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8600000002

第2章 论道德的基本原理

在与人争论时,如果人们固执地坚持他们的原则不放,那么,这个争论就是一切争论中最令人讨厌的。另外,还有些争论应排除在外,那就是当争论的人完全没有诚意,他们实际上并不相信他们所捍卫的观点,他们进行争论只是装装样子,只是出于逆反情绪,或只是想要炫耀自己超出于他人的聪明机智。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可以看到争论者盲目坚持他们的论点,蔑视他们的争论对手,并且情绪激昂地极力诡辩和坚持错误。在这些方面,两种人都是同样的。因为对这两种争论者来说,他们各自的信条都不是从推理来的,所以,要指望用任何不涉及感情的逻辑使他们接受一些比较可靠的原则,那是徒劳的。

那些否认道德差别实在性的人,可以被列入没有诚意的争论者之列,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任何人会认真地相信,人的任何性格或行动都会得到每一个人的喜爱和尊重。自然在人和人之间造成的差别是很大的,这种差别又由于教育、榜样和习惯的不同而进一步扩大了,以致当我们同时考虑对立的极端情况时,我们既没有多虑的怀疑主义,也没有任何确定的信心去断然否认人和人之间的全部差别。即使一个人非常迟钝,他也一定常常被正确和错误的不同影响触动;即使一个人的偏见非常顽固,他也一定会看到,其他人的偏见会给人以同样的印象。因此,使这种论敌转变的唯一办法是任其自行其事。因为一当他发现没有人和他争论,他很可能仅仅出于厌倦,就最终自动地回到常识和理性一方面来。

最近出现了一种争论,关于道德的基本根据,很值得我们考察一番。这个争论涉及到:道德是从理性引申出来的,还是从情感中引申出来的;我们是通过一连串论证和归纳获得有关道德的知识,还是通过直接的感知和精细的内部感官获得的;它们是否像一切有关真理和谬误的可靠判断那样,对于一切有理智的存在物都是同样的;或者,它们是否像美和丑的知觉那样,完全建立在人类的特殊构造和结构之上。

古代哲学家经常断言,德无非是与理性相符合,然而,似乎普遍认为的是,道德从趣味和情感中获得其存在。另一方面,我们当代的研究者尽管也大谈道德的美和罪恶的丑,但是在说明它们的区别时,他们通常致力于形而上学的推理和从最抽象的理智原则来进行的演绎。这是人们对这些论题的讨论中到处存在着的一种混乱,以致在各个体系之间,甚至在几乎每个单独体系的组成部分中,都可能普遍存在着最严重的对立。而对此情况,直至最近还无人意识到。文笔幽雅的沙夫茨伯里勋爵[3]最先谈到道德方面的这种区别,而且他一般是坚持古代哲学家的原则的,但是他本人并没有完全摆脱同样的混乱。

应当承认,对这个问题的两方面都可以提出貌似合理的论证。一方面,人们可以说,道德差别是可以用纯粹的理性来辨别的,要不然,在哲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盛行的有关这个题目的许多争论又从何而起。争论的双方常常提出一系列论证,他们援引例证,诉诸权威的论断,进行类比,发现谬误,引出推论,根据他们的恰当原则来调整结论。真理是可以争论的,趣味却不能争论。事物本性中存在的东西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标准;每个人内心感到的东西是情感的标准。我们可以对几何学的命题进行证明,可以对物理学的体系进行争论,但是,诗句的和谐、情感的温柔、才智的横溢,它们给人的必定是直接的快乐。任何人都不会对他人的美丽进行推理,却经常对他人行动的正义和不正义进行推理。在一切刑事审判中,囚犯的抗辩首先是反驳被控的事实,并且否认归罪于他的那些行为。然后他要证明,即使这些行为实际发生了,它们也可以被证明是无罪的和合法的。显然,上述这第一种观点是根据理智的推论确定下来的:我们怎么能设想把心灵的一种官能用于决定另一种不同官能呢?

