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400000004

第4章 孝教育思想的萌动(2)

曾子晚年卧病在床,病情危重。他的两个儿子曾元、曾申和弟子乐正子春在床边伺候,一个侍童举着蜡烛站在角落里。侍童看着曾子床上的席子说:“多么光滑漂亮的席子啊,是大夫专用的席子吧?”曾子说:“是啊,是大夫季孙氏送给我的席子,我还没来得及换下来呢!”然后叫曾元、曾申赶紧撤换席子。曾元说:“您现在重病在身,起卧不方便,等天亮后再换吧。”曾子生气地批评他说:“你还不如那个侍童爱我啊!君子总是以德育人,只有小人才对别人的错误放纵姑息。我一生所求为何?只求正大光明地死去就够了。”曾元等人只好抬起曾子,换掉了这个只有大夫身份才能用的席子。当他们再把曾子抬到床上时,曾子已经没有了呼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曾子还要教育儿子,死后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是曾子所说的“慎终”,这也是曾子传承孔子孝教育思想的明证。

除了“慎终”,曾子更强调“追远”,即父母死后,对父母的怀念之情。《礼记》上记载,曾子在父亲去世的时候十分悲伤,身体攀附在丧车上痛哭不已,久久不愿离去。父亲安葬后,曾子一连七天都是水米不进。每次读《丧礼》这篇文章,泪水总会沾湿他的衣裳。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因为周礼的博大精深,而是念及双亲的哺育之恩,慨叹不能一如从前地孝养双亲,心生悲戚。曾子对母亲的思念也是如此。有一次曾子与弟子们一起吃生鱼片,味道非常鲜美,他忽然放下了筷子。弟子们忙问:“难道不合您的胃口吗?”曾子长叹一声说:“母亲在世的时候,从来没有吃过生鱼片,我却在这里享受美味。”从此以后,曾子再也不吃生鱼片了。

除了对孔子孝教育思想的继承之外,曾子还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全体贵生”思想,即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和保全身体的完整。曾子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父母在世上的遗体,子女对自己的身体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伤害自己的身体就是伤害父母的身体,自然是一种不孝的行为。《礼记》中记载,曾子的弟子乐正子春一次不小心扭伤了脚,养好了伤以后,连续好几个月都闭门不出。他的弟子问他:“老师的脚不是已经好了吗,为什么还是闭门不出,看起来还是忧心忡忡的样子呢?”乐正子春回答说:“我的脚是好了。但是曾子说过,父母生下我们的时候都是健全的,子女死后要把身体完整的还给父母,这才是孝。所以,君子举手投足都不敢忘记父母。”乐正子春因为扭伤了脚,违背了老师曾子所说的“全体贵生”的孝道思想,所以,在伤势好了之后,仍旧闭门思过,反思自己的错误。

曾子病危之际,把弟子都召集到病床前,对他们说:“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脚!《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就不用如此小心谨慎地生活了。”曾子一生“战战兢兢”地生活,是因为他活着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的躯体受到损害,不能完整地归还给父母,临终之际终于做到了。经过曾子的教导和提倡,“全体贵生”成为孝子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之一。为此,还产生了一系列的禁忌和“养生”之道。例如:孝子不登高险的山峰,不走危险的路段,不靠近深渊之地;节制饮食,保持身体健康;面色和善,举止有礼,等等。

养亲、敬亲、谏亲、慎终追远、“全体贵生”,构成了曾子孝教育思想的主要框架。这些思想来源于孔子,又在曾子发扬光大下趋向成熟。但是,曾子的孝教育思想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是曾子孝道思想的“愚孝”化倾向。

