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7300000001

第1章 译序

诗人里尔克继承歌德(J.W.Goethe,1749—1832)的艺术理论,并以其诗观予以发扬光大,而他的诗则实现了歌德的艺术理想。

歌德认为:“艺术是第二自然,也是神秘的东西,但却更好理解,因为它本产生于理智。”[1]里尔克详加阐述道:“艺术品是不可能改变和改革任何东西的,它一旦产生出来,就恰如大自然一样,与人相对而存在,它是自我引满、自我从事活动(如同喷泉)的,因此,如果我们愿意这么称呼它的话,它是与世无关的。我们当然十分清楚,这保守的、受决定它的意志所制约的第二自然,是人性的产物,是痛苦和快乐的尽情表现;在它里面有能够打开蕴藏着源源不尽的安慰的宝库的钥匙。”[2]根据“自我引满、自我从事活动”法创作的里尔克的诗从酝酿到完成的心路历程,符合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洞见的艺术规律:“艺术,由幻想回到现实的路。”艺术品这“第二自然”为艺术家的意志所决定,受艺术家的意志制约,所以,解读里尔克的神秘,完全可以做到以意逆志。

名篇《黑猫》向以神秘享誉于世。但是,这诗是借刻画黑猫的神秘抒写壮沃心田的惊悚美,冥冥中宣示人类那巧夺天工的创造力:神造了柔弱如鼠的猫,人造了刚强如王的猫。幻想《黑猫》的起源,是激动于黑猫眼睛无与伦比的明亮,白天如日夜晚如月,还特别涵泳神秘的、威力四射的光彩,令人幻入魔界而惶恐。这幻想出来的神秘源自实感,源自人人看见过数不清的次数而未作如是观的寻常事物。富于理智的神秘。由美主宰的“第二自然”。“目造象于空间而寓于象”,里尔克对歌德艺术论的创造性澄悟意味着,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心有灵犀一点通”,实为情意相通,“理解”须从寓于所造之象的目入手。

文学史家们论定里尔克隶属后期象征主义,都未论出里尔克的独家诗观。他的作品与马拉美(S.Mallarmé,1842—1898)心目中理想的象征诗确有共同之处:描写“对于对象的观照,以及由对象引起梦幻而产生的形象”和用隐喻暗示进行叙述;而人生的和诗的志趣不相为谋反映的根本差异,使二者貌合神离。

马拉美想望诗如歌,而有音乐的律动音乐的美,至于内容方面的实质性要求,从来不予理会;诗尚缥缈空灵,借用两句杜诗形容,“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里尔克则大不然,主张人类要做大地主人,诗是人与生俱在的乐天上冲力启动下用血所谱写的悲歌,为人生苦短而悲而奋发有为,以腕底眸间的成绩战胜天使吹起的末日号角,赢得永生。

“诗是词和删节的混合物;象征是物和观念,在场的和不在场的混合物。马拉美的诗是否定的过程,诗中被肯定的很快就被否定,成为语义上的过眼云烟。从全部否定里得到一种不在场的不可否定的东西,即象征,它是不可取代的,‘我的对象’。”

“从一种特意制造的朦胧里,假借不断消失在随后补充的沉默里的总是间接的暗示性字眼,把否定过的对象召唤出来。这里涉及的任务近乎创造活动……”[3]

马拉美名作《收旧衣女人》只有短短四句,例举说明他的诗法,情形看得最为分明:

你用一双尖锐的目光,

穿透外表,直看到内蕴,

也就剥光了我的衣裳;

我来去赤条条,像一个天神。[4]

收旧衣女人,即女旧衣商,不管是走街串巷收货,还是路遇而犯了职业病的对视,见主述者“我”穿一身的衣服,“尖锐的目光,穿透外表,直看到内蕴”,从“我”遇视后的表现反观其理,她否定了“我”的内在价值,“也就剥光了我的衣裳”连同否定“我”的外在风采,以衣着取人的势利眼否定了“我”的人格尊严。末句表出:你看得我一无所有,我有超凡出尘的内外美。“被否定过的对象”召唤出来了。

“这种审美的来源可能部分地在于波德莱尔的‘超自然主义’,一种强化事物存在,使事物夸张地专属于它们自己的感知状态。这种状态伴随着时间和空间扩展,从而允许事物越出它们的范围,变得铿然有声,并扩大诗人从精神上拥抱世界的能力;与此相联的是由于对应关系而成为可能的总体感受力。正是在这种状态下,诗人对生活的深度才有直接的感觉:

在一定的几乎是超自然的精神状态下,生活的深度才在事物上充分地展现出来,不论所观照的事物是多么平庸。它变成这种深度的象征了。”[5]

