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0200000005

第5章 品书心得(1)

关于批评

……

唐明

批评是怎样的东西?我觉得,这不外乎是批评者个人的意见发表欲的产物。这种说法当然太消极了,也许什么都不能说的。要再积极点说,那么,批评便是文艺圈内的领导。它对读者,则帮助他们去理解作品;对作者,则和他们作取材方面题材处理方面的种种讨论,使他们知道他们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不过老实说,一个作者完全被一个批评者所左右的事,是实在少得很少得很的。所以我以为,批评的主要的职务,还是在于帮助读者理解作品。而从前有人说过“批评的本领与其在于指谪作品的短处,不如在于发扬作品的长处”,也许正是这个意思。

上面所说,当然全是理论方面的话。事实上在我们中国,批评却压根儿不是这回事。照道理说,文艺的未垦地的中国,是多么需要好的批评家来培植、诱掖啊!但是事实上,在中国出现的批评家,却根本不是文艺圈内的领导者,而是荒僻地带惯常遇见的暴徒!他们对文艺所做的,不是培植,而是压杀。一般人常非难批评家手里拿着一管尺去量作品,其实他们手里拿的果真是尺,倒也罢了,可怕的那不是仅仅的尺,而不是绝不留情的武器!他们简直把差不多的作者都认作仇人,把差不多的作品都认作仇人的裔儿的。

文学批评目前不多见,不能举例;电影批评是很流行的,我们看那些伟大的电影批评家是怎样对付着电影作品吧。内容重于形式,这当然是金科玉律。于是乎,这一部“内容空虚”,要不得;那一部“意识不正确”,要不得——都要不得!(市场上放映着的多美国片,他们对于这些美国片也一样要求着“正确的意识”。这种滑稽处,亏他们厚脸不觉得!所以,欺骗观众的是谁?“是那些电影批评家!”我敢说。因为那些影片的制作者也许反而说的是实话!)从一部分中国片的制作者之间,已经可以听到对那些批评家的从窒息中发出的怨言了;把那些暴徒踢入“冷牢”的日子,不久一定会来到吧?

建立健全的批评哟!——我要这样呐喊。

载《现代》4卷2期(1933年12月出版)

关于翻译

……

鲁迅

今年是“国货年”,除“关麦”外,有些洋气的都要被打倒了。四川虽然正在奉令剪掉路人的长衫,上海的一位慷慨家却因为讨厌洋服而记得了袍子和马褂。翻译也倒了运,得到一个笼统的头衔是“硬译”和“乱译”,但据我所见,这些“批评家”中,一面要求着“好的翻译”者,却一个也没有的。

创作对于自己人,的确要比翻译切身、易解,然而一不小心,也容易发生“硬作”、“乱作”的毛病,而这毛病,却比翻译要坏得多。我们的文化落后,无可讳言,创作力当然也不及洋鬼子,作品的比较的薄弱,是势所必至的,而且又不能不时时取法于外国。所以翻译和自作,应该一同提倡,绝不可压抑了一面,使创作成为一时的骄子,反因纵容而脆弱起来。我还记得先前有一个排货的年头,国货家贩了外国的牙粉,摇松了两瓶,装作三瓶,贴上商标,算是国货,而购买者却多损失了三分之一;还有一种痱子乐水,模样和洋货完全相同,价钱却便宜一半,然而它有一个大缺点,是搽了之后,毫无功效,于是购买者便完全损失了。

注重翻译,以作借镜,其实也就是催进和鼓动着创作。但几年以前,就有了攻击“硬译”的“批评家”,搔下他旧疮疤上的末屑,少得像膏药上的麝香一样,因为少,就自以为是奇珍。而这风气竟传布开来了,许多新起的论者,今年都在开始轻薄着贩来的洋货,比起武人的大买飞机,市民的拚命捐款来,所谓“文人”者,是多么昏庸的人物啊。

我要求中国有许多好的翻译家,倘不能,就支持着“硬译”。理由还在中国有许多读者层,有着并不全是骗人的东西,也许总有人会多少吸收一点,比一张空盘较为有益。而且我自己是向来感谢着翻译的,例如关于萧的毁誉和现在正在提起的题材的积极性的问题,在洋货里,是早有了明确的解答的。关于前者,德国的尉特甫格(Karl Wittvogel)在《萧伯纳是丑角》里说过——

