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1200000004

第4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儒学中的修养精髓(3)

遗憾的是,现在社会上拥有淡定心态的人太少,心浮气躁、愤懑不平的人却太多。因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的大有人在;因周围环境嘈杂而无法安心工作、学习的人时常有之。做工作,听不得批评,拈轻怕重,稍有不顺就跳槽;于名利,却人人争先恐后,趋之若鹜,生怕自己落于人后;对待婚姻与恋爱,受不了委屈,一有摩擦隔阂就轻易分手……这个社会几乎是浮躁成风,可更多的人往往只埋怨社会、怨恨他人,却忘了想想,是否这些不快乐、不幸福都是自寻烦恼呢?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唯有做一个内心淡定的人,懂得选择,学会放弃,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才能获得心灵的笃定和超然,智慧便会在淡定中悄然降临。

冷眼看尽繁华,平淡对待得失,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在人生的历练中涵养从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戏台上,举重若轻,击节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一份洒脱娴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红尘。

当你蓦然回首的时候,才发现,幸福就在眼前,成功从未远离你。

孔孟对你说

真正有所建树的人是沉默的,内敛的,低调的,就好比一株熟透了的稻谷,低垂着沉甸甸的果实,从不炫耀。但是,即便再怎么低调,识货的明眼人依然知道他们的分量,会自然而然向他们投以敬佩的目光。

5.人格的绝对感召力

在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的基本点就是要具备人格魅力。何为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接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伟大的人格具有绝对的感召力,永远像太阳的光辉一样吸引着人们仰慕的目光,温暖着世间每一个人的心。

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也就是个人品质的吸引力,根本在于一种使人喜爱、仰慕并渴望接近的性格品质,这种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和品德的内在属性——人格魅力,能像磁石般使众人聚集在他的周围。

从本质上说,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一个人能否为别人所接纳,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关键在于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个人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与他人的关系的性质、程度,为了广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我们要优化社会交往中的个人形象。

人格魅力的基点就是真诚、恪守信义,即对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孔子说:“人无信不立。”认为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己的尊重。但是,儒学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行为。

一个人道德人格的高低是衡量这个人人性的标志。一个人如果道德人格低下,就说明他已经丧失了人性,与禽兽无异。一个道德人格高的人,就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因而也是受人尊敬的人。

儒家的道德人格,由仁、智、勇、行四个要素构成。“仁”是儒家人格的核心,它标志着儒家人格是仁爱型人格,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内在依据。人的慈爱之心、恻隐之心、怜悯之心是构成“仁”的起点。仁德包含着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忠诚、敦厚、刚毅、自强不息,等等,仁统率诸德。

儒家认为,为政的关键是要“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如果为政者自己身正,其管辖下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民众就没有不正的。所谓“身正”就是为政者的道德人格,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自己“身正”,其人格影响力达及其下级和民众中去,他们就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的规范,不需要命令他们去做什么才去做什么;相反,为政者自己身不正,你下命令去强制他们做什么,他们也不会服从。

一个领导者威信的获得和影响力的发挥,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品质、作风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可能有公心的,只有拥有公心的人才是无私无畏的,人们熟悉的白求恩是如此,孔繁森也是如此。

“身正令行”是一个真理。提高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集体主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在今天是何等重要啊!只有身正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的权力,己不正焉能正人?“与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廉政、勤政,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大众。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富有魅力的人,从而在工作与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就呢?

特蕾莎修女就是一个有着强大人格魅力和感染力的人。从外表上来看,她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瘦弱、贫穷,可是内在的力量足以使她成为世界人民学习的榜样。特蕾莎修女做救助的工作做了半个世纪,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她深深明白,只有平等的对待和真心的帮助才能达到人格的平等,而居高临下则只会导致分裂和矛盾。所以她总是打着赤脚和穷人一起生活,而不是衣着光鲜。

1982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交战,特蕾莎修女来到战场,她问指挥官:“你们为什么互相残杀?村子里那些妇女和孩子怎么办?”指挥官说:“我们没办法,对方不停火我们只能对抗。”于是特蕾莎修女就走到对方战场,从容地去和对方的指挥官交涉,最终双方暂时停火,直到特蕾莎修女带出37名儿童,战斗才继续。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听到这件事情以后也连连称赞,表示就算是自己也做不到这件事。