另一方面,有些人把一切道德决定都归结为情感,他们力图证明,理性从来不会引出这种性质的结论。他们说,善是可亲的,恶是可憎的,这构成了它们的真正本性或实质。而理性或论证能够把这些不同的形容词加在任何主体上,并预先宣布这个必定产生爱,那个必定产生恨吗?或者说,除了心灵天生适于接受这些感情的那种原始构造和结构以外,我们还能为这些感情找出其他何种理由呢?

一切道德思辨的目的都是教诲我们应尽的责任,并通过恰当地描述罪恶的丑陋和道德的美好,使我们形成相应的习惯,使我们避开前者,接受后者。但是对于这一点究竟是否要指望通过理智的推断或结论来达到呢?这些推断或结论并非自动支配着那些感情,或调动着人的活动能力。这些推断和结论发现了真理,但如果它们发现的真理是淡而无味的,既不会使人向往,也不会使人厌恶,那么,它们就不能对人的活动和行为有任何影响。凡是正直、公正、和谐、高尚和慷慨的品格,都会打动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去接受和保持它。而凡是可理解的、明确的、或然的、真实的东西,只能得到我们理智上冷静的赞同,而且由于满足了我们思辨的好奇心,我们的探索也就到此为止了。

当人们对善的一切炽情和偏爱都被窒息了,对恶的一切反感或厌恶都被消除了,这就使人们对善和恶的一切区分都无动于衷,道德学就不再是一门实践学科了,它对我们的生活和行动也没有任何规范作用。

上述两个方面的论证(还可以作出更多的论证)看起来很有道理,以致我很容易猜想,它们两者可能都是可靠和令人满意的,而且理性和情感在几乎所有的道德决定和结论中都同时发生作用。能够宣布性格和行为可亲还是可憎,值得赞扬还是值得谴责的那个最终判定,很可能是这样的判定:它为那些性格和行为打上印记,表明它们是光荣的还是耻辱的,是应当赞同的还是应当谴责的,它使道德变成能动的原则,将善指定为我们的幸福,将恶指定为我们的痛苦。我要说,这个最终的判定很可能取决于自然已经在全人类普遍造就的某种内在的感官或感觉。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东西能有这种影响呢?但是,为了给这样一种情感铺平道路,为了恰当地辨别这种情感的对象,我们发现我们往往必须从事大量的推理,作出细致的区分,引出公正的结论,进行广泛的比较,检验各种复杂的关系,确定和弄清基本的事实。有些种类的美,特别是自然的美,它们一出现就博得了我们的喜爱和赞美,而一当它们失去这种效果,任何推理都无法恢复它们的影响,或使它们更适合于我们的趣味和情感。但是,对于许多不同种类的美,尤其是美术中的美,为了感受到合适的情感,必须运用大量的推理,不恰当的情调常常可以用论证和反省来纠正。我们有恰当的根据来得出结论:道德美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后一种美,为了使它对人心有适宜的影响,它需要我们的理智官能的帮助。

