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8700000006

第6章 荒谬绝伦的统治者(2)

周勃、陈平等大臣选了代王刘恒即帝位。《西汉会要》里称:“既诛诸吕,大臣相与阴谋,以为少帝及三弟为王者皆非孝惠子,复共诛之。”加上早崩的前少帝刘恭,就是说,惠帝的子嗣死了五个,只有两位名位低的侯未被诛。估计是年龄太小,母氏地位又低微,再也掀不起水花吧。“非孝惠子”,显然只是借口。从情理上来说,谁会这么无聊,还一口气找五个小孩来冒充儿子?但如果不把惠帝的子嗣给搞掉,那他们选出来的汉文帝屁股下的位置怎么坐得安稳?

连小孩都不放过,这些军功集团和刘氏皇族看起来颇为残忍;不过,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吕氏谋反成功,也一定不会手下留情的。不是你杀了我,就是我杀了你;封建社会的两千年,中国的历史总是在刀光剑影、血流漂橹当中循环往复。

比秦桧早一千年的“莫须有”

“文景之治”是中国史书上第一个有据可查的“盛世”。历史上常把文帝和景帝连在一起提,是有原因的。景帝基本上走的就是文帝的未竟之路,不管是大政方针还是行为模式上,景帝简直就是文帝的Copycat(模仿者),不过是走得更远更极端,把其父的腹诽发展成恶毒,因此也更不可爱了。

比如同样是功高盖主的周氏父子。周勃有迎立天子之功,文帝显然对他充满戒心。有人告他谋反,文帝把他下狱,又放了他,但从此周勃就彻底被打蔫了,文帝也没有再去搞他了。

后来,周勃之子周亚夫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为侯,算是文帝给的一个恩典。

周亚夫在细柳营屯军之时,治军严整:没有将军命令,天子不得入营,不准车马奔驰,身着铠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皆令文帝印象深刻。临死前,文帝嘱咐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说:“国家若有急难,周亚夫可以担当带兵的重任。”景帝即位后,任用周亚夫做车骑将军。

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领兵向东进击吴楚。周亚夫对景帝说:“吴、楚勇猛,行动迅捷,我们很难同他们在面对面的作战中取胜。我想让梁国出兵拖住吴兵,再率兵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就可以制伏吴、楚了。”景帝同意了这个战略建议。实际上,当年文帝为增强梁王刘参的实力,使“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得大县四十余城”,造成“梁足以扦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陛下高枕,终无山东之忧”的态势,预先做好了平定山东诸侯王叛乱的战略部署。周亚夫敏锐地发现了文帝的用心,并且利用这种局面来部署战争。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阻碍。周亚夫调集军队在荥阳会合,这时吴国军队攻打梁国,梁国告急,每日都派使者请求援助,周亚夫却坚守营垒,不去救助。梁王向景帝上书,景帝派使臣命令太尉救援梁国。周亚夫却不执行,坚守不出,而派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骑兵断绝吴、楚后方的粮道。后来吴军偷袭亚夫营西北,也未能打下。吴兵受饥忍饿,战斗力极弱,便撤退了。周亚夫于是派精兵追击,大破吴军。后来,东越人斩下了吴王刘濞的头前来报功请赏。平定吴、楚之乱历时三个月,可谓神速。

周亚夫得胜归来,五年后升任丞相。但梁孝王刘武,因亚夫不救梁,与他有了矛盾。

后来,景帝想要废掉栗太子刘荣,因刘荣没有过错,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景帝没有听他的,还是废了刘荣;他也因此得罪了新太子和新皇后。窦太后想要封王皇后之兄王信为侯,周亚夫表示无功不能封侯是高祖遗命,结果王信就未能封侯;他又得罪了太后和皇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景帝想要赐封他们,用来鼓励后面的匈奴人来降汉,周亚夫认为这是鼓励不忠,景帝不听,封了他们为侯;周亚夫连皇帝都得罪了。

于是,周亚夫被免掉了丞相职务。

他做错了什么吗?没有。只是据理而言,不愿做皇帝的应声虫而已。

回乡后,儿子给他买了五百件皇家殉葬用的铠甲、盾牌,因没有给搬运的人付钱,引起怨恨,于是对方上书告发亚夫的儿子。这事牵连到周亚夫。有关部门把罪行书之于册,一条条按问,周亚夫拒不答话。景帝生气了,下诏令把周亚夫交给廷尉治罪。

廷尉毫不客气,把周亚夫按造反来定罪。周亚夫反驳说:“我所买的兵器都是殉葬品,怎么可以说造反呢?”审问的官吏说:“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造反哩!”周亚夫极为愤怒,绝食五天,吐血而死,他的封国被撤除。

秦桧的“莫须有”算什么,景帝的“莫须有”还比他早一千年呢。

发现了吗?文帝有谋略家贾谊,景帝便有谋略家晁错;文帝有个骄横受宠的弟弟淮南王刘长,景帝便有个同样骄横受宠的弟弟梁王刘武;文帝有个迎立天子的重臣周勃,景帝便有个平定叛乱的大将周亚夫——但每一对人物关系上,景帝充分体现了他狭隘的胸怀、阴暗肮脏的心理,处理方式都比文帝强硬和恶劣了许多,这证明景帝的政治智慧远远不如他的父亲啊!

