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28700000002

第2章 把好招聘关

有位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裁曾给人力资源部这样的评价:“人力资源部虽然不懂得赚钱,但却懂得给企业找来会赚钱的人。”的确,企业的人才水平就取决于HR的招聘水平。选人如同选钻石,需要用心去甄别。只有拓宽企业的招聘渠道,严把招聘关,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企业猎取到出色的人才。

1.“一流人才”VS“三流人才”

当前企业界似乎都形成一种理念: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于是,在很多企业里,老板整天呼喊着要一流的人才,以为拥有了众多一流人才,企业就能立马腾飞。我在一家高科技企业工作时,总裁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了一句颇有感触的话:“这些年来,我们用的是三流人才,做的却是一流的工作。”的确,这家以电子政务业务为主的软件公司,招聘的员工都是一些本科级,学校名不见经传,经验也不丰富的员工,工资待遇也并不高,而做出的电子政务软件产品,却是行业一流的,在全国许多省市广泛使用,而公司也成了该行业的领军型企业。

企业到底需要的是“一流人才”,还是“三流人才”?是不是企业全换成一流人才,事业就能立即腾飞起来?是不是有三流人才的企业,就一定会成为三流的企业?其实未必。马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有一个傻瓜时,你会很痛苦;你有50个傻瓜是最幸福的,吃饭、睡觉、上厕所排着队去的;你有一个聪明人时很带劲,你有50个聪明人实际上是最痛苦的,谁都不服谁。”

“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并不是用谁来替代谁,其实两者各有所长,企业要做的就是合理搭配而已。一流的人才往往是理念很先进,思维很灵敏,能有许多好的点子。但一流人才也有自身的缺陷,即动手能力未必很强,而且人很自负,往往只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公司全是一流人才,那大家就只能是观点的碰撞,谁也不服谁,导致一群人纠结在一起,什么点子也落实不了,如同一盘散沙;而如果公司全是三流的人才,那大家也只是在盲目地做事,没有一个好的方向,从而也做不成什么大事。

所以,企业要做的就是让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合理搭配,利用一流人才来创意出一流的点子,利用三流人才来贯彻执行,这种组合是最完美的。那么,哪些人算是一流的人才?往往是公司的总裁、总经理、部分高管和尖端技术人才等。大家都知道,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位成功的总裁,例如阿里巴巴的背后是马云,华为的背后是任正非,海尔的背后是张瑞敏。这些“一流的人才”都有一些一流的理念和点子,然后物色一些得力的干将组成一个好的管理班子,再带上一群员工去把那些好的点子贯彻落实下去,于是企业就成功了。

联想前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曾把管理归纳成“三要素”,即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企业总裁首先是组建自己的得力管理班子,也就是企业的一流人才;然后定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即企业一流的点子;第三部就是把全体员工带动起来,带着这些“三流人才”去落实那些一流的理念。这样,企业运营起来就非常顺畅了。

海尔公司为什么能从上世纪80年代一家濒临倒闭的冰箱厂,发展成无论是业绩和还是管理,都稳居一流的世界知名企业?这背后都离不开张瑞敏的影子。例如,海尔公司的一流管理理念“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真诚到永远”是张瑞敏提出来的,其一流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也是在张瑞敏的主导下建立起来的,如同张瑞敏后来回忆说:“海尔文化当年是从禁止员工在车间随意大小便开始做起来的。”就可以知道张瑞敏80年代主管海尔公司时,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员工,而今却发展成了国内管理最规范的企业之一。

此外,海尔的成功,主要也在于张瑞敏的一流点子。例如,海尔公司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源自对外兼并,以实现企业多元化、倍增式的发展。而在并购过程中,张瑞敏发明了一套“休克鱼理论”,所谓休克鱼,就是大家在菜市场上买鱼时,经常会遇到有的鱼因为缺氧,于是翻着肚皮呈现假死状态,鱼老板就把它捞出来丢进鱼堆里,以低价出售;而精明的人把休克鱼买回去后,放在清水里一泡,又变成了一条活鱼,于是,以死鱼价买到了一条活鱼。

海尔公司后来就是用这一套理论去开展对外兼并工作,寻找一些因管理不善而濒临倒闭的企业,兼并过来后再进行管理变革,把海尔公司这套先进的管理模式贯彻进去,将它快速同化成一家海尔公司,结果屡试不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所以说,成功的企业往往注重“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合理搭配,以少量一流人才作为领军型人物,借助三流人才来贯彻他们的理念和点子,这时,企业就成功运作起来了。不是一流人才越多越好,全是一流人才,企业反而会陷入瘫痪,因为谁也不服谁,谁也领导不了谁。正如马云所说:“聪明的人大都离开了阿里,留下来的都成了富翁。”

2.老板是“求才若渴”还是“叶公好龙”