至于说到萧氏是否有意于无产阶级的革命,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十八世纪的法国大哲学家们,也并不希望法国的大革命。虽然如此,然而他们都是引导着必至的社会变更的那种精神崩溃的重要势力。

(刘大杰译《萧伯纳在上海》所载)

关于后者,则恩格勒在给明那·考茨基(Minna Kautsky,就是现存的考茨基的母亲)的信里,已有极明确的指示,对于现在的中国,也是很有意义的——

还有,在今日似的条件之下,小说是大抵对于布尔乔亚层的读者的,所以,由我看来,只要正直地叙述出现实的相互关系,毁坏了罩在那上面的作为的幻影,使布尔乔亚世界的乐观主义动摇,使对于现存秩序的永远的支配起疑,则社会主义的倾向的文学,也就十足地尽了它的使命了——即使作者在这时并未提出什么特定的解决,或者有时连作者站在哪一边也不很明白。

(日本上田进原译,《思想》百三十四号所栽)

八月二日

载《现代》3卷5期(1933年9月出版)

谈选文

……

纯上

近来坊间对于选集文章之风,又极为流行:有的从古今名家专集之中,撷英撮华,注释评点,汇成一编;有的张三李四,东采西取,附加作者史傅,文义考证等等,亦严然巨帙;等而下之,凑合拢来,不著点墨,不费心思,亦可成书,编者印者,美其名曰:便于初学。其实,这一套本领和菜饭厨师差不许多,菜馆里炸雏鸡块,叫炸八块;这些编辑名家,把别人文章,砍头去尾,判以凌迟,直可名之为炸八块编辑法。又或取前择后,挖去心脏,如厨师之以鱼头鱼尾煮汤相类,似又可名之为烧头尾的编辑法。其他,拼拼凑凑,摭摭拾拾,一集之中有五六人五六种之多,则简直是摆拼盘,炒杂烩了。然而,厨师们烧出来的,还要有调味的工夫,还要加油加盐,使其味道鲜腴,可以适口,可以养体;而我们这些选家们,大约从来就没有想到别人的口味,别人的营养,而只会拿厨师的工钱吧了。

自然这种现象,由于文化食粮缺乏,读者购买力窘涩,不能遍览群籍,于是引起投机取巧之徒,才把这种生意经当做了冠冕堂皇的招牌。因此煞有介事俨然自负为选家者,真如过江之鲫了;可是鲁鱼亥豕,贻误读者,大约总难免掉。流风所及,连书肆小伙,曾未读过一年半载的书,也居然选起文章来。这真不能不使人想到《儒林外史》上,那些选家们,处州马二先生,选文成家,纸贵洛阳;而开豆腐店的儿子匡超人,也就见猎心喜,一夜之间,可以批出三四十篇考卷。不过,那时候,所得的报酬只不过几个选金,几十本书,开笔四样小菜,发样出书,各请一次,初二十六吃点牙祭肉,茶水灯油,店里供给而已。而今天选书所得,就不但不止此数,且可大发一笔选书财了。

不过,老实说起来,选书如果一本正经的做,真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像《史记菁华录》,重文轻史,早为学者所诟病;就是最明显的小学生都读过的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其命意所在,全在一序,而历来古今选家,从萧统《文选》,到清姚鼐《古文辞类纂》,一直到如今编学校教科书的先生们,一概都摒而弃之,也就不能不使渊明先生地下叫苦了。至于《湘灵鼓瑟诗》中之“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本是试帖诗,却无端被某教授拦腰砍下,释为空灵,亦早经鲁迅先生指为笑柄……这些都不过过去的例子,如今乱选妄评,曲加解释的选家们更不知造出多少罪恶来!

所以,我在这里不能不诚恳的奉劝青年读者们,宁少读一本“名作”,别相信这些选本。选家们是只图自己牟利,所谓“便于初学”,也不过是近代广告术而已。在这种香美的钓饵之下,狂选滥编,只要能钓得你的花花绿绿的钞票,心虽似“热”,但未必还“良”,你说这种乱点鸳鸯谱的选本,能可靠吗?

