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1200000003

第3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儒学中的修养精髓(2)

儒学认为,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认为人与法相比,人的地位是首要的。君主的知人善任和提高官吏的素质,相对于制度的建设更为重要。统治者的表率作用重于发布的法令。这便是孔子的人治思想。

故传统中国施行的是礼法互补的,并以此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中国古代法律最主要的传统,也是中华法系最鲜明的特征。

儒学说到底,是培养一种践道者,也就是培养一批能够担当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其前提又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这便是儒学的终极理想。

孔孟对你说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伴随生活中的每一天,去影响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与你交往的人都能感受你彬彬有礼的气质,建立融洽沟通的氛围。

3.正心修身从自觉开始

人有了信念、信仰,就要努力去实践它,不然就会让理想、信念成为梦幻泡影,最后只能成为一个空许诺的说谎家,与君子之道背道而驰。明白了道理之后,就要时刻用它来审视自己,从内心深处建立诚信的自觉,修炼诚敬之心,严格要求自己,促成自己的进步。

孔子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认为人的修为必须从内里开始,从心灵深处开始,只有这样才能从行动上一点点约束自己,从开始的强迫逐渐变为自觉,从而走向完善,成为一个理性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助益的人。也就是说,正心修身是从个人的自觉开始的。有了自觉,才会产生勇气、意志和毅力,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重重障碍,达到通往光明的理想之巅。

《礼记·大学》曰:“欲修身者,先正其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独也;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周于事,不必循归。”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断除自己的各种非分妄念,做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在对待生活、工作与事业的时候,做到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任何时候都不能单纯以意愿为出发点,要抛开一切“主观、自我”,要从客观、务实、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要“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都是能“正其心”者,他们常以“两袖清风”自誉。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奉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即使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现在,也让我们来看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是怎样教子重德行的吧。

范仲淹是北宋时的著名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熟读儒家道家经典著作。在他的名作《岳阳楼记》中,他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这一名句教育了后世无数人。范仲淹是一个家教甚严的人,他一直教导子女要正心修身,要做善事,行善德。所以,在范仲淹的教导之下,他的四个儿子都知识渊博,为人正直,又简朴善良。

有一次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受父亲之命去四川运送麦子,在运麦子回来的路上,范纯仁遇到了一个熟人石曼卿,当知道石曼卿死了亲人却又没有钱把亲人的灵柩送回故乡的时候,范纯仁把一船的麦子都给了石曼卿,让他卖了麦子,拿钱把亲人的灵柩送回故乡。范纯仁两手空空地回到家,因为不知道怎么和父亲交代,所以不敢说明实情。于是他就站在父亲旁边不说话,范仲淹问他是不是路上遇到什么事情了,范纯仁这才把遇到石曼卿的事情告诉父亲。范仲淹立刻说:“那你为什么不把麦子给他?”范纯仁说:“我已经送给他了。”范仲淹听了以后不仅没有责怪范纯仁,还夸赞他做得好,并引以为荣。

范仲淹是一个身居高位、地位显赫的人,可是他却没有为子孙积攒钱财,而是都捐给了穷人。这一美德也很好地流传给他的子孙后代,所以范仲淹的几个孩子都是杰出的人才。长子范纯佑16岁就跟随父亲去西夏打仗,屡次立下战功。次子范纯仁后来官至宰相,在一生官职上都是清廉节俭、恪尽职守。三儿子范纯礼做官做到尚书右丞,四儿子也是户部侍郎。他们无一不是受到父亲范仲淹的良好家教而成功的。所以这几个儿子不论什么官职地位,都是正义善良、为百姓造福的好官。虽然都是富贵之人,可是范家依然简朴,这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范仲淹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原因在于他的家庭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以伦理道德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为人父母,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但是不管给儿女多少财物,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只有教其正心修身,重德向善,才是为子女作长远打算,因为德是做人最根本、最本质、最美好的东西,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留给孩子的最可靠的财富。范仲淹的做法无疑再正确不过了,他不愧是一位明智的父亲。

