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1300000015

第15章 真情之道,亲情无价(1)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南怀瑾先生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父母的养育之恩,恩重于山,深于海,几乎不可量。毋庸置疑,没有父母的苦心培育,就没有现在的我们。再有,世上有种痛,它叫“子欲养而亲不待”,其不可承受之重,不言而喻。所以说,人生中,我们应当懂得孝悌之道。须知,孝敬父母,珍重亲情的人生,才是完满幸福的人生。

再者,须知人间真情之得来,几乎无不与家庭有关。因此,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子女,抑或是对爱人,我们都应当有一定的合理的态度与方式,方可得人间之真情,日日体味生活的真味。那么这其中的真情从何而得呢?我们不妨来看看梁先生的观点与经历,并从中收获一定的启示吧。

为孔孟之道讨个说法

梁先生语录:

你把吃人礼教和孔孟之道作为一事,岂得谓平?如若孔孟之道就是吃人礼教,吃人礼教就是孔孟之道,则数千年来中国人早被吃光死光,又岂能有民族生命无比绵长,民族单位无比拓大之今日?

历史上有一个轰动全中国的运动,那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有唤醒民族革命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这场运动的提倡者们都认为封建礼教有吃人的本质,而孔教的核心便是封建礼教,因此,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掀起了一场狂热的批孔运动——“打倒孔家店”。

代表人物陈独秀说:“独尊孔氏,则学术思想之专制,其湮塞人智,为祸之烈,远在政界帝王之上。”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孔孟之道的误解之深,厌恶之深。

后来***评论孔教说:“锢蔽其聪明,天阏其思想,销沉其志气,桎梏其灵能,示以株守之途,绝其迈进之路。”话里话外,无不透露出对孔孟之道的批判。

梁先生疾呼孔子有功有过,不可全盘否定。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孔子提倡的礼乐之道在梁先生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下是极为被批判的,时至今日,也常为人所诟病。但是,孔孟之道中的礼教与近代的“吃人的礼教”是不等同的。在这一点上,梁先生认为,类如所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者皆出自后儒。也就是说,近代所谓“吃人的礼教”并非是孔孟之礼教,而是礼教后来发展的模样。换句话说,孔孟之礼教,有它独到的好处。且不说他对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就从眼下看,它仍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而孟子的民本思想也是对孔子之“仁”的继承。在“仁”的核心中,孔子以孝悌为根本。可见,孔子对孝悌之道的重视。生活中,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以声色名利为重的社会中,这对那些看轻孝悌之道的人来说,不正是一面明镜吗?

梁先生独能生命化孔子,因为他懂儒家的精华。孔孟之道中的礼教,事实上不是近代“吃人的礼教”。孔子所强调的“礼”与“仁”,不是一种行为上的束缚,而是道德上的要求。因此,梁先生疾呼:儒家不是宗教,是道德。因此,作为后人的我们,要继承的是孔子的“活的礼教”,特别是其“仁”之本——孝悌之道。

关于孝悌之道,孔子曾告诫弟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如今,这些句子不依然是能让为人子女者不断反省自己的良言警句吗?有多少人会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要掩卷自责,又有多少人喜乐忧惧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可以说,这些话无时无刻不给人以情感的激发和人性的启迪。

人生于世,我们当时时谨记孝悌之道,做一个孝顺的人,方不枉为人。若不然,麻雀尚能反哺,何况是我们人类呢?又何况是21世纪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人呢?

人生中,我们也应当本着客观的眼光去看孔孟之道,去评价孔子的礼教思想,将孔孟之道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孝悌之道,作为自我修持的明镜,做一个懂孝悌之道、有道德的人,这样一来,才能享受无价的亲情带来的天伦之乐。而这,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伦理本位,孝悌为本

梁先生语录:

中国文化原来是起于家庭,它就是“孝悌慈和”。

当年,梁先生送给毛主席一本书,叫做《乡村建设理论》。在这本书中,梁先生针对“中国的社会贫富贵贱不鲜明、不强烈、不固定,因此,阶级分化和对立也不鲜明、不强烈、不固定”的情况,提出了“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八个字。

