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1300000016

第16章 真情之道,亲情无价(2)

顺为孝之本

梁先生语录:

“孝悌是什么?是说儿子、或者幼辈,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顺从,这就叫孝悌。”

所谓“孝顺”是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国语·楚语上》中“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的“孝顺”就是这个意思。孝顺父母,是为人的根本。用南怀瑾先生的话来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所以说,孝顺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更是个人的修持。

严格来说,孝顺有两层意思。一为孝,二为顺。孝即为侍奉、赡养父母;顺即为顺从、尊重父母的意志。对此,梁先生偏重于顺。因此在解释“孝悌”时,他说,(孝悌)是说儿子、或者幼辈,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顺从。

当今社会中,多数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结构。在这样单一的家庭结构的影响下,新一代年轻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叛逆的个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对父母能做到顺的,少之又少。况且,人生于世,难免会有固执、倔强和叛逆的时候。这时候,要顺从父母的意志,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讲到孝顺父母,人们更多强调的还是在父母老年的时候,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而非顺从父母。所以,自古人们慨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客观地说,人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再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的意志,未必每一种都是正确的。而投射到我们身上的,纵然其初心是为了我们好,但是也未必结果就是好的。所以说,对父母行孝悌之道,孝容易,顺难。

梁先生从自己对父亲的负疚感得出“顺为孝之本”的意思。

起初,当梁先生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时候,他对人生、现实和生活产生了厌离感。他开始信奉菩提,并发誓一生食素、终身不娶。这一决定在他母亲临终前的殷切叮咛下也并曾动摇过。

但最终梁先生还是结婚,并且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可是,梁先生与自己的结发妻子成婚时,母亲已去世近十年,而父亲也去世三年了。纵然梁父向来钟爱梁先生,对他的教育一向采取放任的态度,但是梁先生早年出世的思想还是让梁父觉得心痛。

后来,梁先生猛然醒悟,转而入世的时候,他在《思亲记》中公开责备自己说:“溟自元年以来,谬慕释氏,语及人生大道,必归宗天竺,策数世间治理,则矜尚远西,于祖国风教大原、先民德礼之化,顾不知留意,尤大伤公之心……呜乎痛己!儿子之罪,罪弥天地矣!逮后始复有寤于故土文化之微,而有志焉。”

从中可见,梁先生对自己曾违逆父意之事,深表愧疚,说自己的罪过足以弥天地。人生中,这样的愧疚之痛,足以让人“把肠子悔青”。试想,若是梁先生起初没有固执于出世的思想,顺承父母的意愿,“男大当婚”,他在这方面,还会有这么大的悔痛与憾恨吗?

由此可见,人生中,要做一个孝顺的人,不但要赡养父母,侍奉双亲,更要顺从父母的意志,以顺为本,而不是处处忤逆父母的意愿。当然,以顺为本,并不是说要时时刻刻,处处都听从父母的意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父母的意志未必就是完全正确的;而有的时候,有的东西是需要去坚持和争取的,比如个人的终身幸福。更不能施行愚孝——唯父母是听。

关于愚孝,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天,曾参锄草时,误伤了苗,父亲曾皙见状,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好久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不问自己疼痛,反而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曾参来了,千万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苦思不得其解,于是拜托别人问孔子缘故。孔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这难道还不是罪过吗?”可见,听话、盲从的,孔子不认为是真正的孝顺。

所以说,孝悌之道,以顺为本,也不能愚顺,也要有甄别力,有分析力。具体地说,什么时候该顺,什么时候不该顺,我们要有这个分辨能力才行。不然,终日与父母吵架,或是“唯父母是听”,都不是真正的孝顺。

教子要有方

梁先生语录:

父亲从小对我实施“宽放”式的教育。给其自由,任其“瞎闹”,发现不对,点到为止,完全的启发式。

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可以说,个人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家庭教育。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何?生长环境的缘故。个人的人生发展,与他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当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小时候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长大了都是社会的精英,而小时候过着穷苦日子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一生不会有所作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人生于世,个人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家庭教育环境。