其实特蕾莎修女就是一个瘦弱的妇女,只是她本着自己的至善之心来生活,终于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颁奖的时候主持人说道:“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而面对如此高的评价和赞赏,特蕾莎修女却依旧淡淡地微笑,说:“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这个奖是对贫穷世界的承认。”她把奖金全部用于救助那些穷人和受苦难的人,并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取消例行的授奖宴会,因为那太浪费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却感染了无数人。最后委员会决定答应她的请求,并且承诺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她的基金会。

特蕾莎修女在1997年去世,当时整个印度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无数人为她的事迹感动落泪。强大的人格魅力万古流传。

特蕾莎无钱、无势、无地位,除了爱,她一无所有。她何以释放出如此惊人的能量,感召了如此众多的民众,解决了连联合国都不能解决的事,那就是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孔子讲“克己复礼”,要克制自己的私欲使之合乎礼的规范;孟子讲“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荀子讲“节欲”,“欲需不可去,求其可节也”。一个自私自利的可怜虫是不会有公心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是一切犯罪和罪恶的根源。我们应该加强自我修养,修养的过程就是克己的过程,克己的过程就是抑制私欲的过程。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是威信、人格魅力的源泉。

一个人要想让别人尊敬他、欣赏他,就应该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对自己本身的优缺点有一定的了解,不自卑,不自傲,与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亲戚、邻居搞好关系,能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做有失风范的事。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使自己能从挫折中站起来,变得更加坚强,使自己渐渐地成长起来。而在生活当中更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自信地面对生活,享受人生,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多姿多彩。

孔孟对你说

一个健康的人格不是本身就具有的,需要从平凡琐事中一点一点去积累,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唯其如此我们才会让自己的人格充满魅力,充满绝对感召力,以德服人。

6.君子者,不忧不惧

一个人,真正需要的并不多,而想要的却很多。驰心于物外,能否带来心灵的安宁?物质上富足不富足,这是命运,你是求不来的,也不必刻意求。佛家认为,这是福报。知足方能常乐,俗话说:“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中庸》说:“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大学》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有德终会有财,作为读书人,应该立希圣希贤之志,程子说:“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

一个人明白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不会忧虑衣食。相反,一个人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种人,与草木同朽。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贫”,就是指君子当忧惧而忧惧,不当忧惧则不忧惧。

儒者忧道之不行,故孟子曰:“君子有终身之忧。”范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从个人角度着眼,则是“君子坦荡荡”,“仁者无忧智者无惧”,“君子不忧不惧”。君子并非生活、工作中没有可忧可惧之事,而是君子具备了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恰似俗话说的“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故朱子《论语集注》引晁氏言曰:“不忧不惧,由乎德全而无疵。故无入而不自得,非实有忧惧而强排遣之也。”

司马牛曾经问他的老师孔子:“什么人才称得上是君子呢?”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没有太多的忧虑,没有太多的恐惧,就是君子了。司马牛一听,不以为然,觉得太简单了。你看那饭店酒馆里猜拳行令、吆五喝六的人,不都是不忧愁不恐惧吗?难道他们都是君子吗?他觉得君子应该胸怀宏大志向,建立丰功伟业,怎么会如此简单呢?不免心里有点犯嘀咕。孔子知道他理解错了,又告诉他要做到“不忧不惧”是很不容易的,于是又说了一句话:“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就是说,一个人要随时反省自己,内心没有缺欠,一生没有遗憾,心境非常安详,光明磊落,没有什么可以令其胆战心惊,犹如佛家讲的大光明境界。

叔本华的生命哲学思想认为,人生都是在忧愁和烦恼中度过的,所谓“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怎能没有忧愁,没有恐惧呢?

大概孔子对此也是深有体会,所以他才提出“君子不忧不惧”的说法。能修为到怀忧不惧的程度,那就可以算得上是君子了。而不到君子程度的人都是有忧有惧,在烦恼与恐惧中度过一生的。

历史上,以旷达著称的苏轼在与奸臣高俅的交往中,努力做到了“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君子之风令人称道不已。

话说高俅并非出身显赫大家,他只是苏轼府上的一个下人。可是苏轼得闻高俅文章颇有文采,见解也颇深远,所以就很欣赏高俅。宋哲宗元祐八年,苏轼自翰林院出任中山府知府,他借着职务之便把高俅介绍给翰林学士承旨曾布,不过因为曾布府上已经有很多幕僚,所以并没有接受高俅。后来苏轼又把高俅介绍给驸马都尉王晋卿。这样一个契机,使得高俅住在王府里了,时间过了7年,高俅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端王。

