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2200000012

第12章 薛侃录(2)

先生说:“佛教着眼在没有善恶,就一切都不管,不能治理天下。圣人没有善恶,只是不刻意喜好,不刻意为恶,气节不动,然而遵从王的道行,待到达极致,就自然遵循天理,就能筹谋成就,辅佐帮助。”

薛侃问:“既然草不是恶的,那么就不应该除去草了?”

先生说:“这样又是佛教、道教的意见了。如果草对你有所妨碍,为什么不除去呢?”

薛侃说:“这样做就又是刻意喜好、刻意为恶了。”

先生说:“不刻意喜好或为恶,并不是完全没有喜好和厌恶,那就像是没有知觉的人了。所说的不刻意去做的人,只是说喜好为恶都要遵循天理。不除去这些,就又增添了一分意思。这样就和没有喜好或为恶一样了。”

薛侃说:“除草怎样才是遵循天理,没有其他意思呢?”

先生说:“草妨碍了你,天理来讲也应该除去,那就要这样做。偶尔虽然没有立即全部除去,也不成为心中的拖累。如果有一分在意的话,心体就会被拖累,就会有许多动摇气节的地方。”

薛侃说:“也就是说,善恶完全不在于物了。”

先生说:“只在于你的心。遵循天理就是善,动摇气节就是恶。”

薛侃录八

先生谓学者曰:“为学须得个头脑功夫,方有着落。纵未能无间,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不然,虽从事于学,只做个义袭而取。只是行不着,习不察,非大本达道也”。

又曰:“见得时,横说竖说皆是。若于此处通,彼处不通,只是未见得。”

译文

先生对求学的人说:“做学问必须得有个头脑的功夫,才有着落。即使未能无间,如同舟有舵,一提就醒。不这样,即使从事于学问,也只是做个依意义沿袭而取的事罢了。只是做事不彰显,学习不察觉,不是学习的大本达道。”

先生又说:“见到真道时,横说竖说都是。如果在此处通达,彼处不通达,只是没有见得真道。”

薛侃录九

或问:“为学以亲故,不免业举之累。”[220]

先生曰:“以亲之故而业举为累于学,则治田以养其亲者亦有累于学乎?先正云:‘惟患夺志。’[221]但恐为学之志不真切耳。[222]”

译文

有人说:“想要做学问,但由于父母(主张)的原因,不免有科举的拖累。”

先生说:“由于父母的原因参加科举考试而妨碍了学习,那么,为了奉养父母而种田,也妨碍学习吗?前贤说过‘只担心失去志向’,只需要担心做学问的志向不真切而已。”

薛侃录十

崇一[223]问:“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亦忙。[224]何也?”

先生曰:“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译文

崇一问:“平时总是说要多忙。有事情固然要忙,没有事情也忙。为什么?”

先生说:“天地气机,本来没有一刻的停止。然而有个主宰,所以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但是主宰常定。人应这个主宰而生活。如果主宰安定时,就同天地运行一样不停止。虽然应对的方法千变万化,却常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内心泰然,全身都听从心的命令。’如果没有主宰,只有气在心中四处奔流,怎么能不忙呢?”

薛侃录十一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

侃曰:“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此来精察,乃知全未。岂必务外为人?只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即是此病发来”。

曰:“最是。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功夫好名”?

又曰:“‘疾没世而名不称’[225]。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226]之意。实不称名,生犹可补。殁则无及矣。‘四十五十而无闻’[227],是不闻道,非无声闻也。孔子云,‘是闻也,非达也’[228]。安肯以此望人”?

译文

先生说:“做学问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好名。”

薛侃说:“自前年起,自我感觉好名的毛病已经减轻许多。最近仔细省察,才知道这个毛病完全没有去掉。岂止是仅仅做到外在不爱好名声的样子给人看就算是不好名了?只要听到夸赞就喜悦,听到毁谤就忧闷,就是好名的毛病在发作。”

先生说:“十分正确。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之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来还会有好名的功夫?”

先生又说:“‘担心隐没于世但是名声不相称’的‘称’字读去声,也就是‘名声超过实际情况,君子以之为耻’的意思。实与名不相符,活着尚可弥补,死了就来不及了。孔子认为‘四十岁五十岁而无闻’,(其中的“闻”字)是指没有闻道,并非指声誉。孔子说:‘是闻(闻道)也,非达(显达)也’,他怎么会以是否有名声而看待别人呢?”