企业是离不开人才的,老板们也常把引进人才挂在嘴边。但是,老板对人才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即“求才若渴”与“叶公好龙”。所谓求才若渴,就是老板见到人才后,能够不惜代价地把人才聘入公司,并委以重任。如同三国中的刘备一样,见了诸葛亮,能够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然后拜为军师,敬若神明,言听计从。而所谓叶公好龙,如同三国中的刘表一样,看起来爱惜人才,礼贤下士,但却把人才供养起来,形同摆设一般,只为了虚名或好看而已。

老板对待人才,是“求才若渴”还是“叶公好龙”?对于不同性格的老板,有不同的态度。但大部分老板往往都是自视很高,做事很集权,把人才聘入公司也只是为了装点一下门面。或者出于一时的利益考虑,对待人才持有一种商人的心态,如果有利可图,便对人才恭维一番,一旦觉得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就会原形毕露。

记得有一家软件公司的总裁,平时最爱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人才招聘。深圳的会展中心一年有四次金领人才招聘会,也是深圳规模最大的中高端人才招聘会,总裁每次都要去光顾一下,看看能不能“淘”到一些人才回来。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刚从某大型软件公司辞职出来的软件研发工程师,技术水平相当高。于是欣然把他聘入公司,并委以研发部经理的要职,希望他能把公司的研发水平提升上来。那位张经理也非常感激总裁的知遇之恩,于是带领公司的研发团队,每天加班加点地进行技术研发,两年过去了,也为公司做出了不少贡献。后来,老板又在人才市场上遇到另一个人才,在某大型软件公司从业近二十年,经验丰富,能说会道,把总裁说得开开心心的。而且那个人生财有道,善于做一些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在市场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然后进行改进创新,开发出一些盈利颇丰的软件产品。这让老板非常赞赏,然后把他提拔为研发部经理,而原先那位张经理立马降为项目经理,冷落一旁,导致对方愤然离职。

后来,有一次,老板在人才市场上遇到一位学新闻专业的女孩,文笔颇佳,写过不少书和文章。看过女孩作品后,老板一时间非常欣赏,于是当即聘入公司,让她担任公司的文化大使,专门负责写公司的新闻报道,然后发布在公司网站上。但在聘用期间,由于公司新闻很少,一个月写不了几篇,导致那女孩平时摆在那里没什么事可干。老板一下就变了态度,认为利用价值不大,于是便常常对那女孩斜眼相看,逼迫对方离职。

这种对待人才的心态就属于叶公好龙,完全出于一种功利心态,有利可图便佛眼相看,把他视如座上宾,甚至捧上天堂;一旦觉得利用价值不大,立马现出本相,将对方打入地狱。这是一种典型的商人心理,也不可能俘获人才的心。

还有一种老板把人才纯粹当成一种装饰品,看起来很爱惜人才,很尊重人才,却不把对方的才能发挥出来,只是当成自己的陪衬。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次,浙江一位集团公司老板跑到清华去聘请一位管理学博士做顾问,月薪一万五,对于刚毕业的博士来说,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条件下,这个待遇已经是非常诱人的了,于是那位博士欣然前往。加入公司后,博士表现得非常积极,不断地给老板提建议,但老板只是笑一笑,很少采纳博士的建议,因为公司的策划和决策一直是老板一个人做的。

老板经常带着博士出入各种社交场合,跟合作伙伴、政府官员会面时,老板得意地向他们介绍说:“这是我的助理,清华大学的管理学博士生……”起初,博士还很有一种自豪感,但慢慢发现,老板并不要他做什么事。博士写的策划书,老板也是放在一边,终于博士明白了:老板高薪聘请他过来,并不是看重他什么能力,只不过是把他用来当作活广告,帮老板装点门面而已。对博士而言,像在吃青春饭一样,平生所学并没有一点实践的空间,于是博士最后毅然辞职。

只有少数老板能够放下自己的姿态,虚心对待人才,能够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去物色一流的人才,然后把手中的某些重要工作全权放下去,充分利用人才的价值,来倍增自己。这就是“求才若渴”的心态,这类企业往往能真正腾飞起来。

在深圳某世界500强企业工作时,公司的总裁就是一个典型。他旗下有四个事业部,三十多个产业园,年产值数千亿。他如何能驾驭住这么庞大的公司?他的方法就是物色一流的人才,并委以子公司总经理的重任,手中汇聚了一百多位总经理。总裁的主要工作就是三项:一是全国四处调研,发现新的投资商机,然后成立子公司,把该业务运作起来;二是物色一流的高管,重金聘入后,让其担任子公司总经理,全权负责子公司的运营;三是公司每年召开两次总经理工作会议,年终时在总经理会议上,由各总经理汇报经营结果,子公司经营指标的达成情况,并制定下一年的经营目标;次年年中的总经理会议上,监督各子公司经营指标的进度情况。如此一来,各子公司每年的增长速度普遍在20%~50%,公司两三年翻一番,实现了倍增式发展。

