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3300000005

第5章 心灵咏叹调(4)

此时,我忽然悟出了宗教的含义,宗教的教义正好是与商品经济相悖的:一个要出世,一个要入世;一个教人超脱忘我,一个教人斤斤计较;一个教人崇尚自然,一个教人崇尚金钱。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对于受难者、穷困者、弱小者,宗教就是最好的慰藉。

记得自己年轻时曾有相当一段时间在挫折痛苦中度过,渐渐产生了对宗教的皈依感:学会了忍让、宽容;学会了用心专一,心无旁骛,“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变得冷静、超然,把许多事情看得很淡;瞧不起追名逐利争风吃醋,于是逃避竞争,寻求心灵宁静和自我解脱;赞美急流勇退,崇尚视富贵如粪土,敬佩“面对孤灯伴寂寥”的修行功夫;有意寻求痛苦的折磨,以为借此会变得崇高……所有这些与宗教相关联的情感和思想渐渐沉淀,形成当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以为在精神上达到了某种境界。以后,这“境界”愈是在利益角逐的情场、官场、生意场中,愈反衬出孤独、高傲和凄凉。

近些年来,由于不屑追逐,由于被冷落、被轻视、被欺骗,往往又产生了耿耿于怀的困惑,对以往所谓精神境界的正确性和永恒性表示怀疑,不知在“利”与“义”这两者之间,应该向哪一方倾斜。

这次去深圳的第三个感受是,新闻界一些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从事新闻工作八年,类似的走穴活动大约参加了三次,这第三次使我对新闻“走穴”的印象坏透了。打个比方,好比一群强盗,打着一个冠冕堂皇的旗号,到处吃喝,还要让企业掏钱、送东西。装模作样请人家介绍情况,记上几笔,其实心里早就清楚那些东西根本发表不了,如果能发也是关系稿。更可恶的是那些从中牵线搭桥的新闻掮客,以帮助联系“新闻发布会”或“首都记者团”的名义向企业要钱。一伙人白吃白喝白参观之后,一拍屁股走人了,到头来企业啥也见不到,当了冤大头。

此外,有个“时装模特大赛”,企业主办费赞助费花了200余万,可组委会的几个人原来是一群光拿钱不干事的混混,组织工作做得乱七八糟,谁都对这次活动不负责,却都想趁机捞一把。有个姓陈的,原是歌舞团吹黑管的,前几年跑到香港,仗着国内的老关系,两头吃,大赚其钱;有个姓胡的,自称部队领导,搞军事情报,兼做反间谍工作,父亲是某部副部长,说话口气大得能一口吞下大象。“我有多重身份,如果把特殊身份拿出来,到哪儿都得放行”,吹得天花乱坠。还有个利女士,金鱼眼睛又描又画,像个妖精,然而活动能力超强,今天领你去国贸大厦顶层吃早茶、观市景,明天联系去卡拉OK跳舞唱歌,半夜喝了酒回家,第二天一早爬起来又来了,不知哪来那么多精力。我们这些“记者团”的人,就像一群木偶被人家牵着走,又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被人家领着进行现代都市消费启蒙。

仅仅几天,见识了各色人等,发觉深圳这个地方真乃全国“各路英豪”汇聚纠缠之地。骗子多得很,可有关系、有本事、手眼通天的也大有人在,要想混得好,须八面玲珑、四处出击、巧舌如簧、左右逢源。这里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没有谦恭礼让,只有利益关系。混得好就混,混不好就滚蛋,“深圳不相信眼泪”。

这是一座大熔炉,各色人等经过这熔炉的冶炼,才算在商品经济的初级班毕业出师。

在深圳,遵循商品经济的游戏规则,那些受传统教育较多的年长者往往不适应,常常抱怨人心不古,而年轻人就较能理解,较能适应。深圳商店里商品标价是没准的,按标价拦腰砍一刀,商家仍大有赚头。在深圳买东西要会砍价,不会砍价就会吃大亏,恰恰是那些年纪稍大些的老实人不会砍价,让人家轻易地就给涮了。而小年轻就可以拉下脸,分毫不让连蒙带唬,哪种人更适合在商品经济中生存呢?

所以,深圳那地方有人爱,有人恨,有人一头扎进其怀抱,有人避之唯恐不及。在那里生存没有安全感,但处处存在机会。所以有人说,那是年轻人的世界,是冒险家的乐园。对于老年人、传统型的人,懒散的人,说得夸张些:犹如进了刑场。

有时我想,中国改革开放引入商品经济,也无形中带来了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和道德准则。这些以利益为原则,以金钱为尺度的行为规范,对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强大的冲击。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普遍推开,新兴资产阶级以其精明强悍登上经济和政治舞台,而那些没落贵族尽管抱着尊严、风度、自认高尚的道德,无可奈何花落去,这种旧道德的丧失令很多贵族青年文人困惑不解,于是用文学形式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批判,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中国是否也在经历着由传统道德观向现代道德观的转变呢?

