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400000024

第24章 家庭熏陶,育民以孝(5)

《郑氏规范》经由郑氏三代人先后修订而成。最初时内容仅有58则,由郑绮的第6世孙郑太和著成,其后,7世孙郑钦、郑铉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增加为92则,至郑绮8世孙郑涛时,再次进行完善,最终增加到了168则,而这也就是今天的《郑氏规范》。此家规内容对从婚丧嫁娶祭祀的仪礼到家庭成员的饮食服制,从理财治家的经验到为人处世之道,都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但作为一个以“孝义”著称的家族,其家规最主要的部分当然还是孝、义二字。其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祭祀是郑氏家族的头等大事。《郑氏规范》开篇便是关于祭祀的一系列详细规定。为了祭祀,郑氏家族特地拨出良田百余亩作为祭祀的专用经费,子孙若是胆敢打祭祀经费的主意,那就要以不孝论处。祭祀时,孝子要穿素衣,食素食,不能饮酒食肉听乐;子孙进入祠堂,要衣冠整齐,不能嬉笑、说话、打闹;祭祀的器具、服饰都不许挪作他用。而最根本的一条是“祭祀务在孝敬,以尽报本之诚”。

其次,是孝敬长上。在此处之所以用“长上”而不用“父母”是因为,在一个世代同居的大家族里,个人家庭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细胞,往往族中一切长辈都具有父母般的权威。族中的大事也都由长者商讨决定。这也就要求晚辈们,不再仅仅是以敬父母为孝,而是要将孝的范围扩大化。因此在郑氏家族的族规之中,谈及奉养、谈及孝敬,往往都是针对族中的长者而言的,而不再单单是自己的父母。对于长者,作为晚辈,要敬重有加,以礼相待。如子孙在称呼长者时,要用所谓的“正称”而不能直呼其名;子侄辈不到60岁的,不能与叔伯同坐;吃饭时,要长幼有序,长者先吃,幼者后吃;子孙如果受到长辈的苛责,不论是非,只能低头认罪,不得争辩。此外,这些规定还适用于同辈兄弟之间。做弟弟的对哥哥也必须做到绝对的恭敬,见到兄长时要“坐必起,行必以序,应对必以名”。

第三,出仕做官的子孙,必须做到忠于君,忠于民,奉公勤政,爱民如子。如果有胆敢做贪污受贿,藏污纳垢,辱没祖宗之事的,就会受到在族谱中除名,死后不得入祠堂的惩罚。在那个名分至高无上的社会中,被族谱除名,祠堂除位,无疑成了无名无分的人,自此无权享受任何子孙的供养,即使死后也无人祭祀,只能做孤魂野鬼。这样的惩处恐怕是要比如今的死刑更让人畏惧的。

为了让子孙们时时谨记以上几点,郑氏家族规定,每个月的月祭时要吟诵《孝悌歌》。《孝悌歌》的内容是:“听听听,凡为子弟,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听听听,毋徇私,以防大义,毋怠懒,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有一于此,既损尔德,复隳尔允,睠兹祖训,实系废兴。言之再三,尔宜深戒。听听听。”

除此之外,《郑氏规范》中还详细规定了种种不孝的行为。挪用祭祀用品是不孝;丧期未满饮酒吃肉是不孝;私置家产是不孝;觊觎公共财物是不孝;养飞鹰猎犬,专事佚游是不孝;肆意妄为,欺凌他人是不孝;任期已满而贪恋官位是不孝;自以为尊贵,骄横于宗族是不孝。对于以上的种种不孝行为,首先是由宗族内部自行惩处;在家族惩戒屡教不改或行为较为严重时,就要被送到官府,接受法律的制裁。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家丑不可外扬,纵使是家族成员有千般过错,也很少会被主动移交官府,往往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而郑氏家族选择将有不孝行为又屡教不改的子孙依法惩治的做法,在体现郑氏族人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成功惩戒了不孝行为,从而为家族孝义美名的承继提供了更多一层的保障。

在《郑氏规范》的严格规范之下,郑氏一族的子孙世代以忠、孝、悌、义作为行为准则。有元一代,郑氏家族就受到统治者的多次嘉奖。至大四年(1311),元政府首次旌表“孝义门”;至元四年(1338),再次旌表;至正十年(1350)余阙为该家族题签“浙东第一家”巨匾;至正十二年(1352),皇太子赐郑氏族人郑深“麟凤”巨匾。至明代时,朱元璋又赐以“江南第一家”的美名,并亲书“孝义家”三字赐赠。郑氏家族的多名子孙也因至孝至义而被朝廷授予官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郑氏规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十、曾国藩“孝友”治家