所以说,对待人才,老板应该放下心态,真正做到求才若渴,能够虚心地网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把人才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而不能像叶公好龙一样,把人才当成一种摆设或投机。

3.企业的“人才客栈”

在一些古装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客栈,这些都是一些武侠短暂居住的流动性场所。但有的企业也不经意成了一家人才客栈,意思就是公司刚招进一些人才,可没多久就离职走人了,这样,企业就成了人才的短暂跳板。这是许多老板最头疼的事,因为企业好不容易招进来一个人,花了不少招聘成本和精力,也付了好几个月工资,可没给公司创造出什么价值就跳槽走人了,意味着企业在这个人才身上的投资上是失败的。

一般来说,一个基层岗位的员工要在企业磨合三个月以上才能融入工作,经理级以上员工要磨合6个月左右才能进入状态,而前面的磨合期几乎是公司的培训期,是新员工的学习阶段,不能创造出什么实际业绩,而公司每月的工资却得如数照发。如果在这期间离职了,那意味着企业在该员工身上付出的成本远大于收益,企业亏钱了。所以,企业老板往往都希望每个员工都能在公司工作2年以上,最反感的就是员工在公司短暂停留就跳槽。

我曾在一家集团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有一天,总裁气急败坏地把我找过去,让我去处理一起离职事件。事情是这样的,半年前,公司从大学里招聘了10位应届本科生,作为公司的储干进行培养,分散在一些部门,并安排专人带他们工作。几个月后,那些大学生以各种理由陆续离职,只剩最后一位,安排在研发部进行培养,而今刚能步入工作,却想跳槽走人。

当我走进总裁办公室时,总裁和总经理正在谈论这事,总裁懊恼地说了一句:“如果这个学生一走,那我们这个储干计划就全盘失败了。”于是,我找来那名学生,跟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问起离职的原因,他的理由是感觉自己英语不错,想去外企工作。不论我以工作、薪水来吸引他,都无法改变他的想法,见他去意已决,总裁最后也是懊恼地签批了他的辞职申请,只是从此后,公司很少再招储干进行培养。

为什么企业会出现人才客栈这种现象,关键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没有考虑一个原则:招聘合适的人。所谓合适,就是招聘的人适合这份工作,而且也喜欢这项工作,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对方不胜任工作,肯定要被公司裁掉;而如果公司满足不了人才的要求,那公司最后也就成了人才流动的一家客栈而已。很多公司的经验表明,你雇佣什么样的人对你能否留住人才至关重要。匆匆忙忙地抓一个掌握公司所需技术的人来,而他半年不到就离职了,这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花重金刚培养起来的人才便鸡飞蛋打,而重新去市场上招聘一个人才,所花的成本往往是三到五倍。

许多企业在招人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往往不管是什么岗位,招聘时追求的都希望是最优秀的人才。从企业的招聘过程就可以看到这一点:招聘一个人前,人事部往往会在人才市场或招聘网站上收集一大堆的简历,然后精挑细选出最优秀的人,再经过层层面试,找出最后的胜出者。如果是好的岗位,招聘最优秀的人才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只是一般性的岗位,招聘最优秀的人才,注定对方会把公司当成短暂栖居的客栈。

美国家庭存储公司的首席行政执行官米尔纳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最好是花一些时间,去确定一个人才有没有可能留下来。”以前家庭存储公司在雇佣人才时,并不关注他们是否愿意长时间地待在同一公司里,或者能否适应公司的文化,结果导致团队精神变得非常紧张,人才流失严重。现在家庭存储公司已经彻底改变了招聘政策,通过许多面试和测试来甄选求职者。米尔纳说:“我们不希望雇佣那些老想跳槽的人,那怕他再有才华!”

的确如此,如果采用不正确的招聘方法,将会导致近乎50%的新员工在工作半年内会选择跳槽,而跳槽的根源就在于“人职的不匹配”,也就是众人所说的“好马没有配好鞍或好鞍配的不是好马。”但公司倘若能采用恰当的招聘方法,尽可能全面地获取求职者的信息,并将其与岗位的需求,公司文化相对比后作出录用决策,这将会使离职率降低至10%以下。

被尊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人才管理方面有丰富而独到的见解。松下幸之助认为:“人才的雇佣,应当以适用公司的程度为好,程度过高,反而未必有用。当然,水平较高能认真工作的人也不少,可是这些人往往会抱怨地说:‘在这个破地方工作,真倒霉。’如果换成一个水平差不多的人,他却会很感激地说:‘能在这里工作,还是蛮不错的!’从而倾力地为公司工作。这不是很好吗?”由此,松下幸之助很注重“适当”这两个字。适当的工作,招募适当的人才,虽然不能达到100分,但达到70分是不成问题的,达到70分有时候反而会更好,这就是松下幸之助的人才观。