谁是换太子的幕后主使?

“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以贮之也。”这个耳熟能详的“金屋藏娇”的故事,来自于野史《汉武故事》。不过,这种令人充满绮想的野史里面,却有一个笑里藏刀的夺嫡故事。

大概看过一些影视剧的人,都会说是馆陶公主扶持了武帝。但如果细想就会明白,那都是幌子,唯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就是汉景帝本人。汉景帝作为“文景之治”的重要奠基人,虽然有种种毛病,但他的威权无可质疑,其对朝政的掌控亦无人可憾动分毫。怎么可能在继承人这种问题上掉链子呢?

这里就要谈到景帝的一个障眼法了:找人背黑锅。这是一种非常厉害的驭人术。管理者时不时会碰到一些决策,必须牺牲某些人的利益;在这种民意汹汹的情况下,把责任卸给别人,是最好的金蝉脱壳之计。

这个背黑锅的人就是景帝的同产姐姐馆陶公主。

当然,馆陶也不冤。她有一个女儿叫陈阿娇,阿娇还很小,她就想把阿娇嫁给当时的太子刘荣,让女儿以后做皇后。但太子之母栗姬正得宠,又住在椒房内,虽没有封后,但也差不多了;栗姬不喜欢馆陶公主,便拒绝了。馆陶气坏了,她看到弟弟的第十子刘彻颇为聪明伶俐,又很受景帝喜爱;而其母王夫人不受宠,特别谦卑,先就有了好感。一天,馆陶问当时七岁的刘彻“要不要娶媳妇?”刘彻乖巧地说要。又问要哪个?馆陶指了很多个小宫女刘彻都不喜欢,只有指到表姐阿娇的时候,小刘彻才大声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把馆陶乐坏了。从此,她就铁了心跟王夫人和刘彻结亲,并决意劝说景帝废掉太子刘荣。

于是,馆陶不断地在景帝和窦太后面前说栗姬和太子刘荣的坏话,说王夫人和刘彻的好话。不久之后,景帝果然废了没有过错的刘荣,立了原本毫无希望的第十子刘彻为太子。

然而,仅仅听野史这么说是不够的,里面有很多民间想象的逻辑漏洞。因为景帝本是一个强硬而性格猜忍之人,非常精明;而馆陶公主哪有能耐主导立储这种大事?真实情况是,景帝是顺着杆子往上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又没有落下话柄。

首先是景帝已经看不惯傲慢的栗姬很久了。直接导致他对这个女人放弃的原因是,他曾试探着向栗姬托孤,要她照顾好他的一众子女,而栗姬却吃醋了,态度恶劣,这让他相信一旦栗姬当上太后,则众儿女生命堪忧。其次,景帝并不怎么喜欢性格软弱的太子刘荣。从刘荣无辜被害死他不难过,反而急着保全害死刘荣的郅都就可以看出来了。怎么才能废掉这个旧太子呢?正巧馆陶公主不断地在窦太后跟前吹耳边风,帮助景帝移掉了“太后反对”这个障碍,简直是天遂人意!

再有,馆陶之所以在这么多王子中看中这个比阿娇小五岁的小男孩,首先还是因为刘彻当时已经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了,景帝是很喜欢他的。而王夫人的沉稳、老实,也让景帝放心。

从常理来说,刘彻排名第十,当太子是轮不上的。景帝对此很苦恼。最后,他立了不喜欢的王夫人为皇后,为的就是让刘彻顺理成章地当上太子。这就绝非姐姐在旁边煽风点火之下的冲动,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历朝历代的易太子,都会闹得轰轰烈烈、朝廷上下一片混乱,甚至还伴随着杀戮和腥风血雨,唯有景帝换太子,轻巧而波澜不惊。后世常以为,那主要是馆陶公主在作梗,殊不知,她不过是敲边鼓的,真正的幕后操纵者是景帝本人。

其实,馆陶公主的地位,多是窦太后在撑着的,在窦太后去世后,纵然馆陶是皇后之母,武帝也没空搭理她了。这时候的武帝还会顾念馆陶当年把他往皇位上推了一把吗?未必。

有时不得不承认,不能高估宫闱斗争的价值,也许结果是早已被设计好的;你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在帝王的一局棋里挣扎。

