若论佛法,一切现成”让法眼禅师瞬间开悟了。

每个人的心中差不多都有这样一块“石头”。它困扰着我们,缠绕着我们,折腾得我们筋疲力尽。这时候,就应该学会放下了。要知道,一切现成。那些压在我们身上的是非、荣辱、得失、苦乐等,都没必要挂怀,应将之忘掉。记住一切现成,自然可以让自己获得真正的快乐。

快乐与烦躁

修学律宗的有源律师,一天请教禅门的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你修道,有没有秘密用功的法门呀?”

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有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密行。”

有源律师:“你是怎么样秘密用功的?”

大珠慧海禅师说:“肚子饿时吃饭,身体困时睡觉。”

“可是一般人的生活都要吃饭和睡觉,难道与禅师的用功相同吗?”

“不同!不同!”

“什么地方不同呢?”

禅师答道:“一般人吃饭时,百般挑剔,挑肥拣瘦。好吃的,就贪吃要多;不好吃的,就起嗔恨心不吃。该睡觉时不睡,却胡思乱想,千般计较。”

有源律师听了之后,不禁颔首。

慧海禅师的道是放下。同样是睡觉,慧海禅师无牵无挂,躺下就睡,而很多人则是胡思乱想,最后导致失眠。这种差别不在身体,而在心灵。因为无法放下,所以即使在需要休息的时候,依然会想些烦心的事,在他们的世界里,即使是睡觉这般放松的事,也被弄得很复杂。

这一简单一复杂,正是人生智慧的体现。一个放下了一切,专注于眼前,一个纠缠于过往,毁弃了现在。所以,不管是哪一个放下,在慧海禅师那里都是快乐的,但在普通人那里则是烦躁的。因为普通人把每一个过往的仇怨和对未来的恐惧都挪到了当下。

要想让自己快乐,洒脱,生活有质量,就要懂得放下,放下一切烦恼,放下一切不顺,好好把握每一个当下。在睡觉的时候只想睡觉,在吃饭的时候只想吃饭。不要让自己恐惧不安的情绪影响到当下的睡眠,也不要让自己烦躁恐慌的心情破坏了眼前的美味。做到了这点,不仅你的当下是快乐的,你的未来也是快乐的。因为我们的每一个未来都来自于当下的积累。所以,把握当下的时候,也就是把握未来。

同类推荐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本书为2013年第4季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文库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之一种。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角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论述了毛泽东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作者力图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毛泽东在这些问题上的成功和失误,提出自己的看法。
  • 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

    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

    本书是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2015年)年会暨“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集了20余篇会议论文,集中展示了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研讨的成果以及近年来陕西省价值哲学的研究成果。书中收录的论文分别从价值理性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性、中国传统价值理性、西方价值理性、价值理性综合研究、价值理性应用研究等不同专题展开讨论。
  •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本书是法国当今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重要论著《技术与时间》的第一卷。作者在书中,综合以西蒙栋、吉尔和勒鲁瓦-古兰等学者的技术进化理论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生存现象学理论,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通过阐释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和爱比米修斯兄弟的故事,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
  • 《孔子家语》公案探源

    《孔子家语》公案探源

    《孔子家语》真伪问题,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著名公案。作者考镜源流、旁征博引、推陈出新,着力从公案学的角度,对与王肃伪造《家语》说相关的公案群进行透彻的爬梳与剔抉;对此案产生的诸多取径,如误说误文流传讹变、疏证辨伪方法移植错置、文本内外关系牵强附会等进行认真的推究与归纳;就丁晏所谓王肃伪造众书之说对康有为的刘歆遍伪群经说之影响进行清晰的提示与论证;对此案所涉《家语》三序的可信性程度、孔安国身世等重要而又诸说纷纭的史事进行缜密的析说与考证。
热门推荐
  • 丫头与猪头的爱情故事

    丫头与猪头的爱情故事

    ☆──☆──☆──☆──☆──☆──☆──☆──☆──☆──☆──☆──☆──书名:丫头与猪头的爱情故事作者:零落的忧伤第一次写言情小说,不足之处请读者们指出,但请大家不要出人生攻击,毕竟每一个情节都是作者用心想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用心敲出来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隔世前生

    隔世前生

    作者大大是个新手,所以还请你们多多包涵哈。这个小说都是短篇小说,所以不定时更新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千年轮回之鬼役

    千年轮回之鬼役

    百年难得一遇的盛世亦是百年难得一遇的鬼世,光明之下隐藏的黑暗,被诅咒的少男少女,究竟能否走出命运的轮盘……
  • 苍穹飞舞者

    苍穹飞舞者

    十分老套的套路,又是异世界。故事从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开始,只因可能威胁到王位而被王兄追杀的奈杰尔,何去何从……
  • 宋词三百首详注

    宋词三百首详注

    词作内容渉及爱国言志,闺阁爱情,羁旅离愁,边塞风光,咏史咏物,田园山水,民情风俗。或构思精巧,或诗情画意,或地方特色,或寓义深邃,体现了宋代的历史特征和宋词发展的艺术轨迹。每篇词作有词人简介,词作笺注,词作艺术分析。详尽解读,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 初雪情缘0a

    初雪情缘0a

    霸道总裁与完颜冷血杀手的情史,就此展开…………
  • 苍兰诀

    苍兰诀

    历经千般辛苦万般算计,魔界的人终于把沉睡了数万年的魔尊唤醒了。魔界的人指望他带领他们打上天界、翻身做主、统领五行三界。但是他们却渐渐发现,他们想太多了。这个昔日魔尊不怒自威没错,有无边神力没错,但他……好像脑子不太好啊!不时朝令夕改、讲话颠三倒四也就罢了,这成日成夜神神叨叨自言自语的又是什么毛病?小兰花:“他没病,他就是贱……见不得人好。”东方青苍:“我只是见不得你好。”小兰花:“……”
  • 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

    马歇尔?普鲁斯特是法国人,因为写出了这本《追忆似水年华》而一跃成为法国最有名的小说家。同时,他也是文学评论家、散文作家。《追忆似水年华》以七大部分,于1913年到1927年陆续出版。现在马歇尔?普鲁斯特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