由此可见,在招聘工作中公司一定要招聘到一个“合适”的人才,做到人职匹配,人事相宜。既不进行人才低消费,也不进行人才高消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招募的人才是合乎公司需要的“合适人才”,公司后续的留才策略才能对其发挥功效,否则对方可能仅将公司当跳板,充当一名“匆匆过客”。

4.猎头攻略:HR猎取关键人才的手法

人才招聘是HR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颇有压力的工作。有的人认为招聘就是对外发布一下招聘信息,然后再对应聘者进行一番面试,挑选出满意人才的过程。说起来轻描淡写,似乎非常容易。其实,HR的人才招聘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人才,像一些专员类、基层类管理人员,这类人才的信息资源非常多,HR往往通过一些常规的招聘手法就可以顺利完成工作,常见的是:专业招聘网站、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会、校园招聘、内部员工引荐等。

但对于一些稀缺的关键性人才,如专业技术人才、高端管理人才,这类招聘就不那么简单了,也是HR最头疼的事。因为这类关键人才处于人才体系金字塔的上层部分,属于社会精英阶层,数量非常稀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而且往往都已有较好的工作,不会流入人才市场,在专业招聘网站上也很难搜索到这类人才的信息。如何把他们找出来?这时候,许多HR人士就会非常头疼了。在很多公司里,招聘一位营销总监、研发工程师之类的关键人才,往往半年时间都到不了岗,而公司又急着要,老板又催得紧,从而让HR倍感压力,甚至绝望了。

许多公司往往会把这类关键人才委托给猎头公司,通过高额付费的方式,借助猎头公司来猎取高端人才。为什么猎头公司能有效完成招聘工作,而公司的HR却束手无策呢?这自然归因于猎头公司的独特手法。公司HR招聘与猎头公司招聘有很大的区别:HR用的往往是常规的渠道,如人才市场、招聘网站、校园招聘等。但问题的是关键人才往往都已有稳定的工作,不会轻易流入人才市场,HR通过这些渠道搜索关键人才,无异于缘木求鱼;而猎头公司在猎取关键人才时,往往有独特性的门道。猎头公司为什么敢于向公司收取巨额的人才招聘服务费?因为它有一个独特的法宝——人才数据库。猎头公司是非常注重人才数据库的建设,因为它是一个猎头公司的实力体现,猎头公司往往会通过多种专业渠道来获取关键人才信息,来不断扩充公司的人才数据库。

网络寻访:猎头公司每天会留意各种新闻媒体上有关高级人才的信息,通过网络、新闻、报纸、杂志、常规网站、论坛、社交网站、QQ群、MSN、微博、微信等来寻找人才,随时记录,随时存储。

会务寻访:派出嗅觉敏锐的猎手,参加各种大型商务活动或社交活动,尤其是一些高端人才培训会、高端论坛等,这些场合往往是高端人才聚集的地方,猎头公司可以寻找各种猎物,获取关键人才信息资源。

隔墙设耳:在一些大型知名公司里发展内线,建立一支兼职猎手搜索队,来获取大公司内部人才信息。

撒好渔网:借助一些媒体广告宣传,吸引高端人才,积极接受他们上门登记或上网登记。

广求资源:对人才集中的地方,如高校、研究所、培训公司、行业协会、专业招聘网站的客户服务部等,通过内部交易或合作的方式,来获取高端人才信息资源。

资源共享:猎头公司之间互换人才库资源,从而快速扩充公司的人才数据库。

一旦猎头公司的人才数据库建好了,那么针对别的公司委托的关键人才招聘服务,就可以直接在猎头公司的人才数据库里寻找匹配的人才信息,然后就可以通过高薪、高职位、好的发展前景、情感线等多种方式来挖取人才。

当然,如果有些关键人才在人才数据库里找不到合适人选,那该怎么办?其实,猎头公司还有一绝招:Cold Call,即陌生拜访。针对该类关键人才所处的行业,找到该类行业的大型公司联系电话,就可以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联系到该公司内部的尖端人才,然后私下跟进和沟通,通过挖墙脚的方式,把他们挖取过来。对于猎取一些营销高管、工程师、公司总经理之类的人才,这种方式非常有效。

而作为公司的HR部门,也必须学习猎头公司这种猎才手法。毕竟借助猎头公司,是要付出巨额人才招聘服务费的,而且一旦猎取到的人才快速离职,那对公司来说,将是一项巨大的亏损。所以,公司HR部门在招聘过程中,也必须建立自己的关键人才数据库,将招聘过程中收集到的一些尖端人才信息,存入公司的人才数据库中,积累自己的人才库资源,并辅助一些“挖墙脚”的手法,来猎取关键性人才。HR在猎取关键人才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摸到对方的习性和活动范围,才能有的放矢。