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子“耘瓜受杖”的故事。有一次,曾子与父亲在瓜田里除草,曾子不小心斩断了瓜的根茎。曾子的父亲十分生气,拿起木棍子就打在曾子的后背上,曾子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久久没有爬起来。好不容易醒来后,曾子赶紧跑到父亲面前问道:“儿子刚才做错了事情,向父亲大人赔罪了。父亲大人用力教育儿子,不知道有没有累着?”回到房间后,曾子又故意弹琴唱歌,好让父亲知道自己身体很好,以免父亲担心。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后,很是生气,对弟子们说:“如果曾子来了,不要让他进来见我!”曾子自认为没有做错事情,于是派人来请教孔子。孔子用舜的故事来教育曾子,舜的父亲打他较轻的时候,舜就承受着,打他较重的时候,舜赶紧就跑掉。这叫“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原因是,害怕父亲打死自己,从而陷父亲于不义。曾子这种毫无原则立场的逆来顺受,似乎是大孝之行,实际上是让父亲背负了不好的名声,恰恰是一种不孝之举。曾子听后,很是后悔自己的做法。

曾子的这种“愚孝”行为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在此影响下产生了更多的所谓“大孝之行”,例如,郭巨埋儿、恣蚊饱血、卧冰求鲤等以伤害自己或他人为代价,毫无原则地顺从父母的行为。这些违背常理违反人性的“孝行”甚至被写进了《二十四孝》,成为历代孝子的楷模。这些不理性的孝子故事,不论真假,能够穿越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长河,跃然浮现于现代人面前,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历史现象。不管原因为何,毫无疑问的是,两千多年前圣人们的谆谆教诲,早已经让孝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血液里、基因里了。

注释

[1]《荀子·大略》。

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的孝教育思想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但是这句话来自哪里?“不孝有三”,除了“无后”外,另外两个不孝是什么?

这句话来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与弟子们讨论舜没有事先向父母禀告而娶妻的故事时说的。孟子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其意为:不孝的情况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后代的罪过为最大。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就是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也是相当于禀告父母了。

相传,舜的父亲很愚昧,舜如果告诉他娶妻的事,肯定得不到他的同意。不禀告不合礼,没有后代又是最大的不孝,两相权衡,舜只好“不告而娶”。君子认为这件事情就算是已经禀告过父母了。孟子所说的三件不孝的事分别是:第一,对父母的过错“阿意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第二,家境贫困,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求俸禄,以供养父母;第三,不娶妻子,没有儿子,断绝了后代,使得父母死后不能永远受人供奉。三者之中,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

舜的故事在《孟子》一书中被多次提到,在孟子的眼里舜就是“大孝”的典范。原因在于舜的父母一直对舜不好,舜的父亲和继母不仅偏爱他的弟弟,而且多次阴谋策划杀害舜。舜不仅没有怨恨他们,而且对父母的孝还是始终如一。据《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一个冥顽不灵的瞎子,母亲死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十分蛮横的继母。父亲与继母的儿子叫象,象对舜非常傲慢无礼,他们一直都想杀掉舜,可是不得机会。舜却对父母毕恭毕敬,对弟弟疼爱有加。舜在20岁的时候就以孝闻名天下了,被尧帝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尧帝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舜。有一次,父亲让舜去修理粮仓的屋顶,等舜爬上屋顶的时候,父亲撤去梯子,在下面点起了火,企图烧死舜。舜急中生智,用两个斗笠做降落伞跳下屋顶,侥幸逃命。还有一次,父亲命令舜去挖井,当舜把井挖得很深的时候,父亲和弟弟一起从上面往井里填土,企图活埋舜,幸亏井下有其他的空隙,舜从空隙里逃了出来。看到舜久久没有上来,父亲和弟弟十分高兴,还以为舜已经死了。弟弟高兴地说:“这都是我想出来的好主意!两个嫂嫂归我了,牛羊粮食归父母吧!”象来到舜的宫室里弹奏舜的琴,正弹到兴头上的时候,舜推门而入。象惊愕不已,假惺惺地说:“我想哥哥想得厉害啊!”明知道父母和弟弟一直企图置自己于死地,舜不仅没有怪罪父母和弟弟,还像以前一样爱他们。

