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5600000007

第7章 时政卷(5)

建国五十年来,我们的舆论历来都是“歌德派”一统天下,尤其是在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反右”、“反击右倾翻案风”之后,“缺德派”已成了“右派分子”(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和“现行反革命”的别名。

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忧君忧国的知识分子被“焚书坑儒”。人数之多竟达到了知识分子总数的8%,有500万人之多。连朱镕基、钱伟长这样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都不能幸免。回顾这段历史,那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回顾这段历史,在“歌德”与“缺德”之争中,我们该悟出点什么?

从“反右”之后,我们再听不到逆耳之言,那二十多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左横行、专制独裁的最黑暗的年代,我们满耳都是“歌德”派歌功颂德的阿谀奉承之词,舆论永远都是一边倒,它给中国所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其后果是使中国经济陷于崩溃,中国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除了盛产豪言壮语之外,我们什么都没有。那时的中国,被划定在联合国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超过了3亿人,国穷而民贫,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误国害民。

回顾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真该重新评价“歌德”与“缺德”之争。重新评价“缺德”派的存在价值。在上个世纪,鲁迅是“缺德”派的领袖人物,而“歌德”派是永远不会诞生出这样的巨人的!无论他们写出了多少铺天盖地的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美文华章,那都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焰火而己。

“缺德”派时时在我们的耳畔呼唤着危机意识。无论是《国歌》还是《国际歌》,都是对危机意识的呐喊!那都是“缺德”派的代表作。

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充满危机意识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

让我们看看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五十年代前后,德国和日本已被打成一片废墟,战后的德国,国土被瓜分,被占领,不仅是金融资产,连人力资产都被掠夺一空,还负担着沉重的战争赔款。战后的日本,被打得没有一架能飞起的飞机,没有一艘能出海的舰船,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到处都是死于战争者的平民坟墓。可就在这片废墟上,不过二三十年,德国和日本都又重新崛起,成为世界一流的强国、经济大国,国强而民富。你能不说,这都是危机意识所结出的硕果吗?

可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二三十年,我们又在干什么?

我们在忙着窝里斗,在权力的争斗中杀得昏天黑地。一批又一批忠君爱国的有识之士、民族精英被杀戮,血流成河。我们失去了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宝贵的黄金般的二三十年。战后的这二三十年,时间的宝贵超过了二三百年。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曾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我们付出了3000万人的流血牺牲,才把他们赶了出去的日本,仍然远远地跑在我们前面。经济上他们又一次比我们强大得很多很多,我们的人均年收入不过900多美金,可他们已是年人均收入35000美金。

我们能不问一声:这是为什么吗?

只要我们读一读日本人自己写的《日本岛的沉沦》、《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样描述日本的怎样毁灭,又怎样失败的书,我们就可以知道,在日本,“缺德派”有着什么样的话语权。

如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仍然夜郎自大,我们还不猛省,我们还不反思,那么,这个世纪等待我们的又会是什么?

好好地咀嚼咀嚼《国歌》的歌词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于幼军对话事件的启事就在于:给“缺德派”以话语权。

(2003年2月12日 《中国经济时报》·新华网)

《头号难题》:中国版的《拆弹部队》

——评央视新闻调查《头号难题》

魏雅华

2013年5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新闻调查《头号难题》,我才一打开电视,便被该期的选题震骇不己,并被该片环环相扣的悬念紧紧地抓住,随着事件的不断推进,我几乎看得紧张得透不过气,直到该片播完的最后一个画面,情节的发展如同一部惊悚大片,让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己,心潮难平。

《头号难题》才刚播完,我家的电话便响个没完,拿起电话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央视的《头号难题》你看了没看?我走出家门,几乎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在问我:央视的《头号难题》你看了没看?一部专题片能让人们激动如此,罕见。

《头号难题》让人直接想到的是美国的纪实大片《拆弹部队》。《头号难题》是中国版的《拆弹部队》。《头号难题》所拆的,是中国强征强拆迁这片雷区的“炸弹”。

《拆弹部队》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并在第82届奥斯卡奖上风头出尽,光彩眩目。斩获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配乐奖,最佳音效剪辑奖,最佳音响效果奖,十项大奖悉数收入囊中。

在由国际记者学会主办的第14届卫星奖上,《拆弹部队》再次横扫众影评人奖项,包揽了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剪辑4项大奖。

而央视新闻调查的《头号难题》,堪与美国的纪实大片《拆弹部队》相媲美,尽现记录之美,真实之美,人性之美,如此评价一点都不溢美。

在中国,强征强拆和信访都被称为“头号难题”,这两个“头号难题”又往往扭结交织在一起。在中国的大地上,随着中国房地产的风暴刮遍全国大大小小每一座城市,随着房价的疯涨,随着土地财政的财源滚滚,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联手的强征强拆,成了群体性矛盾集中爆发的雷区。

老百姓为什么要反对拆迁?如果拆迁是公平的,如果拆迁能让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如果拆迁能让老百姓受益,老百姓又为什么要以死相拚,以命相搏,暴力抗拒拆迁?