薛侃录十二

侃多悔。

先生曰:“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译文

薛侃经常悔悟。

先生说:“悔悟是治病的药,然而重在改正错误。如果把悔悟念头留在心里,那么又会因药而生病。”

薛侃录十三

德章曰:“闻先生以精金喻圣,[229]以分两喻圣人之分量,以锻炼喻学者之功夫,最为深切。惟谓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疑未安。”

先生曰:“此又是躯壳上起念,故替圣人争分两。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尧舜万镒不为多,孔子九千镒不为少。尧舜万镒,只是孔子的,孔子九千镒,只是尧舜的,原无彼我,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处同,便同谓之圣。若是力量气魄,如何尽同得?后儒只在分两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230],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

译文

刘德章说:“听闻先生用精金来比喻圣人,用分两来比喻圣人的功力,用锤炼来比喻学者的功夫,是最深刻的。只是先生您说尧舜是万镒金,孔子是九千镒金,疑惑仍旧没有平息。”

先生说:“这又是从表面生发的念头,因此才替圣人争辩分两轻重。如果不从表面生发念头,那么尧舜比作万镒金不算多,孔子比作九千镒金也不算少。尧舜万镒金,就是孔子的,孔子九千镒金,也就是尧舜的,原本不分彼此,所以称为圣人的,只看精一,不看多少。只要内心纯粹天理的地方是一样的,就可以同样被称为圣人。如果从力量气魄上分辨,又怎么可能完全相同呢?后世儒者只在分两轻重上比较,因此流于功利。如果摒除了比较分两轻重的心,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力量精神上尽力而为,只在内心纯粹天理上用功,那么就人人自我满足,个个圆满成就,就能大的成就大的,小的成就小的,不必向外追慕,无不完满充足。这就是实实在在,明善诚身的事。后世儒者不明白圣人学问,不知道在自己心中的良知良能上来体会认知扩充,却去追求认知自己不知道的,追求胜任自己不能做的,一味只好高骛远。不知道自己是桀纣一样的内心,动不动要成就尧舜一样的事业,怎么能行呢?终年碌碌奔忙,一直到衰老死去,也不知到底成就了什么。太悲哀了。”

薛侃录十四

侃问:“先儒以心之静为体,心之动为用。[231]如何?”

先生曰:“心不可以动静为体用,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若说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却不妨。”

译文

薛侃问:“先儒认为心的静是本体,心的动是作用。这样讲怎么样?”

先生说:“心不能用动静来比喻本体和作用,动静是一时的。就本体而言,作用在本体,就作用而言,本体在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体用一源’。如果说静时可见心的本体,动时可见心的作用,这没有问题。”

薛侃录十五

问:“上智下愚[232],如何不可移?”

先生曰:“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译文

薛侃问:“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为什么不能改变呢?”

先生说:“不是不能改变,只是不肯改变。”

薛侃录十六

问“子夏门人问交”章[233]。

先生曰:“子夏是言小子之交,子张是言成人之交,若善用之,亦俱是。”

译文

薛侃向先生请教“子夏门人问交”这一章的内容。

先生说:“子夏说的是小孩子之间的交往,子张说的是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如果能够好好分析利用,也就都是正确的。”

薛侃录十七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34],先儒以学为效先觉之所为,如何?”先生曰:“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功夫,然不过欲去此心之人欲,存吾心之天理耳。[235]若曰效先觉之所为,则只说得学中一件事,亦似专求诸外了。‘时习’者,‘坐如尸’,非专习坐也,坐时习此心也。‘立如斋’[236],非专习立也,立时习此心也。‘说’是‘理义之说我心’[237]之‘说’,人心本自说理义,如目本说色,耳本说声,惟为人欲所蔽所累,始有不说。今人欲日去,则理义日洽浃,安得不说?”

译文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先儒认为学就是效法先觉的做法,怎么样呢?”

先生说:“学是学习摒除私欲,存养天理。从事摒除私欲存养天理的事,则自然能修正于先觉,考证于古训,自然能下很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的功夫,然而也不过是要摒除内心的私欲,存养内心的天理而已。如果说到效仿先觉的所作所为,就只论到了学习中的一件事,这也就像是专门向外寻求了。‘时习’就是‘坐如尸’,不是专门学习坐,而是在坐的时候修习内心。‘立如斋’,不是专门学习站立,而是在站着的时候修习内心。‘说’是‘理义之说我心’的‘说’,人心原本就因理义而喜悦,就像眼睛原本就因美色而喜悦,耳朵原本因音乐而喜悦一样,只是被私欲蒙蔽所连累,因此才会不高兴。如今私欲日渐摒除,那么理义就能日益普及润泽,怎能有不高兴的事呢?”

薛侃录十八

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功夫。[238]”

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239],此恐未尽。”

译文

陈国英问:“曾子每日反省自身的功夫虽然真切,恐怕还不知道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功夫。”

先生说:“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是孔子看到曾子没有抓住用功的要领,才教导他的。学者如果真能在忠恕上用功,岂不就是做到一贯了吗?一个基本的思想就像是树的根,贯彻始终就像是树的枝叶。没有种植树根,怎么会有枝叶呢?本体和作用出自同一源头,本体还没有确立,作用怎能出现呢!所谓的‘曾子在作用方面,已经根据具体事物精细明察、竭力而行,但没能明白它的本体’,恐怕还没有完全说尽。”

薛侃录十九

黄诚甫问“汝与回也孰愈”章。

先生曰:“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240]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问以启之,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故圣人叹惜之,非许之也。”