有人说,如今这些选家,完全唯利是图,所以才不顾自己的声名,这我也相信。三代而下,惟恐不好名,时至今日,好利而又好名,似乎也不为过,他们能从这上面想想,也许还能慎重一点。可是要说他完全不是为名,我也未敢相信。《儒林外史》上,蘧公孙要求马二先生在他选的墨卷上加上自己一个名字,马二先生正色的说:“这事不过是名利两字,小弟一不肯自己坏了名,自认做趋利,假若把先生写在第二名,那世俗人就疑惑刻资出自先生,小弟岂不是个利徒了。若把先生写在第一名,小弟数十年虚名岂不是你的了。”今天,自有书店、出版社,专承排印;谁出刻资,当然用不到洗刷;但为了要使自己的文章夹在名家之中,以博稿费而增名气的选家们,还不在少数,这就不在马二先生所论范围之外了。至于,袁子才刻《随园诗话》时,许多盐商巨贾,都花了花白银子,运动他选进一二断句,以充风雅,也成为过去的事,因为现在有花白银子的,他又何必握笔杆充风雅呢!但要是朋友成了选家,于是哀求他选上篇把,再捧场几句,以附名家之列,这情形恐怕今天还不免有的。这倒不是为利,而专是为名了。

所以选文这件事,过去是名利双收,如今是大多数为了利,少数是为利附带着为名,于是选家多,而读者更苦了!

载五卷一期(1942年12月出版)

关于文字狱史

……

周黎庵[原文署名“吉力”。]

清代的文字狱,实为汉族受异族蹂躏最惨痛的史迹,但至今还未有人来勾稽整理,使成为一部有系统可以炯戒来兹的信史。孔另境先生曾有志编选“中国文网史”,惜仅见一例于他所著的《斧声集》编末,未有续作,这是异常惋惜的事。唐弢先生对此亦很有兴趣,数年前我曾希望他能来担任这桩工作,但唐先生工作太忙,恐怕也无暇埋头著作。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文字狱史事,虽然为期并不怎样长,不能算什么巨著大作,但材料搜求之困难,是较甚于任何一种史籍的。这或许就是孔唐两先生不能继续和贸然从事的主要原因。

清代文字狱的事迹能记载于专书者,以管见所及,仅有湖州庄廷《明史稿》一案,署题《大狱记》,未著撰者姓名,收入于王文濡所编之《说库》末卷,但全书除叙述事迹外,多叙因果报应,似专为此而演成一卷者,故无何种价值可言。其他狱案,虽于清代所著笔记中亦能略见一枝一节,但决不是编排的材料。

尝见鲁迅先生集龙定庵句书赠郁达夫先生云:“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可见有清一代文人于“文字狱”三字,闻之胆寒,即使要信笔写些笔记之类,也拣些神鬼和有趣的来落笔,决不肯正视血淋淋的事实加以描写了。要编撰这样一部有价值的史书,唯一的材料,只好向官方的记载中去找文献,如《东华录》“上谕”、“朱批”之类。而这样相反的文献,必须多用一重工夫,才能把蒙在表面的一层皮剥去,显出汉族许多读书士子血腥腥的事迹来。

民国二十年五月,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曾把庋在各处的档案找出来,编成《清代文字狱档》,随编随出,至廿一年一月出到第五册,我所陆续购买的止于此,以后听说仍继续出版,但不久也停止了,并不会全部整理出来。

档案的编者的引言说:“第一狱之谕折,少者三五件,多则或至数十百件不等。其事件自发生至终结之经过年月,恒有历数年之久者,是以一案之文件,欲求其首尾完具,颇费搜讨之力,且有耗时甚久,仍未能搜讨齐备者。兹先将各案之比较完整者,陆续付印,以餍学者先睹为快之望……”云云。查清代之书,散处各处存档,文献馆庋藏者,为军机处档,宫中所存缴回朱批奏折和实录三种,卷帙浩繁,故宫工作人员,确不能责以时日完全整理竣工。但他们所编出来的文字狱档案,虽然支离破碎,已足够我们过屠门而大嚼,颇餍聊胜于无之望了。

