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3200000004

第4章 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3)

目前,我的工作室有12个固定学员,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我总是对他们说,不要奢望很快就能“成功”,更不要把“成功”寄托在上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上。要想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就要通过长期的潜心阅读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厚自己的专业底蕴,所谓成功就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阅读成为我们工作室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研修板块。

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

大概是在2009年11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邀请我去做一场关于“教师职业人生规划”的讲座,主办方要求我尽量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谈谈这些年自己如何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经验。虽然我不敢妄称“优秀”,但还是愿意跟教师朋友谈谈我个人的成长体会,因此我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对自己18年的教师生涯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与反思。18年的时间虽然漫长,以时间为轴来看,这段历史可以拉得非常芜杂,但其实这条线索是非常简单的——当我系统回顾自己这些年所做的事情,所走过的路时,所有曾经的喜悦与失败,不外乎就是这样一个框架:

我的成长史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我的成长史就是笔耕不辍的写作史;我的成长史就是课堂实践的磨炼史;我的成长史就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

其实,这也不是“历史”,因为一切正在进行中。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这些年的成长历程让我坚信,只有在这四个维度所构成的框架中,一个优秀教师才可以真正地站立起来。其中,通过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一个教师成长的最关键、最根本的要素。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实践中拥有教学的智慧,可以在教育教学研究中迸发新鲜的灵感和思路。自然,不读书的教师,也根本谈不上有价值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反思与教育写作。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我们至少已经在理论上认识到读书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教师应该读书;教师应该首先是一个读书人;教师应该通过读书丰厚自己的底蕴;教师应该通过读书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教育教学智慧;教师可以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实,这些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话语,道出的是同一个观点——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

确实,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虽然一个教师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一个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所处的教育环境,所拥有的生活经历,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所具有的职业天赋,等等。但我们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真理:如果一个教师不读书,他就不能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得很远。换句话说,那就是: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

不读书的教师生涯,是一种无休止的重复和受难。要避免这种痛苦和虚空,只有让自己更坚决、更深入地沉入阅读之中。因此,这些年我一直在读着。外出讲学,与老师们谈得最多的是读书;给孩子们上课,总忘不了推荐好看的童书;与朋友们聊天,最感兴趣的话题也往往是读书。我一直认为,不读书便无以做教师,而做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其所能达到的高度。很多时候,我的读书状态可以用《捧起第一次的茉莉——读泰戈尔〈新月集〉》一文中的一段文字来描绘:“在无数个喧嚣的白天,在无数个宁静的夜晚;在雨天的晦暗里,在暮色的苍茫中;在偶尔小憩的旅途上,在音乐流淌的小屋里;在很多渴望温暖和快乐的时刻,在很多浸满忧伤和寂寞的日子……一次又一次地捧读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读书,就是生活,像呼吸一样不能没有的生活;读书,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须臾不可缺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等,其中“天地境界”是一种最高境界。也许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毕生都无法达到这一境界,但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朝着这个境界走去。处在这个境界中的教师,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不仅仅是为了社会,而是为了整个宇宙的好处。这样的教师,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是出于自觉去做。这样的教师,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宇宙万物都镌刻着他的忧思,掺入了他的喜怒哀乐。他是超然的,又是融入的;他是现世的,又是出世的。而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则成为他表达自己宇宙情怀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教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一个教师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时,他就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超越了自身的道德伦理价值,从而达到了一种与天地合一的境界。而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逐渐地超越自身,在精神上逐渐地从日常生活中突围出来,从而不断地走向开阔和无限。