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美国有一家生物制药企业,名叫Chiron公司。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需要大量的药剂师。结果,该公司招聘主管在尝试了互联网和很多其他的搜寻方式之后,他惊讶地发现,在人才市场上,普通药剂师竟然非常紧缺。于是,他不得不采用一些富有创意的手法:跟柜台后的药剂师聊天,谈话的内容包括:“如何与药剂师取得联系?”“药剂师喜欢访问哪些网站?”通过这种聊天的方式,他了解到:药剂师们喜欢在晨会时收听国家公众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的新闻节目。于是,Chiron公司通过赞助本地公众电台,向外界发出了招聘信息。公司原希望有100名候选人露面,结果在一周内就获得了300多名候选人。

此外,公司HR还可以与同行业其他大型公司的HR部门“结盟”,以求资源共享,最典型的做法就是“简历共享”,即当公司人才数据库里找不到合适人才时,可以请求同盟公司推荐,因为对方可能有这方面的人才资源,且一时又用不上,这样就可以相互支援。

5.严把面试这一关:选人就如同选钻石

面试是人才招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如果还不严格把关的话,就很可能会错看人才。在面试过程中,公司常常会犯三种错:第一种错就是草草地看看人才简历,简单地沟通几句之后,便匆匆地给对方下结论,认为对方不怎么样,结果错失良才。

曾经看过HR届一个有趣的讨论:如何猎取像乔布斯那样的人才?乔布斯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简历上没有提到的东西。如果只看简历上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将导致谬误:在创立苹果之前,乔布斯只是个二流大学的辍学生。他还透露,他在利兹大学学到的最重要的课程,竟然是书法课。想必在面试时,如果看到的是这样一个背景情况,估计绝大多数公司会把他否定掉。而人才最终是否能成功,不是取决于他的简历,而是他的其他素质:领导潜力、个性以及人生目标。

第二种是面试时觉得他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水平不错,但进入公司后却发现他跟公司赋予的期望大相径庭,工作开展不起来,毫无起色。

第三种是觉得一个人能力和素质相当不错,高薪高位聘入之后,却不是把精力和才智放在公司的事业上,而且借助公司的平台来谋取私利,结果让公司大受损害。面试原本是一项很严谨的工作,一时的疏忽大意,将会给公司未来带来莫大的损失,唯有严把面试这一关,才能挖到人才的金矿。一家公司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在选拔人才方面一定要下大力气。

惠普一直坚信:优秀员工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由此,惠普的管理层总是把招聘人才这件事排在所有工作的首位,把选拔人才当作公司的头等大事。中国惠普总裁孙振耀先生,曾把招聘新员工比喻成“去挑选一件珍贵的物品”。以前,在公司规模还不是很大的时候,每次招聘,他都要亲自与新员工面谈;后来公司规模大了,时间不够了,没有精力来把控每个新员工,但在招聘经理级人员和关键岗位人才时,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位应聘销售人员的求职者,对孙振耀亲自面试自己感到大惑不解,于是面谈时问道:“我只是面试一个小小的Sales,用得着你这个堂堂的中国区总裁亲自出马吗?”然而,孙振耀却不这么认为,他解释道:“如果你要去买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你会托付别人去买吗?比如说是一颗钻石,你肯定会亲自去挑选!”

“选人如同选钻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惠普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参加面试。因为在惠普公司,这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管理者不仅要面试本部门招聘的员工,而且还要作为面试小组成员,参与其他部门招聘新员工的面试工作。

反观一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简单的两个环节,由用人部门负责人依据求职者简历,随机性地问几个问题就来下结论,未免太疏忽和武断。其实,评价一个人是一项很困难,很复杂的工作,必须通过多个环节考核,通过多个角度评价,才可能看透人才的本质。简历一般,外表平平的人未必就不堪重用;经历丰富、简历花哨,能说会道者未必就是公司想要的人才。由此,在面试时,必须经过层层把控,方能选出人才。

联想集团在招聘时,对人才的选择坚持两大标准:对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人岗匹配”。只有认同公司的价值观,才可能是一个“志同道合”的人;而对于后者,联想认为“不一定要找最优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适的人”。这种合适,就是员工能够胜任岗位,而且乐于从事这一岗位。

IBM全球人力资源总裁针对人才招聘问题,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是自豪感,第二是创新,第三是灵活性,第四个就是高绩效文化。而针对“高绩效文化”,并不在于你的学历和出身,而是看你真正在工作上的贡献及工作热情。IBM是这样来界定高绩效的:一个是win,就是所谓的必胜的决心;第二个是execution,就是又快又好的执行能力;第三个是team,就是团队精神。有这三种特质的人,就是IBM所追求的高绩效的人。

所以,在面试人才的时候,一定要从多层面来评定一个人,既要看经验、技能,又要看求职者的道德和潜质。而且在面试过程中,尽可能地安排多个环节,多个部门负责人充当面试评委,采用多种有效的面试手段,才能筛选出钻石般的人才。