看到天天到县政府门前如上班一般,坚持了四年的例行上访的“大衣爷”,看到躺在警车下的“大衣爷”,“大衣奶”,看到“大衣爷”的女儿熊世兰站在七层高的楼顶厉声大叫,“你们强拆我家的房子,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对此,你该作何想?

法院的强拆在熊世兰的自杀威胁下刹车,法警撤离,强拆暂停。这不是强权的示弱,而是强权对生命的敬畏。不论强者如何强大,都必须保持对弱者生命的敬畏。

我们媒体,中共中央的喉舌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能将当年这样的珍贵的历史镜头,从公安机关的存档中调出,编辑到片中,这该有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呀。如果不是我们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置信。

房子还是被强拆了,无家可归的两位老人,住进了魏南社区的拆迁办公室,占领了拆迁办惟一的一间办公室,这一住便是四年。四年哪,从春到冬,再从春到冬。四个春到冬哪。

这让我们感慨的是,如果我们的政府机关真的是个不把老百姓当人的政府,那么完全可以“按扰乱社会秩序罪”,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条之规定,提请公安机关依法逮捕“大衣爷”。甚至可以判刑。这让我们感慨的是,魏南社区拆迁办的忍辱负重,刚性的法律也会在弱者面前变得宅心仁厚。这不是软弱可欺,而是仁者无敌的强大。

《头号难题》从2007年到2013年,这场长达七年的缠斗,终于得到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大衣爷”病危被送进医院抢救,承包信访专案解决的女副县长,借用了一部高级商用车,带着长年卧病在床的“大衣奶”。到医院探视躺在重症监护室的“大衣爷”。“大衣爷”一家深受感动,人心都是肉长的。终于在搬迁协议上签字。

“大衣爷”,“大衣奶”住进了堪称豪华的一座每层面积115平米的四层小楼,接受了一笔堪称丰厚的赔偿安置款。过上了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

本片告诉我们:要对我们的国家有信心,要对共产党的领导有信心,要对正义申张有信心,要对社会的公平正义有信心,要对中国的信访制度有信心。说服力极强,这是一部不可不看的,近年来罕见的好片子。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大地上,布满了强征强拆所埋下的群体冲突的地雷,我们不知道它会在哪一天,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突然一个接一个地爆炸,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能平静安康而美好甘甜吗?

我们对媒体的勇当《拆弹部队》,敢于冒死步入雷区,触及中国社会的痛点、难点、焦点的正义感和责任心,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以为,《头号难题》是有资格获得全球最高级别的国际大奖“普利策新闻奖”的。

2013年5月23日 《齐鲁晚报》

中国梦里不能没有《妈妈的怀抱》

那天,我在《华商报》上读到了为纪念伊战十周年而发表的一张照片:《妈妈的怀抱》。于是一缕歌声总在我耳边回旋:“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这张照片视觉冲击力是如此之强,它的艺术感染力如此锋利深透隽永悠长,先是让我如遭雷殛,久久不能平静,后是让我反复地玩赏,思绪如潮,眼眶湿润。

冷冰冰的地板上,有一幅用粉笔画成的儿童画,充满稚气的笔触,勾画出一个面带微笑的母亲,两段粉笔就放在一边,勾勒出一个梦幻中的妈妈,一个小女孩脱掉鞋子,爬到画中间,头枕在妈妈胸前,蜷缩着,在她怀抱中沉沉地睡去。

一头散乱的黑发,一张白皙如玉的脸蛋,一身白色的素衣。睡得很香很香。那画悲怆而凄美。

当我在读这张照片的时候,我第一眼的印象是,照片表现的是留守儿童对母亲的思念。我非常震憾的是,艺术家那独到的构思和惊人的表现力。如此简洁的画面,如此强大的母性,如此强大的穿透力。

可当我读到这帧照片的文字的时候,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读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居然是一位伊朗艺术家的作品。这张照片在网上被疯传,让许多网友泪飞如雨。