怀着这种深深的迷恋与渴望,这些年我花了很多时间重读经典。真正的经典是不会过时的,不论是哪个学科、哪个学段的教师都不能拒绝经典。当然,哪些书目是真正的经典,尚不能完全达成共识,有的书已经经过了历史与实践的检验,有的书尚处于这个时间的流中,也许沉没,也许正在流向我们未知的远方。但不管怎样,每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都将有自己的判断,也都有权利和责任发出自己的声音。当前,我国民众阅读量少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家庭无藏书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年都读不了一本书的也大有人在。在当下有意义的阅读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娱乐刊物、影视节目大行其道就不难理解了。这些完全为迎合大众口味而被迅速炮制的东西,粗制滥造、情趣低俗是其主要特征。作为一个阅读者,我极其关注国内最新的出版信息。看到那些流行一时的畅销书,我也总会买来翻一翻,我很想知道这些在几天之内就可以出版的书籍究竟为什么使人们趋之若鹜。遗憾的是,这样的阅读没有给我带来丝毫的快乐,更没有使我感到丝毫的幸福,当我每次硬着头皮读完,总会想起大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凡是为愚蠢者写作的都是会大受欢迎的。”这句话似乎过于偏激,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警惕畅销书,阅读应该有足够的判断能力,阅读就要读经典作品。

十几年了,在那些经典的文字里沉下去,反思中国教育,反思自身教学,反思自身生活,并试图从这些依然鲜活的文字里寻求更多的价值意义。我逐步学会了用一种宏观的综合的眼光看待当下的教育现实,思索教育的本质,寻求教育发展与存在的多种可能性。我更看重的是,我与这些高尚的灵魂相遇,我感受到了凡高所说的那些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甚至在最痛苦迷惘的时候,我都一直在想,人类中最优秀的人与我同在。虽然这些年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研究,但我在语文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还占不到三分之一。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阅读上,花在了通过广博的阅读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上。总有一种力量在吸引着我,总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那就是阅读,是只有阅读才能给我带来的那个无限丰富、迷人的精神世界。

如果说阅读教育理论著作是一种对思维和知识背景的挑战,那么,阅读人文领域的书则常常会有一种内心被击中的感触和温暖。在细读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的过程中,那种思考的快乐和豁然开朗的感觉令我深深着迷。冯友兰先生在谈到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关于“良知”的认识时,曾举了一个例子:王守仁的弟子有一次半夜里捉到一个小偷,便对小偷讲“良知”的道理。那小偷笑着问道:“请问,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天气很热,王守仁的弟子请小偷脱掉外衣,随后又请他脱掉内衣,小偷都照办了。但脱到最后一件时,小偷犹豫地说:“这恐怕不妥吧。”王守仁的弟子对小偷说:“这便是你的良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良知,这良知便是人的本心,是人内心深处的亮光。我们由此推论下去,作为教师,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否可以认为,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也都有那一抹亮光,即都有自己的良知?也许我们在现实中遇到了各色各样令人挠头的孩子,但只要我们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的存在,也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希望。而对教师而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言放弃,保持自己内心的亮光,也正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良知所在。正是这样的阅读,让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抹亮光,并学会珍惜和保持这一抹亮光。

就这样一直读着,写着,思考着。2002年,我被评为特级教师。这一年,我刚满32岁。2006年年底,我又被《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评为“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编辑部的朋友让我写下自己的“获奖感言”,其实,我又何尝有什么“感言”呢?我只不过是像呼吸一样自然地阅读,在读书中抵抗虚无,不愿让自己在虚无中教书罢了。这些年,不断地有教师朋友问我关于读书的话题,其中问得最多的是: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外出讲学,也屡屡被人问及所谓成功的经验。的确,这些年长期大量高品位的阅读占据了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我总是给提问者讲这样一个故事:英国小说家斯蒂文森患病之后,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可是他却说:“要是写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写第一页。”我想,读书亦如此,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读第一页。对我来说,读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走的姿态。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行走的姿态时,我们就能够找到读书的时间,我们生活的源泉与行走的力量就不会枯竭。因此,在我看来,时时都是阅读的时间,处处都是阅读的地点。在我的心里,读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在这种像呼吸一样须臾不可缺的阅读状态中,我们就获得了幸福。