所以说,为父母的,教子当有方。这是个人的人生义务与责任,也是人生真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从成为父母的那一天开始,生活便有了新的色彩,教子是人生难得的幸福与快乐。但是,如若教子无方,便是失职失责的表现,更是不珍惜生命中的真情的体现。提到教子,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但其目的都不外乎是为了将子女教育好。几千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方式,至今尤为人们所称赞与采取。但是,没有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换句话说,教子,大家都以为子女好为目的,奔着让自己孩子成才的方向,不断地努力。但是,当前的教育所呈现的弊端告诉人们,真正的教子之道,是难得通透的。

那么,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子方式,才是真正为了子女好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彪炳青史的梁先生所接受的教育模式吧。

梁先生常说:“我最初的思想和做人,受父亲影响,亦就这么一路(尚侠、认真、不超脱)。”梁父也曾中过举人,但是他对中国的旧式教育是持以摒弃态度的,因此,梁父将大儿子送去留学,读着当时颇为世人所不欣赏的商科。两个女儿也相继被他送进了“西洋学堂”,而对梁先生,自念书起,便不让他读四书五经,而读《地球韵言》。在教育上,梁父对梁先生施行的是“宽放”式的教育,“给其自由,任其‘瞎闹’,发现不对,点到为止,完全的启发式”。

梁先生不止一次地向别人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还记得九岁时,有一次我自己积蓄的一小串钱(那时所用铜钱有小孔,例以麻线贯串之)忽然不见。各处寻问,并向人吵闹,终不可得。隔一天,父亲于庭前桃树枝上发见之,心知是我自家遗忘,并不责斥,并不喊我来看。他即在纸条上写了一段文字,大略说: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而忘之,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云云。写后交与我看,亦不作声,我看了,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怀惭意。(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文史资料选辑》第九十八辑)

从中可知,梁父不但有着打破传统的勇气和先见,而且采取循循善诱的教导方法教导孩子,以便让他们形成独立的自学能力,具备不诿过于人的品格。这样的方式与耳提面命式的苦口婆心相比,自当前者为胜。

除了其独特的教导方式之外,梁父对孩子的过失还持以一颗宽容的心。这也是梁父教子之方的独特之处。

除此之外,梁父“尤好与儿辈共语,恣之言,一无禁”。也就是说,从不摆父亲的架子,也不与孩子保持绝对的距离,而是保持童心,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试问,天下有谁会喜欢一个成天板着脸,动辄责备自己的父亲呢?恐怕是没有的。而梁父是一个宽厚、平等、可亲的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梁先生深受父亲的影响,尤其是在思想上,他终其一生对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的关注,就得益于父亲在思想上与他的交流与争辩。

据梁先生回忆,从十六七岁开始,他便经常与父亲通宵达旦地辩论,“态度之激烈,达于言词尖刻暴谩;声音之大,传于院外,街坊邻居皆可与闻……”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父亲有这样独特的教导方式,所以才会产生梁先生这样一位彪炳青史的杰出人物。

如何教育子女,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生于世,为人父母者,要知道,望子成龙的本源是对的,也是好的,但是不能因此而错失人间真情——教育不当而错失与子女的亲情,而误导甚至残害子女的一生。须知道,教育子女,宽容、仁厚、慈爱、平等等,当是必备的素质,而教子之方,梁父的做法不失为一种参考与借鉴。

当以结婚为对

梁先生语录:

宗教家,除少数外,都是禁欲的。不过,未必都能看到这高明深厚处。为顺遂生理之自然要求及为人类传续计,当然以结婚为对吧。

假如社会是个有机体,那么,家庭便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社会的混乱是难以想象的。而要组建一个完整的家庭,便需要以婚姻为起点。生活中,一个家庭成立的标志就是男女之间建立婚姻关系。当然,在走向婚姻的殿堂之前,通常还可能有一个恋爱的过程。

可以说,爱情是文学上经久不衰的主题,也是人们百谈不厌的话题。人生中,几乎人人都会有一场爱情,就算是一个出了家的人,可能也曾有过一番“看破红尘”的惊心动魄的经历。而人世间的爱情,要么是平平淡淡的,要么是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要么被风吹散在了记忆里,要么携手共度一生,不离不弃。总之,爱情的发展方向,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无果的,二是修成正果。

关于这一点,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一个人不想终生独身的话,他必须谈恋爱以至结婚,这是‘人间正道’。”梁先生则从人类的相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认为当“以结婚为对”。

