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400000025

第25章 文学作品,劝民以孝(1)

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蓼莪》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最早出自《论语》一书。相传一次孔子出行,在途中遇到了在路旁痛哭的皋鱼。孔子问皋鱼为什么哭,皋鱼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学习,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为了我的理想,再加上为君主效力,没有很好地孝敬父母,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疏远了亲人,这是过失之三。树想停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说完后,便去世了。此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便被用来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或有能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的悲剧。

《蓼莪》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名作,作者是一名正在服役的普通士兵。他由于长期服役,而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于是作此诗以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统治者过度剥削的不满及对已逝父母的愧疚之情。蓼,是高高的意思,莪指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莪抱根丛生,俗称抱娘蒿。宋代的苏辙在《诗集传》中曾写道:“莪,萝蒿也,萝蒿可食而蒿不可食。采莪者将以食之,譬如生子者将赖其养也。幽王之世,孝子行役而遭丧,哀其父母生己之劳而养不终,如采莪者之得蒿也”[1],正是说的这首诗。《蓼莪》共6章,全诗如下: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蓼莪》第一、二章主要讲述父母生养抚育子女的艰辛。“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莪”指可食的抱娘蒿,“蒿”与“蔚”均指不能食用的蒿类。此处作者以“莪”比喻那些能够尽孝之人,“蒿”与“蔚”比喻自己这个不能尽孝之人,自然养育自己的父母就是采蒿人了。由于不能尽孝于父母,因此作者发出了“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竟积劳成疾”的感叹。

第三章主要是表达了失去父母双亲的痛苦。“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此句的意思是,小瓶的酒倒空了,那是酒坛的耻辱。失去父母的人与其在世上偷生,不如早早死去的好。没有父亲,我可以依仗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依靠谁?出门在外,心怀悲伤,踏入家门,像没有回到家一样,空空荡荡。作者以酒瓶比喻父母,以酒坛比喻自己,酒瓶空了是酒坛的耻辱,子不能赡养父母也是一种耻辱。在作者看来,失去了父母也就失去了存活下去的意义。虽然很多人在父母在世时厌烦了父母的叮咛唠叨,但当父母突然逝去时,便瞬然间如断线的风筝一般,因没有了线的牵引,而失去了飞行的方向。作者的后两句写,踏入家门,像没回到家一样,空空荡荡。实际上空空荡荡的不仅仅是家中的屋子,更多的是心的空荡,尤其是对于那些无妻无子也没有兄弟姐妹的人而言,这种感觉便会更加强烈。

在表达父母去世的悲伤之余,作者不禁再次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父母生我养我,抚育我爱护我,养我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出入入抱着我。想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却发现难以穷尽。”相对于前文中的“生我劬劳”、“生我劳瘁”,此处则是将父母的恩情具体化了。作者连用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9个动词和9个“我”,将父母之恩一一道来。可以说是声声泪,字字血。

越是感念父母之恩的厚重,越是无法原谅自己的不孝。无奈之下,作者只能将这一切的不幸都归结于命运的不公。“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即:南山高俊,狂风发厉,别人都能养父母,为何只有我的父母不在?南山高峻,狂风疾厉,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唯独我不能终养父母!实际上,作者明白不是命运的不公让他遭受了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而是统治者的苛刻,让他失去了赡养父母的机会,而对此他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作为一个小小的士兵,他不敢痛诉统治者,所以只能控诉命运的不公。

《蓼莪》一诗,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孝”字,而却可以做到孝感天下,让无数的人闻之落泪,读之伤悲。西晋的王裒便是一个被感动的典型人物。

据房玄龄《晋书·孝友传》的记载,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今山东昌乐)人。他的父亲王仪是晋文帝时期的司马。由于直言上谏,惹怒了晋文帝,被晋文帝处斩。王裒对于父亲的死一直不能释怀,朝廷多次聘请他去做官,他都推辞不就,而选择隐居起来,靠教授弟子为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每次读到《蓼莪》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一句时就会痛哭流涕,门人弟子们不忍心看到师傅如此伤悲,便主动要求废弃了《蓼莪》这一篇。后世为了纪念王裒的这一孝行,便于东晋时建立蓼莪禅寺。相传,蓼莪禅寺在明成祖永乐年间时,曾有僧房百栋,僧徒数百,香火极其旺盛,并先后受到4位皇帝的6次拨款。只是可惜的是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座孝子寺,蓼莪禅寺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的损毁,目前仅存一口古井和部分石柱雕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无论是伤心的皋鱼,抑或是作《蓼莪》篇的士兵,还是读《蓼莪》而流泪的王裒,他们的痛苦都来来源于一个“孝”字,如果他们像诸多的不孝之人那样,将“孝”字置若罔闻,恐怕也就不会有这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了。能有这种切肤之痛的人,往往是有心尽孝,却无力尽孝。尤其是在生活节奏快速的今天,很多人并非不孝,只是受到所谓的事业等多种牵绊,而连常回家看看都难以做到。《蓼莪》以一个普通士兵的悲剧告诉人们:尽孝的机会亦如人生的美好时光一样短暂易逝,做子女的要珍惜眼前尽孝的机会,趁父母健在时好好赡养父母,切莫等到父母逝去了,再去白白地悲伤,到那时一切都已惘然。