6. HR常用的面试手段

对于面试的方法,不同公司,不同层级的求职者,采用的方法也各不一样。但大多数公司使用最普遍的是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就是事先把面试的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设计好几个考核的问题,并确定好评分标准,然后在面试过程中,依次按照各模块顺序,向求职者提问事先准备好的问题,面试官根据求职者的应答情况评分,最后得出对求职者的整体表现评价。

企业结构化面试的模块一般包括:以往的工作背景、基本素质情况、专业知识情况、个人家庭生活情况等。其中,工作背景主要包括求职者以前在各公司的工作内容、经验的丰富程度、主要突出贡献等;基本素质情况主要考核求职者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工作心态、职业道德等;专业知识主要考核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家庭情况主要关注求职者的婚姻状况、生育状况、个人理想等,考核员工是否会在公司待长久。

结构化面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面试方法,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核求职者,而且面试过程比较正规、标准化,能比较准确地综合评价求职者,并进行分数排名,比较出彼此的优劣。而不像一些公司那样,面试官漫无目的地随意发问,却又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结果,也不能有效地区隔出满意的招聘对象。

如果面试对象比较多,而且主要针对主管、经理级的面试者,企业往往为提高面试效率,而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手法。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实质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求职者进行集体的面试。它通过给一组求职者(通常是3~5人)几个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让求职者们进行一定时间(一般是1小时左右)的讨论,让其自由发挥,来检测求职者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交际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与素质,用以综合判断对方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用人要求,以此来综合评价求职者之间的优劣。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主考官给求职者一个彼此平等的角色,让他们自由辩论,主考官则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每个求职者的表现,从而得出评价结论,这也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名称的由来。无领导小组讨论,其实就是让求职者之间现场PK,像擂台比赛一样,谁能胜出,一目了然。

当然,如果针对的是经理级别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司往往还会最后加一道面试关述职。如果经过前期面试,老板初步准备聘用了,为了确保求职者能真正胜任岗位工作,老板会让他写一份《未来工作计划》,让他以这个岗位员工的身份,写一份到岗后的工作计划安排,老板初步认可后,再约一个时间让他前往公司会议室述职,老板邀请各部门负责人担任评委,在求职者讲完未来的工作计划之后,由各评委从各实际角度发问,由他来“答辩”,就像“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样,如果顺利通过了,那他就真正入职了。

当然,在面试过程中,为了评估求职者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往往还会附带实用“STAR”面试法。“STAR”其实并非“星星”的意思,而是由四个单词的缩写组成的词组:“S”是situation,情景;“T”是target,目标;“A”是action,行动;“R”是result,结果。“STAR”面试法是一种常用而非常有效的面试方法,能很快挖掘出求职者过去所做过的事情。具体操作是:先问情景(situation):“以前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件事的?”然后问目标(target):“能不能告诉我你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接下来问行动(action):“你为了做这件事情采取了哪些行动?”最后才问结果(result):“你取得了那些显要的成绩?”

例如,有的求职者会说:“我以前是公司最出色的销售员,销售额在我们营销部一直遥遥领先。”很多面试官会听了很满意:“不错,你果然很能干。”但其实这个回答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因为面试官从中得不到任何信息。而如果面试官追问:“你推销的是什么产品?是用什么方法推销的?在哪个区域销售?区域需求量怎么样?产品的客户反应是什么?你采用哪些好的营销策略?能不能讲一个你成功推销的实例?”最后再问结果,针对他所说的“我是公司最好的销售员”,面试官就要追问他:“你们公司有几个销售人员?有什么指标来评价你们的业绩表现?你具体的销售额到底是多少?”通过不断追溯求职者的过去,才能把求职者过去的行为表现问出来,如果对方撒谎,那一定会前后矛盾,口拙词穷。

7.防不胜防的面试怪招

流程式、结构化的面试,求职者已广为熟悉。针对公司常用的HR初试、专业笔试和用人部门的技能复试,许多求职者已经是“久经沙场”,对那一套已经摸得滚瓜烂熟了。由此,不少求职者都事先做了预演和准备,在面试过程中往往能见招拆招,甚至通过一些虚假简历、虚假工作经历来闯过面试关。所以说,如果公司依然只用常规面试手段来甄选人才,往往可能会看走眼,导致一些求职者鱼目混珠,蒙混过关。由此,一些成功企业,在面试过程中,往往会出一些面试怪招,把求职者心神打乱,杀个“措手不及”,这样才能挑选出真正的人才。结合一些大型公司的面试手法,我把一些怪招列举如下:

压力测试:无疑,这类面试意在测试求职者的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这类测试往往采用“刁难”应聘者的手法,表面上有些不近人情。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在招聘员工时,就喜欢故意用压力来“刺激”面试者:“以你当前的条件显然不具备聘用资格,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故意把求职者逼入绝境,然后再观察他的反应。

