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3200000005

第5章 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4)

从第一次公开课开始20分钟后就没东西可讲、腿肚子直哆嗦的悲惨失败,到以扎实的教学实力无可争议地成为济南市教学能手,她用了7年。

4年后,山东省各路中小学教学高手一路拼杀,齐集日照。闫学跻身其中,并凭藉对《童年的发现》一文的说课和精彩答辩,成为山东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这一年,她32岁。

这两段话出自2004年《中国教师报》对我的专访。有趣的是,这篇专访的标题就是“为什么是闫学”。

其实,在我看来,所谓“扎实的教学实力”,所谓“无可争议”“精彩答辩”,除了让我脸红之外,都只不过是停留在文字上的一种说法而已。我更想说的是,从走上教师岗位到成为教学能手的七年之间,从教学能手成为特级教师的32岁以前,我所走过的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以及在那些十字路口上的我的踟蹰,我的抉择……

1991年,我大学毕业,阴差阳错,我来到一所小学,成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差不多有两年时间,我是在苦闷与彷徨中度过的。做小学老师不是我的理想,繁杂琐碎的工作让我感到窒息。我开始想办法离开学校,哪怕我不能离开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我也必须像我的大多数大学同学那样到中学去,做一个中学教师(那时我觉得中学教师似乎比小学教师要“体面”得多)。但事与愿违,在“挣扎”了两年之后,我受制于现实的局限,在跳槽、调动均告无望的情况下,我开始“认命”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很幸运地,我读到了一本书,遇见了一个人。这本书就是《给教师的建议》,这个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那是我教师生涯中一次最重要的遇见,也是最美好的遇见。从苏霍姆林斯基身上,我看到了教育是如何作为一种信仰融入一个人的生命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是无数次心灵的洗礼,在他的著作中,我感受到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悲悯的情怀、心灵的关切、对人性的尊重,以及永不言弃的理想与信念。这些蕴含在无数个鲜活而细腻的案例中,使我看到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尊严,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悲欢与忧乐。我感到自己在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他让我开始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感到自豪:在这个世界上,这项工作固然充满了艰难和历险,但它是值得做的,因为当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就一定能够找到每个人心底蕴藏着的宝藏,也一定能够想到办法去挖掘这些宝藏。而在寻找、挖掘这些宝藏的同时,我们不但会心存希望,而且会找到做教师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就这样,我走过了教师生涯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学着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写教育案例。那时,我尚不知我写的是“教育案例”,我只知道自己写了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小故事。我甚至不知道写这些教育故事的价值,也不知道这些教育故事对我今后的教师生涯有什么意义。但我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所以,这种我当时并不完全知晓其价值与意义的教育写作竟坚持了下去,直到它们开始在全国各级教育教学报刊上陆续发表。而这些文字,也成了我的第一本书《牵到河边的马》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些文字,成为我后来一个个教科研成果的重要研究基础,成为我评选特级教师的重要“业绩”证明材料。

许多年之后,我终于知晓了其中的价值与意义: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始终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思路启发了我,使我在教师生涯的起始阶段就走上了一条脚踏实地的教育教学研究之路。他让我紧贴着地面行走,同时又让我从一开始就站到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是幸运的。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价值还不止于此。

还记得第一次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那是2004年3月,我读苏霍姆林斯基写下的随笔《在孩子的大脑里装进“激动”的词汇》一文发表。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激励,也帮助我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我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始写作大量的读书随笔。后来,我从苏霍姆林斯基读到杜威,读到夸美纽斯,读到洛克与蒙台梭利,也读陶行知与陈鹤琴……我把自己的阅读发现与感受一一记录下来,并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写的大量的读书随笔发表了,还在《中国教师报》开办了个人专栏,其中有不少文章就是这个时期写的读书随笔。我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那是我自己成长的声音。而这股拔节的力量,归根结底根植于阅读,根植于将阅读与写作、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缠绕的广袤土壤。

所以,“为什么是闫学”?答案也许很长,但也很短:无非是阅读,是始终把阅读作为一个成长的关键词、核心词而已。

阅读,让我发现最好的自己

2004年4月,我来到了杭州,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走上了专职的教研之路。

如何做一个最好的教研员?我的选择是:在帮助一线教师成长的同时壮大自己、丰富自己。因为只有一个壮大的、丰富的自己,才能帮助一线教师壮大起来,丰富起来。

我再一次选择了阅读。

我认为真正的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有人说:难道优秀教师不是上课上出来的,不是做教科研做出来的吗?其实,我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并不是否认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是强调阅读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以我个人来说,我虽然不敢妄称优秀,但从阅读中广受裨益却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今天的我——仔细想想,哪一个让我引以为自豪的成绩不是来源于阅读,来源于阅读对我的启示和帮助呢?