梁先生认为,所谓“伦理本位”是针对西方人“个人本位”而言的。西方人讲自由、平等、权利,动不动就把个人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借此分庭对抗。但中国不是这样,注重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

从社会伦理学角度上看,“父慈子孝,还有兄友弟慕,夫妻相敬,亲朋相善”等,都是“伦理本位”的内容。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它们是指导中国家庭和社会的重要原则。社会注重明确的分工,人也一样。比如在家庭关系上,这样的分工就更明确。例如我们一旦来到人世间,慢慢就需要扮演各种角色,从子女开始,再到兄长、姐妹、父母等。而“伦理本位”所要教会我们的是,给我们以明确的义务与责任。譬如,为人子女者,最基本的任务莫过于孝敬父母,除此还有尊敬兄长等。人人都有自己的义务,人人都应当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义务,进而“本着自己的义务去尽自己的责任,孝家庭,也孝社会”。

大家都知道,儒家正是“伦理本位”的规范。而在“伦理本位”所有内容中,它尤为强调孝悌,并且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对此,梁先生是深表赞同并且力尽推崇的。

“我们有好的心理,自然发出来好的生活。许多好的生活,亦即许多好的事情,我们最眼前的人,就是父母兄弟的事情。”的确,从我们落地,到我们睁开双眼看世界,最先看到的人,还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如若我们想要用心地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首先就应当用心地和最眼前的人快乐地生活,不然,最眼前的人我们都无法相处好,不能真情相待,何况是茫茫人海中其他的人呢?关于这一点,梁先生也持以同样的观点,他说:“如果对最眼前的人,最当下的事情,不曾弄好,其他的事情也自难说了。我们不愿作好的生活则已,若要作好的生活,则当然从根本的地方作起,从眼前开端。”

而最眼前的人,与我们最密切相关的人,是父母。不言而喻,“故人的生活,即应从孝悌开端”。所谓“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能诚心诚意地对父母行以孝悌之道,才能让自己处于一个和气、幸福和快乐的环境中,这样的生活是充满人间真情的,而拥有这样的生活的人,才算是真正体味生活真味的人。对此,梁先生将孝悌看成是一种很柔和、很好的行为,他说,这样的行为,“仿佛是先把自己化成一团和气”,由此层层推进,“然后把家庭化成一团和气,以至把社会、国家、世界化成一团和气”。

可以说,不懂孝悌之道,不能以孝悌为本的人,是难以体味生活真味的。试问,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养父母没有真情,“我们敢断言他对别人能有真情么”?再者,“越过家庭的和气春风”,何谈“国际的和气春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人生于世,我们要以孝悌为根本。有本乃立。不懂孝悌之道,不能侍奉孝敬自己的父母的人,犹如水中浮萍,只能随波逐流,一生为人虚伪;亦如没有根的树,必将枯槁。人没有良心,就好比树木没有根茎;人生不讲孝悌,无异于咬舌自尽。懂孝悌之道,并且以孝悌为本的人,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是一个有根的人。

因此,梁先生主张,人们不仅要学孝,谈孝,更要身体力行,做个孝顺父母的人,这样的人,才配谈孝。而真正尝过孝悌的味道的人,才能体味人间真情,进而体味生活真正的味道。

人生于世,我们不仅要知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更要坚持“伦理本位,孝悌为先”的道理。人生几十年,孝悌乃是我们立身的根本,无本不立,有本方可立。不论身处何境,身在何处,不论贫贱富贵,不论年龄大小,父母在,不可不孝。

了解孝悌的本质

梁先生语录:

孝梯礼乐的根本地方是无声之乐,无体之乐,即生命中之优美文雅。孝悌之根本还是这一个柔和的心理,亦即生命深处之优美文雅。

“孝悌”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道德观念。中国伦理以“孝悌”为实践的原则,几乎一切伦理的实践,均以“孝悌”为基础而发展出去。可见,“孝悌”对中国的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之深、之大。

