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6300000003

第3章 形形色色的疑病(2)

“非典”时期被“唾沫”困扰的绝不止这一位,因为负性危机事件引发人们强烈的心理恐惧,随之而来的便是过分的敏感与关注,加之多疑等性格因素的作用,疑病的发生便在所难免。除了社会的公共危机之外,在生活中发生的创伤性事件,如亲朋好友的病逝也非常容易导致产生疑病。原因是亲友的重病甚至死亡,往往让人心有余悸,在精神紧张恐惧时,会非常敏感地产生联想,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表现出对轻微疼痛、发胀的敏感,以至于疑虑重重。如果此时周围人,尤其是医生的言语不慎,更容易对其产生不良暗示,加重其疑病症状。

【案例】

2011年日本核辐射的事件发生后,没多久,从沿海地区开始,食盐就被抢购一空。广州番禺某小区的一位阿姨在家做饭,接到来自江西大姐的电话,称她那边到处在抢盐,已经到了没有盐可买的地步了。这位阿姨放下手中的活,立即到超市去买盐,不料去了四个超市,都没有买到,去批发市场也扑了个空。这位阿姨说:“像灾荒发生了一样,感觉好不安。”

近年来,“抢购碘盐”、“海带热销”等现象层出不穷,防辐射的概念也随之火起来。在一个大型购物网站,输入“防核辐射”几个字后,各种各样的产品蜂拥而出:口罩、葡萄籽精华、金属钛锗手链、牛仔裤、香熏蜡烛、衣服、投影仪、情侣卡通内裤等,都贴上了“防核辐射”的标签。甚至一款香皂也宣称“防辐射、祛辐射灰尘、日本核泄漏必备”,让人啼笑皆非。2003年“非典”时期的板蓝根和食醋脱销、口罩紧俏;2011年的食盐抢购、防辐射产品热销,既让我们感慨当时的盲目,又让我们感受到群体性的疑病症状,因为害怕生病,所以盲目地寻求保护策略。

危机事件的出现,会激发人们的恐惧情绪。而恐惧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即传染性。当群体中有人出现恐惧反应,如四处奔逃、高声呼喊、狂打电话、短信漫天飞,这种反应会迅速扩散,造成更大规模的恐慌。

恐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危险的不明确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们对生活和未来的不确定感、不安全感越强烈,越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一旦遭遇危机事件,就会导致谣言丛生、传言四起,而各种不理性行为就会大量出现。抢购食盐就是由于信息缺乏所造成的过度反应,人们对核辐射所造成的危害不清楚,而街头巷尾充斥的都是些对事实夸张和神秘化的谣言,比如“碘盐能抗辐射”、“海盐受污染,以后没盐吃了”、“纵使一月无肉,不可一日无盐”,自然会使公众产生抢购行为。

同时,当一个人被恐惧笼罩时,往往会丧失理智和判断力,比如恐惧中的人会固执于一种逃生途径而不考虑其他可能。例如,火灾中一些人会从几十层的高楼上跳下来,而没有注意到旁边就有一条安全的消防通道。而对危险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对自身的判断缺乏自信,很容易让人不辨是非,盲目跟从多数人的意见以求心安。

尤其是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市民接受信息的渠道越多,越容易出现误传、谣传,从而产生“谣言一出,击倒一片”的群体效应。以“非典”为例,南京市调查分析中心2003年对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广州五大城市调查后发现,有超过40%的被调查居民是通过非正规途径最先知道“非典”有关信息的。从流言的传播路径来看,以“听别人说”(567%)、“通过电话”(194%)与“网络”(142%)传播为主。

由此可见,面对这一突发灾难性事件,有相当多的市民是从非正规渠道最先得知信息,于是流言满天飞,以至于在政府正式公开“非典”疫情报道前,民众中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北京、广州等地出现的抢购白醋等风潮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四、信息背后的恐慌

【案例】

小周是一名临床医学的学生。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她经常“对号入座”,反问自己是否有老师所说的这种症状,如学习了肝硬化、肝癌课程后,一旦右上腹感觉不适或出现腹胀,便疑心患了肝病而反复就诊,做肝功能、B超检查,而这种心因性因素更加加重上述症状,经常有类似的不适折磨着小周。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正如一句老话,医生治不好自己的病。对于一名从医人员,随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入认识,他们往往陷入一种“疑病困局”;而作为一名刚刚开始学习医学的学生,就更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躯体作为标本,进行自我检查,身体稍有不适,便对号入座进行自我诊断。一旦觉得一两个症状或体征与某种疾病相同,即以为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精神马上紧张起来,感觉放大使思想上顾虑重重,到处求医,有些学生甚至因此影响学习。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很可能发展成为疑病性神经症,严重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甚至社会功能。医科大学生的疑病现象在低年级多见,尤其是处于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学习过渡阶段,产生的原因也是内外交互作用:

