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400000022

第22章 家庭熏陶,育民以孝(3)

岳母的那一针针,不仅仅是刺在了岳飞的脊梁上,更深深地融入进了他的血液里。从此,“精忠报国”成为他人生的唯一准则。他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被升为秉义郎,连大将宗泽都夸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他率领的岳家军,军纪严明、所向披靡,让金人闻风丧胆。先后取得郾城大捷、收复建康等丰功伟绩。让南下的金人望而却步,不得不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无奈感叹。

可是,岳飞的节节胜利,却成为了秦桧、赵构等人屈膝投降的最大障碍。他们费尽心机要拔掉岳飞这可眼中钉,肉中刺。以“精忠报国”为己任的岳飞,最终没有招架住12道金牌的威逼,不得不班师回朝。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在大理寺受审时,岳飞悲愤交加,他撕破衣衫,露出母亲刺下的“尽忠报国”四个字,连当时审理此案的官员都为之震惊了。但岳飞的忠心没有得到公正的判决,最终屈死在风波亭。

岳飞虽然英年早逝,未能完成“直捣黄龙府”的夙愿,但他英勇抗击敌寇的事迹已被载入史册,彪炳千古。而岳母刺字教子精忠报国的故事也被称为千古美谈,为后人所乐道。岳母也因此被后世尊奉为与孟母、苏母齐名的“三大贤母”之一。

六、司马光《温公家范》论孝

提及司马光,大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在伙伴掉进水缸,生死攸关之际,没有像其他小伙伴那样手足无措地跑开,而是果断地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智救伙伴。司马光表现出的是一般儿童所没有的智慧、果敢和镇定。小小年纪表现出来的这种大智大勇也预示着他日后的卓越超群。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因祖籍在山西涑水,所以又称涑水先生。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因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颇受世人敬仰,同时又是历仕四朝的元老级人物,所以在其死后,宋朝皇帝追赠太师、温国公,又赐谥号文正。这些称号,在今天看来应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温公家范》是司马光谈治家修身之道的书。该书的基本结构为,以《周易》、《诗经》、《大学》、《孝经》中的道德规范为修身、治家之标准,再辅以相关的典型事迹及个人论述。《家范》首先在卷首的“序”中,引证了《易经》、《诗经》、《大学》、《孝经》中家道正则天下定及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阐述了家庭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并提出“礼”是治家之本的指导思想。接着,下设“治家”、“祖”、“父”、“母”、“子上”、“子下”、“兄”、“弟”等10卷共19篇,分别对不同家庭成员提出了详细的、符合封建社会和家庭需要的道德要求。其内容基本是对孔孟之道的因袭,尤其是对儒家的忠孝观念更是进行了无保留式的吸收。其中的“子上篇”、“子下篇”,都集中在一个孝字上。

“子上篇”的开篇首句便是司马光对“孝”进行的提纲挈领式的论述。他首先引用孝经中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事则之”,来论证孝是天下万民的行为准则。不爱父母爱他人,不敬父母敬他人的人是违背道德仪礼的,为君子所不齿的。“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那怎样才是不孝呢?司马光在此处引用了孟子话指出了不孝的5种具体表现,一是肢体懒惰,不顾念赡养父母;二是爱好赌博酗酒,不顾念赡养父母;三是过于偏爱妻子儿女,不顾念赡养父母;四是一味纵欲享乐,让父母以为耻;五是好打架斗殴,危及父母。在司马光看来,作为子女在侍奉双亲方面一旦有了缺陷,那纵使其他方面做得尽善尽美,也是不可原谅的。在指出不孝的表现的同时,司马光紧接着提出了孝的总要求,当然,这个总要求也是孔孟对于天下所有子女是否孝的衡量标杆。即“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虽是简单的五句话,但却包含了生孝与死孝的全部内容。

