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3300000004

第4章 心灵咏叹调(3)

二、善拉关系。知道周围什么人对自己有用,把握他们的切身利益和最大愿望,并投其所好。或语重心长地提醒,或拐弯抹角地告诫,或不失时机地提供信息,或以利益的交换成为“知己”。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同领导可以长篇大论,与一般朋友也可以嬉笑怒骂,放荡随和。至少在表面上,他们都活得比较滋润。

此外,与某些年轻人相比,我也感到了代沟的差别。我考虑问题往往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常被年轻人讥笑为:“你太天真啦!”他们考虑问题总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加上消息快、信息多,因而得出的结论现实而深刻。我往往看表面现象,不会把人心想得那么坏。此外,对自身的要求也羞于启齿,不会去争去拼,一两句安慰的话就会令我死心塌地去效劳。

从年轻人的谈话中,可以感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有诸多的不满、诸多的愤世,但同时,他们又有更多的适应性,并不因愤世嫉俗而拒绝享受。相比之下,我却显得麻木、感觉迟钝,随波逐流。一遇变化,一旦被利益关系纠缠,又显得惊慌失措,或自认为高尚地“超脱”。

年轻人对当今的社会现状有诸多的不满,希望早一点改变或逃离,而我或我以上的中年人,渐渐适应了周围的一切,想在现存秩序中寻求发展,而不是重新开始。我们已经取得了某种既得利益,并不希望眼前的一切都被打碎,尽管我们曾经也有过那种冲动。

(1990年12月)

人生过半的反思

半夜了,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不觉,引发了对自我进行剖析的思索,于是披衣伏案,记下所思所想。

以往我曾说过,自己本质上是个农民,身体里流着农民的血液。尽管在城市生活多年,上学、工作乃至来到香港等花花世界,但并没有给我的内心本质带来多少改变。我永远不可能像有些人那样精于算计,善搞关系。对于物质、荣誉、利益的追逐,总是比较被动。习惯于接受,不善于掠取。

今天饭桌上有人说我“老实”,他的语气似在褒奖,但我听了极不舒服。不止一个人曾这样评价我,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一种轻视。但现在仔细想想,我的确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出生于一个祖辈种田的家庭,这注定了我先天就有着农民的质朴、善良,也同时继承了农民的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缺少接受挑战的抗争意识。我只知凭自己的本事,苦干劳动,争到自己应得的一份。但我又不是那种没有文化、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的父系、母系祖上都有读书人,因而我也多少承袭了一些古代读书人的传统:清高、散淡、内秀、小聪明、讲信义。

不知是由于幼时多病,还是因为少年时有一段孤独的生活,我的天性中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在日落西天、秋风乍起、白雪飘飞的时候,就无缘无故地想流泪。对于欢乐也许麻木,一遇伤感往往细细品味。如果说艺术本质上是悲伤的,那也可以说,我的天性中带有一种艺术素质。

以上说的是先天禀赋,那么我的后天教育呢?

“文革”前我所受的是雷锋式教育,“文革”中所受的是宗教式教育。这两种教育本质上没多少区别:一是要人无私忘我,不断批判自我头脑中的那个“私”,让人有一种“原罪”意识,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二是要人忍受痛苦,忍受苦刑和折磨,苦心志、劳筋骨。提倡清贫朴素,反对奢华浪费。灯红酒绿是资产阶级,贪图安逸没有出息。

中专时痴迷绘画,大学时苦修文学,进入中央新闻单位追求文章的完美。这几段专业学习和就业经历,不断在强化着一种对技能、对艺术创作、对精神境界的孜孜以求。把文章乃至文学艺术看作是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是心目中的女神。尽管未创出多大成就,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自得其乐。这个时候完全超脱于物欲之外,纯粹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

在追求艺术和文学时,还有一种靠本事吃饭,万事不求人,有了本领到哪儿都吃得开的潜意识。记得当年最渴望拥有的是才华,是艺术天分,是描绘画面的色彩感觉,是驾驭文章的天赋能力,渴望靠这些得到人们的赞赏和尊重。