可见,不论是从个人的人生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整个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的角度看,人最终都应当走向婚姻的殿堂,这才是“人间正道”。可能因爱情而来,可能无关爱情,只是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它所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再有,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此可见,不论是从哪个角度看,人生都当“以结婚为对”。

还有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那就是人生中,要获得真情,有一条必经之道,那就是婚姻。有人说,世间唯情字难写。的确,世上真情有许多,最普遍的莫过于亲情、友情、爱情。几乎所有的情谊都囊括其中。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即便是独身,一生中,我们也会收获许多人间真情,比如亲朋好友的深情厚意。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照常理来讲,若是没有婚姻,我们的人生将会缺失很多的角色,与此同时,会错过很多人间真情,无法完整地体味人生的真味。比如,一般说来,一辈子独身,不结婚,就不会为人父母,就体味不到生养子女的快乐,而老来时,所谓的“天伦之乐”也不过是“独乐乐”了。这就再次证明,人生当“以结婚为对”。

梁先生早年信奉菩提,并发誓一生食素、终身不娶。但是梁父自杀后,他自咎不孝,痛悔道:“呜呼!痛已!儿子之罪,罪弥天地已!”再加上曾路过湖南时看到军阀烧杀掳掠、荼毒生灵的悲惨情状,1921年5月,梁先生走出释家,转入儒家,由一个虔诚的佛徒变成一个虔诚的儒者。在朋友的介绍下,有了自己的第一次婚姻。但是梁先生说,他之娶妻实出于好德而非好色。在他看来,自己寻求婚姻是出于一种严格的道德责任。

婚后,妻子黄靖贤为梁先生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均先后夭折,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培宽、培恕。自此,梁先生便有了一个家。尽管梁先生一生以思考和社会运动为重,但是,他还是认为,妻子在时,自己才有一个家,才有一个完整的家。

1934年,黄靖贤因病在山东邹平去世。她死后,梁先生充满深情地回忆道:“我自得靖贤,又生了两个孩子,所谓人伦室家之乐,家人父子之亲,颇认识这味道。”且哀痛道:“现在靖贤一死,家像是破了,骤失所亲爱相依的人,呜呼!我怎能不痛呀!我怎能不痛呀!”

妻子在时,为梁先生生儿育女,勤俭持家,不论他思考什么,走到哪里,他终究有一个家,妻子一死,他便觉得无家可归,说家在友人中。试问,若是梁先生坚持自己最初的意志,一生不娶,一生漂泊无依,他何得天伦之乐?何得家?而家庭之真情又从何而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人生中,我们也当“以婚姻为对”。在这个速食爱情盛行的年代,我们切莫因为对爱情失去信心,连带也对婚姻失去信心。当然,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可能要以理想中的美妙爱情为开端,但是,若是没有爱情,也不必因此而轻视婚姻,忽略婚姻。要知道,人生在世,众多真情的得来,都是因婚姻这一环而有的。

同类推荐
  • 人际交往的艺术(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人际交往的艺术(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校。清华学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为宗旨,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学校教育质量很高。1928年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其后清华大学虽历经几个发展阶段,但却一直倡导一贯的校训、宗旨和学风,并以高质量、严要求闻名中外。
  •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责任,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对于一个人来说,责任是他一生能否有所成就的重要砝码。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的责任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企业制胜的精神堡垒,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岿然不动的坚实根基。“没有破产的行业,只有破产的企业。”可以说,责任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的成败。责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我们生命的始终。从我们来到人世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每时每刻都担负着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生命的责任等等。
  • 为你自己学习

    为你自己学习

    本书通过大量富于哲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的事例予以说明,让广大青少年读者真正认识到读书的目的、读书的重要性及读书和自己未来人生命运的关系等,是一本值得广大青少年朋友认真阅读的课外读物。
  • 梦想不会辜负努力的你

    梦想不会辜负努力的你

    大部分人心怀梦想,但是大部分人不会处于绝境,他们不会面临饥饿、流浪或更多痛苦。很多人看了几本励志书就开始热血沸腾,第二天却仍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出发之前说破天,行进中有的只是蹉跎和抱怨,然后以平庸草草收场。衷曲无闻的文字和很多人不同,他是一个写故事的人,不碰那些没头脑的热血文章,本书中他刻画的人物、事件,虽来自平凡的生命,却细腻,给予你努力下去的信念与方法。
  • 绽放你的光彩:向希拉里学习做女人的24堂魅力修炼课