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他集战略家、政治家、理学家、书法家、文学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虽是汉族出身,却为晚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他创立的湘军,为晚清王朝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他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身份地位可谓显赫至极。作为李鸿章的老师,他与李鸿章一样,一生毁誉参半,饱受争议。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誉,又有“卖国贼”、“曾剃头”的恶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于他这位赫赫有名的老乡评价极高,称他为有“大本大渊”之人,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而革命家章太炎却认为曾国藩是“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政治上,曾国藩虽然饱受争议,但在治家教子方面,却是收到了一致好评。由于其治家教子有方,曾氏一族英才不断,“盛不过三代”的古语,在曾氏家族面前不再灵验。那么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秘诀是什么呢?归结起来,主要就是“八本、三至祥”。所谓八本就是:读古书以解释古书字义为本、作诗文以吟诵诗文的音律节奏为本、养亲以得父母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乱说话为本、治家以不起晚为本、做官以不收受贿赂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所谓的三致祥就是:孝顺招致吉祥、勤劳招致吉祥、宽恕招致吉祥。

在这八本、三致祥之中,“孝、友”二字是曾国藩最为看重的,也是曾氏家族可以经久不衰的法宝。曾国藩将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孝友之家的命运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官宦之家,其福禄一般一代就享用完了,能够勉强延续到第二代的非常少,商贾之家,勤劳简朴者方能绵延三到四代;耕读之家,谨慎朴实的能够延续五至六代,而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因此,他本人虽然身为朝廷重臣,但他却不愿他的弟弟及儿孙辈涉足官海,唯愿其家族能成为耕读孝友之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曾氏家族避免一代而衰的官宦家族命运。那怎样才能成为“孝友”之家呢?曾国藩自有一番解释。

关于孝父母,曾国藩提出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他认为子女孝顺父母,一定是“做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让亲戚朋友、远近之人都佩服他。这样,才能算得上是大孝。如果一个人做人不讲究,办事没条理,被亲朋好友唾骂嫌弃,让父母感到耻辱,那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用美食供养父母,天天看望父母,那也不能算得上是孝。简而言之,就是首先要让父母以自己为荣,不能给父母脸上抹黑,使他们在亲戚邻里之前抬不起头来。

在孝敬父母的同时,曾国藩还要求儿子们要像对待父母那样对待叔父叔母。他在给曾纪泽、曾纪鸿两个儿子的信中强调,要“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母”。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要节俭,但在对待叔父叔母上,要处处慷慨。同时,还要多替他们祈祷吉祥之事,时时希望他们富贵安康。实际上,在侍奉叔父叔母这一方面,即使曾国藩不做这叮咛嘱咐,儿孙们也会做到,因为曾国藩早已在现实生活中为子孙们作出了很好的典范。在他给叔父叔母的家书中,处处体现着对叔父叔母的关心,叮咛叔父要注意身体,不要太过操劳。还特地为叔父叔母的寿辰准备礼物,寄回家里。在迎养父母的同时,还意欲将叔父叔母一块接来奉养。在叔母身体抱恙时,他又安排可靠的人手在家照顾叔母。不得不说,曾国藩对叔父叔母的这一番孝心纵使是亲生子女也是难以做到的。

对于曾家的女儿,曾国藩要求一定要孝顺公婆,敬事丈夫。对于那些贪恋母家富贵而忘掉夫家父亲和母亲的女子,曾国藩认为“其后必无好处”。虽然在封建社会中,夫为妻纲,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既嫁作人妇,就一切都应听从丈夫、公婆的。但在门第相差悬殊,尤其是女方家世高度优于男方时,这些规则实施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丈夫、公婆在家世甚好的妻子、儿媳面前难免会有些气短,而一些在家娇生惯养的大小姐,有时会不再顾及所谓的三纲五常,仗着母家的强势地位,将孝公婆、敬丈夫的己任抛于脑后。对于这些,在曾国藩看来都是小家子气的表现,不是大家闺秀所应做的。作为当时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曾国藩能对女儿有如此要求,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以上所说,都是曾国藩在“孝”字上对子女的要求,自古孝悌不分家,在友爱兄弟方面曾国藩又有哪些高见呢?作为曾氏家族的长子长孙,曾国藩这个名副其实的老大哥是具有充分发言权的。他将兄弟和睦与孝道、勤俭并列为家运兴旺的重要前提,既身体力行努力处理好自己与诸多兄弟的关系,也不忘叮嘱子侄,和睦友爱。