四年大学教育,整天读唐诗宋词,得到了另一项收获,就是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文人意识:清高、淡泊、高蹈、鄙视物欲,不事权贵,瞧不起商人。

以上基本概括了我的先天禀赋和后天教育。当然,年轻时的我还有一种不安于现状、渴望变革和出人头地,想有更大的作为的思想,但这不构成主流。

记得不知哪本书上说:从一个男孩子追求女孩子的本领,就可以看出他将来在社会上获得利益和成功的本领。因为追求女孩子需要手段,需要放下自尊。而在这一点上,我极差。过往我在女人面前基本上是失败的。不仅对女人,在其他物质的而非精神的东西方面,总体而言我表现得比较被动。往往是“守株待兔”而非主动出击。如果人家送上门,我会半推半就地接受,如果让我去追、去求、去争,则往往消极退缩。

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着中国十多年来的巨大变革,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都让我常常感到困惑,甚至不知所措。

我这个人是个普通的知识分子。面对变革的洪流,我便有了无所着落的惶惑。当听到某人发了大财,心理不平衡;当听到某人在商海里翻了船,又暗自庆幸。我知道自己不是经商的料,但又时不时想做个发财梦。过去的追求已不再有那么大的诱惑力,但我又适应不了新的环境。有人在“坚守”,仍在追求自己的“崇高”;而我自认为我不是在“守”,是扔不掉。毕竟,我已届不惑,人生过了一半,大体定型。我清楚,如果要在商海中挣钱,就必须重新换个人,而我也深知自己已无法脱胎换骨。但同时,种种诱惑又继续让我不安、不平、不适应。担心依照目前的惯性生活下去,早晚会斯文扫地,羞愧难当,甚至难于养家糊口。

(1994年10月)

管窥深圳

这是一个普通的冬日。外面冷风清冽,天空呈淡青色,阳光投射到对面高层建筑的玻璃上,把一小片耀眼的光斑反射到我的身上。一棵巨大的杨树沉思般立到窗前,它错落的枝条织成一张密密的网,仿佛把我罩在其中。

我坐在窗前的写字桌边,与窗外的大杨树一样沉思着。过去的一周内,我去深圳参加了一个活动,一路上所见所闻,感慨良多。

那是一个繁华的都市,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来形容那里的世界并不为过。在高楼大厦间行走,仿佛置身于钢筋水泥的森林。高楼的玻璃外壳反射着银灰色的光芒;市区内大小店铺密如蜂房蚁巢;行人车辆像蚂蚁般穿行忙碌。在国贸中心的大厦里,电梯上下游走,人们争相登上这市区最高处的旋转餐厅,吃早茶、谈生意、饱眼福。大厦的每一层都充斥着各种高中低档商品,从儿童玩的电子枪到老人用的助听器,从男士的打火机到女人的香水、首饰、化妆盒,应有尽有。来到大街上,除了卖衣物、皮包、电子产品的店铺外,还有各种小吃部、大餐馆、酒楼餐厅。门口站着招揽生意的漂亮小姐,旁边还有笼里罩的、绳上拴的、池里养的、盆里放的、缸里展的各种活物,想吃什么,现宰现做。日常的鸡鸭鱼虾不用说了,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动物,这里都有。一次,我见到了关在笼里的猴子和狐狸。看多了,以为世人所谓“珍禽异兽”并不珍异。商店里、货摊前永远挤满了人,餐厅内也总是杯觥交错。成千上万的人在享乐、在消费。高级宾馆、高档餐厅、高消费娱乐场所永远不会被冷落,越是高档越是门庭盈客,那是财富、地位、荣耀的象征。假如“挥金如土”不算夸张的话,也许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真正是名副其实。耀眼的灯光从这一天的夜晚一直亮到下一个夜晚,滚滚的商品大潮就像宾馆门前昼夜不息的喷泉一样,无休无止,充分涌流。消耗是惊人的,浪费是惊人的,上百元一份的名贵菜肴动了几筷子便被倒进垃圾箱。