记得有一次去深圳广聚能源公司面试时,该公司总裁在面试快结束时,故意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到我们公司来,不给你加工资,你怎么办?”我应付了几句。结果,他继续追问:“如果不是一两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一直不加工资,你会怎么办?”一连串的尖锐问题直逼得我手忙脚乱。面试结束后,总裁站起来,客气地笑了笑说:“刚才只是开个玩笑,公司不可能不给员工加工资。”这种面试考察的是应聘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及其求职动机和价值观等。

思维测试:这类测试题目往往比较简短,但角度刁钻,而且没有标准答案,完全是发散性思维,以此来测试求职者的应变能力和思维广度。微软公司最喜欢用这种方法,在面试过程中,往往给求职者提一些挑战思维极限的问题,如: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形的?海里有多少的水?海滩上有多少颗沙粒?这些问题看似无厘头的,但面试不在乎你给出答案的对错,因为这类问题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面试官在乎的是你如何去思考这些问题,有哪些创新性的观点和看法。

马拉松式面试:这类面试环节较多,过程故意拖得很长,用以考察求职者的“耐力”和决心。微软公司的面试招聘采用的就是“马拉松面试”,求职者需要与部门工作人员、部门经理、副总裁、总裁等五六个人交谈,每人大概一小时,但大家交谈的内容各有侧重。除涉及信仰、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敏感问题之外,其他问题都可以涉及,让求职者难以准备,面试时尤其重视这几方面:重视应试者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重视应试者的口才;重视应试者的创新能力;重视应试者的技术背景;重视应试者的性格、爱好和修养。

赛场赛马:给应试者一个公平的竞赛平台,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前段时间,苏宁电器公司旗下的苏宁易购子公司到某高校去招聘优秀毕业生,采用的方式就是让毕业生自己组队,参加苏宁易购组织的“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一轮是组建团队,编制创业策划书:如何发展苏宁易购的会员。结果大学生们组建了50余个团队,然后由苏宁易购的高管担任评委,由每个团队来讲解其创业思路及策略,经过评委们打分淘汰,留下了15个脱颖而出的团队;第二轮是让初步过关的团队去实施他们的创业方案,用他们的策略去发展会员,并统计出各自的会员开发量。这样又淘汰了10个团队;第三轮是召开总决赛,让胜出的5个团队各自总结自己的经营成果、成败经验,通过苏宁易购的高管评委打分,最后评选出冠亚季军,以及每个团队里面表现出色的先进队员,于是,这些胜出的团队及队员,就被苏宁易购愉悦地聘用了。

虚虚实实:面试的时候,主考官故意问一些看似矛盾的问题,来观察应聘者的反应。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家公司准备招聘一名公关部长,经过一番淘汰筛选后,只剩下三名求职者等待最后的复试。复试在一个房间里举行,每一名求职者进入考场,主考官都说:“请您把大衣放好,在我面前坐下。”其实,房间里除了主考官使用的一桌一椅外,什么也没有。结果第一名求职者不知所措,情急之下脱下大衣,放在主考官的桌上,然后说:“还有什么问题吗?”结果他第一个被淘汰了,原因是他惊慌失措,没有应变能力。第二位求职者的回答是:“既然没有椅子,就不用坐下了,谢谢您的关心,我愿听候下一个问题。”此人处事老练,只是机智不够。第三名求职者在听到发问后,眼睛一眨,把自己等候时坐的椅子搬进来,放在离主考官一米远处,脱下大衣,折好后放在椅背上,然后坐在椅子上听候下一个发问。这个人被成功录用为公关部长。

像这些怪异的面试招数,在一些大型公司,尤其是外资企业里很常用,作为在技能测试之外,考察员工应变能力、思维、性格、品德、价值观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在应聘者毫无准备的情况,观察出他原始的反应,使用起来往往屡试不爽。

同类推荐
  • 直面创业问题:创业者快速学习的行动指南

    直面创业问题:创业者快速学习的行动指南

    一本关于创业的实战手册;开门见山谈创业,直击100条创业成功法则;五大模块——从创业基本要领,到选择投资者、集资、管理董事会,再到变现,告诉我们那些永不过时的制胜法则。当今世界,似乎每个人都有冲动想要成为一名创业者。杰出的商业创意遍布全球,伟大企业的诞生看起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每当将想法付诸实践时,大多数企业家都为失败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更现实的情况是: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创业者根本无法奢求借助反复试验,于摸索中学习;他们需要借助的是经验和智慧,并且希望这样的帮助尽早到来。而本书的作者——兰迪·科米萨和詹通·赖格尔斯曼正是每个迷惘创业者都需要的阅历丰富的导师。
  • 马化腾决策腾讯的66金典