首先,医科大学生处在医学院校的特殊环境中,他们大量接收与疾病有关的信息,较一般人更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加上医学生本身知识的局限性,在学习中零星地学到一些症状便自觉或不自觉套用在自己身上。

其次,不少医学生把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混为一谈,认为心理障碍即是精神疾病的代名词,一旦出现疑病性心理障碍,便认为自己患了偏执症或抑郁症,他们害怕其他同学嘲笑、疏远,加重心理封闭。

再次,从本质上讲,个体的人格心理因素是产生疑病现象的基本动因,疑病的学生性格较内向多虑,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应对方式存在偏差。

最后,疑病心理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态度也有直接的关系。父母们把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尽量在生活上百般照顾和迁就,而在学习上要求十分严厉,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训斥甚至打骂,这样往往使孩子形成孤僻好静、自负清高、不拘言笑、不善交往、胆小怕事、多思多虑的性格。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心,这也是疑病心理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近年来,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相关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各大医学院校在这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建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控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案例】

张女士比较关心健康方面的问题,也经常到相关网站浏览。最近,她无意中看到一组皮肤肿瘤的图片,都是由痣发展而来的。联想到自己身上的几个黑痣,她不由得警惕起来。她越看这些病理图片,越是觉得自己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她又将身体上的黑痣与图片进行对照,结果越看越紧张。第二天,她把网上看到的图片打印出来,带着这些资料,到医院皮肤科看医生。医生给她做了一些简单的检查后,认为她并没有问题,让她不必担心。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海量信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一些人在浩瀚的网络中,经常会发现自己有相似的疾病症状。

“这种烧灼的感觉是胃痛还是心脏病发作?”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拿出手机或上网本在百度或谷歌里搜索一下“胸痛”,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对大多数人来说,搜索到的往往就是一些极糟糕的病例,网上到处都是与此有关的医学知识。模糊不清或严重的病情可能会出现在搜索结果的第一页,基于此,那些焦虑的搜索者们就从这些令人担忧却又不常见的情形中得出他们症状的诊断,而这很容易患上网络疑病症。

现在的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提供了大量关于疾病和健康的知识,这一方面为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帮助,有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因为提供的知识不全面,一些没有得到验证的、错误的,甚至是不科学的知识的传播,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一些具有疑病心理的人很容易据此做出有病的自我诊断,这种现象越来越多。

心理学家解释,网络疑病症的患者大都具有容易受暗示、敏感多虑的性格特征。并且如果家里有突患急症、绝症亲人这种患病背景,特别容易刺激疑病症的发生。

网络疑病症是因网络搜索信息所产生的疑病症,是因为受网上信息的不良暗示影响,怀疑自己得了根本不存在的疾病,所以心理学家提示,互联网上的信息量虽然丰富,但并非专业的医生建议,有疾病症状的网友在筛选信息时要保持理智,对自己的健康担心要适度,有病还是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在此推荐一些预防网络疑病症的方法:

(1)少查资料:有疑病倾向的人尽量不要查阅有关医学卫生方面的资料。

(2)勿乱求医,改变四处投医求药的习惯。

(3)不要太敏感: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因为人对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刺激都有感知能力,感觉过分敏感,就会脱离现实,会把生理的感觉疑为疾病的过程,把轻微的小病体验为大病,感觉要恰如其分,才能准确评价机体的状态,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

(4)不要太关注:只要不是器质性疾病,对自己身体上一切功能性症状和不适要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5)接受诊治:对于偶然发现的确实存在的疾病,要积极诊治;对于个人不能克服的疑病症,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同类推荐
  • 别做内心不安的人:远离焦虑症,享受轻松人生

    别做内心不安的人:远离焦虑症,享受轻松人生

    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没有人知道全部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于恐惧和忧虑造成的。焦虑和烦恼困扰得人们不能在现实的世界中调试自我,他们渐渐地跟周围的环境断绝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幻想的世界中,以此逃避自身心理的问题。本书通过多种角度解析焦虑症的本来面目,让读者认识到自己内心不安的真正原因,同时,总结出多种摆脱焦虑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力求帮助读者发现并挖掘内心潜在的力量,学会与焦虑和平共处,以此摆脱胆怯、压力、完美主义等隐形杀手的束缚,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 “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做人要有点野性、野心来自信心、敢想才能有所为、追求最高的目标、感谢每一次挫折、用野心激发潜能、管好自己的情绪、做生活中的强者、人生立业要趁早、精神力量无限大等。
  • 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

    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它包括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两个方面,其中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体某些部位的表情、姿态、动作、生理反应以及衣饰等透露出来的心理信息。它同有声语言一样,甚至比有声语言更能反映人真实的内心。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往往能够揭示人的情感、态度、智慧和教养,它们同有声语言一起构成了人类的语言,共同传递着人内心隐秘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掌控人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让读者在看后能够掌握察言观色的技巧,并且将其应用于日常交往中,成为交际场上掌控局面的人。
  • 武志红心理学套装(共四册)