“居则致其敬”。司马光要求的“敬”主要是要符合儒家的礼仪规范。它包含了早上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之后到父母的住所,伺候父母起床,替父母整理床褥;吃饭时,要用父母用过的餐具、吃剩的饭菜;对于父母的任何要求及提问,都要先回答“是”,再恭敬地进行回答;进退出入父母寓所,都要行礼作揖;在父母面前,不能打饱嗝、不能打喷嚏、不能斜视、不能歪坐、不能流鼻涕吐唾沫,冷了不能添衣服,痒了不能挠痒痒;出门要告诉父母,回家要面见父母;居、行、坐、立都不能占据中间长者的位置;“不登高、不临深”、不诽谤、不在暗中做事,不能在父兄面前显摆自身的富贵,等等,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要善于揣摩父母的意思,做到“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等父母表示,就能按父母的意思将事情办好。时至今日,这套烦琐的儒家礼数已被人们遗忘殆尽,纵使是孝子贤孙也无法达到以上的种种要求。但也应当承认,在这烦琐之中,司马光所传达出的对父母的恭敬之心还是值得大家借鉴学习的。

“养则致其乐”,此处的“养”除晨昏定省、侍奉父母穿衣进餐、为父母挠痒温席等物质上的孝养之外,还强调对父母精神上的奉养,即要“养志”。司马光举例说:曾子在奉养老父亲时,每顿饭都有酒肉,饭后要撤走饭菜时,都会向父亲请示把剩下的饭菜给谁。当父亲问还有没有剩余时,曾子都会说“有”。但到了曾子的儿子曾元时,虽然每顿饭也有酒有肉,但他从不请示曾子把剩下的饭菜给谁。曾子询问还有没有时,他都回答:“没有了。”曾子的做法就是“养志”,而曾元的做法则只是“养体”。

在日常生活中“养志”的具体做法是,一为父母之命,不可违逆。父母所给予的饮食,做儿子的即使不喜欢吃,在父母面前也要尝一些,父母所赐予的衣服,即使不想穿,当着父母的面也要先穿上。二为不能背着父母有私产,对于家中的任何东西,在父母未点头同意的情况下都不能私自借予或赠予他人。三为在父母面前,要与同辈人和睦相处,切莫争执。通俗而言,就是所作所为要既让父母身体上舒适,又要让父母心理上愉悦。

“病则致其忧”,关于这一点,司马光对子孙的要求体现在他所引用的《礼记》的词句中。即“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父母亲有疾病,要不梳头、不快走、不开玩笑、不弹奏乐器。吃肉不至于贪味言欢,饮酒不至于失去控制,笑则不露出大牙,发怒则不至于骂人,疾病好了再回复到原来的样子。用今天的医学常识来看,以上的很多要求与做法,不仅对缓解父母的病情毫无帮助,反而会在父母面前造成一种沉重的氛围,不利于病情好转。但司马光之所以这样要求子孙,更主要的是要求子孙们要在态度上重视父母的病情,关心父母,要通过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使自己对父母所患之疾感同身受。

“居则至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至其忧”主要是对父母生前尽孝的要求。而父母死后,孝道依然是不能少的,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死孝”。“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讲的就是死孝。

“丧则至其哀”,这一是要求要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哀思,二是要求按照礼数规范安葬逝者。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哀思呢?首先是痛哭,要哭到没有一丝力气为止,同时还要还要做到“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关于按礼数安葬逝者,则是要求根据当地的习俗典章按部就班地进行。司马光强调“丧则至其哀”同时也强调哀要有所限度。可以因过度悲伤而体形消瘦,却不能因为丧亲之痛而毁灭性命。“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

“祭则至其严”,司马光指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虽然祭祀是针对死者进行的,但必须像对待生者一样诚心诚意。要“外尽物,内尽志”,在这种真诚的祭祀下,子孙们便可感知到逝去的亲人的存在。也就是达到孔子说的“祭如在”。