孟子的弟子桃应一向很喜欢拿一些难题来刁难老师。他听说舜的故事后,跑来问孟子:“舜是天子,皋陶是法官,如果舜的父亲杀了人犯了法,皋陶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那就把他抓起来。”“那么,舜不会来阻拦他吗?”“舜没有理由来阻止皋陶啊,皋陶的做法可是有理有据的。”“舜会怎么做呢?”孟子若有所思地说:“舜会像扔掉破草鞋一样毫不犹豫地扔掉天下,然后偷偷地背着父亲逃走,在远离国家的海边住下来,一辈子高高兴兴的,快乐得忘记了天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舜的父亲犯了法,皋陶当然会秉公办事,把舜的父亲抓起来。舜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出事,如果坐视不救,就不符合孝道。对舜来说,这是一个“公私不能两全”的难题。孟子给舜提供了一个能够公私两全的办法:弃官救父,隐居海滨。既不与自己帝王的职责冲突,又能救得父亲。当然,这个“公私不能两全”的难题,只是孟子与其弟子假设出来的,其实是孟子借舜的故事来阐发自己的孝教育思想罢了。

不仅如此,在父母死后很久了,舜还是对父母怀念不已。《孟子》记载,舜经常走到田地里,对着天哭诉,孟子的弟子万章问,舜为什么会这样做,孟子回答说,是因为舜对父母既抱怨又眷恋。他又进一步解释道,一般人认为,我供养父母的饮食起居,恭敬地尽到做儿子的职责就可以了,要是父母还不喜欢我,那是他们的问题,我没有任何的责任。但是舜却不是这样想的。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又赐给他牛羊、粮食等财产,天下人都仰慕他,最后,尧把帝位都给了他。可是舜还是觉得自己像走投无路没有归宿一样,因为他不能让自己的父母顺心。天下人的归附、漂亮的妻子、大量的财富、尊贵的帝位,没有一样能够消除舜的忧愁,只有顺了父母的心意,舜才能没有忧愁。具有最大孝心的人,才能终身眷恋父母,舜到了50岁的时候,还怀念父母,真是一个伟大的人!

孟子“言必称尧舜”,舜被孟子看作是“大孝”的典范,经常拿舜的故事来教育弟子。为了更生动地教育弟子,孟子所称的尧舜难免有理想化的色彩,这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舜之外,孟子还用曾子侍奉父亲的故事来教育弟子。《孟子·离娄上》记载,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皙,父亲的每顿饭必是有酒有肉,父亲吃完饭,曾子收拾餐桌时总会请示父亲把剩下的酒肉分给谁吃,父亲问有没有剩余时,曾子必定会说有。父亲吩咐把酒肉送给谁,曾子总是照做。曾皙死后,轮到曾子的儿子曾元侍奉曾子了。每顿饭也必定会有酒有肉。当吃完饭收拾餐桌时,曾元便不再请示父亲把剩下的酒肉分给谁。当曾子问还有没有剩余时,曾元回答没有了,其实是想等到吃下一顿饭时,把剩下的呈给父亲。孟子通过比较曾子与曾元的行为,告诉弟子们,曾元侍奉父亲那只是“口体”上的供养,只满足了父亲的物质所需。而曾子对父亲的供养不仅是“口体”上的,更重要的是“心志”上的。对父亲心意的顺从和满足才是真正的孝。孟子的这个观点与孔子所强调的对父母要尊敬的思想是一样的。

孟子不仅拿孝子舜和曾子的事情教育弟子,还拿不孝的例子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弟子。《孟子·离娄下》中记载,孟子的弟子公都子问孟子:“全齐国的人都说匡章是个不孝子,您为什么还跟他交往,并且还对他挺客气的?”孟子回答:“世俗所说的不孝有五种情况,一是四肢懒惰,不养父母;二是喝酒赌博,不顾父母;三是嗜财如命,偏爱老婆孩子,不爱父母;四是放纵自己,到处寻欢作乐,使父母蒙受羞辱;五是逞强斗狠,危及父母。章子触犯了以上哪一条了呢?一条也没有触犯啊!他被人骂不孝,是因为他对父亲求全责备。教人为善,相互责备,本来是朋友之间应该做的,父子之间这样做就会伤害感情。”根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匡章是齐国的大将,齐威王时曾大败秦兵,齐宣王时又曾率兵灭掉燕国。但是匡章的父亲与母亲感情不和,匡章曾多次劝阻父亲不要苛待母亲,父亲不听,还斥责他不孝。有一次,匡章的母亲又触怒了匡章的父亲,盛怒之下的父亲不由分说地杀了母亲,并把尸体埋在马棚子下面。匡章对父亲十分不满,父子关系因此就弄僵了。孟子在此很感慨:劝父亲不要苛待母亲,有违父意,视为不孝;反之,眼看着母亲被虐杀而不加劝阻,难道这就是孝吗?正因为匡章的不孝并不是世俗所认为的不孝,而是有他自己不得已的原因,所以孟子不顾忌世俗的非议,与之交朋友,且关系很好。