那部档案虽然因为厄于人力时间,搜讨未甚齐备,往往看得有头无尾,但藉此也保存了原来的样子。故宫的文献馆工作者仅供给我们一种文献和材料,要勾稽整理而成为史籍者,是有待于旁人。例如兴文字狱最厉害的乾隆,在上谕里他还口口声声说明“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他的老子雍正甚至“御”撰了一部《大义觉迷录》,来和曾静之流的罪人驳辩,试想将来材料丰富的时候,有人来勾稽出一部《清代文字狱史》,是何等有兴味的事!

一月八日

载《鲁迅风》第3期(1939年1月25日出版)

同类推荐
  • 《名作欣赏》精华读本:外国诗歌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精华读本:外国诗歌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精华读本:外国诗歌名作欣赏》曾是闻名于全国文化界、文学界、教育界的期刊,以鉴赏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培养文学和艺术欣赏趣味、提升人文素养为宗旨,以发表名家赏析名著的经典之作为特色。特别在大专院校文科学生和广大中学生中,成为广大读者获取知识、丰富精神、提高修养的良师益友,也为许多读者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平台。
  •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学术背景,重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本书的方法与特色是:第一,由单薄的个案研究与历史描述模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第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观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中外对话的理论生原则和方法原则。本书既有明晰的历史线索,又有厚重的观念辩析,为今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和观念指导。
  • 胡适选集:文学与哲学

    胡适选集:文学与哲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一生曾获32个博士头衔 。叶君主编的《文学与哲学(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文学、哲学理论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可以从中了解大师的风范。
  • 接近一种本质

    接近一种本质

    周语,散文家,安徽散文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靛蓝小孩》(indigo children)书系的主编。他在自我精神领域里踽踽前行,执着而坦然,他自诩自己笔名意为“一册周易,半部论语”,也只有对历史文化持有如此的敬畏与热爱,才能成为真诚的书写者与解悟者。周语的文字,就是他用“指尖流水”描绘的心灵史,因其为人的赤诚与为文的热诚,让他的文字比天空更加澄明透亮。
  • 山居格调

    山居格调

    本书是作者把自己从现实的机器上拆卸下来的人生状态的绝佳写照。作者选择北京怀柔一处被山水围绕、与快节奏生活隔绝的世外桃源作为闭关地点,隐居十余年。全书记述了作者在山中三年多的心情记录,春日赏花、冬夜听雪,在纯净、广袤的自然环境中工作、生活之感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深刻的感悟。
热门推荐
  • 十诵律比丘戒本