当然,这个世界肯定也还存在着饥饿、贫穷、绝望和犯罪的另一面,但仅就我所见到表面的一切,可以称得上繁荣,当然,这繁荣只是相对于内地而非西方发达国家。你会以为马克思所憧憬的“物质极大丰富、财富充分涌流”的社会已经实现。

然而,我又常常陷入困惑,思考这里得以繁荣的原因。依我孤陋的认识,我以为:这里的繁荣是建立在全国不够繁荣的基础上的,是靠全国的大市场养育的。

深圳的工业多数是加工业,是“两头在外”、“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家靠自己的品牌、核心技术以及垄断的市场来剥削深圳,赚取高额利润。可以说,深圳合资企业的工人都是外国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他们一天十几个小时在工作岗位上拼命劳作,尽管所得报酬远远高于内地工人,但较之外国工人却相去甚远。

深圳景丰电子公司与港商合资生产线路板,开始几年连年亏损。原因在于港商把握着来料和销售两头,像卡住了企业的脖子。港商高进低出,千方百计让企业的利润为零,其实大部分钱是港商从另外的渠道赚走了。这两年,企业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情况好多了,但仍苦于“两头在外”,鞭长莫及,只能容忍人家剥削。

深圳宝电公司生产的收录机、电风扇等电器,质量都很不错,国内大量技术人员来这里,素质不亚于海外同行。但这类电子产品要自己打进国际市场,困难重重,仍需与港商、台商合作。收录机与台湾“拉索尼克”公司合作,因为人家在国外已经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只有靠他们才能扩大出口,这被称为“借船出海”,但“船票”的价钱是不低的。此外,“拉索”公司也想借宝电的“小船”驶进大陆市场的港湾,相互借船,这样就好一些。

宝电生产的电风扇质量不比国际品牌差,然而他打出“诚威”的牌子销售就卖不出去,而打出“飞利浦”、“高士达”商标,由人家来把关、人家来销售,就十分畅销。名牌是人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创业积累的结晶,尽管只是个牌子,却凝聚着大量财富。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服装、药品、食品,莫不如此。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市场已经被众多著名公司瓜分完毕。再想挤进这个市场打开自己产品的销路,就很难了。于是,只好容忍人家剥削。

一方面深圳企业被海外企业剥削,另一方面深圳人又在大赚内地人的钱。深圳市场上大多数商品都挂着外国或港台商标,尽管有真有假,但进口货充斥却是实情。在港深公路上,进口集装箱车队昼夜不停,深圳海关总是忙得团团转。这川流不息的车队和海上货轮,是深圳商品大潮充分涌流的巨大源头。有了源头还需要有疏通渠道,这滚滚商品仅靠深圳人消费,只能消费它的九牛一毛,它必须顺流而下,进广东、闯湖南、下上海、进北京、入关东。除此之外,全国各地来的旅游者、公干私务者,采购经营者、公款消费者,他们怀揣大把钞票,像“鬼子进村”、“强盗打劫”一般,把钞票花光,提回大包小包的商品。或给人代买,或自己享用。这些商品价格不菲,但式样新、外观美、牌子硬,较内地商品更具吸引力。沙头角中英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每天数以万计的人通过关系办得入境手续,来此大批采购。这里的黄金项链用小轮子缠,要多长给多长。因为时间有限,所有交易都是速战速决,不讲价格,买东西像抢一样,拿过来就往包里放,一会儿工夫,百元、千元就不见了。在内地购物,上百元的商品不知要怎样掂量,而在这儿,毛病全改了,仿佛东西都不要钱,仿佛个个像大富翁。看吧,出关时,哪个不是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据当地人说,在这儿赚钱,容易得像接自来水,一年赚十万简直丢人,百万元还勉强说得过去。