既然孟子认为父子之间不能求全责备,互相指责,那对子女的教育该怎么做呢?于是孟子提出了“易子而教”的观点,即把子女交给别人管教,自己并不亲自出马,为的是尽可能避免因教育带来的副作用。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也说:“把儿子交给别人来教育,既不损害父子之间的感情,也使儿子接受了教育。”所以朱熹就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当时另一个儒学大师吕祖谦去教育,这种例子在古人中很多。

孔子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孝思想,认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意思是,养生虽然很重要,但还不如送死那么重要。与孔子相比,孟子更加强调对父母死后的“厚葬”。

同类推荐
  •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礼教本身就是祸乱之源!墨子雄辩滔滔地向儒家阵营发起攻击。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本书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为线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学派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的轮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阶级,却主张封建礼教本身就是动乱的根源;墨子雄辩滔滔,以“兼爱”为武器向儒家阵营发动猛烈攻击,反覆冲撞层层壁垒,批判封建礼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会辩论,他们同样重视身体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张,也亲自带领门徒为实践信念而奔走于各国,用行动证明,在那样的乱世中,墨家的主张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深具价值。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宋元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宋元卷

    论述传统伦理思想的定型对道德生活的影响;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道德在道德生活中的表现;元朝种族歧视政策、民族矛盾对道德生活的影响;蒙古族的道德生活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中原地区的道德生活对蒙古族道德生活的影响,揭示这一历史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态及其特点。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7)

    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7)

    幽默是犹太人面对黑暗和苦难的心灵鸡汤。透过那些浸泡在苦涩中的“含泪的笑话”,犹太人调侃和嘲弄权力与神圣,讽刺和批判人类的劣根性,从而抵抗和超越世俗生活的悲苦与无聊。没有悲天悯人的犹太式幽默,没有悲剧式的自嘲,没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傻瓜哲学,犹太人就不可能获得上帝的拯救,也不可能抓住真理的尾巴,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
  • 岁时节俗

    岁时节俗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且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等基本特征。民俗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每一个人从生前到身后的全过程,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间文学艺术等等。这种最日常生活化的图景,体现出绵延不绝的世代传承,唱响起生命热力的动人弦歌。
热门推荐
  • 嫡女有毒,将军别乱来