若要穷根究底,到底什么是“孝悌”?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懂孝悌之意,不知孝悌之义。

所谓“孝悌”,《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悌,善事兄长者。”孔子曾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由此可见,尽管“孝”“悌”分工明确,但是二者的关系却互为表里,甚为紧密。

而梁先生谈到“孝悌”时,说:“孝悌是什么?是说儿子、或者幼辈,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顺从,这就叫孝悌。”

由上可知,不论是从哪种解释,孝悌不外乎是对父母的孝敬和对长辈的尊重。这可以说是“孝悌”的内核。

自古至今,人们对孝悌都是极为重视的。孔子的弟子有若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现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可见,不论是在伦理道德上,还是在个人修持上,孝悌都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人生于世,若是缺少孝悌这一环,就好比是脱环的链子,难得完整。

所以说,生命中,我们要看重孝悌的意义,重视孝悌之道,方可成就完满的人生。但是,真正的孝悌不是依葫芦画瓢,临摹而来的,也不是通过学习就能得到的。这就好比是吃糖,究竟这糖是哪种甜,有多甜,不是听别人的描述就能完全知味的,相反,可能会完全不知其中的滋味,只有亲自去品尝了,个中滋味,才能了然于心。

了解孝悌之道的真谛也是一样的。人生于世,若要懂得孝悌之道的本质,须得亲身去践行孝悌之道,才可以。不然,无异于鹦鹉学舌。更有甚者,可能会歪曲孝悌之道,误解为封建纲常中的糟粕,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

事实上,并非如此。关于这一点,梁先生认为,不能从社会生活需要的层面上去理解它,而应当从个体生活本体上去理解它,依此去看,孝悌在本质上是一种柔和的心理,“亦即生命深处之优美文雅”“是生命里面灵活的、自然的一个心情”,而不是一种桎梏,更不是社会生活中的枷锁。

生活中,有人把孝悌当做是人生的一种强迫性的责任,实则不然。从梁先生的观点中,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启示:孝悌乃生命之美,它是一种柔和心理,能内化生命,也能外化生活。换句话说,人们对双亲的孝顺,对长辈的孝悌是发自肺腑的感激,是源自生命深处的赞美,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责任,更不是仅仅把它当做是生命中应尽的一种义务。试问,若是人人行孝,都是出自这样的心情,那么,我们能不说这样的人打心底是一个充满内在美的人吗?而这样的人,又怎会被人间的真情所辜负?答案皎如天日。

而行孝悌之道更是如此。真正的孝悌之道要身体力行。但是,真正奉行孝悌之道时,又不能曲解孝悌之道的内涵,若是将其孝悌之道仅仅当做是为人的一种义务或是责任,那么,就可能会走进为了行孝而行孝的误区。身处其中的人,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其情其意不是源自肺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样的行孝方式,难以让自己体味人间的真情,也难以让父母长辈感受到晚辈的爱意与温暖。因为这样的孝悌,是出于某种道德上的要求,抑或是无奈。换句话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把孝悌当做了生命中的包袱与束缚。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心理的引导下行孝,若要在内感知生命的优美,在外荣获人生的真情、生活的真味,是极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综上可知,孝悌在本质上是一种柔和的心理,是收获人间真情,捕捉生活真味难得的捷径。人生于世,风风雨雨几十年,人情冷暖也好,世态炎凉也罢,为人子女,势必要了解孝悌的本质。这样才能真正行使孝悌之道,进而从内心到外在的生活,都能品味生活的真味,感受人间的真情。这是梁先生对孝悌更深层次的与众不同的解读,也是我们完善自我,进而品味人间真情不可或缺的人生智慧。

同类推荐
  • 一个人对了,他的世界也就错不了

    一个人对了,他的世界也就错不了

    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学会改变自己。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在飞速变化,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变化,以求不断适应。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学会改变,只要一个人对了,他的世界也就错不了!
  • 做人与处世

    做人与处世

    莫为蝇头小利所迷惑,魔鬼在细节,小阀门酿成大悲剧,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之中隐藏机会,细节产生效益,细节是关键所在,细节贵在执行,处处留心皆学问,细心才有灵感。
  • 北大财商课