    绽放你的光彩:向希拉里学习做女人的24堂魅力修炼课

    本书中发掘了希拉里的人生经验,精心分成24堂课程,像一个循循善诱的指导者,为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精辟而有益的建议。不要空羡希拉里的成功和幸福,与其整天在幻想中生活,不如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拼搏一把。只要你相信自己,那你也会成为魅力女人的一分子,因为魅力是要靠自己修炼的!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我有一个炼妖壶

    重生之我有一个炼妖壶

    林宸,浮沉修仙界的天才散修,意外身死,重生地球,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还有另外一样东西和他一起重生了……
  • 那时暮色微凉

    那时暮色微凉

    初见时,有漂亮学姐给他送果汁,他冷冰冰回应:“不好意思,我芒果过敏。”然后某一天,她见他买了芒果汁喝得欢快,于是不解:“你不是芒果过敏?”他莫名地看着她:“我什么时候……哦,你说那个,”他说着想起来,不由笑了下,往她耳畔凑了凑,“我不光芒果过敏,还蛋糕过敏、巧克力过敏、玩偶过敏……但是,如果你送的话,什么都不过敏。”——谁说良药苦口来着? ——你明明是甜的。 她赠他一个偶然,让两条平行线相交;他回她一场“巧合”,让交点无限延长成线。浮世三千,此生慕凉。 书友群:750845995,欢迎交流灌水。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志摩的诗

    志摩的诗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经典诗歌和散文,这些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富于变化,但又不失整饬;语言清新,洗练,以口语入诗,但又不失文雅;音乐性强,但又不囿于韵脚,而追求的是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 最强掌门兑换系统

    最强掌门兑换系统

    严旭玩一款经营策略修真手游时,意外穿越异界修真大陆,重生成为天昊宗弟子。门派积弱已久,建筑残破,功法缺漏,门人四散,更有强敌虎视眈眈,眼看香火不保。严旭临危受命,接过掌门之位,融合于自己识海的掌门兑换系统,却突然开启。从此,一条不一样的修真之路摆在面前。看严旭如何翻云覆雨,打造修真界最强门派!
  • 史上最难开启系统

    史上最难开启系统

    赵御睁开眼睛之后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而且是一个霸主王朝的皇太孙,更加激动的是他脑海中还自带着一个刀塔远古遗迹系统。但是这居然是史上最难开启系统 “远古遗迹系统未开启,开启条件如下二者完成其一。”“一,吸收两个陆地神仙境灵魂。”“二,登基称帝,在帝宫安放远古遗迹,系统全部功能将开启。”
  • 医说

    医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婚约:娇妻不许逃

    总裁婚约:娇妻不许逃

    好强果决,聪慧腹黑的为父报仇的沐海棠遇上财力雄厚陆氏跨国集团继承人,商业手段强硬,性格沉稳,做事狠戾的陆博琛,两人的火花究竟能即将开始......
  • 丰碑杨门

    丰碑杨门

    (新书已发《北颂》,兄弟们快来支持一波……) 大郎替主把命丧;二郎无力而阵亡;三郎马踏入泥浆;四郎失落在辽邦;五郎一怒当和尚;七郎乱箭透心凉;六郎只身见高堂……一部《杨家将》,半部血泪史,忠臣流干血,妇孺流干泪……21世纪宅男杨希穿越成天波杨府第七子,他该如何拯救这忠烈满门……PS:本书架空历史爽文,非正史、非传记,遗漏不符,错误矛盾之处,尽请谅解。书友群:【火山营】195992981【盗草人】全订群:891188649
  • 邪骨阴阳

    邪骨阴阳

    姐妹篇【邪骨噬灵】更新中……我生来就有一身邪骨,从小多灾多难,还有一双令我厌恶的眼,而姥姥却说我的命格十分高贵,前途不可估量。沈南辞:“一切皆是命数,无论如何,我只想成为你的妻。”程潇岐:“我不信命,我只信我自己,想要永远宠爱你的决心。”顾崇明:“如果你的选择不是我,我也心甘情愿,只要你是开心的,那么在我这儿,一切都值得。”这是一个小白从弱到强,升级打怪的故事!【感情线宠文,男主女主撒得一手好狗粮!甜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