    十诵律比丘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为人清白谈何容易

    为人清白谈何容易

    糖!一块大大的糖!此文为沙雕文。轻松搞笑!衔接部分有点乱哈!主角:清渊X陈钏、清容X忆芳师徒组的爱恨(划掉)情仇的故事。
  • 名公法喜志

    名公法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重生之妇贵逼人

    豪门重生之妇贵逼人

    7年婚姻。相见如宾,浓情甜蜜。到头来,镜花水月。倾尽所有,换来一场蓄谋已久的杀人灭口。那一天。陆漫漫怀着还不足2月的孩子,死于一场车祸。离奇的车祸,却意外获得重生。陆漫漫再次睁眼,回到还未嫁人之时。她凌厉的眼眸一紧,嗜血的微笑,如罂粟般,风华绝代。重生一世,她誓要,血债血偿!为此!陆漫漫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渣男,毅然嫁给了上一世的死对头,这一世本不该去招惹的男人。她说,“我送你锦绣前程,你助我斩妖除魔!”他邪魅的嘴角微扬,低沉的嗓音道,“一诺千金。”精彩片段一:“都说文城陆家千金陆漫漫,琴棋书画,聪慧过人,贤良淑德,温柔大方,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是文城所有男人心目中的贤妻良母……”男人低沉的声音显得那般的漫不经心,“只是不知这般凶恶残酷,心胸狭窄,瑕疵必报,阴谋算计还表里不一的女人,是谁?”陆漫漫抬眸看了一下男人,遂问道,“姐都被人害得倾家荡产死无全尸了,你还让姐继续装逼?!”男人眉头颤动。“打个比方,当你想要放屁的时候,你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憋住了,最后的结果你知道会怎样?”陆漫漫一字一句,“屁从嘴里面吐出来,恶心的是自己!”男人脸色直接黑透。……精彩片段二:“不是形婚吗?”陆漫漫死拽着两条杠的早孕棒。“我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我怀孕了。”“我身体各个器官都很健康。”“莫远修,重点是姐怀孕了!怀孕了!怀孕了!”陆漫漫气急攻心。“所以?”“我不打算留下她。”男人微抬眸,一脸淡薄,“还记得我们交易达成时我说的话吗?”“一诺千金?”陆漫漫扬眉。“记得就好。”“什么意思?”陆漫漫莫名其妙。“生个千金。”男人说的慢条斯理。陆漫漫一口老血差点没有喷出来!她说过要生的吗?!……简介小白,内容绝壁正剧!本文是一枚一心只想要辅助丈夫成立丰功伟业的贤妻良母遭遇最爱人背叛后,意外重生重活一世,在报复渣男的过程中重新收获爱情的豪门故事。精彩,不容错过,欢迎跳坑。PS:本文架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葵花(中篇小说)

    葵花(中篇小说)

    这是五间大北房,是娶老二媳妇前一年盖起来的。这房原是家里给老大田柱娶媳妇盖的。没想到老二抢在老大前头结了婚。也不是老二故意抢先要在老大前头结婚,是这家的老大田柱人实诚。现在的姑娘定婚,不像以前,看着小伙子老实就嫁。现在的姑娘是看着哪个小伙子聪明才嫁。这家老大田柱一看就是个不聪明的人。他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快三十年了,碰上姑娘愣是抬不起头,他一碰见姑娘,眼前一下子像出现了金光灿烂的活元宝似的,头一直低着,还憋着张脸,那脸红得不是要打人,就是被人打了。老大也不会赶时髦。他就两件褂子,这件脱了,换那件,两件都穿得快要破皮了。老大这样精简着,还是想着有一天能娶上媳妇。
  • 花娇

    花娇

    郁棠前世家破人亡,今生只想帮着大堂兄振兴家业。裴宴(冷眼睨视):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小姑娘的总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难道是觊觎裴家宗妇的位置?郁棠(默默流泪):不,这完全是误会!我只是想在您家的船队出海的时候让我参那么一小股,赚点小钱钱……
  • 待你看尽繁华

    待你看尽繁华

    墨言晤,大佬一枚,有点小迷糊,有点小可爱。痴情是代名词…白靖寒,是那高岭上的一只花,却又…只会有她出现的时候才放下自己,傲娇的代名词…“全京城最美的崽”撤回了一条信息“撤回了什么?”“没什么呀”“撤了啥!”“就不告诉你”…隔天,“一缕阳光”撤回了一条信息“你撤了啥”“一缕阳光”撤回了一条信息“???”“一缕阳光”撤回了一条信息“你再撤回就别跟我讲话了”“哼,也不知道谁撤回的”“……”
  • 长夜如星

    长夜如星

    他和她年少初遇。他是流落在外、饱经风霜的颖帅遗子;她是书香世家、养尊处优的廖府小姐。一粒红色小痣,他便记住了她一生。此去经年,乱世年华又逢君。他和她久别重逢。他是铁骨铮铮、临危受命的两军统帅;她是纯真可爱、救死扶伤的医大学生。一粒红色小痣,他一眼便认出了她。他于她,是丈夫,是哥哥,是一生坚强的依靠。她于他,是妻子,是妹妹,是一生柔软的梦想。奈何,生在那个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年代,有时,爱比恨,难相守……乱世云烟——护她一生,伴他一世,已然成为一种奢念。四年的离别,是障碍,是恐惧,是迟疑。可当他将自己抱住的时候,她忽然明白,对他来说……只是思念、等待和深爱。
  • 以生死之名

    以生死之名

    在一个下位面,叶一以捡破烂为生。为了成为一方霸主,他踏上强者之路。此大陆,唯神独尊。不成神,终为神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