这又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命题:在“义”与“利”之间,是“重利轻义”,还是“舍利取义”?

理智告诉人们:“利”往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它像一柄冷光森森的长剑,带着邪恶、丑陋与血污,但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而“义”尽管崇高伟大,寄托善良美好的愿望,产生文化、艺术与宗教,但它却像一层温情脉脉的纱,一片虚无缥缈的雾,遮挡了历史前进的轨迹。

(1990年12月)

关于善恶报应

古今中外,恶人当道、好人遭殃的事,多得充斥于整部历史,挤得那些善恶报应、因果相依的故事只占很小一个角落。对当道的恶人,尽管人们心存鄙夷,但仍有不少人要表面上赔笑脸,献殷勤,甚至表忠心。

大多数人只承认现实、承认结果、承认权力、承认金钱。那些道德、善良、同情、无私之类的字眼儿,只对某些人的心灵和多数人的嘴巴有用。在现实利益的角逐中,在生存的竞争中,只能靠实力说话,而且强权总是会占上风。有时觉得,那些针对弱者的所谓赞美之词,其实是一种虚伪,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这与其说是规律,不如说是例外,是那些软弱无力的人们的美好愿望或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源于同一心理基础。假如现实不去“报应”,善良的人们便会进一步麻痹自己:“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假如仍然无效,便只好寄托于宗教,寄托于来世,祈祷好人都升天堂,恶人都入地狱……

(1993年4月)

关于命运

命运这东西真令人琢磨不透。她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有时对你表面亲热,有时又拒人千里之外;你想追求她时,她突然跑掉了;你心灰意懒时,她又纵容你、诱惑你,让你心旌摇荡;有时,她突然跳到你眼前,投入你的怀抱;有时,她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之后,又让你备尝失恋的苦果。

如果说人生有什么最难把握的东西,那就是机遇和命运。你不知道怎样行动才对,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就算有了结果,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你认为得到了什么,其实失去的更多;明明失去了,但无形中又得到了别的什么。总之,说不清,道不明。很多人既不愿意盲目瞎撞,又不知如何行动,往往在蹉跎之中,一辈子就耽误过去了。

我的一个堂姐因车祸去世了,留下一个男孩。丈夫与她感情甚笃,尽管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一家三口很愉快。妻子故去给丈夫带来的伤痛自不待言。然而时隔不久,有人上门提亲。那女人也是一个丧偶者,同病相怜,一拍即合。她丈夫在国外开车,因车祸身亡,单位给她的抚恤、赔偿金十多万元。这个女人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都强于堂姐,而且还有宽裕的住房。对于我这个姐夫来说,丧妻固然痛苦,但得到的却加倍丰厚;命薄的先去了,留下的往往因祸得福。

以往数十年中,中国人活得很拘谨。国家的大环境把每个人管得死死的,个人选择的余地很小。如今不同了,世界变化很快,各种各样的机遇跳到人们面前,供人们去选择、去把握。许多新观念、新思想对原有的价值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对于机遇,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他们可以轻易地改变过去追求的目标,去追求新的目标,他们未来的天地很广阔。对于中年人、老年人,再改变就不那么容易了。

由于以往所受的教育,本人过多地接受了比较保守的人生哲学,信奉知足常乐、顺应自然、鄙薄物欲、淡然处之,同时讲究执着追求、用心专一、有所不为。以为人的一生只能干一件事情,于是死守着过去曾经追求的东西,把种种新的机遇,统统视为诱惑,或不屑一顾,或背过脸去,装作看不见。我追求得并不狠,不像某些人那样玩命;我比较散淡。另一方面,我又很执着,不愿轻易放弃,总是一点一点地接近目标。

如今,外面的诱惑越来越大,新的机遇越来越多,常常搅得我心神不宁。于是,我找出种种理由来自我安慰,说服自己入定,就像佛教徒一样眼观鼻,鼻观心。然而,常常是一遇新的刺激又把持不定。于是我这样想:其实人生有许多种哲学,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积极,一类消极,关键看本人的处境和心境。如果觉得自己有力量,有能力,不安于目前的境况,可以选择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如果自己觉得软弱,受过不少挫折,便自然用“知足常乐”、顺天应时、执着专一来安慰自己。执着是对的,固执就不好;灵活好,变化无常就不好。怎样掌握分寸?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来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真理。也许我上次改变是错的,这次改变就不一定错,关键看结果。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常常令我的思想发生各种变化,渐渐觉得过去执着追求的一些东西,是不是那么回事,值不值得。自以为精神高尚,也许并不如此。