注释

[1](宋)苏辙:《苏氏诗集传》卷11,(清)纪昀编纂《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39页。

二、父母之恩天高地厚——《孝父母三十二章》

自古以来,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都被视作是感恩于父母的典型代表。实际上,无论是乌鸦还是羊羔,其受到母亲的抚育通常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与人类父母对于子女的抚育在时间上是相差甚远的。但就是仅仅接受母亲抚育几个月的乌鸦、羊羔却懂得通过反哺与跪乳来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那对于接受父母数十年养育之恩的人类而言,感恩于父母便成为其必备的一个品质。邵雍的《孝父母三十二章》便是对人们进行感恩父母教育的典型诗歌。

邵雍,生于1011年,卒于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字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又称其为百源先生,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他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由于在学术上及人格上均有着极高的造诣,颇受司马光等人的敬重。司马光等人还曾集资为他买了一所宅院,并题名为“安乐窝”。

传说邵雍的母亲在生他时,慈乌满庭。人们认为乌鸦是一种孝鸟,所以当时就有人断言这预示着这个孩子将会是一个孝子。虽然今天已无法考证慈乌满庭的传说是否真实,也不能为这一现象与邵雍能否成为孝子找到任何的科学依据。但邵雍确实是在宣扬孝道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的。

《孝父母三十二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小孩出生一直写到父母去世,文笔雅俗共赏,读起来朗朗上口,说理环环相扣,抒情感人肺腑。

父母之恩实大哉,天高地厚总难猜。我能数尽青丝发,只有亲恩数不来。

开篇首句“父母之恩实大哉,天高地厚总难猜”,既道出了作者写作此诗的缘由,也概括了全诗的主旨。正是因为父母之恩的深厚,所以作者才要作此诗以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父母之恩的深厚究竟如何来形容呢?“我能数尽青丝发,只有亲恩数不来。”如果说前面的天高地厚还是过于抽象,那此句的比喻可谓是贴切、生动的了。即使是能将头上的发丝数得清楚,也数不清父母的恩惠。

惟有怀胎受折磨,百般病苦好难过。莫言生产寻常事,古往今来凶险多。

父母之恩早在母亲怀胎之时,便已开始。母亲十月怀胎,受尽身体上的各种苦楚,承担着巨大风险。为了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作为一个准妈妈要百般注意,百般忌讳,努力避免一切可能伤害到腹中之子的行为。尤其是作为古代普通家庭的孕妇,不仅难以享受到今天孕妇的这般优待与荣宠,还要依旧承担大部分的家庭劳务,可谓是艰辛备至。而且在医疗卫生条件都极不发达的条件下,怀孕期间母子俱亡的几率要大大高于今天。但即使是这样,每个怀孕的母亲还是不会畏缩,在他们心中,腹中之子始终是第一位的。

生儿下来便发昏,牙关紧闭眼难睁。直从剪下胎衣后,血定心安始算人。

生产,是母亲遭受的又一次生死考验。即使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生子的艰辛也足以耗尽母亲的全部体力,也就是邵雍说的“牙关紧闭眼难睁”的境况。而一旦出现难产的状况,母亲往往就会被无情地推到死亡线上。在那个医疗技术落后的年代里,难产的潜台词往往就是死亡。直到胎衣剪下,血气安定,母亲才算彻底安全。经历生产的百般痛苦,这是母亲对子女的又一恩德。

梦里听儿哭一声,翻身便把手来擎。要知两岁三周内,一觉何曾睡得成。偶遇孩儿夜哭啼,爹娘心内各忧疑。不知何处惊儿胆,问卦求神又请医。富贵生儿胜宝珍,丫环乳母共看承。爹娘犹恐难安稳,一日心焦望几巡。贫穷哪得米和柴,儿女啼饥心痛哀。乞得饭来儿尽饱,自身甘把饿肠捱。

在胎衣剪断之后,母子从肉体上彻底分离,孩子成为一个个体而存在,但父母之恩并未因此而削减半分,反而更为浓厚。在婴儿阶段,父母听见孩子的一声啼哭,就会“翻身便把手来擎”,将孩子抱在怀中,哄至安睡,而父母却不再能睡一个安稳觉。如果哪一天孩子彻夜啼哭了,那父母就会有各种担心,为孩子“问卦、求神、又请医”。虽然问卦、求神在今天被斥为迷信,但仍有不少父母在求医无果的情况下,将其视为孩子的救命稻草,死死抓住不放。而在没有科学可言的古代,更是如此。俗话说,病急乱投医,在父母的眼里,即使是感冒发烧的小毛病,也足以让他们乱了阵脚,因此问卦、求神、请医都是他们要尝试的手段。如果是在富贵人家,孩子由乳母丫鬟多人照看,但父母仍是不能放心的,一天要看望好几次。而在穷人家里,在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父母则总是先让孩子吃饱,而自己却甘愿忍饥挨饿。