译文

黄诚甫向先生请教“汝与回也孰愈”这一章的内容。

先生说:“子贡博学多识,在见闻上下功夫。颜子则在内心下功夫。因此圣人询问子贡来启发他,而子贡所对答的,又仍旧只在知识见闻上。因此圣人叹息他,而不是赞许他。”

薛侃录二十

颜子不迁怒,不贰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241]

译文

颜子不迁怒于他人,不重复犯过错,也是有未发之中的能力。

薛侃录二十一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242]

又曰:“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功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243]”

译文

“种树的人一定要培植树根,养德的人一定要修养内心。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在初生时剪掉繁余的枝条。想要德行盛大,一定要在初学时摒除对外物的喜好。如果对外喜好诗文,那么精神就会日渐流出到诗文上去,其他诸多对外物的爱好都是这样。”

先生又说,“我在这里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功夫。各位一定要相信的,只是立志。学者一心为善的志向,就如同树的种子,只要保持自然,只管培养下去,自然能够日夜生长,自然气象日益完善,枝干树叶日益茂盛。树木刚生长的时候,就抽出繁余的枝条,也需要剪掉,然后树根树干才能长大。初学时也是如此。因此立志贵在专一。”

同类推荐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马克思和科恩正义思想比析

    马克思和科恩正义思想比析

    本书以“自由”、“平等”和“所有权”为主线,旨在阐释、比析马克思、科恩分别完成对自由主义(资本主义)非正义的批驳,而后各自构建其社会主义正义论。其中,重点阐明科恩立足于当代现实,大胆质疑马克思主义自我所有、剥削等理论,同时发展马克思正义思想;回应当代自由主义的挑战,批判并吸纳当代自由主义的合理资源,探索社会主义基本正义。为了达致上述目的,本书从四个层面展开研探:起先探究马克思、科恩对自由主义批判的缘起,而后着重研究马克思、科恩对新、旧自由主义的批判,再后探析马克思、科恩对社会主义正义的建构,最后简评马克思、科恩两种正义思想。本书的出版一方面有助于国内学者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结合我国现实,建构中国语境中的社会正义论和解决中国正义问题,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道德经通解(平装)

    道德经通解(平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道德经》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以讲座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道德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语言生动,说理明晰,既能帮助当代读者读懂《道德经》,也能帮助人们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当中。
热门推荐
  • 世间唯你弥足珍贵

    世间唯你弥足珍贵

    季桃是一名年轻的捕妖师。因为年轻,所以经验不足还偶尔犯迷糊。因为蹩脚,所以不是中了妖怪的幻术就是被妖怪抓走。他从天而降,护她、宠她、爱她,所有温柔都给了她。前世今生,他们一步步靠近,也一步步接近幸福。侯空行(不容反抗地):小桃,身份证和户口本给我。季桃(不明就里地):啊?为什么?侯空行(无可奈何地):结婚啊,小笨蛋。
  • 战略

    战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食色生香

    食色生香

    一朝穿成古代官二代,杨怀柳只盼从此吃香喝辣。啥?我的便宜爹穷得叮当烂响?我还得卖手艺养他?好吧好吧,小女子旁的不会,色香味俱全的素斋很拿手,那个将军家的小子,快来给姑娘我打一辈子下手!
  • 花海心恋

    花海心恋

    在初秋的九月,奔去初中的校园。新的生活,新的伙伴。心儿荡漾在花海之中。绽放青春的色彩。携手走过三年,流淌真挚的情谊。拥抱明天的未来。诠释青春的力量。
  • 邪王逼婚:废材三小姐

    邪王逼婚:废材三小姐

    一朝穿越,竟然成了废材。废材?姐会叫你们知道什么叫天纵奇才。斗练场上,她将所谓的天才们打趴在地上,引来众人侧目。他踏着优雅的步子缓缓向她走来,“小凤凤,本王刚才已经看到了你的实力,完完全全达到了本王择偶的标准,从今往后,你就是本王的爱妃。”她为那声小凤凤起了满身的鸡皮疙瘩,更为他的话满脸不悦,她卧槽一声,大骂:“滚粗,老娘不认识你,哪儿凉快待哪儿去。”
  • 嘿孙哥

    嘿孙哥

    孙哥孙哥孙哥!干嘛?我饿了你看我的手废掉咯。行,等着。砰—孙哥孙哥!受伤没!没,就是厨房有点事。
  • 绝色总裁的极品狂兵

    绝色总裁的极品狂兵

    (新书《都市绝品战王》火热连载中,望各位兄弟们多多支持~)他是战场上的王者,也是最强的教官!他教出了无数兵王,只等他一声号令!一代兵王教头回归都市,开启了一段妖孽般的传奇人生!
  • 月台上的恋歌

    月台上的恋歌

    在那个历史悠久的火車站月台,和那个历史悠久的绿皮車厢与铁道线上,以及那个历史不算悠久的铁路人的情感、和那过去四十年的在月台上发生的几分无奈又几分真情的"脉动恋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