兄友弟恭,是兄弟间相处的准则。但仅此还不够,曾国藩还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以“德”爱兄弟。怎样才是以“德”爱兄弟呢?就是要教兄弟勤劳节俭、读书劳作的道理,而不能供以丰衣美食,事事顺从他的意愿。事事顺从,只能使兄弟养成懒惰骄横的毛病,长此以往,就会作出有失德行的事情。这种爱也就间接成为了一种害。其次,兄弟之间不能相互诋毁。无论是在父母面前还是在族人面前,如果为了显现出自己的好,而说兄弟的短处,那就不是友爱兄弟。时间久了,兄弟间就会因此产生嫌隙。兄弟之间,应该相互体谅,“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第三,兄弟间要相互劝诫。兄弟间的和睦固然重要,但这种和睦不应是包容一切、没有原则的。如果兄弟之间明明知道彼此的错误之处,为了所谓的和睦而不予以纠正,那这种“和睦”只能是一种海市蜃楼的假象,必定不能长久。兄弟之间要切实做到“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这才是使得兄弟和睦的长久之道。

此外,曾国藩认为孝悌之道与读书是有着极大关系的。对于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读书只为科第的行为,曾国藩嗤之以鼻。他在给弟弟的家信中写道:“学问就在家庭日用中间,在孝悌二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他还劝诫性情真挚却不善诗文的弟弟,多在孝悌二字上下工夫。在曾国藩看来,如果弟弟明白了这个道理,肯在孝悌上用功,那诗文也会进步。曾国藩的这一番见地,乍看似乎有夸大孝悌作用之嫌,但仔细想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做好孝悌二字,无论是对于一个人的德行素养的提高,还是文化素养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曾氏一族,之所以能历经百年而不衰,人才济济,出现曾纪泽、曾广钧、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大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国家高级干部,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曾氏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曾国藩为其子孙们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修身、治家、建业、处世的良方,同时也为曾氏家族奠定了经久不衰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最初的民族起源于姓与氏,寻根追究,姓的起源是氏族的称号,有女系易而为男系,说己见前。后来姓之外又有所谓氏。什么叫做氏?氏是所以表一姓之中的支派的。如后稷之桓公的三子,又分为孟孙、叔孙、季孙三氏是。始祖之姓,谓之正姓,氏亦谓之庶姓。正姓是永远不改的,庶姓则随时可改。依据青海史学家李文实先生所著《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记载:吐谷浑,据《金壶字考》谓其音读为“突浴魂”,“谷”读为“浴”,是从吐谷浑语原音,但今土族自称“土谷家”或“土户家”则谷、浴仍通用。
  • 中华美德智慧书

    中华美德智慧书

    本书是对先秦诸子经典的国学著作中圣贤智慧的总结,书中重新解读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和荀子的文化智慧。通过阅读本书,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中汲取心灵的营养,并对其中的精华做到继承和发扬,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古往今来;多少故事都已尘封,多少城邦都已漂灭,从源远流传说故事到充满争议的古老文明兴起与崩解,那些失落在时间与历史之间的人类文明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不解之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真实档案文献,配合大量精彩图片,重读消失的文明。
热门推荐
  • 朋友妻

    朋友妻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极道祖

    剑极道祖

    一人一剑举世皆敌,剑气所及日月失色。乱世之中,神魔横行,踏遍诸天,血染洪荒。
  • 你笑时风很甜

    你笑时风很甜

    一路到头来才发现,每个人皆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 气荡八荒

    气荡八荒

    漫天飞沙魂不散,白氏遗孤现江湖,数年血案浮水面。江湖群雄无不惊,从此不复往日静,欲杀遗孤夺紫令。碧血少年各英杰,悍不畏死护佳人,为讨血债斗邪魔。天下我辈风云出,铁手无情亦有情,蝴雨纵横天下惊。天外邪魔复江湖,天下邪道皆魔宫,圣君一出莫不从。雁荡山上聚群魔,欲吞八派成霸业,正派人士皆败退。纵横少年系蝶雨,赶往雁荡寻记忆,引出六指琴魔来。一曲天音肝肠断,正邪精英皆陨落,激怒群豪遭追杀。霸业未成圣君怒,杀机四伏连环计,欲除不凡绊脚石。天下之大无处去,心灰意冷陷流沙,天意不死遇奇遇。先喝宝血功力增,毒龙血剑水寒萧,杀得群魔纷纷逃。身怀异宝频招祸,引出百年魔头来,河蚌相争圣君笑。
  • 南怀子衿

    南怀子衿

    三年前,在叶子衿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因为有紧急的事情要处理离她而去,沈南淮再次遇见她,她身边却有了另一个男人……
  • 宫里的男宫女

    宫里的男宫女

    姐姐探亲回家神秘被害,张舒涵忍不了,穿上宫衣,簪上花黄,后宫里来了男宫女。宫闱深重,千人百态,诱惑危机,步步惊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之独宠王妃

    穿越之独宠王妃

    二十一世界的赏金猎人代号‘华星‘一朝穿越竟然成为了赵梁的大将军之女,什么柔弱,可怜,被欺负的都跟她挂不上边。最严厉的酷刑,最让人生不如死的折磨,一次次施加于曾经欠她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经学历史

    经学历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