“象征——物或人——既是诗的不言而喻的机缘,一种平常的现实,又是诗的目标和顶点,即象征,它所具有的容量足以把它所引起的作为诗的机缘的全部概念重新占而有之。”[6]

让我们作个比较。马拉美的象征是诗的不言而喻的普通机缘,里尔克的象征是诗的难以言表的神秘机缘;马拉美的象征是一种平常的现实,里尔克的象征是一种神秘的现实;马拉美的象征的容量是单一的自我认知,里尔克的象征的容量是神奇的意外发现;作为诗的目标和顶点,马拉美的象征给出一个个自我认知的完美归宿,里尔克的象征给出一个个别有洞天、意境双绝的象征世界。《瞪羚》的仙境般象征世界、《红鹳》的童话般象征世界、《黑猫》的地狱般象征世界、《仅存躯干的古代石雕阿波罗像》的美的自画像般象征世界,Pout du Carrousel(《旋转木马桥》)则不啻重新安排了人际关系的众星捧月图。

歌德在对狄德罗《画论》译本的评论中透露了他的艺术理想。歌德写道:“艺术并不打算在深度和广度上与自然竞争,它停留于自然现象的表面;但是它有着自己的深度、自己的力量。它借助于在这些表面现象中见出合规律性的性格、尽善尽美的和谐一致、登峰造极的美、雍容华贵的气氛、达到顶点的激情,从而将这些现象的最强烈的瞬间定形化。”[7]

里尔克“以不变锁定变”地固定了对黑猫的内蕴观察,从而理究它的“合规律性的性格”。从观察到固定是“尽善尽美的和谐一致”。“达到顶点的激情”弥漫于“雍容华贵的气氛”中。里尔克惯常深入平常的现实感受神秘的经历,从平常的事物提炼不平常的美,善将相互对立、旗鼓相当、“平衡出绝顶辉煌”的两情神秘交会的最强烈瞬间予以定形化,呈供登峰造极的美——艺术永恒。

法国“诗人王”马拉美创立了象征主义诗派的基本教义,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营造了象征主义诗派神秘的灵魂。

同类推荐
  • 军旅柳叶刀:周金芳诗词选集

    军旅柳叶刀:周金芳诗词选集

    中国的诗词,是华夏文学史上的一朵鲜花,她以有序的韵律、特有的格律独树一帜。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诗,无一不是文学精华。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神州轶闻录系列故都文化趣闻

    神州轶闻录系列故都文化趣闻

    北京着实是块宝地。不但历史悠久,掌故丰富,城里城外满是名胜古迹,而且叫人怀念的,是在这里活动过的非凡人物。……这里有纵横捭阖的政客,也有学贯中西的学者,有书画名家,也有名噪一时的曲艺泰斗,以至身怀绝技的武术大师。《名人辞典》只能告诉你这些人物的官职履历,这本书却能通过遗闻轶事,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他们的精神面貌。
  •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最新修订文雅词幽,馈赠珍藏首选书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写真(新订版)》“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阕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所以,从一开始命运就埋下伏笔,安静蛰伏在人生里静候结果开花的一天——他被人记取,不因他是权榴之子,不因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因他是横绝一代的词人。
  • 戈登医生

    戈登医生

    读你的两篇小说,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充实。充实是个常识性概念,完全谈不上高深,甚至还有点老生常谈,无非是言之有物、真情实感一类为某些“新锐”作家与批评家不屑的的说辞。认同文学常识有时恰如带着镣铐跳舞,远不如天马行空、凌空蹈虚来得容易,尤其是在文学空心化被消解意义、消解内容的口号包装成为时尚的今天,避实就虚故作高深的花活儿往往能更轻易地获得掌声与喝彩。媒体的竞相媚俗、作家的趋名趋利,已悄悄溶蚀了小说的诗意品格,没有浪漫,没有想象力,没有激情,越来越多的被称为小说的东西其实只是酒吧调情指南和商场黑厚学教材,欲望之外一片空白。
热门推荐
  • 特殊任务

    特殊任务

    琴歌实在没有想到她会分到市财政局。作为财校的一名中专生,家在农村,没根没梢的,她做梦也没想到会分到这么好的单位。财政局是一个有权有钱自然也有势的单位,琴歌不知道自己是烧了哪炷高香,竟分到这样好的单位。然而,对于她的幸运,人们似乎并不羡慕,有人甚至向她撇撇嘴,说,你知道你为啥能分到这么好的单位吗?是有人看中了你,要你去当大官的儿媳妇了!这话让琴歌大为震惊。大官的儿媳妇?哪个大官看上我了?琴歌一头雾水,摸不清这话是从何而来。琴歌依然愣愣的,像个榆木疙瘩。有人又进一步提示说:那次有人来选妃,难道你不知道吗?先开了一次全体会,后来又分别找几个女同学谈话。
  • 邪凤虚凰:难搞倾城皇妃