由于深圳的地理位置,更由于深圳独有的好政策,它成了海外商品打入中国内地的中转站。转手一倒,财源滚滚。是内地的巨大市场给深圳提供了繁荣的养料。外国人赚深圳人的钱,深圳人赚全国人的钱,因此,全国只有一个深圳。

与深圳物质财富涌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生活的相对贫乏。夜总会、歌舞厅、录像室也许是不多的几种文化消遣方式。在这里,仿佛一切都染上了金钱的色彩,人们生活的目的就是赚钱,赚了钱享乐,钱花光了再赚。追求豪华、追求高档、追求派头,是很多人公开的宣言。人们在金钱的旋涡中挣扎、翻滚,滚累了,就喝酒、泡吧、桑拿,然后再去挣扎、翻滚……

有人说,深圳是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有人说,深圳是文化的沙漠。那么,这“文化”指的是什么?难道内地人的文化生活就丰富?谁不是在为生存而忙碌?

我想,这里所指的文化,也许是一种金钱、物质以外的追求:精神的修养、心灵的升华、感情的陶冶、道德的完善,而这些往往是与物质追求相悖的。它要求人读书、思考;要求人淡泊、超脱;要求人孤独、面壁……而深圳是一个忙碌的世界,它要求人睁大眼睛、捕捉机会,随时准备扑向任何一个赚钱的目标。它离功利的世界太近,离作为动物的人的种种欲望:口腹之欲、男女之欲、贪欲、表现欲……太近。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游泳,就要浮在水面上,而不能沉在水底。因此,我以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环境很难产生伟大的精神文化,无论是诗、文学还是艺术,甚至宗教。文化的背景应当是浑雄、厚重、辽阔的,犹如大自然,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山川河海,而非钢筋水泥、高楼大厦,更非拥挤的人群、嘈杂的市场、讨价还价、争风吃醋。

同类推荐
  • 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本书收录了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和奥地利作家里尔克之间数十封珍贵的通信。信函中既有对诗歌本身的讨论,也有对彼此创作的交流。这些书信,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欧洲诗史上的一段珍闻,还可以让我们一窥三位大诗人心灵的一隅。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落叶是秋天的使者,它怎么会不知秋的气息呢?它以最美的舞姿向生灵们昭示:秋之将至。之后落叶回到温厚的泥土中以膜拜的姿态欣赏这场秋的绚然和精彩。是秋让张扬了一夏,身心俱疲的叶得以回归到根的港湾,在这恰好的温度和湿度里,它正酝酿着一场冬眠。散文正如落叶知秋一样,可以走近读者的内心,触动其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本书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
  • 河畔老屋

    河畔老屋

    曾经的四座老屋,都是紧挨着盘江河修建的,其中的每一栋老屋都有着它们的不同遭遇和命运。侗族作家潘年英通过讲述记忆中的四座老屋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边远山区几代侗族人的生活际遇,折射的是一部侗族人的当代史。
  • 中年人的寂寞

    中年人的寂寞

    纵观夏丏尊的散文,思路清断、逻辑严密,朴素严谨,精炼畅达,记叙散文描写生动、表情准确,抒情散文感情深沉、诗意浓郁。叶圣陶在《<夏丏尊文集>序》中说:“他是个非常真诚的人,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剖析自己尤其深刻,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所以读他的作品就像听一位密友倾吐他的肺腑之言。”他的散文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文。
热门推荐
  • 叶先生,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叶先生,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一眼见你,万物不及。你是我唯一的唯一。——题记云城的天依旧很蓝,只是再也找……
  • 天生娱乐家

    天生娱乐家

    【新书《头号偶像》已发布,欢迎移步阅读】他跑龙套时,每天靠忽悠影视城里剧组过日子,被各大导演恨的咬牙切齿。他第一个主演的作品,是靠假扮算命先生骗来的。后来,他又跑去参加《食神争霸赛》,还和评委骂了起来。他精通各项国术,是世界格斗大赛总冠军,也是功夫片之王。他的辉煌数不胜数,他的名声臭遍全球。他是娱乐圈里的一朵奇葩,也是无可替代的大娱乐家!
  • 竹马他说喜欢我