除以上对生孝与死孝的详细规定外,司马光在《温公家训》中还对日常行孝中经常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了解答。首先是儒家强调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问题。那当父母有难时,是保存自身的身体发肤呢还是舍身救父母呢?司马光给出的回答是“孝子奉父母之遗体,平居一毫不敢伤也。及其徇仁蹈义,虽赴汤火,无所辞,况救亲于危难乎?”这也就为无数纠结于此的孝子们作出了明确指示,平时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发肤,但关系到大仁大义的问题时,即使是赴汤蹈火也要在所不辞,当面对父母陷于危难时,当然要舍身救亲。其次,关于唯父母命是从与劝谏父母的问题。当父母的命令、做法出现失误时,作为子女应如何做呢?此时就不能再一味地唯命是从了,这样就有可能陷父母于不义,而是要“谏诤”,即大胆提出意见。但“谏诤”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顺着父母的意愿去劝谏,即使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也要对父母一如既往地恭敬孝敬。三是妻子不合父母的心意时怎么办?司马光指出在“妻子失亲之意”,而“子甚宜其妻”时,要以父母为重,休掉妻子,善事父母。第四,对于嫡系父母之外的继父、继母、养父、养母应如何尽孝呢?司马光指出要与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尽孝,不能有所差别。

从生孝到死孝再到行孝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答可以看到,《温公家范》中对子孙的孝教育是全面缜密的,它体现出了一个封建大家族对孝的高度重视,同时它也是儒家孝教育模式的一次面面俱到的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是司马氏家族的家训,倒不如说是适用于所有儒学统治下封建家庭的教科书。

七、袁采训孝

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字君载,浙江衢州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据《衢州府志》记载:袁采“登进士第,三宰剧邑,以廉明刚直称”,曾官至监登闻鼓院,掌管文武官员及士民的申诉鸣冤及请愿、自荐等事宜。后又任温州乐清县县令,并主持编修了《乐清县志》。袁采自幼天资聪颖,德才兼备,时人赞誉“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一生著有《政和杂志》、《县令小录》、《雁荡山记》、《袁氏世范》等,而其中以《袁氏世范》影响最大。

《袁氏世范》是继《颜氏家训》之后的又一部家训力作。《袁氏世范》虽与《颜氏家训》同为家训类著作,均为垂训子孙而作,但二者在垂训子孙的方法与内容上却大不一样。《颜氏家训》“甚为典正,不从流俗”,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和学术特色。此后的许多家训也都以《颜氏家训》为标杆,处处追求“典正”。而《袁氏世范》则一反以往家训模式,从流俗出发,“厚人伦而美习俗”。为了明确表现出该书与以往“典正”式家训的不同,袁采为此书取名为《训俗》。后来,袁采请他的同窗好友刘镇为此书作序,刘镇读完此书后,对此书评价很高,认为此书可以“远诸四海”、“垂诸后世”、“兼善天下”,可以成为“一世之范模”,于是建议更名为《世范》,《袁氏世范》由此而得名。

《袁氏世范》分《睦亲》、《处己》、《治家》共3篇。《睦亲》篇60则,主要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处己》篇55则,主要论及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治家》篇72则,主要是关于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在3篇中,对子孙的孝德教育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成为该家训重点垂训的内容之一。《袁氏世范》中的孝德教育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不可不孝。“孝”是自古家训中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但多数家训都是连篇累牍地介绍如何行孝,却很少详细阐明人为何要行孝。这种只教其然,却不教其所以然的做法,正如古时私塾先生教书,在不明意旨的情况下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效果必然是要大打折扣了。袁采在其《袁氏世范》一书中,不仅讲如何行孝,还将为何要行孝作为单独一篇进行了论述。人之所以要对父母尽孝,皆是因为受恩于父母。人为婴孩时,父母“爱念尤厚,抚育无所不至”,纵使是飞禽走兽,“有伤其子,则护之不顾其身”。在稍稍成长之后,子女与父母的情分会有所疏远,“飞走之属”母子不再相认,但人之父母依然力求做到慈祥,子女力求尽到孝道,这也是人与兽相互区别的地方。正是由于父母养育之恩的深厚,所以“子虽终身承颜致养,极尽孝道,终不能报其少小爱念抚育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对于父母所给予的抚育之恩,作为子女的唯一报答就是孝。

同类推荐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几千年来,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并以其拔峙雄浑的气势,绵延奔腾于北国万山峻岭之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名人典故、风土民俗、艺术戏曲等无不成景,简直浑然天成,独具特色魅力。
热门推荐
  • 三生十方:棺材小姐我不约