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拒绝阅读。因为人不能不思考,人活着不能仅仅表现为新陈代谢。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自己应该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当成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命状态,我们更有责任使我们的学生走上这条可以寻觅到人生幸福的道路。就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不但他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的所有教师也都是读书人,而这个由读书人组成的教师集体共同把孩子们带入了阅读这个阔大、迷人的世界。这两年,我潜心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不止一次地发现,在谈到帮助孩子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是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时,苏霍姆林斯基总是不吝笔墨,那些童话般的师生共读的场景令我百读不厌。

也常听有的老师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差,压力大,条件有限,这使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

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可能你是在很边远偏僻的地方工作的,可能你那个村庄和文化中心要相距数千公里,学校里也许会有许多欠缺,——但是如果你那里有一个书籍的王国,你就有可能把工作提高到这样的教育学素养的水平,并且取得这样的成果,使之不次于在文化中心地区的工作。

那么,无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么不能尽如人意的教育环境,无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怎样令人焦虑的教育现实,我们都应该首先使作为教师的自己丰富起来,温润起来,强大起来。因为,只有我们丰富了,温润了,强大了,才有可能帮助我们的孩子也丰富起来,温润起来,强大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阅读将会是一种最持久、最有力量、也最根本的办法。

我不敢自称“优秀教师”,但我就是这样做的。您可以不相信我,但请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

是阅读,还是阅读

2013年8月的一个黄昏,杭州的暑热还相当逼人,我来到位于区教研室三楼的办公室内,将电脑里的文件一一拷贝下来。文档太多,拷贝花费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它们将从这台电脑被搬运到另一台电脑。此刻,这“另一台电脑”正在建新小学的校长室内静静地等待着。那里是我新的工作岗位——在做了近十年的语文教研员之后,我离开了教研室,来到学校做校长了。

为什么要做校长?这是许多朋友心中的疑问。其实,对我来说,作出这样的选择是非常自然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也从教育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来到帕夫雷什中学做校长了吗?真正的教育家应该生长在学校。这些年我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写作《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两本书,其实在我的心中早已种下了一个梦想——我要回到学校,回到教育的现场,我必须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在最真实的教育现场中,让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

感谢阅读,它不仅给了我选择的勇气,也给了我选择的可能。

阅读,让我把自己托起来

2002年8月,山东滨海小城日照。凉爽的海风吹走了炎夏的燥热,来自山东省各地市的优秀教师汇聚在此,参评省特级教师称号。经历了面试、答辩等多轮筛选后,我成为当时省内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这一年,我32岁,只有11年教龄。

自然,在不少狐疑的眼光中,我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闫学?”

同类推荐
  • 信息与档案管理

    信息与档案管理

    本教材为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全书分两大部分共十章,系统地阐述了信息与档案工作的意义、特点,原则;信息的特征、功能和种类;信息收集、整理、传递、存储、利用、开发和服务的程序和方法;档案收集、分类、检索、鉴定、保管、利用、开发和服务的方式、方法;信息与档案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同时,较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信息与档案工作中的运用。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呐喊·彷徨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呐喊·彷徨

    《呐喊》和《彷徨》都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彷徨》收录了11篇短篇小说,文中深刻剖析了国民性,文笔深沉悲壮,所刻画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重读鲁迅的文字,还能感受到其中巨大的精神力量,不愧为经典之作。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纳兰词全鉴(珍藏版)

    纳兰词全鉴(珍藏版)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的词作合集,内容涉及爱情、亲情、友情、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词风清丽隽秀、幽婉顽艳,颇有南唐后主之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和忽略的地位与影响力。 《纳兰词全鉴(珍藏版)》参照权威版本,在每首词后附以注释和译文,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词意,从而走进纳兰性德那沉郁悲怆的情感世界,领略百年前《纳兰词》中的情深意切。
  • 教作文有窍门:作家老师的58个建议

    教作文有窍门:作家老师的58个建议

    本书不仅仅是在讲写作的技法,更多地是揭示老师如何在作文指导中用深入浅出、轻松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学生领悟写作的奥妙。书中根据不同年段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寻求解决的思路,介绍相应的方法,简单易行地给予学生习作技法的指导、渗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有所悟、有所得,从此不再怕写作,进而爱上写作。
热门推荐
  • 新编实用管理学