    嫡女有毒,将军别乱来

    【正文已完,番外进行中】她一身医术,好的家室,如意夫婿,喜得贵子,她本以为自己是世间最幸福的女子;孰料,一朝夫君庶妹齐背叛,胞弟断腿,亲子惨死,被割舌断脉的她最终落得被白莲花庶妹一把烈火,连同柴房焚烧殆尽;再睁眼,她竟回到未出阁时,这次她蜕变成恶女,定要让害她的人百倍还之;属于她的东西,她要一一夺回,谁敢负她,配一剂毒药,哪怕是颠覆这天下也不放过!!祖母狡诈,送副棺材,慢躺不送;姨娘暗算,将计就计,看谁更狠;庶妹陷害,以牙还牙,看谁更毒;堂姐伪善,扒下面具,赶出族里,看谁更恶;亲戚极品,送其一剑,黄泉慢行!这世她一定要活得精彩万分!怎知,半路竟出现个绊脚石——传说中最神秘的定国少将军!听说他容貌俊美胜似女子,让京都闺阁千金都迷恋不已;听说他手段狠辣,心硬如铁,折磨起战俘来好似恶鬼,让人胆寒不已,可止小儿夜啼;听说他冷漠好似天山上的寒冰,从不出席宴会,也从不近女子身;又听说他身份高贵成迷,不仅仅只是定国将军府的公子……而一切的一切,却在她与他相遇后方知,这人竟是……片段:路遇劫匪,眼见庶妹非死即伤,恶女心中窃喜,“定国少将军到”,庶妹安然无恙,恶女气得黑脸又跺脚!赏花宴上,庶妹欲拖她下水,恶女勾唇一笑,想“湿”身请自便,她可不奉陪,谁知,“定国少将军又到”,庶妹岸上站,恶女水中游。三番两次,她终于忍无可忍,下决心要把绊脚石一脚踢开,岂知皇上一纸赐婚,竟把她与绊脚石捆在一起!“慕清染嫁予定国少将军洛北辰为妻!钦此!”……——少将军宠妻物语:你那么胆小,我好不容易让你走近我,又岂能让别人欺负了你。你要任何东西我都给你,哪怕是天上的星辰都为你去摘。……我曾站在昆仑天山寻尽雪落,我曾到过南疆遍寻花尽,我曾去至东临海尽头,却再也寻不到你时,我才方知,原来你竟藏在了我的心底深处,再不曾出来。————————————本文慢热型,男强女强爽文,宅斗宫斗官场斗江湖斗,各种斗,绝对的腹黑对碰双处宠文!
  • 秘密的森林

    秘密的森林

    别把秘密告诉风,风会带着它穿过整座森林……——韩娱作品,单女主,剧情慢热,不喜勿入。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4)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王小波散文精选

    王小波散文精选

    《王小波散文精选》精选了王小波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思维的乐趣、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独立特行的猪、《我的精神家园》序、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等。
  • 青梅有点拽

    青梅有点拽

    她五岁时对八岁的他说:“哥哥,陪我一起玩好不好?”“好。”只陪你一个,他心里道。她十四岁时对十七岁的他说:“异辰哥哥,我喜欢小君,是因为他长得好看。”“我长得比他更好看,不是吗?”自恋无比。她十八岁时对二十一岁的他说:“叶异辰,你可不可以不要管我,真的很烦。”明明就要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正有此意。”低垂的睫毛,带着点儿拒人千里之外的意思,转头离开。重逢……她说:“我喜欢你。”“好。”“诶!好什么?”不知所云。“好,我同意你当我的女朋友。”再次抓住她,他便会紧紧抓住不放手,让她再也离不开。其实从未走远……
  • 逆战狂霸

    逆战狂霸

    有那么一个人,一出江湖,遍掀起风雨,而曾经那些和他一起的人,也各各成为一霸
  • 男主打脸日常

    男主打脸日常

    自从转校生出现后,我们的安哥就疯狂被打脸。“转校生,你不要喜欢上我。”安哥:“怎么追女孩子,在线等。”安哥:恋爱选我,我超甜哦!
  • 农女娇妻别太甜

    农女娇妻别太甜

    穿成农家女,原主心愿,死板爹、极品娘、冷漠脸哥哥们,极品亲戚,她压力好大!哼,以为她好欺负,看她一步步变强,扮猪吃虎,花式打脸!只是……“不要脸,谁要嫁你!”她被腹黑某人算计,心气不顺!神秘腹黑霸道的某人,气势全开,她小心肝一颤,秒怂!“我我我,我要嫁给你!”QAQ
  • 穿越农女不缺田

    穿越农女不缺田

    想我堂堂一中国农大高校研究生,正是大好年华。平时是宅了点,也不至于跟教授一起做个种子优育实验就穿越了。人多地少,家穷到要吃土!没想到连做实验的培育田都带来了,看我种得了一手好田,套的了一手的汉子!什么?教授也跟着穿过来了,还是左丞相。有靠山,横着走,有空陪着教授研究优良品种,小日子过的不要太好。
  • 穿越深渊世界

    穿越深渊世界

    弱肉强食……无尽的杀戮……既然来了,就难以置身事外!萝莉美少女,我来守护!林渊踏上了一条强者之路。向深渊世界的顶点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