    三生十方:棺材小姐我不约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作个闲人也。青葵作为京城首家棺材铺的老板女儿,她从来都不担心寻不着郎。正所谓月黑风高,就给她踩了个狗屎运,立马就讨到了一个少年郎。居然还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苏小王爷……果真是狗屎运到头了,重量级的“大郎”啊。青葵决定不论是一哭二闹三上吊,都得把他收入囊中……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虽然这苏小王爷现在还不是自己家的,可是有什么问题呢。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青葵躲在被窝里,贼贼地偷笑,苏小王爷你就等着我吧。
  • 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概论

    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概论

    本书是在2006年12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引入了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并依据我党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以及各个时期的突出特点以及民族教育理论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内在联系,将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划分为创立期、完善期、发展期、创新期四个主要发展阶段,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是国家民委社会科学项目“我党第三代集体领导对民族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的最终研究成果。
  • 重生异界享受人生

    重生异界享受人生

    他没有傲世的武功、惊人的魔法,更不可能成仙成神,但是他确有不同种族的伙伴、亲密相依的魔宠、超凡脱俗的伴侣、幽默逗趣的家人、整人搞怪的技能,看咱们的猪角把台湾的夜市、日本的极限体能王、哈尔滨的雪橇竞赛、爱尔兰踢踏舞……等不同的游乐设施、观光景点及大型的比赛通通都搬到异界去。
  • 光纪流年之阿雅我等你

    光纪流年之阿雅我等你

    新书《三万菩提心》,求收藏求评论呀一个忧郁的少女,迷失在那座空城里。一个忧郁的少女,一段深刻的情结,一个家族的历史,该何去何从?纪南之说,阿雅,我在这里等你。程皓然说,阿雅,等我好吗?少女阿雅,在离开家乡之后,会遇见什么呢?
  • 系统之美女天后

    系统之美女天后

    她是一个丑小鸭,但却梦想成为白天鹅。有一天,她因为一次心善,得到一个系统,从此开启了她不一样的人生……
  • 快穿之女魔君的动图集

    快穿之女魔君的动图集

    女魔王灸洛看着手里的动图一脸懵逼!“你干嘛打我?!”“长的帅。”“长的帅就要挨打?”“废话,本王要拍动图,这拍打拍打,不打怎么拍动图?”变身小兔叽的魔王潇洒的捋了捋她的兔毛~PS:无CP爽文,女主励志帅过所有男人……
  • 字符的游戏

    字符的游戏

    据说,相对于人类刚刚开始直立行走的那个远古时代,结绳记事其实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记录方式.从颜色上,至少可以用七种色彩以及黑白两色,共九种颜色赋予其涵义。从材质上,绳子可以用动物毛线绳,树皮绳,草绳,麻绳等等,各种材质的绳子,有几十种类别。从粗细上,最少能够分成粗,中,细,三种不同规格的绳子。从经纬上,有横向绳子,也有纵向绳子,有主绳,也有支绳。而后,人类创造出了字符,以简单的视觉图案再现口语的声音,因而更加清晰,可以反复阅读,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是,当人类终于在忐忑不安之中离开母星进入到星际大航海时代之后,却惊讶的发现关于字符的说法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误会而已。
  • 太古祖神

    太古祖神

    古之武者,引九虚星辰之力,结星辰印记,修炼星魂,壮大己身。武道圣贤,遨游九虚星辰,摘星揽月,为宇宙之尊。
  • 岛外来客

    岛外来客

    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一枚原本要投放到伦敦的实验性武器被误投到了苏格兰的一个偏远岛屿。48小时内男性岛民全部死亡。六个月后,一部分幸存的女性诞下了灾难之子——苏格兰神话再现。七十年后,年轻岛民玛丽在海滩上发现了一个外来者,命运的巨轮由此开始转动……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从不愿相信的事实中知晓必须明白的道理,心理健康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国内顶尖教育专家孙云晓、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阮梅,七年沉底采访,用沉痛的答案告诉天下父母和老师,我们该怎样去持平孩子的心灵创伤。