    武志红心理学套装(共四册)

    《为何家会伤人》——中国式家庭问题第一书,细致入微地揭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认清病态家庭的前因后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帮助为家所困的人们重新找到自由与幸福。《为何越爱越孤独》——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帮助你看见关系的真实样子,打破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那堵自恋的墙,结束权利与控制的游戏,让真爱和自由重新回到家人、爱人之间。使自恋变为自爱。……
  • 伤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伤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武志红之后,又一位亲密关系心理学研究者——沈万九,从事亲密关系心理咨询师已有7年,本书是他从业的经历感悟的凝集,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心理问题和科学的解决方式。作品从爱、家、孤独、生命四个方面,探寻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自己无可逃避的伤口。本书写给每一个女人,和她的男人们。
热门推荐
  • 科技之谷

    科技之谷

    高中废柴,融合系统,振兴华夏,创造辉煌。
  • 喵霸

    喵霸

    重生成一只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美食的橘猫,罗恩的体重在不断增加,罗恩的名气在不断增加,罗恩银行卡上的数字在不断增加,罗恩的手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当警猫,抓通缉犯;当网红,直播赚钱;当明星,拍电影……除了当食物,罗恩经历了一只猫咪能够经历的一切。猫以大橘为重,且看橘猫罗恩如何混得风生水起,终成一代喵霸。书友群:245979804,答案:望潮。
  • 王腾大陆

    王腾大陆

    聂飞腾去世56年之际,一位异国少年怀着聂飞腾末完成的梦想踏上了自己的道路……
  • 凤倾天下之独霸后宫

    凤倾天下之独霸后宫

    夕阳火热,洒下热烈的光芒,划过天空倾于大地,这是一个炎夏,划过的微风柔和的吹着人的脸颊,吹得人一阵舒爽,好似吹走热气的同时也吹走了所有的烦恼,连心情都跟着轻松了是的。“唔……秦楚,这里的风景好漂亮,以后我们常常来玩好不好。”山顶上,女孩扎着马尾,穿着合身的运动服,整个人都显得阳光、富有活力。她站在郁郁葱葱的大树前,浓郁的绿色衬得她更加青春。任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女孩会是特工界……
  • 阅读时节

    阅读时节

    多年来,经过图书馆界、出版界、传媒界等机构团体的合力推动,中国全民阅读呈现一个蓬勃涌动的气象,阅读就像个时令时节一样,不断在参与、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阅读时节》这本书就是对现时阅读气象的一个回应,试图在阅读者和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阅读者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并在阅读中看到好风景,是我们这本书最大的愿景。全书拟分为阅读访谈、阅读时节、阅读轻设计、阅读微视点四辑,全书文章可读性比较强。所分四辑主题如下:(1)阅读访谈:知名学者、文化人物阅读访谈——包括马家辉、叶兆言、庞培、梅丹理、莫砺锋、郦波等知名作家、学者、诗人的阅读访谈。(2)阅读时节:阅读者的阅读故事,图书馆、出版社、民间书友会、书店的阅读故事等。(3)阅读轻设计:涉及阅读视觉设计的方方面面,装帧设计、书房布置、书房灯饰设计、书房花草设计,装帧设计访谈等等。(4)阅读微视点:热点书籍阅读评论。
  • 无敌大人物

    无敌大人物

    秦野无意间获得了大人物系统,还身穿异世界。只是面对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只能感慨一句:“我真的不想成为大人物。”恭喜宿主获得神级功法一本。恭喜宿主获得圣兽精血一枚。恭喜宿主获得无敌法相一尊。......在系统的帮助下,秦野就这样毅然决然的走上属于自己的无敌之路。
  • 万千独宠:我家主子,抱不够

    万千独宠:我家主子,抱不够

    作为一名写宫斗狗血剧的编剧,很不幸,莫肖肖因过劳猝死了!“主子,怎么不回自己房中休息?”“寂寞。”“主子,天色已晚,我们去happy一下吧?”“你别后悔。”“主子,你舅那皇位,要不坐上去试试?”“肖肖,你想做史上第一女皇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18岁以后懂点心理学

    18岁以后懂点心理学

    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在家庭中担任什么角色,无论你处在人生发展的哪个阶段,心理学都会对你有所帮助。心理学不是一种可以教你成为心理学家的学问。然而我们在社会上生活,就要学会如何思考,学会变得更具有智慧,学会让自己更好地主宰自己的命运,学会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本书告诉你:18岁以后,你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摆脱心理困惑、如何获取成功等。没有抽象的理论,只有鲜活的案例,它能让你在精神享受中获得帮助。18岁以后,你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改变命运先要改变自身,改变自身首先要敢于剖析自己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