不过,虽然这个有关道德基本原理的问题是新奇而重要的,但我们眼下并不需要对它作进一步细致的研究。因为如果在本书的探讨过程中,我们能十分幸运地发现道德的真正根源,那么,我们将很容易看出情感和理性在所有这种道德决定中有怎样深远的影响。[4]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将努力采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我们将对构成我们通常所谓人格价值的精神品质之复杂性作出分析;我们将考察心灵的每一个属性,这属性要么使人成为被尊敬和爱戴的对象,要么使人成为遭憎恨和蔑视的对象;我们将考察每一个有关的习惯、情感和官能,我们如果将这些习惯、情感和官能归于某个人,那么它或者意味着对他的赞扬,或者意味着对他的责备,而且还可以成为对他的品格和作风的推崇或讽刺。在这方面,人类普遍具有敏锐的感觉力,这种感觉力使哲学家充分相信,他在对上述各项做出分类时绝不会出大的错误,或者说,他绝不会有把他思考的对象张冠李戴的危险。他只需稍稍深入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想要得到人们加诸他的这个或那个品质,考虑一下这样或那样加诸他的东西是从朋友还是从敌人那里来的。语言的本性正在于指导我们几乎无误地形成这类判断。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一类褒义词,还有一类贬义词,我们只要对这种词语的用法稍有了解,就不需要任何推理,就足以指导我们对人的各种可敬和可憎的品质进行收集和整理。推理的唯一目的就是从正反两方面发现对这些品质而言共同的条件,观察在可敬的品质和可憎的品质两方面都能符合的那个特殊的条件,从而找到伦理学的根据,发现一切谴责和赞同最终发源的普遍原则。因为这是事实的问题,不是抽象科学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只有遵循实验的方法,只有借助从特殊事例的比较中推出普遍的公理。另外一种方法是首先建立一个普遍的抽象原则,然后把它扩展到各种各样的推断和结论中去。这种方法本身也许是比较完善的,但是不太适合不完善的人性,而且它是这个以及其他论题上幻想和错误的共同根源。现在,人们对自然哲学中各种假设和各种体系的热情已经消失,除了从经验中得来的那些论证以外,他们不对任何论证感兴趣。现在,正是他们在一切道德研究中试行同样改革的时候了;他们应抛弃一切不是建立在事实和观察之上的伦理体系,不管它们有多么精致或巧妙。

我们在这个题目上所进行的探讨,将首先考察社会性的德,即慈善和正义。对这两种德的说明也许能给我们提供可以说明其他道德的入口。

同类推荐
  • 辩证法·范畴与现实

    辩证法·范畴与现实

    本书收入的文章大部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写。本书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理论阐发的哲学思想,另一部分是以当代中国现实为基础所论述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本书既是对辩证法范畴的探索、研究和阐发,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思考和感受。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大家都很孤独

    大家都很孤独

    面对孤独,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我没有了兄弟,没有了朋友,没有了社交,在这个众生云集的世界上,我却只剩下了我自己。我已经丧失了世间的一切希冀,再也找不到滋养我心灵的养分。”思想的巨人卢梭在面对孤独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翻开本书,让卢梭的思想之光照进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一起面对孤独!
热门推荐
  • 惑心宠妃:绝色除妖师

    惑心宠妃:绝色除妖师

    (有虐有宠也有轻松时刻)凤凰大陆,妖孽现行;鬼蝶一派,谁与争锋。“人类不可能与妖同寿,如若你执意要同妖在一起,等待你的,将会是死亡。”她是百年难遇的天才除妖师,颖悟绝伦,美艳不可方物,一手利剑斩尽天下恶妖,却终敌不过千年前根深蒂固的缱绻与羁绊。他是玄月皇朝美绝人寰的冷酷九殿下,生来欠缺一魂一魄,造就他此生此世无法体验人世间的情和爱。然,与她的邂逅,却让他的心,渐渐动摇。妖皇现世,风云变幻,似重回千年前,那痛心入骨的场景。她拼尽一切,只为能让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换来的,却是他寒眸相对,不屑嗤笑。曾经的誓言,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第一丞相夫人

    第一丞相夫人

    她的夫君位高权重,是权倾朝野的丞相大人;她的夫君长相俊美,温润如玉,秀逸若仙……听说朝中人皆称她的夫君为笑面虎,杀人不见血。怎么会呢?她的夫君温和的像三月的风,直到后来……“离府之前,将肚中的孩子打掉吧,我不想以后有负累。”递了休书后,他冷漠地接着将一碗落胎药推到她面前。她才知道,他笑如春风,风中却含刀,割的她柔软的心鲜血淋漓……他是来复仇的,她却傻傻地自动送上门去……天黑了,地暗了,她的世界倒塌了。她曾以为他是神袛,后来才知道他是魔鬼,不但给不了她幸福,还会毁了她的一切,所有的一切……再度重逢,她与他的敌手一起归来。他和她,从此站在了朝野之争的对立面。而一切恩怨情仇,才刚刚开始……
  • 小城畸人Winesburg, Ohio