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说:“你的工作就是你的使命,完成你在这个世界上的职位所赋予你的义务,是一个人道德行为所能达到的最高形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我们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自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一句话:“正人先正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你是一位官员,那么就要修为政之德,从自身廉洁从政上下功夫,“时时勤照镜,勿使染尘埃。”对权力常怀“敬畏心”,牢固树立掌权为民的思想,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和处理问题,防止财迷心窍、官迷心窍、色迷心窍;对名誉常怀“平常心”,清醒认识到“做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珍惜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众服务的机会,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对诱惑常怀“明白心”,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诱惑向权力献媚,目的就是想俘虏权力。

对于常人来说,很多人都不愿在心灵上严格约束自己,用正心来修身。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一个“心正不正”的问题。因为“心不正焉能修身,心不正何谈律己”。所以消除这一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要“修身先正心,律人先律己”。

如果我们习惯过一种不加反省的生活,不重视自己内心世界的自觉和调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心就会经常走偏,“人之一念贪欲,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而一个意念真诚的人,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以己悲,不为物累,摆脱贪念的束缚,以广阔的胸襟来容纳整个世界,不会对任何人怀有仇恨,自然在生活中心宽体胖,体貌安详,悠然自得。

孔孟对你说

要做一个真正纯粹的人,有崇高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境界的人,人生才有意义。心不正则事不行,不断切磋琢磨,时时刻刻反省内心,让我们的心丰富而充盈,让我们的血液里流动着容人、纳言、任事、忍气的胸襟和气度,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把修己的功夫用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4.自信扎根于内心的淡定

一个人拥有了诚信、信念、信仰之后,内心一定无比强大,在常人眼里的得与失便变得渺小。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相信自己的判断,任何时候都不会迷惘。能够做到这一步,就有充足的自信扎根于内心世界之中了。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意思就是,孔子说:“穿着破旧的棉袍与穿着高贵皮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惭耻辱的,只有子路吧!‘不妒不贪,哪能不好?’”子路一生唱诵这诗句。这正说明了,充满自信的人,他的世界不再风雨飘摇,是那么的淡泊、宁静、镇定、从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正如孔子说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内心的强大会让人充满自信的力量,而这种自信非但不是来源于略胜他人一筹的优越感,相反,是来自深刻的自我认识: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毫不迟疑地欣赏自己的长处,也开放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并且通过积极学习来拓展自己。

面对挫折,我们可以苦闷、可以失落,但是不可以放弃心中的理想,也不能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对那些渴望更大成功的人来说,努力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才会有更大的作为。

生活中,有一种人骄傲自大,这种凭空产生的所谓自信,其实是自负,是小人的目空一切、妄自尊大,是经不起任何敲击、捶打的。真正的自信不骄不躁、游刃有余,所以对外表现出淡定、理性的一面。

淡定是一种坚忍,一种气度,一种风范,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在生活中才会处之泰然,宠辱不惊,不会太过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被环境所影响,会被自己的坏情绪所支配。一旦觉得生活得很辛苦,精神也越发感觉空虚。因为,你在不断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忘记了精神上的供给;你在不断追求“得”的同时,也在失去。

充实的内心一定是自信的基础,而你要想做到充实内心,就要涉猎知识,要不断地学习。我们知道,其实所有的孩子出生时都是一样的,都是一张白纸,但是为什么上过同样幼儿园的孩子相比较而言有的成就一番事业,有的可能就平庸了。其实回顾这些伟大的人或者成功的人的经历,一定有一个持续学习、持续提高的过程,而这个持续学习、积累、提高的过程,就是他自信心不断提高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只不过有的人在一级一级提高,所以他的自信心和成功成正比,有的人原地踏步多了一些,自信心和成功就相对低一些。