所以,我要把这个观点大声地说出来。

2011年,我以“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为题在《教育时报》发表头版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详细阐发了这一观点。文章一经刊发,便引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其实,这些年凡是外出讲学,我与一线老师交流最多的话题并不是语文教育,而是教育阅读。

我的教育阅读指向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只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帮助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比较远。由于我的专业背景是汉语言文学,因此,夯实自己的教育理论功底与开阔自己的人文视野成为我阅读的主要方向。这一点在我2008年出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这是一本有关教育阅读的书,也是一本揭示教师的成长秘密的书。我试图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教师朋友一起探讨教育阅读的基本版图、路径与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阅读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这种完善的知识结构又是如何对一个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如全国著名教育媒体策划人李玉龙老师给这本书的评语:

知识就是力量,结构化的知识更有力量。外在的知识如何通过阅读融入我们的血脉和骨髓,而不是作为附着物、装饰品而存在?零散的、割据状的知识如何系统性地集成一个生生不息、面向教育实践开放的结构?这本书给我们呈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其实,写作这本书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也是对这些年我不断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记录与见证。我把自己的阅读心路完整地勾画出来,也把自己在阅读中的生命体验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我想告诉教师朋友,任何成长都不简单,任何改变都有根源。而这,也是我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领悟出来的。

在2008年到2010年间,我又陆续出版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两本书。这两本书主题集中,但同时又涉猎比较广泛,应该说是我多年研读苏霍姆林斯基和其他教育经典、人文社科经典的结晶。我不断地读着,写着,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中提炼。阅读与写作就这样成为我教师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为自己开辟出来的一条专业成长之路。

有人曾经问我:阅读这些似乎与语文教学无多大关联的书,写作这些与语文教学无多大关联的文字,对你做语文学科教研员有什么用处吗?

对此,我的回答是:不阅读,我就无法做学科教学研究。

我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一书即是例证。那是2010年春天,我所在的杭州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与《教师月刊》共同举办了全国首届小学语文教师成长论坛。在论坛的现场互动阶段,与会教师针对语文教学中反映出的文本解读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语文教师该如何解读文本?文本究竟应该解读到什么程度?文本解读的成果又如何到达课堂教学?这些问题都是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师最关注,也最感困惑的问题。身在现场、刚刚执教完公开课的我,全程聆听了这些辩论,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我决定暂时放下其他的研究和写作计划,专门研究文本解读。但当我真正开始研究之后才发现,“文本解读”这个命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研究领域。由于比较系统的文本解读理论大多数来源于西方,其观点各异,又彼此交织,要真正梳理清楚并非易事。况且,困难还不止于此。由于语文教材文本涉及面广,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着手研究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问题。在历时两年的研究与写作中,我无数次地在心中感叹:如果没有多年来的阅读积累,没有多年来坚持不懈地通过广博的阅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绝对不敢涉足这样的研究领域,也绝对无法完成这样的研究命题。

其实,阅读不光是有助于学科教学理论层面的研究,对课程教学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到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时惊呆了,不是因为它对当时的我来说极具阅读坡度,而是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丰富的、严密的、不确定的课程是怎么回事,也从来不曾站在一个宏观的、综合的视野去看待语文课程。直到读完了这本《后现代课程观》之后,我果断摒弃了当时国内小学语文教学界盛行的以“感动”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煽情、浮夸之风,转而探讨如何构建真正对提升学生素养有益的语文课程,也指导老师们一起来做这项工作。我们从不纠缠于某一节公开课,也不会为了某一次教学评比去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我们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阅读与语文课程开发上。而事实证明,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在这些年始终处于摇摆状态的国内中小学语文教学界中,我和我的团队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少走了不少弯路。

2011年秋天,以我名字命名的特级教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从学员们加入工作室的第一天起,我便要求他们把阅读当成一种最重要的研修方式,阅读应该贯穿研修的始终。因此,我们提出了“阅读,一种本源性研修”这一观点。所谓本源性研修,强调的是阅读是教师研修的根本与核心,也只有阅读能够真正从源头上帮助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

在工作室不间断的阅读研修中,我的徒弟们也都逐渐理解并认可了这一观点,因为他们不仅从我这个导师身上看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也真正从自身的成长中切实体会到了阅读的力量。在阅读中,他们学会了文本解读,提升了研究能力,改进了教学策略,丰富了知识底色……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应对外面世界的诱惑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但更大的挑战还是那些书,那些颇具阅读坡度的书。我要求他们读就要读这些有坡度的书、经典的书,因为只有这样的阅读才真正对他们的成长有利。自然,读这样的书不像读时尚杂志那般轻松愉快,对此,他们也痛苦过,焦虑过,犹疑过,但是没有放弃过。后来,他们慢慢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不少学员开发了属于自己的语文课程,同时大量的读书随笔发表了,《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还推出过关于我工作室学员的阅读研修专题,《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还专门出版了我工作室学员研修专刊,光是2013年我们就两次登上教育教学杂志封面。阅读,就这样成为我们共同的研修方式,成为我们最重要的研修板块之一。

阅读,让梦想照进现实

现在,我离开了教研室,来到学校做校长了。

从教研员到校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作领域,其中的挑战不言而喻。我必须面对自己,回答这些年来一直萦绕在我心底的一个问题: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研究,这些年的教育阅读与思考,它们在实践层面上有多大力量?我的这些思考和研究,无论是立足于教育层面还是学科教学层面,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与当下教育教学的现实链接起来,真正对教育教学产生影响?