前不久,一个大学同学向我诉说了他的苦恼:他看到不少人发了大财,腰缠万贯,觉得自己十多年孜孜追求伏案写作得到了什么?不值。人生这辈子不就是让自己活得舒服些吗?想想我们这些小知识分子,为了职称,为了房子,争呀,奔呀,到头来,不知赔了多少笑脸,多少精力,领导高兴,才赏你那么一点儿;再看那些私营业主、小老板,想咋干就咋干,谁也管不着,手头有几十万存款,就不再受那窝囊气了。

他的话确有道理。现在正是好时候,改革的潮流使很多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年前我到大连采访,一个养鸡个体户的经历令很我感慨。钱有了,贡献大了,各种名誉也跟着来了,记者、官员轮番上门。过去他的领导,一个区团委书记,也辞掉公职跑到他手下,给他做部门经理去了。过去的一条小虫,如今成龙。

(1993年6月)

贫困的哲学和哲学的贫困

依本人目前的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公职人员而言,也就这些,跟发财比相去甚远。今日听说单位里一人拉来赞助款25万元,仅提成一项就抵本人几年的收入。所以要想赚钱,就得像这位哥们,利用工作机会,结识名流,特别是企业家,只要马屁拍得好,喇叭吹得响,到时自然会分得一杯羹,或赏得一块肉骨头。

时下社会上纷纷扬扬的下海经商热,烧得人们晕晕乎乎。朋友相聚,三句话便扯到赚钱上。东一笔买卖,西一桩生意,钢材、汽车、化肥、水泥,从大宗生产资料到小型家用商品,在曾经的一群笔杆子、书呆子口中滚来滚去,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其实多数是空头支票,最终的结果就像肥皂泡——吹大到一定程度,自然破灭,踪迹全无。

然而,人们仍乐此不疲,似乎十桩里面总有一桩能成,成一桩就是一笔大买卖,顶好些年工资。细想想,在神聊中沟通了信息,开阔了视野,还激发了想象,促进了消化,总不是件坏事情。

过去追求精神生活的知识分子如今面临选择的困难,在知与行、精神与物质、自我修养和利益角逐之间左右徘徊,犹豫不定。一些人毅然下海,赢得一阵掌声和暗暗的妒忌;过后有人呛了海水,迫不得已爬上岸,又换来一阵嘲笑和私下的庆幸。当然,也有少数人乘上大轮船远航,或沉入海底被“淹死”。

就大多数知识分子而言,基本上是一种矛盾心态:面对日益窘迫的收入,的确想改变一下。当为生活所迫时,那点面子就顾不得了。君子不言利?当今的君子就该言利,理直气壮地言利。教授卖茶叶蛋并不丢人,家里寒酸表面愣充有钱才丢人。对有些人而言,除了内心里胆怯以外,还觉得生活的目的还不能仅仅为了几个钱。过去写作、做学问、搞研究,如今虽然不实惠了,但那毕竟是一种事业,一种精神追求,乃至一剂自我安慰的心灵良药,如果一下子抛弃了,有些舍不得。一切围绕着金钱和利益打转儿,把赚钱当成过去写文章做学问一样去追求,总觉得丢面子、不甘心。

时下最聪明的解决办法,就是“脚踩两只船”,利用工作之利业余之便,寻找赚钱的机会。如今提倡第二职业,提倡经济活动中的中介行为,似乎没什么不光彩的;同时,本职工作照做,文章照写,精神追求、道德修养,并不因为赚了点小钱而不安。其实一切都很正常,甚至精神产品因有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而更丰富、更实际,没有了浮夸和虚伪。

当然,两全其美是很难了,其结果也许是:赚钱不多,学问也做不好。但这样总比“贫困的哲学”和“哲学的贫困”都要强些。

(1993年2月)

梦幻少年

少年时代有一段日子,常常睡午觉,而且睡得很沉很沉。一睡半个下午,魂魄不知到何方远游。当触电般醒来时,半个脑袋总是木木的,仿佛知觉一时不知去向。迷迷怔怔地坐上好一会儿,那飞去归来的魂魄才慢慢地聚回脑窝。

同类推荐
  •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经典躺着读(先秦—元明卷)

    经典躺着读(先秦—元明卷)