    小城畸人Winesburg, Ohio

    书中安德森刻画了一座小城镇中的人物,这群人被他称之为畸人,畸人的“畸”并不表现在外表上,而体现在他们的个性上。他们都具有“奇异美丽的个性”,有着常人没有的某一行为动作或是某一坚定信念,因而他们的行为或信念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怪的,被看作是畸人。书中体现的不是洋溢着对生命、大自然赞美的乐观主义情绪,而是生命中的种种困境和无助的情绪。这部作品由二十五个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短篇小说组成,年轻记者乔治·威拉德贯穿全书。作为首先把潜意识写进小说里的美国作家之一,安德森在本书中成功地将现实主义和意识流这两种手法结合在一起,也正是凭借这部作品奠定了其“现代美国文学的先驱者之一”的地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健事

    大健事

    “喂,靓仔,不用看了,说的就是你,戴眼镜的帅哥!”“是不是想找工作啊,过来这里看看,你面相老实,一看就适合干我们这一行。”某某公司出事的时候,工商局到店里检查,说真的,白轩当时就差点跑了。总觉得好像入错了行,被忽悠了,而且那个女孩看着有点眼熟,这就有点巧了。
  • 你这思想已入魔

    你这思想已入魔

    有些人,表面温和,内心却喜欢血淋淋的感情。嘴上说着岁月静好,心中巴不得一刀子捅进爱人的心里,看着她悲痛哀嚎,看着她在恐惧中抓紧他的手。她很精明,也很坚强。正因如此,他翘首以盼舔舐她的眼泪,瓦解她的城池,享受她的依偎。“别怕,你还有我哦!”男主病娇、腹黑、城府深/女主有心机、伪绿茶、善于操控人心。他成长在一个爱情观扭曲的商人世家,有着商人的绝对敏锐,善与发现商机。这一次,他发现的“商机”是一个自作聪明的女人,她热爱摄影、喜欢耍小聪明,她自恃清高、惹事生非、虚伪狡诈。都说爱情是个套路的过程,目标已选定,“五步曲”他可以慢慢来,只等猎物上套的那一天。
  • 念念不忘,灼灼余威

    念念不忘,灼灼余威

    她回来的时候以为自己在这里已无所牵挂。他回来的时候以为世界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相遇是命定,相爱是缘份。而一份感情如何相守靠的是不离不弃,倾心经营。“徐铭威,你老实说,你是不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暗恋我,始终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古人诚不余欺。”有多少人在27岁的时候还能记得再无联系的幼儿园同学叫什么长什么样?陶灼灼不记得了,但是徐铭威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对着他脖子咬过一口的小公主。被你咬过的我要十倍要回来!
  • 修真之魔尊哪里走

    修真之魔尊哪里走

    严非渊曾是史上第一个修炼到渡劫的魔修。一个可以吊打所有人的大佬。超级棒= ̄ω ̄=然而如今。吐血,吐血,吐血!严非渊:如果我死了,只有一个原因。是吧,作者。(面瘫脸)作者: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给你开启另一扇窗。所以,即使丢了六魄,舍夺重生,你依旧会是一个开挂的男人,放心。
  • 嘘,月亮睡着了

    嘘,月亮睡着了

    她很独孤,也很幸福。我们都曾年轻,都曾勇敢,都曾认为爱情可以战胜一切。或许他和吴雅雅就是那种,恋人未满的状态,明明心里有对方,却似乎只是一个淡淡的影子,既不想上前一步,也无路可退。他说:“留言板上的爱情誓言,或许在十年后,不过是一场幼稚可笑的游戏。”因为不懂爱情,所以总是无法对上时机,是电视剧里说的有缘无分吧。一个男人在你面前究竟能放下多少自尊,并不一定与对你的爱成正比,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习惯。一夜过后,所有山盟海誓都将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