幸得儿今两岁零,扶墙摸壁自能行。只愁跌着头和面,挂肚牵肠不放心。世事心焦几万般,终朝终日皱眉端。不知这是如何说,望见娇儿就喜欢。如何容易得三年,受怕担惊有万千。儿若病时心更病,何曾一刻得安然。学生不打不成人,为因要打请先生。谁知一副真心肺,不忍先生骂一声。

好不容易孩子长到了两三岁,可以脱离父母的怀抱自己行走了,做父母的又怕“跌着头和面”,仍是整日牵肠挂肚。等到了上学的年纪,为了能让儿女成才,不得不请先生来教或将其送进私塾。父母虽然深知孩子不打不成人的道理,但在其内心深处,纵使是老师的一声责骂也会让父母感到心疼。此时的父母心中充满了纠结,而这份纠结归根到底还是对孩子的那份沉甸甸的爱。

儿今头发已披肩,转瞬成人在眼前。痛杀娘心难割舍,不能长在膝头边。娘看爷来爷看娘,为何终日面皮黄。只因儿女将婚嫁,相对愁眉做一房。远游含泪倚门庭,暮宿朝餐总挂心。唯恐风霜儿受苦,平安书到值千金。

同类推荐
  • 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再现日本有文字记载以来日语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同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日语语言的特殊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交际习惯等不同侧面对日语文化内涵的具体介绍,旨在帮助学习者从宏观上把握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发展脉络及动向,从微观上了解其发展进程中各个时期主要日本语言文化与文学形式以,达到认识日本文学本质的目的。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四大名石故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农门医妃有点甜

    农门医妃有点甜

    一朝穿越,她就成了山村里一个倒霉农女。初来驾到的她迎来了包子娘难产留下孩子撒手人寰的事情。为了手中小弟,她挽起袖子开始发家致富。
  • 修真逆天少年

    修真逆天少年

    杨天的人生一片黑暗,然而一个老头出现在他的世界后改变了这一切,杨天的目标很小,挣钱、养家、结婚、生娃,过上平平淡淡的生活,奈何老头却要他修炼逆天,杨天原本是拒绝的,直到这个世界慢慢的发生了改变……。”
  • 秘密职业

    秘密职业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羁月山林

    羁月山林

    风变云幻仙难断,祸兮福兮总无端。脚下的路随意走,有可能通往康庄大道,有可能面临无尽深渊。许多人都很迷茫脚下的路,因为不知道何时面临选择,不知面临何种选择,有时甚至不知自己已经进行了选择。只愿不管脚下的路是一马平川还是荆棘密布,我都走在了你的前面,为你踩实脚下的每一步。每当我回头遥望,那个深入骨髓的身影不曾消失;惟愿你,永远不会孤单,不会失去目标,永远平安喜乐。
  • 骄阳岁月错过你

    骄阳岁月错过你

    方沁和覃琛之间的较量,终归是败在不自信上。被童雪陷害,药石无医,当覃琛回过头来彻查的时候,却发现,原来都是局,局中局。当覃琛决定放手,一个噩耗传来。一片紫色花海中央,冰冷的墓碑之上,她说------爱你。恰若骄阳未错过你!
  • 高武次世代

    高武次世代

    35年前,毁神星撞击地球,引发'大灾变',天地灵气随之复苏。35年后,高武世界,英雄遍地。(我被病疫堵在家中,闲来无事,我要大改!目前版本5.2,字数少于5000字的都是第一版的产物,可以理解为大纲剧透。)
  • 快穿女配:男神,撩一个!

    快穿女配:男神,撩一个!

    作为一个经常没事找事的人,云明兮的报应终于来了。“宿主,恭喜你成功绑定本系统!”从此,云明兮开始了自己的苦逼做任务之路。【1v1,有固定男主】
  • 行者玄奘(套装8册)

    行者玄奘(套装8册)

    一本囊括世间万千佛理的小说,孟非、陈坤、马伯庸、严峰、胡紫薇力荐。写尽玄奘的一生,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玄奘,俗名陈祎,出生在关中一个官宦家庭。大业八年,朝廷下诏在洛阳剃度十四名僧人,十一岁的陈祎用自己的方式争取到了机会,破格剃度为沙弥,法号玄奘。隋末群雄并起,处于风口浪尖中的洛阳饥荒蔓延,十室九空,玄奘开始负笈游学天下,广拜名师,成为名震一时的少年高僧,同时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和疑问。当再也无人能回答他的疑问的时候,玄奘便将目光锁定在了天竺。17年56个国家110个城市1335卷经文5万里路=玄奘西行。新兴的大唐王朝、马背上的突厥人、神秘的中亚、多种思想大碰撞的印度……展现在玄奘这样一个孤独行者的求真苦旅中,成就了人类徒步史上最伟大的探险。
  • 地狱乐书

    地狱乐书

    国生而民,遂而大国;人生而情,遂而为人;爱生而恨,遂为珍惜。纵然各怀其志,两身无极,也愿用我千山暮雪,成全你天下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