汉朝的有钱人移民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人的安全感总是与土地联系在一起。以前,是一有钱了赶紧买田;现在,则是一有钱了赶紧买房。不过,很多时候,即使买了房买了田也没有安全感。以前,买了田还会遇上朝廷向你强捐、强迁,你不得不放弃家财搬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重新开始。

政府强迁的原因有很多,有为了应对边疆战事而屯田的,有为了赈灾而迁移灾民的,偶尔也有为了地区经济平衡而移民的,不可一概而论。但在西汉,强制性质最明显的,就是迁徙豪强贵族守陵了。

当然,再牛的皇帝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守陵,其大意是指在其陵园所在地建起新的卫星城,让这些人把当地的地产给孵热。

徙民,最初来自于刘敬对高祖的建言。刘敬从匈奴回来,考察了一番形势以后说:现在陛下虽然定都关中,实际上人丁不旺。北近胡冠,东有六国强族,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安枕而卧,“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且实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刘邦听从他的建议,于是把十万多户有实力的家庭的成员迁徙到长安附近,以打碎这些家族的地区纽带,加强控制。这才是真实意图啊。

可以想见,最热心于削弱地方势力、强化朝廷统治的汉武帝,一定对于这种做法深谙其义。建元二年(前139年)四月,他刚刚开始自己的陵墓茂陵工程,就已经徙郡国豪强于茂陵。那年,刘彻十八岁。元朔三年(前126年)夏,招募民众十万人迁徙到朔方郡,又迁徙郡国有声望的人及财产三百万以上的到茂陵。当时,刘彻三十岁。太始元年(前96年)春,再度徙郡国有声望的人到茂陵。是时,刘彻已经六十一岁。

豪侠郭解的遭遇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这种迁徙令。就在元朔三年的迁徙令中,郭解家贫,既无官职,财产也达不到强迁的标准。但因为他的名声很大,当地的官吏有点担心,干脆也把他列入到强迁的名单当中。大将军卫青对武帝说:“郭解家贫,达不到迁徙的标准。”武帝冷冷地说:“郭解一介布衣,本事大到可以让大将军来为他说情,说明他并不贫困!”郭解也只好迁往茂陵了。郭解走的时候,人们为他送行共出钱一千余万。

要评价这种强迁令的好坏,完全是看你的屁股是坐在哪一边。汉代的地方行政机构里,依次是郡、县、乡、里。有时地方上会因为血缘关系和传统力量,有较强的家族凝聚力,国家的威权不容易渗透,这种地方豪强,朝廷很难奈何得了他们。对于朝廷来说,加强中央集权是江山稳固的不二法门,用迁徙这种方式铲除地方豪强的势力有效又简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好的。然而,从个体来说,你的权力早就被侵犯得连底裤都不剩了,什么财产权、迁徙自由权,甚至生存权,都不是你自己的。对人肆意凌辱到这种程度,你再跟我说这个国家多么富庶强大,多么伟岸圣洁,河里淌牛奶、天上开鲜花我也没有一点兴趣。从郭解一事可以看出,连皇帝也不遵守自己的律令,就不用谈别的了。有时还会对这些豪强采取更严厉的措施,通过地方官员对这些不驯服的家族进行屠杀。你以为周阳由、王温舒、田延年、严延年等酷吏为什么能一步步爬上去,不就是站在这些豪强的尸骸上吗?

强迁令,文帝以前做过,“从晁错之言,募民徙塞下”。武帝的父亲景帝做过,“(孝景)五年春正月,作阳陵邑,夏,募民徙阳陵,赐钱二十万”。武帝的儿子昭帝也做过,“始元三年秋,募民徙云陵,赐钱、田、宅”。但和武帝惯于强行徙“豪强”不同,他们是雇佣百姓搬家,愿意搬去这些地方暖地皮的,都有不菲的赏赐(二十万钱不是小数了),是建立在自愿、交易基础上的填地,算是个不错的主意。

我不由想到另一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中国的户籍制度是朱元璋建立的,沿用至今,堪称国宝。与汉武帝不同的是,朱元璋实行的是禁止百姓移动。这种户籍制度,“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他把全国人民分成不同类型的民户、军户、匠户等,分别隶属于中央各部,承担各自的差役。“凡军、匠、灶户,役皆永充”,世代相承,不准改籍;朱元璋还别出心裁地利用大军“点户”和严刑酷法,规定人口不能离开户籍地,如果离开必须有路引,否则按逃犯处理。

表面上看起来,刘彻和朱元璋一个是强迫别人走,一个是强迫别人留,像是南辕北辙。然而,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同类推荐
  • 黯然自伤