无巧不成书,一个月以后哲宗驾崩,新皇帝是端王接任。这时候高俅的好日子终于到来,徽宗很是重任高俅,数年后他官至节度使,渐升为枢密使相。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高俅得到高官厚禄,家人也跟着沾光。高俅的父亲升为节度使,其兄高伸也借着高俅的势焰,位居显臣之列。高俅一门都荣华富贵尽享,这可谓是平步青云。

我们再看苏轼,这位高俅的引荐人和恩人却饱受政乱带来的窘迫。元祐八年,宣仁皇太后崩,哲宗亲政。苏轼知道自己的政见将不会被新帝采纳,所以就很识趣地辞了官职。可是事情远没有结束,不到一年,政局变得更加混乱,圣元年闰四月,朝臣弹劾苏轼在担任翰林学士时所作的制词中有讥谤先朝之语,他被贬为英州知州。可是还没到知州任命,他就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惠州。这其实就是一个虚职,只是皇帝碍于面子而给不受重用的大臣一个去处。实际上苏轼不仅没有做官,还被变相监视了起来。屋漏偏逢连夜雨,苏轼不久以后又被贬为琼州别驾,居住在昌化军,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高俅这边风生水起,苏轼却惨淡至极。那么高俅和苏轼是不是就再无交往了呢?《挥麈后录》说,高俅和苏轼始终来往密切,高俅对苏轼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念念不忘提携之情。于是后来高俅都会接济苏轼及其家人,如果有苏轼的子孙来京城,高俅必定款待并且赠送钱财米粮。所以我们说苏轼没有看错人,他看中的高俅这个人,并没有让他失望。

同类推荐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译文经典)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译文经典)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的重要著作,它通过考察基督教的经济伦理观,探讨了宗教文化对于英美等国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以及它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由此,韦伯试图回答: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现在西方,而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出停滞之势。
  •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讲述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碎片化的时代,当代哲学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道德客观性,但都陷入理论困境之中。这说明伦理生活包含有无法合理解决的价值冲突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是为了理论的一致性而应该清除的东西,从而要求伦理学调整对自己的本性与限度的理解,重新思考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以及与政治哲学的边界与关系问题。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讲述儒家思想以其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热门推荐
  • 测试心灵的晴雨表

    测试心灵的晴雨表

    本书从形象、心理、性格、事业、爱情、婚姻、人际关系等方面,通过轻松有趣的心理测试方式,解读你内心深处的秘密,解析你内心里的“死穴”,使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把握自己,使你真正地把握自己人生的命运,取得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人生之路,坎坷莫测,一步走错,后悔莫及。有些事情的成败和身处的环境无关,而只是自己内心的魔障在作怪。本书所提供的心理测试,将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融为一体,针对不同的心理特征,提供给你最全面、最完善、最新鲜、最适合自己的心理测试题。
  • 孟子(全集)

    孟子(全集)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共七篇十四卷,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和一些生平事迹。《孟子》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哲学、教育和文艺思想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不少的思想闪耀着时代的光辉,蕴含着历史的真知灼见,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吸取了其他《孟子》版本的精粹所在,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评析、史例解读的体例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力求以全新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孟子》,感受《孟子》,使孟子的思想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每个读者都能领悟到两千多年前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
  • 腹黑小庶女

    腹黑小庶女

    简介无能表面温柔随意内在腹黑穿越小庶女VS一本正经位高权重一言不合就动手世子爷
  •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佛法三藏经律的核心内容传递给大地的有缘人。作者出生普通农民家庭,感受到人生苦空无常与虚妄。为解脱人生困惑,26岁开始接触佛法。为弘扬禅宗正法,2004年于云南鸡足山剃度出家。近年来,在多个地方教授六祖禅宗文化。
  • 冷情少爷追悍妻