我必须去看个究竟。

我是多么感激我所在的区教育局领导理解并尊重了我的梦想,他们就这样充满信任地把一所学校完全交到了我的手中。

同类推荐
  •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

    《举手之劳的环保小事》主要收录了不吸烟或少吸烟、少吃口香糖、计算机缓更新、集约使用物品、不乱燃放烟花爆竹、不乱扔烟头、不乱焚烧秸秆、不在野外烧荒、燃烧物品要慎重、不随地取土、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内容。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神秘岛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神秘岛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找到良机利用热气球摆脱了窘境,中途却被风暴吹落在一个荒岛之上,然而他们并未向命运妥协,而是以集体的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岛上安顿了下来,开启神秘荒岛求生之旅……
  • 彼得·潘(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彼得·潘(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汽车检测技术

    汽车检测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以及现代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社会对汽车检测及维修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江苏科技出版社召开有关会议,讨论教材的编写工作,《汽车检测技术》是在汽车不解体的情况下,阐述如何运用各种检测设备检测汽车技术状况的一门专业课程。
热门推荐
  • 虬龙道

    虬龙道

    乱世纷争起硝烟,长刀所向护红颜,但为世间真情故,笑傲一生江湖间,问鼎武林逐群鹿,斗罢剑尊战酒仙,八方风云因我动,英雄功名传万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采购总监实战手册

    采购总监实战手册

    《采购总监实战手册》是《中国企业培训大系?高管实战手册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套丛书作为企业高管走向职业化、提升领导力的实用型图书,立足中国企业实际,充分借鉴东西方成功企业与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剖析企业管理精髓,灵活体现“管理理念+实用案例+操作要领”的思路,全面阐述了各高层管理职位的基本素质要求、工作职责和管理技能,解答了管理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技巧或行动指南,是一套集操作性和指导性为一体,颇具指导价值的管理经典丛书。
  • 醉红妆之乱世妖女

    醉红妆之乱世妖女

    意外穿越,意外地捡了个权势滔天的王爷当老公,小生意做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等等,怎么还附赠了一个郡主的身份?还是敌国的公主?还是敌国的圣女?还有个青梅竹马的男友?林念觉得自己的脑子都不够用了。好不容易在老公的威逼利诱之下选了一个身份,结果,怎么又回到现代了!林念:(摔手机(╬◣д◢))作者你特么玩我呢???
  • 全民疯狂的欧洲

    全民疯狂的欧洲

    彻底打破对欧洲的固有印象,带你重新认识欧洲!游遍15个国家、37座城市,感受欧洲大陆别样而真实的风土人情!法国人似乎永远学不会排队、意大利的办事手续烦琐得要命、在瑞典逾期还书会惊动防暴警察……这个欧洲是如此立体生动、如此真实有趣、如此与众不同!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代表作!比尔·布莱森是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 锦年医妃

    锦年医妃

    她,医毒双绝,一朝易魂重生,却只为他而来……他,背负深海血仇,心早已孤寂腐烂,却在一次次与她相遇的时候开始为她跳动,他以为自己拥有的始终是黑暗,但不知她却一点点的照亮了他......
  •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好姑娘:或弱柳扶风,或英姿飒爽,或嗲言撒娇,或才华横溢……如果不被接受,她能继续下去的力量;如果遭遇挫折,她能有重新再来的勇气。她应该是冬日的暖阳,不仅能温暖你,也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明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安安分分地守住自己的好姑娘,一点一点地朝未来努力,一点一点地向对方迈进,也不失为最质朴的幸福。虽然将来未知,却终究握在自己的手上。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用最好的自己,遇见最适合的那个人。
  • 古典女孩

    古典女孩

    宋辞的父亲是位教古典文学的教授,也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会背100多首唐诗宋词,父亲每次带她到朋友家去,朋友就逗她,给伯伯背一首诗。宋辞就说你随便点一首诗。朋友点了几首不常背的诗,宋辞出口成章,很流利地就背完了。朋友赞不绝口,这时父亲的脸上溢满了笑容和自豪。
  • 腹黑总裁,娇妻有点甜

    腹黑总裁,娇妻有点甜

    她本是豪门千金,一夜之间,家徒四壁。无奈之下,她在名利圈中浮沉寻求出路,不想,却落入他的掌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材狂妃之第一王者

    废材狂妃之第一王者

    云海悦,云家第一废材,风云国第一白痴丑女,灵魂翻转,当第一杀手灵魂主宰之时,王者归来,携手最强男人叱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