齐白石是举世闻名的国画大师。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不仅国画画得好,还是一位刻印大师。齐白石是在湖南湘潭出生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后来长大当了木匠,再后来成为国画大师。但是齐白石直到32岁的时候依然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农村画师,连画家都不算。有一年,齐白石的家乡来了一个号称著名篆刻家的人,乡里求他刻印章的人很多。齐白石想,画画是需要一个自己的印章的,可是他不会刻,只是一个木匠。所以齐白石拿了一块寿山石去找那个篆刻家,让他给自己刻一枚印章。谁知道那个人正眼都没看一下,就随手把寿山石扔到一边,让齐白石过几天来取。

过了几天齐白石去那人家里取印章,发现没有刻,那个篆刻师叫他把石头拿回去磨平了再送来,可是齐白石看到石头已经很光滑了。不过既然人家都说了,齐白石就拿着石头回家了,磨好了送过来。谁知道过了几天去看,石头依然没动,那个人还是说叫齐白石拿回家去磨平了再送过来。齐白石非常生气,一气之下决定自己学习篆刻,再也不要受制于人。于是齐白石自己动手刻起来,连夜给自己刻了一枚印章。

第二天齐白石把自己连夜刻的印章给别人看,获得了一片赞赏。这样,齐白石有了信心,便不断拜访各位篆刻大家,请教刻印方法,并且努力钻研,靠着这样坚持和不服输的精神,齐白石最终不仅成为了著名的国画大师,还是集书画刻印于一身的艺术大师。

试想,如果当时那个人爽快地把印章给齐白石刻好了,还会有自成一派的齐白石篆刻艺术吗?看来,即便是大师,潜能也要靠激发,但关键是你不要甘于平庸,以为自己不行,要对自己充满自信。也许你的才智一时还不能使你达到目标,但这并不影响你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相信自己的能力,踏实地努力,最后成竹在胸,这就是淡定。

古人赞君子,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温润如玉的男子必然是从容淡定、宠辱不惊的。任外边锣鼓喧天、尘世纷扰,他静观不语,安之若素,就如玉一般恒温,不露锋芒,不事张扬,不得意忘形,不气急败坏。纵然有毁谤、蜚语,即便遭遇灾难、困境,他依旧气定神闲,终究候得一片净瓦空蓝,阴霾散去。

诸葛孔明面对直逼西城的司马懿大军,无兵迎敌的他大开城门,于城楼上悠然操琴,一出空城计千古流传。苏东坡历经宦海沉浮,不因生活颠沛流离而怨天尤人,依旧将日子过得潇洒自在,他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们都是谦谦君子,而淡定则是最佳注脚。

同类推荐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存亡继绝,延绵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不曾断绝的文明,这还得从思想文化的根源上找原因。先秦的源头活水应当也必须追溯,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抛开迷雾,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祖先设计之初的真正用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往圣先贤的设计经过时间的淘洗检验,为我们定下了“法自然,重道德”的文化基调,其文字总结便是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百家争鸣”则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个别演绎。
  •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还是普通的教师家长,在讲述人生哲理的时候都喜欢运用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来辅证自己的观点。对于读者而言,与阅读那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相比,本书中的一些蕴涵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慎德研究:以儒家传统为中心

    慎德研究:以儒家传统为中心

    本书以儒家伦理文化为基本的研究视阈,对“慎德”的一般意义、道德内涵、历史演变、伦理结构、基本原则、个体修养、政治实践进行了理论阐述。分析了传统“慎德”的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将“慎德”置于当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赋予其新的伦理精神、道德内涵和理论内容,并总结了“慎德”在中国道德结构中的地位、特点及其重要性,对其未来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
热门推荐
  • 谁动了俺的金箍

    谁动了俺的金箍

    “呔,你这可恶的家伙,哪里逃!看俺这轻轻的一棒,定叫你灰飞烟灭!”
  • 父母新知: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父母新知: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家庭教育畅销书《我家小孩不拖拉》作者闻少聪最新力作。本书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着手,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问题,用一些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小训练,教孩子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让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 燃火游侠