    黯然自伤

    六国纷争,乱世战乱不断,阳如为了解救天下人,孤身涉险来到昆仑山,寻找河图洛书。
  • 皇尘记

    皇尘记

    一个少年,要经历多少场战争,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高贵如皇胄,低贱如尘埃,芸芸众生如你我,一生要遭遇多少次磨难,才能青史留名?
  •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本书的出版发行,开创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打开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新页面,填补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空白,有着创新性的意义。更为突出的是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重温历史,重温太行之路,对我们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太平天国记实

    太平天国记实

    本作品将收集晚清年间,按照时间为主线记录记录哪一段历史
  • 纵横河山

    纵横河山

    刘枫,一个汽车修理厂的工人,在一次和朋友去野外烧烤时,因背的东西太多,走山路时脚下打滑掉下了山谷,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东汉末年,从此开起了属于他的三国之路。
热门推荐
  • 大众科学创业

    大众科学创业

    本书是一部关于大众创业的书稿,本书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大众创理论进行了明确、清晰的表述,从科学的角度,以管理、信息、决策等为理论依据。书稿共四章,分别是创业是什么;快乐创业;幸福创业;科学创业。用朴实的语言,提出了“开心、快乐、幸福、科学创业。”用浅显的语言讲创业的道理和技术,适合大学生创业者阅读。
  • 名人传记丛书:林肯

    名人传记丛书:林肯

    名人传记丛书——林肯——美国史上头衔最多的总统:“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Yes!早教

    Yes!早教

    在这样的字面认知下,很多家长开始出现“散养”的教育理念。孩子刚刚进入早教由于环境不适应哭闹,家长就说他不喜欢,我们走了;孩子出现打人咬人的行为,家长说小孩儿都这样,长大就好啦;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家长说这个孩子不喜欢,老师教的太难啦!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总是会放下一句“他高兴就好,他不喜欢就不要做,人家国外小孩儿都这样的,长大就好啦!”,却全然忘记了作为家长在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基础上,自我带教技能的提升以及需要对孩子作出的最基本的引导。“轻松”不等于“没有作业”;“自由”不等于“放纵”;“开心”不等于“没有规范和引导”。
  • 重生之袁家庶子

    重生之袁家庶子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张勇,一个未来世界的游戏软件设计师,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了三国世界,成为了袁绍四子,地位卑微的庶子袁买。三国纷乱,庶子毫无地位,张勇能否一挽狂澜,成就大业,犹未可知。
  • 就这样去谈判

    就这样去谈判

    本书介绍了谈判应具备的素质,谈判的准备工作,谈判理念,谈判形象,谈判技巧,谈判沟通,谈判原则等内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世界曾大雨滂沱

    我的世界曾大雨滂沱

    有人说:”爱情那种东西,时间很关键,认识太早或者太晚都不行。“庄亦璇曾以为,霍庭筠是她的不合时宜,所有人都说她是杀人犯,他们之间隔着他最爱的女人的命,所以他们注定只能互相伤害。可她不知道的是,从很多年前开始,她早已经是霍庭筠的此生唯一。如果上天给你一次时光倒流的机会,你会做什么?亦璇毫不犹豫回道:“我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忘了他。”霍庭筠却想也不想的回道:“我一定不会让她忘了我。”
  • 帅气校草恋上绝世小仙女

    帅气校草恋上绝世小仙女

    女主一个堕入人间的仙,男主确实一个冷冰冰的帅锅自从遇见她一切.....女主:你是不是被盗了姐妹
  • 进化吧中华田园犬

    进化吧中华田园犬

    他,原是普通人类,患有精神疾病,不敢与人接触;她,虽是军官子女,却在幼时被人陷害,险些丧命,从此封闭心灵,冷漠待人;当末世来临,两位青梅竹马,能否携手在动物狂潮和异兽攻击下存活;逼上领导位,她能否带领好学校的人,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庇护所;在这个末世生存久了,他和她明白了一件事。这个世界人渣很多,但善良的人,也不少,为了他们,我们也要努力活下去啊!
  • 惹了病态男神

    惹了病态男神

    在花之国里,大部分人出生都含有花印,然一天,一个神秘黑衣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人们仓皇而逃……顾池玥从小就有一段奇遇,她自己都不知道,直到到达暖星后,那些时不时闪过的画面,让她对自己充满好奇,她似乎要找到那个人……当罂粟花遇上曼珠沙华,她和他相爱相杀……小片段【一】谢浅宸手指缠绕着红线,露出一小截红线道“玥玥”“嗯?”他摇了摇手,红线随手的晃动而摆动着她握着露出来的那一小段红线,轻轻拉动,拉出来的线越来越长,顾池玥的手和谢浅宸的手指相碰,他反手把她搂在怀中,狡黠一笑,霸道地看着顾池玥,道:“红线相连,你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是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