    竹马他说喜欢我

    传说中的青梅竹马,应该是竹马把青梅宠到无下限的。但到叶彩和凌寒身上就不一样了。要是别人敢欺负凌寒,叶彩是第一个炸毛的,因为她觉得凌寒只能她来欺负。和凌寒一起出去玩,叶彩是这样介绍他的:“这是我家小奶狗,学习好,长得帅,根正苗红,乖巧懂事,就是有点过于粘人。”有多粘人呢?“粘一辈子的那种。”[甜宠,粘人小奶狗竹马×俏皮小妖精青梅]
  • 传奇法师的手札

    传奇法师的手札

    一位出生卑微的少年巫师……一本失落已久的法师手札……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在时代更迭下都只是一朵细小的浪花,巴斯特也不例外。但他很幸运地成为了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于是,这幅波澜壮阔的长卷便在我们的面前缓缓展开……友情提示:1.新手上路,请多指教。如果觉得书里的名字很难记,没关系,我也记不住。2.可以加群:332115074(群主是咸鱼)讨论本书。3.第一卷每章5000+,两天一更。从第二卷开始,每章2000-3000,恢复日更……的计划已随着变成一条上班狗而破产。4.放松就好,希望能给各位冒险家愉快地阅读体验。另外有空一起跑个DND5E团呀,专业吟游诗人,斜眼笑~~
  • 天河相会

    天河相会

    王晋康的科幻作品之一。在耶路撒冷的巴比酒吧,侍者琼斯看到一个穿黑色衣裙的中年女人走到酒吧门口,略微犹豫了一下。这里离米希里姆城区不远,那儿是哈西迪教派的聚居地,所以穿黑衣的犹太人很多。那女人大约45岁,一头金发,明眸皓齿,不过她的美貌已经开始凋零了,有一点过气明星的味道,面容冷漠,似乎有心事。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尾

    长篇小说《尾》以一个孩子担心自己长出尾巴的细节作为开头了。这个细节就是小说的引子,它将我们引向现实中那些莫名的恐惧感中。《尾》所写的两个家庭,是很普通的家庭,两个主人公也是很普通的人物,他们的家庭生活说不上多么温馨,也说不上多么悲哀。他们庸庸碌碌、平平淡淡,而大多数的普通家庭和普通人何尝不就是这样的生存状态?然而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哪怕在这庸庸碌碌、平平淡淡的生活里,仍然会有各种莫名的恐惧困扰着你。
  • 命理正宗

    命理正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王独宠:双面公主绝色妃

    冷王独宠:双面公主绝色妃

    灵水河畔,两人对望;妖冶红衣,沉稳黑袍;红眼相对,刀剑相向;雷声穿耳,雨大如箭;黑袍遮天,暗剑涌上;红衣款款,雨洗殇颜;她这一生,已无遗憾;前世今生,九星珠连;晃看今朝,命以体迁;人生几许,恩爱情仇;密探公主,身份迷离;王爷主上,情路坎坷离舍之间,红装妖颜;苍天作弄,陌路相见;昔日情爱,琴瑟和鸣;皎皎月光,一曲思念;衣带缓缓,一舞痴狂;他是她,最后的奢望!她是他,难弃的温暖!忠告:有点虐
  • 吾皇大人威武

    吾皇大人威武

    命运……究竟由天定还是由自己书写。偶然的相遇,播种下的种子,都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吗?“我们熟吗?”“你是我捡来的,怎么不熟了。”“我明明过得好好的,谁让你捡我了?”命运的齿轮重新并拢,那些尘封多年的往事浮出水面,最初的阴谋,最后的结局。“欧阳玥,不论结果如何你都会陪着我的…是吧?”“对,无论如何我也不会让你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