    燃火游侠

    穿越到不熟悉的游戏世界,林恩只能在烈焰中砥砺前行。魔兽、亡灵、巨人、恶魔……奇异生物接踵而来。密林、群山、海域、雪地……瑰丽景色留下足迹。苍穹的阴影再次来临,不可名状的低语悄然入侵。这是第五纪元,破灭后的神隐时代。长夜将至,邪祟横行!“我将以我手中之炎,开拓前路,焚灭敌人。”
  • 万毒医女

    万毒医女

    父母新丧,二叔鸠占鹊巢,逼取唐祖家印,奶娘惨死敌人刀下!她,睚眦必报的毒女穿越成跳崖明志小孤女,逆天空间开启,她要替原主小孤女夺回属于她的一切!他,夜帝之子,天生战神,一朝丹田修复,成名天下。当狂女撞上腹黑,天才杠上妖孽!他与她携手同行,狂傲天下,霸气凌云!【新书《废材丹神:太子独宠小狂妃》火热连载,请继续支持楼楼作品哦!】书友群:【楼门】医女狂炸天120960923,新浪微博:楼星吟楼楼已完结《神医贵女:盛宠七皇妃》,求支持哦!
  • 我才不是勇者呢

    我才不是勇者呢

    圣剑,是以魔术精髓与人类灵魂铸成的武器。为了对抗预言中魔王封印瓦解。以及引导世界终焉无端毁灭的——神
  • 绝版剑神

    绝版剑神

    当一款崭新的虚拟网游来袭……一个不知名的网瘾少年却将其玩到了登峰造极之境。至于他到底是怎么玩的?又在这游戏里干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不过,当他退出网游界之后,有一句话却赋予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耀。林瑾走后,再无剑神……喜欢此书的可以加扣群:182976628,大家可以在群里随意交流,谢谢!
  • 上古情缘之有凤来仪

    上古情缘之有凤来仪

    为救姐姐,妖族少女来到人界,却卷入身世谜团,引发六界动荡!千帆过尽,曾经不谙世事的少女又将如何应对?
  • 知有你

    知有你

    重生回到十七岁,在前世她是人人羡慕,父母疼爱的姜家千金大小姐姜知颖。长大后,老公的欺骗,闺蜜的背叛。然而只有他,始终默默地守护她。重生后——某位大人物的助理:“不好了,少爷,少奶奶又打人了。”大人物:“马上处理,保护好少奶奶”助理:“...是”——一分钟之后嘟嘟嘟.......“受伤了?”来自某位的问候,语气中明显带有一丝宠溺。“没有,我怎么怎么可能让自己受...受伤。”姜知颖心虚的回答。“好好待着,我马上就来.....”申朔辰一点办法都没有,谁叫她是他的费尽心思取回来的老婆。只能宠着。“哦”某女回答到,她也猜到了他肯定是发现了她受伤了。谁也没想到京城第一大人物也有今天!
  • 悍妃戏邪王

    悍妃戏邪王

    【彪悍女匪VS腹黑王爷】说我嚣张?说我跋扈?说我眼高于顶,看不上东楚最高贵的王爷?尼玛!非要逼着我倒追男,你们才甘心?某日,大街上!缺心眼的女人拦住错身而过的男人,豪情万丈的放话,“本小姐给你三个选择,第一;你娶我!”“第二呢?”“我嫁你!”某人腹黑一笑,淡然询问:“第三,别说你要跟我回府?”当嚣张女悍匪与邪恶王爷激情碰撞,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完结】
  • 重生在漫威里的道君

    重生在漫威里的道君

    这是一个道君重生在漫威世界的故事。一路无敌强推,脚踢神盾局,手撕灭霸吞星,把整个漫威捅出了一个血流成河!无女主,不虐主,不圣母群号95461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