    北大财商课

    在北大百年的沧桑巨变中,不仅着力培养学子们的智商和情商,更全力培养他们的财商。北大诞生的富豪们都有着独特的财商智慧,从孕育梦想、把握机遇到开启行动,学会创造财富的独特思维方式、理财模式和借力之法,从而收获自我的商机洞察力、人脉扩展力及综合理财力。本书对财富精英们独特的财商智慧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给读者一些点拨,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在进行投资时能够更有依据,提高对市场的关注度,提升自己的财商。
  • 外交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外交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他们,是能人,是强人,是名人,是巨人,是圣人,是伟人,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同样也是常人,是凡人,他们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他们曾万贯家财,也曾一贫如洗;他们曾所向无敌,也曾溃不成军。《外交家成长故事》为读者讲述李斯、诸葛亮、管仲和洪承畴的故事。
  •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几千年前,东西方就把自己的双眼投向不同的地方,也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文明走向。如果说西方人开始了用科学去认识客观世界,那么东方中国就开始了认识人本身。孔教和道教作为东方本土主要的两种哲学派别,与其说有对立高下之分,更不如说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经纬线。凡是中国人几乎都无法逃脱“国魂经纬”的坐标定位,不同的无非是孔学的成分多些或道家的成分多些。于是,如何综合两家矛盾的哲学,如何吸纳两家对立的精华,是国人几千年来大的人生功课。
热门推荐
  • 超能丧尸学院

    超能丧尸学院

    虚幻一世,罗生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是重生丧尸世界,一切烟雾弥漫,背后究竟是谁在主宰的他的未来,还是他的未来在主宰着过去的他!
  • 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

    佛说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构思巧妙,想象力纵横恣肆,将坚实的科学基础以及厚重的人文关怀隐藏在灵动精致的故事结构中。本集精选出刘慈欣的十一篇短篇小说,其中《朝闻道》《流浪地球》《乡村教师》《中国太阳》《全频带阻塞干扰》均获银河奖。《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已被改编为电影。《带上她的眼睛》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本书封面插画为《流浪地球》同名电影海报。
  • 祖亮启禅师语录

    祖亮启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随身带着BOSS副本

    随身带着BOSS副本

    张良从乱葬岗爬出,获得随身BOSS副本。从此。无论是玄兽还是敌人,都成为副本中的BOSS,张良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大爆特爆,爆武器、爆装备、爆丹药、爆功法……
  • 革伟山佑丽

    革伟山佑丽

    S市的容伊达货代公司迎来从未有过的“钻石级”大客户——“鲜”。然而大客户“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着合作的幌子,只为接近那个令他心之所向的女人。。。。。。
  • 快穿之男神爱撒娇

    快穿之男神爱撒娇

    【1V1,甜宠】青雾作为一只潜心修仙的草妖,莫名的被扔到了三千世界保护天子之子银辰。完成任务就能成为上仙?每个月有工资领?行!她做。等等.......为什么这个帝君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啊!温柔影帝:阿雾,你知道吗?有一种初见名为一见钟情。冷酷皇帝:小东西,朕很庆幸在这个孤寂的世界,你愿待在朕的头顶上陪伴朕。清冷管家:小姐,属下愿意包容您的一切,因为您是属下生命中的唯一。青雾:.......
  • 设局

    设局

    陌生的电话,陌生的女人松原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邱长根,刚刚从海滨调到松原,从区委书记荣任市委副书记,正处到副厅,上了一个台阶,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四十来岁的他,家在海滨,妻子和孩子也在海滨,不是她们来不了松原,是她们不愿意来。故土难离吧。邱长根也就没有劝,为官者,说不准几年以后,又回到了海滨。再说自己一个人在松原,也落得轻松自在。这些年,老婆成天像看犯人似地看着自己,也有些烦。烦归烦,他知道,好的夫妻关系,是他仕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子。来到松原,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陌生电话一律拒听。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商子

    商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