    邪凤虚凰:难搞倾城皇妃

    她身为女子,却喜欢当个男人。而她的哥哥,却不得不为了她扮成女子。当他知道她是女子时,她死不承认。当他要求她与他在一起时,她萧然离去。当他们都以为幸福来临时,她却又一次的离去。她面对爱人不得不痛苦离去,她面对敬爱的人不得不痛苦的望着他离去。成婚之际,她不在身边,只能让她的哥哥替她出嫁,成为倾城皇妃。两个人的命运兜兜转转又一次回道原地,这一次的相见,爱情已变了质。她只为复仇,她只为实现承诺。这样的爱情还好持久不变吗?此次的相遇是否还如初衷那般的单纯、任时光如水,任红尘万丈。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恩爱情仇,结局又会是什么?
  • 道士那几年

    道士那几年

    我在张家沟过了十来年,村里有条死人沟从来没有人去过,直到有一次半夜听到离奇哭声……天道渺茫鬼道苍苍行阴阳之事断人鬼之愁见世态炎凉闻人生百态尝勾心斗角处举步维艰经生死离别此乃,隐者之重也!汝问吾名,为之道也!
  • 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决定人生

    每一个人都有希望获得成功,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成功来于正确的选择,选择的权利就在你的手中,不要再麻木了,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大胆地去选择你的未来,你未来的成功就在你的正确选择之中。为了帮助那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选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本书,从多角度、多方位的阐...
  • 罪剑问情

    罪剑问情

    烽火连城三千里,谁能握剑靖狼烟?山雨欲来风满楼,江湖干戈何时休?一刀一剑平生意,无情江湖几人归?执“罪剑”,名锋断恨,仗剑走天涯,靖江湖尘涛,抛血卫侠风;共佳人,侠踪云隐,携手踏青葱,看夕阳沉沦,不羡繁华梦……最震撼的江湖风波,最扑朔迷离的武林往事,最惊心动魄的诡谲阴谋,尽在独孤藏情武侠巨作《罪剑问情》!欢迎加入罪剑问情书友群,群聊号码:581430902
  • 如果有一天,他离开了

    如果有一天,他离开了

    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友情,什么是亲情,什么都不是。一个人漂流,一个人奋斗,剩下的还剩下什么?孤独惯了,哭惯了,日子还是那样过。呵呵!
  • 宁负春光不负你

    宁负春光不负你

    她被亲人出卖,却遇到了他。他给了她温暖和希望,更加给了她全世界。“只要你开心,我愿倾其所有。”可是当那个女人出现,为什么一切都变了。“安筱悠,你不过是一个替身,没有资格生下我的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间食粮

    人间食粮

    《人间食粮》是诺贝尔奖获奖者纪德的代表作品,象征着人类在大地上谋取幸福的精神食粮。作者结合在北非和意大利的漫游经历,借助对神话中女神的倾诉,将异国风情用细腻的文笔,如诗如画的描绘了出来。《人间食粮》以文学的形式表达真实的感受,作者表现出来的那种情感处处体现着,生命和自由是人的一生中珍贵的财富,而这种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就是宝贵的精神食粮。通过阅读《人间食粮》,我们不仅能够重新定义生命的意义,而且对自由也有了崭新的认识。《人间食粮》的主旨为对自由的讴歌、对生命的赞颂、对真理的追求,在认识自我和解放自我的过程中,摆脱身上所有的束缚,去拥抱世界万物。
  • 一顾半夏:与你时光予你情深

    一顾半夏:与你时光予你情深

    一次意外,她遇到纨绔不羁风流花心的集团继承人,本以为误上贼船,结果......他护她如宝,将她宠上天,她渐渐被这个不羁的男人吸引,然而就在她要倾心相对时,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只是对方赎罪的工具.....
  • 九十九度深吻:铭记挚爱顾先生

    九十九度深吻:铭记挚爱顾先生

    互相顾及而已,谈何相爱?整个A市的人都知道,顾铭川身边来了一位不得了的女人,把他迷得不得了的女人。他给予她数之不清的宠爱,纵容到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可安夏茗被困在顾家的地下囚牢,昏迷不醒,迷离间,她想,她大概从来没有尝试过这么疯狂却又这么失败的爱情,是她,失算了...再次见到安夏茗的时候,是在安家的晚宴上,那时,她坐在轮椅上,笑的一脸的温婉,与旁人交谈...你的身旁足够热闹,人山人海靠近不了,遇见你,只为怦然心动。后来顾太太站在媒体的镜头前问了顾先生一个问题,她作祟心泛滥,问他,为什么她是顾太太?顾先生盯着身侧的人儿,脸上始终是化不开的温柔,语出惊人:“第一次看见你,就觉得,这是我的顾太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