    全书叙述分析从先秦至明代,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从《诗经》中男女咏歌言情到先秦老庄,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朝王安石与苏东坡,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小说,以汤显祖达到中国古典戏剧高峰的《牡丹亭》作结,三十一篇文章或侧重作家或侧重作品,尽现中国古文化及文人的不同姿态,展现中国古代文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自我完善历程。
  •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陶渊明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以他百来篇诗文,何以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苏轼认为:“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王国维指出:“屈子之后,文学上只雄者,渊明其尤也。”朱光潜说:陶渊明“崇高的诗人地位,可以和他比拟的,前有屈原,后只有杜甫。”陈寅恪认为:“陶渊明不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上流,而且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戴建业老师以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史学功底,风趣的文笔,独到的价值取向,论述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人格思想及精神世界,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丰满的陶渊明——他是滔滔浊流中的一泓清泉,“大伪斯兴”时代里的一位真人。
  •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最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最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 藏地兵书

    藏地兵书

    这是一部比小说更精彩的反映解放军将士在西藏战斗生活的情感大散文。作家王宗仁以最贴近青藏线士兵的心,真情写了一辈子西藏,再现了当代军人热血报国的情怀。
热门推荐
  • 家有医生

    家有医生

    疾病的威胁是十分普遍的,有些人能够免于疾病,有些人却不能幸免,这是因为前者能够对疾病早预防、早治疗,而后者因为无法读懂自己身体早期发出的疾病信号,因此饱受病痛的折磨。《家有医生》从多种常见病的防治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是一本专业性与实用性融于一体的健康宝典。
  • 韩国常识

    韩国常识

    《韩国常识》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去韩国最不能错过的热门旅游景点,介绍了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常识。此外,切合实际地全面介绍了留学韩国、旅游韩国的注意事项,全面介绍了在韩国不能不吃的各种美食以及多样丰富的异域文化。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在韩生活攻略,以帮助大多数人解决在赴韩留学或去韩旅游的时候遇到的各种问题。
  • 网球王子之冰帝崛起

    网球王子之冰帝崛起

    赢球,不能靠一次次的付出代价,在实力面前,一切小动作都是徒劳。这是一群逗比在一个大逗比的带领下流汗流血不流泪的梦想追逐之旅。
  • 高血压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高血压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高血压饮食与防治:高血压的医疗常识、高血压的日常保健、高血压的饮食保健等。
  • 重生之步步升仙

    重生之步步升仙

    叶天灵前世被自己堂姐叶天媚一剑斩杀,重生归来,回到了自己小时候,她发誓,前世没有得到的法宝,功法,灵药,灵丹,通通的要到姐碗里来。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推荐新书《仙道难修》,欢迎大家收看。
  • 重生后我脱贫了

    重生后我脱贫了

    (打脸爽文+1v1宠文+励志+空间异能)李晓婷睡个觉就穿越了。来到了物资匮乏,资金短缺的贫穷年代。
  • 魔法纹印之众神之路

    魔法纹印之众神之路

    跟谁都能自来熟的司徒烈、性格内向的沈东、出身武术世家的赵星原、一张扑克脸的陈天。从初中就混在一起的四个好基友,趁着假期相约去山里野营,声称要“体验一把贝爷的感觉”。然后,就在野营的第一个晚上,突遇山体滑坡,就在四人认定自己要成为第二天新闻中的“遇难者”时,却意外被四个光球拯救了,而且还被带着穿越到了一个魔法世界——赛德大陆。可穿越的时候,沈东和司徒烈就与另外两人失散了。为了寻找失散的两个好友,也为了找到回去自己世界的方法。他们于是就开始了一场在魔法世界的冒险之旅。他们遇到了不会魔法却战斗力极强的剑士、魔法修习院的优等生兄妹、精通魔法却很神秘的旅人大叔等形形色色的人。在旅途中也慢慢地了解到了这个世界很多的过往秘辛,以及他们四人的使命……
  • 霸汉(5)

    霸汉(5)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酿就天下大乱。汉室武皇刘正七次蹄踏皇城,以无可匹敌的武力屠尽王莽的各道势力,但其仍不是宿命之帝,心灰意冷终让复国大业由天而定。无赖少年林渺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借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他巧造声势,妙借诸雄之力,更以无人能敌的勇猛与战无不胜的军事天赋,带领一群忠心不二的部下征战天下,慑服群雄。历经千战终独霸大汉江山,成一代无敌皇者。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 优然自得

    优然自得

    一睁眼又成了那个贪嘴从果树上摔下来的邋遢丫头。哦嚯…亲爹不要,亲娘跑了。好吧…又回到了在继母娘家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那我上山抓野鸡,下河捕鱼给自己改善生活。 好不容易养的白白嫩嫩能见人了。继母又使坏想让自己嫁给那豁牙子?这可绝对不行,优然是我的。某奶狗表示坚决反对!
  • 修炼从悲剧开始

    修炼从悲剧开始

    “主角光环?我一定是拥有悲剧光环!我感觉到整个世界都对我充满了满满的恶意!”伪主角叶尘躲在满是拥有真主角光环队友围绕的墙角瑟瑟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