    冷情少爷追悍妻

    她是燕京大学的新生,入学前巧遇同为燕京大学的他,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纠葛?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是龙魂的高级军官,经常在生死之间挣扎,但在她看来,这是她对祖国深沉的爱,可是,当她得知他也是龙魂的一员,心里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她时而嘻嘻哈哈,时而冷静沉稳,时而忧郁悲戚,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那大大咧咧的笑容之下隐藏的又是怎样的伤痛?他清冷孤傲,高贵优雅,犹如九天之上的谪仙,却遇上了她,从此落下凡尘,为她改变,钟情于她一人,终身不悔!他加入龙魂十余年,从未怕过什么,却因为她而担心会一去不回,再无相见之日……他认识她不到一年,却愿为她付出一切,只要她能好好活下去,就算牺牲他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几经起落,他们终于能在一起时,又有无数坎坷波折向他们席卷而来……他们,将会有怎样的结局?有情人最后能否终成眷属?敬请期待!!!文章节选:“喂,冷泉,我们今天要去买军训用的东西,你陪我们一起去吧。”另一头,冷泉面无表情地说:“不去!”“不要这样啊,你看我们几名弱女子孤身去商场,合适吗?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更何况紫幽还是你妹妹呢,你忍心让她冒这个险吗?你要是不去的话,我就跟别人说,你这个冷漠无情的家伙连自己的妹妹都抛下不管!还有啊,冷家和叶家是世交吧?你要是敢这样对我的话,我就回去跟冷伯伯说你欺负我。”叶子凝无赖的时候连无赖都自愧不如,逛商场遇到坏人,这几率……真亏她说得出口!当然,如果她的叶家小姐的身份暴露的话,的确有被人绑架勒索的可能,但现在,她们都只是普通的大学生而已,这几率,堪比火星撞地球吧?见对方还是沉默不语,叶子凝又加了把火:“你要是不答应的话,我就去你宿舍楼下哭,指控你始乱终弃!”“现在去吗?”听到了这句话,叶子凝对旁边的室友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嗯嗯,现在就去。要不在校门口碰面吧?”叶子凝刚说完,冷泉就挂了电话,可以想象,他的脸已经黑得如炭了。话说,自从遇到叶子凝,他的脸色就没好过。走到宿舍楼下,叶子凝又看见了冷泉,就站在大门不远处,周围照例围了一圈女生。也是,如此高质量的男生站在女生宿舍楼下,能不招蜂引蝶么?虽然知道是这样,但叶子凝心里还是忍不住不舒服。既然自己心里不舒服,就别让其他人心里好过,叶子凝奉行着这样的原则,快速走到冷泉身边,冷冷的说:“以后不要往这跑了。”“为什么?”冷泉眸中闪过一丝受伤,虽然依旧面无表情。
  • 夕殇月寒

    夕殇月寒

    一次突然的转学,她来到了陌生的学校,面对陌生的面孔和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为难、挑衅和欺辱,她又该怎样度过?早恋也不断向她走来,青春期的爱情,她该怎么把握?
  • 无人记得

    无人记得

    我的一生在无尽的荒芜下继续,奏起挽歌,心灵再一次接受痛的洗礼,那永远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 叩问九天

    叩问九天

    道心魔心,一念之间。逆天有罪,长生不堪。叩问九天,三界已是纷乱,缘何不管。红尘离歌,情牵三生你我宿世难断。镜花水月紫虚迷幻,我炼慧眼看破大千变化。碧落黄泉九天阻隔,我守一心万相难阻彼岸。一个被遗弃的世界,一个被抛弃的少年,命数只是强者强加的桎栲,修行只为做自己的主宰。逆天而行的少年夺天地之造化,参生死之玄经,战八荒之大能,镇九幽之乾坤......少年自凡尘起,御九天神兵,闯向大千世界,书写红尘情歌!
  • 异世逍遥修仙录

    异世逍遥修仙录

    一个废宅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来到了一个可以可以修仙的世界,而自己穿越的对象还是一个太子,一代天才就此扬帆起航,踏上逆天改命的修行之路
  • 我来自神都

    我来自神都

    《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一场车祸,让平凡的主意识意外穿越到平行世界,并得一混沌至宝——破妄(建木)剑。传说,此剑能破一切阵法结界,自由穿梭诸天界域及幽冥地府,还可寻得失落的神之都城,继而永生不灭。然而,当他经历无数凶险找到九洲之地并打开封印时他才发现,所谓的神之都城,就是他来时的地方,而那里,将有一个惊天之秘。且看一个没有灵根的少年,携至宝是如何逆天伐道,谱写一段热血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