微博上最先转发这张图片的网友名叫@HungTung-Lu洪東祿,他表示此帖是转来的,同时在微博中讲述了这个故事。故事中说,这是一个孤儿院的孩子,是伊朗女艺术家BahareH BisheH在伊拉克的孤儿院拍摄的。

真让人叹息:艺术无国界。

这张照片在网上被微博反复手手传递,令无数人心碎。渴望爱,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在渴望中,她安静地睡去。网友们对这个小女孩充满了心疼。

品木丝序说,孩子的梦想很小,有妈妈的怀抱就够了,孩子就想妈妈的怀抱!许多已为人母的网友,看到这样的图片更是泪流满面。很多网友表示,一大早打开电脑看到这个图片,顿时泪流满面。

网友菜鸟说,自己在网上看到了另一个版本,是阿拉伯文注释的,显示的故事是,妈妈和家人在轰炸中死去,可怜的阿萨迪只能这样躺在妈妈的怀抱之中,没有孤儿院的故事,也没有这么煽情。

那么,这张图片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有人在网上追寻图片的原始来源,看到了一位伊朗女艺术家BahareH BisheH在网上所发布的图片,其中便有这一张。在雅虎的flickr网上,有她很多作品,而这张在妈妈怀中入睡的图片,是在2012年的7月15日拍摄的。这张图片之下,写着“I Have a Mother…”(我有一个妈妈)。

我想,同一张照片会有不同的解读,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解读。也许这样的解读更有杀伤力。华商报上发表这张照片,是为了记念伊战十年,为了那些家人罹难,失去母爱的孩子,为了对战争的诅咒。

中国没有战乱,中国和平而安康。可中国有5800万留守儿童。是伊拉克全国的人口的两倍,这还是2010年全国妇联发布的统计数字。

他们同样有《妈妈的怀抱》式的凄苦,为什么他们得留守?为什么我们不能让他们偎依在《妈妈的怀抱》?为什么他们不能享有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的,这不可剥夺的、与生俱来的,上天赋予儿童的权利?

这让我立即想到的是今年两会上,2013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此语一出,好评如潮,国情民情网情舆情欢声雷动,网上跟帖如雨。中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使用的标题几乎均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自由迁徙”。“自由迁徙”成为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最耀眼的亮点之一。

那么,公众的反应为什么会如此强烈?“自由迁徙”又意味着什么?“自由迁徙”会给中国和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它给我们的“中国梦”又画上了一笔什么样的色彩?它能让中国不再有留守儿童吗?它能还给留守儿童《妈妈的怀抱》吗?留守儿童能圆《妈妈的怀抱》的梦吗?

中国梦里不能没有《妈妈的怀抱》呀。

2013年4月8日 《南方日报》

明年中秋赏月要不要收门票?

——多亏月亮上没有景区管委会

魏雅华

今年中秋,我感到最幸福的事,是赏月不收门票。可明年中秋,赏月收不收门票便不好说了。要不了多久,中国人便要实施登月计划了。

同类推荐
  • 哈佛精英能力课

    哈佛精英能力课

    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多年来孕育出无数巅峰人才,培养出八位美国总统、四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三十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和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上千名高管……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些精英人物?本书在研究哈佛课堂和哈佛人物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课堂上学不到、又是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所必需的十三大能力。内容精当全面,启人心智。
  •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就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历史事例和现实经历为背景和参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结合实际探索活动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原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社会。
  • 王国与权力:撼动世界的《纽约时报》

    王国与权力:撼动世界的《纽约时报》

    作者特立斯从1953年开始在《纽约时报》工作了十余年。当他离开时报后,立刻就是回过头去采访自己曾经的同事,试图以时报不鼓励、不允许的方式刻画描述这个庞大的、能影响全美乃至全世界局势的机构。特立斯眼光犀利,笔触细腻,不仅在书中回溯了《纽约时报》的历史,还生动地再现了近百名时报人,以及他们在时报这个大机构中的庞杂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流媒体从业者的群像。《王国与权力》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首屈一指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南开诗学(第1辑)

    南开诗学(第1辑)

    南开大学有着深厚的诗学研究积淀,在叶嘉莹先生、罗宗强先生的引领下,一批著名学者投身其中,已成为海内外诗学研究的重镇。本辑是《南开诗学》的第一辑,即创刊号,分“特稿”“诗歌研究”“诗学理论”“域外诗学”“诗学文献”“研究动态”“研究综述”七个栏目,并特邀叶嘉莹先生的文章领衔,全面展示诗歌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探究诗情诗思,建构中国诗学体系,共同推动中国诗学研究的发展。
热门推荐
  • 漫威世界里的天帝玩家