    新编实用管理学

    希望《新编实用管理学》的出版,对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在从事管理活动中有所裨益,并为建立与完善中国社会主义科学管理理论体系起到推动的作用。
  • 报道伊斯兰:媒体与专家如何决定我们观看世界其他

    报道伊斯兰:媒体与专家如何决定我们观看世界其他

    《报道伊斯兰》:从伊朗人质事件、波斯湾战争,到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爆炸案,西方世界一直被一个名叫“伊斯兰”的幽魂苦苦纠缠。在新闻媒体的描述,以及政府、学界与企业专家的应和下,“伊斯兰”竟沦为恐怖主义与宗教狂热的同义词。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利用“伊斯兰”一词,来为其丧失民心的高压政权张目。 在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中,爱德华·萨义德针对伊斯兰被西方媒体塑造出的僵固形象,检视了其渊源和影响。他结合政治评议与文化批评来揭示出,即便是对伊斯兰世界最“客观”的报道,其中也潜藏着隐而不显的假设和对事实的扭曲。
  • 狗相机和摄影师

    狗相机和摄影师

    同一片天空,不同的两个世界,一条狗和一个摄影师,各自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彼此守护着彼此,彼此成就着彼此。我带你看遍人间繁华,你带我浏览世外桃花。“拉菲,由于你对人类作出的突出贡献,现特授予你荣誉公民的称号,享有一个人类享有的所有权利。”
  • 规则小姐和大笨熊先生

    规则小姐和大笨熊先生

    拒绝潜规则的隐藏千金,和住在玩具熊里的高冷傲娇总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明明是为了躲避脑残才假扮的男女朋友,可最后怎么就纠缠不清了呢?呵,某男斜睨着狭长的双眼都睡了这么久了现在想分开?不存在的。二哈一个激灵看向男主人,嗯有杀气。
  • 西游之僵尸道

    西游之僵尸道

    雷启穿越时空来到了西游大世界,发现自己尽然变成了僵尸!孙悟空:雷哥,你的身体咋怎么硬,俺老孙可是金刚不坏之身啊!猪八戒:雷哥,高抬贵手啊,你都有那么多女人了,就别和老猪抢嫦娥了好吧!沙悟净:雷哥,我不想取经了,我能和你混吗?唐僧:善哉善哉…雷哥,我想长生不老,你咬我吧!雷启:你们这些人一天天的,有完没完了,再啰嗦,把你们全吞了!这是不一样的西游,不一样的僵尸道
  • 研堂见闻杂记

    研堂见闻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族迷情:魔王宠妻无度

    血族迷情:魔王宠妻无度

    ————————————他,传说中的堕天使,骄傲狂妄的撒旦大魔王,在人世间徘徊千年,只为寻找他的妻。他,万年难得一见的日行吸血鬼,可以在阳光下行走的能力让他成为血族中的异类。她,本是一个身世不明,被人遗弃在蔷薇丛下的平凡女孩,一场灭族,让她误打误撞的成为了一名吸血鬼猎人。当一系列奇异的事件发生,她体内的力量正在慢慢地觉醒。她到底是什么?是天使?还是恶魔?————————————血族迷情:魔王宠妻无度。
  • 小鹿斑比

    小鹿斑比

    《小鹿斑比》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只小鹿成长的故事,是一部充满爱与温馨的童话。童话从小鹿蹒跚学步讲起,讲述了它与森林里的小伙伴们经历季节迭换,在一点点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心灵和情感也在不断地受到洗礼和冲击,对动物自己、大自然和屠杀他们的人类进行着艰难的认识和思考。作者笔触极其细腻,字里行间流淌着充满伤感的观察,通过对朋友之爱,亲人之爱,动物与大自然之爱的描述,必将触动读者心中那一方最温柔的角落。
  • 走向新农村的希望之路:宁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走向新农村的希望之路:宁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发展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
  •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