    马化腾决策腾讯的66金典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有一个人跟马云、李彦宏、丁磊、张朝阳、陈天桥5个人同时过招,因此被称为“全民公敌”。他长相斯文,举止儒雅,却凭借非凡的商业决策智慧和一股霸气,一手打造了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他,就是马化腾。商界里,上演着弱肉强食的法则。是等着被对手鲸吞蚕食,还是先下手为强?马化腾毅然选择了后者。于是我们看到,腾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尽管在电商领域曾是实实在在的“莱鸟”,但腾讯却凭借着自身的平台优势成功做到了后来居上;微信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开局,甚至直接对QQ构成威胁,难怪有人说,“微信跟QQ抢用户,马化腾是在革自己的命”。
  • 协同力:高效沟通的行动准则

    协同力:高效沟通的行动准则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必须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沟通和交流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方式。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在团队和企业中形成协同,从而产生合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本书将从如何促进团队内部成员的协同,如何与其他部门进行协同以及如何与高层管理者进行协同等方面展开阐述,使读者能够真正成为一名为企业的发展而思考的中层管理者。
  • 中国第一商帮

    中国第一商帮

    为什么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为什么全国500强企业中,浙江企业总是位居前列?为什么每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浙商总是占据绝大多数?浙江商人作为商人的一个群体,不仅创造了许多财富,而且为全国商人提供了一套可学可操作的经商哲学。经商要学浙商,浙江商人最大的优势在于精神优势……
  • 挖掘你的销售力量

    挖掘你的销售力量

    本书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作了调整、优化与创新,本书有意识地把消费者行为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在阐述世界各国消费者行为的共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阐述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学会这些潜规则将对你的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帮助。
热门推荐
  • 论穿成反派女配后如何自救

    论穿成反派女配后如何自救

    因嘴贱,韩锦穿越到了一本自己喷过的女频废柴流玄幻文里,并且附身该文中的反派女配,最后会被主角干掉的那种。为了自救,韩锦决定丢掉节操,和女主、女配都搞好关系,并在洗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有一天……女主、女配双双黑化了![注:穿书文。企鹅裙:六三七五六八五一六。]——另,附赠大家一句人生箴言:作大死……其实真的有可能生不如死。(滑稽~)
  • 须颂篇

    须颂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安魂帖

    安魂帖

    本书是一部以思想性见长的散文集,囊括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药引》和《阉割》,这两篇作品取材独特,文字优美,熔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炉,先后在《美文》杂志“一线散文”栏目和“中篇散文”栏目隆重推出,并配发了编者短评。作品发表后引发圈内外关注。《安魂帖》也是一篇关注现实,触动人心的作品,该作先后刊发于《创作与评论》《厦门文学》,随后被《散文选刊》转载,获得“东丽杯”第二十四届孙犁散文奖。作为叙写乡愁的文字,能深切感受到作品的忧患与哀伤。书稿其他所有作品都独具特色,手法各异,每一篇都有鲜明的主题,足见作者宽广的创作视野和责任担当意识,充分显现了新散文的艺术追求与美学价值,是作者近年来大胆探索,潜心创作的重要收获。
  • 重生之仙途绰绰

    重生之仙途绰绰

    右手持伞,左腕挂铃。 脚踏浮屠肆意道,眉间一点金铂钿。 “这等作风不正之人哪来的道心?我看就是和她那暗通魔族的爹娘一样下贱!” “就是,赶紧滚出浩远宗吧——” 他人说我道心不负,枉为仙,我偏偏要肆意张狂,踏上他们无法企及的大道! ————————————————— 综上所述:某女重生归来修肆意大道的故事! 【故事慢热/前期不强/金手指不多/我就是个后妈】<(`^?)>
  • 万界聚合地球

    万界聚合地球

    一夜之间,地球发生了剧变。所有镇与镇、县与县、市与市、省与省、国与国、洲与洲之间,都出现了一道迷雾。迷雾的另一边,尽是一个个,人类幻想出来的,存在于影视、动漫、小说、游戏之中的世界。与此同时,地球之上,有着一小部分生灵,获得了神奇的能力。方陌,就获得了BUG级的能力,足以让他纵横诸天,遨游万界。
  • 赵氏万年

    赵氏万年

    赵恪宴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成为大夏赵氏的一名老祖,如今的赵家正面临着一场危机,赵恪宴不想死,他要带着赵家向上走。千年赵氏,风雨飘摇,他要让赵氏更上一层楼,命传千古,儿郎俱在,赵氏万年!
  • 我夺舍了大能

    我夺舍了大能

    李远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居然一不小心穿越到异界,并且夺舍了一位逆天级的大佬。还没来得及高兴,却这位大佬是被人封印的。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排球之最强替补

    排球之最强替补

    新的一年,五位高一学生的加入,落魄的乌鸦再次展开了它的翅膀。没落的豪强,断翅的乌鸦?泽村大地:让这群家伙看看,拥有最强替补之后我们的实力!众人:嗷!两仪落:你们这群故意把换人次数用完的混蛋,再这么压榨下去我真就转学去音驹了!两仪落看着这群活蹦乱跳的日本高中生,深深地叹了口气。“为什么只有我体力这么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