    漫威世界里的天帝玩家

    毒奶粉中幻神职业有三个,首先,我们排除阿修罗,其次,排除大暗黑天,然后,排除天帝,最后,我们再排除瞎子!剩下的,就是幻神了!
  • 尚门重生皇后谋

    尚门重生皇后谋

    尚门嫡女刘薇兰,前世痴情痴爱,却被丈夫砍去双腿不得好死,到底那一刻发下毒誓,若有来世绝情绝爱,让他也尝尝被至爱之人毒杀的滋味。一朝醒来,上天竟然让她还魂重生,回到了嫁给他后的第三天。这一世,她韬光养晦,狠毒做事,联合他仇敌,誓要将他置之于死地。
  • 豪门最强女王

    豪门最强女王

    她是体育老师,也是天才驱魔师!学生有难,第一个站出来支援;学校有难,第一个站出来扛大旗;八方有难,第一个站出来……看热闹,关她屁事!她狂,她傲,她美颜倾城,不仅深受学生爱戴,更有各路男神上门求爱,什么霸道总裁,儒雅教授,影帝巨星……应有尽有,却被她拒之门外。抱歉,姑奶奶只爱妖魔鬼怪,越凶残越爱。直到某个男人捧着一颗血淋淋的心送到她面前,“靖灵,我把你的名字刻到我的心上了,有没有感受到我炽热的爱?”朱靖灵:“你……想套路我?”
  • 牌局

    牌局

    王天没有工作,在社区棋牌室打麻将看小牌赢点小钱为生。而这样的王天却和陆小露看对了眼。这日陆小露忽然打电话指责王天之前同别的女人的事,尔后便失去了音信。再次见到陆小露是在棋牌室,她开始向王天借钱。只能靠老婆朱芳芳补贴金维持家计的王天犯了难,找棋牌室的陈管理借钱无果,跟踪富婆段丽却被人误会打伤。伤好以后似乎世界已经变了样,原来陆小露之前赌钱输太多被扣押了,设在铜器厂的赌窝已经被端,陆小露如愿同小李离了婚。而这一切似乎已经和王天没了关系,王天一直卧病在床的老婆朱芳芳死在了卫生间里……
  • 高个的钱不见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高个的钱不见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这个简单的小故事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观念,那就是“机会成本”,通过不同早餐选择达到存钱的结果,孩子从小就学会计算机会成本的能力,那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选择和决定都将变得相对容易。一般人习惯把投资和理财画上等号:“没有钱,还理什么财?”许多人迟迟不肯接受理财的观念,就因为他没有存钱。其实理财是一个钱使用的过程,会理财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愉快,因此没赚很多钱或不会投资的人不等于生活很差或不开心。教孩子存钱很重要,教孩子如何花钱也同样重要。聪明消费除了需要建立机会成本的观念,更需要引导孩子建构一个健康的金钱价值观,任何一个理财教育的细节,都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生命大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傲帝尊

    绝傲帝尊

    九万年前,魔、冥、妖、魔兽,为祸三界。九大帝皇,横空出世,斩魔杀妖,平祸乱。九万年后,林傲携圣帝气运,掌天地轮回,战万古之神离。一指可破苍穹、一念可毁日月、可灭神魔,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创造属于他的传奇!
  • 笙笙不尽

    笙笙不尽

    卢家大小姐卢笙,在长兄卢庚的庇护下长大,家中巨变,卢笙却发现了隐藏多年的秘密,为了报仇,卢笙放弃期待已久的婚事转身投入地狱修罗场。
  • 此生若离

    此生若离

    世人皆说,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杜若想着,自己的有情郎便是那个叫陆离的男子吧。自从桃林初见,便是一眼万年。贴身丫鬟还问过她:“怎的待陆离这般好?”她总是轻笑着说道:“大概...因着他是陆离,我便待他与旁人不同些。”说这话时眼里都是泛着光芒的。世人皆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陆离尚且年幼时第一次见到杜若便暗暗发誓,将来与自己结发为夫妻,相携到老的女子定要是杜若这个调皮的女娃娃了。(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多年后的桃林初遇,便是他的蓄谋已久。从那以后他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
  •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伊恩·麦克尤恩的处女作兼成名作,“恐怖伊恩”的名号由此诞生。八个短篇故事分别经由青少年男性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八段情节各异却又情绪共通的故事,或恐怖或暴烈,或残酷或变态,或荒唐或魔幻,同时却既温柔又感伤;就像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疯魔而又伤感的青春期,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烛照出自我的“青春残酷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